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
2.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3.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教师:同学们,统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二年级时我们就已经学习过有关统计的知识,下面有道题需要你们来解答一下。
2.课件出示:某城市6月份的天气情况统计表。
(1)晴天和雨天一共多少天?
(2)多云比阴天多几天?
(3)这个月一共有多少天?
3.教师:同学们完成的可真棒!本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有关统计的知识。出示课题:复式统计表
二、探究新知。
出示教材情境图。
提问:这是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提出要求:你能把这6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吗?
(一)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进行数据分析。
1.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自己喜欢玩的活动,那你最喜欢下面哪种活动?
2.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图意。
3.小组合作,统计一下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每人限选一种,看看这6项活动中的哪项最受欢迎。)
4.完成单式统计表
指名汇报,根据统计结果完成单式统计表。师讲解。
课件出示。
5.对比观察,男生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统计表,找共同点。
(二)课件出示:复式统计表。
1.统计项目都一样的两个统计表合并成一个统计表。
教师讲解活动、人数、性别以及项目。
2.引导学生对照三张统计表说说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讨论并交流后汇报。
3.师根据生汇报后(归纳):复式统计表反映的内容丰富,能把两个(或多个)统计项目相同的表合并成一个表,从一个表中就能看到两个(或多个)统计表中的信息。
(三)运用统计表。
1.教师先让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教材例1第(1)、(2)题。
2.课件出示:从统计表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1)先独立思考、观察,再交流、讨论。
(2)引导学生发现有对爱好喜欢度较高的也有喜欢度较低的,对此要分析原因,开拓自己的思维。
(3)全班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3.认识复式统计表。
情境中的第三个统计表填写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数据,像这样的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单式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与单式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4.读复式统计表。
(1)复式统计表左上角的一个格用斜线隔成三部分,分别表示出表内横向、竖向所放内容以及所统计数据的名称。
(2)竖排表示所统计的对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对应表头处写“性别”。横排表示的是最喜欢的项目情况,因此对应表头写“活动”。中间部分是不同性别、不同活动的相应人数,因此在表头对应的中间格写“人数”。
5.解决问题。
从第一个单式统计表中可以知道,男生喜欢的活动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人数是多少。从第二个单式统计表中可以知道,女生喜欢的活动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人数是多少。观察这两个统计表可以发现,每个统计表的活动都一样,调查的都是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第三个统计表包含三项内容:活动项目(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人数,性别(男生、女生)。根据表中调查的数据可以判断出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哪个数据大,那个活动就是学生最喜欢的。要想知道调查的人数一共是多少人,把各个项目中的人数相加即可。我们还可以根据表中的数据的大小,,对这次调查的结果提出看法和建议。
小结: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用刚才的统计表不便于比较不同小组的人数,这张统计表不仅便于比较各组人数,而且能看出四个小组的整体情况。
引导:如果把刚才的几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你觉得这张统计表叫什么名称?学生讨论后揭题。(板书课题)。
四、思维训练。
1.先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的是什么数据,再指名学生介绍一些与这些数据有关的事。然后让学生把上面的数据填写在统计表里。
学生完成后,提问:你能说出中国哪一届奥运会获得金牌数最多吗?俄罗斯金牌数最少的一届呢?美国获得金牌数在三个国家的排名分别是多少?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
2.看了这张统计表,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对我们班同学的饮食习惯有什么建议?
五、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格式,能正确地填写表格,并对表中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过程目标: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产生及其优越性,增强统计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统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二年级已经学习了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对统计表的结构填写方法、对表内数据的分析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对多张单式统计表进行合并,绘制出复式统计表。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学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对统计表作简单分析。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掌握简单的数据分析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形成统计观念。学会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真正投入到统计的全过程中去。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孩子们,学数学有用吗?在哪儿有用?
生自由回答: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师:孩子们,最近课间活动时,我们班总喜欢闹矛盾,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我在想,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在课间活动时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为此我下了功夫,做了调查,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照片)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活动照片:
师:这是我拍的一些你们课间活动的照片。孩子们在干什么呢?
生观察照片说说是些什么活动?
师:现在给你1分钟思考:你最常做的是哪一项课外活动?
2.出示4张单式统计表。
师:有答案了吧,现在我想又快又清楚地知道我们班同学最经常做的哪项活动,该采取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呢?
生:全班举手表决。
2、收集整理数据,填写统计表。
3、解读分析,制造冲突
抢答游戏:
(1) 课间看书的男生多还是闲逛的男生多?
(2) 看书的女生多还是跳绳的'男生多?
(3)闲逛的男生多还是闲逛的女生多?
(4)课间男生最喜欢干什么?女生呢?
制造冲突:在刚才的抢答游戏中你有什么感受?
生:找条件很麻烦,
师:那怎样解决?
生:合并成一张表
3.动手操作,解疑合探
小组合作完成,比比哪组最快。
学生展示合并过程,让学生说清楚为什么可以这样合并?(重复的地方去掉,更简洁)
师: 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创造了这样一个4合1的统计表,我们给他取一个名字叫复式统计表,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师板书:复式统计表
师:为什么取这样的名字?
师小结板书:它把多张单式统计表合并复式统计表。
4、认识表头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新朋友,你觉得哪里不合理,你想怎样改呢?
生说。引出表头。
请学生大声地介绍一遍表头。
5、变式表格
师:现在我把这个复式统计表变个样,你们还能看得懂吗?谁来说说它的组成。看来,他真的懂了,现在你们能这个表格填完整吗?
生说,再填数据。
6、感受优势
师:现在我们再来回答刚才的问题:
(1) 课间看书的男生多还是闲逛的男生多?
(2) 看书的女生多还是跳绳的男生多?
(3)闲逛的男生多还是闲逛的女生多?
(4)课间男生最喜欢干什么?女生呢?
生再抢答,从而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势。
师:这样观察起来确实更方便了吧。这就是咱们复式统计表的优点。
7、分析数据
现在我们就来解决课前提出来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班课间会闹矛盾?
你们能读出这些数据背后的信息?
生:少拍球,会有危险。少闲逛,多看书。
师:看来用数据说话比老师说十遍、百遍更有用。这也是我们统计的最终目的。
三、生活中的复式统计表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复式统计表吗?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展示:生活中的复式统计表如课程表、比赛、成绩
四、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金牌统计表
师:孩子们,这张复式统计表完整了吗?
[根据回答依次出示:国家 届数]
找数据及数据的意义
请问28表示什么意思?[点击课件圈出28]
请问23表示什么意思?[点击课件圈出23]
(3)快速抢答
A、[课件出示]中国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多。
B、[课件出示] 俄罗斯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少。
C、[课件出示] 每届都是美国获得的金牌最多。
(4)增加行与列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学得开心吗?有收获吗?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3
一、教学内容
复式统计表。(教材第36~37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将两个简单统计表合成一个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填写信息。
难点: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学校开运动会准备购买一批水果,下面是一位同学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一种水果的情况。(课件出示下面表格)
师:你能说一说每种水果的喜爱人数分别是多少吗?(点名学生回答)
师:上面的统计表就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简单统计表,它能直观看出各种数据是多少,不过如果我们想知道班上男生和女生对这五种水果的喜欢情况,它就无能为力了。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另外一种统计表来表示,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复式统计表。(板书课题:复式统计表)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36~37页例1。
(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例1情境图)
(1)调查数据,完成简单统计表。
师:这几幅图中的同学分别在干什么?(点名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看图,明确有的学生在看书,有的学生在看电视,有的学生在玩电子游戏,有的学生在踢足球,有的学生在画画,有的学生在跳绳。
师:你最喜欢哪种活动呢?(小组交流讨论)
师:如果我们希望分别了解本班男生、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况,我们应该如何设计统计表?
引导学生应按男生、女生分别统计,并制作成两张统计表。(课件展示下方统计表)
点名两位学生分别统计本班男生、女生最喜爱的活动,根据学生统计情况师生一起填表。
师:从上面的两张统计表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点名学生回答)
师: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小组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观察两张统计表,注意到两张表统计的项目相同,都是2行7列,都是统计人数,不同之处是统计对象分别是男生和女生,表格中数据不同。
(2)将简单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
师:上面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独立反映了男生、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如果要对男生、女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的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是很方便了。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两张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
师:这张统计表和以前的统计表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相同点?(小组交流讨论,点名小组代表回答)
师:男生、女生合并在一起,自然由简单统计表的2行变为3行,列不变,仍为7列。
师:该统计表填写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数据,像这样的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简单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与简单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引导学生明确:复式统计表左上角的一个格用斜线隔成三部分,分别表示表内横向、竖向所放内容以及所统计数据的`名称。竖排表示统计的对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对应表头处写“性别”。横排表示的是最喜欢的活动情况,因此对应表头处写“活动”。中间部分是不同性别最喜欢的活动人数,因此在表头对应的中间格写“人数”。
组织学生独立地将两张统计表中的数据填入教材第37页的复式统计表,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和检查。
根据学生填入统计表中的数据,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37页例1第(1)、(2)、(3)题。
师:通过解决这3个问题,你能说说复式统计表的优点吗?(点名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明确:复式统计表反映的内容更丰富,更容易比较几个相关联的事物,对表中数据进行计算也更直观。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讨论)
根据调查的实际结果填表并回答问题,略。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教材第36页情境图。
提问:这是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提出要求:你能把这6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吗?
男生最喜欢的活动
活动 看书 踢球 看电视 画画 跳绳 玩电子游戏
人数
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活动 看书 踢球 看电视 画画 跳绳 玩电子游戏
人数
学生各自填写,老师提醒学生应注意核对统计数据。
提问:男生最喜欢什么活动?女生最喜欢什么活动?
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如果要对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是很方便了。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些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出示例题中的'复式统计表)
二、探究新知
1、谈话: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张表,在想一想,表中各个栏目是什么意思?
2、认识复式统计表。
情境中的第三个统计表填写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数据,像这样的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单式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与单式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3、读复式统计表。
(1)复式统计表左上角的一个格用斜线隔成三部分,分别表示出表内横向、竖向所放内容以及所统计数据的名称。
(2)竖排表示所统计的对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对应表头处写“性别”。横排表示的是最喜欢的项目情况,因此对应表头写“活动”。中间部分是不同性别、不同活动的相应人数,因此在表头对应的中间格写“人数”。
4、解决问题。
从第一个单式统计表中可以知道,男生喜欢的活动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人数是多少。从第二个单式统计表中可以知道,女生喜欢的活动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人数是多少。观察这两个统计表可以发现,每个统计表的活动都一样,调查的都是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第三个统计表包含三项内容:活动项目(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人数,性别(男生、女生)。根据表中调查的数据可以判断出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哪个数据大,那个活动就是学生最喜欢的。要想知道调查的人数一共是多少人,把各个项目中的人数相加即可。我们还可以根据表中的数据的大小,,对这次调查的结果提出看法和建议。
小结: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用刚才的统计表不便于比较不同小组的人数,这张统计表不仅便于比较各组人数,而且能看出四个小组的整体情况。
引导:如果把刚才的几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你觉得这张统计表叫什么名称?学生讨论后揭题。(板书课题)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指导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的是什么数据,再指名学生介绍一些与这些数据有关的事。然后让学生把上面的数据填写在统计表里。
学生完成后,提问:你能说出中国哪一届奥运会获得金牌数最多吗?俄罗斯金牌数最少的一届呢?美国获得金牌数在三个国家的排名分别是多少?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
四、思维训练
1、某书店2014年第二季度的图书售出情况如下,根据所给数据制成统计表。
四月份:教辅书2631本,文学类图书3452本,工具书302本。
五月份:教辅书3689本,文学类图书2478本,工具书352本。
六月份:教辅书5634本,文学类图书1953本,工具书427本。
2、下面是三(1)班同学饮食情况统计表,想想怎样填写表中空缺部分。
三(1)班同学饮食情况统计表
合计 蔬菜 鱼类 肉类 豆制品
总计 13
第一组 10 3 3 1
第二组 4 0 6
第三组 4 0
看了这张统计表,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对我们班同学的饮食习惯有什么建议?
反思: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它的意义和作用。
(2)学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过程和分析统计图中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从单式条形统计图到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及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势。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活动,统计班上男女生喜爱的术科的科目,完成统计表)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吗?中国有多少人吗?我们柳州有多少人吗?要知道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有到少人就要通过人口普查来了解。前不久我国刚刚进行了第六次人口普查,你们都知道了吗?
出示例1统计表。
师:我们来看看某地区1985-20xx年城乡人口数量的统计表。从这个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师:这个统计表记录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学生回答)
像这种可以显示几个方面内容的统计表是复式统计表。
二、探究新知
1、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
师:为了更直观的看出城乡人口的数量,除了可以用统计表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画统计图)
画条形统计图是我们学过的知识,老师布置大家预习的时候要求根据统计表来画统计图,都画好了吗?谁想给我们看看?
反馈:展示1-2名学生作品。(及时评价)
2、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画法(切换回课件,放两个统计图)
师:如果老师想研究同一年的城镇和乡村人口情况要看两个表,这样比较麻烦,要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使我们不用这么麻烦呢?谁有什么大胆的建议?
能不能像合并统计表那样把两个统计图也合并起来呢?怎样合并呢?(出示统计图纸)
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可能会答:
师:为什么能把它们画在一起呢?(它们都是表示同一年的人口数量)
师: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你们听明白了吗?
师:那我们一起来画一画。(师边问边示范)
在横轴上标年份,1985年,把格子分两份,表示一半是画城镇,一半画乡村。
3、介绍图例
师:现在又有新的问题了,在同一年上要画两条,我们怎么区分哪条是表示城镇,哪条是表示乡村呢?那该怎么办?(可能会有学生说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那这个办法很好,但可能只有画图的人知道,别人可能不明白。所以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归纳总结,想出的办法就是在统计图右上角画上一个小方形,标明表示的是什么,我们就把这个叫做统计图的图例,图例是我们看懂这种统计图的关键。现在我们先来制定一下图例,示范标图例。
师:现在我们可以画了。(示范画法)
4、揭题
师:这样我们这个统计图里不仅能显示城镇的.人口数量,还能同时显示乡村的人口数量,像这样的条形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5、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刚才老师画了1985年的统计情况,那你们能不能自己动手画一画呢?请你画一画,看谁画得又快又好。(用①号作业纸)
反馈:展示1-2名学生作品,及时评价
6、回答问题(思考课本P100上的问题)
(1)哪一年城镇人数最多?哪一年最少?
(2)哪一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一年最少?
(3)哪一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哪一年最少?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可能会答:该地区近年来城镇人口逐年增加,农村人口逐年下降,随着经济发展,城镇人口增加。城乡人口变化也是有联系的,乡村人口越来越少了,是不是说这些人都不见了呢?他们都跑到城镇居住了,所以城镇人口就增加了。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总人口数量是越来越多的。)
你是怎么发现的?(学生可能会答把数都加起来)
师:你真能干。前面我们发现城镇人口人数增加,乡村人口人数减少,这种情况我们单看城镇人口的统计图和乡村人口的统计图也能发现,但是却不容易发现总人口数量也在增加。现在我们通过复式统计图上的对比,就很容易发现了。
那你们来估一估,这个地区到20xx年可能会有多少人?到了20xx年呢?
7、探讨复式统计图的优势
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比较,哪个更方便?为什么?
(先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然后汇报情况)
汇报:单式条形统计图记载则是一个方面的内容,复式条形统计图记载的不是一个方面的内容。
三、巩固练习。
师:刚才课前我们调查了同学们最喜欢的兴趣小组,现在一起来根据这个统计表画统计图,你们想把它做成什么样的统计图?(学生可能会说复式统计图)为什么?(因为记录的是男生和女生分别喜欢的小组的人数,同时记录两种画复式统计图更方便。)
教师示范,边画边讲解。(画坐标轴)
(1)、先画坐标,横轴表示什么?(小组)有几个小组?(4个)
纵轴表示什么?(人数)观察数据,一格表示几比较合适?(一格表示2)
(2)、师:我们要画复式条形统计图,在画图时要注意什么?(分两条)一条表示男生,一条表示女生,要用不同颜色。要先规定图例。
学生动手用②号绘图纸画统计图。
展示1-2名学生作品。
回答下面问题:
1、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如果你是老师,只能办两个兴趣小组,你会怎么办?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现实生活事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让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使学生学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学生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学生能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现实生活事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让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使学生学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学生能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的两个单式统计表、黑板磁铁等。
教学措施:
1、要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统计表的知识基础,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
2、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作用。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时,就已经学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合理的预测,能初步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景,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使用统计,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例如,在做一项决策时,对已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其结果便能对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这就体现了统计的.一个主要功能,通过有限样本的数据分析来推断总体样本的大致情况。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设疑激趣
出示教材第36页情境图。
提问:这是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提出要求:你能把这6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吗?请孩子当调查员现场统计人数。
男生最喜欢的活动
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提问:男生最喜欢什么活动?女生最喜欢什么活动?
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如果要对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是很方便了。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些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出示例题中的复式统计表)
(二)、尝试探究,点拨指导
1.谈话: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张表,在想一想,表中各个栏目是什么意思?
2.认识复式统计表。
情境中的第三个统计表填写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数据,像这样的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单式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与单式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3.读复式统计表。
(1)复式统计表左上角的一个格用斜线隔成三部分,分别表示出表内横向、竖向所放内容以及所统计数据的名称。
(2)竖排表示所统计的对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对应表头处写“性别”。横排表示的是最喜欢的项目情况,因此对应表头写“活动”。中间部分是不同性别、不同活动的相应人数,因此在表头对应的中间格写“人数”。
(三)、反馈展示,归纳提升
出示37页的三个问题,让学生回答。
小结: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用刚才的统计表不便于比较不同小组的人数,这张统计表不仅便于比较各组人数,而且能看出四个小组的整体情况。
引导:如果把刚才的几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你觉得这张统计表叫什么名称?学生讨论后揭题。(板书课题)
(四)、训练巩固,达标测评
1.第37页“做一做”
(1)现场统计
(2)交流答案
(3)解读信息,完成问题
2.练习八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的是什么数据,再指名学生介绍一些与这些数据有关的事。然后让学生把上面的数据填写在统计表里。学生完成后,提问:你能说出中国哪一届奥运会获得金牌数最多吗?俄罗斯金牌数最少的一届呢?美国获得金牌数在三个国家的排名分别是多少?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
(五)、再设疑激趣,预习初探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复式统计表
直观反映数据情况、内容丰富
教学反思:
1、《复式统计表》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统计表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复式统计表。通过教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统计观念。这节课主要是教学认识和填写复式统计表,并对复式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2、本节课,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引入到北小学生的兴趣小组,进而呈现例题的兴趣小组活动情况。让学生回忆了单式统计表的结构和填写方法,体会到每张统计表只能反映一个兴趣小组男、女生人数情况,又为引出复式统计表提供了素材,由此激发了同学们的对学习新知的兴趣。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一起经历把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知道表头为什么要分为3栏,每一栏分别对应的是横行还是竖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3、学生通过填写数据,体会到复式统计表是前面几个同类单式统计表的综合,在一张复式统计表里能够同时反映几个兴趣小组男、女生人数。学生通过学习学到了有关复式统计表的知识,而且学到了从统计表中发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学到了如何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改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统计的应用价值。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7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6-3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理解复式统计表,知道使用复式统计表的意义。会对复式统计表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晴天、雨天、阴天图片各1张
学生每组单式统计表2张、每人复式统计表1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星期天,我老家李村来了两位小客人,小明和小兰.他们一见面就吵起来了。小明说,这里的天气真好。小兰说,还是我们李村的天气好。小明说,我们李村6月的天气最好。小兰说,不对不对,我们李村7月的天气最好。为了证明自己说的对,小明和小兰分别拿来了李村6月和7月的天气情况记录。(课件出示李村6月和7月的天气情况记录)
师:小明和小兰还是比不出羊村6月和7月哪个月的天气好。能帮他们想个办法吗?
生:数一数6月和7月的晴天、阴天、雨天各有几天,再比一比哪个月的晴天多雨天少,就是哪个月的天气好。
师:这个办法很好。
二、探究新知
师:每个月都有晴天、阴天、雨天,用什么办法。知道各种天气有多少?
生:数一数.
生:画正字.
师:画正字、数一数都能把每个月各种天气的数量整理出来,这个过程就是统计,统计出来的数据填在表里,这样的表叫统计表.(板书:统计表)
师:同桌两人用画正字的办法来统计李村6月的天气情况
师:小明和小兰也统计好了(课件出示李村6月的天气情况统计表)。
师:李村6月()最多,()最少。
生:李村6月的晴天最多,雨天最少。
师:(课件出示李村7月的天气情况统计表)同桌合作统计李村7月的天气情况
师:7月份阴天有( )天,睛天比雨天多( )天?
生:7月份阴天有10天,睛天比雨天多4天。
师:6月和7月哪个月的晴天多?
生:记不清6月的晴天有几天了。
师:怎么办?
生:把村6月和7月的天气情况统计表放在一起。
师:(课件出示李村6月和7月的天气情况统计表同屏出现)6月和7月哪个月的晴天多?那个月的雨天多?
生:
师:为什么回答这么慢?
生:一会儿看看这张表,一会儿看看那张表,很麻烦。
师:怎么解决这个麻烦?
生:把两个月的晴天放在一起,雨天放在一起,阴天放在一起。
师:(课件出示7月天气情况统计表移动到6月天气情况统计表的下面)哪一行是6月天气情况,哪一行是7月天气情况,我们知道,可别人怎么知道呢?
生:标上6月7月。
师:对,标上6月7月,然后把标题换成李村6月7月的天气情况统计表(课件出示)。这张表里既统计了6月天气的情况又统计了7月天气的`情况,我们把它叫做复式统计表(板书:复式统计表)。在左上角第一格进行分项说明,是表头.
师:6月份和7月份哪月的天气比较好,为什么?
生:6月份的天气比较好,因为6月份的晴天比7月多,雨天比7月少。
师:这一次为什么比的这么快?
生:因为6月7月天气的情况在一张表里,一眼就看出来了。
师:我们把6月7月天气情况的两张单式统计表的内容合并成一张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不仅能够得到单式统计表中能得到的信息,而且还能得到单式统计表得不到的信息,方便比较。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复式统计表?
师:我们用复式统计表很方便地帮小明和小兰比较出6月份和7月份哪月的天气好。小明和小兰说,复式统计表好是好,可我们不会看,能教教我们吗?
三、练习
师:(课件出示奥运获得金牌情况统计表)这张统计表统计的是什么呢?从哪看出来的?
生:统计的是奥运获得金牌情况,从标题看出来的。
师:统计表包含了哪些内容?从哪看出来的?
生:统计表包含了届数、金牌数、国家。从表头看出来的。
师:观察统计表中三届奥运会情况,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却。
生:要判断是否中国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多,就看数据的第一列。
要判断是否俄罗斯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少,就看数据的第二列。
要判断是否每届都是美国获得的金牌最多,就要横向比较。
师:我们用复式统计表很方便地帮小明和小兰解决了问题,如何李村男生体育成绩记录和女生体育成绩记录单,他们又吵起来了,小明说:“用单式统计表。”小兰说:“用复式统计表。”你同意谁的意见?为什么?
师:请你拿出3号统计表,同桌合作填写完整。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什么?(指名学生说)今天我们学习了统计,复式统计表方便比较。其实生活中常常会用到统计,学好统计,就可以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点。初步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格式,能正确地填写表格,并对表中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过程与方法】: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产生及其优越性,增强统计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三、教具学具
课件一张统计表
四、教学设计
(一)激趣引入
1、在工作之余,我最喜欢看书,诵读经典,在国学中感知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博大与精深。你喜欢哪些活动呢?学生汇报,师点评。
2、师:猜猜看,咱们班男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会是什么?女生呢?(学生汇报,师点评)
3、师:咱们猜的正确吗?这要验证一下,下面我们班的小统计员帮老师完成了三年级男、女生最喜欢课外活动的统计,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4、播放课件。师:你们能将他们的统计结果汇总在下面的统计表里吗?请同学完成统计表一和二。
要求:两人一小组,一人完成一项并检查自己同伴的结果。
5、学生汇报。师根据汇报完成课件空白处,并小结。
(二)感受复式统计的必要性。
1、仔细观察这两张表,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2、我们把这种反映单一情况的统计表称为单式统计表,像这两种单式统计表我们可以把它们合并成一个统计表。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板书:统计表。
3、小组合作讨论合并方法。
这一张统计表里都应该有哪些项目呢?
4、学生汇报合并结果。投影演示。
(三)课件演示复式统计表合并、及进一步了解复式统计表
1、师揭题:孩子们,像这样的统计表我们就叫它复式统计表。师板书:复式。学生读课题。
2、介绍复式统计表。在这张统计表中,咱们最大的创新在哪里?(在第一个格子)这个格子啊!在数学上我们叫它表头。右上部分表示的是横栏的类别即:活动。左下部分表示的是竖栏的类别,即性别。中间是我们填写的数据,即人数。
3、根据统计表完成问题。
(1)参加统计的女生共有多少人?男生呢?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3)男生喜欢踢踢球的比女生喜欢踢球的多几人?
(四)解读统计表并思想教育
师: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或建议?
(五)生活运用,巩固新知
1、师: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我们的祖国不论是经济、军事还是体育都走在世界的前列。以体育为例,每四年一次的奥运会,近五届比赛中,中国的奖牌数都在世界前三。让我们来看一下中国体育健儿的在奥运会上所获得的金牌吧!
课件出示。第29——31届奥运会金牌统计。
2、统计表的项目有哪些?
3、请仔细观察并回答问题。下面哪些说些是正确的?
中国第29届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最多?(正确)
俄罗斯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少。(错误)
每届都是美国获得的金牌最多。(错误)
4、世界正在发生着变化,人的体育素养也在一天一天的改变,中国在进步,世界也在进步,所以每一块金牌的获得都来之不易,运动健儿们付出了许多的汗水。美国是世界体育强国,我们新疆也是一个中国体育强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一路追赶,超过美国。同学们,希望在你们!
(六)知识检测
1、出示学生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统计表。
2、男生一人统计,并将结果写在黑板上。
3、女生一人统计,并将结果写在黑板上。
4、你们对统计结果有什么看法或建议?
5、统计表完成了,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女生喜欢什么节目的人最多?男生呢?
(2)有女生和男生都比较喜欢的节目吗?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七)小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复式统计表有哪些优点呢?板书:便于比较、简洁。
(八)板书设计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9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收集数据、记录数据的方法已经有初步的体验,会将数据整理后填入单式统计表,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借助复式统计表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复式统计表呈现、处理数据的方法也是学生以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过程与方法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准备
PPT课件、两张单式统计表(男生、女生)、学习分享单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2、小游戏:听音乐,猜动画片片名。播放动画片视频,视频采用透明度从0—4—20—100,(6部动画片,每部10秒钟)播放动画片的主题曲,让学生猜出片名。
3、提出问题: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动画片是什么呢?怎样验证你的想法?学生意见不一,引发用统计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的感兴趣的动画片为出发点,创设了一个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为复式统计表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1.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1)收集数据统计一下本班同学最喜欢的动画片(每人限选一部)。你打算用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呢?
预设1:全班集体举手表决;
预设2:男生和女生的特点不一样,喜欢的动画片也有很大差别,应该分开统计。集体讨论后,用男女生分开统计的方法进行调查统计。
(2)整理数据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填入以下表格。
问题1:观察统计表,能验证你刚才的想法吗?
问题2:从统计表中还知道哪些信息?在使用统计表时有什么发现?
(3)分析数据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2.对比分析,引发冲突。
(1)观察讨论: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这两张表统计的项目都是一样的,但调查的对象不同,每项的数据也不同。)
(2)提出问题:最喜欢看《熊出没》的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多少?
最喜欢《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多少?……
(3)引发冲突:两张表不方便比较,有更好的方法使男女生各项对比更方便?
3.合并表格,揭示课题。
(1)合并表格,认识“表头”。
(2)比较表格:这张统计表与合并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3)揭示课题:复式统计表。
4.解读信息,体验优势。这张表包含哪几项内容?根据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男生最喜欢哪部动画片的人最多?女生呢?
(2)参加调查的一共有多少人?
(3)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新课教学的主体,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从复习二年级上册学过的单式统计表入手,把握学生知识的起点,通过对比分析,引发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合并创造一个更简洁的表格的欲望,真切地感受到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和必要性,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1.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例题。
(1)全班讨论,集体收集数据。
(2)记录数据,小组讨论分析。
(3)解读信息,完成三个问题。
2.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题。思考:这个表格与例题相比有什么不同?怎样阅读表格?引导学生根据表格结构有序地阅读信息,在此基础上完成本题辨析。
3.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2题。
4.设计活动(课件出示对应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巩固运用复式统计表,在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回顾总结,积累经验
1.回顾课堂,畅谈收获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2.新旧对比,积累经验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优势?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总结、畅谈收获让学生重温回顾本课内容的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深化统计思想,享受数学的简洁美。
五、布置作业
教材练习八第4~6题。
作业设计
1、课件出示教材第37页“做一做”。
2、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题。
3、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2题。
板书设计
复式统计表
单式统计表:
仅表示出男生最喜欢的动画片
或仅表示出女生最喜欢的动画片
复式统计表:
既表示出男生最喜欢的动画片
又表示出女生最喜欢的动画片
怎么观察复式统计表?———————横看、竖看、斜看
表头包含的内容:片名、人数、性别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10
教学内容
教材第36页~37页例1、“做一做”及第38页练习八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格式,能正确填写表格,并对表中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增强统计的意识和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
1.同学们,课余时间你们都有哪些兴趣爱好呢?
2.(PPT课件出示示意图中的6项活动)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复习旧知,承接新知。
(1)选择适当的`方式收集数据。
统计本班同学对活动项目的喜爱情况,用什么方法能一目了然地表示出来?
方法一:统一计数表示;
方法二:全班集体举手表决;
方法三:男生和女生的特点不一样,应该分开统计。
集体讨论后,用男女生分开统计的方法进行调查统计。
(2)完成数据收集与整理: 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分别填入表格。
(3)分析数据:从这两张统计数据的表格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分析数据,体验比较。(出示教材第36页单式统计表)
(1)观察讨论:这两张表有什么异同点?(这两张表统计的项目都是一样的,但调查的对象不同,每项的数据也不同)
(2)请你根据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对男女生各项进行比较)
(3)两张表不方便比较,有更好的方法使男女生各项对比更加直接吗?(合并表格)
3.合并表格,揭示课题。
(1)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根据学生介绍,运用课件,逐步呈现新的统计表。
(3)比较表格:这张统计表与合并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复式统计表。
4.解读信息,体验优势。
(1)这张表包含哪几项内容?根据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2)(出示教材第37页问题)指名回答,集体评议。
小结: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三、回顾总结,积累经验
1.回顾课堂,畅谈收获。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2.新旧知识对比,积累经验。
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优势?
四、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1.课件出示教材第37页“做一做”。
(1)全班讨论,集体收集数据。
(2)记录数据,小组讨论分析。
(3)解读信息,完成题中三个问题。
2.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练习八的第1,2题。
引导学生根据表格结构有序地阅读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本题辨析。
五、布置作业
完成的相关习题。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11
一、学习目标
平均数(一)
学习内容:练习十一1—3题,教材42页例1
学习目标:
1、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知道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
3、会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学习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学习难点:正确计算平均数
学习准备:小黑板,统计表
学习流程:
一、导入:
拿8枝铅笔,指4名同学,要平均分怎样分?
每人2枝,每人手中一样多,叫平均分。2是平均数
二、学习交流:
1、出示例1、小红、小兰、小亮、小明收集矿泉水瓶统计图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他们四人怎样分才能一样多?
(3)平均分后是多少个?
2、展示统计图的变化过程
(1)指名展示
(2)这种方法叫什么?
点拨:移多补少
3、要求平均数,还可以怎样想?
(1)要把4人收集的矿泉水瓶平均分成4份,必须先求出什么?
14+12+11+15=
(2)平均分成4份,怎么办?
52÷4=
4、归纳:
要求平均数,可以先求出( )数,再平均分几份
5、算一算你们小组的平均身高,交流展示求平均数的方法和过程
6、算出各小组的平均体重,说说你们是怎么算的?
三、交流展示:
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说清求平均数的方法和过程
四、达标测评:
1、练习十一第2题
(1)什么是最高温度?什么是最低温度
(2)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3)填写统计表:本周温度记录
(4)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5)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测量小组跳远成绩,求平均数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平均数(二)
学习内容:教材43页例2,练习十一第4、5题
学习目标:
1、能熟练地求平均数
2、会根据平均数简单地分析问题
3、知道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学习重点:根据平均数简单地分析问题
学习难点:比较平均数,得出新的信息
学习准备:统计图、记录卡、小黑板
学习流程:
一、导入:
什么是平均数,怎样求平均数?
二、学习交流:
1、出示例2图片
(1)从图片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哪个队要高一些?
(3)怎样才能知道哪个队高一些?
点拨:观察事物不能光靠眼睛看,还要科学地算一算
2、出示欢乐队和开心队身高记录表
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小组内算一算两个队的平均身高,交流展示自己的算法
(148+142+139+141+140)÷5
=_____÷5
=_____(厘米)
(144+146+142+145+143)÷5
=_____÷5
=_____(厘米)
3、比一比
通过计算的结果看出( )了要高一些
点拨: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4、出示练习十一第4题
(1)从统计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2)哪种饼干第一季度月平均销售量多?多多少?
(3)计算平均数,比一比
5、猜测:
(1)哪种饼干销量越来越大?
(2)分析原因。
6、从统计图中你还得到什么信息?
三、展现提升:
1、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
2、交流算法。
3、提问、补充。
四、达标测评:练习十一第5题
五、总结归纳: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通过求平均数,我们还可以得到很多新的信息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1.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此外,教材在这儿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本单元分为两小节,内容结构如下:
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
⑴简单的数据分析。
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例1: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⑵求平均数。
例2: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2.变化。
义务教材:在六年制八册安排了“求平均数”的内容。没有单独安排“数据的分析”内容,对数据的分析是融入在统计图表的学习之中的。
课标教材:根据课标的要求,安排在第一学段教学。加强了对统计作用的进一步认识及对平均数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理解。
三、具体编排
1.简单的数据分析。
本小节在学生认识了一格代表2个单位、5个单位的纵向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通过两个例题继续介绍一些常见的条形统计图:一种是横向条形统计图,另一种是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表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
到此为止,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基本结束。学生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对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数据的表示方式、作用,都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为下一阶段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打下坚实的基础。
⑴例1。
①通过对一个超市四种品牌矿泉水上周的销售量进行统计,让学生先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再根据统计的结果来决定下一步的进货计划,体现了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
②出现了一个横向条形统计图,由于这种条形统计图在统计报表中经常出现,有必要让学生认识。它和纵向条形统计图在原理上是完全一致的,只是有时为了版面安排的需要,才把横纵和纵轴的位置进行对换,条形的方向也相应发生变化。
③在这个统计图中,仍然采用学生已经学过的一格表示5个单位的方式,教材上提供了品牌A的条形作为范例,让学生涂出其他品牌的条形。学生可以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加以掌握。
⑵例2。
①通过一个复式统计表提供了某一小组学生身高、体重的数据,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条形统计图。
②提供了一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以前学生所见的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的轴上,每一格表示的数量单位都是相同的。但在这两个条形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第一个统计图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1厘米,而第二个统计图中起始格表示28千克,其他每格表示2千克。这种统计图一般在以下情形中加以使用:各样本的统计数据的绝对值都比较大(如本例中学生的身高都在138厘米以上,体重都在32千克以上),但不同样本统计数据之间的差异值又相对比较小(如本例中身高和体重的最小差异分别是1厘米和1千克)。当出现这种情形时,会出现一种矛盾: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小(如第一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厘米或2厘米),统计图中的条形就会很长,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大(如第二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0千克),又很难在统计图中看出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所以,为了比较直观地反映这种差异性,采取用起始格表示较大单位量,而其他格表示较小单位量的方式,就避免了上述矛盾。在这种统计图中的纵轴上,起始格是用折线表示的,以和其他的格有所区别。
③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把学生的身高、体重与正常值进行对比,找出哪些学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学生的体重超出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如加强锻炼)。
⑶关于练习十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第2题,是根据学校图书馆上周的借阅情况了解学生的阅读喜好,并进行决策,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第5题,是一个开放题,鼓励学生从报纸、书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统计图表,并找出相应的信息。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平均数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我们既可以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如平均速度、平均身高、平均产量、平均成绩等等。
平均数的概念与过去学过的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如把12块糖平均分给3个孩子,平均每人分得4块,这个“4块”是每个孩子实际分得的数;如果说3个孩子一共有12块糖,平均每个孩子有4块,这个“4块”就是平均数,因为不一定每个孩子都有4块糖。
⑴例1。(着重教学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①通过求一个小组四个学生收集废旧矿泉水瓶的平均数量,使学生明确平均数量不是指每个学生实际收集到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指“假设”四个学生收集到的瓶子同样多,每人收集到多少个。
②教材用横向的象形条形统计图给出每个学生收集到的矿泉水瓶的数量,在这个统计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小红比小兰多收集2个,小明比小亮多收集4个,假如把小红的矿泉水瓶给小兰1个,把小明的矿泉水瓶给小亮2个,四个人的数量就相同了,即13个。
③教材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使学生理解了什么是平均数,再利用平均分的意义,使学生理解:求几个数据的平均数,就相当于把这些数据的总和平均分成这么多份。由此,总结出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⑵例2。(着重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
①通过求两支篮球队的平均身高,比较这两支球队的身高情况,使学生理解: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不能反映其总体情况,应该用一个统计量来描述这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并和其他组数据进行对比,平均数就是这样的一个统计量。要比较两支篮球队的身高情况,一个一个地比非常麻烦,而且不容易比清楚。所以要先求出两个球队各自的平均身高,再用两个平均身高进行比较。
②通过计算使学生看到:虽然欢乐队中的王强是两个队中最高的,但欢乐队的总体身高情况不如开心队,由此体会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的一个很好的统计量。通过此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
四、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教学。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统计知识,会看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所以,教学本单元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适当的教学起点,尽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达到教学目标。例如,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认识了一格表示5个单位的纵向条形统计图,在本单元出现一格表示5个单位的横向条形统计图以及一格表示10个、100个或更多单位的纵向条形统计图,可以让学生通过迁移类推进行学习。
2.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作用。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学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合理的预测,能初步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使用统计,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例如,在进行一项决策时,对已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其结果便能对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这就体现了统计的一个主要功能:通过有限样本的数据分析来推断总体样本的大致情况。
3.加强学生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意义的理解。
以前在教学“平均数”的概念时,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上,而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很少提及。实际上,平均数作为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数,是统计学中应用最普遍的概念,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教学时要注意体现这一点。例如,坐公共汽车时,身高在110厘米以下的儿童可以免票,这里的“110厘米”就是根据某一年龄儿童的平均身高得到的,体现了平均数在制定政策中的作用。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三、教学准备 PPT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教师:我们前段时间一直在学习除法,那今天我们换换思维,来学习一个新知识。(出示课题,板书)
(2)阅读并了解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知
教师:在课余时间,你们都喜欢做什么呢?看一看下面几个活动利有你喜欢的活动么?你们最喜欢哪一个?学生举手回答。
1、引入统计表
提问:这么多人,我怎么才能知道大家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清楚的知道每种活动喜欢的人数?
想一想,能用咱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老师的问题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统计知识来清楚的知道喜欢每种活动的人数。
2、出示单式统计表
老师通过课前对同学们的调查,填好了这2张统计表。
(1)第一张男生最喜欢的统计表,从表中你可以知道什么信息?
(2)第二张女生最喜欢的统计表,从表中你可以知道什么信息?
3、提出疑问,引出合并。
提问:(1)男生喜欢玩儿游戏的人多还是女生喜欢玩儿游戏的人多?
(2)喜欢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那我们怎么才能快速准确的回答出这类问题?
学生思考并交流想法。
教师出示课件,两张单式统计表放在一个页面上,是不是能更好的进行比较。
4、合并统计表
(1)提出问题:这样感觉还是有点繁琐,能不能更简洁一点?
提示:像这样的统计表合成一个,看怎么合?
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2)合并
(3)复式统计表概念
像这样的统计表我们叫它复式统计表。
(4)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
①表头:用斜线分为3格,为什么分为3格?
②横栏:表示活动。
③竖栏:表示性别。
④中间表格填写需要统计的人数。
5、复式统计表特点
(1)简洁
(2)易于比较
(3)内容丰富
三、练习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1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三教学准备: PPT课件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师:课下我了解同学的业余活动很丰富,老师收集了一些同学们喜欢的活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张图一张图出示“他在干什么”边出示边让学生说,最后把6项活动放在一起出示)
师:在这些活动中你最喜欢哪项活动呢?(2男2女)请你说
生:我喜欢电子游戏。
师:你呢?
生:我喜欢踢球。
师:你也来说一说。
生:我喜欢画画。
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创设了一个调查学生的最喜欢的活动情况,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为复式统计表的学习做好铺垫。
师:看来男生和女生的性格特点不同,喜欢的活动也不同,那么老师想知道我们班同学最喜欢哪种活动,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调查。
师:用什么方法进行调查呢?
生1:用举手的方法。生2:投票的方法。
生3: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
师:同学们想的办法真不少,今天我们就用举手表决的方法来分别统计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二、引入新课:
1、 自主调查
师:请看屏幕。(停顿)请同学们拿出和(师边说边贴)我一样的统计表先看一看,再注意听调查活动要求:把表贴上。
师:我们已经清楚活动要求了,现在我要找2个女生来调查男生的情况,谁想来当小小调查员呢?
生:调查活动现在开始!男生喜欢看书的同学请举手。(调查、记录读数)喜欢看书的人有9人,请同学们记录。
师:我们算一算男生一共多少人?(20人)正好和在座的男生数相等,你真是一个合格的小调查员。
师:你们俩配合得太默契了,把掌声送给他们。
师:下面我们再找2个男生来调查一下女生的情况,谁愿意来。(调查过程中,调查员发现重举或不举的现象,师表扬:你真是一个合格的小调查员)
2.分析数据,比较体验。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这么快就完成了两张统计表,这就是我们以前学习的单式统计。
(板书单式)观察这两张表,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知道了男生喜欢看书的有2人,喜欢踢球…男生喜欢( )最多,喜欢( )最少
生2:我知道了女生…
生3:我知道了喜欢看书的一共( )人,喜欢踢球一共( )人。
生4:我知道男生喜欢看书比喜欢踢球少( )人。
生5:我知道男生喜欢画画比女生喜欢画画多( )人。
师:那在进行对比获得信息时,我们需要观察两张(指表)表才能发现,太不方便,能不能像办法把这两张表合成一张表呢?(慢)生:能。
停顿,师:别着急,请同学们拿出填好的这两张表在小组内先说一说,再动手摆一摆,改一改,现在开始吧!(师指导生活动)4分钟。
师:请同学们坐好,哪个小组愿意来介绍一下你们组的作品。
生1:我是左右摆放的。 *展示前,屏幕放大
师:他的作品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
生:我来评价,我觉得这样摆不方便。
师:是呀!太长了,谁还有不同的摆法。
生:我们组是上、下摆的。
师:这样摆可以吗?
预设1生:我来评价,不可以,有点乱。
师:那你上来摆一摆吧。
生:展示。追问:为什么挡住这部分内容,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我发现活动项目是一样的,这样更清楚。
预设2生:我来评价,不可以。
师:哪你觉得哪不合适呢?
生:我觉得应该把女生的活动挡上。
师:你快来摆一摆吧。
师:有道理,和他摆的一样的同学,请举手。
师:这个办法真不错,老师也像你这样把两张表合成一张表。你们是怎么修改的?
生1:我们组觉得把下面的人数应该改成男生、女生、
师:你来改一改。(改后)对,应该把性别标清楚。
没有举手的情况:师问: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吗?
有举手的时候直接叫
生2:我们小组把上面的男要改成男女生。
师:你也来改一改。(改后)这样更准确了。(指着说,这就是统计表的标题)
师:还有要改的地方吗?
生3:老师我觉得这个表格里只表示活动一项内容,太少了,还应该加上性别。
师:是这样吗?(师贴上)你想得真周到。
师:现在我们改完了吗?
预设1:有举手,就让他说。
预设2:没有,引导生观察。
师:统计表中有活动(指)、性别(指)还有什么内容?(人数)对了,所以怎样在格子里表现出来我们要在第一个格子中没体现3项内容。(贴图)
师: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我们成功的把2张统计表合成了一张统计表。
板书:合复式,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复式统计表。(板书课题)
齐读。
师:现在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请同学们看屏幕,红色区域这一部分表示什么?(性别)蓝色区域这部分表示人数,剩下的绿色区域表示性别(生齐说)这是复式统计表的表头,表头中包含了复式统计表中3部分内容。
师:看着统计表你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提上、下对比的3个)
生1:提问题
师:谁能回答
生2:提问题
师:谁还能提问题,你自己找小伙伴来回答吧
生3:提问题
师:你想找谁?
语言训练
师:同学们的问题都很棒,老师也提一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问题: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生:... 师:真是个好建议
师评:你的建议太棒了
生:... 师:这个建议也不错,希望男同学能接受
师:同学们认识了复式统计表,想一想复式统计表和没合并之前的单式统计表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给孩子思考时间)对了,内容更丰富了。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观察对比也更方便
预设:有表头了
师:单式和复式统计表都有表头,单式统计表有1项内容,复式有3项内容,内容有什么变化?
生1:内容多了
生2:我发现复式统计表更方便比较。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正式因为复式统计表的这些特点,所以它在生活中广泛应用,让我们一起看看吧!(给出足够的时间)
三、练习:
1、出示统计表
师:这张表格完整吗?(不完整)谁来帮忙把这个表补充完整。(生说,屏幕出示)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表,谁愿意大声读出问题,《问题与声音同事出现》,我们一起用手势来判断对和错。都读对了,你们是横着观察,还是竖着观察
注:在回答1和3时引导学生说出是横着观察,还是竖着观察
师:同学们都答对了,在观察复式统计表时,有时要横看,有时要竖着看来寻找信息解决问题,你们真了不起,那你们能帮助老师解决一个问题吗?(能)
(屏幕出)师:这是我们三年十班体育达标成绩,请同学们拿出和屏幕上一样的记录单(停顿)仔细观察信息,再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问题。
生填,师:大家请坐好,谁来汇报
生:(实物投影展示)
师:希望我们班同学在体育达标中也能像他们取得优秀的成绩
3、师:通过今天学习,我们不但会观察统计表解决问题,还能收集数据整理成表
师:你们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还满意吗?(满意)。请同学们拿出自我评价单,先进行自我评价,根据小组成员自我评价的信息等,小组共同制作出组长手中复式统计表,看那组最棒(出示表)
师:填好了吗?(填好了)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15
第三单元
统计
教材分析:
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教材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并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平均数。会看两种统计图。
教学难点:
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求平均数。
第二课时
条形统计图(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39页例2,练习十第2、3、4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2、会正确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重点难点:
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老师非常关心同学的身体健康状况,如体重,身高等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1)班第一组5位同学的身高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明白?
提问:请你制作一张这一组同学身高的条形统计图,你想怎样制作,把你们的想法告诉大家(先让学生以4人为一个小进行讨论)
汇报:如果每一格代表1厘米的话,这张条形统计图要画得非常大,如果每一格用10厘米和更大单位的话,不容易体现这五个同学的身高情况,因为他们的身高情况,因为他们的身高数据都集中在一个段里,只相差几厘米。
教师:大家提出的问题,老师想个办法帮你们解决。
二、亲身实践,学习新知
1、制作身高统计图
教师:我们即要使每个同学的身高情况,看得很清楚,又不至于把图画得太大,教师建议大家0-137 厘米这一段的长度用一格子表示。那画的时候,第一格不能画成线段,而应画成波浪线,意思表示我们中间省略许多小格。
出示示意图,第一小组学生身高统计图。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吗?
学生动手制作,然后教师出示示意图讲评。
2、制作体重统计图
教师:你能根据刚才的身高统计图制作一张体重条形统计图吗? 小组合作完成,评价交流。
3、看书了解: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
提问:根据前两张的统计图和这张统计表,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有什么合理的建议?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科书第40页练习十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提问:条形统计图的第一格和其他格有什么不同?
2、完成教科书第41页练习十的第3题。
教师:第一格表示90秒,后面的几个小格你想怎么标上数据,根据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41页练习十的第4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相关文章: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11-21
《统计》单元教案11-09
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04-11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05-22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09-29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1-19
北师第三册统计与猜测的教案08-24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01-24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