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一比》教案

时间:2024-04-09 14:26:00 教案 我要投稿

《比一比》教案【荐】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比一比》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比一比》教案【荐】

《比一比》教案1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观察,合作交流,认识12个生字,会写“牛、羊、小、少”4个字。认识1个笔画“”和1个偏旁“提土旁”。

  2、观察实物图片,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儿歌过程中,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学科整合,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认为自己的数学学得棒吗?你们愿意表现给我看看吗?

  1、联系数学,产生好奇。

  课件出示:数学《比较》(北师大版)中,(1)“比多少”的猴子与白兔的图。

  (2)“比轻重”的小熊与猴子的图。

  (3)“比高矮”的长颈鹿与大象的图。

  师:谁和谁比?它们比什么?比的结果怎么样?

  (猴子与白兔比多少,白兔比猴子多,也可以说猴子比白兔少。……)

  2、表扬激励,揭示课题。

  哎呀,你们真能干!学得这么多,这么棒!今天,语文课也要学作比较,你们愿意去看看吗?出示课题《比一比》。

  【在数学《比较》的章节中,学生已接触过事物通过比较才知道大小、多少、长短、高矮等知识和比较的一些方法,这样引入既为学习课文作铺垫,又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学科间的相互联系进行教学,促进学科的相互发展。】

  二、创设情景,学习字词。

  1、创设情景,认识事物。

  课件展示:

  今天的“比一比”大赛是在一户农家小院里举行,都有哪些朋友参加了比赛呢?请同学们随着老师一起去看看。踏着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看着碧绿的禾苗,闻着泥土的芬芳,听着身边青蛙的鸣叫。转眼间,我们就来到了一户农民伯伯的家,轻轻推开院门,走进小院。(课文插图定格)你们看它们闪亮登场了!它们分别是谁?

  学生说出一种,课件中图片一一闪烁,同时动物配有黄牛、小鸟、鸭子、花猫的叫声。并在图片旁边出示相应的带拼音的词语,【通过课件中的图画、声音、教师有感染力的话外音,把学生带入情境,增强了主体的感受,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以及参与的积极性。】

  2、自主识字,学会方法。

  这些参加比赛的朋友,我们总该认识它们,记住它们吧!

  (1)借助图画,同桌互读词语。

  (2)离开图画,借助拼音读词语。

  (3)去掉拼音,自主读词。

  (4)组内讨论,记住生字。(和同学说说你早已认识哪些字,怎么认识的?其他的怎么记住?)

  (5)交流汇报,小组赛读。(读词时,动物边读边学叫:黄牛,黄牛,哞哞哞;

  花猫,花猫,喵喵喵;

  鸭子,鸭子,嘎嘎嘎;

  小鸟,小鸟,叽叽喳喳。

  水果边读边说特点:苹果,苹果,又大又红;

  杏子,杏子,又黄又多;

  红枣,红枣,又红又多;

  桃子,桃子,又大又红。)

  【有层次性、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引发儿童的兴趣,并有效的`落实基本训练点。识字教学与句式训练同步,使识字教学转化成语言文字的训练。】

  三、词语分类,学习童谣。

  1、词语分类。

  这些参赛朋友的名字,我们都认识了。比赛也要开始了,赛前都要进行分组的,你们认为它们可以分几组,怎么分?

  (学生讨论,分成动物组、水果组。)

  【通过词语分类,进一步使学生巩固识字,认识事物。同时,学生学会积累词语的方法:可以按类别来积累更多的词语。】

  2、学习童谣。

  比赛的大组分好了,那它们首先会谁和谁比,比什么,比的结果怎么样呢?你们想往下看吗?请你们赶快打开语文书,自由去读一读童谣吧!(1)自读韵文。

  ①借助拼音,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课文,把要求会认的字圈出来,标号小节数。

  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借助拼音、请同学帮忙、请老师帮忙……)

  ②四人小组再读课文,给读的同学提提意见。

  ③检查读,评读。

  (2)读文解疑。

  通过读课文,你们知道谁和谁比,比什么,比的结果怎么样了吗?

  ①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图片出示:

  一头黄牛与一只猫大——小黄牛比猫大。或猫比黄牛小。

  一个苹果与一颗枣大——小一个苹果比一颗枣大。……

  一群鸭子与一只鸟多——少一群鸭子比一只鸟多。……

  一堆杏子与一个桃多——少一堆杏子比一个桃多。……

  ②看图比较鸭子和鸟的数量。

  说说一群、一只各是多少。

  课件出示图片:根据提供的图片上的内容说词组:一群人、一群大雁、一群海鸥……

  认记“群、多、少”。

  ③看图比较杏子和桃的数量。

  说说一堆、一个各是多少。

  还可以说“一堆”什么?课件:一堆(),一堆(),一堆()……

  ④讨论探究:“颗”的适用对象,与“棵”的区别。

  课件出示图片:一颗黄豆、一颗纽扣、一颗珍珠

  让学生看看这些东西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还可以说“一颗”什么?

  讨论“一颗树”对不对,为什么?

  3、背诵童谣。

  ①同桌互背。

  ②边拍手,边背诵。

  ③师生拍手,接背。

  【通过创设一个问题情景“谁和谁比,比什么,比的结果怎么样”,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平台,在探究交流中,将理解词义、句意和练习说话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自我感悟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

  四、游戏拓展,创编儿歌。

  1、游戏拓展。

  ①“找朋友”游戏。

  将量词卡片和物品名称卡片发给学生,开始唱《找朋友》的歌,歌曲结束,和自己找到的朋友站一起,一起读出共同的名字。

  ②“我问你说”游戏。

  学生选择生活中自己认识的物品,请同学说量词。

  2、创编儿歌。

  出示课件:

  一堆苹果和一个桃子

  一个西瓜和一颗葡萄

  一群山羊和一只猴子

  ①学生看图模仿课文编一句。

  ②学生把创编的句子连起来说一说。

  【形式有趣的练习,学生乐此不疲。在游戏中巩固汉字、积累量词。“寓学于乐”,引导学生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触手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时时、处处有语文、学语文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五、指导书写,重在激励。

  1、出示汉字,引导观察。

  ①读一读:牛、羊、小、少

  ②看一看:这四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一画落在中线上)

  2、分成两组,逐个练写。

  指导第一组:牛、羊

  ①学生试写感悟,交流体会。

  描一描: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②教师根据学生书写情况示范指导,学生练写。

  看一看:仔细看老师写。

  练一练:学生认真书写。

  ③引导欣赏:自我欣赏、组内欣赏、集体欣赏。

  自己圈出比较满意的字,同桌互看,相互学习。老师边指导,边挑选典型的作业,最后实物投影展示并评析。

  指导第二组:小、少

  ①观察:这两字哪儿不同?引导学习新笔画“竖钩”,注意“少”上边的“小”没有钩。

  ②课件展示书写过程,书写笔顺如何?(先中间后两边)

  ③学生书空——描红——再观察(两字中,两点的变化)——再练习 ——再欣赏。

  【引导学生看范字、描红,感知感悟,学生会主动观察,细心书写。在交流体会时自己的想法得到赞赏后,会有一种成功感,这种成功感又会变成动力,激发他们更主动,更细心观察字形,练习写字。有了学生的感悟、试写之后,教师的指导、示范更有的放矢。】

  趣味作业

  作业菜单:(任选其一)

  1、画画写写:画一些你喜欢的物品,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并在旁边标明名称,用对量词。

  2、找找贴贴:把一些你认识的物品的图片剪下来,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分分类,贴成一张小报,并在图片旁边标明名称,用对量词。板书

  1、比一比

  一头黄牛图片一只猫图片

  大——小

  一个苹果图片一颗枣图片

  一群鸭子图片一只鸟图片

  多——少

  一堆杏子图片一个桃图片

《比一比》教案2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牛、羊、小、少"4个字。认识l个笔画和l个偏旁"少"。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三、教学准备:

  词卡和图片。(黄牛、猫、鸭子、鸟、树、花等动植物的图片、苹果、枣、杏子、桃等水果的图片。量词卡片)

  四、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一、看图识词

  1、看图提问:这是什么地方? 里面有哪些动物植物?

  2、词卡与实物对应。

  学生将带拼音的词卡贴在相应的动物或植物旁边。

  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准这些音节、词语。

  3、认读带拼音的词语。

  先请个别学生认读,再全班跟读,最后开火车读。

  4、出示不带拼音的词卡讣学生认读。

  二、学习韵文

  1、自己读韵文。

  2、小组合作学习

  比一比,认识量词。

  图上的杏子和桃子有多少?

  杏子可以一堆一堆数,还可以怎样做?桃子呢?

  图上其他动物或植物到底有多少?哪个小朋友能准确介绍一下?

  提出疑问,开展互相解疑的活动。

  3、相机引导学生理解同一种物品可以使用不同的量词。

  三、巩固记忆生字

  1、学生选择生字,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记忆。

  2、选择生字进行组词、说句的练习。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牛、羊",学生观察,说说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课件演示"牛、羊"的笔画顺序。学生试写一个。

  2、出示"小",让学生观察该字在田字格的位置,然后跟老师一起书空,认识新笔画-竖钩。

  3、教师范写"小",学生仿写一个。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看图说动物、植物的数量、名称。

  二、扩展延伸

  1、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准确使用"颗、群、堆"三个量词。

  (1)数枣的时候可以一颗一颗地数,数哪些东西还可以用"颗"数?

  你发现用颗数的时候,这些东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数鸭子用"群",在哪些时候还可以用上"群"?

  用"群"数,告诉我们什么?

  (3)数杏子时用"堆",在哪些时候也可以一堆一堆数?

  用"堆"数,你发现了什么?

  如果老师把"堆"换成"群",行吗?为什么?

  2、老师出示一些物品,学生说一说。

  一朵花 一本书 一件衣服 一双鞋 一把扇子 一辆汽车 一块西瓜 一个杯子 一双手 一台电视机 一幅图 一座房子

  一台电脑 一双筷子 -张桌子 一座桥 一列火车 一架飞机 一排椅子 一篇文章 一本书 一杯水 -枝笔 一份报纸

  一扇窗户 一棵树 -把剪刀 一个书包

  一条绳子 一串香蕉

  3、学生选择生活中自己认识的物品进行说量词比赛。

  4、创编儿歌。

  5、做游戏-找朋友。

  将量词卡片和物品名称卡发给学生,开始唱找朋友的歌,歌曲结束后,和自己找到的朋友站在一起,一起读出共同的名字。

  三、比一比谁说得多

  回家说家庭用品,和爸爸、妈妈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多又准。

  教学追记:

《比一比》教案3

  活动目标

  学习比较物体高矮的正确方法。

  能够比较5个物品的高矮并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教师将气球粘贴在较高的位置。

  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对高矮有初步认识。

  课件准备:"比一比"情景图片。

  纸面教具:《排一排》。

  材料准备:小板凳;气球若干个;

  活动过程

  组织幼儿玩游戏"拿气球",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能把墙上的气球拿下来吗?

  为什么老师能拿得到,小朋友拿不到呢?

  小结:因为老师比较高,小朋友比较矮。

  出示情景图片"比一比",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

  1.出示情境图片,请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并判断高矮。

  小猫蜜蜜和河马壮壮一起去玩,经过了一片大草丛,你们能看的出来谁比较高吗?(蜜蜜)

  你们是怎么比较的呢?(蜜蜜的头比壮壮高)

  2.再次出示情境图片,请幼儿重新观察图片。

  我们拨开草丛看看,到底是谁高谁矮呢?

  小结:原来蜜蜜站在小山坡上,壮壮站在平地,所以蜜蜜比壮壮高。

  我们让蜜蜜和壮壮一起走到平地上比一比,现在谁高呢?

  到底是蜜蜜高还是壮壮高呢?我们要怎么比较呢?

  小结:蜜蜜站在山坡上,壮壮站在山坡下,他们不在一样高的地方,是不能比较的。如果要比较他们的高矮,要站在一样高的`平地上才能比较,所以应该是壮壮比蜜蜜高。

  组织幼儿玩游戏"比高矮",巩固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

  1.请5位小朋友任意站位,引导幼儿比较高矮。

  5个小朋友谁最高,谁最矮?谁是第二高?谁是第三呢?谁是第四呢?

  你是怎么比较的呢?

  如果把他们从高到矮排成一排,要怎么排呢?每个人要站在哪里呢?

  2.请一位幼儿站在小板凳上,再与其他幼儿比较。

  现在谁最高?谁最矮?为什么呢?

  小结:站在小板凳上的小朋友,看起来最高,但他不一定是最高的,比较高矮要站在一样高的平地上才能进行比较。比较其他东西的高矮也一样,要全部在一样高的地方才能比较哦!

  提供纸面教具《排一排》,引导幼儿将小朋友从高到矮排序。

  最高的小朋友连上数字1,第二高的小朋友连上数字2,……,最矮的小朋友连上数字5。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

  1.鼓励幼儿比较家庭成员的高矮。

  2.爸爸妈妈引导幼儿正确摆放各种玩具或物品,进行高矮比较,再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排序。

《比一比》教案4

  教学 目标

  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估一估的`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 重难点

  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 准备

  投影片、课件课时1

  教学过程

  切入举偶

  谈话引入。生活中的大数无处不在,那么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呢?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学一学,议一议。

  通过小组探究,比较大小的方法。

  (1)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一练。

  完成练一练。在()里填上“>”或“<”。

  学中做1。试一试。先试着做一做,再议一议。

  3.想一想

  4。数学游戏。

  5.估一估。完成练一练的第一、二题。

  板书设计

  比一比

《比一比》教案5

  活动目标

  1、提升幼儿的感性认识,激发幼儿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2、使幼儿学会和懂得一些日常生活小常识。

  活动准备

  1、了解自己家中的`电器的名称、用途、用法、注意事项。

  2、教材-想一想 说一说

  活动过程

  一、提问

  1、小朋友们,你们加油家用电器吗?都有哪些电器?

  (让几个小朋友说一说,他们家有哪些家用电器。)

  2、结合教材,教师归纳小结:小朋友们家中都有电器:彩电、冰箱、洗衣机……

  二、指导与启发

  1、结合幼儿在家中爸妈出得到的信息。

  提问:你把喜欢那些电器?你妈呢?你呢?

  (充分让幼儿们相互交流,然后让几幼儿说一说)

  2、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充分讨论:

  洗衣机、电冰箱、彩电的用途、用法,以及给全家带来的好处。

  3、在教师的引导下,重点说明使用这些家用电器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如:安全用电小常识、爱惜保护家电、以渗透安全保护意识、节约用电)

  4、让幼儿打开书,认识教材中的电器。然后指几名幼儿说一说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

  (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爱惜保护家用电器)

《比一比》教案6

  活动目标:

  1.提升幼儿的感性认识,激发幼儿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2.使幼儿学会和懂得一些日常生活小常识

  活动准备:

  1.让幼儿在家询问爸妈,自己家中的'电器的名称、用途、用法、注意事项。

  2.活动材料:教材想一想 说一说

  活动过程:

  一、提问

  1.小朋友们,你们加油家用电器吗?都有哪些电器?(让几个小朋友说一说,他们家有哪些家用电器。)

  2.结合教材,教师归纳小结:小朋友们家中都有电器:彩电、冰箱、洗衣机……

  二、指导与启发

  1.结合幼儿在家中爸妈出得到的信息。提问:你把喜欢那些电器?你妈呢?你呢?(充分让幼儿们相互交流,然后让几幼儿说一说)教师的引导

  2.在,让幼儿充分讨论:洗衣机、电冰箱、彩电的用途、用法,以及给全家带来的好处。

  3.在教师的引导下,重点说明使用这些家用电器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如:安全用电小常识、爱惜保护家电、以渗透安全保护意识、节约用电)

  4. 让幼儿打开书,认识教材中的电器。然后指几名幼儿说一说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爱惜保护家用电器)

  效果分析:

  通过教学,幼儿们对家电的有关知识非常感兴趣,幼儿们发言热烈、竞相参与。子教学内容若带领孩子们参观实物。教师边教学边结合实际效果就会更令人满意。

《比一比》教案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周围环境中具有相反特性的事物。

  2、幼儿比较相反事物之间特征的差异。

  重点幼儿探索周围环境中具有相反特性的事物。

  难点幼儿比较相反事物之间特征的差异。

  活动准备

  准备周围环境中具有相反特征的物品。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引导幼儿观察教室中具有相反特性的物品。

  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

  --这两件物品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让幼儿自己实验和探索。

  请幼儿当"小侦探",按教师出的题目,找出教室中相关的物品,并比较差别。

  3、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同样的东西形状不同,落下的`情况不同。

  --刚才小朋友说的都对。

  4、扩展幼儿经验。

  扩展寻找范围。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部分幼儿对大小与高矮轻重没有生活经验,在学习时,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比一比》教案8

  教学内容:

  小手比一比

  教学目的:

  1、教幼儿认识1——3的数字形。

  2、让幼儿能用手指头表示数字1——3。

  教学准备:

  1、卡通数字1——3。

  2、1——3的大数字卡以及相应图片。

  3、魔术口袋以及小水果。

  4、小数字卡片1——3幼儿人手一套。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用歌曲引出课题 :教师唱自创歌曲:“一象铅笔细又长,二象小鸭水中游,三象耳朵听声音,我们请他们来做客。”请出数字宝宝1、2、3。那么数字宝宝是不是象歌曲里唱的那样象铅笔、小鸭和耳朵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基本部分:

  1、请出数字宝宝,用数字和图片相对应,让幼儿看看数字是否象歌曲中唱的一样,加深幼儿对数字的理解和记忆。

  2、游戏:我出几你念几。教师随意出示大数字卡,让幼儿念出卡片上相应的数字。

  3、用手指表示数字: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伸出你灵巧的小手,告诉我你的小手都有那些本领?(幼儿自由回答)那么你会用小手表示1、2、3吗?教师带领幼儿用手指表示1、2、3,同时纠正幼儿的错误手势。

  4、游戏:我来说,你来比。教师说出数字,幼儿用手指来表示。同时也可以选择幼儿担任小老师。

  5、游戏:看实物出手指。教师从魔术口袋中拿出相应数量的.实物,让幼儿说出数字同时用手指头来表示其数量是几。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们真棒,现在数字宝宝请小朋友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带领幼儿随音乐走出活动室,(草坪上撒上1——3的小数字卡,带领幼儿玩找数字宝宝的游戏。)自由结束。

《比一比》教案9

  活动目标:

  1、能用目测的方法判断、比较物体的粗细与宽窄。

  2、愿意用语言表述活动的结果。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能用目测的方法判断、比较物体的粗细与宽窄。

  活动准备:

  1、班级环境中布置一些粗细、宽窄不同的物品,[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如:绳子、平衡板、圆柱积木等。

  2、和长颈鹿图片各一张,幼儿画出。

  活动过程:

  一、观察动物图片,区别粗细。

  1、出示和长颈鹿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提问:和长颈鹿比,谁的腿粗,谁的腿细?学说:腿粗,长颈鹿腿细。

  2、拓展经验:知道哪些东西有粗细。如吸管有粗有细等。

  二、观察积木板,区别宽窄。

  以和长颈鹿要过桥的游戏情节,引导幼儿比较桥面的宽和窄。

  三、观察班级环境中的物品,找粗细。

  请幼儿举出相关的例子,如有的笔粗,有的.笔细等。

  四、游戏:比一比,找一找。

  1、到户外场地将幼儿分成两组游戏:老师发出指令,如:“抱一抱粗树干。”一组幼儿找到粗树干抱一抱,另一组幼儿观察、评价是否找对了。游戏继续进行:找细树干,从宽宽的小桥上走过,从窄窄的小路上走过……

  2、游戏几次后两组交流。

  活动反思:

  在本课的设计中,情境的创设、游戏的开展,都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的发言精彩、准确,可以说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比一比》教案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种笔画“竖钩”和1个偏旁“土”。

  2.知道“多—少”、“大—小”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学习正确使用量词。

  二、过程与方法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体验。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一些水果、家禽、家畜,感受热爱自然之美。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量词的正确运用。

  【教学方法】

  合作、诵读、交流、探究。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各种动物、水果图片。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1.比尾巴: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大森林里,参观了六种动物在比尾巴,他们比的是——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就像一把伞?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这些动物的尾巴都各有特色。现在老师再带你们去一个农家小院,这里也出现了一场热闹的比较。你们想去吗?那就和老师一起去“比一比”的现场吧。

  2.板书课题:比尾巴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课件出示课本图片: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看看图上有哪几种动物?有哪几种水果?

  生:观察图片,口述在图上找到的的动物和水果。

  师板书:黄牛、花猫、鸭子、小鸟

  杏子、桃子、苹果、红枣

  2.师生共同点数以上动物、水果。

  课件顺次出示注音词语,生多读几遍。

  3.课件出示以上动物、水果放大图片及动物、水果的名称注音词语。

  学生学习认识这几种动物、水果,读出词语。

  不同方式认读:黄牛、花猫、鸭子、小鸟、杏子、桃子、苹果、红枣

  4.这些动物和水果在这里进行了哪些比较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1)画出课文的生字。

  (2)找一找,课文中出现的意思相反的词。

  (3)看看这些动物、水果是谁和谁比的?比的什么?

  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2.学习识记字词:

  (1)生:读一读本课的生字:黄、猫、杏、桃、苹、红、边、多、少、群、颗、堆

  师:课件出示注音生字。

  生:不同方式认读(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摘果子、爬高山)

  (2)师:指导读音“苹”是后鼻音,“少”是翘舌音。

  指导字形“杏、桃、”等字的偏旁“木字旁”,意思和树木有关;

  学习偏旁,“堆”,是“土字旁”。

  (3)你能给生字找个朋友,组词一个词语吗?

  生:组词黄牛、花猫、杏子、桃子、苹果、红枣、一边、多少、一群、一颗、一堆

  变换不同方式认读词语。

  3.比一比:

  (1)生读课文,找到课文中的两组反义词。“大”——“小”、“多”——“少”

  师:找到这两组反义词,我们就知道了这些动物在比什么了。原来他们有的在比“大小”,有的在比“多少”呢。下面我们看一看谁和谁在比大小?谁和谁在比多少?

  (2)生细读课文,找出谁和谁在比大小?谁和谁在比多少?

  师:配合学生,结合课件。比大小:一个大,一个小,一头黄牛——一只猫。

  一个大,一个小,一个苹果——一个枣。

  比多少:一边多,一边少,一群鸭子——一只鸟。

  一边多,一边少,一堆杏子——一个桃。

  (3)生:不同方式反复诵读。

  4.学习使用量词:

  (1)量词: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我们在点数东西的时候,点数的东西不同,我们用来表示数量的单位也不同。像我们在数“牛”的时候,用“头”,数“猫”的时候,用“只”。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生:结合实际,进行量词举例。

  (2)不确定的多个(集体)量词:

  师:课件图片解释“群”、“堆”,表示不好确定的多个组成的集体。像“一群鸭”“一堆杏”。你能照例子再说几个吗?

  一群_________一群__________一群__________

  一堆_________一堆___________一堆___________

  四、拓展延伸

  看看你家里(或者你的书包里)有哪些东西?用上量词说一说。也可以学习课文自编一首“比一比”的儿歌哦。

  五、课堂练习

  1.结合课文填空:

  一个(),一个(),一()黄牛,一()猫。

  一边(),一边(),一()鸭子,一()鸟。

  一个(),一个(),一()苹果,一()枣。

  一边(),一边(),一()杏子,一()桃。

  2.填写反义词:

  多——()早——()远——()

  大——()长——()高——()

  3.填上合适的量词,再读一读:

  一()牛一()猫一()鸭一()鸟

  一()苹果一()枣一()杏子一()桃

  4.写一写:

  书写“牛、羊、小、少”四个字。

  学生观察四个字的竖画,都要压在竖中线上,竖画两边的部分基本对称。

  “小”,第一画是“竖钩”。

  “少”,第一画是“竖”,右边的“点”画稍高一些,在横中线以上。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在农家小院又认识了许多小动物,还认识了许多水果。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什么动物大,什么动物小,还知道了多少是怎么比较的;同时我们学习了好多的量词。原来农家小院是这么有趣啊!

  七、作业布置

  1.朗读背诵这篇课文。

  2.正确使用量词,说说课后的那些物品。

  【板书设计】

  比一比

  一(头)黄牛(大)——一(只)花猫(小)

  一(群)鸭子(多)——一(只)小鸟(少)

  一(个)苹果(大)——一(颗)红枣(小)

  一(堆)杏子(多)——一(个)桃子(少)[来源:学。科。网Z。X。X。K]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但在教学时,教师还是应该根据学生实际,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白这些动物、水果的大小和多少是怎么比较的,并且学会使用常用的数量词。

《比一比》教案11

  第一课时

  一、举例导入

  1.出示一张白纸、一张红纸,请学生说说哪张纸大,哪张纸小。再出示一张红纸、一张绿纸,学生说说哪张纸大,哪张纸小。

  2.教师和一位学生比高矮,这位学生再和另一个学生比高矮。

  3.通过两次比较,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小结:可见,大小、高矮、多少等都是通过比较才能知道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比一比》。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笔顺。齐读课题两遍。

  设计目的:更加深入地理解题目,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比较的.意识。

  二、情境识字

  出示课件情境图:清晨,我们来到一户农家小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动物、水果?学生边说边出示相应的词语,然后借助图画读词语。

  (课件的运用,将学生带入情境,增强了主体感受,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

  离开图画,借助拼音读词语。

  出示词语卡片读生字。

  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早已认识了哪个字?怎么认识的?想想可以怎样记住其他的字。

  交流汇报。

  设计目的:多种形式认字,使学生加强记忆,并鼓励在生活中认字。

  三、朗读童谣

  比较一下动物、水果之间谁大谁小,什么多什么少,好吗?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学生自由读课文。

  检查:指名四人,一人一节。

  教师提示,注意停顿。

  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可以同桌互读,一人一节,或一人一句话;也可以一起读等。

  设计目的:鼓励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四、巩固识字,朗读课文

  开火车识字,齐读课文两遍。

  五、学习量词“群”“堆”“颗”

《比一比》教案12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牛、羊、小、少”四个字。认识“亅”和“土”。

  2.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 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结合课文学习,学习运用语言积累和生活经验仿编韵文。教学重难点:

  理解量词“群”“颗”“堆” 的意思,结合生活经验使用一些量词并能仿编韵文。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图片和实物若干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激起导入,揭示课题

  通过师生互比年纪、身高,提示学生在比较中发现问题,引入课题。

  二、开展竞赛活动,复习生字、词语、课文

  1.小组间开火车,赛读生字。

  2.指名两组比赛开火车,赛读词语。

  3.课件示图,师生齐读课文。

  三、运用插图、实物进行对比,理解“群”“颗”“堆”的意思和适用对象

  1.“群”

  (1)看图,比较“一群鸭子”和“一只小鸟”,引导学生发现“一群” 比“一只” 多。

  (2)出示“一群羊”“一群蚂蚁”“一群企鹅”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群”表示数量多的同类事物聚在一起。

  (3)拓展说话:一群

  2.“颗”

  (1)观察并比较实物:苹果-枣、西红柿-花生、罗汉果-莲子、乒乓球-珠子,初步感知“颗”指较小且近似圆形的东西。

  (2)自由展示并说出自己所带的能用“一颗”表示的实物。

  (3)拓展说话:一颗

  3.“堆”

  (1)看图,比一比“一堆杏子”和“一个桃子”,初步感知“堆”。

  (2)小组合作,在桌子上摆一摆、说一说自己带来的可以用“堆”表示的东西。

  (3)指名汇报

  (4)拓展说话:一堆_______

  四、复习巩固,积累语言

  1.出示课后练习“我会说”同桌讨论,指名说,齐说。

  2.小组协作学习:把自己带来的东西摆一摆,说一说。

  五、运用语言积累,仿编韵文

  1.齐读课文

  2.观看课件,仿编韵文。

  情境一:菠萝和梨

  情境二:葡萄和桃子

  情境三:马和兔

  3.小组合作,自编韵文。

  4.指名汇报。

  六、写字练习

  1.课件示生字,伸出食指跟随电脑书写笔划。

  2.仔细观察,自主探究:怎样把这些字写好?

  3.练写生字,展示评议。

  板书:

  比一比

  羊图

  群

  蚂蚁图

  颗

  企鹅图

  堆

  教后自评

  《比一比》这篇课文的课题就充分说明了教材的特点,提示了学法,那就是要让学生在比较中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并能正确地使用一些量词。这一课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两个特点:

  一、活用教材,创设语文实践的良好氛围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目的就是要改变以往课程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注重多样化的实践性实习活动,关注并改善学生在教学中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我们掌握语言惟一的办法就是在反复多次的语言实践中把它记住,语言材料多了,语言经验就越丰富,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也就越准确。《比一比》这一课学生要理解的量词就和生活有密切联系,有些量词的使用是约定俗成的,道理不可说或不必说;有的量词的使用则体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如“颗”多用于表示小而圆的事物。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这些规律性的东西不能过早、生硬地灌进他们的耳朵,只有努力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说说练练中对量词的使用有初步的感悟。

  在本课设计中,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数量不一、大小不一的实物,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量词说身边的.事物,进行“颗”“堆”“群”的拓展说话,都是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机会。本课的设计还体现了一个创新性的语文实践活动,那就是请学生仿编韵文。通过前一部分的教学使学生对常用量词的适用范围有了初步理解,然后先齐读课文,再用课件出示菠萝和梨、葡萄和桃子,学生练说“一个(),一个( ),——————————”,“一边( ),——————————”。出示马和兔,学生练说“一(),一(),——————————”。这些有目的、有层次的训练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和弹性,满足了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潜能,结果就有了“一个瘦,一个胖,一匹瘦马一只胖兔”的佳句。

  二、进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探索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引导学生理解“堆” 的适用对象时,从图上的“一堆杏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堆”表示数量多的东西,那什么样的东西能用“堆”表示呢?放手让学生在小组里摆一摆,说一说,有些学生举起一小袋的米说“这是一堆米”,“这么说对吗?”教师引发疑问,学生们就思考起这一问题来,最后由学生自己纠正,明白在一个平面上无规则地把许多东西聚在一起就可以说“堆”,当然这一概念学生不必表述出来,心有所悟就行了。之后再让学生拓展说“一堆”,体现了学生自疑、自悟、自解的探究过程。

  学生在拓展说“一群”时说到“一群老虎”,教师先不给予否定,而是强调“一群老虎”,于是就有学生主动指出:老虎都是一只一只活动的,很少是一群一群的。教师再问第一位学生“应该说一()老虎”?学生轻易就答出了。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给了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机会。我们希望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的主动性得以发挥,不待老师讲,便能主动地读;不待老师问,便能积极思考;不待老师布置和检查,便能主动学习。学生如果有了主动学习的态度和独立钻研、探究的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增强也就有了基础与可能。

《比一比》教案13

  教学意图:

  在开展主题活动“大与小”的过程中,幼儿对于量的比较有了初步的知识经验。图画书《阿比比一比》通过角色游戏将大小、多少、长短等量的比较蕴涵其中。在小班后期为使幼儿进一步复习、巩同相关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活动充分挖掘图画书在科学领域的教育价值,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教师设计了讲述与实物操作交替进行的活动形式,帮助幼儿理解书中内容,感受阅读快乐。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实物的探索性活动,理解书中蕴涵的比较关系,感受从不同角度比较结果的不同。

  2、能自主翻看图书,理解画面和故事内容,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人物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准备:

  1、物质准备:实物梨和李子、帽子和围巾;图画书人手一本;故事课件、电脑、投影仪。

  2、经验准备:幼儿对比较大小、多少、长短有一定的经验。图画书《阿比比一比》投放在阅读区供幼儿自由翻阅。

  重难点:

  重点:幼儿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难点:自主翻看图书,了解故事内容,理解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比较,其结果不同。

  教学过程:

  1、边讲故事边演示幻灯片,并出示实物引起幼儿阅读的兴趣。 (1)阅读故事《阿比比一比》,着重观察人物的表情和语言。引发幼儿思考,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想法并进行演示。

  (2)幼儿操作实物梨和李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引导幼儿进行讨论。

  教师:这是谁的梨和李子?他们要比一比谁多谁少?他们会怎么比?请幼儿将实物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好。

  教师:小朋友是按一个梨一个李子这样摆的,(www。xiaoxiandou。com)那谁多谁少?

  幼儿:李子多。因为李子还有呢。

  (3)出示实物帽子和围巾,引发幼儿讨论,大胆演示自己的想法。

  教师:围巾和帽子怎么比?你们觉得是帽子大?还是围巾大?

  幼儿:围巾大,帽子小,围巾能把帽子盖住。

  教师:那帽子还能把围巾扣住呢?到底谁大呢?

  幼儿:就是围巾大。

  2、幼儿阅读图书,了解书中人物的比较方法和结果。 教师:请小朋友自己看看,之后他们又比了什么?

  幼儿自主翻阅图书。教师指导幼儿有序翻阅,通过看图寻找答案。引导幼儿说说在书中发现了哪些不同的比较方法,鼓励幼儿进行尝试。

  幼儿:小猫的尾巴长,小兔子是拿线比的,小兔的尾巴短。

  教师:小猫和小兔子用他们的身体比长短,小朋友可以用什么地方比长短?我们来比比谁的长谁的短。

  幼儿:用手,用脚,用头(与同伴用身体部位进行比较)。

  延伸活动:

  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并生成相关的活动。

  幼儿1:我讨厌这只猫。

  幼儿2:我讨厌兔子。

  教师:现在咱们有争论了,有的喜欢猫,有的喜欢兔子,因为用毛线做尾巴不公平,下次活动我们再讨论你为什么不喜欢猫。

  主要内容:

  1、教师运用多种阅读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比较关系。

  教师运用观看幻灯的集体阅读、人手一本图书的个体阅读、提供实物的操作和游戏,帮助幼儿很好地理解书中所蕴涵的比较关系。教师了解本班幼儿的已有经验,对于各领域小班目标的把握充分,在阅读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巩固相关的数学概念,为幼儿学习新经验奠定了基础。

  2、教师顺应幼儿兴趣,满足表达需要。

  当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发生争论时,教师敏感地意识到是幼儿对活动产生了新的兴趣点,顺应幼儿的兴趣及时组织了讨论,满足幼儿表达情感的需要。针对幼儿出现预想不到的现象,教师用提问方式支持幼儿讨论,体现出教师对幼儿的理解和尊重。

  3、教师对于“幼儿重视的公平性”没有充分关注。

  (1)幼儿为什么不喜欢故事里的人物?这反映了他们怎样的生活经验和情感需要?幼儿对故事的反应,体现出他们对游戏的公平性有自己的想法,这需要教师理解。他们在与同伴相处和交往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是故事中的人物不是他们喜欢的朋友关系,角色发生的矛盾不是幼儿想得到的结果。教师在这里缺乏引导,使幼儿产生不喜欢的情感,从而引发了争论。

  (2)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对人物的好恶是否对幼儿产生了影响或暗示?教师在讲故事时用什么语气、声调不会对幼儿的情感倾向产生影响?书里没有正面和反面人物,只有结果输和赢,但是幼儿听故事时却产生两种情绪和情感,值得教师进一步思考。

  (3)对小班幼儿来说,在比较关系中,同类物品的比较好理解,不同类别的物品没有可比性,比较难理解,在后续活动中教师可通过相关活动帮助幼儿理解。

  教学评析:

  1、教师在设计主题活动时,尝试用一本图画书(一个故事)作为切人点开展主题活动,比较符合小班幼儿喜欢听故事的年龄特点。先在图书区投放要讲的书,引起幼儿对新书的兴趣,然后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满足幼儿对故事书的好奇心,故事的选择能够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活动准备较充分,运用幻灯的'形式讲故事,更加生动直观,有利于抓住幼儿的注意,在幼儿提出问题和发生争论时,教师能够注意倾听幼儿的发言,通过玩游戏进一步加以引导,让幼儿亲身体验不同的比较方法,较好地完成本次活动目标。

  2、教师的小组反思中,较充分地分析和挖掘了幼儿出现不同观点的原因,同时关注到活动使用的图画书在其他领域的教育价值。但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重点在于帮助幼儿理解图书的比较关系,小组反思交流中没有展开充分的研讨。对于儿童图画书与语言领域目标结合方面有一定欠缺,是教师群体反思中需要注意的。

  附:故事《阿比比一比》

  阿比到西山采了一大袋梨,阿吉到东山采了一小袋李。

  阿比说:谁采得多?咱们比一比!

  阿吉说:要比多,没问题。一个梨子一个李,两个梨子两个李,一对一来排整齐,五个梨对五个李。阿比的袋子已空了,阿吉还有一堆李。

  阿比说:比多算你赢,比大不一定。我的梨子比你的李子大。

  阿吉说:已经比过梨和李,应该比比别的东西。

  阿比摸摸头:好,那么就比头上的东西吧! 我的帽子盖在地上可以画出这么大的圆。可是呢,阿吉解开头巾,摊在地上画了一个方。

  阿吉说:方的围住圆的,我的比较大。

  阿比说:把你的头巾叠一叠,塞到我的帽子里,头巾就不见了,还是我的大。 可是呢,阿吉用头巾把阿比的帽子包起来。

  阿吉说:还是我的大。

  阿比说:我有帽子没头巾,你有头巾没帽子。帽子头巾不能比,我们来比长短吧!

  阿吉问阿比:比长短?用什么比?阿比笑眯眯地说:当然是用尾巴比啊!

  阿吉说:可是我忘了带尾巴出来呀!

  阿比拉着阿吉身上露出来的毛线头说:你看,这不是一条新的小尾巴吗?

  阿比伸直尾巴量一量,哦!好长,有三块木板那么长。可是呢,阿比帮阿吉拉直了毛线小尾巴,一块木板、两块木板、三块木板……越拉越长、越拉越长.嘿!没完没了啦!阿吉的毛线尾巴,好长,好长,好长!

  教学反思:

  能够根据幼儿已有生活经验设计教育活动,并在活动前进行充分的知识准备,在图书角提前投放图书,引起幼儿阅读兴趣,激发幼儿了解故事内容的愿望。

  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设计幼儿探索环节,进一步激发幼儿了解书中角色的对话、动作等具体情节的兴趣,使幼儿在整个活动中,保持较好的注意力,能够跟随教师的引导理解故事内容,并且在游戏环节中帮助幼儿将问接经验顺利过渡到直接经验,较好地实现了教育目标。当幼儿产生新的兴趣点时能够顺应幼儿的兴趣组织讨论,满足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需要。

  不足之处:

  在幼儿对“帽子大还是围巾大?喜欢阿比还是喜欢阿吉?”发生争论时,教师虽然给予了支持,但是没有给幼儿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时问进行讨论。由此可见,教师和幼儿对于图书的关注点存在差异。教师应对幼儿的兴趣点有比较细致深入地了解,从而抓住争论的问题,引导幼儿充分讨论就更好了。

  选孩子喜欢的活动,给孩子质疑的空间,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孩子学习的动力。

《比一比》教案14

  教学内容:

  教科书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的第5、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一般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学具准备:

  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2.两枝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教师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1)教师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枝铅笔,一枝是红色,一枝是白色,一枝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cháng

  duǎn

  板书:

  长

  短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如图: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

  (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三、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四、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练习一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2.投影出示练习一第5题,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方法。

  五、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六、全课小结(略)

《比一比》教案15

  活动目标:

  1、在两项比较的基础上,学会三项比较的方法。

  2、培养观察和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薄厚不同的书3本,宽窄不同的围巾3条、粗细不同的笔3支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共同玩儿游戏"大西瓜、小西瓜"。

  教师说指令,幼儿做与指令相反的动作。教师说"大西瓜",幼儿做"小西瓜"的动作;教师说"小西瓜",幼儿做"大西瓜"的.动作。小结:熟悉大小的相对关系,锻炼幼儿快速反应的能力。

  2、出示实物,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比较方法。

  1)教师出示薄厚不同的3本书,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然后比较。

  教师:小朋友,这3本书哪本最薄,哪本最厚?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引导幼儿把3本书放在同一平面上比较薄厚。

  2)教师出示宽窄不同的3条围巾,让幼儿进行比较。

  教师:大家看一看这3条围巾哪条最宽,哪条最窄?你是怎么知道?

  小结:引导幼儿将3条围巾的长边对其比较宽窄。

  3)教师出示粗细不同的3支笔,让幼儿进行比较。

  教师:你能告诉老师这3支笔哪支最粗,哪支最细吗?

  小结:引导幼儿分别将笔两两重合比较粗细。

  3、翻开幼儿用书,观察图片,练习三项比较。

  教师:比一比3本书的厚薄,说出哪本最薄,哪本最厚?

  比一比3条河的宽窄,说出哪条最宽,哪条最窄?

  比一比3根树桩的粗细,说出哪根树桩最粗,哪根最细吗

  小结:让幼儿在两项比较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三项比较的方法。

  活动延伸:

  回家让家长位幼儿准备长短、粗细、宽窄等不同的物品,请幼儿进行比较和排序。

【《比一比》教案】相关文章:

《比一比》教案03-30

《比一比》教案04-02

《小手比一比》教案04-20

比一比教案及反思01-07

比一比大班教案05-01

大班科学教案《比一比》11-01

《比一比,说一说》教案04-19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12-13

《比一比》说课稿05-02

比一比的说课稿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