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4-04-11 18:11:20 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二年级数学教案

二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经历在现实的情境中确定和区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过程,能正确地辨别这四个方向。

  2、在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词语描述所在的方位及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他三个方位的过程中,提高运用所学的方位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情境中确定和区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

  根据一个方向确定和描述其他三个方向。

  教具准备:

  指南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生齐唱儿歌《东西南北》。

  全班齐诵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2.老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是怎样辨别方向的?

  3.板书课题:东南西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谈话: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课件演示:例题图《小明上学》。

  提问:从刚才的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知道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的吗?哪个方向是东?

  谈话:同学们说得很好。请同学们起立,面向太阳站好。你能说说自己的面前是什么方向吗?你的`后面、右面、左面各是什么方向?自己先指一指、说一说,再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活动,并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师:我们前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后面是( )

  全体起立:面向( ),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向右转,前面是( ),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向右转,前面是( ),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向右转,前面是( ),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向右转,又面向(东面)

  师:你发现了什么?(东西相对、南北相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不管朝哪个方向,东南西北的方向不变) 板书:东西相对 南北相对

  谈话:现在请同学们转过身来坐下,我们看屏幕:小明也像同学们一样,在一天早晨,面向太阳站立。你知道(课件出示:小明面向太阳站立图)小明的前面、后面、右面、左面各是什么方向吗?(根据学生回答,把课本上的四句话填完整)

  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教学“试一试”。

  下面我们来做个指方向游戏好吗?

  (1)游戏示范:请一个学生上来,先跟老师合作。

  由老师发出口令,学生指出方向

  (2)学生活动:同桌学生先由一个人说口令,另一个人做,再进行交换。

  (3)谈话:同学们做游戏的时候,豆荚老师提了一个问题,你能帮助解决吗?

二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课本第23~24页,复习第1~7题。

  教学要求:通过复习千以内数的认、读、写与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和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时,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复习千以内数的认、读、写与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和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你想知道我们学校一共有多少学生吗?老师告诉你(板书:985)你能把说成一句完整的话吗?(XX小学一共有985个学生)其中,中午在学校吃饭的学生有915人。你会把这个数写下来吗?(一生板书:915)

  这段时间,我们认识了千以内的数,学会了怎样去读和写,以及一些简单的计算,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这部分的内容。

  (板书课题:复习认数)

  二.千以内数的认、读、写的复习

  7.完成复习第1题。

  1)要求:你能不能说一句话,其中出现一个一千以内的数呢?

  (同桌互说,师再指名说)

  2)其实,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一定会在生活中经常遇到数学知识。

  8.口答下面各题。

  1)千以内的数的数位顺序从右往左分别是怎样排列的?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数表示什么?

  2)十个十是多少?十个一百是多少?

  9.读一读下面各数,并说说它们的组成。

  276720702

  1)学生口答。

  2)问:他们都是几位数,最高位是哪一位?这3个数中都有2和7,但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

  3)请学生说说,应该怎样读一个千以内的数?

  如果这个数中间或末尾出现0,该怎样读?

  10.写出下面各数。

  五百六十二写作()

  一千写作()

  四百六十写作()

  七百零三写作()

  1)请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说说这几个数分别是怎样写的。

  3)指名说说应如何写一个千以内的数?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12.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

  1)第3题

  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

  核对,指名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2)第4题

  请学生先读一读,再写出横线上的书,指名板演。

  指名说说在课前收集的信息,交流。

  三.复习简单的计算

  5.口算下面各题

  1)300+200600-4001000-200

  2)400+20570-70620-600

  学生开火车口算。

  指名说说口算的方法。

  2.完成复习第6题。

  提醒学生,在计算时要看清是几百还是几十。

  3.独立完成复习第5题。增长知识。

  读一读图下的话,并写出横线上的数,比划一下它的长短。

  3.完成复习第7题。

  1)指导学生通过对话看懂图意。注意:理解“比......高”的含义是“比......多”。

  2)学生独立完成。

  3)说说是怎样想的?

  七.课堂小结

  说一说如何读写一个千以内的数?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教案3

  一、地位、作用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学生今后学习万以外多位数加减法以及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在计算教学中,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培养学生数感的良好载体,其中的估算教学更是培养学生数感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另外,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运用,是学生所要学习的“必需数学”,因此,学生务必切实的掌握好。

  二知识结构

  三单元总体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四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P91-P93例1例2以及相应的练习

  第二课时: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练习P94-95练习十九

  第三课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P96-P97例3例4以及相应的练习

  第四课时:估算P98例5以及相应的练习

  第五课时:综合练习P99-P101练习二十

  第六课时:整理和复习P102-P103练习二十一

  第七课时:有多重P104-P105实践活动

  五课时目标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1.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的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通过交流、比较口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倾听能力。

  3.通过对主题图的学习,学生能感受数学跟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用处。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练习

  1.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的较迅速的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3.借助习题的素材,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1.学生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的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感受到数学的.整洁美。

  3.通过情景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环保意识。

  估算

  1.通过情景图的学习,学生能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估算。

  2.通过对各种估算方法的比较,培养学生合理地运用估算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综合练习

  1.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笔算和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较迅速的进行相关的笔算和估算。

  2.借助习题,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书写姿势教育。

  3.结合习题,让学生体会估算策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整理和复习

  1.通过整理和复习,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应的口算、笔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相关的计算。

  2.培养学生灵活的运用估算策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多重

  1.通过使用不同的秤,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进一步增强对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感受物体的轻重。

  2.通过对学生体重的记录,提高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运用数学的意识。

  六要点和建议

  P91主题图

  要点: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学生能正确解读信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

  建议:1.留足时间让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

  2.经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讨论,形成乘船的策略。教师板书学生的乘船策略。

  P92情景图

  要点:口算方法的交流、比较、选择。

  建议1.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任何解决图上的两个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讲述自己的口算方法

  3.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比较口算的方法,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P93情景图

  要点:减法口算方法的交流、比较、选择;口算教学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建议:1.引导学生思考:要解决2(3)班还能上几人?这个问题,咱们需要知道那些信息?

  2.引导学生思考:2(3)班剩下的同学和2(4)班合起来,一只船能乘下吗?

  P96情景图

  要点:正确的解读信息;如何进位;竖式的书写

  建议:1.学生可先口算,再独立尝试竖式计算。

  2.比较学生两种不同的计算结果。

  3.学生点评,教师小结计算中的注意点

  P97情景图

  要点:如何退位;竖式的书写(对齐、工整、分开)

  建议1.学生可先口算,再独立竖式计算。

  2学生点评,两种不同的计算结果。

  3.教师讲解验算的方法。

  P98情景图

  要点:掌握估算的方法,形成合理的策略。

  建议:1.可安排猜一猜等导入活动。

  2.学生明确问题后,先让学生自己估算,再集体交流、讨论估算方法。

  3.比较不同的方法形成认识:估算时方法不同,结果也不同。

  P102整理和复习

  要点:抓住重点进行复习;强调合理的估算策略。

  建议1.安排看书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

  2.结合学生的回答,形成该单元的知识框架。

  3.让学生举例子,且计算。

  P104有多重

  要点:感受质量单位,渗透统计意识。

  建议1.课前让学生收集、记录有关物体的质量数据。

  2.教学时教师讲解、演示如何使用测量工具。

  3.分小组活动,讲清活动规则。如顺序,记录等

二年级数学教案4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和特点本节教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第2节课(第18、19页)。继上一节课“有多少块糖”对连加算式有了一定体验的基础上,结合“儿童乐园”的现实情境,提出并解决其中需要列连加算式进行计算的数学问题,并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进一步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体会到乘法的简便性。为后面有“有多少点子”的学习做准备。

  2、教学目标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从相同加数连加的运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掌握它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3)结合具体情境,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3、教学重、难点重点:从相同加数连加的运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能正确的读写乘号以及各部分的名称。难点:准确地读写乘法算式;正确说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属于小学低段,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不稳定,所以在教学中设计了悬念和小组讨论的环节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和集中学生注意力。经过一年对新教材的接触,学生已初步学会观察生活、发现信息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可以在小组内有序合作、与人交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一)教法分析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以教师为主导,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方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二)学法分析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习方法的引导上,我力求体现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于创意的练习及时反馈巩固,通过联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过程分析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流程大致分为三个环节:一、创设生活情境,体会乘法必要性;二、结合问题情境,体会乘法的意义;三,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第一个环节:创设“排队去儿童公园”的情境,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通过用加法解决“每排有5个同学,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让同学们体会到连加这种方法的烦琐。这时,我引导学生:象这样每个加数都一样的加法算式,有没有更简便的算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第二个环节:结合“儿童乐园”的问题情境,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突出重点和难点的重点环节。我准备用以下四个步骤来解决问题。把主题图以课件的形式展现在大屏幕上。

  1、请同学们自己在情境图上寻找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同学们在四人小组内进行问题交流,并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把学生的问题一一板书在黑板上。

  2、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这些问题,为后面抽象乘法算式做准备。可以请几个同学在黑板上板演,并共同核对答案。

  3、结合上述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进一步抽象出乘法算式。我以其中一个做例题,对学生进行乘法算式及其各部分名称的讲解。如以2+2+2+2=8为例,它可以用乘法表示,写做2×4=8,或者4×2=8,读作2乘4和4乘2。其中,中间的叉号叫做乘号,这是一个乘法算式,2和4在这个乘法算式中都叫做乘数。

  4、请学生把其他几个算式也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形式,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在这四个步骤中,我还会提醒学生注意: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一个是相同加数(显性的),一个是相同加数的个数(隐性的),要让学生明确它们的由来。经过第二个环节四个步骤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乘法的意义及算式改写及各部分的名称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也就自然而然可以到过度到本节课的第三个环节。

  第三个环节: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运用。这个环节也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进行教学,首先,小组内交流,寻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在全班进行交流;然后,把本课引入的“排队”的问题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这样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有用的数学,因此,我们有必要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寻找到用乘法解决的问题,也就说明他们对乘法的意义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已经真正掌握了乘法的意义。

  六、说板书设计

  相同加数的连加的算式和抽象出来的乘法算式对应着写,这样让加法到乘法的转化过程更直观的展现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推理等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索比较的方法,从而进一步培养比较意识。

  2、使学生体会到比较数的大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相互评价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自己探索比较的方法,学会用“>”表达比较的结果,感受符号化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板书3月12日)

  谈话:小朋友,3月又来了,马上要到3月12日了,你知道这是什么日子吗?在这一天,每一个公民都要种上一棵小树苗来美化一下我们的生活环境。让我们一起去大森林里了解一下最近的绿化情况。

  (贴近学生生活时空的引入,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引言: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呢?茄子老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松树苗和杉树苗比,哪一种多?这个问题的实际含义就是要我们比哪两个数的大小呢?(板书:312 285)接下来,我们就要运用自己的智慧来研究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板书课题)

  3、312和285谁大谁小,你会比较吗?想一想,再简单、清楚地把自己的比较方法说给你的伙伴听。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相互交流想法。

  (2)让学生汇报想法,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可能这样回答:

  生1:因为312比300多,而285还不到300,所以312比285多。

  生2:因为百位上3比2大,所以312比285大。

  生3:因为数数时,312在285后面,所以312比285大。

  (3)教师对以上答案都进行肯定和赞赏后说:刚才小朋友们学习得都很认真,回答问题也都很正确。接下来,老师想考考你们,谁敢挑战?此时,教师相机提出问题:谁能在○里填上“>”表示比较结果呢?

  (在此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即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让学生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感受符号化思想。)

  4、师说:小朋友们,杉树苗和松树苗比,哪一种多我们已经会比较了,如果告诉你柏树苗的棵数,问:柏树苗比松树苗多还是少?你会吗?

  教师板书:279○285

  (1)学生独立填写后相互交流。

  (2)指名汇报结果,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同学之间进行相互评价。

  (3)集体反馈。

  5、比较:

  (1)思考一下上面两题的比较方法,你有什么发现?(同样可以用数数的方法比:第一题只要比百位上的数,第二题百位上的数相同,还要比十位上的数。)

  (2)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还可以有什么情况?你能举出例子说一说吗?(百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同,比个位上的数;还有位数不同的,比较位数就可以了。)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自己探索比较312和285大小的方法,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饿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方法多样化。方法多样化充分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交流中呈现出多种不同的方法。自己去探索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三、趣味练习,巩固深化

  1、填一填。“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体会到相同的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所表示的实际数值是不同的,以增强学生数感。

  2、说一说。“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比较。

  3、考考你。

  (1)“想想做做”第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反馈时说说是按怎样的规律填的?填完后,说说在比较大小的式子中,你有什么发现?说明:数轴后面的数总比数轴前面的数大;填写不等式时,有很多答案。)

  四、课堂总结及课后延伸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本领?运用这些本领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课后可以跟好朋友交流;回家后也可以将自己所学到的本领说给爸爸妈妈听,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调查好朋友的生日在几月几日,比一比,谁大谁小?为什么?

二年级数学教案6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19-20页的例1以及练习五中的第1~3题。

  2.教材简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而且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这一节内容。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写法、意义与加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祛,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3.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会读写乘法算式。

  (3)口述乘法算式的意义。

  4.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其中识别相同加数是本节课的关键。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教学设计从四导入手,导入新课、导学新知、导练、导总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起着带路人向导作用,学生困惑时给予启发,阻塞时给予点拨,上台阶时给予铺垫。攀登时,给予鼓劲。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地发现新知,探究新知。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1.联系实际,设疑导新。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本节课一开始从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看图,听录音,算一算本班捐款情况。这样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起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有用处,就容易激发兴趣。然后设疑,问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这种困难?”让学生产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从而导入新课,学生跃跃欲进,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为探求新知创下良好的开端。

  2.由"扶"到"放",导学探究

  叶圣陶先生曾说:”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

  例1的教学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师生共同摆红花,教师指导写乘法算式。第二个层次是让学生自己摆方块,尝试写乘法算式。第三个层次是学生看图说留意,独立写乘法算式:这样由“扶”到“放”,逐步让学生探究新知。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是先由教师指导写算式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小组交流小结写乘法算式的方法。"一看、二数",到运用"一看、二数"的方法让学生独立写乘法算式。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地位,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同时,在由“扶”到“放”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比较到动口说一说,概括出乘法的含义,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思维品质,促进思维的发展。

  3.合理设计练习导练,强化新知。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本节课的练习有两个层次,第一个是基本练习,是让学生看图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使学生初步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乘法算,并能正确写出乘法算式。第二个层次是综合练习。形式上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4.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新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新课前提出的那几个学习目标进行总结,这种总结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学习方法的总结。这样由新课开始想学什么到结束时回忆总结学会什么,这种做法,对整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帮助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同时,增强学的目标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思考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设计

  1.复习铺垫,孕伏新知,设疑导新。

  (1)让学生看图,听录音,从本班具体捐款的事实中算出本班捐款的情况,产生下列三道连加的算式:

  2十2十2=6

  3+3+3+3=12

  5+5+5+5+5+5=30

  (2)师:刚才解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

  从中揭示知识生长点,为认识乘法作知识迁移。

  (3)导新:有一种方法比较简便,只要一步就可以解答,同学们想不想学?这种方法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揭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2.引导探究,掌握新知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让学生说说你想学什么?从而揭示学习目标。这样,既增强学生的学习目标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

  P37~P39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具体感受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培养数感。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

  3、通过游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数位,练习三位数读、写,以及比较大小,培养学生开放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数字卡片,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游戏

  学生数字游戏,4人或2人一组进行活动,用数字牌摆数。

  二、练习

  1、完成习题7、8题

  (1)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作业。

  (2)完成习题8,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习题9

  学生估计,50字太少,5000字又太多,大约有500字左右。

  3、完成习题10

  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第一份是100,第二份是2,第3份是3)

  4、数学游戏:

  (1)学生用抽签的形式代替转盘,自己做这个游戏

  (2)说说这样赢的'机会比较大?

  5、实践活动:

  学生估计有多少片树叶,说说自己怎样估计。

  三、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练习都复习了什么知识?

  五、测量

二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内容:教材第90-91页整理和复习第1--3题,练习十九第1--2题

  教学目标:

  1、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2、经历整理的过程,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

  3、系统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熟记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重点:经历整理的过程,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

  教学难点:熟记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再现知识

  1、教师:同学们,我们表内除法这个单元的学习已基本结束,回忆一下,这个单元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2、学生口答,教师整理。展示整理结果。教师加以归纳板书:

  除法的意义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分一分(平均分)表内除法用乘法口诀求商

  倍的认识

  二、单元复习(分一分和用乘法口诀求商)

  1、复习分一分

  用8根小棒平均分一分,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平均分是什么意思?

  2、用除法表示分一分,在组内交流分的'过程和除法算式。

  3、全班交流。

  把你的分法和算式说给大家听一听。教师板书不同的分法。

  4、用乘法口诀求商

  通过分小棒写出了除法算式并知道了除法算式的商。如果不分小棒,你能很快算出8÷2的商是多少吗?怎样算的?

  板书:8÷2=()想二(四)得八所以8÷2=4

  12÷6=()

  小结: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又快又好。

  三、巩固练习

  1、整理和复习第2题

  独立填空,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可以填乘法也可以填除法)

  2、整理和复习第3题

  想一想,填一填。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3、练习十九1题

  读题,列式解答。

  全班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九2题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二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学会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2.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有余数除法的试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参观数学学校,提出分7个桃,每盘放3个,能放几盘还剩几个的问题。

  老师动画演示分的结果,学生说答案并写出算式。

  7/3=2(盘)1(个)

  2.提出分17个苹果的问题,每盘放3个,能放几盘还剩几个的问题。

  老师动画演示分的结果,学生说答案并写出算式。

  17/3=5(盘)2(个)

  3.80个梨,每盘放3个,能放几盘还剩几个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具体操作过程太烦琐,产生探索计算方法的需求。

  老师动画演示分的过程,分到6盘时,问学生分完了没有,从而使学生感知到用分的方法计算有余数除法很麻烦。

  4.板书课题: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二、以旧促新、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⑴回到例题:有7个桃,每盘放3个,放了( )盘,还剩( )个?

  ⑵提问:怎样列算式?

  ⑶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⑷交流反馈下面的问题:

  ① 怎么想到商是2?

  ② 竖式里的6、1怎么得来的?

  ③ 出示学生的错误写法,让学生改正。

  ④ 为什么不商1呢?如果商1,还剩几个?行吗?

  ⑸小结:今后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可以用竖式计算。在计算时关键要看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这样的除数。

  2.教学试一试。

  数学学校布置教室:老师有18个气球,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⑴怎样列式?

  ⑵用刚学到的.试商方法独立计算。学生尝试计算。学生做完之后,互相交流。

  ⑶展示学生的竖式,相互评价,并交流如何试商。

  你是怎么想到商是5的?

  3.探索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

  ⑴比较例题和试一试中每道题里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先找到每题中的商和余数,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把余数和除数进行比较,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你的发现吗?

  ⑵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余数和除数相等或者余数比除数大了,说明了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使学生体会到,如果余数大,就还可以再分。

  ⑶在一道除数算式中,如果除数是4,余数有可能是几?如果余数是4,除数可能是几?

  小结:计算有余数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组织练习、实践应用

  走进数学学校:完成想想做做第2、3题。

  学生先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每组做两题。

  学生做完之后,老师出示答案,学生核对,并说说是怎么想到商几?

  比较上下两行题目,发现有什么区别?

  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列出算式,并用竖式计算。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参观数学学校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

  2、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学校有位小朋友叫林林,50个果冻平均分给9个好朋友,每个小朋友分6个。够不够?为什么?还差几个?50个小朋友可以分几个?还剩几个?剩下的分给2个小弟弟,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学生口答

  播放阿凡提的故事

  25张牌,每次最多拿3张,最少拿1张。谁拿到最后一张为输。

  让学生回去思考这是为什么?

二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照镜子、欣赏图片等活动,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

  2、通过观察、实验、表演、动手操作等形式进行探究,进一步感受镜面对称的性质;

  3、在探究、实验中领略镜面对称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

  教具:

  大镜子一面、小镜子每人一面。

  教学流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欣赏“倒影”,激趣导入

  出示书中“倒影”图:让学生说出主题图中见到的景色:“山的倒影、树的倒影、房子的倒影、船的倒影、鹅的倒影……”。这些景色美吗?请大家再来看一遍,看看水上景物和水中景物的位置有什么关。

  生1:反过来了。

  生2:水上的山好象是往上长的,水下的山好象是往下长了。

  生3:水中的.景物和水上的景物一模一样,可是水中的景物是倒过来的。

  师:所以,我们就把水中景物叫做水上景物的倒影,其实,平静的水面就是一面平放的大镜子。

  2.巧用情境,提出问题

  师:你们在哪里还见到过类似“映在水中山色”的现象。(生:镜子里。)

  师:你们想知道镜子里有哪些数学吗?先想一想再提出你最想知道的有关镜子里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研究镜面对称。

  2、提出学习目标

  (1)照镜子,做各种动作(有关前后、上下、左右的动作,如往前走往后退、站立蹲下、刷牙等),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说说镜面对称的特点。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展示

  (1)学生个人到大镜子前照一照,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归纳本组同学的发现。

  2、全班展示

  生1:我看到了镜子里也有一个我。

  师:你的小眼睛可真亮,可这是怎么回事?镜子里真的还有一个你吗?镜子里的不是真实的你,而是你的“像”。

  生2:我看到我做什么动作,镜子里的像也做一模一样的动作。

  生3:我发现我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像也向前走一步;我向后退一步,镜子里的像也向后退一步。

  生4:我发现我把手举起来,镜子里的像也把手举起来;我把手放下去,镜子里的像也把手放下去。

  生5:我蹲下,镜中的像也蹲下,我站起来,镜中的像也站起来。

  生6:我发现我伸出左手,镜子里的像也伸出左手。

  生7:不对,我伸出左手,镜子里的像伸出的是右手。

  师:到底是左手还是右手呢?请生7当镜外的人,生6当镜内的像,表演给大家看看好吗?(并请生7边表演边向生6提问。)

  生7:我伸出的是左手,请问你伸出的是哪只手?生6:是右手。

  生7:如果我伸出右手呢?

  生6:我应该伸左手。

  生7:现在你知道自己错了吗?

  生6:知道了。

  三、模拟照镜子,体验特点,完成练习。

  1、进一步体验镜像的特点。

  (1)同桌之间,一个当镜子外的人,一个当镜子里的像,开始表演吧。(学生站起来自由地表演。)

  2、总结镜像的特点

  (前后、上下——不变)(左右——变)。

  3.完成练习

  第69页做一做和第71页第5题。

  四、拓展练习。

  师:人在镜子前是这样变化的,那么其他东西呢?请在纸上写一写或画一画你喜欢的东西,并用小镜子照一照,看看有什么变化?

  学生自由写或画,再用小镜子照,发现特点。

  全班交流反馈:

  生1:我在纸上写了2、3、4这几个数字,在镜子里是反过来的。

  生2:我写了“数学”两个字,在镜子里也是反过来的。

  生3:我写了“b”,在镜子里变成了“d”;我写了“p”,在镜子里变成了“q”,也是反过来的。

二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

  2、让学生能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培养独六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贯。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

  教学准备

  通过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自然进入学习状态,经过叫考找出计算的方法,再经过交流选择自已喜欢的口算方法,接着用自己的计算方法进行巩固练习。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

  师:小明的`爷爷昨天上街买了两件电器:电视机和电电冰箱,一台电视机1000元,一台电冰箱20xx元,谁能告诉我,小明的爷爷一共花了多少钱?

  教师一边叙述一边板书:一台电视机1000元,一台电冰箱20xx元。

  二、课授新课

  1、教学例9

  (1)请学生说一说小明的爷爷共花了多少钱,是怎么算的。

  (请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就是3000。因为1+2=3,1000+20xx=3000......)

  (2)比较这些不同的算法,同桌互说自己喜欢的方法。

  (3)这台电冰箱比电机贵多少元?

  (学生自己计算,同桌交流算法。)

  2、数学例10。

  (1)出示:三年级有男生80人,发生50人。

  ①请学生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②全体学生练习解答题。

  ③请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的。

  (2)师:如果要求女生人数,题目中应告诉我们什么条件?那又怎样求女生人数?

  (学生按要求回答后,全体学生练习130-80。)

  (3)师:观察黑板上例的内容,从而揭示课题,其次注意口算时,例9和10相比,例10有进位或退位。

  三、巩固练习

  1、小组比赛,完成课本第82页的“做一做”第1题。

  (小给比赛,比一比看哪线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先做完,然后再看哪一组的正确率最高,优胜小组得小红旗一面。)

  2、课体第82页的“做一做”第2题。

  (1)看图、审题,弄清题目的意思。

  (2)解答前两个问题。

  (3)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做的。

  (4)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在做这题时,一定要让学生表述清楚,否则就题意不明确了。比如:“麦子和稻谷一共有侈少袋”不能说“一共多少袋”。每提出一个问题,全班同学列式解答。)

  3、游戏(听算)

  教师报一个数,学生快速报出逄式(加法、减法不限)开火车进行。到哪个地方停了,这组就算输。

  如:教师报700.学生可报300+400,200+500,100+600,900-200,800-100,1000-300......

  四、课堂小结

  谈一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完成《新课作业设计》中本课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

二年级数学教案12

  课题:有余数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余数概念及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有余数除法的试商.

  教具和学具

  实物图及投影片,11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用竖式计算(两人板演)

  8÷4= 36÷9=

  订正时,由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2.卡片口算(与板演同时进行)

  ( )里最大能填几?

  3×( )<22 4×( )<37

  ( )×2<11 ( )×5<38

  二、学习新课.

  教师谈话:大家学会了除法竖式的写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同学们看一看,今天学的笔算除法与以前有什么不同.

  1.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第一幅图.

  提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把6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几个?)

  学生动手操作.用6个圆片代替梨,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再把横式和竖式写在练习本上,并指名板演.

  订正时,提问:

  ① 在被除数下面写6,表示什么?(表示分掉6个梨)

  ② 在横线下面为什么写0?(表示分完了,没有剩余)

  (2)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如果有7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里,怎样分?分分看.

  学生动手操作,用圆片代替梨.(教师行间指导)

  提问:

  ① 出现了什么情况?(每盘放2个,还剩1个)

  ② 剩下的1个梨,还能再继续分吗?(剩下的1个梨,不能再分)教师说明:7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里,分的结果是“每盘2个,还剩1个”.怎样列式计算呢?(7÷3= )

  怎样写竖式呢?被除数是几,写在什么地方?刚才分的结果是每盘放几个?那么商是几?写在什么地方?(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教师着重提问:有3盘,每盘放2个,实际分掉几个梨?(6个)那么被除数7下面应该写几?(6)7个梨,分掉6个梨,有没有剩余?(有剩余,剩1个梨)

  教师说明:7个减去分掉的6个,还剩1个.所以在横线下面写“1”.剩下的这1个,我们就叫它“余数”.(板书余数)

  怎样在横式上写计算结果呢?每盘放2个梨就是商2,先写2.还余1个,就是余数为1.为了分清商和余数,在商的后面先写“……”,再写“1”.即

  7÷3=2……1

  读作:“商2余1”.学生齐读一遍.

  (3)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例1的两道题.

  提问:这两道题平均分的结果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每盘都放2个.不同:第1小题正好分完,第2小题还剩1个,不能正好分完)

  教师说明:像第2小题这种除法,没有分完,还有余数,叫做有余数除法.(板书课题)

  (4)练一练:

  每个同学拿出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先摆一摆,再把下面的竖式写完整.

  订正时,教师着重提问:

  (1)商2后,被除数下面要减去几?

  (2)8是怎样计算出来的?表示什么?

  (3)横线下面写什么?表示什么?

  (4)这题的'结果该怎样说?

  2.教学例2

  (1)在竖式里,38和5各写在什么地方?

  (2)怎样想商几?在乘法口诀里有没有一句是五几三十八?

  相邻两位同学互相讨论怎样想商几,再在全班交流.

  ① 有的同学可能说商6,教师板书:

  还剩下8,8里还有一个5呢?说明商6小了.

  ② 有的同学可能说商8,教师板书:

  38减40不够减,说明商大了.

  ③ 商6小,商8大,所以商7合适.最后结果是商7余5.

  想:5和几相乘的积接近38,而且小于38?即5×()<38(括号里最大填7)

  (3)练一练:

  14÷4=□……□

  想:4和几相乘的积接近14,又比14小.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商,最后的结果怎样说.

  (4)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三道有余数除法,把每题的余数和除数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余数都比除数小)

  如果余数比除数大了,说明了什么?(说明商小了,商再大一些)

  什么情况下,说明商大了?(被除数不够减去除数和商相乘的积时,说明商大了)

  (4)小结:计算有余数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1)口述计算过程.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7÷5= 38÷6= 47÷9=

  全班动笔练习,指名两学生在投影片上做,便于订正.订正时,由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着重检查余数的大小和别忘在横线上写余数.

  2.发展性练习.

  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3.思考性练习.

  在方框里填合适的数.

二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形成有“剩余”的表象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生高兴得说喜欢。 课件出示:猜一猜:打一物体

  受到吹捧就自大,没人吹捧就息叹。

  外表看来圆又大,遇到打击就暴躁。

  猜猜气球的颜色

  2、下面在小组内摆小棒游戏。要求:有11根小棒,能摆几个同样的图形? 你们想参加这个活动吗?分成三个小组,用小棒摆一摆。 各小组汇报摆的过程和结果。

  一组:用11根小棒,摆了2个正方形,还剩3根小棒。

  二组:用11根小棒,摆了3个三角形,还剩2根小棒。

  三组:用11根小棒,摆了2个五边形,还剩1根小棒。

  教师:剩下的小棒为什么不摆了?

  学生:不够再摆一个图形了。

  教师:在实际分东西的时候,会有“剩余”的情况。板书:剩余

  二、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1)情景导入:(课件出示)小白兔请客。小白兔买了一些草莓,请森林里的小伙伴们吃,你能帮它摆一摆吗?分组活动。

  (2)出示例1 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教师: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教师:请同学们边说边用草莓学具摆一摆。各组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

  学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3)(出示课件)看小白兔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分完了吗?(生:分完了)。对,正好分完。

  教师: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随学生汇报板书,6÷2=3(盘)

  教师:你能说说为什么选择用除法来列式呢?

  生:因为是平均分。

  教师:6÷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这个算式表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三盘”

  (设计意图:回顾除法算式的含义,及各部分的名称,是学生能够坚强记忆。)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教师:如果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摆一摆。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草莓学具来摆一摆。还是分组活动。

  各小组汇报摆的过程和结果: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3盘,还剩1个。

  看小白兔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

  教师: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剩一个草莓。

  教师:这一个草莓为什么没有摆到盘子里,它能再摆一盘吗?

  生:不能

  教师: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题目中要求每2个摆一盘,剩下1个不够摆1盘。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教师:你们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分组尝试写一个算式。

  学生写出各种算式:7÷2=3(盘))

  7÷2=3(盘)还剩1(个)

  7÷2=3(盘)多1(个)

  教师:展示并一一评价各算式。第二、三个算式正确表示了分的过程,但不简便,数学上是这们规定的。

  (师板书除法算式)7÷2=3(盘)……1(个)用省略号表示剩余。

  教师:谁来把刚才写出来的算式读给大家呢。

  生:7除以2等于3盘余1个。

  教师:省略号后的数字,我们把它叫余数。

  (3)归纳总结,完善认知结构。

  (设计意图:再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在对比中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三)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按要求操作并记录。

  2.组织交流。

  3.通过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下问题。

  1.余数可能是4、5、6吗?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2.余数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余数小于除数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的活动,写出了这么多有规律的算式,大家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了除数要比余数小的规律。现在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用小棒摆正方形

  做一做

  闯关游戏:

  第一关:

  1、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一定要比( )小。

  2、46 ÷ 9 =5 1中,被除数是( ),除数是( ),商是( ),余数是( )。

  3、一个数除以8,余数可能是( )

  抢答算式中,如果有余数,可能会是哪些?

  第二关:出示课件。

  猜猜气球的颜色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例1、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几盘? 6÷2=3(盘)

  例2、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

  7÷2=3(盘),1(个) 余数

二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生活中探索并掌握万以内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能合理灵活地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和对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

  1、请同学分别说出不同的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四位数。

  2、观察思考,揭示规律。你想到什么?

  小结: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四位数。

  3、练习:985123456789345

  三、游戏。(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

  (一)、从个位抽起。

  1、游戏规则。略

  2、讨论:

  (1)、通过刚才的游戏,你有什么话想说?

  (2)、最关键的一抽是哪一抽?

  男队女队

  8375>6893

  (二)、从千位抽起。

  1、游戏规则。略

  (三)、抽签者自己决定放在哪一位上。

  1、游戏规则。略

  2、小结:先比千位,一位一位往下比。

  四、练习。

  1、快速比较,请大家把比较的符号说出来。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3823285545674646775977688938930

  2、比长度。

  ()、长江全长6300千米。()、黄河全长5464千米。

  ()、亚马逊河6440千米。()、尼罗河6695千米。

  ()、密西西比河6020千米。

  五、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比较数的大小

  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四位数。比位数,位数越多,数越大。

  1101001000

  9999999999

  男队女队

  8375>6893先比千位,一位一位往下比。

二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内容:

  课本第57页练习四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减法的方法,能够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减法的方法,能够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正确选择信息的能力。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揭示课题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笔算减法,谁来说一说,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练习。

  (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1.计算练习

  120-40170-90160-80140-70

  指名口算,并说说口算过程。

  2.完成练习四第1题。

  口算

  100-90

  70+60

  140-60

  570-500

  130-90

  60+300

  160-80

  30+80

  420-20

  1)同桌互指算一算。

  2)开火车说答案。

  3.完成第2题。

  1)师出示题目。

  问:左边三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右边三题呢?

  你能猜一猜它们的差会有什么特点吗?

  2)生独立计算。

  3)指名汇报。

  4)说一说:在计算时,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互说后汇报。

  5)师小结: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就越小;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小,差就越小。

  4.完成第3题。

  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436-153545-437851-359

  2)生自己独立完成同时指名板演。

  3)核对答案。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第4题。

  1)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

  2)请一位小朋友说一说,这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3)同桌互说后汇报。

  4)你会计算吗?请写在书上。指名板演。

  5)核对答案,订正。

  2.完成第5题。

  1)指名读题。

  2)指名学生完整的口述题意。

  理解“再增加22人,就和河西村人数同样多”。

  3)这样的题目你会做了吗?四人小组讨论后汇报。

  4)生自己完成。

  5)汇报,对答案。

  6)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解答问题时,要先找出与问题有联系的条件,与问题无关的条件不要用。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获得了什么?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二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数学教案12-27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11-08

二年级数学教案:统计04-03

二年级数学教案【热门】02-13

【荐】二年级数学教案02-20

二年级数学教案【热】02-20

【热】二年级数学教案02-20

二年级数学教案上册01-06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