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篇1
课题:弟弟与小鸡
活动准备
木偶,头饰(小鸡、弟弟、姐姐)。
活动目标
激发幼儿同情、爱怜小动物的情感。
在体验和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有感情地念诗歌,并有表演的欲望。
活动过程
一、观看木偶表演(两遍)
1.观看第一遍:出示木偶,这是谁(小鸡,弟弟,姐姐)?小鸡、弟弟和姐姐要给小朋友表演一个木偶节目。
2.观看第二遍:你们能不能把木偶表演的故事讲出来?
二、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述主要内容
师:现在,老师要念一首诗歌《弟弟追小鸡》,听听,讲的是不是这件事?
三、教师示范诗歌《弟弟追小鸡》
用动作帮助幼儿理解并表达感情。
四、幼儿学习诗歌
分段理解并学习诗歌。
1.第一段(第一层次)
(1)叽叽,叽叽,小鸡逃来逃去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样的?诗歌里用了哪个词?(惊慌)
(2)顽皮的弟弟追来追去,为什么说他是个顽皮的弟弟(哈哈,哈哈)? 学习段落时,要求幼儿用语气声调表现二者的心理状态。
2.第二段(第二、三层次)
(1)小鸡,别害怕,我来保护你。”这句话是谁说的?(幼儿模仿姐姐的对话)
(2)姐姐是怎样保护小鸡的?为什么不用双手抓起,而用双手捧起?(幼儿体验“捧”的感觉)
(3)姐姐做了些什么?为什么要亲亲小鸡的小脸、摸摸小鸡的.身体?
(4)轻轻地——,轻轻地——,表示姐姐还做了许多爱小鸡的动作,姐姐还会对小鸡做些什么亲热的动作呢?
(5)“叽叽,叽叽”,这里的小鸡叫,说明现在的小鸡感觉怎么样?学习第二段。
3.第三段(第四层次)
(1)小鸡好像在说什么?
(2)弟弟是怎样道歉的?
幼儿学习第三、四段。幼儿跟老师念诗歌,教师用动作帮助幼儿记忆诗句。教师演示木偶,幼儿配音。
五、激发幼儿表演的欲望
1.分组扮演三个角色。(弟弟、姐姐、小鸡)
2.个别幼儿戴上头饰表演。(每组各一名)
3.评价:哪个小朋友把自己扮演的角色动作表现出来了?
附诗歌
《弟弟追小鸡》
“叽叽,叽叽!”
惊慌的小鸡逃来逃去。
“哈哈,哈哈!”
顽皮的弟弟追来追去。
“小鸡别害怕”,
“我来保护你”!
姐姐拉住了弟弟,
双手捧起了小鸡。
亲亲它的脸,
摸摸它的身体。
轻轻地、轻轻地。
“叽——叽——’’
小鸡好像说:
“姐姐,谢谢你!”
弟弟感到难为情,
忙说:“小鸡、小鸡,对不起!”
中班教案 篇2
三点水教学目标: (1)教幼儿认读汉字:海、浪、洗、澡、汗、泪、汁、泳。
(2)使幼儿知道以“ミ”为偏旁的汉字均与水有关,并组词。
(3)培养幼儿对汉字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标有海浪、游泳、洗澡、流汗、流眼泪、橙汁等汉字的幻灯片。
(2)幼儿人手一套操作卡片。
3、教学重点:认读与“ミ”有关的部份汉字。
4、教学难点:用与“ミ”有关的汉字组词。
5、教学过程:
幼儿看幻灯片认读汉字 教师把标有汉字的幻灯片投影到荧幕上请幼儿观察画面旁边的汉字。教师提问:这些字表示什么意思?与画面有什么关系?请幼儿认读每张画面旁边的字。请认识这几个汉字的`幼儿到黑板前带领其他幼儿认读,并介绍自己结合图片认字的经验。
教师和幼儿一起认读汉字 ①教师带领幼儿认读汉字,在认读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发音,认读两遍后,教师手指汉字,让幼儿集体认读。
②教师组织幼儿讨论这些汉字的结构特征,提问:A、这些汉字有什么共同之处?(引导幼儿说出这些汉字都有一个三点水的偏旁,每个字的构成都与水有关。)B、这些汉字的结构是怎样的?(教师帮助幼儿分析字的结构,引导幼儿说出这些字是左右结构。)C、教师请幼儿想一想,还有哪些字与水有关,讲出一些带“ミ”旁的字。
围绕认读内容开展活动 老师告诉幼儿,中国的汉字很有趣,每一个字都表示一个意思。如果把一个字和另一个字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词,意思就变了。今天就请小朋友玩一个组字的游戏,看谁能把这些字和别的字连在一起,组成一个新字。先请个别幼儿组词,然后两个小朋友在一起玩“拼板儿组词游戏“。
(4)归纳认读内容
“认字竟赛“,采用小组抢答形式,帮助幼儿复习认读内容,老师举图片,幼儿要念出相应的汉字,老师念汉字,幼儿要举相应的图片。看哪一组的幼儿先摇小玲,就请这组的幼儿回答认读内容,答得快、准、多的小组为优胜组,教师发给他们每人一个奖牌。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爱吃蔬菜、多吃蔬菜的意识和习惯。
2、引导幼儿学习配菜及自主取放工具材料。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盘子、碗若干,香料、酱油、醋、香油、鸡精等各种拌凉菜的调料,围裙、抹布,萝卜、黄瓜、青菜等多种已切好的蔬菜块,筷子、牙签。
2、经验准备:幼儿在小餐厅角色区玩过拌凉菜的游戏,并知道凉菜有一定营养价值。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学习配菜及自主取放工具材料。
活动难点:
培养分享合作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过程:
1、请小餐厅幼儿讲述推出的菜(凉拌菜)及理由,并引出活动。
教师提问:“你们为什么要在活动区拌凉菜呢?”
幼儿:“因为现在是夏天,夏天天气热,吃凉菜解暑,而且特别爽!”
教师:好,今天我们就请来了一位大厨师教我们拌凉菜。
2、请家长为幼儿展示拌菜的过程及方法,激发幼儿动手实践的兴趣。
当头带厨师帽的家长出现在幼儿面前时,他们很惊奇地问:“哇!原来孙叔叔是个大厨师呀!你一定会做好多好吃的吧!”孙叔叔说:“是呀!今天叔叔就是来教你们做凉菜的。”
孙叔叔给幼儿一步步演示拌凉菜的过程并讲述注意事项。
3、幼儿做准备工作。
家长做完之后请幼儿品尝,他们相互点头“好吃!好吃!”于是,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想品尝。
这时教师适时介入:“孩子们,孙叔叔给咱们拌的`凉菜这么好吃,是不是也想来自己试试拌菜?咱们看谁拌的菜最好吃、最棒、最受大家欢迎!”这一提议得到幼儿的一致同意。
教师:请你们想一想在拌菜之前,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
幼儿:我们应该先洗手。
幼儿:做饭要带围裙。
教师:请你们先去洗手,再来找老师系围裙,然后你们再去选择合适的材料。
4、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及家长巡回指导。
拌菜过程中,孩子们边一点点地往菜里添加佐料,还交流自己的“成果”,“哎!我的菜是不是甜昧不够?”另一个回应:“那你就得再加点糖!”有的自言自语:“太淡了,应该再加点盐!”
“你放鸡精了吗?孙叔叔说鸡精要先放,拌好的菜才鲜”当孩子有疑惑或遇到困难,教师和家长给予即时帮助。
5、幼儿相互品尝,感受味道。
教师:“孩子们你们真能干,每个人都亲自拌了一次凉菜,现在让我们尝尝好吃不好吃。”
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品尝起来。
同桌的幼儿一边交流自己做菜的经过,一边互相用牙签品尝着对方的拌菜:“我觉得我的菜没你的好吃,你尝尝缺什么味?”
“哇!太甜了,放点醋就好了,来,我来帮你放!”
“哎!你尝尝我的凉菜太酸了。”
另一个幼儿刚一尝就被酸得直流口水,咂着嘴说:“你快放糖!酸死了!快!放糖就不酸了,我刚才放了糖。”幼儿在品尝中不断交流着拌菜的经过及味道,并向对方提出更好的建议。
活动延伸:
请幼儿讲述如何才能使自己的凉菜做得更加可口,既不酸也不甜,既不淡又不成,进一步给幼儿讲述营养均衡的知识。
活动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能够从幼儿游戏是发现有价值的教育契机与内容,并转为集体教育活动,较好地满足了幼儿的需要,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2、活动中的不足:
本次活动由于关系到幼儿“进口”环节饮食卫生,所以还应该向幼儿提出严格的卫生要求,选择更适宜的场地,比如可以直接带几个幼儿到厨房亲自体验拌凉菜,更加完善操作步骤,使活动开展更加符合卫生保健的要求。
主要内容:
1、前期经验铺垫为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从我们设计的“做健康宝宝”的系列活动进行到现在的“绿色营养餐厅”,从知识丰富、做事有序的规则上都是一点一滴的培养而成的。因此,这节课的成功来源于我们在主题系列活动中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所做的大量经验和常规培养铺垫。
2、充分而又巧妙地利用了家长资源。
本次活动也属于一次家长进课堂活动,利用家长厨师这一职业特点,充分挖掘其潜在的教育价值,实现了真正的家园合作。
3、在设计任何活动时,必须考虑幼儿安全健康问题。腿屈膝,使劲向上跳起,同时伸一只手臂高高举起。在活动中让幼儿充分体验摘到果子的成就感。
从活动整个过程来看,教师在活动预设时在“拌菜”环节中是否考虑幼儿从家带来的各种菜及装菜器皿的消毒问题,将各种蔬菜焯一下标准把关问题?切菜刀和案板进行严格消毒的办法是什么?教师、幼儿取放蔬菜时手的消毒如何保证?相应规则的先期培养以及整个过程须保健医监督等。
综合评析:
1、该活动巧妙地利用家长资源。
《细则》中提到“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本活动利用家长资源使活动发展的更加深人。在活动中,不是让家长单纯地讲述,而是以家长演示为切入点,教师适时介入引导幼儿操作为主,真正使资源发挥它的教育作用,实现了深层次的家园共育目标。
2、关于幼儿“进口”的饮食活动应更注重安全卫生的要求。
关于食物消毒、操作方面的要求教师首先应在预设活动时考虑得!更加细致、周全一些。其次,中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则意识,教师幼儿进行操作之前,应向幼儿提出明确而又严格的规则和操作要求。
3、教研内容较全面。
从该小组合作反思的效果分析,教师们能够围绕中心问题对整个活动进行较深人而又全面地剖析,不仅包括活动中家长资源的利用、注重幼儿经验的准备、适时介入启发引导等突出优点,而且也能考虑到活动开展出现的关键问题,如针对教师自我反思中提出的活动过程中怎样才能全面考虑安全卫生的困惑,经过小组讨论,最后总结出具体而又可操作的建议。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脸部感官以及感官变化产生的笑与哭的表情,学习用较简洁的线条画出笑和哭的头像。
2.引导幼儿用色彩来表达哭与笑的神态、体验不同颜色所表达的情感。
3.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一盒油画棒、一张图画纸、一面小镜子。
2.笑与哭的表情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教师作出哭的表情,幼儿关心地围到老师身旁问老师怎么了?
2.教师恢复常态后,提问:
(1)你们知道我刚才怎么了吗?
(2)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
(3)你们看到我的眉毛怎样了?
(4)你们有没有哭过?哭的时候,你们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做给老师看看,好吗?
二、示范作画
1.老师想把自己的表情画下来,可我看不到自己怎么办呢?
2.教师取出小镜子边画边讲解哭的`表情:哭时眉毛皱在一起,嘴角向下弯,眼泪掉了下来了。
3.出示范画,我这有一张画,你们看得出我怎么了?是不是漂亮了?
4.请幼儿作出笑的表情,并和旁边的小朋友互相观看,启发幼儿思考,分别用不同的颜色表现笑和哭。
三、幼儿作画
1.请小朋友将图画纸一折为二,拿着小镜子照着把自己笑和哭的表情画下来。要大胆画,将头像画得大大的,并给脸部涂上想象的颜色。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是哭还是笑。
2.幼儿作画时,教师巡回指导,引导不能表达的幼儿再进行观察。
四、总结评价
请幼儿拿着自己的绘画作品,显示笑与哭的表情,互相看像不像。幼儿之间互相讨论一下,人们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会笑?又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会哭?
活动反思:
情感教育无论在幼儿的日常生活教育中还是主题活动教育中,都应是一个不被忽视的主体,而且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家长们的重视。活动中引导孩子学会控制自身的不良情绪,保持愉快情绪,遇到问题能积极想办法解决的学习活动。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知道人的情绪是会变化的,情绪对身体健康有影响。难点是大胆表达自己的情绪,初步知道要调节自己的情绪。活动中,由于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已有各种情绪的体验,都能积极发言,并大胆表现自己愉快的情绪,师幼互动效果较好。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边听音乐边表演,根据自己的想象,大胆的用动作表现老鼠的兴奋、害怕、得意,小猫的敏捷、机灵,培养幼儿大胆创造想象的能力,激发幼儿表演的欲望。
2、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大胆的表述,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拼图游戏,培养幼儿对图形的兴趣,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猫、老鼠胸饰若干;
2、大小圆形、三角形、椭圆形、方形图片若干,
3、音乐磁带《小花猫和小老鼠》,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故事,引导幼儿理解音乐含义。
(1)教师讲故事《猫和老鼠》。
有一只小老鼠,它的肚子特别的饿,想出来找东西吃,它瞪着小眼珠,左右瞧了瞧,小花猫不在家,小老鼠就偷偷的溜出来。就在这个时候,小花猫喵、喵、喵的回来了......
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小花猫回来以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请孩子续编故事)
(2)幼儿唱歌曲《小花猫和小老鼠》。
二、引导幼儿创编小花猫和小老鼠的动作及表情。
(1)引导幼儿创编小老鼠的动作;
师:小老鼠看见小花猫不在家,心里觉得怎么样?它把高兴偷偷藏在心里,谁能学学小老鼠?
教师示范表演小老鼠找食的贼溜溜的表情。
(2)引导幼儿创编小花猫的动作。
师:小花猫怎样才能不被老鼠发现,捉到老鼠?
三、教师引导幼儿听音乐表演。
(1)教师与幼儿一起边听音乐边做动作。
师:我们一起来玩《猫和老鼠》的游戏吧。
(教师与幼儿一起边听音乐边分角色玩游戏。)
(2)幼儿自己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师:现在请小朋友自己想动作,来表演,在表演的时候,你做的动作要与别人不一样。
(3)交换角色玩游戏。
四、拼贴猫和老鼠。
(1)教师讲解拼贴方法。
师:这么可爱的猫和老鼠是怎样拼出来的.呢?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四、教师总结。
展示幼儿的作品,并组织幼儿欣赏作品,表扬鼓励,用的图形种类多,能用语言正确表述运用了那些形状的图形的孩子。
活动反思:
1.选材新颖动画《猫和老鼠》一直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而动画中,猫和老鼠丰富的动作与表情,给孩子们带来了极大的兴趣和模仿的动力。孩子们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跟着做动作与表情。所以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一定是非常的浓厚的。
2.教学形式多样,即体现了集体活动,又关注了小组活动以及个别活动。
3.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资源、多媒体这种声形并茂的教育辅助材料,它生动形象的提点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让幼儿敢说、敢做、敢演。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到表演与模仿,引导孩子们丰富的表演,体现了师幼互动。
4.重视分层引领,先由"听"与"看"后由"说"与"演"。在孩子们表演的极其精彩与生动时,给予鼓励与表扬。
5.与孩子们互动及分组游戏,让整堂课不乏味,让孩子们有极大的兴趣参与与配合。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用愉快好听的声音学唱歌曲,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2、会用适当的动作表现蚂蚁搬豆的情景。
活动准备:小蚂蚁的头饰若干,布缝制的“大豆子”一个,豆子头饰若干,图片2张,《蚂蚁搬豆》的歌曲录音带;用一个大轮胎当蚂蚁洞口
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小朋友今天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你看是谁来了?(出示一只小蚂蚁让幼儿认识)提问:它长得什么样子?你在哪里见过它?引导幼儿讨论。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图1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一只小蚂蚁一粒豆)这只小蚂蚁在干什么?它在哪里看见一粒豆?(在洞口看见了一粒豆,)它看见一粒豆想怎么样?(搬回家。)那么,它能搬得动吗?(搬不动)为什么在蚂蚁的.眼里豆子会这么大?(因为蚂蚁太小,豆子太大了。)们一起来学一学蚂蚁搬豆时用力、着急的样子好吗?教师提示,幼儿自由表现。
2、下面们一起看图1编一首儿歌好吗?教师边说边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动作(一只蚂蚁在洞口,看见一粒豆,用力搬也搬不动,急得直摇头。)引导幼儿一同边说边创编动作。讨论:“小蚂蚁搬不动豆子怎么办?谁有好办法?”请幼儿根据自己的认识自由回答;老师给予肯定。3、出示图2:“让们来看一看,小蚂蚁想了个什么好办法?”引导幼儿看图后自由交谈。教师运用歌词小结:“小小蚂蚁想一想,想出好办法,回洞请来好朋友,一起抬着走。”巩固歌词:“小蚂蚁想的什么好办法?”幼儿:“回洞请来好朋友---”
4、让幼儿一起来学一学小蚂蚁们是怎样把豆子抬回家的。师生共同把两幅图编成一首儿歌读一遍。
5、教师谈话:“老师把小蚂蚁搬豆子的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吗?”(好)教师看着图完整的清唱一遍歌曲。提问:这首歌好听吗?(好听)你想不想学唱这首歌?(想)那么们先给这首歌起个名字好吗?(好)引导幼儿给歌曲起名字,师生通过讨论确定名字叫《蚂蚁搬豆》。
6、学唱歌曲,创编动作。
1)放录音,幼儿边听边用手打节奏。
2)引导幼儿一起看着图片唱一唱。
3)跟着琴声再来唱一遍。跟随录音机唱两遍。
4)声音由低到高唱二遍,幼儿边唱边自由创编动作。
5)整体唱,分组唱,个别唱。引导幼儿用好听、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6)请幼儿自由选择头饰,随音乐进行分组表演。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大胆创编动作,表现蚂蚁搬豆的情景。
教师小结:为什么一只蚂蚁搬不动豆子呢?结合实际帮助幼儿理解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教育小朋友同伴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三、结束活动,做游戏:
请小朋友当“豆子”坐在椅子上,另一名幼儿当找到豆子的蚂蚁,轮胎当洞口。边唱边动作,唱到“请来许多好朋友”时,另外几名小朋友赶紧跑过去围在豆子周围做抬豆子动作,“豆子”这时也随音乐一起走动。游戏反复进行。
四、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做音乐游戏《蚂蚁搬豆》进一步体会团结
五、小结与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音乐游戏,通过本次活动帮助幼儿懂得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使幼儿初步理解一个人的力量小,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知道有困难找大家帮助。用音乐游戏来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让幼儿能在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以此来促进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玩影子游戏,初步了解物体都有影子。
2、知道影子的变化与光和物体的位置有关,在探索实验中获得对影子变化的经验。
3、运用各种感官,积极探索,体验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幻灯机、台灯或手电筒、玩具等。
活动过程:
1、手影魔术,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小手小手变变变,变只小兔蹦蹦跳,变只小狗汪汪汪,变只蝴蝶飞飞飞。”(鼓励幼儿用小手与影子做游戏)
2、找影子,初步探索光与影子的关系。
(1)将灯光关掉,请小朋友找找影子去哪了?
(2)请幼儿说说阳光下都有哪些影子,如:大树的影子,滑梯的影子,小朋友的影子等。为什么阴天的.时候影子都藏了起来?
引导幼儿懂得:有光的地方都有影子。
3、游戏“影子变变变”,深入探索影子与光的关系。
(1)请幼儿分组,用玩具挡住光线,观察影子的形状。
(2)引导幼儿探索怎样使玩具影子变大,怎样使玩具影子变小。
(3)鼓励幼儿变换灯及玩具的位置,探索发现影子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总结实验结果:影子会动,影子也会变,光源的位置变了,影子的大小就变了;物体的姿势变了,影子的形状也变了。
4、 踩影子游戏,进一步巩固光与影子的关系。
户外游戏踩影子,活动前先让孩子观察自己在阳光下的影子及变化,然后分组游戏,引导幼儿想想怎样使别人踩不到自己的影子。
(提醒幼儿游戏过程中,注意安全。)
活动延伸:
发现活动:你会让影子消失吗?通过发现、实验、探索、懂得影子是盖不住的,没有光,影子就消失了。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 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弯曲的物体。
2. 和同伴一起将画页装订成册。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 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幼儿活动材料第三册第19—20页。
2. 彩色笔、白纸、订书机等。
活动过程
一、弯弯的朋友好漂亮。
——我们认识了很多弯弯的'朋友,它们都很漂亮。我们仔细看一看,再把它们画下来。
——利用幼儿活动材料第三册第19—20页《谁的客人多》,引导幼儿用手指在图形上绕画,感知各种图形的柔和曲线及不同弧度。启发幼儿一边绕画,一边表述:弯弯的西瓜两头翘,好像小船摇啊摇;弯弯的弹簧绕呀绕,一圈一圈绕上来……
二、弯弯大特写。
——弯弯的朋友那么漂亮,我们把它们画下来。
——幼儿绘画弯曲的物体,可以画一个,也可以画多个。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互相欣赏、介绍、评价画作。
三、弯弯写真集。
——我们画了很多弯弯的朋友。现在,我们把它们装订起来,做成一本漂亮的画册。
——幼儿结伴商量装订工作,共同将自己小组的画作装订成一册。
小百科:弯,多指不直,曲折的部分或地方。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感应×××O的节奏,感受四分音符休止符。
2、皮质乐器音效探索与听辩。
3、感受利用肢体表现休止符的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大鼓、小鼓各五个,铃鼓人手一个,软垫人手一份,配套图片、CD。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宝宝很乖的睡着了,小精灵想试试宝宝是不是真的睡着了,他演奏起了动动鼓……
二、音色听辩,暖身。
1、完整欣赏儿谣一遍后提问:有哪些乐器?
2、介绍大鼓、小鼓、铃鼓及感知三种乐器的'音色,并且为每种乐器制定一个动作。
3、第二遍欣赏儿谣,拍膝念语词一遍,“敲三下”时根据音色做指定动作。
4、音色听辩游戏。
幼儿做睡着状,老师边问“小××小××睡着了没?”边用不同的鼓敲节奏。学生敲不同音色的鼓用指
定动作做回应“小××小××没睡着!”
三、感应×××O的节奏。
1、肢体律动,感应节奏。
(1)来了哪些动物呢?谁会学他们的叫声和动作?
(2)配合语词,作出动物的动作,并将语词替换成动物的叫声,空拍处做不发声,躲起来状。
2、道具操作,感应节奏。
(1)配合语词念儿谣,于“敲三下”时用正确的演奏方式,按节奏敲奏软垫,空拍时捂住软垫,做不出声状。
大鼓:软垫直立,手臂敲奏
小鼓:软垫平放,双手轮奏
铃鼓:一手拿软垫一手拍奏
3、乐器演奏,感应节奏
分三种角色按语词节奏演奏三种鼓,空拍处抱住乐器。
四、皮质乐器音色探索。
1、音色模拟与创编。
人手一只铃鼓,师幼共同讨论如何模拟演奏出三种动物的叫声,幼儿创编出后教师进行总结。
2、根据上一环节中创编的音色为儿谣伴奏。
老鼠:点点点——吱吱吱
花猫:抓抓抓——喵喵喵
小狗:搥搥搥——旺旺旺(幼儿教育)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01-08
中班教案01-08
中班教案01-08
中班教案01-08
中班教案01-09
中班教案01-10
中班教案01-10
中班教案01-10
中班教案01-11
中班教案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