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二、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三、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
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1、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是有些难解的词语。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
二、题解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三、查预习
1、给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
确凿záo, 菜畦qí, 桑椹shèn,轻捷,油蛉líng, 缠络chán,攒cuán, 珊瑚shān hú 高枕而卧,豁huō, 敛liǎn, 脑髓suǐ,陌生mò。鉴赏,人迹罕至hǎn,觅食mì,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传授shòu,书塾shú,
四、整体把握
通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五、细读课文
问: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
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都要给予适当肯定。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似乎最为合理。)
第二课时
一、问题探究
1.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另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对本文结构的不同理解,实际上表现了对文章主题思想的不同理解。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可以允许有不同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2.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毫无关系,但作者却由此生发联想。对于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历来看法不一。有的说是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有的说是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有的说表现百草园里存在着恶毒的事物。教学时可以撇开这些不同的观点,重点让学生想一想:童年鲁迅对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感兴趣?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一联想对作者阐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是否有帮助?最后让学生明白:不管别人的争论如何,有一点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3.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
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二、揣摩下面的文字,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根据上下文弄懂语句的意思,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语意重点。
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请你仿写一段话。)
“单是”以后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
2.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
(“我”到底知道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我”不知道被送到私塾的原因,因为说到原因时是用表示猜测语气的“也许”。
三、作业
下面这段话中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仔细品味,然后自己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动词。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教后记:
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是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让学生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改变以前的教育方式,不再限制学生的思维,表现在对文章的思想理解,不再让学生限制在反封建教育的范围。学生有一个相对宽裕自由空间。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学会辨证的'看待事物. 3.巩固本单元学到的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 ◆收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查字词典,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勿、尘埃、拂拭、饱和、依附、湿漉漉、朝晖、日晕、单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得正确、流利. ◆出示生字生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指名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
三、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提示. a.默读课文,看看灰尘有什么特点?用“——”画出来.灰尘有什么作用?用“~~~~~”画出来.
b.与同组同学互相交流. ◆全班交流汇报.
◆通过学习我们对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有了了解,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况呢? 出示句式:假如没有灰尘,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认识1种笔画和1个偏旁。
2.会认7个字。
3.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7个生字,认识1种笔画“斜钩”和1个偏旁“月”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我”的书写。
2.了解影子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抽读学过字的卡片:在 月 有 伞
二、谈话导入
1.教师出示谜语让学生猜。
谜底:影子
2.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影子呢?影子在你的什么方向呢?影子有什么特点?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第4课《影子》板书课题,看看书中的小朋友的影子有什么特点?
指导学生看懂图意
1.出示第一幅图
提问:图上画的都有什么?他在干什么呢?
2.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这幅图和刚才第一幅图哪儿不一样?
过渡语:影子到底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内容。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小声读课文,注意把每个字的音读准确。
2.学生再次读课文,要求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把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同学轮流读课文,相互正音。
4.抽读生字和会认字卡片。
四、朗读课文,了解影子的特点。
1.自己读全文,标出有几个自然段?(2个)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结合第一幅图,读第一自然段。
想想:影子在小朋友的什么地方?这是为什么呢?板书:前 后
(2)在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呢?小组同学结合问题进行讨论。
(3)请学生回答。(当太阳在小朋友前上方时,影子在小朋友的身后,)结合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看第一幅图。
(4)那么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前边呢?(当太阳在小朋友后上方时,影子在小朋友的`前边)可以让学生动笔画出小朋友、太阳、影子的位置。
(5)请大家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中把影子比作什么?
(6)指导朗读,读出欢快、活泼的语气。
学生自由读,读出语气。
(7)学生试背一背。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照学习第一段的方法学习这段。
提出问题:影子在小朋友的什么地方?结合图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在左,什么情况下在右?
(2)学生结合两个问题思考。
? ? ??(3)四个同学一起讨论。
(4)请学生汇报学习情况。板书:左 右
(5)学生用学习第一段朗读的方法,练习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欢快、活泼的语气。
(6)试着背诵第二段。
4.朗读全文,说说影子有什么特点?
5.练习背诵全文。
①自由背。
②同桌互背。
③指名背诵。
五、除了在太阳底下能出现影子,还有什么时候也会出现影子?请你们自己亲自去试验一下。
六、学习生字
1.抽读生字卡片:个、右、友、朋、左、后、我。
2.把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做猜字游戏,巩固字音。
3.学习新笔画和新偏旁。
4.识记字形
(1)自己自学 ①读准字音 ②记笔顺 ③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字形?
(2)读读生字卡片的词语,了解字意。
5.小组同学合作学习,有问题共同学习,比比谁说得最好。一会儿请他在全班讲一讲。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学习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2文言文的诵读。
3.辨析文言词语。
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顺畅诵读文言课文。
难点:
辨析文言词语。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太行(hang)万仞(ren)惩(cheng)塞(se)汝(ru)曾(zeng)诸(zhu)箕畚(jiben)
荷(he)孀(shuang)龀chen叟(sou)匮(kui亡以应(wu)厝(cuo雍(yong)
2.熟读课文,看注释,查字典,试翻译全文。
二、导人
三、作家作品简介
1、《》选自《列子·汤问》,《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2.导语
《》一文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毛泽东同志曾经用这个故事教育全党:只要能团结全国人民大众和我们一齐奋斗,就一定能夺取革命的胜利。
四、正课
1、朗读课文(可教师范读,学生试读、齐读,也可听课文录音,朗读时注意正音。)
2、朗读停顿的指导。
(1)关于标点符号的停顿。一般来讲顿号停半拍,逗号停一拍,句号、问号、感叹号停两拍。
(2)关手段与段之间的停顿。段与段之间停顿可长一些,一般3~5拍即可。
(3)关于句中的停顿。句中的停顿,按朗读时感情表达的需要或换气的需要可适当作短暂的停顿,但要以词或短语为单位,以不念破句为标准。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子孙荷担者”是一个短语,中间不能停顿,如果停顿了就破坏了短语义的完整,这就叫念破句。
3、请学生翻译课文。
翻译方法指导;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必须忠实原文,字字落实。根据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特点,翻译时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加。文言词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文则以双音节为主。有些文言实词的`基本意义保留至今,只需在原词上加一个字,变成现代的双音节词。如“方”即“方圆”指面积。
(2)改。有些文言实词至今已不用了,可以改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来代替。如“切”可改为“丈”。当然,“侧”的长度不等于“丈”,但这里的“万例”是虚数,所以,可以用“万丈”来代替。
(3)补。文言文中通常有省略主语、介词的宾语和量词等,所以翻译时,必须补出。如“二山”即“两座山”。
(4)调。文言文的语序有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需要调整。如“甚矣,汝之不惠”这是谓语提前的倒装句,翻译时可作“你太不聪明了!”
(5)省。文言文中的发语句,即句首的助词,或句中语气助词,如果省略后不影响原意的可省去。如“虽我之死”“之”字是助词,在句中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翻译时可省略不译。在学生翻译时,老师可穿插提问重点词语的解释。
者:相当于“……的人”。面:面向着,名词用为动词。毕:全。险:指
险峻的大山,形容词用为名词。其妻:其,代词,他的,指代愚公。以君之
力:以,介词,凭,靠。之,助词,的。遂:于是。箕畚;用箕畚装土石,名词
用作状语。笑而止之:而,表修饰,相当于“着”。之,代词,他,指代愚公。
毛:草木。加增:加大增高。自此:从此。
四、小结
1.古今词义
阳
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阴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指
古义:直,一直
今义:手指
曾
古义:乃,并
今义:曾经
诸
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
荷
古义:负荷
今义:荷花
毛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息
古义:叹气
今义:休息
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已
古义:止
今义:已经
2.词性活用
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
面:名词用为动词,面向着。
3.一词多义
且
年且九十将近
且焉置土石况且
4.通假字
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
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
河曲智臾亡以应亡同无,没有。
一靥朔东后同措放置。
5虚词
之
代词,他例:跳往助之。
助词:的例:隐土之北。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择
例:甚矣,汝之不克。
而
表承接:不泽例:何苦而不平
表修饰:地、着例:面山而居
表转折:但是,却倒:而山不加增
其
代词,他的例:其妻献疑日
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例:其如土石何
以
介词:凭,靠例:以残年余力
连词,用来例:河曲智实亡以应
焉
语气助词呢例:始一反焉
暖气代词哪里例:且焉置土石
五、作业
1.课后作业。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能目标
1、会认7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莫名其妙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感受叶老的认真、质朴,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从叶老批改的作文及教导中体会他认真、平和、亲切、质朴的作品和人品。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从中体会叶圣陶老先生的人格美,学会做人。
【课前准备】
1、搜集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阅读他们的作品;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作品,初步了解这两位作家。
2、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学生质疑,导入新课
1、读课题,质疑。
2、检查预习,生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己读课文:
1、划出生字新词。
2、想一想: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用小问号标出来。
三、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学生读一读,说说自己理解词语的方法,师评价。
2、会读的同学站起来齐读,师生共同评价。
3、填空,整体感知课文。
四、精读课文,突出重点
1、学生质疑。
2、划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指名读,说说分别是描写什么时候的爬山虎,它们有什么不同,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指导感情朗读:
这确实是一种美的景色,一幅幅美的画面,也可以说,作者在这儿营造着一种美的意境。这美的意境是不是单单由自然景色的美、爬山虎那绿绿的美构成的呢?更重要的是因为有什么?那么,叶老美的人格体现在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读读课文,找出具体事例,划记出直接写叶老人格之美的`句子。针对这些句子,把自己读懂的内容变成问题考考别人。把自己不懂的和其他同学讨论一下,共同解答。在合作中又发现了什么新问题?我们来一个小组PK赛,看哪个学习小组找的问题最多,理解课文的能力最强。提出一个问题或回答一个问题老师将在你们那个小组粘上一个爬山虎的叶片,添上一片绿。哪个小组的爬山虎的绿最多,将得到老师的特别的奖励──叶圣陶爷爷写的书哦!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4、小组PK赛,相机指导朗读。
5、评价总结。
6、美丽的景色与美的人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这时,在作者眼里,在作者心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不是蕴含了更深的含义呢?让我们来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话,生齐读。
理解: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五、课后作业
1、和小伙伴们交流交流写作文和改作文的体会。
2、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写下来,下节课和同桌交换一起改一改。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下册的教案06-03
语文《画风》教案05-06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12-22
语文教案12-22
语文教案12-22
语文教案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