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
教学目标
1) 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 掌握古诗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 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律,其独特的音韵美和节奏美能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通过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想像诗中描写的情景是重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体会作者感情,并学会诗人表达感情的方法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 对联导入,揭示课题
1、 出示对联“黄金万两容易得 人间知已最难寻”
2、 师:这副对联出至于《红楼梦》中,请同学们读一读,理解对联的意思。
3、 生谈对对联的理解。
4、师:人生苦短,在漫漫人生路上,除了亲情之外,还有一种情感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友情。有人说,友情是真挚宝贵的。的确,正如对联中所说的,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忆。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便与友情有关。请同学们打开书,今天我们学20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课题)
5解题。
1、请大家齐读课题。
2、谁送谁,在哪送,到哪去?(板书:李白送孟浩然)简介李白、孟浩然之间的友情(教师说些事例)
课件出示:地理位置图。理解黄鹤楼、扬州的方位。
二、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 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指名读,读响亮,教师随机正音,全班齐读
过渡:吟诵古诗不但要响亮,通顺,还要有节奏,这样才能吟诵出古诗的韵味来。
3、 听录音范读,用以前学过的方法画出节奏。
4、 课件出示古诗指名朗读,读出节奏,教师随机画出节奏。
出示课件: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小组朗读、全班齐读。
三、 导学演练,体会感情。
(1)诗中写了一件什么事,你从哪几句诗知道的?
(2)诗人送别友人,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想一想,同桌之间可以演一演。
(3)生自由演练,指名演练。
(4)师生评价
四、 观图入境,品味感情
1)师边范读,边板画(诗人站在江边看着远去的船只。生观察图,体会诗人的心情。(背景音乐:阳关三叠)
2) 结合板画,体会诗人感情
A说说哪几句诗可以表现图的意境。
出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①这句诗什么意思呢?
②生交流,汇报
③“孤”是什么意思?(孤单,孤独)“孤帆”(一只船)
④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长江上应该是千帆过境,百舸争流的景象,诗人为什么要说孤帆呢?
⑤诗人站在岸边看着友人乘坐的船远去,诗人心中有什么样的感触呢?(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感情)
生齐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⑥船渐行渐远:“孤帆远影碧空尽”“尽”是什么意思?(消失了,没有了)真的什么都尽了吗?(不是)“不尽”的是什么?(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诗人送别友人,当船行驶到远方,诗人依然伫足远望。
师引读“孤帆――”生接读 “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⑦师:“唯见长江天际流”想象一下诗人这时眼中看见了什么?(只看见滚滚长江水)从哪个字看出只看见?(唯见)这江水就像?(诗人对友人绵绵不绝的情谊)
B看图想象
①孤帆已消失在诗人的视线外,只看见了滚滚的长江水,此时,李白的心情一定会像这江水一样不平静吧!他会想些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说他们在一起时的事例,以及两人分别后的惆怅)
可用这样的句式:当李白 ,孟浩然 。
当李白 ,孟浩然 。
②这时你就是李白,站在江边久久凝望着扬帆远去的故人。指一生接读。
这时你就是李白,感叹“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指一生接读。问:你读后体会到了什么?(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板书:依依不舍)
3师引读:“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生齐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五、 脑中构图,熟读成诵
⑴师: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那千年之前李白送别孟浩然的黄鹤楼旁,去体会诗人与友人之间依依不舍的情感吧!
⑵(背景音乐:阳关三叠)师范背,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⑶生试背、指名背、齐背。
六、 总结
师:人生得一知己不易,古时伯牙绝弦酬知己,李白依依不舍送浩然,这种友情值得我们去寻觅,去珍惜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依依惜别。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走进诗句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相关的人物、地点的资料,读熟诗句。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背诵古诗大比拼
1、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2、师说诗题,学生背诗。
3、师说诗句,学生说诗题和作者。
4、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它堪称是送别诗中的经典之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学生初读诗题。
二、【新授】
1、读懂诗题。
A、出示生词卡片“孟浩然”“广陵”,谁来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
B、题目共有10个字,读的时候,不要平均用力,你觉得哪个字眼重要就重读哪个词,读出自己的感受。
C、介绍写作背景,带着自己各自的的感受再读诗题。(教师板书:读懂诗题)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在襄阳,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款待了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
公元730年,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几天之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请再读读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读明诗句。
A、读通诗句。
出示朗读的阶梯等次表,请学生自己对照要求自由朗读古诗,认为自己读到第三阶梯的水平了,就可停下。
指名朗读,请学生相互评价。
古人读诗讲究节奏感,现在我们一起合作来读读古诗,好吗?老师读前四个字,你们接读后三个字,听明白了吗?——读
好,现在换过来,你们读前四个字,老师接读后三个字,听明白了吗?——读
真好,现在我们一起来读整首的诗,老师只读诗题和作者,同学们按照刚才的四三节奏读整首诗,听明白了吗?——读
B、理解诗意。
诗读得这么好,诗句的意思能读懂吗?读懂古诗有个好助手,就是书上的注释,借助注释,我们就可以读懂古诗。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结合书上的注释,把自己读懂的句子说给其他同学听;不懂的句子互相讨论。
C、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指导。(教师板书:读明诗意)
3、品悟诗情。
A、出示课文插图,请结合图画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个故事。相机用ppt出示课件:(说话练习)
B、引读:
那离别的惆怅啊,全都凝结在那了李白那目驻神驰中,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那无尽的不舍啊,全都凝聚在了那渐行渐远的孤帆中,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那深厚的情谊,那样真挚的情感啊,全都托付给了那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中,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板书:品悟诗情)
三、拓展延伸,课堂小结。(教师板书:品悟诗情)
同学们,离情别愁是每个人固有的情感,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离别。所以,古今中外,写离别的诗歌成千上万、数不胜数。老师从中选出了几篇,我们一起来看看——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是的',孩子们,一样是送别,却因送别的时间、送别的人等各种各样的因素,表现出不一样的情怀。这节课,我们通过“读懂诗题——读明诗句——品悟诗情”这样的方法读懂了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你们也可以尝试着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去品读王勃的、高适的或者是其他诗人的离情别愁。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读诗题——读诗句——悟诗情”,预习《送元二使安西》。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相关文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08-10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课稿02-16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10-24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范例9篇)10-09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通用03-26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课稿(实用7篇)08-19
古诗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黄鹤楼)(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