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五年级语文教案七律长征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教案七律长征,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语文教案七律长征1
教材分析:
本文是毛主席在红军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生动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本诗重点讲了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全诗展现了五幅征难图,字里行间表达了红军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全诗内容,体会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句指导学生认真朗读,从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结合全诗内容,体会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了解时代背景,初步感知诗歌所描写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毛泽东同志吗?你都知道哪些有关他的事迹?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2、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对课文学习来走近他、了解他、感受他那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吧!
二、放手阅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学课文
A、各自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B、请同桌互相读读、听听,纠正读错的字音。试着解答一下对方不懂的问题
C、全班汇报交流,读准词语,理解不懂的词语。
2、指名学生逐句朗读诗歌(七律:七言律诗,每两句为一联)
理解词语的意思: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3、你都知道哪些有关长征的事?学生介绍有关长征的历史事实。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保存自己的实力,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红军战士靠着自己的双脚,走过了十一个省,行程25000余里,完成了举世无双、惊天动地的万里长征。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三、再读诗句,质疑解疑:
1、介绍这首诗的体裁:这是一首七言诗。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2、通过同学的介绍,我们知道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那么,现在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体会舒适的韵律与节奏。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
3、教师小结:这首诗一共有八句话,每两句子为一联,分别被称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4、读读全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标画在书上,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四、指导朗读《长征》
五、布置作业
1、思考每句诗的意思。
2、把不理解的地方标画在书上。
五年级语文教案七律长征2
一、师生问好导入新课交流资料
1、师:刚才的歌曲是什么?作者是谁?指名交流生:《长征》。生:毛泽东。
2、师:你对毛泽东有什么了解?同学交流
3、出示毛泽东图片,教师简介毛泽东: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七律·长征》。板书课题
4、读课题。
5、师:读课题后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生:什么是七律?生:什么是长征?出示诗歌教师讲解七律特点。同学交流对长征得了解。生:有两万五千里……
6、师:拿出教师准备的资料袋,读读资料看看你又读懂了什么?自由读后交流。
7、读课题师:带着你读资料后的感受再读课题。生读课题。师:自豪地读课题。生读。
二、检查预习合作交流
1、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预习课文,现在检查一下词语。出示词语:澎湃逶迤……生读词语
2、师: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意。同学自读指名读3、出示画出节奏的诗歌。师:按老师画出的节奏读。同学自读指读齐读
三、合作探究披文入情
1、师:同学们读诗后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生:等闲是什么意思?生:尽开颜生:逶迤生:澎湃……师:谁来帮帮他?生:……
2、师:谁来谈谈对诗句的理解?生:……
3、师:这是一座座什么样的山?出示乌蒙山与五岭山脉的图片。生:高大……师:假如让你去爬过,你有什么想说的.?生:太可怕了。生:得克服多少困难?太难了。生:可能一辈子也爬不出来,会迷路。……师:可是在红军看来?生:走泥丸,腾细浪。师:你体会到了什么?生: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生……
4、师:诗中还有那些困难?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师: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你有什么问题?生:怎么一个是“暖”,一个是“寒”?出示金沙江图片。师:看到这种情景你有何感想?生:……师:难怪敌人说连一只鸟都飞不过来,红军过金沙江比登天还难。师:可是红军巧妙的把敌人的主力部队引开,不费一枪一弹过了金沙江。师:红军轻松过了金沙江,你有何感受?心情怎样?生:愉快,高兴……师:带着感情读这一句。生读再读师:“暖”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你的心情什么样?再读。生读师:为什么铁索就“寒”了呢?出示大渡河上铁索桥图。师:走在这样的桥上,你有何感受?生:……观看飞夺泸定桥视频师:你看到了什么?生:红军在铁索桥上爬着向前冲。师:有很多战士怎么样?生:被敌人的子弹打中,牺牲了。师:试着读一读“大渡桥横铁索寒”。生读师:是战士们用生命换来了胜利,这个“寒”字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带着这种感情再读,齐读。
5、师:战士们挺过来了,读最后两句。生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师:说一说你对岷山的了解。生:这是一座大雪山。生:这里终年积雪。生:……屏幕出示岷山图片简介岷山师:连鸟都不愿飞过这座大雪山。师:请你谈一谈感受。生:很难翻过这座大雪山。师:为何“更喜”?喜从何来?生:就要胜利……师:三军指的是哪三军?生: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师:什么是尽开颜?生:就是全都笑逐颜开……师:带着胜利的喜悦再来读。生读师:一半读了,再读。生读师:一大半了,再读。生读。师:个个都笑逐颜开了。
四、梳理拓展积累运用出示地图看红军走过的路线与省份。
师:红军的什么精神给你留下了印象?结合生回答板书:乐观向上不怕困难再出示律诗师:这首诗写出了红军长征的过程与经历也写出了红军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让我们来放声朗读。自由读配乐朗读教师配乐范读背诵古诗再次欣赏长征组歌师:会唱的同学随着唱作业:
1、搜集毛泽东的《昆仑》、《六盘山》自身读。
2、搜集长征中的故事。板书:七律·长征乐观向上红军不怕困难
五年级语文教案七律长征3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带领学生细读鉴赏,领略诗境,学习中国工农红军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诗题
2、“七律”代表什么?“长征”呢?
3、检查,个别朗读全诗
二、细读鉴赏,领略诗境
1、教师朗读,学生思考: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长征图”?
2、小组讨论
3、交流:
?腾越五岭图
?疾跨乌蒙山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喜踏岷山雪
4、在这几幅图中,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幅图?读读说说自己欣赏的“图画”;还可以结合自己收集的课外资料讲一讲自己欣赏的理由。
5、学生自学,在诗歌的精华处圈圈画画
6、全班交流:谈自己欣赏的图图。
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
A、“腾越南五岭”.“疾跨乌蒙山”
(1)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想象这五岭、这乌蒙是什么样的山呢?红军在翻越这些山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3)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为什么像“起伏的微波细浪”、“滚动的小小泥丸”呢?那该怎么读呢?(体会诗句反衬红军的英雄气概,突出红军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
(4)再带着对红军崇敬的心情读一读。
B、“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
(1)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补充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回忆《飞夺泸定桥》等课文,感受长征途中的险恶。
(3)感受自然环境的险恶和与敌人战斗的激烈,体会红军的无畏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
(4)从这九死一生、背水一战、急流险滩、枪林弹雨、嘹亮号角、奋不顾身的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能把它读出来吗?
C、“喜踏岷山雪”
(1)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翻越大雪山,带给红军的又是什么呢?读一读。
(3)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就在眼前,这一切怎么不令红军欣喜若狂、兴奋不已呢?让我们把红军的这种胜利之喜、这种万丈豪情通过声音读出来吧!
4、加深理解,回归全文。
A、红军长征仅仅遇到了这五个困难吗?
(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可以体会到,在这25000里的长征路上,英勇的红军战士要走过万水千山,要红历过千难万险。)
B那毛主席为什么只写了五幅“征难图”?(它是由几幅画构成的包容天地、气象万千的历史画卷,包含了红军长征途中所有的艰难困苦,只是这些太多,说不完、道不尽,诗只选几个典型的画面作艺术概括。)
三、播放歌曲,提升情感。
1、让我们带着对红军英勇无畏、不怕艰险、乐观向上的赞叹之情,再来朗读全诗吧!
2、播放歌曲
四、朗读背诵,布置作业
1、熟读成诵。
2、课后收集毛泽东主席的诗词,感受其诗词的风格。
板书设计:
20、七律长征
腾越五岭图
疾跨乌蒙山
巧渡金沙江英雄气概
飞夺泸定桥乐观精神
五年级语文教案七律长征4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二、教学重点:
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2、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三、教学方法:
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来源于生活而远远高于生活,是毛泽东《七律长征》的真实体现。我们曾经拜读过他的《沁园春雪》,领略了他的雄韬伟略。而这首二万五千里长征现实生活的概括,提炼而来的《七律长征》又有怎样的气魄呢?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它。根据题目,我们了解到这是一首写于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时,谁能说得更好,更具体呢?交流、总结。
(二)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汉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情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三)文体介绍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
(四)检查预习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逶迤(wēi yí )磅礴(pág bó )岷山(mí )
2、解释词语。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但毛泽东希望并想念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所以,“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八)合作探究。
1、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理由。明确: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谈自己最欣赏的一幅图,可以结合具体的诗句,从对典型场景和事例的描述,对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藐视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感悟等方面来谈自己的体会。
2、面对这长征途中的的困难,红军的态度如何?通过哪些字词反应出来?明确:“更喜”“尽开颜”从这几个字上体现了红军一种乐观主义精神。体会重点字句
3、首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你了解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过程应该用什么字来概括?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红军有没有退却,从哪里可以断定?体现出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和意志?明确:“难”、“不怕”“只等闲”、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4、其实当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可毛泽东却说:“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为什么?明确:因为毛泽东希望并相信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从而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对红二、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无比信任。
5、从最初的“不怕”“只等闲”到最后的“更喜”“尽开颜”我们可以体会到全诗怎样的感情基调?明确:轻快豪迈、气度不凡
(九)总结归纳
1、主题:本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2、艺术特色:
(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A、本诗以“万水千山”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通过撷取典型场景和事例凸现长征精神;
B、依据生活的真实顺序叙述长征途中的典型场景和史实,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首联直接抒情除外)——“腾”“走”以动写静、“暖”“寒”赋予云崖、铁索以感情色彩、“更喜”“开颜”将雪山之貌与红军之情相交融;
(2)本诗巧用夸张手法——颔联,体现了诗人的奇特想象、博大胸襟和英雄气魄,体现了诗作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
五年级语文教案七律长征5
学习目标
1、认知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课前准备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初步感知诗歌中较难理解的词语
长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动身,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境,海拔四千米左右。1935年9月红军长征经此。
教学过程
诵读品悟,领略诗境
听一听《长征组歌》中的段落,谈一谈你所了解的`长征。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初步渗透相关的诗歌知识
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考虑。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澎湃/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
讨论
在现代生活中,俺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五年级语文教案七律长征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等。
【教学时数】
第一课时
一、解题。教师简介历史背景。师生交流有关长征资料。
二、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范读、教读。
1.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
2.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
四、读句、释词。
1.读每一句诗,先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重点理解这些词语:远征、万水千山、等闲、逶迤、、磅礴、尽开颜)
2.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
五、作业。
1.朗读这首诗。
2.解释:“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全诗。
2、指名背诵并解释全诗。
二、品诗、品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品读开头两句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指名读。
(2)结合长征资料体会诗意。这中间的艰难险阻是可想而知的,但红军战士对这一切的回答是什么?你从这里感受到什么?
(3)指导朗读这两句诗,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由朗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根据提示,在小组里练说。第一步、找出是那一句。第二步、从中看出遇到了什么困难。第三步、是如何对待困难的。)
3、学生交流后,汇报。
4、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吗?
5、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体会“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1)轻声读中间四句诗,想象一下红军过五岭、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观看录象)
(2)讨论“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这四个词语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红军长征途中征服了万水千山,作者为何只选择五岭、乌蒙、金沙江和大渡河来写?
7、齐读最后两句。用“更喜”形容什么?这突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五、欣赏歌曲《长征》。
六、总结、扩展阅读。推荐毛泽东的另一首歌颂长征的词。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2、收集有关长征中的感人故事。
3、课本P113第2、3题。
【板书设计】
万水:金沙江大渡河
远征难只等闲革命英雄主义
总括革命乐观主义
千山:五岭乌蒙岷山
【五年级语文教案七律长征】相关文章:
《七律长征》教案03-29
《七律·长征》教案03-25
七律长征教案(精选12篇)07-21
《七律·长征》语文教学反思01-11
七律长征说课稿01-09
七律 长征说课稿11-15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04-29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01-18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04-13
《七律长征》的教学反思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