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31 08:27:53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1.课堂应成为联结课文和生活的桥梁,真正地实现课内和课外的沟通。老师不再是依据概念去分析课文,而是引导学生遵从认知规律去感知和思考,学会做人与做事,从而提高人的素养。

  2.教育者需要用一只眼睛关注孩子行为习惯,一只眼睛关注教育资源,努力挖掘教材中可利用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实现资源整合,促进孩子积极健康发展。

  3.面对现在学生时间观念不强、做事拖拉等现象,设计本课活动时意在唤醒孩子去珍惜与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做事效率。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学语文的乐趣,提高用语文的能力,在学语文中学做人。

  2.通过学科整合,让孩子们感知时间一去不复返,感受时间的珍贵,培养孩子们珍惜时间的观念。引导孩子学会挤出时间并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劳动(学习)效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文中父亲说的话和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并明白“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的道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时间的珍贵和珍惜时间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让学生感觉时间过得真快。

  2.温习《与时间赛跑》课文的收获。

  二、交流课前留意五分钟能做哪些事

  老师课前已经布置你们回去留意五分钟时间能做哪些事?(拿出你的记录卡)谁愿意来交流五分钟内你做的特别有意义的事?

  三、利用数学测算一天能有“多少个”五分钟

  听说咱们班的孩子很喜欢数学。

  来,拿起笔,算一算一天里有多少个五分钟。(提供表格——学生练算)

  四、情境再现,激发珍惜时间

  1.情境创设。大家好!我特别喜欢三年级四班的`孩子,因为他们聪明可爱,又很懂事,老师、家长们都很喜欢大家。可是细心的我呀,发现有些同学还不是最好的呀!你听。

  (1)天亮了,小鸟啾啾地叫个不停……“6:30,该起床啦!要不,会迟到的!”奶奶一遍又一遍地催。

  “唉,唠叨什么!烦死我啦——”小亮磨磨蹭蹭、不情愿地起床。吃饭又慢吞吞,整整花去了三十分钟。7:20,他从家里出发了。

  (2)在学校,你瞧,有些同学就这样扫地。有的抡起扫把开玩笑,有的在看热闹,有的……

  (3)课堂上,有人一直发愣:时间快点过去吧。好让我再到游乐园去玩。

  (4)放学回到家——要做作业啦,他搬出凳子坐到电视机前边写作业边看电视。

  (5)快上学啦!有人背起书包往外走,刚到门口。忽然想到课本、作业忘了带,于是转身拿了课本与作业。又到门口了,又发现落下红领巾与校徽。

  唉!孩子们,你是否有过这样的行为呢?

  2.孩子们,从你们的眼神、笑声中,我猜到了此时的你们有话要说。(鼓励联系生活实际)

  时间过得可真快呀!我想起了时间老人对我说的:世上最长且又最短的是——时间!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每天都是24小时,每周都是7天……

  五、学会挤出时间,合理利用时间

  轻轻闭上眼睛,随着音乐找一找一天中什么时候可以挤出五分钟?可以用它来做什么?

  1.分小组讨论:早晨一中午—傍晚

  2.反馈后小结:好习惯能成大事业!因为有好习惯。我们都很轻松、快乐。

  六、谈本节课的收获并动笔题写“座右铭”

  1.孩子们,这节课就到这里,有收获的请用笑脸或小手暗示我。

  2.小结:老师仿佛看到了三年级四班的同学因为懂得珍惜时间,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于是个个都成名成家,在这里,有未来的医生、有未来的律师……

  3.孩子们,为了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请提笔写下珍惜时间的格言吧!①如你想提醒自己,请写在蓝纸上。②想劝劝同学的,送给别人的,请写在红纸上。

  七、互赠或自勉珍惜时间格言

  1.写给自己的,请放声读。

  2.得到同学勉励的,请真诚地道声谢!(因为有人在想着你,想帮助你,那是很幸福的事。)

  3.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关于珍借时间的名言,要送给大家,希望你们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做一个敢于和时间赛跑的好学生。做一个善于与时间赛跑的好孩子。

  八、作业

  1.动手装饰格言卡。

  2.收集自己喜欢的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与《窦娥冤》一文的学习相结合,进一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与成就。

  2.了解本课曲词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1.把握剧情,鉴赏女主人公莺莺的艺术形象。

  2.体味剧作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鉴赏剧作富于文采的语言。

  (三)德育目标

  认识王实甫《西厢记》反封建礼教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把握、鉴赏女主人公的艺术形象,鉴赏剧作曲词的音韵美和体会其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应在疏理剧情的基础上,重点赏读若干支曲词,通过诵读、比较,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进行文学鉴赏的训练。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第一课时,要求学生疏理剧情,并重点赏读这出戏开头的三支曲词和结尾处《一煞》、《收尾》两支曲词,体会曲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2.第二课时,重点赏读自《脱布衫》至《二煞》共十四支曲词,体会曲词中反映的莺莺心理活动,并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长亭送别》是《西厢记》的第四本第三折,(《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这在元杂剧中是颇为少见的。全剧剧情,可参看课本题解)也是全剧最为脍灸人口听精彩片断之一。随着剧情的发展,莺莺终于克服了身心解放的要求与封建精神桎梏的矛盾,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与张生私下结为夫妻。但接下来便是老夫人逼张生赶考,并说考不取功名便“休来见我”,崔、张爱情又面临新的威胁。无奈中张生只好起程“上朝取应”。这场送别戏共有十九支曲文,由莺莺主唱,既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也充分体现了王实甫剧作情景交融、富于文采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

  1.导入:《西厢记》是脍炙人口的艺术杰作,同学们是从什么时候起知道这部作品的?读过那些与《西厢记》有关的书,是否观赏过相关的影视戏曲作品?

  (学生可自由作答,能引入课文学习的正题即可。)

  2.疏理剧情:《长亭送别》写莺莺、红娘、老夫人到十里长亭送别上京赶考的张生,莺莺是最重要的剧中人,经过的时间线索。度依据送,把课文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叨叨令”结束}:赴长亭途中

  第二部分{承上至“四边静”之前}:长亭别宴

  第三部分{承上至“小生又生些念”}:临别叮咛

  第四部分{“一煞”至此折剧终}:长亭别后

  3.赏读曲词《端正好》。全曲共六句二十五字,可要求学生先背诵,后作赏析。提问:这支曲子在修辞上有什么特点?是怎样渲染出剧中主人公的离愁别恨的?

  明确:曲子句子式既整饬又参差错落,前3个三字句构成对偶、排比。后又各有一个四字句、七字句和五字句。前四句一句一景,点明送别的季节,以景衬情。后二句用设问手法,说是“离人泪”“染霜林醉”,一“染” 一“醉”,下得极度有分量。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

  4.与《端正好》对比,赏读剧本末尾的《一煞》、《收尾》。

  提问:和《端正好》一样,《一煞》和《收尾》也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王季思教授评点这两支曲子说:“末二曲写张生去后莺莺的怅望情景,景中有人、有情,虚情实写,正语反诘,俱臻妙境。”试说说你对这段评语的理解。

  明确:“虚情实写”,就是寓情于景,借生动的景物来传情。这两支曲子写夕阳残照、青山疏林、淡烟暮霭、秋风马嘶,我们仿佛看到莺莺满怀凄楚,怅然痴立,目送张生转山坡、出疏林,“离愁渐远渐无穷”,此时的满目秋景,都是莺莺悲凉心境的外化。《收尾》的末句“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便是“正语反诘”,即用反问句抒写心境。比之于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正面直说,更显得激越真切。

  5.与以上三支曲子对比,赏读《滚绣球》和《叨叨令》。

  提问:这两支曲子主要写什么?有人说,只有《端正好》、《一煞》和《煞尾》这样的曲词,才可以称为“绝纱好辞”,《滚绣球》与《叨叨令》便相形见绌,你的看法怎样?

  明确:《滚绣球》仍是莺莺的内心独白,借去长亭途中的景物,从正面刻画莺莺与张生难以离舍的复杂内心世界。《叨叨令》由红娘的问话引发,叙说动身前无心打扮的原因,设想今后孤凄的生活情景。

  关于曲词的评价:《端正好》、《一煞》等化用唐诗宋词精美语句固然堪称“绝妙好辞”,而《滚绣球》、《叨叨令》亦各有特色。这两支曲子使用对偶、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写得也很生动真切,同时,又更多地融口语入曲,语言通俗,才能使演员宜于演唱,听众容易接受,雅俗共赏。《叨叨令》多用叠词、衬字,更能体现口语化的音韵美。有时委婉含蓄,有时尽情倾泻,两种曲子风格各异而能统一,正是王实甫才具超群之处,不必硬性分出高下。

  三、总结、扩展

  本课时我们只重点赏读了五支曲子,对课文华美曲雅、富于文采的语言已多有领会。王实甫是酿造气氛、描摹环境的圣手,他描绘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有使人感泣的魅力;他又是杰出的语言大师,曲词艳丽曲雅,又自然流利,毫不矫揉造作。下一课时,我们将时一步赏读共余曲词。

  四、课后作业

  1.复习已讲析、讨论的五支曲子,进上步作吟诵体味。

  2.诵读自《脱布衫》和《二煞》等十四支曲子,体会其中反映出的莺莺的心理活动与思想性格。

  五、板书设计

  剧情分析 曲词赏读

  (《端正好》至《叨叨令》)送别途中 《端正好》:浓色重彩 以景写情

  (《脱布衫》至《朝天子》)长亭别宴 《滚绣球》:借景抒情 哀婉动人

  (《四边静》至《二 煞》)临别叮咛 《叨叨令》:口语入曲 通俗真切

  (《一煞》至《收尾》)长亭别后 《一煞》、《收尾》:虚情实写 正语反诘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与课文一、四部分不同,二、三部分都是写莺莺、张生在长亭别宴上的表现。张生赶考,莺莺送别,表现了二人之间的真挚爱情,更反映出莺莺的痛苦心情和叛逆性格。对此,应通过曲词的赏析,用心体会。

  二、教学过程

  1.学生吟诵、赏读曲词,教师作适当解说。

  2.进行课堂讨论。

  问题讨论一:自《脱布衫》至《二煞》的十四支曲子,并未脱离长亭送别的具体情境,也仍旧体现了情景交融的特点。哪些曲词体现了这一特点?

  明确:在叙事抒情中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如《脱布衫》的“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蓑草萋迷”,把整个离宴用萧条气氛笼罩起来,使秋境与离情统一。又如《四煞》的.“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黄河与西岳华山,也被用来作离愁别恨的陪衬。还有《四边静》的“两意俳徊,落日山横翠”,把席残人散,两人相别的人物活动包容在苍山落照的秋境之中,气象阔大,使人如在画里,历历在目。

  问题讨论二:莺莺是重爱情轻功名的,具有反抗封建礼教的叛逆性格,哪些曲词中体现了这一点?

  明确:在莺莺心目中,金榜题名,并不是爱情的前提与基础。如在《朝天子》中,她称上朝应考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在《二煞》中说“你休忧文齐福不齐”“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在《幺篇》中说“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之及第”。这些言语,与老夫人汲汲于功名的态度形式鲜明对比,是莺莺叛逆性格的体现。)

  问题讨论三:虽然张生一再表白自己不会再在异乡拈花惹草,但莺莺却总担心他“停妻再取妻”,故而一再试探、叮咛,莺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

  明确: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妇女地位低下,始乱终弃的事是屡见不鲜的。实际上,作为《西厢记》故事雏形的《会真记》(唐元稹作)和《莺莺歌》(唐李绅作),都将张生描写为始乱终弃的薄情文人。莺莺的离愁别恨,固然反映她对爱情的执著,同时也是她对不能掌握自身命运的悲哀和抗争,而不只是单纯的儿女情长。

  问题讨论四:课文二、三部分的十四支曲子中,细节生动,描摹逼真处甚多,试举你最喜欢的曲子作说明。

  此题无统一答案,可由学生自由发挥。如《满庭芳》、《快活》、《朝天子》的细节描写,《耍孩儿》、《四煞》的夸张对比等,都很突出。

  三、总结、扩展

  《西厢记》既有曲折的故事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又有美曲雅的语言,称它能代表元杂剧的最高成就,绝非过誉之词。而且,不仅《红楼梦》的中宝、黛爱读《西厢记》,今天读它也还有现实意义。当代著名作家李存葆,便为《西厢记》写下他感悟人类情爱的长篇散文《飘逝的绝唱》。

  问题讨论:

  李存葆在《飘逝的绝唱》中说,当代世界,“暴力对美色的霸抢远未结束,权力对美色的侵吞仍显贪婪”;以金钱为媒,“用钞票铺设婚床”的现象更为多见。你思考过这些问题吗?作为已步入青春期的年轻人,你认为什么样的爱情观才是正确的?

  明确:社会丑恶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必隐晦,自然也不要夸大。让年轻人早一些接触“爱情观”问题亦无坏处,可避免他们在独立面对生活时的迷失。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引导青年人珍惜它,有利于他们美好情操道德的养成与坚守。

  四、课后作业

  1.选择最喜欢的一支或几支曲子,背诵出来,并把它写成现代诗。

  2.课后阅读《西厢记》全剧剧本。

  3.阅读李存葆《飘逝的绝唱》,写一则读笔记。(李文原载20xx年第3期《十月》,《散文·海外版》等多种报刊转载,并收入《20xx年度中国最佳散文》等文集)

  五、板书设计

  人物性格 思想启迪

  崔莺莺 蔑视功名利禄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执著追求爱情 摒弃金钱权力的侵蚀

  反封建礼教的叛逆性格 让爱情的人类精神之花更美更艳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一)识记并积累以下词语,学会运用:

  拘谨 颀长 健谈 熹微 悉意

  寥寥可数 干净利落 孔武有力。

  (二)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本文叙述故事、安排情节方面的特点。

  (三)理解勇气的内涵,体味幸福的深意,感受人性美的光辉。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引

  1、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①读准音,查词典,为本文应积累的词语正音、释义。

  ②读顺文,并圈出最感兴趣的内容。

  ③读懂义,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充满神奇浪漫想象的文段。

  2、导入新课

  著名的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登陆战役。登陆前,美、英、法盟军已经完全控制了战争局势,掌握了主动权,开始决定性反攻。英军第6空降师,美军第82空降师、第101空降师被运到22个机场,做好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空降的准备。主战场硝烟弥漫,正义之师势如破竹。和任何风暴来临前一样,登陆的前一天,诺曼底近旁的一个法国小村笼罩在大战前的平静中。一个美国伞兵的降落,惊破了这里的平静。

  (二)正音释义

  颀(qí)长 熹(xī)微 寥(li2o)寥可数

  拘谨:言行过于谨慎、拘束。

  悉意:尽心尽意。悉,全,尽。

  孔武有力:勇武而有力量。

  (三)诵读活动

  1、个人朗读、分小组朗读、全班齐读相结合,诵读全文。

  2、诵读要求与策略:

  (1)文题是“勇气”,从全文看,哪些人有勇气?你认为最有勇气的人是谁?

  (2)你在预习时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已有了初步了解,在诵读时请进一步加深你的感受。

  (四)思考活动

  1、学生活动要求:

  将课前预习和课上朗读的感受结合起来,思考读前老师提的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备足理由。

  2、教师辅助策略:

  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说说自己对小说中某一人物形象的喜好,以体会课文标题的深意。

  (五)交流活动

  1、从全文看,哪些人有勇气?你认为最有勇气的人是谁?

  明确:美国伞兵和法国夫妇都很有勇气。

  (1)美国伞兵有勇气。

  是什么使美国伞兵由“单枪匹马”,完全落在了“敌人控制的土地上”,到最终摆脱了德军的搜捕呢?是勇气。

  他孤身陷入险境而能临危不惧,积极求生,向法国妇女求救。在被捕后不绝望,勇敢逃生。在被围捕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不放弃,机智地折回小屋再次向法国妇女求救,连德国士兵也想不到回来搜捕。他最终成功脱险,他的勇敢与智慧令人钦佩。

  (2)法国妇女的丈夫有勇气。

  当妻子接纳了美国伞兵后,他没有犹豫,“迅速地把这个美国人推进壁炉旁边的一个大碗橱里”,丝毫没有考虑到此举会给自己带来灾难。

  (3)法国妇女有勇气。

  战争是残酷的,生活在德国侵略者铁蹄践踏下的法国土地上的人民,对于德国士兵的凶残、暴力是再清楚不过的了。法国妇女不会不清楚藏匿盟军士兵可能给她的一家带来的严重后果,但她面对美国伞兵的求救毫不犹豫:“哦,当然啦。”这是基于对侵略者的痛恨,对凶残、暴戾的侵略者的蔑视,对正义力量的支持,对正义必胜的坚信。但她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丈夫被杀死,她成了寡妇,三个小孩子成了孤儿。但当她再次面对美国伞兵的求救时,仍然没有犹豫,还是那句质朴的话:“哦,当然啦。快!”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这是何等的无私啊!美国伞兵的勇气带有人求生的本能,当然也不排除“为正义而生存”的因素,但法国妇女身上表现出来的,则是一种博大的胸怀,一种对正义力量无私的支持,同美国伞兵相比,更可贵,更值得崇敬。

  出人意料的人物,出人意料的情节,出人意料的结局,表现出了人物超凡的勇气。

  2、活动方式

  站在孩子角度参与活动,鼓励学生养成敢于质疑、不人云亦云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持之有故、据之有理地阐述观点。见解有创意的,给予肯定和表扬,促成自由争鸣的“场效应”。

  (六)深思探究

  1、联系全文看,本文写了几种勇气,它们的内涵是什么?

  明确:两种。一种是美国士兵求生的勇气和智慧,一种是法国妇女为了正义而敢于牺牲的勇气。

  2、面对灾难和死亡,这位法国妇女为什么有这样的勇气?

  明确:对战争的痛恨和必胜的信念给了这位法国妇女以无比的力量。凶残和暴力吓不倒人民,非正义的战争终究会失败,这正是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

  (七)设疑激趣

  也许会有许多同学认为法国妇女更有勇气,因为她的勇气更崇高、更伟大,也更值得钦佩,她应该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可是文章为什么对法国妇女采用的是略写的手法呢?

  活动策略:设疑激趣在于启发学生思考,以引出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

  第二课时

  (一)品析活动

  1、浏览课文

  要求:边读边圈出描写法国妇女的句子。

  思考:从全文看,为什么描写法国妇女的笔墨并不多,却很感人?

  2、讨论交流

  明确:神态:她长得并不漂亮,虽不是笑容满面,但是她的眼光却善良而镇定。(第一次)

  满脸苍白,泪眼模糊(第二次)

  语言:哦,当然啦。(第一次)

  哦,当然啦。快!(第二次)

  动作:说着便把他带进屋里。(第一次)

  毫不迟疑地把他送回壁炉边的碗橱里。(第二次)

  作者对法国妇女采用的是白描的手法,课文对人物的描写着墨不多,但人物形象却跃然纸上。当美国伞兵问她愿不愿意把他藏起来时,她的回答十分简单而干脆:“哦,当然啦。”而且“说着便把他带进屋里”。仅仅十几个字就把法国妇女在危急时刻镇定勇敢的精神表现出来了。法国妇女的丈夫刚刚被敌人杀死,这时美国伞兵又一次来到她家请求庇护,她又一次面临生死的考验,可是她“很快打开了门。她满脸苍白,泪眼模糊”,说明她已伤心至极。但她此时一点也没有犹豫,甚至“没有向她丈夫的尸体看上一眼”,就立即答应了美国兵的请求,语言同样是那样简洁有力。其实她的语言越是简洁,就越能显出她的勇敢坚强。她的行动同样快捷:“毫不迟疑地把他送回壁炉边的碗橱里”。她一点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危险,可见她勇气之大。

  作者抓住典型环境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神态、语言、动作,以简胜繁地描写,把这位法国妇女刻画得光彩照人。

  3、活动策略

  (1)诵读、感受、比较、交流。

  (2)默读品味。

  (二)深思探究

  1、除了以简胜繁外,本文在叙述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篇小说在叙述故事、安排情节方面显得非常独特。通篇采用第一人称,写一次午餐会上遇到美国伞兵,听他讲述自己的经历。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想象故事。表演故事。使学生懂得团结互助,会关心人。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在说话表演中要注意说话得体。符合角色身份,要注意文明礼貌。

  教学重点:

  发挥想象、创造性地分角色表演故事。

  教学难点:

  进入角色,说话得体,符合身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利用多媒体课件或挂图,呈现小动物参加体检的情境,伴随优美的音乐,小动物梦都来参加体检。……由此引出话题,小松鼠会对大家说什么?

  二、整体感知,理解图意。

  (一)逐图观看,展开想象。

  1.学生在整体感知图意的.基础上,再一幅一幅连起来仔细观看。小动物们都很关心小松鼠,让小松鼠先量体重,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2.小组在同桌之间可以展开讨论。

  (二)即兴表演,自由练说。

  1.自主寻找合作伙伴。

  2.确定自己喜欢的角色。

  3.小组内合作表演。

  三、总结。

  教学反思:

  课堂思路清晰,环环相扣,问题明确,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师们的爱国精神和松散、认真的工作态度,感受作者对启蒙老师崇敬、感激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启蒙老师,也都会对启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你六年的小学生活中,给你印象最深的老师是谁?

  板书课题,同学们,课题中的“启蒙”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全文,思考写了启蒙老师的哪几件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1)启蒙老师是些怎样的人,为什么让“我”时常心怀感激?

  (2)为什么老师的许多表扬“我”都淡忘了,而教师的批评和惩戒“我”至今未曾忘记?

  (3)“从这些宽严之间,同学们也领悟了一些道理。”我们领悟了什么道理?

  (4)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三、小组讨论大家提出来的问题

  可以全都讨论,也可以只讨论你们感兴趣的某些问题。

  四、全班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相机点拨

  1.你觉得“我”的启蒙老师具有怎样的.品质,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

  (1)热爱祖国。

  (2)治学松散,教育严格。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2.理解最后一段话

  教师引导:老师播下的种子是什么?这些种子开花结果了,是什么意思?最后一个反问句是什么意思?由这段话你想到了什么?

  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话。

  五、谈感受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想到了哪位老师,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具体的事例说说这个老师的美好品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写下来。

语文教案 篇6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内容与地位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组课文中的第八课。它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儿童故事,情节曲折有趣。“卡罗尔一直想有一只小猫”,正因为她“一直”想,爸爸就给她出主意登广告要小猫,可广告一登出,送小猫的人络绎不绝,为了解决小猫太多的问题,爸爸只好又登广告把小猫送人,当别人把小猫都拿走时,喜欢小猫的卡罗尔非常伤心,可就在这时,卡罗尔惊喜地发现自己最喜欢的小猫伯洛留下了,“卡罗尔终于有了一只她自己的小猫。”《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是新教材在小学阶段第一次出现的略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圈一圈、做一做、看图片、猜谜语、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等多种方式认识“卡”“罗”“尔”等十五个生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学生学习默读,了解默读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自读自悟,联系自身经验,感受卡罗尔随着小猫来来去去而起伏的心情,体会她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三)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认识“卡”、“罗”、“尔”等15个生字。

  2 指导学生学习默读,了解默读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默读中体会小猫的得与失在卡罗尔内心引起的情感变化。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本文篇幅虽长,但内容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可读性强,文中出人意料的情节产生的吸引力能紧紧抓住孩子们的心,使学生喜欢阅读。

  三、说教法

  在教法上,我采用自主阅读法,放手让学生读书,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抓住重点进行汇报的形式,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激发他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四、说学法

  在学法上,我会运用学生已形成的识字能力来识字,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习惯的方式识记汉字。

  五、说教程

  因为本课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准备用一课时完成教学。教学过程共分为四个板块: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三) 再读课文,理清课文

  (四)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具体如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第一步,让学生就“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喜欢?”展开交流谈话(学生交流后回答问题,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动物:小猫、小狗、小兔等)

  第二步,学生谈论到兴致高昂时,我引入课题:有一位外国小姑娘,她叫卡罗尔(板书)她跟我们一样也喜欢小猫(板书:小猫)他们之间会有什么动人的故事呢?(板书:和她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活泼可爱、生动逼真的动物图片的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2、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第一步,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生字,圈特殊词语(包括成语、ABB式、AABB式词语),勾画优美的词语搭配,标段落。

  [设计意图:“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新课标强调要增强培养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写作打好基础。]

  第二步,鼓励学生读自己觉得难读的字,然后我会多媒体出示会认字,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第三步,以“大家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其中一个或者几个生字”来提问引导学生主动交流识字方法,之后老师补充。

  如:猜谜语识字:不上不下(卡),兔子差点不见了(免),妈妈做饭菜的地方(厨),热水洒在泥土上(垫)。动作表演:蹭。声音模拟:喵。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的方法:苗——喵,萝——罗,橱——厨等

  [设计意图:将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放到形式多样的游戏中,既有效地学习了生字,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学会识字的方法]

  3、 再读课文,理清课文

  第一步,提问:什么叫默读?(同时板书:默读)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默读的要求:不出声,不指读,用眼看,用心想。

  第二步,学生默读,思考:课文讲了什么?(板书:猫、卡罗尔的简笔画) 第三步,再次默读,对文中写得有趣的句子或段落作标记,引导学生试着说出来,课件集中出示学生觉得有趣的地方,“卡罗尔看到这么多可爱的小猫心情如何?”教师以此一步步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从猫的得与失的过程中感受卡罗尔的心情。(板书)

  第四步,再次默读,思考:伯洛为什么没有离开?从课文中哪里知道?(板书:善良、关爱小动物)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是多读、多写、多积累,把“多读”放在首位,因此我在紧扣默读的感悟中,放手让孩子自读自悟其中的乐乐趣,让每个孩子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新课标还强调: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要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4、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第一步,小结默读方法,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读书方法:默读,这种方法,不仅能节省读书时间还可以让我们静静地思考问题。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石榴》教案04-21

语文下册的教案06-03

语文教案07-20

(经典)语文教案08-12

语文教案[精选]08-20

语文教案[经典]08-21

语文教案(经典)09-12

语文教案(精选)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