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说出自己爱吃的水果的名称并说出理由。
2、运用多种方法感知几种常见水果的外表。
3、体验集体品尝各种水果的乐趣。
活动准备:
水果图片PPT,布袋子一个,香蕉、苹果、梨、桔子、石榴、柚子各一个,水果盘一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摸一摸”,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仔细听!老师的柜子里有声音。韩老师去看看是什么东西!哇!是什么呀?好重呢!想不想知道魔法袋里装的是什么宝贝?好!我们来玩个游戏,摸一摸。韩老师请坐好了的小朋友来摸一摸,摸到了一样东西,你就告诉大家你摸到了什么。
2.一个一个摸出来后放到水果盘中。
二、幼儿运用多种方法感知水果的外表特征。
教师:好!水果宝宝都被摸出来了。现在有请苹果宝宝!小朋友:
1、用眼睛看一看,苹果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形状的.?
2、用鼻子闻一闻,苹果是什么味道的?
3、用手摸一摸,苹果摸起来感觉怎么样啊?
对水果依次进行感知。
三、欣赏各式各样的水果图片。
1、教师:老师电脑里面有各式各样的水果,小朋友一起来看看有什么水果。
2.教师:这些都是韩老师爱吃的水果。每种水果对我们的身体都有营养,多吃水果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变的健健康康的。
四、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我爱吃的水果。
教师:韩老师想知道,小朋友们爱吃什么水果,你为什么爱吃这种水果。
五、品尝幼儿带来的水果,活动结束。
教师:小朋友也从家里带来了爱吃的水果。张妈妈和朱妈妈把它们切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小朋友一来品尝好不好?小朋友,品尝水果之前要先做什么呀?对,要先洗手,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宝宝。
小班教案 篇2
教学内容:比较大小、长短、高矮
教学目的:1、使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大小.长短和高矮的含义,体会比较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和高矮。
2、使幼儿经过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大小长短和高矮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仪器:实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了解幼儿对实际生活中大小.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
1、取出一把尺子,问:这把尺子长还是短?
2、当幼儿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分别拿出比它短和比它长的尺子,引起幼儿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
1、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种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2、教学“大小‘长短”、“高矮”。
(1)提问:
图中画了些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2)比一比
让幼儿看图找一找、比一比。同桌小朋友互相交流。
3、练习
4、小结
比较大小长短和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大小.长短、高矮的,比较大小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大小长短和高矮。
5、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较,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
六、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七、作业
运用已学的知识,找身边熟识的事物比一比,说一说。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积极尝试鞋底印画,并大胆进行添画,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
2、感受在音乐舞会情境中进行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鼓、卡纸、报纸、颜料、颜料盘、鞋印图片及PPT、记号笔。
场地布置:用报纸围成一个圆,颜料和纸放在外圈。
【活动过程】
情境导入,快乐印画。
1、出示鞋印图片,引出化装舞会。
师:今天鞋印宝宝们要去参加一个化装舞会,你们知道什么是化装舞会吗?
2、教师跟随音乐示范边跳舞边印画。
师:藏在我脚下的鞋印宝宝想出来参加舞会了,看看我是怎样把他请出来的!(教师示范印画。)
小结:音乐起,自由跳舞,音乐停,停在一个颜料盘前自由摆一个造型,听到第一个鼓声——踩,听到第二个鼓声——印,听到第三个鼓声——回到花地毯上。
3、幼儿跟随音乐一边自由跳舞一边快乐印画,重复4—5次。
拓展思维,大胆想象。
1、幼儿欣赏鞋印宝宝的形状和身上的花纹。
2、幼儿自由想象如何装扮鞋印宝宝。
你觉得鞋印宝宝像什么?可以给它化个装变成什么?怎么变?(例:给它加上轮子就变成小汽车了。)
3、小结:对,我们可以把鞋印宝宝装扮成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交通工具以及生活与自然界中任何一种东西。
借形发挥,自主作画。
1、幼儿自由添画,教师巡回指导。
2、教师演示PPT,幼儿欣赏范例作品。
请先画好的幼儿欣赏范例作品,拓宽幼儿视野同时避免消极等待的现象。
借助舞会,展示作品。
1、教师鼓励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作品。
2、小结:今天,小朋友们把鞋印宝宝化装成了蝴蝶、飞机等各种各样的东西,真有趣!听,什么声音?(播放录音:亲爱的鞋印宝宝们,舞会马上开始,你们准备好了吗?)
3、参加舞会:播放音乐,幼儿双手拿自己的作品跟随音乐自由跳舞。
4、活动结束,幼儿在音乐声中跟随教师退出活动室。
小班教案 篇4
本课通过学生亲历活动,指导学生探究空气是否是流动的,空气流动的常见原因,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空气流动的路径,并了解风的成因,以达到课程标准中制定的以下目标:重证据研究科学,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假设性解释,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在学习这课以前,学生已经对科学探究活动的途径有了初步的实际操作经验,在对空气占据空间的认识中,对空气的其他问题也产生好奇,有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就为继续研究“空气会流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根据学生的经验我是这样处理教材的: 第一环节,从前一课空气占据空间的问题引入本课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是否会流动,让学生伴随着教师的引导,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玩玩学学,潜移默化地发展认知、培养技能、陶冶情感;第二环节,注重经历、体验和发现,探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让学生在活动中,多看、多想、多问,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放手让孩子们去做和学;第三环节,进一步合作探究空气流动的路径和风的形成,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体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优势,再现国外和中国古代空气研究的成果,让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
本课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 能有理由地对空气具有流动性做出假设,并能自行设计实验进行验证,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现象;
● 能借助烟雾观察空气的流动,并能描述。
知识与技能
● 知道空气是流动的及流动的常见原因;
● 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 了解风的成因;
● 了解人类对热空气的利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体会科学给人类带来的好处,认识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悠久历史。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导入
1 谈话: 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空气要占据空间,大家是不是都对研究关于空气的问题感兴趣?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空气。先请小朋友观察,我握着气球的手一松,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
2 学生观察后发言。
3 提问: 气球为什么瘪了?刚才气球里面的空气到哪里去了?
4 学生思考后解释,空气流到别的地方去了。
5 所有的空气都会流动吗?
【评析】探究强调动手做(hands on),但更强调动脑筋(minds on)。毕竟,真正的学习并非发生在学生的手上,而是发生在他们的脑袋里。这包括强调学生在观察中的思考,对探究结果的猜测(假设),为后续探究制定计划,考虑变量的选择和控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等处理,在与同伴的对话和交流中相互质疑和评价,反思自己的预设,考虑可能的其他解释,最终得出结论和报告,并向其他人展示或陈述,等等。这一切,都是不仅要动手,更要动脑才能完成的。尤其是随着年级的不断提高,对动脑的强调会越来越多。
二、 探究空气是否会流动
1 请小朋友利用我们桌上的材料设计一些实验,来证明空气是会流动的。
2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选取需要的材料。
3 分组实验验证。
4 教师巡视,并对需要帮助的小组进行必要的指导。提醒学生做热风车实验时,可使用材料袋里的铝片做风车,如果用普通纸张要注意离火苗远一点,以免烤焦或点燃。用手感受热空气时也要注意距离,以免灼伤手,还应在烛火周围不同位置获取感受。
5 小组汇报讨论: 做了怎样的实验?怎么做的?实验中发生了什么现象?空气流动的原因通常是什么?在热风车的实验中,把手放在烛火周围的不同位置,会有什么感觉?它还能告诉我们什么?
6 把我们刚才讨论的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评析】教师在巡视过程中通过面部表情、手势身姿、语言语调,尤其是说话的具体内容来强化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思想的火花、创新的灵感。例如:“这点子真妙!”“你干得好极了!”“试试看,也许我们能成功!”等等。积极暗示有利于促进师生思想、感情的交流,有利于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有利于强化学生原有的学习行为并引出新的学习目标。
三、 引导学生探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
1 播放课件,观看热气球表演和孔明灯。
2 想一想: 热气球和孔明灯为什么能上升?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3 小组讨论。
4 谈话: 能否利用老师给你的材料来设计实验证实你们的想法呢?那我们就来亲自试试,好吗?
5 打开课本做第6页上的实验。
6 汇报交流实验情况,并做好实验记录。
四、 空气流动的路径和风的形成
1 想像: 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怎样流动的?教室里和倒扣在水槽里的`杯子中的空气是怎样流动的?空气看不见,怎样才能知道它流动的路径呢?
2 出示实验器材,组织学生讨论实验方法。
3 分组实验,同时提出观察记录要求。
4 分析讨论现象,明确是冷热的不同形成了空气的这种流动。
5 小结: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些什么?
6 讨论: 风是怎么形成的?
【评析】以探究为中心的学习指导策略不太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是关注学生是否通过一次次学习过程逐步地掌握了探究的方法,形成了探究的能力,这些探究的方法能否在新的时空条件下推陈出新,这些探究的能力是否能够迁移到对新问题的解决之中去。因此,应用探究为中心的学习指导策略的教师,往往给学生创设一些情境,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作出预测或假设,然后想方设法搜集证据,得出探究结论,而且还要把各自的探究结论用文字、图表、实物模型等各种形式公诸于众,一方面接受检验和质疑,一方面推进新一轮的探究。
教学片断赏析
研究热空气为什么上升的教学环节
师: 预测一下,当我点燃纸袋下面的蜡烛,纸袋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
生: 纸袋可能会大一点。
生: 时间长了纸袋或许要变焦。
生: 纸袋里面的空气会变热,另一只纸袋里的空气是冷的。
师: 那么,原来平衡的木条可能会变化吗?
生: 可能会不平衡了。
师: 什么理由?
生: 蜡烛在下面加热,那个纸袋里的空气就热了,热气会把纸袋顶上去的。
生: 可能不会变化。
师: 就是说纸袋里的空气变热后可能引起纸袋的不平衡了,是吗?
师: 如果不平衡,原因有几个?
生: 只有空气的冷热引起的,因为其他条件都没有改变。
【片断评析】许多研究证实,儿童自发的探究中存在许多错误的推理过程和概念。为了让学生的探究更有时效,我们不能放任。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给予恰到好处的扶持与点拨。即使在讨论时也应该体现出来。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时,要提醒同学,帮助他们抓住事物变化的特点和内在联系,找出引起变化的关键。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参与角色扮演,体验父母的辛苦。
2、感受父母对孩子的关爱,萌发爱父母的情感。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知识经验准备:
向父母了解小时候父母是如何带自己出去玩的。
物质准备:
收集小时候用过的物品,如奶瓶、推车、尿片等,多媒体课件。为:"爸爸妈妈"准备好旅行包。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出示孩子收集的物品,引发兴趣。师:这是什么呀?有什么用处?
二、观察讲述。
1、提问:你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是怎样带你出去玩的?播放多媒体课件:宝宝坐婴儿车,妈妈推宝宝。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讲述。如:有的坐在爸爸肩上,有的坐小推车,有的妈妈抱着,有的坐在自行车后座,有的累了还在妈妈怀里睡觉。
2、提问:你喜欢和爸爸妈妈出去玩吗?如:因为宝宝喜欢出去玩,所以爸爸妈妈下了班和休息日总要带宝宝出去玩。
三、游戏体验。
1、过渡:带宝宝出去玩要准备些什么东西?(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大胆地参与讨论,了解外出时要带宝宝的食品、衣服等)。
2、出示为"爸爸妈妈"准备好的旅行包,介绍包里的物品。
3、游戏:孩子扮演毛绒娃娃的爸爸(妈妈),挽上旅行袋,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带娃娃出去玩。教师不时用语言提示:宝宝口渴了,宝宝要小便了。深化游戏情节。
4、送娃娃回家睡觉。师:宝宝玩得真开心,现在我们送宝宝回家睡觉吧。
四、讨论提升。
1、引导孩子表达带宝宝出去玩的体会。提问:你刚才和宝宝怎样玩的?你有什么感觉?如:原来带宝宝出去玩,宝宝很开心,宝宝的爸爸妈妈很累。
2、激发孩子做个爱父母的好孩子。师:小时候爸爸妈妈带我们出去玩,他们很累。现在我们长大了,和爸爸妈妈出去玩,可以做些什么事?
小班教案 篇6
一、 活动目标
1. 尝试绘画哈哈小人,探究画面中人物造型的变化与折纸方法的关系;
2. 感 受小人不同的变化所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幼儿用纸、笔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出主题
今天我们就来画小人,画什么样的小人呢,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小人。
(二)幼儿理解并绘画“顶天立地”的小人。
1. 提问:什么是顶天立地?
2. 幼儿在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
(三)观察讨论,发现“小人”造型的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1. 幼儿第二次在折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 。
师:这次我们画在黄色的纸上,要求:一画的顶天立地,二是可以画自己想画的小人,三是不要打开这张纸。
2. 幼儿尝试在折纸上画顶天立地的“小人”,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3. 幼儿观察打开折纸后“小人”的变化。
4. 幼儿思考并尝试连接断开处的方法。
引导幼儿发现“小人”的变化,并尝试寻找其中的秘密。
总结:原来什么东西画在折线上就能变长。
5. 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同伴的.作品,说说他们分别把“小人”的哪个部位变长了?
(四)欣赏作品,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1. 幼儿欣赏、比较同伴的作品,发现与众不同之处。
2. 幼儿再次思考新的问题并延伸操作。
延伸活动:如果把纸再怎么折,或尝试画别地东西,又会有什么好 玩的发现呢?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音乐的变化,按音乐节奏做开火车动作 。
2、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铃、音乐磁带等。
活动过程:
1、宝宝去北京
我们去北京看长城,好吗?怎么去呢?(坐汽车、坐火车、坐飞机……)
小结:我们可以坐汽车、坐火车、坐飞机去北京。
2、开火车
听火车声,猜一猜“是什么车开来了?”
欣赏音乐“火车怎么开?”
感知节奏,学做模仿动作:呜呜——咔擦,咔擦,咔擦,咔擦……
3、音乐游戏《开火车》
一个宝宝当火车头,其他人一个跟一个挨在车头后面做车厢。
玩法一:(手搭在前面幼儿的肩上),边随音乐一起往前开!
玩法二:小手绕圈(做轮子状),边随音乐一起往前开!
玩法三:听辨音乐节奏的快慢、轻响做出不同的.反应进行开火车游戏。
可用小铃敲不同的音乐节奏,让幼儿听辨,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小铃敲得快——火车开的快(活动中关注幼儿的安全)
小铃敲得慢——火车开的慢
小铃敲得响——幼儿边开边唱的响(用自然的声音唱、关注嗓子的保护)
小铃敲得轻——幼儿唱的轻
结束
北京到了,你们看,这是哪里?(认识北京主要建筑)
3 3 3 3 ︱ 5 5 5 ︱ 5 5 ︱* *︱ * *
(师)火 车 火 车 开 来 了(生)呜 呜—咔 嚓 咔 嚓——
(师)乘 上 我 的 小 火 车(生)呜 呜—咔 嚓 咔 嚓——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网鱼_小班其他教案07-05
小班的教案11-06
小班教案【精选】07-25
小班教案[经典]07-22
小班教案(经典)07-23
小班教案[精选]08-07
小班教案(经典)08-10
小班教案03-23
(精选)小班教案08-18
小班教案【经典】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