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30 07:55:03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积累词句,感误引号的特殊用法。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能力。

  4.让学生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启发想象,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

  1.这节课我们一道学习12课《失物招领》,请齐读课题。

  2.读完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失物,招领?)

  3.你最想知道什么?(谁丢失了东西?丢失了什么东西?丢失东西的人领回了自己的东西吗?)那我们赶紧读作文吧,通过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读课文

  (1)谁来读第一自然段?我们就从你这儿开火车读。学生开火车读课文。

  (2)现在同学们有信心到班上读课文了,谁敢试一试?

  一二学生试读课文,师生评议读得是否正确。

  2.看,有14个字娃娃、词语宝宝等着和我们交朋友:

  失、级、同、观、围、工、专、准、备、队、才、清、双、各

  (1)学生自己拼读。

  (2)谁来读?

  (3)在读音上哪些字要提醒大家特别注意?

  翘舌音:失、专、准、双 后鼻韵:清 平舌音:才

  (4)在字形上,你能记住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换-换:情-清、认-队

  加-加:又+又=双

  减-减:洞-同

  有一个偏旁没有学过,这叫折文儿。认识了这个偏旁,“备”、“各”该怎么记?(加一加)

  还有一个“级”字,我们在作业和课本上经常看到,早就记住了。

  (5)读读带有生字的词、句。

  看谁最先和字娃娃、词语宝宝成为最好朋友,一见面就能人出来。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感受植物园的美和孩子们的'快乐

  1.看图了解环境。今天,一年级一班的同学去植物园里参观,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看到p50的插图,你看到的植物园是什么样的?

  学生观察描述。

  2.勾画批注。课文中有一个句子在写植物园的样子,请用“——”勾标出来。

  3.流利朗读:“植物园很大很大,里面的花草树木很多很多。”

  4、指导说话

  (1)同学们看到的是春天的植物园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天的植物园很美很美,你还能用“很 很 ”这样的短语说话吗?

  学生说话。

  (2)你能在“很 很 ”的前面加个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吗?

  学生说话。

  瞧,添个词语,短语就变成句子啦。

  5.看图了解人物

  (1)看看植物园里的同学们午饭都吃些什么?吃得开心吗?

  学生看图后汇报。

  在大自然中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同学们快乐得像一只只鸟儿。

  (2)请带着这种感受齐读第3自然段。

  学生齐读。

  (二)感受老师的智慧和孩子们的纯真

  1.老师范读:老师和同学准备回家了,可是,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听老师读4-7自然段,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师读后学生汇报。

  2.自读感悟

  “四十双眼睛睁得大大的,八十双小手在各自的口袋里摸着。一会儿,四十张小嘴一齐嘀咕:‘唐老师,我没丢东西!’”

  自己读读黑板上这段话,边读边想:到底有没有同学丢失东西?

  学生读后汇报:同学们确实丢失了东西,他们丢失的是随手丢在草地上的垃圾。

  3.感情朗读

  多么富有智慧的老师!同学们随地扔垃圾,老师不直接批评,而是用失物招领的方式教育大家。你喜欢这种教育方式吗?请把这感人的画面装进脑海中。我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好这段话。

  (三)感受孩子们知错就改的品格

  1.齐读句子:同学们领回了自己的“失物”,把“失物”丢进了果皮箱。

  “失物”这个词加了个括号,想一想,为什么要加?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意象

  2、诗歌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赏析

  3、体味诗歌的情感,表情朗读全诗

  二、教法:朗诵赏析

  三、教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生活中有两个词,说出来就让我们每一个人激动不已,一个是母亲,人们常说,子不嫌母丑,对母亲我们有报答不完的恩情;一个是祖国,无论她是富有还是贫穷,她都是我们生长的一片乐土,我们有责任使她繁荣富强。在祖国贫困的时候,在一些人迷惘的时候,有些人去国外“享受”生活了,但更多的人却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他们决心以自己的双手,创建美好的祖国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跟着诗人舒婷,去感受那激越的爱国情怀。请看舒婷的《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二、板书课题: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三、 简单介绍作者:

  舒婷,生于1952年福建泉州。原名龚偑瑜。中国当代诗人。主要作品有《致橡树》、《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双桅船》、《神女峰》等。《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改革开放的第一个春天,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来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唱出了一曲心灵世界的歌。

  四、 学生自读全诗

  1、找出诗中所用的意象

  2、初步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把握朗诵的的节奏、语速及语调的变化。

  诗人的感情的变化是通过诗的语言显现出来的,因此,在分析的时候一定要抓具体的.语言,要做到三点:因文生义、因义探情、因情定调。

  五、找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试朗诵第一节并说明这样读的理由。

  明确:

  所用的意象有: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

  明确:第一节作者回溯了祖国数百年的贫穷、落后的历史心情深沉而悲痛,读的时候要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来表达这一沉痛的情感。特别是最后的“――祖国呵”,要低沉,用降调。

  生全体读。

  在第一节中,作者极力写出了祖国的贫穷与悲哀,这是当时的现实的写照。那么,作者是不是因此而消沉了呢?在诗中有没有反映出积极的东西呢?

  明确:作者看到了祖国的贫穷与悲哀,但作者并没有消沉。诗人顾城说过:“黑夜给了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求光明。”是的,在这首诗里,舒婷在贫困中也看到了祖国的不屈,看到了在灰暗的色调下压抑不住的活力和希望。祖国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前进,只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显得是那样的艰难:千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在历史有隧洞里蜗行摸索,都是祖国不屈于现实的写照。这是祖国的希望所在,是我们建设美好的祖国的力量的泉源。朗诵的时候要低沉而不压抑,把作者的复杂的情感表达出来。

  六、 在分析的基础上,学生齐读第一节。

  七、 按照上面的方法分析第二节。

  明确:所用的意象:花朵

  前两句是对第一节的总结,是承上启下的句子。本节是一个过渡,是一个内容上由写祖国的贫困到写的希望的一个过渡,也是诗人感情由深沉、悲痛转向高昂、激越的一个过渡。

  在第一节暗示希望的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揭示了希望的存在:是飞天袖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引导学生分析“未落到地面”的含义。

  学生齐读第二节。注意:语调渐高,显示出看到希望后的激动。最后的“――祖国呵”用平调读。

  八、按以上方法分析三、四节,要求学生分读、合读。要感情充沛。

  3、胚芽、笑涡、起跑线、黎明

  4、乳房

  这两节感情高昂、激越,要特别注意读时给以充分的展现,在语速上要由慢而渐快。

  九、全诗感情的变化也体现在用词的变化上,在写祖国的贫困悲哀时,作者用了色彩比较暗的词语,以后逐渐明朗、亮丽。提示深重注意并找出这些词。

  十、分析诗中的“我”的形象

  十一给学生3分钟时间,自读全诗,仔细体味诗的内涵,为下一步朗诵和背诵打基础。

  十二、找学生朗诵全诗。

  十三、总结:上下几千年,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祖国的独立完整,为了民族的繁荣富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2200多年前,一位老人披发行吟于江畔,他想以自己孱弱的肩膀,扛起岌岌可危的楚国的江山,当听到郢都被占时,他绝望了,毅然纵身投入江中,以身殉国。安史之乱时,也是一位瘦骨嶙峋的老人,他担忧祖国和人民的命运,吟出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还有那“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爱国诗人陆游,“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国破已如此,我何惜此头”的吉鸿昌……斯人已逝,那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诗人舒婷,和她一起去感受那激情澎湃的爱国情怀。

  师朗诵全诗。

语文教案 篇3

  人教版《语文园地二》要求同学们在习作里,向老师、妈妈、邻居、小伙伴或其他的什么人说说自身的心里话。什么是心里话呢?所谓心里话,当然是心里想说的话。它往往是嘴上说不出,或不便直接说给对方的话,是人们心底里最真诚、最无私的表达。

  小朋友,在你生长的过程中,有什么事深深地打动过你吗?有什么事使你的心情变得很糟糕吗?假如有,你是否想向他人倾诉?想把自身的感动、快乐、痛苦、烦恼一古脑儿向他(她)一吐为快?

  有位小朋友想对自身的奶奶说说心里话,她在习作中这样写道:

  一天晚上,您做了小白菜肉汤,这是俺最爱喝的汤了。闻着香香的汤,俺特别高兴。弟弟也非常高兴,乐得连连拍手。您给俺们姐弟俩各端了一碗汤。俺慢慢地喝着,细细地品尝着。而弟弟却狼吞虎咽地吃着汤里的肉,一会儿就剩下了一碗空荡荡的汤。弟弟又吵着要,您就从厨房里又给弟弟端了一碗,可弟弟嫌汤里肉少,偏要俺这碗。俺不愿意,弟弟就大哭大闹。这时,您冲俺生气地说:“你就没点姐姐样,给弟弟!”俺极不情愿地把汤给了弟弟。那晚,俺没吃饭就去睡觉了,可您理也没理俺。

  俺真想说:奶奶,您太重男轻女了!您想过没有,俺和弟弟都是您的晚辈呀!妈说:十个指头,咬哪个都疼。您怎么会这样偏心呢?

  这篇习作先向俺们讲述了一件具体的事,在这件事中,弟弟贪吃的样子,奶奶偏袒的动作、语言和“俺”委屈的神情,一一生动地展现在俺们面前。小作者把导致自身心情的'具体事实写得清清楚楚,读者也就明白了她为什么要向奶奶说那番心里话了。

  看来,写好这样的习作,一定要把导致自身想说心里话的那件事写清楚,要让他人知道事情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是怎样的,还要写出自身别样的心情和真实的感受。

  既然是说话,就要有说话的对象。你想向谁说心里话呢?这个人也许是你的老师、爸爸妈妈,是你的好朋友,或是一个和你只有一面之交的路人。总之,你的习作中要有一个明确的倾诉对象。写的时候,可以用第一人称,也可以像上面那篇习作一样,用第二人称“你”或“您”,直接对倾诉对象说。

  说心里话,一,话要具体、明白;二,话要自然、真实。只有真诚的愿望、平易的态度和无私的情怀,才干使人与你亲近,才干吸引他人的注意,才干让人发生心灵的震动。当然,你说的话不一定完全正确,这没关系,只要俺们对同伴是友善的,对生活、社会、家庭、学校是有责任感的,对未来是充溢信心的,他人是一定能够理解的。

  作文,是俺们学习做人的一份记录。相信他人看了你的习作,一定可以明白你真实的想法,并从中找到你生长的足迹。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评价人物,探讨人物与主题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

  1.知识链接:我们在前几册课本中已经学过了不少小说,如《最后一课》《社戏》《绝唱》等,课外阅读的小说作品就更多了,阅读这些小说作品,为我们积累了许多阅读小说的感性经验。本册教材的“附录”中,编排了《谈谈小说》这篇知识短文,阅读这篇短文,我们会明确阅读小说的一些常识,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知道一篇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在这三个要素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2.布置快速阅读课文,查阅工具书,完成下列练习。①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阴晦脚踝潮汛髀骨嗤笑瑟索惘然恣睢

  ② 理解下列词语:

  萧索无端如许鄙夷愕然展转隔膜恣睢

  3.与文本对话。就下列问题组织讨论和交流:

  ①文中写了哪些人物?列一个人物表。在这些人物中,其中哪些人物着墨较多?分别为他们写一个小传。

  ②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用一两句生动的话对人物作一评价。

  4.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反馈讨论效果,就学生写的小传进行交流。文中塑造的人物有:闰土、杨二嫂、“我”,“我”母亲、水生、宏儿;其中闰土、杨二嫂、“我”着墨较多,刻画得比较详细,人物形象丰满。为他们写小传,要从全文着眼,筛选与之有关的材料与信息,然后将其连缀在一起。如杨二嫂的小传(参考示例):

  20年前,杨二嫂开了一爿豆腐店,为了能赚到更多的钱,她擦着**,终日在店里坐着,凭自己的年轻美貌招徕顾客,生意非常好。20多年过去了,她的青春已逝,美貌不再,更重要的是由于农村经济的衰败,她的家境已难以维持原来的殷实,在种种艰辛的磨砺中,为了生存,她变得泼悍、放肆、尖刻、自私。当她见到在外20多年现在回到故乡的迅哥儿时,就虚假吹捧,尖刻嘲讽;趁迅哥儿一家搬家的混乱之际,中伤闰土,还顺手拿走了一些家中的东西。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提高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

  教学过程:

  1.《人生礼赞》

  “礼赞”就是“怀着敬意的赞扬”的意思。这个词表明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全诗的抒情基调。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用充满激情昂扬的笔调,激励人们在人生“辽阔的战场中”,“壮丽的舞台上”要振作、要奋斗,有追求、有所为,要“永远满怀着理想和期望。”

  全诗共五节:

  第一节:诗人激昂地发出号召,号召人们在人生的历程中,在人生的舞台上要时刻“当一名闯将”,要战斗,要勇往直前。

  第二节:告诫人们要时刻直面现实,勇于乘风破浪,不怕困难和挫折。

  第三节:诗人跳跃空间,从人生的成绩角度告诫人们都能向伟人那样留下足迹,留下成果。

  第四节:再次变化角度,告诫人们我们要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辉煌的人生成果会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会激起别人的斗志。

  最后一节:收束全诗,再次向人们发出号召:人生要有理想,有追求。诗人的这个“行动号召”的深层意义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要时刻振奋精神,鼓起勇气,积极生活,怀着理想和追求,不怕任何困难,时刻乘风破浪,最终定能成功。

  全诗以第一人称发号召,议论、抒情,读起来亲切,给人以鼓舞。

  运用比喻手法。如“航程”比喻人的`生命全部历程。把人生比作航船等。

  练习巩固:

  (1)本文的作者是,他是19世纪国最伟大的主义诗人。

  (2)本文是一首诗,作者用充满激情的笔调,激励人们在“”中,在“”上,我们不能听从“”的驱使,不要一味“”,也不要“怀念过去”,而应该“行动起来”、“”,“不断追求”、“”,激励人们永远满怀理想和期望。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之处。

  2、理解句意,领悟寓言所讲的道理。

  重点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和寓意的基础上,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设疑猜谜:

  稀奇古怪两只船,没有桨来没有帆;白天载人四处走,夜晚横卧在床前。(打一物)(鞋子)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有关古代鞋子的故事:《郑人买履》。

  2、请学生起来介绍作者的相关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指名朗读课文。指导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读《郑人买履》时,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不悟的神气,另外别人问话应表现出疑惑之情。

  2、师生评价,正字正音。

  3、学生自读,画出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4、试着翻译课文,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找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重点词语解释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

  而忘操之

  及反

  市罢

  遂不得履

  何不试之以足

  宁信度

  无自信也

  2、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而置之其坐(2)反归取之

  3、一词多义

  度(1)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

  之(1)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

  (3)何不试之以足

  而(1)而置之其坐

  (2)而忘操之

  4、特殊句式

  郑人有欲买履者定语后置结构

  何不试之以足倒装句

  五、疏通文义

  理解句意

  讲故事

  事情的起因,欲买履,度其足

  事情的经过:至之市——已得履忘持度——反归取之

  事情的结果:市罢,遂不得履

  六、分析课文

  A最能体现郑人思想性格的句子在哪里?并反复朗读。

  B运用哪些描写方法表现郑人特点?试各举典型一例作答。你怎样看待郑人?

  C这则寓言讽刺了怎样的人?今天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讽刺那些做事不注意从实际出发,教条主义的人。)(告诉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成的东西,而要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免出现不应该的失误。)

  七、兴趣作业:

  1、课文翻译一遍;背诵寓言。

  2、如果你是卖鞋的人,你会对这个郑国人说些什么呢?

  《郑人买履》课堂练习

  姓名班级

  1、重点词语解释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

  而忘操之

  及反

  市罢

  遂不得履

  何不试之以足

  宁信度

  无自信也

  2、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而置之其坐(2)反归取之

  3、一词多义

  度(1)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

  之(1)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

  (3)何不试之以足

  而(1)而置之其坐

  (2)而忘操之

  4、特殊句式

  郑人有欲买履者定语后置结构

  何不试之以足倒装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乐园教案04-04

语文《画风》教案05-06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下册的教案06-03

(经典)语文教案08-12

语文教案03-17

语文教案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