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16 08:35:31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名片的一般格式,学会设计简单的名片;

  2、了解更多的有关动物的知识,能抓住动物的特点,有理地介绍动物,体验创造、表达的'快乐;

  3、在观察动物、为动物设计名片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布置学生去观察自己喜欢的动物,查查资料,了解这种动物的有关知识;教师写下水文。

  2、学生准备:收集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玩具,查找有关资料也可以制作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收集你感兴趣的名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并说明为什么;

  2、读一读自己查找的动物资料;

  二、学习范文《海龟》

  1、自己把范文读通顺;(教师点明这就是给动物设计的名片)

  2、生读,其他同学边读边想:海龟有哪些特点,哪些地方写的特别好;

  3、小结:(根据学生发言及板书,师引导学生归纳出范文的写法。)

  三、动物化妆交友会

  1、明确要求:在动物作自我介绍时,要注意抓特点,有条理,语言生动

  2、自评、互评、师评(师评价时,重点注意学生是如处理搜集的资料,并使其转化为自我介绍的语言的。)

  四、展示教师下水文

  1、请学生指出哪些地方值得学习;

  2、为老师提出修改建议;

  五、制作动物名片。(名片内容的要求:抓特点、有条理、语言生动:名片形式的设计要与众不同)

  六、师生评议修改习作。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看图连贯的说一段牛牛上学的话,能说明白怎样帮助牛牛做到按时上学。

  2、知道牛牛上学迟到的原因,初步养成 按时上学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看图连贯的说一段牛牛上学的话

  教学难点:能说明白怎样帮助牛牛做到按时上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牛牛上学发生了什么事?让学生看懂图画和下面3个题目的内容和要求。

  2、指导学生看图,初步说说图意。

  先让学生看4幅图,自言自语说图意。教师巡回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多加指点,并鼓励他在全班交流时勇敢发言。

  看图说话交流:

  图1,晚上什么时候牛牛在干什么?

  生:晚上10点钟了,牛牛还在(房间里)看电视。

  图2,早上几点钟牛牛在干什么?

  生:早上8点钟,太阳爬进窗口了,牛牛还在睡大觉(还没有起床)。

  图3,牛牛上哪儿去?

  生:牛牛上学去。

  牛牛怎样上学去?

  生:牛牛背着书包,一边吃烧饼,一边急急忙忙上学去。

  图4,牛牛到学校,老师怎么说?

  生:牛牛赶到学校,已经上课了。老师说:“牛牛,你怎么迟到了?”牛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以上学生的回答,说的好的'地方,教师要予以肯定。如“太阳爬进窗口”“一边吃烧饼,一边急急忙忙去上学”等。

  3、4幅图的图意连起来说一段话。

  (1)要学生想想连起来说要注意什么。要注意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如第1幅图与第2幅图之间要加“第二天”等。

  (2)学生自言自语说一遍,可以有所想象,有所创造。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去听听。

  (3)请部分学生说给大家听听。

  4、师生共同讨论。

  我们要对牛牛说些什么?

  (1)晚上看电视时间不能太晚。晚上睡觉迟,影响身体健康,影响第二天的学习。

  (2)要养成按时睡觉、按时上学的习惯。

  附板书:

  5、牛牛上学

  晚上 看电视 晚睡

  早上 晚起

  上学 迟到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找、生”等12个生字,会写“生、里、果”3个字。认识2个偏旁“夕”“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感悟。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

  2、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出示多媒体画面:小松鼠)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瞧,它是谁?

  2、齐读课文,它东张西望在找什么呢?有没有找到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标好自然段。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学生评价。

  3、指导生字和有些长句(这一设计为学生铺路架桥,降低了朗读的难度)

  三、细读课文,促进感知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出示花生画面)这就是花生,你能给小朋友介绍一下吗?

  (3)指导朗读

  [直观的画面。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花生开花的美丽景色,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多美的.花生呀,小松鼠好奇极了。

  (1)分角色朗读对话

  (2)松鼠认识了花生心情怎样?它为什么高兴?指导学生朗读"它想……"

  3、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过渡:小松鼠有3个美好的愿望它盼啊盼啊,它找到果子了吗?

  (1)轻读第三、四自然段,全班交流,抓住"每天、都、等啊等啊,、也,"并进行朗读指导。

  (2)老师引导读第五自然段:所以小松鼠感到奇怪,自言自语地说:"……"

  (3)指导朗读"自言自语地说……"(可以加上动作、神态)

  (4)表情朗读

  4、突破难点

  (1)(出示多媒体画面)小朋友,你能告诉小松鼠,花生躲到哪里去了吗?

  (2)用"因为……所以……"说,为什么直到金色的小花都落了,小松鼠也没有看见一个花生。

  [以问促读,问促结合,有效地组织起学生的注意及兴趣,为学生创造一个主动学习的环境]

  四、回归整体,表情朗读

  同桌朗读,边读边辅以动作、表情,把小松鼠找花生的情景形象地表达出来。

  [课堂演读,变"讲台"为舞台,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得以升华]

  五、指导书写,教认新偏旁。

  1、练习生字并找朋友

  2、学新偏旁,"田字格"和"母字部"注意"每"的笔顺。

  3、学生看笔顺图,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语文教案 篇4

  鹿和狼的故事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根据自己听过、读过的童话故事,谈谈对狼和鹿的印象。

  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可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却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二、自学课文

  1.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作者借这个故事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2.在你感受最深的语句旁边简单写一写自己的体会。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交流自学收获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复述课文所讲的故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疑。

  四、深入学习

  1.我们为什么不能完全消灭狼?

  2.理解句子:“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1)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狼和鹿以及森林间是如何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2)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如果破坏了会怎样?

  3.扩展

  (1)结合《蛇与庄稼》的故事,理解生物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观点。

  (2)读《塞翁失马》的故事,明白任何事物都要从正反两方面看,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

  (3)像这样生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事还有很多,请你说一说。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为了引起学生阅读本文的兴趣,导入 新课时,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听过、读过的童话故事,谈谈对狼和鹿的印象。然后告诉学生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可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却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请先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然后交流自学收获。在充分阅读,熟悉具体事例的基础上深入学习,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我们为什么不能完全消灭狼?理解句子“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后,结合《蛇与庄稼》和《塞翁失马》的故事进行适当扩展,加深体会。

  探究活动

  兔子吃青菜

  树上拴着一只狗,绳子长十米。离树九米远的地方有一筐青菜。有只白兔想吃青菜,可是一到那里,狗就跑去咬它。只不过,聪明的兔子还是吃到了青菜。你想:白兔想了什么办法让狗吃不到它?

  答案:

  白兔逼着狗围着树来追它。这样,绳子一圈一圈地绕在树上,白兔就可以吃到青菜了。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教材。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有过乡村生活的经历吗?想了解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篇教材,读完后,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

  初读教材,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教材,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应”和“乐”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注意“肺”“嚼”“裹”的字形特点。

  2.同桌互读教材,想一想:教材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乡村孩子淳朴可爱,乡间景色美丽亲切,孩子的.活动丰富多彩,孩子们的情感热烈活跃。)

  3.同桌交流,小组交流。

  细读教材,品味语言

  1.默读教材,画出你做喜欢的部分,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a.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会产生一种意境的美)

  b.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将一个五彩斑斓的田间世界再现出来,同时也蕴涵着一种丰收的喜悦)

  c.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的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势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写出了孩子们的玩耍是那样地贴近自然,更写出了作者由衷的赞叹。阅读时,要读出赞叹的语气)

  2.把你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课外拓展,丰富语言

  按照本组教材的读书方法,阅读选读教材中的《可爱的草塘》和《同步阅读》中的相应文章。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要对自己有信心,并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

  重点: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通过了解同学态度的变化,体会同学对“我选我”的认同。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解题、质疑。

  1.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2. 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二. 识字、写字,扫清阅读障碍。

  1. 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汉字的读音。

  2. 小组接力读: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准字音。

  3. 小组合作学习:记住生字。

  4. 全班汇报。

  5. 教师指导书写。

  三.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 自由读课文:“我”指的'是谁?

  2. 王宁选自己干什么?

  3. 小组按自然段读课文。

  4. 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和想了解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 指名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 自由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不懂?

  二. 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读了语气。

  1. 带着问题在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2. 全班交流,教师导读。

  3. 关于王宁“我选我”一事,说说你的想法?

  三. 自由读、小组读、全班展示,读出语气。

  四.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语气。

  五. “我会读”。

  1. 读一读,说说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2. 自己试着说两句话。

  六. 实践活动。假如你竞选班干部,你想说什么?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知识: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从阅读课文第二段中受到感染,从小养成爱科学、爱自然的志趣。

  2.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

  三.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课文录音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请你们把手放进口袋,说一说你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现在有一个人,他的口袋里道了昆虫,你们奇怪吗?

  这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2.板书课题。(个别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按要求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正音。

  莱昂小溪纺织娘厉声垃圾鸟栖虫居蠕虫嗬蜗牛

  (2)释词。(讨论交流)

  小溪纵横鸟栖虫居甜滋滋厉声裤兜中毒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二)理清文章脉络。

  1.各自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2.读后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

  第()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指导观察。

  2.指名交流难写难记生字的记法和写法。

  “溪”,右边中间不是绞丝旁。

  3.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4.展示评议。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

  二.教学过程:

  (一)精读第一段。

  1.读第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交流)

  2.联系全文想一想:这篇文章是紧紧扣住这段话中的哪句话来写的?

  3.齐读第一段。

  (二)精读第二段。

  1.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第二段。

  2.各自轻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各自写的什么内容。(第一层:2、3自然段,第二层:4——10自然段。)

  3.学习第一层。

  (1)指名读第二层,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各自谈体会)

  (2)重点研读第二层。

  ①轻轻读第4——10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哪里概括写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哪里写的是典型事例?

  ②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

  ③说说文中的典型事例是分哪几个过程来写的。(装——扔——装)

  ④具体说说各是哪几个自然段。

  ⑤读读第5自然段。“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告诉我们什么?有没有具体写呢?是怎么写的?

  ⑥画出描写法布尔喜爱昆虫的语句。

  ⑦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引导体会法布尔当时的思想感情。

  (3)过渡:法布尔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如何?回家以后又遇到什么情况,结果怎样呢?

  ①“满载而归”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②他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怎样?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并朗读。

  ③“父母突如其来的责骂”指的是怎么回事?

  ④课文是怎样写法布尔扔掉他口袋中的东西时的情景的?这些描写充分表现了法布尔的什么心情?

  ⑤我们从第十自然段的哪些话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呢?

  ⑥画出相关语句后朗读。

  4.复习阅读第二段,找出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的语句并阅读。

  (三)精读第三段。

  齐读第三段,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四)总结谈话。

  1.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谁?突出写了他的哪一个方面?

  2.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3.讨论: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4.“装满昆虫的衣袋”是用一个人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做题目的。此外,还有什么命题方法吗?

  (1)用人物的话语做题目。

  (2)用人名做题目。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昆虫的活动,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15 装满昆虫的衣袋

  着迷

  迷恋

  浓厚兴趣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前三组生字新词,第3册第五单元 识字学词学句(二)3。

  2、认识“伍、席、芳、桂、求、封、充、足”8个要求会认的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4、培养学生认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前三组生字新词。

  2、培养学生认字的能力。

  教学难点

  1、正确区分字形、字音相近的字。

  2、正确理解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以熟字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正、平、直、分;指名读这些字,本课要学习的生字里就包含了这些字。

  2、形声字有什么特点?

  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构成,形旁表示义项,声旁表音。

  今天我们来学习形声字,看谁学的好。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第一组生字。

  (1)教师板书“正”,学生齐读,并组词。

  正在 立正

  (2)教师点击鼠标,出现:言字旁和整齐的整的上半部分

  这样就组成了“证”和“整”,请同学们想想这两个字分别念什么?

  对照课本,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这两个字,看看你想的对不对。你们能想得差不多是因为形声字的声旁具有表音的作用,但又不完全一样。

  (3)同学们一起看由“整”字组成的词语“整齐”。多用于形容队伍排的整齐。

  (4)学生自己读第一个句子,有不会认的生字借助汉语拼音,知道它的.读音并用心记住生字的字形。让学生在读句子的同时进一步理解词意。

  (5)用“整”字组词。整理 平整 工整

  (6)再看“证”字,板书“证明”

  (7)读第一个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按照前面的方法自己学会。认识生字“伍”和“席”。

  (8)再读句子,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注意读出语气。

  (9)再想一想,证明的“证”字为什么是言字旁?因为,证明一般都是通过说话来完成的事,所以是言字旁,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第3册第五单元 识字学词学句(二)3》。

  (10)用“证”字组词。证实 作证

  2.学习第二组生字。

  (1)教师板书“平”,学生齐读、并组词。平常 平时

  (2)教师点击鼠标,出现:言字旁和提土旁。

  “平”加言字旁就成了“评”,加提土旁就成了“坪”。请同学想一想这两个字分别念什么?

  对照课本,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这两个生字,看看你想的对不对。

  (3)同学们一起看由“评”字组成的词语“评比”,通常评是用语言来讨论和对比的,所以是言字旁。

  (4)学生自己读第一句,有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汉语拼音,知道它的读音并用心记住生字的字形。让学生在读句子的同时进一步理解词意。

  (5)用“评”字组词。评理 批评 评论

  (6)再来看“坪”,板书“草坪”。

  (7)读第二个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按照前面的方法自己学习。认识生字“毯”。

  (8)再读句子,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注意读出语气。

  (9)再想一想,草坪的“坪”字,为什么是土字旁。因为,草坪是在土地表面上,草离不开土,所以是土字旁。

  3、总结学习方法:

  1)认识熟字

  2)在熟字的基础上加偏旁组成新字

  3)用新字组词,了解字义、词意

  4)用新词说一句话,以深入了解词意

  5)再读字词句,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

  4、学习第三组生字。

  1)按照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自学。

  2)教师板书“直”,学生齐读、并组词。正直、笔直、直线

  3)让学生点击鼠标:单人旁和木字旁。

  “直”加单人字旁就成了“值”,加木字旁就成了“植”。请同学想一想这两个字分别念什么?对照课本,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这两个生字,看看你想的对不对。

  4)同学们一起看由“值”字组成的词语“值日”,通常值日是有人来完成的,所以是单人旁。

  5)学生自己读第一句,有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汉语拼音,知道它的读音并用心记住生字的字形。让学生在读句子的同时进一步理解词意。

  6)用“值”字组词。值班 值岗 值勤

  7)再来看“植”,板书“植树”。

  8)读第二个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按照前面的方法自己学习。

  9)再读句子,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注意读出语气。

  10)再想一想,植树的“植”字,为什么是木字旁。因为,植本身就有植物的意思,指草木,所以是木字旁。此处的“植”用做动词。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2 认识本课15个生字,包括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3 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蒲公英的资料 生词卡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提出问题 激发兴趣

  1 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

  2 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

  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3 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

  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合拢",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重点理解"合拢"。

  重点指导学生区别“近和进”、“反和返”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检查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师简单介绍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外皮黄棕色,叶根生,花为头状花序。

  (4)本课生字较多,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要指导读准字音,如“蒲、傍”,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

  (5)完成“语文天地”抄一抄2

  四、回顾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了哪些知识,并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重点的内容。

  注释:通过学生自学,既加深了印象,同时在介绍的过程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反复联系,加深印象扩大学生接受知识的面积。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1 读过课文之后,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

  2把你见过的蒲公英的样子讲给同学听听。

  出示蒲公英的图片(蒲公英开放,学生描述。)

  二、品味课文,体会感情

  1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2 从读课文中你体会到了“我”的什么感情?(用课文中的话来说)

  3 “我”和弟弟为什么那么开心啊?先用课文中的话说说,再自己说说。

  4 那“我”和弟弟是不是一直都在做这个游戏啊?我们来看后面的课文

  5 指导学生读课文第2部分(第3、4自然段)

  6 作者有什么新发现?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指导(学生完成语文天地中“图示蒲公英的变化”)

  7“我们”为什么不再随意揪它?

  引导:喜爱金色的草地→

  为什么是金色的→不再随意揪→金色的草地

  8若“我”没有发现蒲公英的变化,后果会怎样?

  三、思考交流

  1 指导学生再读课文

  2 说说自己是如何观察喜爱的花草的?引导学生明白善于观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3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填到语文天地中

  四、课后延伸

  请学生用刚学会的观察方法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

  第三课时

  一、课始三分钟:

  1、小组内说颜色在生活中的特殊作用。

  2、集体交流。

  二、课堂补白,积累运用。

  风的颜色

  风有颜色/有着变幻多端的颜色,/它一年四季都在忙碌,/把世界装扮成美丽的画册。/春天的风是绿色的,/染绿嫩草/染绿树叶/染绿山岗和原野。/夏天的风是蓝色的,/浅蓝的林带,/深蓝的湖泽,/蓝风送走太阳的炎热。/秋天的风是金色的,/金风迎来收获的季节,收获遍地的金子。/收获满意喜悦。/冬天的风是白色的,/白风扬起鹅毛大雪,/美丽的白天鹅啊。/多么可爱多么纯洁。/风有颜色,有着变化多端的颜色,/要是没有风,/就没有这五彩缤纷的世界。

  三、小组讨论

  1、风真有那么多颜色吗?

  2、要是没有风的话……

  四、文海冲浪

  仔细观察生活中的色彩,仿写一首诗歌。

语文教案 篇10

  一、看图了解部首,写出带有这个部首的字。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如:门,古时的门多是两扇,关上左边一扇,关上右边一扇,就是两个扇合上,表示把门关上。今天门大多只有一扇了,门字也就改变了,但意思没变。

  再如:马,在古代用来表示这是一匹马,又长常的`脸、长长的鬃毛。马跑得很快,但写马字却很费劲,有时还忘了笔画。现根据字的演变,不用画马头和马尾了,写马字就快多了。

  2、引导学生感悟象形字的造字方法。你们发现了什么?

  二、引导学生了解一个子扩展成词,意思也就进行了延展。

  补充有关门的例子。

  初步学会——入门

  有声望的人家——名门

  停业——关门

  边境——国门

  三、读一读,在想一想是什么意思。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

  2、理解词语意思,鼓励学生讲解成语故事。

  3、补充成语、诗句、歇后语。

  四、读读背背。

  1、自由朗读,谈感受。

  2、展开想象,用笔画下来,把感受讲给周围的同学听。

  3、扮太阳演一演,快速吸收语言。

  五、读下面的短文,说说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1、略读文章,知道文章讲了什么。

  2、引导学生谈启示,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而留心生活、热爱生活。

  六、听老师读短文《乞丐》,谈谈自己的感想。

  1、提出要求,学生会更用心听,

  2、听后谈感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下册的教案06-03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9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9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