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1、课型:作文课
2、教学目标:
1、认识秋天
2、描绘秋天
3、感悟秋天
(说明:确定这样的教学目标,目的是让学生在秋天里,感受自然界给予人的色彩、味道、神韵,充分体现出新课标所规定的作文课培养学生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及捕捉事物特征的要求。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本节课中都得到充分的体现。)
3、教学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建构新的作文教学。学习策略有:搜集、积累、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拓展强化与感悟思索。
4、课前准备:
学生:
1、留心观察周围的自然景物,从感官上认识秋天。
2、搜集有关秋天的词语。
3、搜集古人和今人描写秋天的精彩文章或诗篇。
教师:
1、搜集有关秋天的画面,制作成多媒体辅助教学。
2、搜集古人和今人描写秋天的精彩文章或诗篇。
5、课时:1课时
6、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学习
教师: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我们北方四季分明,不同的季节都会带给我们不同的享受和乐趣。
提出问题: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喜欢这个季节?
请同学讲述自己的喜好,并说明其原因,与大家交流。
从而导入现在正是收获的秋季,这节课,我们就上一节《走进秋天》作文课,同时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认识秋天、描绘秋天、感受秋天。
(说明: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建构的基础上进行的,让学生从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为课堂营造出一个和谐的写作氛围,在教学的开始就提出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
二、资源共享认识秋天
1、首先让学生找出标志着秋天的事物。(如:落叶、枫叶、秋霜、寒蝉、芦苇花、成熟的果实、中秋的月亮、菊花等等。)
2、然后让学生积累代表秋天的词语。(如:天高云淡、秋高气爽、落叶枯黄、层林尽染、寒蝉凄切、秋风萧瑟等等。)
3、最后教师补充,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和词语,实现师生课前搜集到资料在课堂上共享。
(说明: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并养成积累习作素材的习惯。从而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
三、探究合作描绘秋天
1、让学生自己创设情境,描绘出最令自己感动的秋天的场景,或绚丽、或多彩、或厚重、或肃杀、或冷寂,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对抗与撞击,在其描述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秋天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大胆想象,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2、让学生搜集一些古人和今人描写秋天的片段,对这些优秀的文章进行朗诵,进而达到欣赏的目的。
3、在引导学生欣赏佳作的同时,进行写作指导。
片段1:峻青《秋色赋》
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秋天,比春天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你瞧,西面山洼里那一片柿树,红得多么好看。简直象一片火似的,红得耀眼,古今多少诗人画家都称道枫叶的颜色,然而,比起柿树来,那枫叶却不知要逊色多少呢。
方法:
1)、要抓住秋天的特点:通过比较来表现。
2)、视觉:颜色(大小、形状、图案)
3)、修辞:比喻、对比。
片段2: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秋雨打着他们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老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藓掩住它身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衣裳,它们只好枯秃地站在那里。
方法
1)、融入情感:喜、怒、哀、乐。
2)、要有层次:整体——局部、远——近等。
3)、要善于联想和想象。
4)、修辞:拟人。
4、学生看画面描绘秋天。分两步:
1)可以用“秋”字来描绘。
2)不着“秋”字,尽显秋意。
(通过以上二个环节,从而完成第二个教学目标——描绘秋天。)
四、心灵涌动感悟秋天
1、先用一首古诗和一首现代诗切入,让学生从别人的感悟中有所延伸,学会用心灵来感受自然。
《落叶》
隋(孔绍安)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说明:由落叶对故林的留恋,联想到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秋水》
沈天鸿
我总是说:秋水在远方
总是忘了
这句话就是秋水
我说这句话时正是夏季
这句话一出口
秋水就已淹没了
我的脚背
站在秋水里我总是说:
秋水在远方
日子,就是这么过去
(由秋水的流逝联想到时间的匆匆而过,联想到时间的可贵。)
2、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自己对秋天的深入思索。
如: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团圆之乐和未团圆之苦。
由秋天的天空联想到人应该有广博的胸襟。
由落叶归根联想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等。
(这是情感态度和价值感的显现,强调学生的个体独立思考,通过对秋天的深入思索,激起学生内心的狂澜,来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与人交流,并善于从他人身上学到知识。从而达到感悟秋天的目的。)
五、作业:
把认识秋天、描绘秋天、感悟秋天三个部分连缀成文,写成一篇散文。
六、结语:
教师:这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认识了秋天的美丽,描绘了秋天的色彩,感悟到了秋天的深远,单单一个秋天,就让我们如此动容,那么,春天、夏天、冬天又何尝不是呢?这些季节所带给我们的思索是永远不会停止的。
最后,希望我的学生勤于耕耘、勤于收获,每年都有一个成熟的秋天。无数个这样的秋天累加起来,就构成了我们充实的人生。
(这样设计是为了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永远带着思索去生活,并鼓励学生为收获的人生而努力。从而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和情感培养。)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刺激学生早已麻木的感官,让学生有意识地观察自然界,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学会亲近自然并善待自然,并从中有所感悟;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借鉴,吸收前人的写作精华,达到传承与发展的统一。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带领学生亲自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学生只能在林立的楼群中寻找秋意,只能通过画面来认识秋天。
总之,这节作文课的设计力求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力求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并力求做到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感的正确导向。
语文教案 篇2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带着美好的情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
2、能品赏散文精彩生动的语言,加以点评与积累,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
3、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力求走进作家的心灵世界。
4、能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状物抒情的写法。
5、能以多彩四季为背景,确定各种主题并展开相应的探究活动。
6、能积极参与说话活动,使语言具有针对性,有吸引力,打动别人。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春》2课时
《三峡》1课时
《济南的冬天》2课时
《夏》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1课时
单元专题小结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描写大自然的。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这些作品不但描绘了迷人的景色,而且蕴涵着作者真挚而又浓烈的情感。色彩明丽、诗意盎然的《春》就是一曲春的颂歌;《济南的冬天》,山美,水美,树美,雪美一切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三峡》篇幅虽短,却充溢着对大自然的叹服和赞美之情;《夏》用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赞美作者心目中黄金的夏季。《古代诗歌四首》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精美的景物描写、独特的思想感情,让我们与诗人同喜共悲。
学习这个单元要指导学生欣赏美的景物,体会美的情感,品味美的语言;培养他们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以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本单元的诗文文质兼美,是绝佳的朗读材料,要在朗读中体味感情。
本单元的写作目标是要求学生带着对大自然的爱与敬畏,走近大自然,去观察,去感受,把观察到的景物和内心的感受写出来,具体、生动,就会是一篇感染人的好文章。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
明确单元专题含义(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1导语:明确任务听讲
2布置活动: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阅读、做好批注。教后反思
3布置活动:谈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准备35分钟,然后口头作文,注意要说出真实而独特的感受,若能情景交融就更好。讨论,结合阅读提示,谈谈自己对四季的理解。
第二块:
了解单元大概内容(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1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明确任务
2巡视、指导浏览目录、课文
3布置讨论:本单元的内容结合你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如探究中外文学作品春夏秋冬所蕴涵的生活哲理等等)讨论、组建学习小组
第三块:
确定单元活动方案(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1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活动要有广泛性和趣味性要结合单元专题,如从四季中选取感兴趣的专题,收集各方面的材料,编制一期春意常在、冬日浪漫、秋日私语等为主题的壁报或网页、组织一次散文朗诵会等。)讨论、交流
第四块:
学习评价(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一)出示评价内容:
1、你对大自然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吗?
2、你有自己的专题吗?
3、本节课你发言了吗?(组内或班上)
4、你能品味散文中优美、诗化的语言并做了一定的摘抄吗?
5、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
6、你参与了以多彩四季为背景的探究活动吗?自我反馈
(二)小结:自我小结、评价。
十四、春
朱自清
教学目标
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
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一课时
一、整体感悟
①导入新课(大屏幕出示春的六幅画面,打乱次序。)
屏幕上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
a.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b.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板书或投影)
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二、研读与赏析
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①潜心精读:
[问题组]
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
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好词好句)
c、读一读,读出情。
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明确]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而出的挤劲。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了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读时第一个字重读,后两字要轻。将嫩嫩的,绿绿的放回原来应在的位置,作比较朗读,体味其不同的效果。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是一种温暖、亲切、慈爱、是一种幸福,并含有深情的感觉。
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春风是无形的,是难以描绘的。作者娴熟地从触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把无形、无味、五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学生还可以找出多处去理解、品味、鉴赏、朗读。
[教师小结]
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文章开头写盼春,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作者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让我们追随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脉搏,调集起我们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去朗读全文。
②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可以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学生可以互评。看画面朗读,背诵。
三、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a.阅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b.面对着这大好春色,你准备做些什么?
c.你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
(学生讨论后,可以向老师质疑,可以向同学提问,以形成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与探讨。)
[明确]
作者笔下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如同一幅幅细致的工笔画,侧重描绘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图则是集中笔墨描绘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过细致观察,用心灵,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物,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②拓展延伸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搜集的关于春的诗文互相交流。
四、作业:
1、《我看秋天》,仿照《春》写一篇作文,字数600以上。
2、整理所收集的关于春的诗文。
3、练习:一、三
五、教后反思:
十五、三峡
郦道元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学重点:
朗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学习抓特征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学内容和步骤
、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如果你曾去过三峡,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初读课文:
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1、正音:
阙(quē)叠嶂(zhàng)曦(xī)月襄(xiāng)陵沿溯(sù)素湍(tuān)绝巘(yǎn)长啸(xiào)属(zhǔ)引哀转(zhuǎn)
2、全班齐读课文一遍。
三、研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为训练重点。
第1自然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讨论: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第2自然段:
至于/夏水矿襄陵[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讨论:沿溯阻绝,朗读的时候怎样停顿,才能把意思传达得更准确?
第3自然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讨论:清荣峻茂,朗读时该怎样停顿才能准确传达文意?
第4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晴初,初晴;旦,早晨。]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畅读全篇:
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妙处。
1、全班再次齐声朗读一遍;
2、讨论:文中描绘的三峡,与我们如今所看到的三峡相比,有什么特点?(可能的话,展示今日三峡风貌图。引导学生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方面比较发现。)
五、品读课文,
体会本文片言万语的精炼及音韵的和谐思路的清晰。
讨论:1.全篇只几百字,却概括千里,包容四季,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柏,请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
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找出文章中的对偶句和韵脚。
3、第2自然段有一句话:或王命急宣,看似可有可无,实则不可缺少。如果缺少了会怎么样?
六,熟读成诵:(可让学生当堂背诵。)
七、作业:
1、练习:二、三;
2、《训练册》
八、板书设计: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
三峡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
水: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九、教后反思:
十六、济南的冬天
老舍
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③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②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资料,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篇导游词。
语文教案 篇3
通过这次继续教育的学习以及第一份作业的完成,让我对我所研究的课题“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了更深、更全面的掌握,从而更有利于我的教学。下面我通过《真正的英雄》这一教学设计来阐发我的课题分析。
【教材分析】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进行美国航天飞机的第25次飞行中,发生空中爆炸。这是美国56次载人航天飞行中第一次爆炸事件,也是美国宇航员第一次在飞行中死亡。“挑战者”号的失事,是震撼世界的悲剧,全世界人民为人类航天壮举发生的这一重大挫折和不幸感到悲痛和惋惜。本文是一篇声情并茂的演讲词,是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和全体美国人民对航天英雄的深切哀悼。
【学情分析】
学生对太空探索很感兴趣,也有不少同学向往宇宙探险,却不知道人类在探索太空过程中曾经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可以借本篇演讲词教育学生,光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勇于探索和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字词识记积累、理解。
2、了解世界太空探索的进程。
3、了解文章的结构方式及演讲辞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提前让学生了解文章背景,作者生平,有助于对文章感情脉络有更深的认识。
2、朗读体会、理解文中含深刻的语句,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脉络。
3、小组合作探究,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内容。
4、电教手段,培养学习兴趣。通过画面可以更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困境面前永不言退,对未知领域进行百折不挠地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加强朗读,把握文章内容,体味文章感情。
2、主动探究,演讲词的主题。
3、培养合作,主动思考能力。
【教法】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主要有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自主完成本文的学习。
【教学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进行美国航天飞机的第25次飞行中,发生空中爆炸。“挑战者”号的失事,是震撼世界的悲剧,全世界人民都为人类航天壮举发生的这一重大挫折和不幸感到悲痛和惋惜。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演讲词中,里根总统哀悼了罹难的航天勇士,颂扬人类的探索精神,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继续进行太空探索。整篇演讲词情感充沛,对人们的心灵形成直接的强大的冲击。现在让我们来学习它。
二、基础知识预习检查:
1、字词注音:
哀悼锲而不舍勋章锤炼
阴霾孜孜不倦企求凝聚
战栗拓荒弥补不朽
2、词语理解:
哀悼:悲痛的悼念(死者)。
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迫不及待:急迫的不能再等待。
建树:建立(功绩)。锤炼:磨练。
孜孜不倦:勤勉,不知道疲倦。
弥补:把不够的部分补足。
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希望着。
【学生活动】
1、朗读字词。
2、含义理解。
三、整体内容把握:
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情感。
1、结构梳理:
1—4:表达深深的哀痛和对英雄的赞颂。
5—13:追忆几位献身的英雄,要人民永远记住这些“真正的美国英雄”。
14—21:号召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承英雄未尽的事业,继续向太空进军。
2、感情归纳:
(1)前半部分抒发悲痛心情。因为英雄已死,无论对人类,对国家,还是对亲人,对朋友,这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2)后半部分主要表达力量。人类不能永远悲痛、消沉下去,而应该化悲痛为力量,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继续进行太空探索。
【学生活动】
1、朗读课文。
2、思考探究。
3、交流展示。
四、问题研究:
速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
1、宇航员们因为航天飞机的失事而牺牲,但演讲者却说“这是诉说胜利和勇敢的故事”,如何理解?
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本来就是一部冒险的历史,一部勇敢者的.历史。宇航员的每一次升空,都意味着危险,完全可能一去不返,但他们并不害怕,而是大义凛然,义无反顾,随时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管成功还是失败,每一个升空的宇航员都是胜利者,都是勇敢的人,都值得人们学习。
2、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个世纪前的开拓者”?“今天的荒漠就是太空和人类知识没有达到的疆域”,相对于“今天的荒漠”,“昨天的荒漠”指的是哪里?
此为例证明美国历史上就有这样的传统,不怕失败,开拓进取,也为下文号召大家“重新振作起来,忍受着磨难,不断前进”做好铺垫。
3、演讲者提及女教师麦考利芙的时候,为什么说她“凝聚了整个国家的想象力”?
麦考利芙是全美选出来的教师代表,是世界上第一位“太空教师”。她参加这次太空航行,其意义非同寻常。原定由她在太空中向美国和加拿大250多万中小学生讲授两节太空课,还将在航天飞机上参加几项科学表演,孩子们没想到迎来的却是噩耗。在这里,“整个国家的想象力”可以理解为代表着美国未来和希望的中小学生。
4、我们的国家的确非常幸运,因为我们依然保持着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和刚毅不屈的品质,我们仍然有像‘挑战者’号上七位宇航员那样的英雄。”这是“美国精神”的集中表述,其具体内涵是什么?怎样看待这种精神?
美国精神指开拓精神、想象力、英雄主义、献身精神、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刚毅不屈的品质等。
不要用狭隘的眼光来看待这种美国精神,而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把这种百折不挠的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看成是全人类的优秀品质和高贵精神的代表,是人类精神的精华。推而广之,只要是人类的精华,就不必分民族、种族、国家、意识形态,而都应当借鉴、学习、吸收。
5、体会本文写作特点。
演讲词: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它一般不讲求说理的严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它的基本特点是:以某一种精神鼓舞人,以真切的感情打动人。
【学生活动】
1、速读课文。
2、合作探究。
3、组内交流。
4、当堂展示。
五、巩固训练:
1、你认为这篇文章动人心魄的力量是来自哪里,是靠什么来打动人的。
这篇文章动人心魄的力量,主要是演讲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言语都从肺腑自然流出,不给人客套、虚假、做作的感觉。那就是靠真诚。
2、任选一个下列全球致命的航天事故,请你也写一篇简短的演讲词。
(1)1971年6月29日,在太空完成24天轨道试验的苏联宇航员格奥尔基?科马罗夫、弗拉基米尔?沃尔科夫和维克托?帕沙耶夫返回地面,与预定降落时间还有30分钟时因减压操作失误而丧生。
((2)20xx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原定降落时间16分钟前解体,7名宇航员无一生还。
例:茫茫宇宙,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开拓,去发现,去献身。从“挑战者号”到“哥伦比亚号”,人类从失败中一次次站起来。相信终有一天,人类会冲出太阳系、银河系,去开辟更为广阔的天地。
人类在征服宇宙的伟大斗争中,从不畏惧艰难曲折,而总是在吸取经验教训后,勇往直前。
【学生活动】
1、思考。
2、写作训练。
3、交流展示。
六、小结:
这篇文章是关于美国人美国事,写的是航天领域的事故,但意义却超越了民族,国家和不同的科学领域,上升到全人类的高度,体现了人类最闪光的品质。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继续复习巩固良好的阅读习惯。
4. 懂得一个孩子纯真的童心。初步了解泰戈尔其人。
教学重点难点:
1. 继续复习巩固良好的阅读习惯。
2. 懂得一个孩子纯真的童心。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出示泰戈尔。指名读,齐读。
2. 介绍:泰戈尔是印度著名诗人。他的诗想象奇特,意境优美,趣味盎然。
3. 示题,指导学生朗读注释1。
二、 整体了解
1. 教师范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 出示填空:
“我”希望变成___________,悄悄的看着妈妈_____、______、_______地情景。
三、 学习课文:
1. 你喜欢这个孩子吗?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自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
3. 交流:
4. 指导各种形式地朗读有关小节。
5.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四、 指导写话
1. 你有没有过什么奇思妙想呢?你想过变成其他什么人什么东西吗?你想要干些什么呢?
2. 尝试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3. 评议。修改。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8个字。会读课后词语。
2、能用“夸”说一句话。
3、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高科技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了解词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夸”说一句话。
2、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高科技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词句的意思,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你知道爸爸妈妈小时候冬天都吃什么蔬菜吗?
师:现在也是冬天,你能吃到那些菜?(板书:冬天)
师:这些蔬菜是在哪种出来的?(导入新课)
师:出示大菜棚的图片,出示课题:18课《冬天里的大菜棚》。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轻声读儿歌,争取把每一个字音都读准确。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同桌互相帮助。
2.大家读得特别认真,咱们来看课件读读词。(目的`: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芹菜豆角黄瓜韭菜
冷冰冰暖融融一层层绿生生
三、联系生活理解课文,朗读句子。
1.现在咱们就一起去蔬菜基地看看,出示课件,天刚下过雪,刮着寒风,走在路上,多冷呀,能用什么词表达?请你做动作表示出来。请你试试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2.终于进到了大棚里,感觉……做个动作。多暖和呀,快读读书上是怎么说的?
师:看这两个句子,发现它们有对子了吗?哪位同学把前两行读给大家听?
3.在这暖融融的大棚里,我们看见了哪些蔬菜?它们都什么样?快读读3、4行。
师:出示课件。再请一名同学读读一层层,绿生生。
4.谁知道大棚里还生长着哪些蔬菜?什么样?出示课件。(由书本向生活的拓展,培养学生抓住蔬菜的特点说清楚的能力)。
师:因为有了大菜棚,我们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可口的蔬菜,
谁来夸夸大菜棚?
师: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大菜棚,齐读最后两行。
师:你喜欢这首儿歌吗?在小组里读读。指名读。
师:我们就要离开大菜棚了,你想对它说点什么?
四、学习生字,重点指导“角”。
师:怎么记住它?
打开书,根据笔顺跟随,自己用手写一写,一起书空说笔顺,说笔画。
学习“角”的书写。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看“角”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指名说。
生描红,书写。
师:提醒写字姿势。
五、作业:用“夸”说一句话。
教学反思:本课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词句的意思,同时培养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体会高科技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8个字。会读课后词语。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展示。
二、认读词语
黄瓜豆角芹菜韭菜冷冰冰暖融融一层层绿生生里面
不认识的字,利用文中拼音认读
三、学生字
1、利用生字表自学,读音,利用笔顺跟随仿些描红。
2、自己动脑筋想办法,怎样记住这些字?比一比谁记得好,记得快?
学生展示,交流各自的记字方法,认识“尸字头”
3、利用方法认字、记字
4、卡片认读,检查效果,认读生字和词语
5、指导生字书写
四、作业:完成生字书写练习;读课文和词语。
教学反思:本课重点指导汉字的书写,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多数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能初步感受到汉字的美。学生在书写时能够认真观察,个别的学生观察不认真,写字的姿势还需要纠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教案【精选】10-25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9
语文教案12-10
语文教案12-10
语文教案12-10
语文教案12-10
语文教案12-11
语文教案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