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大与小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大与小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大与小教案1
活动目标:
1.学会目测有明显大小差异的物体,懂得物体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来认识的,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故事使幼儿认识大小两种物体,初步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
3.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
活动准备:
两只大小不一的熊,两顶大小不一的杯子,两个大小不一样的蜂蜜罐子,两只大小不一的球,两辆大小不一的车。
活动过程:
一、教师启发谈话
今天有一个好朋友来我们教室做客,我们高兴吗?
二、讲授新课
1.教师拿出一只黄色的大熊,让幼儿认识颜色和大小。
教师再拿出一只色的小熊,让幼儿认识颜色和大小。
教师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让幼儿比较他们的大小。
2.教师谈话:熊妈妈来我们教室做客,我很高兴,我们是主人,客人来了主人应该泡茶给他喝对吗。大的杯子给谁喝呢?小的杯子给谁呢?
3.教师谈话:熊最喜欢吃蜂蜜了,我们仔细看看,这两个蜂蜜罐子,大的送给谁,小的送给谁。让幼儿观察并比较大小。
4.教师谈话:最喜欢玩球了,我特意准备了两只大小不一的球,我们仔细观察,大球给哪只熊玩,小球给哪只熊玩。让幼儿仔细观察并比较大小。
5.教师谈话:两只熊玩累了,老师准备了两辆大小不一的车,送他们回家,大家仔细看看,大车送给哪只猫,小车送给哪只猫?
三、教师每讲一个小故事,就把图片呢贴在黑板上,并通过这些图片来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四、知识拓展
通过教室的各种实物来让幼儿比较大小。
小班大与小教案2
活动目标:
1、 认识大小标记,按照大小标记将物体分类。
2、 大胆讲述自己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对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大小标记、地垫。学具:物品人手一个(种类是人数的一半,同种物品大小不同,颜色、形状相同)。
活动过程:
1、 认识各种物品,比较同种物品的大小。
1出示各种物品:“小朋友看垫子上有什么?
2请小朋友一人拿一样东西找到和它长得像的朋友手拉手坐在一起。请小朋友讲出两个物品的不同。
2、 按照物体的大小选择相应的标记。
1出示大小标记,请小朋友说出它的'不同,并且用身体动作来感受大小标记的含义。
2请小朋友将手中的物品按照大小送到相应的大小标记筐内。
3、 按大小标记将雪花插片归类。
4、 游戏:大泡泡、小泡泡
教师出示大小标记,幼儿看标记进行游戏。
区《纲要》试点园数学活动《谁大谁小》评析
1、 老师的教态好,在活动中收放自如。老师带幼儿玩数学游戏氛围好,幼儿很开心。
2、 活动目标清楚,材料源于生活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幼儿自主性得到发挥。
3、 老师能将知识点转化为兴趣点,幼儿很容易掌握,老师的教育策略运用得好。
4、 建议:
1在第一环节老师提“哪里长得不像”时,可以让幼儿先说像地方,在此基础上再观察不像的地方,幼儿会讲的更好。
2分插片的环节已经不是难点,可以增加其它物品让幼儿来分。
3可以把以前认识的标记拿出来,分几组操作,这样数学活动会饱满一些。
小班大与小教案3
活动目标:
1、练习双人近距离滚接皮球,提高手脚协调的能力。
2、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愉悦。
活动重难点:
练习双人近距离滚接皮球,提高手脚协调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与老师互相滚、接球的经验。
2、大皮球若干。
活动过程:
一、老师出示皮球
1、师以游戏口吻交代游戏名称:“熊猫滚球”。
2、请一名幼儿和老师合作示范玩法:用双手推球向前滚给对方,等对方把球滚过来时,再两手分开将球接住。
二、幼儿随“找朋友”音乐愉快地找一个游戏伙伴。
1、两人一组,拿一只大皮球,各自找空地玩滚球的游戏。
2、老师巡回指导,根据实际情况,提醒幼儿调整两人之间的.距离,同时纠正不当的玩法。
三、鼓励滚接成功的幼儿,并请他们示范表演。
小班大与小教案4
一、教学目标:
通过开展本次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中国人民过去的屈辱历史,让学生懂得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二、活动准备:
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国家公祭日的新闻。
2、选定及训练好班会主持。
3、请同学们收集公祭日知识,并预先准备朗读自己找到的资料。
4、老师准备几个有关屈辱历史的知识,用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5、准备好有关公祭日的录像
三、活动过程:
1、班主任宣布公祭日主题班会开始,并介绍本次班会的主题。
2、主持人介绍本次公祭日班会的形式及主要程序。
同学们,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扶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同时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是中国与世界更好地在沟通,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就如欧洲一年一度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死难者一样,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
3、畅谈公祭日知识(每组派代表汇报所搜集关于公祭日资料)?第一组代表——公祭日是什么
第二组代表——公祭日的意义
第三组代表——公祭日对我们的影响
第四组代表——《永久和平赋》为和平
第五组代表——中国抗日战争事件
第六组代表——美国珍珠港事件
4、视频:有关公祭日的录像
四、课外延伸:
1、自行设计历史手抄报。
2、查阅历史文献。
3、观看影像资料。
4、板报设计。
5、国家公祭加砖行动。
6、写一则在12·13首个国家公祭日上的讲话发言稿。
7、进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网上悼念活动。
8、开展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主题活动。
小班大与小教案5
设计意图:
针对小班幼儿肢体动作发展的程度,以及小班幼儿基本上未接触舞蹈的这一现况,设计了小班舞蹈《小蜜蜂》。以学习舞蹈动作中基本动作小碎步为活动设计的中心,让幼儿在体验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勤劳采蜜的快乐情景中,学习舞步小碎步,当一只快乐采蜜的小蜜蜂,并获得一种对小蜜蜂勤劳不懒惰表示认同的情感体验。感受音乐节拍做动作,让幼儿在身体动起来的同时,又培养其对音乐对艺术的感受能力,得到一种欣赏美和表现美的情感体会。
活动目标:
1、学习并认识基本舞步小碎步,能在舞蹈韵律活动中运用小碎步。
2、模仿蜜蜂飞翔采蜜,感受小蜜蜂勤劳不懒惰的精神。
重难点:小碎步的步法,手脚动作协调
活动准备:《小蜜蜂》mp3音乐,小蜜蜂手偶一个,小蜜蜂胸饰若干,红黄蓝大小花朵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过程:
方法:道具导入,图片导入法,儿歌导入过程:
出示手偶小蜜蜂引出主题。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了一个特别的朋友来和大家认识呢!
2、出示手偶小蜜蜂,念出儿歌《小蜜蜂》。
小蜜蜂,嗡嗡嗡。
飞到西,飞到东。
不怕雨,不怕风。
采花蜜,勤劳动。
二、学习基本舞步—小碎步。
1、师:小蜜蜂可爱不可爱呀?你们喜不喜欢小蜜蜂呀?(可爱,喜欢)那有没有能干的小朋友知道小蜜蜂有什么本领?(会飞,会采蜜等等)2、师:小蜜蜂是怎么飞的呢?
(幼儿自由想像各种小蜜蜂飞的样子)教师总结:
①飞的时候高高的,小脚尖点地,后跟踮起,飞起来的时候轻轻的,小脚轻轻点地踏步。
②我们把这种脚的.动作叫做"小碎步"。
③请能干的小朋友上来示范表演,全班小朋友配上音乐跟随教师一起来表演一遍小碎步。
3、师:小蜜蜂是怎么采蜜的呢?
幼儿自由创编各种蜜蜂采蜜的动作教师总结:
① 采蜜动作,屈膝微蹲,弯腰,头向下低,手臂向后轻轻扇动,轻轻摇晃小脑袋。
② 请能干的小朋友上来示范采蜜动作,全班幼儿跟随音乐来完整做一边蜜蜂采蜜动作。
三、游戏—集体舞
小蜜蜂采蜜把花朵撒在空地上装扮成花园,教师带领小朋友绕花朵跳蜜蜂舞,模仿蜜蜂采蜜的情景。
师:我们的小朋友真能干,下面老师来当蜜蜂妈妈,你们来当小蜜蜂。小蜜蜂很勤劳,采蜜从不偷懒,小蜜蜂们跟妈妈学好本领了,妈妈带你们去花园采蜜吧!我们出发咯!(播放音乐两遍)( 小朋友在花园里自由自在地飞,在花朵上采蜜,老师加以言语鼓励与引导)四、结束。
师:小蜜蜂们!我们采了那么长时间的蜜,都累了吧,让我们停在花朵上休息一下吧!
(播放摇篮曲,蹲下来作休息状结束)
活动反思:
首先在课的内容上我并没有实行“拿来”主义,而是对原有内容进行了提炼。音乐方面的取舍。我舍弃了原来的音乐,重新剪辑了一首新的节奏显明的音乐,更有利于孩子掌握小碎步的练习。
课的具体环节是:图片小蜜蜂的导入——知道小蜜蜂长什么样,初步体会小蜜蜂的勤劳精神——学习蜜蜂采蜜的动作——创编采蜜动作——花园采蜜——品尝蜂蜜。
在课的导入时由于我的问题问的不是很规范,导致幼儿一直重复回答一个问题,是语言的引导不到位而引起的混乱。我没有明确提出小蜜蜂长什么样子?而是他们来看。而只是说了你在图片上看见了什么。所以我觉得在调整后的教案里我应该在图片出示时,直接提出:“小蜜蜂长什么样子?”这个问题。能通过幼儿看到图片表达出蜜蜂的形态及主要特点。
在模仿蜜蜂采蜜环节时,在这一环节,孩子们结合着以往的生活经验,了解蜜蜂的基本形态和活动规律,引发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探索的同时,幼儿通过演一演,个个跃跃欲试,热情高涨。并且在最后一个环节品尝蜂蜜时,老师指导语是“请你们常常你们自己采的蜂蜜”,带动了课堂的气氛,幼儿的情绪更加高涨。
小班大与小教案6
活动目标:
1.认识圆形,能辨别生活中圆形的物体。
2.尝试用各种圆形材料进行印画,初步感受大小虚实不同的圆形组合的画面效果。
3.愿意在集体中介绍自己的作品,体验创作的快乐。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幼儿熟悉并了解生活中的`各种圆形物体;学唱歌曲吹泡泡吹泡泡用的材料。多媒体课件吹泡泡。
活动过程:
一、感知体验
1.教师出示吹泡泡的游戏材料,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玩吹泡泡的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教师播放吹泡泡的音乐,鼓励幼儿跟着音乐边唱边玩,和泡泡玩一玩、追一追、抓一抓。
3.引导幼儿观察泡泡,感受各种泡泡的形状以及大小颜色的不同变化。
4.播放课件并欣赏名画《无题》中丰富的色彩。
二、探索发现
1.出示范创意画纸和各种瓶盖、水粉脸颜料,鼓励幼儿探索各种圆形物品变出泡泡的方法。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提示水粉颜料的操作常规。
3.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压印的方法和步骤。
三、创作表现
1.教师提示印画要求,鼓励幼儿自选材料和颜色,在各自的创意画纸上大胆印画。
2.幼儿印画,教师巡回指导。
指导要点:引导幼儿注意画画的疏密;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材料、多种颜色的颜料进行压印;提醒幼儿手不要接触颜料,用完一种材料后放回原位,以免弄脏衣服和桌面。
四、欣赏评议
1.将幼儿的作品集中展示,引导大家共同欣赏。
2.鼓励幼儿说一说:你印出了哪些颜色的泡泡,这些泡泡聚在一起给你怎样的感受?
3.播放歌曲《吹泡泡》,引导幼儿继续玩吹泡泡的游戏,体验创作成功的乐趣。
教学反思:
活动以其生动活泼的内容、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着幼儿的热情参与,发展着幼儿的个性和能力。引导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从幼儿的生活与兴趣出发。
总之要认真对待每一次教研活动,认真做好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准备工作包括备课、教具准备等。努力学习新方法、新理念,共同提高音乐教学活动质量。共同探讨好的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小班大与小教案7
活动目标:
1、学会通过目测法、重叠法比较大小不同两个物体的大小。
2、能初步比较出生活中简单常见物体的大小,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
3、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参与观察探索。
活动准备:
1、ppt
活动指导:
1、创设游戏情境,激趣导入
指导语: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两只熊宝宝,我们先看看是哪两只熊宝宝吧。一只大熊一只小熊,哪一只是大熊?哪一只是小熊呢?
2、实际操作,学习常见的`比较方法
(1)出示图一:一天两只小熊起床了。它们需要刷牙,我们通过重叠比较发现一只牙刷大,一只牙刷小。那我们应该怎么分给两只小熊呢?
(2)出示图二:他们刷完牙之后想要坐车出去玩。这两两辆车有什么区别呢?
(3)出示图三:两只熊宝宝出门以后想去玩球,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球有什么不一样呢?
(4)时间不早了,两只熊宝宝的肚子都饿的咕咕叫了,它们找到了蜂蜜。我们一起比一比这两罐蜂蜜有什么不一样?一个大,一个小。那我们应该把小的蜂蜜送给大猫还是小猫呢?
3、通过巩固练习,引导幼儿进一步学习
指导语:小朋友们都很棒,学会了比大小,现在老师要来考一考小朋友们,看看你们都学会又快又正确的分辨事物的大小了吗?
活动延伸:
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找找“大”和“小”。
小班大与小教案8
故事情节简单、有趣,孩子会觉得好玩。
在给孩子读故事前准备一个大布袋,边读边给孩子演示故事中的情节。故事的难点在于帮助孩子想象巨人、小偷和汽车在大布袋前是怎样很快变小,被吸进大布袋里的;从大布袋里出来后又是怎么样从小变大的。所以在第一次读的时候要边读边讲,用手势和动作表示巨人等从大变小,又从小变大的过程。
读故事的时候,要让孩子感到大布袋很神奇,并把巨人、小偷的吃惊和小矮人的快乐读出来。
1. 小矮人为什么要把大巨人装进布袋里?
因为两个巨人在打架,而且还让小矮人别管闲事,所以小矮人把他们装进了布袋子里。
2. 大布袋是怎样把巨人、小偷装进去的?
小矮人张开口袋,说“进来、进来”,巨人和小偷就变得很小,被吸进了布袋里。
3. 小矮人为什么要把大布袋背到警察局里去?
听听孩子们怎么说。他们会知道警察是抓坏人、抓小偷的.。需要进一步告诉他们:警察不仅抓小偷,也要制止、惩罚在街上打架的人和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车辆。
4. 两个巨人从口袋出来后,为什么说“太闷了、太闷了!”
口袋很小、不透气、又很黑,所以巨人说布袋里太闷了,很不舒服。
5. 你知道小矮人的大布袋有什么用途吗?
鼓励孩子根据文中的叙述去想象。
教具准备图片:33巨人
附故事:
小矮人的大布袋
小矮人的大布袋佚名街上走来一个小矮人,小矮人背着一个大布袋。这时,有两个巨人在打架。小矮人叫:“别打架,别打架!”
“小孩别管闲事!”两个巨人一起对着小矮人扬了扬拳头(动作表现)。
小矮人张开大布袋,叫:“进来进来!”
“啊!”两个巨人糊里糊涂地变小了(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就变小了),惊叫着被吸进大布袋。
这时,街上有人在喊抓小偷,一个小偷慌慌张张(很害怕、着急)地在逃。
小矮人张开口袋叫:“进来进来!”小偷也变小了,钻进了大布袋。
忽然,一辆卡车闯过了红灯,小矮人张开口袋又叫:“进来进来!”卡车呼呼地缩小,稀里糊涂(不知道怎么回事)地钻进了大布袋。
小矮人将大布袋背进警察局,说:“你们要处理的人我都带来了!”
警察问:“人呢?”
小矮人打开大口袋:“出去出去!”
卡车开了出来,渐渐变大。小矮人说:“这辆车闯红灯!”
两个小人走了出来,渐渐变成巨人。小矮人说:“他们在街上打架,劝不住。”
两巨人叫道:“太闷了太闷了!”
警察惊奇地说:“啊!真是怪事了!”
小矮人将布袋一抖,小偷被抖(动作表现)了出来。小矮人指着他说:“他是小偷。”
小偷惊异地叫道:“哇,我的骨头都要散了,这是哪里呀?”
“这是警察局!”
“再见!”小矮人将大布袋往肩上一放,走了。巨人啊小偷啊都被警察带走了。
小班大与小教案9
活动目标:
1.初步懂得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2.通过倾听故事和交流活动,了解运动器械的正确玩法,知道运动时要注意安全。
3.喜欢玩运动器械。
活动准备:
玩具熊,橡皮膏若干。故事图片。
活动过程:
1.出示小熊玩具,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这是谁?小熊有许多好朋友,它最喜欢和好朋友一起做游戏了。你知道小熊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发生什么事了吗?
2.教师边操作小熊玩具边讲述故事。
教师边讲故事,边在小熊玩具的相应部位贴上橡皮膏,让幼儿感知故事的主要情节。
3.通过提问,知道故事中的小熊受伤的原因。
教师:小熊和小朋友一起玩什么游戏?发生了什么事?
教师:小熊是怎么样受伤的?
教师:小熊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但是它不会保护自己,请你告诉小熊怎么样玩才不会受伤?
4.结合幼儿经验,交流自我保护的方法。
教师:你喜欢玩什么游戏?在玩游戏时,你受伤了吗?想一想,在玩游戏时要注意什么?怎么样玩才能不受伤?
5.幼儿进行游戏活动。
让幼儿自主进行游戏,关注幼儿的活动,指导幼儿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愉快的开展游戏活动。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已具有初步的自我意识,对身体各器官初步产生了探索兴趣。然而,他们对身体器官的认识还很肤浅,保护自己的经验又比较缺乏,又由于家长的溺爱,造成孩子生活上的依赖,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也比较差。"橡皮膏小熊"这一活动内容,引导幼儿讲讲小熊受伤的原因,使幼儿了解如何避免事故的发生,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知道一些粗浅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我在活动中为了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其对活动的兴趣,我给玩具熊贴上了橡皮膏,让幼儿猜猜小熊身上的橡皮膏是怎么弄的,幼儿的兴趣特别大。活动中我运用了谈话法、经验感知法,充分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围绕“小熊和朋友们都做了些什么运动?为什么会贴满橡皮膏?”展开讨论。通过倾听教师讲解、回答问题,让孩子们了解了故事情节,引发幼儿如何保护好自己。此外,我还借助图片,再现故事内容,让幼儿边看图片边跟着老师讲述故事,如:学说安慰小熊的话“别哭别哭,贴上橡皮膏就不痛了。”在教师的带动下,孩子们边说边配上相应的动作。在做做、讲讲中,培养了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情感,效果不错。在复述故事时,幼儿都能够说出故事中重复的词语。如“又红又肿”、“扶好”、“抓紧”等,强化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幼儿知道应该怎样做才不会弄伤自己。
故事中的`小熊好似幼儿的化身,幼儿耳濡目染。乐意去学习进步的小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亲自学习接球的动作、扶扶手的动作,能在自己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并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活动以后,我见到幼儿做的不对的时候,只要轻声的问他一句:还记得橡皮膏熊熊吗?孩子就笑着改正了。
小班大与小教案10
一、设计意图
《小猫钓鱼》是一篇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通过简单有趣的图片讲述了一只小猫和猫妈妈去河边钓鱼,开始小猫三心二意,没有钓到一只鱼。后来,在猫妈妈的教育下一心一意的钓鱼,终于成功的钓到鱼。故事内容虽然简单,但告诉了孩子做事要专心这一深刻的道理。我们知道,中班幼儿掌握词汇的数量和种类迅速增加,同时他们的连贯性语言开始发展,运用语言交往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小猫钓鱼》的活动组织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倾听、表达能力,最重要的是这次活动可以改善目前幼儿存在的诸如做事容易分心、专心时间不够长等问题。
正如新《纲要》指出:幼儿实际的学习是整体的、综合的,幼儿园教育内容范畴的划分是相对的,教育过程应该依据幼儿学习特点进行整合处理,以使幼儿通过真实而有意义的活动,生动、活泼、主动学习,获得完整的经验,促进身心多面和谐发展。正因为以上几点,此次活动的开展是非常须要和重要的。
二、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根据幼儿语言教育阶段目标和中班幼儿的年龄阶段特征,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以下3方面:
1、认知目标:理解《小猫钓鱼》的故事情节,知道小猫开始为什么没有钓到鱼。
2、能力目标:能完整的复述故事,生动的表演出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对话。
3、情感目标:通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养成做事专心的好习惯。
三、活动重、难点
在活动目标的指导下,同时结合幼儿认知发展特点,确定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理解故事情节并在此基础上复述内容,而难点是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养成做事专心的习惯。
四、活动方法
为了更好达到活动目标,重难点,我将采用如下的活动方法:
第一,在教法上,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活动组织应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提问法、讲述法、直观展示法。提问谈话法中利用启发式提问、递进式提问开拓幼儿思维,促使幼儿积极言语表达想法。在故事的内容介绍中我将声情并茂的讲述以引起幼儿兴趣和注意以便幼儿更好的感知故事情节。直观展示法则是通过趣味挂图对《小猫钓鱼》的故事进行直观具体展示,这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
第二,在学法上,遵循幼儿早期阅读学习的规律和幼儿年龄特点,在新《纲要》的指导下,以幼儿为主体,采用观察法、体验法。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故事角色扮演,真正让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学习。
五、活动准备
为了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呈现趣味性、直观性、活动性,我准备了《小猫钓鱼》的故事挂图,同时也准备了小猫、猫妈妈、蜻蜓、蝴蝶的头饰并简单布置了活动室的场景便于活动中的角色扮演。
六、活动过程
在具体的`活动实施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幼儿快乐学习、达成目标,我采用了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提问导入。我将学小猫的叫声让幼儿猜猜这是什么动物,随后提问“小猫爱吃什么?”、“小猫家里没有鱼了,他该怎么办?”等系列问题。通过提问引发幼儿的思考和兴趣,在调动幼儿发言展现自己想法的同时活跃了活动的氛围,也为下面活动的开展做了铺垫。
第二环节是整体感知。我会声情并茂的讲述《小猫钓鱼》的故事,注意小猫语言的轻快、淘气和后来的闷闷不乐。惟妙惟肖的讲述会一直吸引着小朋友,这样有助于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更好的获知故事大体内容以实现本次活动的认知目标,同时为下面的活动内容打下基础。
第三环节是理解故事。我通过挂图展示,提问引导幼儿说出故事情节。在获知故事内容后引导幼儿说出“小猫开始钓不到鱼是因为一会儿追蜻蜓、一会儿追蝴蝶,后来没有这样钓到了一条大鱼”,随后我对此进行总结:“小朋友们要向后来的小猫学习,做事要专心。”通过图片直观展示和递进式提问,充分调动幼儿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鼓励引导幼儿说出完整的句子,让其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培养表达能力以实现活动目标。
第四环节是角色扮演。我让幼儿自愿挑选小猫、猫妈妈、蜻蜓、蝴蝶等角色再现故事情节,以扮演游戏的形式结束本次活动。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活动中贯以有情节、有趣味的游戏,能让幼儿对活动保持持久的兴趣。通过幼儿的亲身体验,调动了参与积极性,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也利于幼儿更好的体会故事的寓意,其效果远好于我的简单说教。
小班大与小教案11
游戏目标
1、训练孩子能侧身的前进。
2、提高孩子之间的默契度。
3、学习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游戏准备
皮球数个。
游戏玩法
1、孩子们谁能告诉老师螃蟹是怎么行走的啊?有谁能给老师来模仿一下呢?
2、原来螃蟹是横着行走的啊!通过螃蟹老师想到了一个很好玩的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螃蟹赛跑》。
3、这个游戏和螃蟹行走有关,你们想不想玩啊?那老师现在说玩法要注意听哦!
4、孩子们要分成两人一组进行游戏,这两个人在游戏中需要默契的配合才能获取胜利。
5、两个人有一个皮球,要背对背站好,游戏开始,起点两个人要用背部夹这个球,夹住后侧身的前进到终点,先到的两个人为胜。
6、在前进中皮球掉落,要快速的'捡起,跑回起点重新开始。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但是对于小班来说,既要让他们记住活动内容又要保证安全还要活动的井井有条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始终都以语言来提示幼儿注意安全。
小班大与小教案1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泡茶过程,学习用礼貌用语接待客人。
2.乐意用肢体动作表现大茶壶,小茶杯的样子。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水壶、茶托、茶壶、茶杯、茶叶等泡茶用具。
2.背景音乐:儿歌《大茶壶》、歌曲《大茶壶》。
活动过程:
入场:播放音乐《大茶壶》 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做动作入场。
导入语:
师:欢迎小朋友来到文老师家做客,(鼓掌)小朋友请坐,(谢谢老师)小朋友想喝点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牛奶、果汁、咖啡、、、)对不起!老师没有准备果汁和牛奶,但是,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非常好喝的水果茶,你们想喝吗?(想)但是呢?要想喝到美味的茶叶,就需要小朋友用你聪明的小脑袋学习一下我们美味的茶是怎么来的?老师去你家的时候你也给老师泡美味的茶好不好?(好)
1. 认识泡茶工具:
师:小眼睛看这里,看看这是什么?(茶壶)
(1)观察茶壶、茶杯的外形特征。
师:(茶壶)分别观察壶身(鼓鼓的、圆圆的、大大的)、壶盖(像顶帽子)、壶把(弯弯的,方便人们抓握)、壶嘴(尖尖的、翘翘的)。茶壶是用来做什么的?(泡茶)
(拿起茶杯)这是什么?(茶杯)它长什么样子?(圆圆的口、大大的肚子,有的有把,有的没有把)茶杯是用来做什么的?(喝茶的)
(2)引导幼儿观察对比茶壶大、茶杯小。
通过目测方式,巩固对大小概念的理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师:茶壶和茶杯放在一起,比一下谁大?(茶壶大、茶杯小)哦!这是大茶壶,这是小茶杯。
(3)这是茶叶,美味的茶叶,这是开水,咕噜咕噜的,很烫,注意安全哦!
小结:泡茶用具主要有:茶壶、茶杯、茶叶、开水。可以用茶具泡茶,让人品尝茶水。
2.演示泡茶过程。
师:那谁知道怎样泡茶?(幼儿分别回答)
师:请你们看看张老师是怎样泡茶的?
教师按照放茶叶——洗茶——泡茶的.程序泡茶,边操作边讲解。
师:“先把茶叶放入茶壶中,然后倒入水,摇一摇、洗一洗后,把水倒掉,这叫洗茶。再放入第二次水,泡一泡才能喝,这叫泡茶。”
泡茶时需用开水,要请大人帮忙,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泡茶需要2—3分钟,请小朋友耐心等待,老师要考一考小朋友了,
(1)刚才我们是怎样泡茶的?
(先把茶叶放入茶壶中,然后倒入水,摇一摇、洗一洗后,把水倒掉,这叫洗茶。再放入第二次水,泡一泡才能喝,这叫泡茶。)”
小朋友回答的真不错,看看我们的茶泡好了吗?
师:啊!好香啊!今天,文老师家也来了很多的客人老师,我们也请客人老师喝茶好不好?(好)
好!请小朋友们依次来端茶送给客人,别忘了对客人说:“请喝茶”
请幼儿依次端茶送给客人。进行礼貌教育。
请小朋友把茶杯放回这里。
小结:小朋友请坐,刚才你们给客人老师送茶时怎么说的?(请喝茶!)那客人老师是怎么说的?(谢谢!)所以,我们招待客人时要说“请”,别人招待我们时要说“谢谢”,这才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3.鼓励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茶壶、茶杯。
老师又泡了一壶茶,小朋友你想不想喝美味的茶。(想)好!那我们进行一个比赛,看看谁表演大茶壶、小茶杯表演的最像、最认真。我们就把茶奖给他喝,好不好?(好)听我口令,大茶壶、小茶杯、大茶壶、小茶杯。表演的都不错,我们来跟随音乐让大茶壶、小茶杯跳个舞吧
播放音乐《大茶壶》
小朋友表演的都很棒,小手变成小鸭子鼓励一下自己,(哈哈···)老师把茶奖给所有的小朋友,请小朋友一人拿一杯,请喝茶,谢谢老师!
咦!刚才张老师用千里传音告诉我,她也想喝美味的茶,我们乘上小火车,到外面去给更多的人倒茶好吗?
活动反思:
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作为一个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融入活动中,顺应童心、倾听他们的见解,潜移默化地引领,把从“教师教”为主转变为以“幼儿学”为主,让幼儿与同伴、与老师等之间进行多维互动,给幼儿亲身体验感受的机会,给幼儿自由创作的机会,给幼儿自我欣赏的机会,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班大与小教案13
1、小班茶壶,小茶杯礁及教学思
活动领域 综合活动
设计思路
用肢体表现事物,对小班来说,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因此边做边说才会记忆更深刻!因此我把本活动设计为一节综合课,既有实验,供幼儿观察,又有动作表现,使幼儿边做动作边学习,了解泡茶的过程,学说礼貌用语接待客人,乐意用肢体动作表现茶壶,小茶杯的样子。这样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会很高。
活动目标
1.享受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情绪。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3.初步了解泡茶过程,学习用礼貌用语接待客人。乐意用肢体动作表现茶壶,小茶杯的样子。
4.尝试用较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乐意胆地进行交流。
5.体会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水壶、茶托、茶壶、茶杯、茶叶等泡茶用具;背景音乐《开火车》、《古筝曲》、儿歌《茶壶》、歌曲《茶壶》。
重点:认识茶具。
难点:用肢体动作表现物体特征。
活动过程
1.谈话方式引出泡茶工具。
师:小朋友怎样招待客人?(请喝白开水、各种饮料、水果、倒茶......)老师是怎样招待客人的?引出泡茶工具,了解茶具的功用。
师:这是什么?有什么用处?
(1)观察茶壶、茶杯的外形特征。
师:(茶壶)分别观察壶身(鼓鼓的、圆圆的、的)、壶盖(像顶帽子)、壶把(弯弯的,方便人们抓握)、壶嘴(尖尖的、翘翘的)。
(拿起茶杯)这是什么?(茶杯)它长什么样子?(圆圆的口、的肚子,有的有把,有的没有把)
(2)引导幼儿观察对比茶壶、茶杯小。
通过目测方式,巩固对小概念的理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3)小结:泡茶用具主要有:茶托、茶壶、茶杯、茶叶、开水。可以用茶具泡茶,让人品尝茶水。
2.演示泡茶过程。
师:那谁知道怎样泡茶?(幼儿分别回答)
师:请你们看看张老师是怎样泡茶的?
教师按照放茶叶洗茶泡茶的程序泡茶,边操作边讲解。
师:“先把茶叶放入茶壶中,然后倒入水,摇一摇、洗一洗后,把水倒掉,这叫洗茶。再放入第二次水,泡一泡才能喝,这叫泡茶。”
泡茶时需用开水,要请人忙,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3.鼓励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茶壶、茶杯。
(1)模仿茶壶、小茶杯。
师:“怎样把自己变成一只茶壶?”教师逐步引导,分别用身体的哪部分模仿壶身、壶盖、壶把、壶嘴,一起模仿茶壶。
“怎样表现茶杯呢?”师生一起模仿小茶杯。
(2)教师倒茶,引导幼儿观察并模仿倒水动作。
师:现在来看看我们的茶泡好了吗?
(端起茶壶、打开壶盖,靠近鼻子闻一闻)嗯!好香啊!现在我们可以倒茶招待客人了。(放儿歌《茶壶》音乐)
教师边倒茶边提醒幼儿,倒茶时要把壶嘴靠近茶杯后再倒茶。
鼓励幼儿用肢体表现茶壶倒水动作。(弯弯腰表示倒水)
(3)请客人喝茶。
师:啊!好香啊!那想一想,我们一会给客人送茶时应该对客人说什么?好!请小朋友们依次来端茶送给客人,别忘了对客人说“请喝茶”。
请幼儿依次端茶送给客人。进行礼貌教育。
小结:小朋友请坐,刚才你们给客人送茶时怎么说的'?(请喝茶!)那客人老师是怎么说的?(谢谢!)所以,我们招待客人时要说“请”,别人招待我们时要说“谢谢”,这才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4.游戏:请喝茶。
师:那我们玩个请喝茶的游戏吧。
老师分别请一名幼儿扮演茶壶、茶杯表演;再请幼儿两两结合,分别扮演茶壶、茶杯,边说儿歌边表演喝茶的经过,使用礼貌用语:“请”、“谢谢”。交换角色复玩游戏。
集体在音乐《茶壶》的伴奏下表现,扮演茶壶去给客人倒茶。
在音乐《开火车》的伴奏下活动结束。
师:我们乘上小火车,到外面去给更多的人倒茶好吗?
活动延伸
请幼儿品茶。了解茶壶的种类。粘贴茶壶。折纸茶杯。等等。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运用“表演”的形式作为整个活动的教学手段。在角色的“表演”下,每个幼儿无论能力高低都可以参与其中,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茶壶和小茶杯的外形特征。幼儿学习儿歌的兴趣和主动性都很高,教师教得也特别轻松。所以说,知识经验的传授及教师的讲解不是硬灌输给幼儿的,而是通过愉快的表演加深幼儿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使幼儿欣然接受新知识,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黄瑾老师点评:
众所周知,艺术的表现与表达源于生活,对于小年龄儿童来说更是如此。茶壶虽然是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但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有些陌生,以此为素材激发孩子的肢体表现不太适合,若选用离小班孩子生活更近的对象为素材则更有助于激发孩子的艺术表现。
小班大与小教案14
一、洗手用流动的水
这个也可以算是流动的水。
二、什么时候要洗手
运动完了要洗手
游戏完了要洗手
便后要洗手
揉眼睛之前要洗手
三、搓起很多泡泡来
四、六步洗手法
1、掌心对掌心(简称“心”)
2、手心对手背(简称“背”)
3、洗指缝(简称“缝”)
4、洗指关节
5、洗大拇指(简称“拇指”)
6、洗手指尖(简称“指尖”)
六步洗手歌心、背、缝和指关节,拇指、指尖和手腕。
五、这些容易弄脏你的'小手
最后改掉几个坏习惯
流动的水来洗手,打上肥皂搓泡泡。心、背、缝、指关节,拇指、指尖和手腕。预防疾病保健康,学会洗手我最棒。
小班大与小教案15
活动目标:
1、学会通过目测法、重叠法比较大小不同的两个物体,懂得物体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来认识的。
2、通过游戏使幼儿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大与小的运用,初步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
3、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大猫和小猫模具、大小不同的模型皮球、盘子、汽车、一些常见的物品如扣子、瓶子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大猫小猫来小朋友家做客了,(出示背景图片与模具)哪一只是大猫?哪一只是小猫呢?引导幼儿进行比较。
二、实际操作,学习常见的比较方法
出示帽子,引导幼儿分别用目测法、重叠法进行比较大小后,按大小分别送给两只猫。
出示小球,用目测法比较大小后,送给两只猫。
出示小汽车,用重叠法比较大小后,送给两只猫
三、巩固练习
给小兔家的其他物品比较大小(扣子、毛球儿、药瓶儿)出示实物让幼儿感知物体的大小。
四、活动延伸:
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找找“大”和“小”。
活动反思
一、对于教材的选择,不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应是孩子们即熟悉又陌生的。熟悉是指孩子有生活经验,有话可说,有感性经验;陌生是孩子有发展的余地,有可拓展的空间。小兔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在儿歌、故事中经常接触,然而只停留在初浅的知识层,拓展的空间非常大,在一个活动中,即能够巩固已有的能力,又能发展新的能力。
二、如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变被动为主动。今天的教学活动我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授课模式:排排坐,在老师的指导下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学习。我将整个科学活动转变为一个很随机性的观察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自由的空间中学习知识,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对于小兔的外形特征孩子都是知道的,就是在这种随意的接触过程中他就验证了已有的知识,同时他也在发现问题、找寻问题,获取新知识。
三、以情感引导为主线。小班的孩子情感是非常脆弱的,但同时也是非常容易构建情感因素的。在和小兔玩耍的'过程中,从认识、玩耍到找家,始终荣辱了教师和孩子的感情因素,如轻轻抱、小声说话、喂食、为它画画等等,不需要刻意的提到该如何保护它,而是真正转化为行为,包括环境的营造、让孩子直接接触生灵,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产生一种亲和力。教师带领孩子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来说服、来感染孩子,孩子们不光知道,而且已经做到了,通过这么一个活动,他对小兔子的关爱已经事实在在的在他脑海里扎根了。
四、玩固然是有效的,但科学知识还是需要教师帮助他们正确树立的。在玩了之后,教师就要找寻有效的梳理小姐方法,帮助孩子整理零乱的知识。对于小班的孩子,绘画是能够吸引他们的有效方法,因此我选择了绘画小结的形式,采用简笔画来抓住兔子的特征,这要比说教式的小结更为简明、生动、富有趣味。
五、作为科学活动,应该让孩子学会一种能力,而并不是单纯的几个知识点,通过一个活动对他将来的发展有所帮助,就是所谓的终身发展理念。因此我让孩子们接触了图表形式,并且赋予色彩,虽然图表很简单,但让孩子了解了一种科学方法、一种简单的统计法,这是一个科学活动万变不离其宗的一个支点。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的情感沟通、情感宣泄和对科学的态度是最大的受益点。但是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由于没有很好的估计孩子的现场反映,孩子们接触小兔子时的冲动、兴奋,造成了活动场面的拥挤,给观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在活动小结时,孩子们的反馈其实已经生成了很多新的问题,在这个时候教师没有及时的把握时机,还是捏的比较牢,没有放手让孩子在活动中有更多的拓展空间。
【小班大与小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大茶壶、小茶杯教案10-12
小班科学大与小教案最新12-25
《大与小》幼儿园小班教案02-03
小班数学大的和小的教案反思11-28
小班美术教案大泡泡、小泡泡反思12-11
小班数学活动《大的和小的》教案04-07
《大还是小》教案(大还是小教学教案)08-01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大茶壶、小茶杯》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