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教案

时间:2024-04-03 17:41:18 教案 我要投稿

《琥珀》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琥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琥珀》教案

《琥珀》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琥、珀”等11个生字,会写“怒、吼、脂”等15个生字。理解“飒飒、松脂、柔嫩、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断绝、推测”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琥珀的形成、被发现过程及科学价值等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1. 使学生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形成过程必须具备的条件。

  2. 并从这块琥珀推想出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你们见过琥珀吗?如果见过,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2.我们先来欣赏几件美丽珍贵的琥珀艺术品。出示图片。

  3.最后一幅图为书上的琥珀图片:这是一块怎样的琥珀呢?谁想说一说?

  作者也向我们介绍了这块琥珀的样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样描述的。让我们来看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老师和同学。

  2.边读边画出带生字的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3.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

  三、合作学习,交流评析。

  1. 小组交流朗读成果,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小组学习的力量解决。

  2. 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朗读课文。并说一说小组内解决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解决,全班讨论解决。

  四、作业。

  熟读这篇课文,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读了这篇文章,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理解课文。

  1.假如你就是科学家,面对这样一块奇异的琥珀,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生答)

  2.作者是根据什么推想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的?带着问题再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是怎样说的?

  默读课文思考上述问题。(出示问题)。

  (l)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由一人执笔把小组意思记录下来,以便全班交流。)

  (2)集体交流。(指导朗读课文,深层次理解课文。)

  (3)师生共同归纳形成的条件和想象的依据。

  (第一,要有松树、柏树。依据是琥珀是松树树脂形成的。第二,炎热的夏天正晌午。因为只有在这一时间松柏才渗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第三,苍蝇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面。)

  3.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你知道想象合理的依据是什么了吗?(要想进行合理的想象,必须根据事物的特点创设情境。)

  4.科学家研究这块琥珀有何价值呢?(最后一个自然段)

  小组讨论后回答。

  三、扩展延伸。

  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一定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四、布置作业。

  把你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想写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

《琥珀》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本课“琥、珀、嗡”等11个生字,会写“怒、吼、脂”等15个生字,正确理解“拂拭、挣扎、怒吼、推测”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备条件。

  3.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备条件。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相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

  这是在北京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的两具大象的骨架,那就是黄河象的骨骼化石。(学生们观看,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块形成于一万多年前的珍稀化石--琥珀(板书课题)看,这就是神奇美丽的琥珀化石。(课件展示)

  2.看到这些美丽的琥珀,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3.《琥珀》这篇课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科学小品,也就是说明文,现在就请同学们随着作者的推测,走进这块琥珀形成的传奇故事吧!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生字词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词,检查自学情况。

  怒吼、松脂、灰尘、拂拭、美餐、划动、晌午、热辣辣、淹没、挣扎、成千上万、冲刷、断绝、泥沙

  推测、详细、情形

  3.指名再读生字词,教师正音。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篇课文生动、具体地记叙了这块奇特的琥珀形成的过程,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的科学依据。)

  教师提示:按“形成--发现--样子和价值”把文章分为三部分。

  ①第一部分(1-12):写这块奇异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②第二部分(13-17):写这块琥珀被发现。

  ③第三部分(18):写这块琥珀的样子和价值。

  三、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就是文中的那块琥珀,如今,它静静地躺在博物馆里,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又是怎么样形成的,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琥珀》教案3

  教学目标:

  1、基本技能目标:了解课文叙述的特点。认真阅读课文,通过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培养、提高学生想象力。

  2、基础知识目标: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语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理解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根据这块琥珀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2、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琥珀》的教学课件。

  一: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第20课琥珀。

  我请一个同学来板书一下。(课件出示课题,生齐读)

  二:新授

  (一)教学第三部分

  1、课文里有这样一个生字,(课件出示“推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那什么叫推测呢?(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课件出示)

  2、请大家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思考文中哪地方是“已经知道”的事?哪些地方是

  “不知道”的事?(课件出示问题)(生边读边想)

  (这块琥珀的样子是已知的,而它的形成过程和条件却是未知的。)

  3、我们先来讨论已知的,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第三部分,结合书上的插图,想一想,这块琥珀有什么特征?(生边读边想)

  (生答课件出示)

  A:它是由松脂球演变而成的透明化石。

  B:这块琥珀里躺着“苍蝇和蜘蛛”两个小东西。

  C:我看到这两个小东西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4、这段课文主要点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这段课文主要点明了琥珀的发现对科学的研究价值)板书:价值

  (二)教学琥珀形成的过程

  1、我们已经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了,但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作者推测出了一个故事,大家都看过故事了,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看到这个有趣的故事,我知道了琥珀是松脂球的化石)

  (我懂得了透明的琥珀里的两个小动物的来历)

  2、大家发言很积极,但讲的不够具体。请你们再仔细地读读课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

  A:想想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B:这块琥珀的'形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C: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

  可以四人一小组讨论。(生讨论)

  3、你觉得要想知道琥珀形成的过程,必须先弄清什么?

  (必须先弄清琥珀形成的条件)

  那琥珀形成的条件有哪些?(生回答课件出示答案)

  A:炎热的夏天。

  B: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

  C:时间的巧合。(随机出示)

  4、那这只苍蝇和这只蜘蛛是怎样出场的呢?我请一个同学读一读第3、4、5自然段。、

  (指名读)评价

  指导读的语气:第3自然段读得要轻快,第4自然段要读出苍蝇悠闲自在的样子,第5自然段要读出小苍蝇将被蜘蛛吃掉时的紧张。(再指名读)

  5、师:正当蜘蛛要吃掉苍蝇的时候,又发生了什么事?请大家带着问题默读第6——9自然段。

  (生默读)

  生:晌午的太阳热辣辣的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数渗出许多的松脂,正当蜘蛛扑向苍蝇的时候一大滴松脂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生:后来松脂继续滴下来,有刚好滴在树干上,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师:(板书:刚好)“刚好”是什么意思?

  生:时间的巧合。(课件出示)

  6、同学们说得真好,请你们根据课文内容,在加上自己的想象、推理把松脂球的形成过程复述一遍。(生说并评议)

  7、松脂球形成了,那么松脂又是怎样变成化石的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一读第10——12自然段,想一想松脂球变化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

  (课件出示)(学生边读边想)

  地壳裂陆地沉海水漫时间长(几千年)(随机出示)

  8、这块琥珀被埋在泥沙里,后来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在海滩上被一个孩子挖了出来)

  9、渔民说这块琥珀很少见,这“很少见”说明了什么?

  (说明这块琥珀的价值)

  我们再一起来读读最后的一个自然段!(生齐读)

  10、整个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现在同学们都了解了吗?这个故事你喜欢吗?请你把你的同桌当成一个听故事的人,你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学生互说故事)

  11、同学们,课文我们差不多学完了,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课件出示)(学生自由说)

  你还想说些什么?

  三:布置作业

  同学们,请大家在课后根据课文的内容,再加上你自己的想象和推理把这个故事告诉你的好朋友或者讲给你的父母听。

《琥珀》教案4

  【教材分析】

  《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全文语言易懂,描写生动,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

  【学情分析】

  学生对琥珀比较陌生,通过出示图片令学生有直观印象,教学时让学生朗读、讨论理解琥珀的形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教师要继续巩固培养学生静心默读的习惯,培养质疑能力,并且能够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理念】

  1.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体验、感悟,注重体验过程。

  2.课外延伸,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发展相得益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及在科学上的价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2、体会科学小品的特点,分辨真实的描写和想象的描写。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4、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激发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教学难点】

  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习卡 学生:搜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体会“珍贵”

  同学们,在这一单元有一篇文章叫——《琥珀》,(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字,都是什么旁?再读读这一组带王旁的'词,发现了什么?都是提“王”旁,其实是斜玉旁,大多表示珍贵的宝石。可见琥珀也是比较珍贵、稀奇的。

  (二)预读检索,初步感知

  1、交流预读单(相关题目)

  (1)那么通过课前预习,谁来说说什么是琥珀?(欣赏图片)

  (2)这篇课文围绕“琥珀”,都写了哪些内容?

  (3)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

  2、出示图片:这就是文中那块琥珀,大家看看这块琥珀有什么

  特点?

  3、这块琥珀有什么科学价值呢?

  一万年前的详细情形,科学家是亲眼所见吗?(不是) 师:不是亲眼所见,那就只能是——(想象)

  这个故事确实是科学家想象出来的。那为什么作者在这里不用“想象”而要用“推测”这个词呢?(理解“推测”)

  你认为作者的证据是什么?(那块琥珀的样子) 请同学们齐读琥珀的样子。

  过渡:琥珀的样子是科学家真实所见,科学家就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想象了一万年前的详细情形,一万年前的详细情形,就是琥珀的形成过程。这也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

  (三)研读贯通,交流感悟。

  1、小组研读,合作共学。科学家就是根据看见的这些真实的事物,想象了一万年前的详细情形,那作者是如何根据那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琥珀的形成过程呢?请同学们小组研读。

  研读要求:

  (1)把“真实”的部分(琥珀的样子)和前边“想象”的部分联系起来读,在“想象”部分找出与“真实”对应的句子批画下来。

  (2)用“根据____,推测____”或者用上“因为……所以……”“只有……才……”等关联词语在小组内说一说,作者如何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的。

  2、交流。

  3、通过以上的练习,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不是凭空的想象,作者写的都是有根据的,是科学的推测。这是科学小品文的一大特点。(科学性)

  4、现代科普作家、文学翻译家顾均正先生说:科学小品文是科学与艺术化合成的结晶体。

  请同学们再默读故事,找出文中描写生动形象的语句与大家分享,并说明原因。随机指导朗读。

  这样描写使文章生动,形象,更具趣味性,富有文学色彩。(文学性)

  (四)情感迁移

  1.《琥珀》一文为什么会被放在“生命”这一单元里,请同学们阅读“我的视角”中丁丁的话:“快乐的……,获得了永恒”。

  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第12自然段,比较一下,在时间的长河里,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都成了过眼烟云,而这两只小虫却留了下来,你有什么感受?

  过渡:所以这块琥珀很珍贵,很有价值——科学研究价值、艺术鉴赏价值、经济效益……是的,它们的生命虽然在那一瞬间终止了,但生命的价值却获得了永恒。

  2.那么由这块琥珀你获得了哪些生命的启示?(名言或是事例) 这说明,死和生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生命的价值也不是靠寿命的长短能衡量的。比如说:那些为了今天幸福生活而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在有限的生命里,诠释了他生命的意义的雷锋;5.12地震中舍己救人的谭千秋老师等等,虽然他们的生命在那一刻定格,但他们生命的价值却在那一瞬间获得了永恒。

  3.老师这里有几句名言想送给大家。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你如何利用它。——蒙田 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库尔茨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

  生命苦短,但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莎士比亚 (五)课外延伸

  1、同学们,这一块罕见的琥珀现在就放在博物馆里,你能运用优美的语言,按一定顺序,结合你对生命的理解,为这块琥珀写一份解说词吗?

  2、本文是根据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是集科学知识与想象情节于一体的一本可读性非常强的科普读物,一共有十五个有趣的故事,包含的范围相当广泛,是一本内容通俗易懂、文字生动活泼的科普著作集。柏吉尔以拟人、夸张和想象的写作手法,描述了天体运行的关键、,揭示自然界乃至宇宙的奥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读读他的著作。

  板书:

  琥 珀

  科学小品文 科学性 文学性

《琥珀》教案5

  一、教学背景分析

  《奇异的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向人们介绍了奇异的琥珀的形成、发现及价值。知识性是课文的明显特点。但本文又不同于一般的科普作品,它的语言极富特色,兼严密的推理、准确的表达和生动、形象、优美、传情的文采于一体,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通过多种方法,理解并积累琥珀、飒飒地、翻腾怒吼、拂拭等词语。

  2、熟读课文,能够根据提示,简要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3、在品词读句中体味琥珀的奇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熟读课文,能够根据提示,简要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2、在品词读句中体味琥珀的奇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热情。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组织学生质疑、阅读、思考、讨论、交流。

  2。借助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学、讨论、交流。

  2。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教学过程

  (一、)题目提问,明确目标

  (1) 师:读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2) 板书:样子?、形成?、奇异?

  教学指导策略: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精心设计的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这几个问题形成一个整体,几个问题解决了,整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 师:通过我们课前查阅资料,谁来说一说什么是琥珀呢?

  生:琥珀是古代松脂的化石

  随生板书:松脂

  化石

  (4) 师:松脂又是什么?化石又是怎样形成的?

  生:松树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

  师:见过松脂吗?

  生:在炎热的夏天老松树的树干上

  随生板书:炎夏松林

  师: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像石头一样的东西

  师:化石的形成要经历怎样的变化?

  生:漫长、巨大

  师:也可以说沧海桑田的变化

  板书:沧海桑田

  师讲述:传说有一个叫王方平的仙人,有一次去拜访仙女麻姑。她看上去像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头上盘着一个发髻,长发垂到了腰间,衣服并不是普通的绸缎,上面绣的花纹光彩照人。他们诉说着五百年的阔别之情。王方平询问麻姑的年龄,麻姑笑着说: 自我得道以来,我已经三次亲眼看到大海变成桑田。刚才我路过蓬莱岛的时候,看到那里的海水又比以前浅了很多,也许又要变成陆地了。成语比喻,光阴似箭,世界发生了很的变化。

  (5) 师:历经沧海桑田变化的琥珀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它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请你轻声自读课文。

  教学指导策略: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或是记叙的主要内容,或是描写的主要对象,或是表达的中心思想,或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因此,根据题目设问,能达到以问促读的目的。

  (二、)整体感知,层层解疑

  1 轻声自读课文

  2 指名读琥珀的样子

  出示一琥珀的样子图及文字

  3 师:看得清这是一块怎样的琥珀吗?心情觉得怎么样?

  4 指导读

  5 师:这样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借助板书说一说

  6自己说一说,指名说

  炎热的夏天,太阳火辣辣的照射着整个松林,老松树渗出了厚厚的松脂。一只小苍蝇飞累了落在老松树上,被一只蜘蛛看到了想要吃掉它。这时,一滴松脂落下来包住它们。松脂继续滴层层包裹住了两个小家伙,形成了松脂球。经过沧海桑田的变化,松脂球成为了化石,也就是琥珀。

  7师:琥珀的形成是我们亲眼所见吗?

  生:不是,是想象和推测

  师:既然是想象推测,就要科学合理,再来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哪些语句提到了形成琥珀的第一个条件炎热的夏天,松树渗出松脂

  深入分析:

  1学生默读课文,并用~划一划

  2 指名读:想想炎热的夏天松林带给你什么感觉

  (1) 一个夏天,太阳暖暖的照

  (2) 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

  (3) 晌午的太阳光

  3 刚才划的不全的同学补充~,再读

  4 师:炎热的夏天,老松树被阳光照射渗出了松脂,松脂的香味引来了一只小苍蝇,小苍蝇又引来了蜘蛛。

  教学指导策略:这一水平的提问可用来帮助学生组织所学的知识,弄清他们的含义。这类提问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来叙述所学的知识,能比较和对照知识或事件的异同,还要求学生能把一些知识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重点词句是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窗口。教师若能准确抓住重点词句,并进行适当的归纳综合,设计的问题,必能引导学生透彻理解课文内容

  注:快乐的小苍蝇(柔嫩 嗡 伸)

  鬼鬼祟祟的蜘蛛(慢慢的 小心的)

  5 师:就在这只蜘蛛刚要扑向这只小苍蝇时,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

  看书中插图:蜘蛛刚扑过来,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

  (1) 观察插图。

  (2) 带着观察再读。

  (3) 如果松脂落下苍蝇飞走,

  如果松脂落下蜘蛛未爬过来,

  如果松脂落下蜘蛛吃掉苍蝇

  师:说明了蜘蛛和苍蝇的相遇简直太?

  生:凑巧

  板书:蛛蝇巧遇

  (4) 师:滴落的松脂象什么呀?

  生:老松树黄色的泪珠

  6 (1)师:就这样琥珀形成了,对吗?

  (2)生:不对,还要经过沧海桑田的变化

  教学指导策略:在创新教育活动中,教的目的是激励思维,启发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勇于创造。学生以创新的精神去学,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学成于思,思源于疑。

  (3)出示幻灯片:沧海桑田的变化图

  (4)师:你看到了什么?

  (5)小组说,指名说

  (6)师范读10段,生接读11 12段

  7 师:你还知道了什么?

  教学指导策略: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在讨论的问题具有开放性,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或多角度来审视、思考和剖析同一问题。

  生:被渔民父子发现,远古时代世界上就有了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

  ( 三)情感交流、赏析疑难

  (1)这节课我们一起赏玩了琥珀的样子,推测了琥珀的形成,认识了琥珀的奇异。课上到这里,我感到很欣慰,因为这篇文章是我小学阶段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感谢奇异的琥珀带给我们这么多的感受!

  (2)再来欣赏一些美丽琥珀的图片吧!

  (四)运用所学

  (1)查找沧海桑田的寓言故事

  (2)查找更多琥珀的资料

  (3)读一些科学推理的小故事(积累本上,会令你更加睿智)

  板书:

  奇异的琥珀(松脂化石)

  (形成,保存完好 科研价值)

  上万年

  天气炎热 蛛蝇巧遇 海陆变迁

  松脂滴下 松脂包裹 埋没地下

  六、教学反思

  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引导、体态语言、口头激励、观察等方式激励和评价学生,促进教学。

《琥珀》教案6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备条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备条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揭题,板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简介琥珀

  1、PPT:琥珀之谜一:琥珀是什么?

  琥珀的.简介以及图片欣赏。

  2、过渡:那么课文是怎么描述琥珀的呢?

  三、学习课文首尾段

  1、PPT展示:琥珀之谜二:这一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它的科学价值是什么?

  2、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描写琥珀样子和价值的句子在哪一个段落。生答:20自然段。

  3、师读20自然段,学生边听,边用横线和波浪线画出琥珀样子和价值的句子。指名读所画的句子。

  4、PPT展示20自然段的段意。

  5、要求学生找出本段中的“一万年”还在哪里出现过。生答:第一自然段。

  6、指名读第一自然段,问:“约摸算来”能不能删除?为什么?

  生答,明确答案。

  7、师引导学生说出第一自然段段意: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四、学习课文,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1、快速默读2—19自然段,思考,填空:写了哪两层意思?生答。

  PPT展示:

  (1)琥珀 形成 的过程;(2—13)

  (2)琥珀 发现 的过程。(14---19)

《琥珀》教案7

  [教例]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指名读课文,读后思考讨论:

  l.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

  2.那么,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这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二、启发谈话

  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了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

  三、阅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读后讨论:“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

  (“约摸”,大概估计。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立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肯定超过一万年了。)

  3.老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

  4.指名读第2-11自然段。读后思考:

  (1)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松柏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

  (2)课文中有几处写了太阳光的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因为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

  5.老师小结:因此,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

  6.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

  7.指名读第3-4自然段。

  8.老师小结:作者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

  9.指名读第8自然段。

  10.老师小结:作者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出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

  四、继续学习课文

  1.思考讨论: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想象就在“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呢?

  (松树渗出的一滴树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松脂一定是很大的。而蜘蛛要吃苍蝇又必然要挨得非常近。这样就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巧遇。这是完全可能的,因而想象是有根据的,十分的合理。)

  2.老师小结;松脂把两只小虫包在里头,再加上松脂继续地往下滴,又把原来的盖住了,就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3.思考讨论:松脂球是怎样变成了化石的?

  (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地壳发生变化,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这就形成了儿石。)

  五、启发谈话

  对于这块琥珀的形成,科学家的想象也很合理。

  思考讨论:

  1.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风吹浪卷到岸边,孩子踩着后挖了出来,孩子的爸爸认出这是一块琥珀。)

  2.渔民看到这块琥珀,为什么说“这是很少见的?(一块琥珀包裹两只虫子是很少的,再次表现出了这块琥珀的不可多得,极有价值。)

  六、齐读最后一段

  七、老师小结

  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既然在一万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苍蝇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一万年以上了。这是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的价值。

  [评析]

  《琥珀》是一篇阅读课文。阅读课的任务和讲读课的任务是不相同的。一般地说,讲读课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知本课语文基本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而阅读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运用在讲读课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显然,这两类课文的任务是有差异的。因此,其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

  徐国宣老师的这篇《琥珀》教案,紧扣了阅读课的“主要任务”来设计,真正体现了阅读课教学的特征,把阅读课文真正上成阅读课。在教学活动中,有些小学语文教师总觉得阅读课文不好上,到底怎样上才符合阅读课教学的要求,总感到把握不好尺度。徐国宣老师设计的这篇《琥珀》教案,为我们上好阅读课文提供了范例。

  一、紧扣“半独立地理解”进行教学

  所谓“半独立地理解”,就是教学时既不是老师包办代替,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语文基本功,自主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语言文字。要使学生的“半独立地理解”能有成效,首先就要把预习引进课堂。预习这个环节很重要,没有预习,就谈不上“半独立地理解”。这篇教案设计,其教学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预习课文,并检查预习的效果,看看学生在预习中是否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理解这篇课文内容的关键是:(1)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2)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学生在预习中能理解了这两个问题,也就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达到了预习的效果。预习及检查预习效果之后,是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课文,理解语言文字。这一教学过程,学生也是在“半独立地理解中进行。教学的主要方法是教师点拨,学生讨论。而教师点拨的方式是设疑启发。例如,要学生理解“约摸”一词时,徐教师是这样点拨:“‘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经过设疑启发,通过讨论,学生对“约摸”的含意就清楚了。

  从课文中知道,这块琥珀的形成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要有松柏树,第二个条件必须是炎热的夏天。第一个条件是显性的,在课文的语言文字中明显地表露出来,让学生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并把它读一读就能明白。第二个条件是隐性的,它隐含在语言文字的背后,要学生理解那些语言文字并加以想象才能领悟,所以徐教师十分注意设疑点拨: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的照射着整个森林’?“通过点拨启发,学生领悟到“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然后教师小结:“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备的第二个条件。”这样,学生就能“半独立地理解课文中这些关键句子的含意,感悟了语言文字,读懂了这块琥珀形成必备的另一个条件。

  二、采用讨论方法组织教学

  采用讨论方法,是阅读课文教学让学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的一个有效方法。现代教学论认为:集体自学优于个人自学,集体讨论优于个人独立思考。强调学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必须辅之以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这篇教案设计,就是采用了讨论方法组织教学,用得扎实有效。综观整堂课的教学过程,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五次讨论。第一次是“检查预习”时,指名学生读课文后让学生讨论两个问题:(1)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2)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通过讨论,互相启发、补充。发挥集体的智慧,学生就初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第二次是学习第一自然段、品味词语的含义时,组织学生讨论“约摸”一词是什么意思,让学生通过集体的力量来感悟语言文字。第三次是对“科学家根据什么想象就在‘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这句的理解,也采用了讨论方法,以发挥集体的想象力。第四次讨论课文的一个难点:“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第五次讨论课义的另一个难点:“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教案设计这样的五次讨论,旨在让学生通过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以达到“半独立地”理解课文的目的。采用讨论方法来组织阅读课文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采用讨论方法组织教学,必须注意两点:一是讨论必须扎扎实实,认认真真,讲求实效,切不可搞花架子,形式主义。我们过去听的一些公开课或比赛课.常常看到一些流于形式的课堂讨论。比如教师要学生转过脸来进行四人小组的讨论,但当学生转过脸来刚开始讨论,教师马上宣布停止讨论而转到别的教学活动上去了。这样的讨论,显然是走过场,流于形式,是不可取的。二是要在课文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组织讨论(这可从这篇教案的设计中看出来),并非什么问题都要组织讨论。

《琥珀》教案8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 知识教学点

  1.学会琥、珀、蝇、脂、掸等12个生字,理解翻腾怒吼、拂拭、热辣辣、松脂、渗出、琥珀、挣扎、澎湃、粘稠、推测等词的意思。

  2.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像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这样想像的依据。

  3.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 能力训练点

  1. 培养学生的默读、朗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三) 德育渗透点

  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知道这块流浪的形成过程以及想象的依据,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4.了解本课的叙述顺序与(黄河象)有哪些不同。

  教学重点、难点

  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成的`条件。

  教学准备

  1.晓拍卖物或仿制品以及挂图。

  2.收集有关琉璃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激起,揭示课题。

  出示瑰油实物或者挂图。(板书课题。)谁能结合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说说什么是

  琥珀: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这块奇异的流浪形成和发现的过程。

  2.字词检查。

  (l)读准字音:脂(zhi) 渗(shen) 拭(Shi) 澎湃(peng pai)

  (2)注意字形:辣 湃 拭 黏

  (3)多音字:黏(nian)黏稠(zhan)黏贴

  (4)理解:拂拭掸掉或擦掉。

  松脂一一针叶树的树干上流出的胶状液体,是制造松香和松节油的原料。

  三、结合预习,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

  1.叙述顺序。

  故事发生的时间(第1自然段)。

  琥珀的形成过程(第2~12自然段)。

  ①松脂球的形成;②化石的形成。

  琥珀的发现过程(第13~17自然段)。

  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第18自然段)。

  2.比较和《黄河象》一课的叙述顺序有何不同。

  (1)回忆横河外的叙述顺序。

  《黄河象》先讲大象骨骼化石;再通过科学家的假想,讲化石形成的过程;最后讲化石的发现和挖掘。

  (2)(流浪)先通过科学家的设想,讲琅琅形成的过程,再讲发现。

  (3)比较异同,从中感悟到写文章的叙述顺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要清楚合理。

  四、指导理解课文内容。

  1. 默读第2~9自然段,思考:这个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2.演示多媒体课件,进行讨论。

  (1)松树林。琉璃是松脂化石,要具有松脂这个条件,必须在松树林里。

  (2)天气炎热。松树要渗出厚厚的松脂,还要不断地往下滴,没有火辣辣的太阳是不行的。只有在炎热的夏天才会有高温照射,才能流出松脂。

  (3)赶巧蜘蛛准备吃掉苍蝇,这个珍奇的瑰油就在于它里面恰恰有两个小昆虫在一起。

  (4)松脂不断往下滴,才能积成球。

  3.练习有感情地读这一部分。

  提示:

  (1)天气环境,小苍蝇出现的语段要读得轻快些,心情是愉悦的。

  (2)蜘蛛爬过去一节读的语调要轻,请速放慢。渲染出紧张气氛。

  (3)蜘蛛扑上去一节速度加快。注意读出重音。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说说这块玻确的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注意讲全四个条件。

  松脂球形成后,怎样变成化石的呢?请学习下面的部分。

  二、理解化石形成过程这部分。

  1.默读课文。

  2.思考: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总结出变成化石的条件:

  1)时间长。

  3)松树腐烂

  2)陆沉水漫。

  4)泥沙掩埋。

  三、有感情地朗读化石形成的部分,了解发现过程。

  提示:要读出孩子的高兴,父亲的惊喜。

  为什么令人惊喜?可以让学生讲讲原因。

  四、默读第四部分。

  思考:这块瑰油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科学价值?

  理解: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五、自由想象。

  作者根据这块琉璃里面的两只小动物的特征,运用有关知识想象出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同学们也可以想,这块琅琅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呢?

《琥珀》教案9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琥珀的形成及特有价值。

  2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检查预习

  指名读课文,读后思考讨论:

  l.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

  2.那么,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这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二合作交流

  启发谈话:

  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了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不明白的同桌交流。

  三品读体验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读后讨论:“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

  (“约摸”,大概估计。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立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肯定超过一万年了。)

  3.老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

  4.指名读第2-11自然段。读后思考:

  (1)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松柏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

  (2)课文中有几处写了太阳光的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因为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

  5.老师小结:因此,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

  6.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

  7.指名读第3-4自然段。

  8.老师小结:作者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

  9.指名读第8自然段。

  10.老师小结:作者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出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

  继续学习课文

  1.思考讨论: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想象就在“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呢?

  (松树渗出的一滴树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松脂一定是很大的。而蜘蛛要吃苍蝇又必然要挨得非常近。这样就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巧遇。这是完全可能的,因而想象是有根据的,十分的合理。)

  2.老师小结;松脂把两只小虫包在里头,再加上松脂继续地往下滴,又把原来的盖住了,就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3.思考讨论:松脂球是怎样变成了化石的?

  (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地壳发生变化,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这就形成了儿石。)

  启发谈话

  对于这块琥珀的形成,科学家的想象也很合理。

  思考讨论:

  1.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风吹浪卷到岸边,孩子踩着后挖了出来,孩子的爸爸认出这是一块琥珀。)

  2.渔民看到这块琥珀,为什么说“这是很少见的?(一块琥珀包裹两只虫子是很少的,再次表现出了这块琥珀的不可多得,极有价值。)

  六、齐读最后一段

  四、巩固延伸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老师小结:

  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既然在一万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苍蝇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一万年以上了。这是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的价值。

  板书设计:琥珀

  时间———形成松脂球(松树、炎热、巧合)

  形成化石(时间之长、地质变化、陆沉水浸、海沙淹没)

  被人发现——科学价值

《琥珀》教案10

  (一)揭示课题,质疑

  师: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天,在大海边,一位渔民带着小朋友走在沙滩上,小朋友赤着脚,忽然小朋友踩着了一块硬东西,他把它挖了出来。“爸爸,你看这是什么? ”渔民接过仔细地看了看,“这是琥珀,小朋友”他高兴地说:“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个蜘蛛,一个苍蝇,这是很少见的。”接着出示琥珀图片。

  揭题,板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同学可能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提得非常好,说明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小朋友,聪明的小朋友,也是最棒的小朋友。下面我们看这块琥珀(出示CAI课件),俗话说,无巧不成书,世界真奇妙,竟有这么巧的事,两只活蹦乱跳的动物,竟同时被一滴松脂包在里面。这就是今天课文里要介绍的琥珀。下面我们用自身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刚才哪些同学的问题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同学。

  (2)边读边画出字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2.指名读课文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黑板上写词语

  同学读词语

  4、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通顺,然后考虑

  课文写的琥珀是什么?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琥珀有何特点。

  (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

  本文所讲的琥珀里面裹着一个苍蝇,一个蜘蛛,而且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课文主要讲了根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像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

  5、 小组内讨论交流。

  (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叙述琥珀的发现→描写了琥珀的形态)

  (三)、学习琥珀样子局部。

  1、图文对照,认识琥珀的样子。

  (1)出示琥珀图,同学仔细观察并用自身的语言描绘这块琥珀。

  (2)浏览课文找出琥珀样子的语句。

  (3)请大家自由读这个自然段,这个自然段除了写琥珀的样子,还写了什么?

  (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来的;这块琥珀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2、感情齐读。

  3、课文中所写的内容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想象的局部?

  明确:课文写这块琥珀的样子,“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有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些内容是出现在科学家眼前实实在在的事物,课文中的其他内容都是作者推测、想象的局部。

《琥珀》教案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8个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字。理解“前俯后仰、飒飒、推测”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琥珀形成过程课件。

  学生准备:1.搜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2.预习生字词。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

  1.揭题,板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

  2.认识琥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识字认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

  琥珀苍蝇松脂拂拭渗出澎湃黏稠推测淹没晌午逼迫剩余掸翅膀热辣辣

  (2)指名读。

  ()开火车读。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同学。

  (2)边读边画出字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2.检查自读课文情况。

  指名读课文,正音。师生评述是否正确、流利。

  3.默读课文,看看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提示:课文主要讲了根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像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三、了解琥珀的特点。

  1、图文对照,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

  (1)出示琥珀图,学生仔细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块琥珀。

  (2)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图画内容的语句。

  (3)请大家自由读这个自然段,这个自然段除了写琥珀的样子,还写了什么?(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来的;这块琥珀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2、感情齐读。

  3、课文中所写的内容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想象的部分?

  (明确:课文写这块琥珀的样子,“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有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些内容是呈现在科学家眼前实实在在的事物,课文中的其他内容都是作者推测、想象的部分。)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听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回顾学习收获,激发思维动机。

  根据这块罕见的珍贵的琥珀,作者推测想象出一个十分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琥珀的形成过程。那么,作者是怎样推测、怎样想象的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思考,一起推测,一起想象。

  二、品读课文:还原推测过程,品味文章语言。

  (出示琥珀图片)看到这样一个琥珀,你会想到哪些问题?

  预设一大胆质疑

  (1)是什么把蜘蛛和苍蝇包在了里面?

  (2)蜘蛛和苍蝇为什么会同时被包在松脂球里面?它们怎么被包在一起的?

  (3)它们是怎样成为化石的?

  (4)它们又是怎么被发现的?…..

  预设二松脂球的形成(2-9自然段)

  1.想想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

  引导学生发现:天气热,太阳猛;松树渗出松脂;蜘蛛正要抓到苍蝇;松脂刚好滴到蜘蛛和苍蝇上。

  2.作者把这个故事写得非常生动有趣,让人感觉很真实,很形象。再读课文,想想画面。

  (1)找到描写太阳和松脂的句子,读句子,想象画面,感受天热,松脂多而美。

  (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味。晌午的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彩。)

  (2)作者又是怎样记叙松脂包裹蜘蛛和苍蝇的过程的呢?

  ①.找到句子,读一读,并在脑子里形成画面。

  ②.说说你看到的画面。(在学生介绍过程中,老师通过追问,引导学生讲清细节,把故事讲生动;同时,抓住“刚、、正好、一齐”引导学生感受事情的“巧合”)

  ③.课文中还有一个句子,也能说明这真的是一种巧合,一种偶然,能找出来吗?有感情地读一读。(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子被埋在一个松脂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

  (3)就这样,松脂不停地滴落在两只小虫子上,结果――(出示句子: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它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

  (抓住“不能……也不再…..,都,终于”指导有感情朗读。)

  3.师生共同归纳松脂球形成的条件

  第一,炎热的`夏天正晌午。因为只有在这一时间松柏才渗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

  第二,要有松树、柏树。依据是琥珀是松树树脂形成的

  第三,苍蝇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面。

  4.赏析课文,感情朗读。

  ①“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后来,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写出了小苍蝇的快乐劲儿)

  ②“忽然有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想把那苍蝇当做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小心翼翼

  ③“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事情发生得巧极了)

  ④“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语句幽默,让人感觉两只小动物很可怜;同时也写出了老松树的不忍心但又无可奈何。)

  预设三琥珀的形成(10-12自然段)

  师过渡:看来,大家对松脂球的形成过程了解清楚了,但松脂球并不等于琥珀,琥珀应该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下面我们来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5.“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

  (时间那么长,苍蝇蜘蛛那么多,可唯有那两只被包住了,这主要是为了强调事情发生得太巧了,这颗琥珀太少见了。)

  6.“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水把森林淹没了,树腐烂了,”“剩下的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琥珀的形成是一种地壳运动、沧海桑田巨变的结果。

  师提问:如果说松脂滴落到两只小虫上纯属巧合的话,那么,包裹着蜘蛛和苍蝇的松脂球变成化石又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课件出示:1、时间漫长。2、陆沉水漫。3、松树腐烂。4、泥沙掩埋。)

  7.作者是怎样写出漫长的?(引导学生抓住“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又是几千年过去了”进行体会。通过时间“长”“短”的相对性,体会化石形成时间的漫长。)

  8.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进一步感受漫长。

  预设四发现过程(13——15自然段)

  6.最后,松脂球化石--琥珀又是怎么被发现的?

  预设五琥珀价值(16自然段)

  7.琥珀的发现有什么价值?(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8.除了课文中写到的,你还能想到会有哪些价值。用“从那块琥珀的发现,我们可以推测……”说话。

  三、感情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1.自由练读。

  2.分角色朗读。

  四、总结延伸:寻找前后联系,质疑形成过程。

  1.再读全文,我们还可以发现,课文很多句子都是有相互的内在联系的,你能一一找出来吗?(如对海的描写;对小虫的描写;漫长时间与第一自然段的照应……)

  2.作者对这块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你有什么疑问吗?

  3.那么对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你又有什么新的推测呢?

  五、指导书写

  识字教学。注意“黏”的写法,与“粘”的区别。“飒”是平舌音。注重在阅读中识字和自主识字。

  六、作业

  材料整合出新篇——把课文与收集的琥珀的课外材料(如琥珀的产地、种类等)结合起来,整理出一篇新文章,要求内容准确丰富、字迹清楚工整、图片精美,可以分出章节。有条件的可以制作电子图书。

《琥珀》教案12

  教学要求: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的意思。

  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写作思路。

  3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方式简要写出的形成过程。

  教具准备:

  琥珀资料图片语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琥珀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是的琥珀是一种淡黄色或红褐色的装饰品。它是怎样形成的呢

  2本课就向我们介绍了琥珀的形成过程。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为什么说是“奇异的”呢让我们去看看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以及不好理解的词语。

  2教师正音“珀”字读pò不要读bó“脂”读zhī不要读zhǐ“湃”读pài不要读bài。

  易写错的字“澎”字中间部分的“士”不要写成“土”“湃”字中的“拜”字左边不要多一横右边不要少一横“黏”字左边笔画较复杂左半部不要丢掉中间的一撇一点不要把下面写成“水”。

  3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约摸大约估计。

  飒飒拟声词形容风、雨的声音。

  热辣辣形容热得像被烫着一样。

  淹没大水漫过盖过。

  前俯后仰形容身体前后晃动的样子。

  黏稠像胶水那样又黏又浓的样子。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不知道的事情。

  远古遥远的古代。

  4想一想课文大意。

  主要写的是人们根据一块奇异的琥珀推测出它是怎样形成怎样发现的以及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是一篇。

  理清课文层次课文共分两部分。

  部分第1~12自然段写这块奇异的琥珀的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第13~18自然段写这块琥珀被发现点出了想象琥珀形成的重要依据。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采用不同的方式简要写出琥珀的形成过程。例如列表格、画箭头、写小标题、文字叙述等。

  2说一说文中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在十分巧合的情况下一只正捕食苍蝇的蜘蛛同苍蝇一起被松树上滴落的松脂粘住或包住渐渐形成一个松脂球苍蝇和蜘蛛被裹在里面。千百年后经过沧海桑田的变化档林逐渐被淹没。松脂球沉到海底被层层泥沙掩埋。泥沙越积越厚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下经过上万年的演变松脂终于变成了化石。

  3现在让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个奇异的过程的吧。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4琥珀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交流总结

  1必须是炎热的夏季必须是老松树这样才会滴下较多的松脂。

  2必须在蜘蛛扑过来的那一刹那不然只会包一个昆虫或者一个没有。

  3树林的不远处必须有海这样地质变迁时才会形成化石。

  4必须要很长的时间形成化石。

  5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找出文中的句子。

  海风猛烈地吹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

  有个渔民带着儿子走过海滩。那孩子赤着脚他踏着了沙里一块硬东西就把它挖了出来。

  6琥珀有什么价值呢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了它的价值我们可以从琥珀中了解很多关于远古的事情。

  四、课堂小结

  1学生默读课文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2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了解了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它的价值可还有个疑问没有解开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为什么说是“奇异”的琥珀。

  是啊为什么呢请大家带着这个疑问课下讨论交流咱们下节课再来解决这个疑问。

  教学反思:

  1让学生欣赏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2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琥珀的科学价值并通过交换词语位置和去词练习让学生体会科学小品文在遣词上的严谨、准确。

《琥珀》教案1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琥珀、飒飒”等词语。

  2、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继续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5、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1、琥珀形成过程课件。

  2、搜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

  1、揭题,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

  2、认识琥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新词。

  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学生自学生字。

  (2)汇报自学情况。

  你可以介绍自己记生字的方法,也可以提醒同学们注意某个生字的读音或字形。

  (3)同桌互相读,并互相纠正。

  (4)全班齐读。

  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通顺,然后思考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

  3、小组内讨论交流。

  4、集体交流。(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叙述琥珀的发现→描写了琥珀的形态)

  三、学习琥珀样子部分。

  1、图文对照,认识琥珀的样子。

  (1)出示琥珀图,学生仔细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块琥珀。

  (2)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图画内容的语句。

  (3)请大家自由读这个自然段,这个自然段除了写琥珀的样子,还写了什么?(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来的;这块琥珀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2、感情齐读。

  3、课文中所写的内容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想象的部分?

  明确:课文写这块琥珀的样子,“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有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些内容是呈现在科学家眼前实实在在的事物,课文中的其他内容都是作者推测、想象的部分。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听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一块具有很高研究价值的琥珀,同学们提的问题还有一个没有解决: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出示)

  二、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一)快速阅读课文,说说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哪两个阶段?

  (二)了解形成松脂球所需要的条件。

  1、描写松脂球形成的过程是哪些自然段?

  2、认真阅读这部分内容,分析一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几个条件,并说说理由。

  3、学生汇报、交流。

  (1)夏天,阳光强烈。

  (2)老松树

  (3)苍蝇、蜘蛛巧遇松脂

  (4)松脂继续滴下来

  4、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四个必需条件都找到了。作者对它们的交叉描述,使得故事情节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动有趣。现在请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找找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5、学生独立赏析课文。

  ①“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后来,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写出了小苍蝇的快乐劲儿)

  ②“忽然有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想把那苍蝇当做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小心翼翼)

  ③“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事情发生得巧极了)

  ④“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语句幽默,让人感觉两只小动物很可怜;同时也写出了老松树的不忍心但又无可奈何。)

  ……

  (三)了解松脂球变为化石所需要的条件。

  讲得真好。看来,大家对松脂球的形成过程了解清楚了,下面我们来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又需要哪些条件。

  1、谁还记得古生物变成化石这一知识我们曾经在哪一课学到过?《黄河象》你还记得必需几个条件吗?

  2、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是否也具备了这几个条件,如果是,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3、这说明任何古生物变成化石所需的条件基本相同。这部分讲化石的形成,为什么又提到了苍蝇、蜘蛛?(如果说不出)师出示有关句子。(请你读有关的句子。)“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时间那么长,苍蝇蜘蛛那么多,可唯有那两只被包住了,这主要是为了强调事情发生得太巧了,这颗琥珀太少见了。)

  (四)课件展示琥珀形成的过程。

  三、了解想象的依据。

  1、引导学生阅读13-18自然段,讨论想象的依据。

  四、了解课文在叙述顺序上和《黄河象》有哪些不同。

  1、(出示)动脑筋:《黄河象》这篇课文的叙述顺序是:先讲_________,再讲_________,最后讲_________。《琥珀》这篇课文,作者是先讲_________,再讲_________,最后讲_________。

  五、当解说员。

  这一个罕见的琥珀现在就放在博物馆里,老师昨天上网,看到一则招聘广告,我想:假如我们班有同学被招聘上了,那该有多棒啊!同学们想试试吗?

  1、(出示)招聘广告:

  天宇博物馆招聘优秀解说员,应聘内容:以“琥珀”为题材,运用优美语言,按一定顺序向参观者解说琥珀。

  学生练习。

  汇报。

  2、假如你是馆长,你会招聘谁?(颁发聘书)

  六、拓展延伸:

  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是怎样想象的,和同学交流

《琥珀》教案14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黏稠、推测、松脂等词语。

  2.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词义;

  2.朗读课文,对课文内容做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想知道什么吗?(学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看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老师和同学。

  (2)边读边画出带生字的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松脂:针叶树的树干上流出的胶状液体,是制造松香和松节油的原料。

  拂拭:指掸掉或擦掉。

  粘稠:形容液体的粘性很强。

  飒飒:风的声音。【例句】风越刮越大,树叶飒飒作响。

  琥珀:古代松柏树脂的一种化石,浅黄色、褐色或红褐色的透明固体。可用它制造漆、装饰品等。

  断绝:指原来有联系的失去联系,原来连贯的不再连贯。

  推测:根据已知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生机:生命力、活力。

  澎湃:形容涛声互相撞击。

  前俯后仰:形容身体前后晃动。俯,头向下;仰,脸朝上。

  约摸:估计,大概的意思。

  怒吼:原指猛兽发威吼叫。课文中比喻水的风浪声很大。

  热辣辣:形容热得像火烫着一样。

  (3)思考:琥珀是什么?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琥珀有何特点?

  明确: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本文所讲的琥珀里面裹着一个苍蝇,一个蜘蛛,而且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课文主要讲了根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像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三、教师出示琥珀图片,让学生对照图片,练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四、听课文录音,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五、学生复述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真阅读课文,通过理解琥珀形成过程,培养、提高学生想象力;

  3.了解课文叙述的`特点。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课文写了关于琥珀的哪些内容?哪方面内容是作者想象的?哪方面内容是对琥珀的真实描绘?(生回答)。

  那么作者想象的依据是什么?要形成这样的琥珀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这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

  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默读形成过程部分思考上述两个问题。

  明确:第一,要有松树、柏树。依据是琥珀是松树树脂形成的。第二,炎热的夏天正晌午。因为只有在这一时间松柏才渗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第三,苍蝇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面。

  2.科学家又是怎样想象发现过程的?探究想象依据。

  (1)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师生交流。

  (2)角色朗读此部分。

  (3)小结: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你知道想象合理的依据是什么了吗?

  3.科学家研究这块琥珀有何价值呢?

  (l)默读思考最后一自然段。

  (2)小组讨论后回答。

  4.济览全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并想一想本课与《黄河象》一文叙述顺序有什么不同。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三、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练读。

  2.分角色朗读。

  四、布置作业

  以《未来的××》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交流,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借助电教媒体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感情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琥珀》教案15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

  2.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3.学习在默读中理解内容:默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发展想像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1.学习在默读中理解内容:默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发展想像和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补充化石知识。

  (出示有关资料)学生默读,了解化石形成的基本过程。

  二、了解推测的内容。

  1.出示课题,朗读。

  2.(出示琥珀图片和课文结尾一节)观察,默读,说说这块琥珀的特点(透明、完好:两只虫子、毫毛可辨、黑色圆环。第一句概括写琥珀透明,里面苍蝇、蜘蛛完好,第二句话具体说明怎样透明,怎样完好。)

  3.圈划: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像不知道的事情。人们推测出什么?

  4.讨论:以下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1)当时有过挣扎

  (2)远古时代(一万年前)已经有蜘蛛和苍蝇(补充介绍检测的方法)

  三、推敲故事的合理性。

  1.了解故事。默读,根据时间分出境瑞形成的几个阶段,然后简述其形成的过程。(形成松脂球一埋人泥沙一成为化石)

  2.推敲基本情节的合理性。讨论,这样的过程合理吗?(可引导学生回顾化石形成的过程:交换作用形成的化石。)

  3.推敲细节的合理性。

  (1)找到"夏天的'故事"(形成松脂球部分),默读,概括:主要讲什么?(松脂裹住两只虫子)

  (2)默读,找到故事的关键。

  (3)指名让几位学生说说"夏天的放事"。在每位同学简述后,引导学生默读、评议(适当启发,比如:反复写到的、与松脂下滴关系紧密的),逐步抓住关键条件(炎热的天气、松树)。

  (4)默读,推敲这两个推测的合理性。

  (5)体会惊险一幕。

  ①指名或范读,想像松林里的情景。

  ②自己练读,要求读出小苍蝇的悠闲自得,蜘蛛捕捉苍蝇的紧张气氛。

  ③朗读指导,品味词句。(你认为哪些词句用得好?说说根据。)

  比如:"热辣辣"用得好,写清了老松树渗出松脂的原因。

  ④推敲细节。蜘蛛捕苍蝇这个细节,有必要写吗?(否则,两只虫子不会靠得这么近。)

  有没有别的可能,使虫子靠近?(学生设想,大家推敲。)

  (6)有感情地朗读"松脂球形成"部分。

  四、思考合理推测的前提。

  1.体会为什么称之为"奇异的琥珀"。

  (1)默读课文,思考圈点:为什么说是一块奇异的琥珀?然后交流。(比如:刚好松脂落下、时间漫长、地理变动、送上沙滩、偶然发现……)

  (2)抓住关键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思考合理推测的前提。

  (1)同桌讨论:为什么作者的推测的故事,无懈可击?

  (2)全班交流。(提示启发:①出示结尾节:观察仔细;②回顾化石知识:根据科学规律)

  五、推荐课外阅读。(比如:〈蜷蝉的住宅〉)

【《琥珀》教案】相关文章:

《琥珀》教学反思02-24

《奇异琥珀》说课稿01-02

琥珀教学反思10-25

刘克《琥珀》教学纪实与评析 教案教学设计04-14

《琥珀》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教案教学设计04-15

小学五年级语文琥珀教案05-02

语文《琥珀》教学反思04-22

《琥珀》的说课设计05-06

《琥珀》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