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教案大全(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孩子",《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从题目中可以看出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文章随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下来,时而记眼前之事,时而忆从前往事,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零乱。文章重点写了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写得深沉而动人,令读者仿佛能依稀的看到文字的幕帘后面,闪烁着一双盈盈的泪眼,"童稚里充满了哀怨,纯真中蕴含了惆怅"。品味语言,体会父爱,感悟成长,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揣摩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是教学难点。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学习重点:
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2.了解作者林海音的.生平及创作情况,读小说《城南旧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播放歌曲《送别》,询问学生听完后有什么感觉?
歌曲用音乐的语言告诉学生这是一种离愁别绪,离别的惆怅和失去亲人的悲伤,人生的悲欢离合和失意怅惘尽在不言之中,而课文使用文字的形式来表达而已。只要学生领会到这层感情基调,就进行课文赏析了。
二、感知内容
1.文章写了哪些人?最主要的两个人物是谁?
2.速读课文,概括提炼文章内容。
⑴从英子的角度概括小说内容。
⑵从爸爸的角度概括小说内容。
①从英子的角度可以这样概括:本文主要记叙了英子参加毕业典礼时由眼前的的事物引发的回忆。
②从爸爸的角度可以这样概括:本文主要记叙了爸爸病床上的叮嘱;爸爸在六年前因英子赖床不起而惩罚她;爸爸爱花的故事;爸爸叫英子闯练而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爸爸去世。)
提示:
①同学们区别出写"眼前事"和"对往事的回忆"的段落,从写"眼前事"的段落中(文章第1、30-32、35-38、54-68段)概括"以英子为角度"的内容;从写"对往事的回忆"的段落中(文章第2-29、33-34、39-53段)概括"以爸爸为角度"的内容,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②用"人物+事件"的思路逐一完成。
三、合作探究
1.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在文中有何含义?
一语双关,一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凋谢;
另一是象征特别爱花的父亲的离开人世。
2."花"在文中还有什么妙用?(主要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花"。)
3.请快速找出描写"花"的语句,思考:那为什么要选择"花"而不是别的作为主要线索?(以花开头、以花结尾,中间也都多次提到花--是因为父亲喜欢花,花让作者想到回忆起父亲,同时花也成了象征;二则以花来贯穿小说的始末,作为潜在的线索,这样可以做到事件交错而不凌乱。)
4.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饱含着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和无奈,同时也会引起读者深深的眷念之情。小说以此为题,含而不露,哀而不伤。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感觉父爱。
第二课时
一、课文导入
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爱的父亲吧!
二、研读赏析
1.我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爸爸,并说说理由。
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2.爸爸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呢?(从文中找出英子成长的事情或句子)
对成长的影响:历练中培养不怕困难,敢闯敢练的坚强性格.对自己负责,敢于承担家庭责任的品质.
英子具体表现为:学习非常用功,被选做代表为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从六年前的那一次后从不迟到。硬着头皮完成了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这件事。闻说爸爸去世而处乱不惊从容面对…
3.找出你最喜欢的情节并说说理由。或者是:"我还有能理解的是…"
四、体验反思
1.请学生当场仿写,并交流。
父爱是阳光,让我感到人间的温暖。
父爱是灯塔,照亮我前行的路。
父爱是…
2.说说自己和父亲(或其他亲人)之间的故事。然后推荐代表发言。
要求:叙述好自己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注意语言的感染力。表现你怎样在父亲的关怀、支持、鼓励、鞭策下成长。
3.最后在《懂你》中结束课堂教学。
五、布置作业
与父亲交流,写一篇小作文《世上还有爸爸好》
板书设计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
父爱如山
热忱鼓励
严格要求
细心关爱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读读记记“斑斓、炽热、湛蓝、充沛、硕大、火炬、巨蟒、渗透、聆听、木薯、强悍、粗犷、篝火、繁花似锦、含情脉脉、目不暇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文资料,有条件的教师可准备非洲风情风光的碟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置身欧洲的德国,我们感受到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游览威尼斯,我们领略到水上城市的风情;离开亚洲的泰国,我们还沉浸在与象共舞的欢乐气氛中。放眼辽阔的非洲,我们面前则是一个多彩的世界。播放非洲风情风光的碟片或课件。
揭题、读题:彩色的非洲
(二)读懂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2.交流。阅读提示a有3个要求。
(1)“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2)结合课文和搜集到的资料,谈谈你对非洲的印象。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学课文:请按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批注。
2.检查自学: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
3.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四)抓住重点,自读自悟
1.过渡:是啊,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自读课文,勾出课文相关语句,联系实际或资料进行批注,小组交流。(学生自学勾画,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非洲的骄阳蓝天、花草树木、动物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艺术风采都是多彩的。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结合课文和搜集到的资料,谈谈你对非洲的印象。
(五)领悟表达方法
过渡:我们从课文中学到了哪些表达方法呢?
(1)结构上采用了先概述再分述最后又概括总结全文的方法。既首尾照应,呼应课题,又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非洲风情文化的赞美之情。
(2)课文不仅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过渡也十分自然。如,过渡句“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和“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的”等,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顺畅自然。
(3)课文的语言十分优美生动。作者联想丰富,如,“金灿灿的阳光,映照得天空格外的蓝,好似透明的蓝宝石”,“……繁花似锦,绿海荡波,满眼是绿色,处处是花海”,“一棵似一团火,一排是一片霞。到了开花季节……就像置身于花海深处”,无不体现着意境的色彩美和语言文字本身的美,读来就像欣赏一幅幅五彩的画卷,让人回味无穷。
(六)总结全文
本文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描述了非洲的骄阳蓝天、花草树木、动物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艺术风采,从多个方面展示了非洲的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表达了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
(七)拓展训练
中国和非洲有着悠久的友好历史。可布置学生办一办有关非洲风情与文化的手抄报、剪贴报在班上交流展示,进一步加深对非洲的了解,增长见闻,开阔视野。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首次接触到苏教版的教材,对教材的编排非常喜欢,觉得这是比较接近语文课的一种教材。《秋声赋》在本册课文中被编入第四个文本研习专题:笔落惊风雨。这一安排体现了编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我在教材处理时会借助对文本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薰陶。这一专题的编排有一个特点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编者在概括诗词赋时分别使用了这样三句话:“诗从肺腑出”、“词别是一家”、“文以气为主”。我认为诗词文均是作者肺腑喷出之“气”,编者这样说只是一种话语表述的方式,我们在处理教材时可把此作为互文见意来理解,绝不能曲解,把这三句话作为三者的不同特点以至误导学生。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熟悉《秋声赋》这篇文章;
2、 在朗读中体会赋文的特点;
3、 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初步了解欧阳修;
【教学重点:】
同目标1、3。
【教学难点:】课文的二、三段用语典雅,引经据典,体现了赋的特点。可也正因为如此,学生在学习中很可能会象文中的童子那样“垂头而睡”。
【教法设计:】
针对教学目标,本课在诵读的基础上,以问题带动学习的参与,生成课堂。
【教学过程:】
一、 以课文在全册的位置分析导入
二、 诵读
1、范读,整体感知(如能找到好的诵读资源最好,否则由老师范读)
2、学生读,扫清字词障碍
3、师生边读边议,找出文章的思路:
夜读――闻秋声――童子所见――欧阳子所感(此为文章主体部分)――童子昏睡
(在此环节,可顺便解决赋体文的特点问题)
三、 问题设计:
1、欧阳子对秋声的描述如此优秀(千载以下,此文仍在传诵即是明证),可童子们为何听得“垂头而睡”呢?
2、如何才能把“课”讲得更生动,你能帮欧阳子出出主意么?
[对问题一的讨论,要紧扣文本。在讨论的起始,为了活跃气氛,可以以现实中的语文课堂来与之比较。可这这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要学生通过细读文本,来突破对课文难点的学习。教师要发挥导向作用。
对文本解读发现的答案举例:
(1)欧阳子是夜读有感,发而为文;而童子没有感觉,是在欧阳子的指使下被动听“秋”;情感基础不同
(2)欧阳子采用赋体来形容秋声,童子没有这么丰富的知识积累,故而不懂;文化基础不同
(3)欧阳子历经沧桑,而童子风华正;人生感悟不同]
[对问题二,只作为学生对文章学习的感悟与吸收,属发展范畴。如课堂不能完成,也可留作课外作业]
四、 小结
本部分为对课文内容短小精致的描述,是老师上课重点“灌”的`内容。说到这里,我认为,高中语文课的学习,其精粹内容,对文化的传承,绝对以老师的“灌输”为主,学生讨论,课堂生成都只是为下面的“灌”打基础,以使“灌”的过程自流流畅,水到渠成。仅仅停留在“生成”的课堂对高中生来说是一种浅层次的课堂。
五、 作业
在熟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课本详细的注释,翻译全文。
(本次作业即是对第二课时所做的预习。第二课时预计在第一课熟悉文章、了解作者的基础上,从文字细节上去“读”课文,以解决文言文学习中的知识积累问题。)
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你、们等6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感受大自然。
〖课型
新授。
〖教法
自主、朗读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理解本课的内容。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你、们等6个字。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我们都见过春雨说一说他与夏天的雨有什么不同?(样子、速度、声音)板书:春雨,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篇关于春雨的童话故事。快读一读课文重视怎样描写春雨的?
二、学生自读课文,读准音,感知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拼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
2、再读课文
边读边画出生字读一读
3、出示生字词,检查读音
线、争论、有趣、问题、到底、颜色、淋、洒、滴、油菜花、你们、红色、绿色(提示:淋、洒、滴、油都是左右结构,偏旁都是三点水,线、论、趣、题、底、颜、欢鼓励学生用熟字加偏旁或换偏旁记忆。)
⑴ 当小老师
⑵ 开火车读
⑶ 同桌读
三、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春雨是什么样的'?
2、读2、3、4、5自然段
⑴ 思考:他们在争论什么问题?分别怎么说的(春雨的颜色)
重点理解:小燕子:绿色(柳枝绿了)
麻雀:红色(桃花红了、杜鹃花也红了)
小黄莺:黄色(油菜花黄了,蒲公英黄了)
⑵ 2~5自然段分别用了哪些动作的词语?
体会春雨的特点:落、淋、洒、滴、
⑶ 通过读课文你觉得春雨是什么颜色的?
鼓励学生说。
3、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想一想为什么春雨下的更欢了?
四、赏读课文,加深理解
同桌读、小组读、男女生读。
五、教师小结,实践活动
春雨让大地变得生机勃勃,在春雨的滋润下,动物、植物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我们能不能分角色演一演呢?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简介:
口语交际的话题是秋天的快乐,要求学生交流金秋时节做的事情以及从中感受到的快乐。这些事情可以是和爸爸妈妈或小伙伴们一起做的,也可以是自己做的,如摘果子、看红叶、放风筝、捉蛐蛐、收花生、挖泥鳅、赏菊花、秋游等活动。
习作的形式是看图写一幅秋天的图画。课前要布置学生准备一幅画,这幅画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自己画的图画。所选的图画一定要和秋天有关,可以是秋天的景物,也可以是人在秋季里活动的场面。
我的发现提供了形式相同的四组词语,每组都是以一个表示颜色的.单音节词打头,接着在这四个词的后面,扩展出表示前面这种颜色的新的词语。
读读背背安排的是对对子,对子里所讲的事物都和秋天有关。
我会填的目的是训练词语的搭配,进行词语积累。短语前面的词是状语,要求补充动词www.jiaoanba.com。
趣味语文安排的是读绕口令。这个绕口令描写了彩霞映照大地,一群花花绿绿的鸭子在水中好戏,水花和霞光相融的美丽而有趣景象。
学习目标:
1、愿意将秋天中自己觉得最快乐,印象最深的事讲给大家听。
2、乐意将自己所选图画的内容写下来,并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写好后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3、发现表示颜色的单音节词和其他的字搭配可以组成新词,意思更加丰富,感受汉语词汇的丰富性。
4、进行词语积累。注意词语搭配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让学业生在一周的时间中采用调查访问等方式收集秋天里同学们做过的有趣的事。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秋天的快乐
一、激情导入。
小朋友,现在正是金秋时节。我们已经看到了她缤纷的色彩,听见了她美妙的声音,让我们走进秋天,去寻找秋天的快乐吧。
二、交流秋天里的趣事。
1、小朋友,通过我们一周的调查,访问等方式,我们收集了不少同学们在秋天里做过的有趣的一些事,让我们拿出自己准备的材料四人一小组交流一下,然后推选一人为代表进行汇报/soft/
要点:哪些趣事(说具体)有什么感受
2、小组交流。
3、大组交流。
⑴提出要求:认真倾听
适时补充
说出感受
⑵交流评议。
三、综合性活动。
1、秋天给我们带来这么多快乐,咱们有没有办法留住它呢?
(画下来,拍下来,写下来)
2、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留住秋天。
3、同桌交流、评议、修改。
4、全班展示、交流。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语文园地三,语文园地三-好棒教案第一课时,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3.培养热爱劳动的感情及审美能力、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有关夏季风景的画面。
让学生说一说对夏季的感受,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3.培养热爱劳动的感情及审美、鉴赏能力。
三、作者简介。(多媒体出示)
梁衡:1946年出生,山西霍县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
指名朗读。
四、检查预习。
1.读准字词的音。
2.解释词语。
五、初读感知。
1.听读课文,思考问题。
①作者的眼中,夏天有何特点?
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致的?
③文中突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哪一自然段中表现的?
2.讨论交流。
3.初步理解最后一自然段。
六、研讨赏析。
重点研讨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从夏天的蓬勃生命力、夏天的色彩、夏天的紧张旋律来感受夏天的景美、人勤。
1.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2.师生讨论交流,在读书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在读书中感受到了夏季景色的热烈、奔放以及农民们的辛劳,夏季确实是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是个值得赞美的季节。
八、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最喜爱的夏天的景象。
九、布置作业。
1.仿照句式,结合课文或发挥想象,写一写“夏之色”和“冬之色”。
例: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期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2.收集有关夏的诗句及散文。
附:板书设计。
自然景色
13 夏感 金黄色彩 景美 人勤
紧张旋律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画风》教案05-06
【经典】语文教案10-02
语文教案(精选)10-03
【精选】语文教案10-03
语文教案[经典]08-21
语文教案(精选)08-22
语文教案12-09
语文教案12-11
语文教案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