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咏华山》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咏华山》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咏华山》,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咏华山》1
一、课前谈话。
1、谁去过华山?想看看华山吗?
2、课件播放一小段表现华山高的录像。
3、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叫《咏华山》。读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二、复习。
⒈认读词语。
⒉听配乐朗诵。
三、读讲课文,品味华山的高。
⒈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多媒体出示图一,指导看图,引导学生用“什么时候,谁去干什么?”句式说图意,课文是怎样写的?
⑵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⑶了解叙事方法。
⑷练说:你能用“什么时间,谁跟谁去干什么”说句话吗?
⑸齐读第一自然段。
⒉精读第二、三自然段。
⑴自由读这两节课文。
⑵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多媒体出示图二,指导看图。
②设疑:爬华山为什么如此艰难呢?
③指导朗读.
④此时,他们会发出怎样的惊叹?
相机出示句二、句三:啊!华山真高哇!竞读齐读
⑤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相机出示句四、句五。
a指名读句子。
b质疑问难。(多媒体出示图二,指导看图理解)
c设疑:从这两句话,你品味出华山的什么特点?
d齐读句子。
⑥谈话:相机出示句六。点拨:“情不自禁”
⑦学习古诗:
a指名读。
b小组学习:要求:你是怎样理解这首诗的?请找出与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句子。找一找,并用“”划出。(师巡视)
c指名读句子,点评。
d质疑问难:
e诗文分组对照对应朗读。
f指导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义。
g竞读古诗。(评价)
⑶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多媒体出示第三自然段,指名读(点评),表演读。
②延伸:这首诗好在哪?这孩子是谁?当时几岁?
⒊齐读第四自然段。相机进行思想教育
四、课中巩固
⒈竞赛背古诗。
⒉课外延伸:
⑴多媒体出示动画:欣赏华山的风光。
⑵收集有关华山的资料。
3.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咏华山》2
《咏华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中的一篇课文,采用了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这篇课文叙述了寇准跟着先生登华山时赞美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才华。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教材特点,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充满兴趣地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自悟,通过读读、想想、画画、演演、评评,来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片段1]
师:华山到底有多高呢,让我们一起随着小寇准和先生到山顶上去看看。
(出示句子: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请小朋友自由读读这两句话,读完后把你看到了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师:谁来把你刚才交流的告诉大家?
生:我在华山顶上看见了蓝天和太阳。
生:我看见了远远近近的山都像在自己的脚下。
生:我看见了白云在山腰间飘动。
师:小朋友读了这两句就看见了蓝天、白云、太阳和远远近近的山,你们真会读书。
师:你觉得华山的景色怎样?
生:我觉得华山的景色很美丽。
生:我觉得华山的景色很迷人。
生:我觉得华山的景色很奇特。
师:是啊,华山的景色真美啊!老师这儿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图片,请同学们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组合画成一幅画。
(请学生自由画图,一生板演)
师:你们觉得他画得怎样?
生:我觉得他把太阳画在小孩的头顶上很好。因为华山很高,太阳看起来离我们很近。
师:你说得真好,说明你观察得很仔细。
生:我觉得他把山画在小孩的脚下很好。因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脚下。
师:那你觉得华山怎样?
生:我觉得华山很高很高,高得山都在自己脚下了。
生:我觉得他把白云的位置画错了。
师:那你觉得白云该画在哪里?你来画给大家看看。
(生重新画)
师: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吗?
生:因为山腰是在山的中间,所以要画在山的中间。
师:你不仅看得仔细,也很善于思考。
师:小朋友画得真好,那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奇特的景象吗?
生:因为华山很高。
[评析:教师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画画、学生评议等环节,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受到华山美丽景色的熏陶,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片段2]
师:请小朋友自由练读这两句话,看看谁能读得让人一听就觉得华山非常高。
(学生自由练读)
师:谁来试试?
师:老师听了你的朗读,感受到华山真的很高。
师:谁能读得比他还要好?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觉得华山真高啊!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体会一下华山的高。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亲眼看到了这雄伟美丽的华山景色。如果此时你也在华山上,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呢?会做动作的还可以做做动作。
生:(边做动作边说)啊,真是太美了!
生:华山真高啊!
师:是啊,华山的风景多美啊,小朋友读着读着,就不由得发出了赞叹,有的还做着动作,这就是情不自禁。小寇准看到这美丽的风景,也和大家一样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他做成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样赞美华山的?
[评析:作者胸有境,入境如与亲。只有让学生进入情境,学生才能真正体会语言的蕴意。情不自禁一词是文与诗的联系点,教师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借助学生换位体验,自悟其情,体会词语意思,也顺理成章地把注意力转移到古诗的学习上。]
[教学片段3]
师:寇准才七岁,就能一下子做出这么好的`诗,所以先生听了---
生:连连点头称赞。
师:老师请小朋友同桌间互相合作,来演一演小寇准吟诗和先生称赞的情景。小朋友在表演时还可以配上动作。我们来比比看,哪组同学表演得最好。
(学生自由组合表演)
师:哪组小朋友来表演给大家看?
(一生演寇准,边吟诗边表演举手、回首等动作,一生演先生,边听边说边点头。)
师:你们觉得他们两个表演得怎样?
生:我觉得他把小寇准的举手、回首都表演出来了。诗也念得很有感情。
生:我觉得老先生边说边点头称赞表演得很好。
生:我觉得老先生还可能会捋捋胡子,翘翘大拇指。
师:你的想法真不错,我们一起表扬表扬他。让我们一起来吟吟这首诗,来赞一赞小寇准吧!
(师生共同吟诗表演)
[评析:通过感悟、表演、评议,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共同表演课文情境。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评议,在反馈过程中,有机捕捉学生评议中的亮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大胆地发表创见,集思广益,发扬民主,获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
[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取得了教好的效果。笔者认为,成功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一、读中感悟,体会意境,培养语感
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从兴趣入手,以华山的各种画面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采用自由读、小组读、比赛读、齐读等各种朗读方法,品位语言,如在指导啊!华山真高啊!一句时让学生反复朗读,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到华山的高;在初步感知了华山顶上的风景后,通过换位朗读来体会华山的风景美;以读促悟,运用学生的实践体会,来理解情不自禁,达到培养语感,形成积累的目的。
二、学科间整合,受到美的熏陶
有人常说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语文是一种载体,它与其他学科是息息相关的,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科间的互相渗透和整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咏华山》一文将语言美、画面美、情感美
集于一体。在教学中,在学生充分感知华山语言美的基础上,我采用让学生读读、画画、评评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美术才能,在音乐中感受画面美,受到了情感的熏陶,从而将音乐、美术、语文有机融合在一起,打破了传统的分科教学,使学生在语文自主实践活动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
三、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创造力
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拓宽学生情感交流的一种渠道。在教学中,我更多地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合作的方式去学习,让学生演一演小寇准和先生,加强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评议,深化理解了课文内涵,在交流中提出了不同的创新见解,无不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了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得双向互动的交流得以实现。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咏华山》3
教学要求: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华山的高与雄伟壮丽。
2、学习文中的古诗,图文结合读懂诗意,练习背诵。
3、随课文理解生字词语。
教学准备:
1、自制课件。
2、文中小人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小朋友,你们平时都爬过哪些山?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
2、激趣:华山是座怎样的山?(板书“?”)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登上山顶看一看。
二、细读品悟:
1、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华山是座怎样的山?
交流讨论。(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高”)
2、小朋友真会读书,现在老师来读读,请你们边听边想,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觉得华山很高?
3、交流:
A:啊!华山真高哇!
(1)教师板画山(故意画低一点):画这样高行不行?(故意画低一点)画这样高呢?(板画高山)画这样高行了吧!
(2)哇!真没想到华山这样高!真是让人大吃一惊!课文中连用了两个什么标点?(在原句中标出)怎样读才能把这个意思读出来呢?指名读,齐读。
B: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1)华山周围有许多山,哪些小朋友愿意上来帮老师在华山周围画些山?(请4-5名学生上台画)
(2)小朋友画得真好!(边画边说)请看,这么多的山,有的离华山远,有的离华山近,这就是课文中说的“远远近近的山”。(在原句中加点)
(3)师边画蓝天边述:站在华山顶上,只有蓝天比华山高,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脚下,这是怎么回事呀?华山真是——太高了!怎样读才能让人感受到华山的高?(自由练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4)小朋友读得真好,听你们这样读,让人不由得想说:引……啊!华山……
C: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1)我们继续来画画(师画太阳,故意画远),老师把太阳画在这,对吗?为什么?(在原句中“那么近”加点)平时我们看太阳,总觉得离我们很远很远,现在为什么显得那么近?谁能把这个词读好
(2)读词:山腰间。山腰间是哪?谁上来在山腰间添上白云?(指名上台画)
(3)平时白云都飘在哪?现在怎么只飘到了山腰间?(华山高)
(4)指导朗读:华山太高了!太阳看起来离我们那么近,白云只飘到山腰间。这句话该怎样读,才能让人感受到华山的高?(指名读,齐读)
(5)引读:啊!华山……
4、请小朋友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想想你除了感受到华山的`高,还感受到什么?(华山景色美)
5、这么美的景色,只有站在华山顶上才能看见。让我们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一起感受一下华山的高,华山的美。
6、小朋友读得真好!你能看着黑板上的画来介绍介绍华山吗?小朋友先准备一下,呆会我们来比一比,谁介绍的华山高,谁介绍的华山美。(指名上台介绍)
7、你们介绍得真好。华山的美景吸引了许多游人。看,一个小孩和他的先生也爬上了华山,他们是怎样爬上山顶的?
板画山路:小朋友看,这就是华山的山路。爬这样的山,容易吗?怎么不容易?(华山高、险)
(出示词语:艰难)这么难就是——艰难。谁能把这个词读好?(指名读,齐读)
(指图)他们就是沿着这样的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的。(出示句子)谁能读好这句话?
8、他们爬上山顶,看到了刚才小朋友介绍的美景。让我们看图一起说一说。(师引:啊!华山——除了蓝天——太阳——)
9、
如果你也跟他们爬上了华山,看到了这样的景色,你想说些什么或者想做些什么?(请生自由说)小朋友都忍不住了,这就叫“情不自禁”(读一读)这个小孩也忍不住了,他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出示全诗)师配乐边做动作边吟诵。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请小朋友自己读读,想一想。
(2)告诉小朋友一个小秘密,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就藏在我们刚才学过的几句话中,请小朋友读读前面的句子,找一找。
(3)哪位小朋友找到了?指名说。
(4)小朋友真聪明,这首诗把爬上山顶看到的美景写了下来。我们做个游戏,老师读诗句,你们读相应的句子。
(5)同桌互做游戏
(6)男女生互相考考对方。
(7)小朋友已经弄懂了诗的意思,可小孩的先生对诗中的几个字不明白,你愿意帮助他吗?“齐”“回首”
(8)谁愿意再把这首诗吟诵给先生听?请小朋友自己试一试。看图试背。指名上台背。
(9)集体配乐吟诵:我们都站在华山顶上,看到华山的美景,小孩情不自禁吟诵起来……
10、听了大家的吟诵,这位先生也情不自禁地称赞起来。(映示句子)请你读读想想,这位先生会怎样说?请生演演。
11、
这首诗写得太好了!把爬上华山山顶看到的奇妙景色写了下来,也写出华山的高,小孩用这首诗来赞美华山的高,赞美华山的美,就叫做“咏华山”,也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的题目(板书:咏)
12、这个小孩是谁?那一年他几岁?
13、读到这,你又想说什么?
三、赏读全文:
华山高,华山美,让我们拿起书本,一起来赞一赞华山的高,华山的美。(齐读课文)
四、结语:
今天回家,小朋友也来画画华山,画完后,看图试着背背第二自然段。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咏华山》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7个生字,理解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读书展开想象,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初步体会古诗的意思。
4、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2、结合课文插图,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领悟课文语言。让学生“身临其境”,将观察、想象、朗读有机结合,感受文字之美、意境之美。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步感知
1、谈话:小朋友,你们有谁家住在没有电梯的七楼以上?举起小手。你们爬过桂林市区内最高的叠彩山吗?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登一座山,这座山有110个七层楼或28座叠彩山那么高,它直冲云霄,有道是“奇险天下第一山”。它就是“华山”。(画图:华山)
2、板书
“华”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第四声“huà”,跟我读“华山”“华山”。
3、(播放课件初步感受华山的高、险、美)瞧,这就是华山,它在我国的陕西省,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从古到今,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前去游览。
4、古时候,有一个小孩儿和他的先生曾经到过华山,这个小孩儿叫寇准,跟我读“寇准”“寇准”(出示词卡带拼音),他做过宋代的宰相。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寇准小时候和他的先生登华山时发生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打开书137页,听老师读课文,课文中生字的字音听清楚了。
2、教师配乐范读。
3、字音听清了,快快圈下的生字读读,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评价:后鼻音读得多准呀!平舌音能读准,了不起)称、禁
4、让我们来开小火车读(只开一列)。(读到“岁”字时,师:“岁”字里有个我们新部首——山字头跟我读“山字头”“山字头”)(“称”字里也有个新部首——“禾木旁”“禾木旁”。
5、学得这么好,老师要奖励大家,这里有两个大家常玩的游戏——“生字魔方”、“一字开花”,大家想来吗?
(1)生字魔方:大家喊停我就停
(2)再来玩“一字开花”,自己先练一练(只要给一点时间即可),谁能当当小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读?
“间”(1生组词)真棒!
“代”(1生组词)不错。
6、现在我们来写个“称”字。
看老师写字,看不到的孩子可以站起来看,老师尽量蹲低些(“称”,左右结构,左边的禾木旁第五笔是点)。好,在课本里工工整整地描红吧!
7、
生字写好了,把书放平,生字暂时学到这。让我们走进课文,去领略华山的美景吧!请小朋友们大声地、认真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你觉得华山怎么样?(提醒学生自由读)师下去询问。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华山怎样?
生:我觉得华山很高。除了感到高,还觉得怎么样?(如果回答不出就过了)
8、(读书完毕)书读完了,你们觉得华山怎样?
三、细读课文,借文悟诗
1、理解华山的高和险。
师:是啊,你们看(出示课文插图),华山真高啊!百丈云梯几乎直上直下,要登上这样的山容易吗?(生答:不容易)是啊,我们平时登7楼或爬叠彩山就感到很累,要登这样陡峭的.山就更累了。不仅如此,你们看——(出示课件)这是华山第一险——千石幢,它是一道长约几十米,宽不过一米的狭长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想象一下,要走过这里,会怎样?(很危险,一不小心就可能掉下去……)<见面时了解>
师:是的,华山不仅高,而且非常险,要登上山顶真是太难太难了。所以课文说,孩子们,读——(课件出示句子):“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学生齐读。
A:点红句子中的词:艰难,读好这个词。还不够难,再慢些再难些!
B:用这个感觉读好这句话!
登上山顶不容易呀,请你读
登上山顶真是太难了,请你读
登上山顶真是太艰难了,大家读
2、理解华山的高和美。
(1)师:是啊!小寇准和先生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后,他们的感觉就和你们的一样——(出示多媒体),啊!华山真高哇!齐读
师:你能读出华山的高吗?指名读
你能读出他们看到华山这么高时的惊讶和感叹吗?指名读
你能读出他们看到华山这么高时的激动与兴奋吗?指名读
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满怀深情地读——(学生齐读)啊!华山真高哇!
(2)华山到底有多高?读一读课文,找到描写华山高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
(3)学生找句子。(随学生回答课件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4)一起来看看大家找到的句子。孩子们,自己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边读边想: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5)提问以上问题:读好了,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给一生全部说完,教师提示:除了……还有呢?)
①预设
师:一起来看看课文是怎样写蓝天、远远近近的山的。谁能读第一句?生读
师:听了你的读,老师似乎看到那远远近近的山都在华山的脚下,华山真高啊!还有谁能读?生读(请好生)
师:我听出来了,你就站在山顶上,群山就在你自己的脚下,华山多高啊!你多神气啊!全班像他那样读。(好生)
师:这就是远远近近的山——群山,看看群山贴在哪?生贴
师:告诉大家,你为什么把山都贴在这?生答
师:说得这么好,再把这个句子读读吧!全班读。
②预设2:我看到了太阳、白云(也可能就读课文中的句子)
师:课文又是怎样写太阳、白云的,谁来读第二句?生读
师:读得多好呀!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读出“朵朵白云飘在山腰间”的美丽。请你读!
师:读得多美呀!能把你们的理解贴到图上去吗?生贴太阳、白云
如果学生贴对:师指导“山腰”:这是山脚,这是山顶,山腰就在——(这就是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如果学生贴错:孩子你看,这是山脚,这是山顶,山的中间就是——山腰(用手指示),那白云就贴在——?
师:多聪明的孩子,把这个句子美美地读读吧!
师:对呀,原来遥不可及的太阳只要稍一抬头就能看到,而白云却只配做华山的腰带,华山真高哇!
(6)师:华山不仅高、还很美呢!来,跟着文中的师徒俩去欣赏华山的美景吧!
(播放背景音乐,走过门)孩子们,在头脑中想象华山那美丽的画面。引读: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轻轻地、美美地读下去——(课件出示句子:啊!华山真高哇!……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音乐过一下,老师陶醉状:华山真美啊!)
3、朗读诗句,理解“情不自禁”“吟诵”。
师:华山这么高这么美,小孩儿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贴古诗)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师:像你们这样忍不住和老师一起读,这就叫做“情不自禁”。出示词“情不自禁”,读词,注意这个字音。
师:像这样有节奏的诵读诗文,就叫“吟诵”。出示词“吟诵”,读词。
师:让我们把这首诗再吟诵一遍。
4、诗文对照,初步体会古诗的意思。
师:这首诗共四行,两句话,诗的意思是什么呢?聪明的小朋友,请读一读古诗,再读一读我们刚才学习的句子,好好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秘密?(慢)再和同组的伙伴讨论讨论,看能不能自己把它读懂。(出示多媒体,古诗与文字)
生:读读议议,师巡堂了解情况。
师:谁来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生:诗的意思就在课文里。
师:你真会读书。(指古诗)谁读懂了第一句?(诗的第一句是说----------请2人对照句子解释诗意,相互补充。)
诗的第二句是什么意思?(诗的第二句是说----------请2人对照句子解释诗意,相互补充。)
师:真聪明,能联系课文中的句子读懂诗句的意思。那老师问问你,举头是什么意思呢?
生:“举头”就是抬头的意思
师:是呀,诗人李白在《静夜思》里写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头,就是抬头的意思。那“回首”呢?
生可能不能准确回答
师:(用动作表示)孩子们,你们现在可是站在华山顶上了,要看到飘在山腰间的白云,需要怎样?
生:回头望下看
师:对,“回首”就是“回头”的意思。
师:来,我们一起诗文对照着读。我读文,你们读诗?
5、师:寇准用短短几句诗就把华山的高、华山的美写出来了,怪不得先生会“……连连点头称赞。”,什么叫称赞?(只要说到点,教师引过来:“夸奖”、“表扬”都是称赞的意思)你得到过别人的称赞吗?因为什么事得到称赞?(见学生了解)
师:是啊,做得好就会得到别人的称赞。你们很聪明,不用老师教就能读懂诗句的意思。这是老师对你们的称赞。寇准写这首诗的时候有多大?(七岁)可能和你们一样大或者比你们还小,你们能用一句话称赞他吗?(真聪明、真能干、写得多好啊!真佩服你!)
6、师: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称赞华山、赞美华山,你会说什么?
生:啊!华山真高哇!华山真美哇!……
师:我听出了你由衷的赞美。你们情不自禁地赞美华山、赞扬华山、赞叹华山,就是“咏华山”[
<板书:咏>“咏”是二类字,字音要读准,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读课题。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华山真高呀!赞美他!
自古华山一条路,华山真险呀,赞美他!
寄言嘉遁客,此处是仙乡。华山真美呀!赞美他!
四、小结下课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随着课文登上了华山,一天的游览就要结束了,课文那么美,让我们再读课文,把华山的高,华山的美牢牢记在脑海里吧!
(放背景音乐)25.咏华山
师:(点击课件)我们的祖国山河秀丽,除了华山,还有很多的名山值得一去,走,跟老师一起去中国著名的五岳看看吧!
师:看了这么多的名山,读了好听的诗句,只要你们认真学语文,多读书,多积累,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长大后也定能比寇准更棒!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二、背诵课文
三、指导写字
四、迁移练习
1、想象一下“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景象,然后画下来。
2、搜集2—3首写山的古诗,并记住其中的两首。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咏华山》】相关文章: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咏华山》04-04
《咏华山》语文教案05-03
咏华山教案03-05
咏华山说课稿01-28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说课稿05-03
《咏华山》教学反思01-05
《咏华山》的说课设计05-06
《咏华山》教学反思3篇03-04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