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3-25 12:45:30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目标:

  1.观察并快速记忆正方体积木的数量及其颜色序列,提高有意注意和记忆能力。

  2.体验对垒游戏的快乐。

  准备:

  1.废旧纸筒(也可用PVC圆管替代)若干个,纸筒高约30厘米、直径约6厘米,外面分别包上红纸和金纸。

  2.正方体积木24块,边长为3.5~4厘米,其大小要恰好能放到纸筒内使之竖立。每个正方体积木的六个面贴上相同颜色的纸。

  玩法:

  1.幼儿三人结伴游戏,游戏前先协商,一名幼儿做裁判员,两名幼儿做对垒赛手。裁判员取一红色纸筒,将各色正方体积木放置在桌子中央。两名赛手各取一个金色纸筒,准备游戏。

  2.游戏开始,裁判员先报出一个数字(比如"4",根据纸筒高度,筒内最多放不超过8块的积木,所以所报数字要控制在8以内),然后取相应数量的积木(颜色可任选)投入红色纸筒内。

  3.裁判员在桌子上摇动已放入积木的红色纸筒,使积木在纸筒内堆叠成柱,接着轻轻提起纸筒,呈现堆叠的彩色积木柱。两名幼儿迅速记忆积木的数量及其颜色序列,稍后,裁判员重新用红色纸筒套住这个彩色积木柱。

  4.裁判员发出"开始"口令,两位赛手根据自己的记忆,按裁判员堆叠的积木数量及其颜色序列迅速在各自的金色纸筒内有序放置积木,然后三人各自同时在桌子上轻轻摇动纸筒。

  5.三人同时提起纸筒,看看两位赛手各自的金色纸筒内的`积木数量及其颜色序列是否与红色纸筒内的一致。

  规则:

  1.游戏也可有多名幼儿同时参与,红色纸简内的积木既可由裁判员放入,也可由赛手放入,以增加趣味性和挑战性。

  2.金色纸筒内的积木数量及其颜色序列与红色纸简内的相同者为胜,否则为输。

  3.提纸筒时要注意控制手腕的力量,注意不要让纸筒碰倒彩色积木柱,若积木倒塌则重新游戏。

  4.该游戏也可变换花样,比如,在积木的六个面贴上不同的几何图形、数字,让幼儿玩"图形记忆""数字记忆"等游戏。

  评析:

  "摇摇筒"游戏设计的亮点有二:一是取材简便,教师巧妙利用了纸筒封闭的特点,让幼儿观察和记忆正方体积木的数量及其颜色序列,从而训练了幼儿的有意记忆能力。二是玩法和规则独特,游戏既可以双人对垒,也可以多人参与。游戏中,幼儿需自主商议分配角色。本游戏虽然以发展幼儿有意记忆为主要目的,但在游戏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幼儿之间的积极互动。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喜欢船,感知船的特点。

  2、体验歌唱与表演的乐趣。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收集各种船的图片、玩具、模型、图书等,在班级布置展示区;歌曲《小白船》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组织幼儿参观“船的展示区”,引发活动兴趣。

  2、鼓励幼儿自由观察,看一看发现了什么?并积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看法

  二、问题讨论

  1、引导幼儿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种船?为什么?

  2、启发幼儿谈一谈自己发现了船的哪些秘密?

  3、鼓励幼儿提出有关船的疑问,如:为什么船头是尖尖的?

  三、小结提炼

  引导幼儿了解船的相关知识,帮助幼儿提升船的经验。如:船可以分成船头、船身、船尾三部分,船身里有船舱和甲板等。

  四、歌唱表演

  1、播放《小白船》的音乐,引导幼儿聆听、欣赏。

  2、鼓励幼儿扮成鸵手,驾着“小白船”随着音乐边唱边表演。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很高,对认识各种各样的船很感兴趣。在认识船的本领的时候,有的幼儿能说出一些教师没有说到的本领。在活动过后,幼儿都兴致勃勃的和同伴围绕着船讨论着各种话题。这次活动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引导幼儿认识并了解各种形状的船的名字、外形、用途,激发幼儿对船的探究兴趣。在活动过后幼儿还都在进行讨论,说明本次活动进行的是成功的,也说明小班幼儿已经具有对事物进行探究的能力了。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合拍的做小老鼠、拉泡泡糖的动作。

  2、有节奏的语言和动作帮助自己更合拍的表演。

  3、知道泡泡糖会给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环境。活动准备:磁带。

  活动过程:

  1、(师)有一种小动物,走路走得很快,还会吱吱叫得,它是谁?小老鼠是怎么走路的?有一天,有一只小老鼠跑到草地上去玩,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教师有节奏的念四遍,一边念一边用手在腿上做动作)

  (1)小老鼠在什么时候往两边看的?在哪两个字看的?我们一起来一边念一边学,好吗?你觉得自己做得怎么样,好在哪里?

  ( 2 ) 我们一起用小手跟着音乐来学小老鼠走路,好吗?

  (3)刚才我们用手做游戏,现在要用小脚玩游戏,好吗?

  (4)我们现在来听磁带来做,音乐快了一些,你们有没有信心做好呢?

  2、(师)小老鼠在草地上玩呀玩呀,它发现了一个大大的泡泡糖,于是它吃呀吃呀,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听磁带)幼儿想想猜猜。泡泡糖爆炸了,会粘在哪儿?那怎么样才能拿下来呢?

  (1)我的手上就有一个泡泡糖,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帮我拉泡泡糖。

  (2)谁的手上有泡泡糖,我来帮他拉。

  (3)拉的时候是什么表情?(用劲、手抖、咬牙、身体歪)现在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拍手做拉泡泡糖的动作。

  (4)听到什么音乐要拉泡泡糖,什么音乐要合起来呢?

  (5)你们听最后的音乐,是谁来啦?(猫)

  3、(师)想不想学学小老鼠到草地上玩泡泡糖呢?那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做游戏。(完整游戏一次)

  (1)泡泡糖还会粘在哪儿?那我们在玩一次,好吗?(第二次游戏)

  (2)泡泡糖还会粘在哪儿?你们做得和我不一样,好吗?有信心吗?需要我帮忙吗?(第三次游戏)

  4、(师)泡泡糖拿下来容易吗?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不方便,对不对?你们说,吃过的泡泡糖扔在哪儿?为什么?(把它包包好,带出去扔掉)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我感觉孩子们对这个音乐活动非常感兴趣,每个孩子都积极地参与着,并且“小老鼠”这个形象也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在游戏中孩子们都尽情的表演着。特别是活动中“拉泡泡糖”的动作为孩子们带来了许多的想象空间,有的粘在头发上,有的粘在鼻子上,有的粘在身上、脚上等,这样就使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增强了,也使游戏的趣味性大大提高了。在活动中,我也考虑到孩子们在整个游戏中避免模仿老师的动作,而抑制住孩子们的创造力,于是我就在第二次和第三次玩游戏时注意了“退位”及我退在后面,让孩子们自己听音乐来做动作,这样孩子们的'创造性就发挥了出来,活动中可以看到每个孩子都在表演不同的动作。应该说,这个音乐A段和B段比较明显,孩子们都能跟着音乐玩游戏。

  在“合拍的做小老鼠”的动作时,因为小朋友先用手做,再到用小脚做,然后过渡到跟着磁带做,念的歌词也由慢到快,音乐也由漫到快,所以孩子们掌握得较好。而在做“拉泡泡糖”的动作时,孩子们对音乐的节奏把握不够,缺少倾听理解的过程,因此在做动作时还不能和音乐合拍。我想:在拍手做拉泡泡糖的动作时,教师可以把这段的音乐清唱出来,带着孩子们做动作,然后再跟音乐做,效果会更好一些的。

《中班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的教案04-06

(经典)中班教案07-26

中班教案[经典]08-10

中班教案【精选】08-04

中班教案(经典)08-14

(经典)中班教案08-08

中班教案03-16

中班教案03-16

中班教案03-16

中班教案03-16

中班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目标:

  1.观察并快速记忆正方体积木的数量及其颜色序列,提高有意注意和记忆能力。

  2.体验对垒游戏的快乐。

  准备:

  1.废旧纸筒(也可用PVC圆管替代)若干个,纸筒高约30厘米、直径约6厘米,外面分别包上红纸和金纸。

  2.正方体积木24块,边长为3.5~4厘米,其大小要恰好能放到纸筒内使之竖立。每个正方体积木的六个面贴上相同颜色的纸。

  玩法:

  1.幼儿三人结伴游戏,游戏前先协商,一名幼儿做裁判员,两名幼儿做对垒赛手。裁判员取一红色纸筒,将各色正方体积木放置在桌子中央。两名赛手各取一个金色纸筒,准备游戏。

  2.游戏开始,裁判员先报出一个数字(比如"4",根据纸筒高度,筒内最多放不超过8块的积木,所以所报数字要控制在8以内),然后取相应数量的积木(颜色可任选)投入红色纸筒内。

  3.裁判员在桌子上摇动已放入积木的红色纸筒,使积木在纸筒内堆叠成柱,接着轻轻提起纸筒,呈现堆叠的彩色积木柱。两名幼儿迅速记忆积木的数量及其颜色序列,稍后,裁判员重新用红色纸筒套住这个彩色积木柱。

  4.裁判员发出"开始"口令,两位赛手根据自己的记忆,按裁判员堆叠的积木数量及其颜色序列迅速在各自的金色纸筒内有序放置积木,然后三人各自同时在桌子上轻轻摇动纸筒。

  5.三人同时提起纸筒,看看两位赛手各自的金色纸筒内的`积木数量及其颜色序列是否与红色纸筒内的一致。

  规则:

  1.游戏也可有多名幼儿同时参与,红色纸简内的积木既可由裁判员放入,也可由赛手放入,以增加趣味性和挑战性。

  2.金色纸筒内的积木数量及其颜色序列与红色纸简内的相同者为胜,否则为输。

  3.提纸筒时要注意控制手腕的力量,注意不要让纸筒碰倒彩色积木柱,若积木倒塌则重新游戏。

  4.该游戏也可变换花样,比如,在积木的六个面贴上不同的几何图形、数字,让幼儿玩"图形记忆""数字记忆"等游戏。

  评析:

  "摇摇筒"游戏设计的亮点有二:一是取材简便,教师巧妙利用了纸筒封闭的特点,让幼儿观察和记忆正方体积木的数量及其颜色序列,从而训练了幼儿的有意记忆能力。二是玩法和规则独特,游戏既可以双人对垒,也可以多人参与。游戏中,幼儿需自主商议分配角色。本游戏虽然以发展幼儿有意记忆为主要目的,但在游戏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幼儿之间的积极互动。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喜欢船,感知船的特点。

  2、体验歌唱与表演的乐趣。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收集各种船的图片、玩具、模型、图书等,在班级布置展示区;歌曲《小白船》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组织幼儿参观“船的展示区”,引发活动兴趣。

  2、鼓励幼儿自由观察,看一看发现了什么?并积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看法

  二、问题讨论

  1、引导幼儿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种船?为什么?

  2、启发幼儿谈一谈自己发现了船的哪些秘密?

  3、鼓励幼儿提出有关船的疑问,如:为什么船头是尖尖的?

  三、小结提炼

  引导幼儿了解船的相关知识,帮助幼儿提升船的经验。如:船可以分成船头、船身、船尾三部分,船身里有船舱和甲板等。

  四、歌唱表演

  1、播放《小白船》的音乐,引导幼儿聆听、欣赏。

  2、鼓励幼儿扮成鸵手,驾着“小白船”随着音乐边唱边表演。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很高,对认识各种各样的船很感兴趣。在认识船的本领的时候,有的幼儿能说出一些教师没有说到的本领。在活动过后,幼儿都兴致勃勃的和同伴围绕着船讨论着各种话题。这次活动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引导幼儿认识并了解各种形状的船的名字、外形、用途,激发幼儿对船的探究兴趣。在活动过后幼儿还都在进行讨论,说明本次活动进行的是成功的,也说明小班幼儿已经具有对事物进行探究的能力了。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合拍的做小老鼠、拉泡泡糖的动作。

  2、有节奏的语言和动作帮助自己更合拍的表演。

  3、知道泡泡糖会给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环境。活动准备:磁带。

  活动过程:

  1、(师)有一种小动物,走路走得很快,还会吱吱叫得,它是谁?小老鼠是怎么走路的?有一天,有一只小老鼠跑到草地上去玩,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教师有节奏的念四遍,一边念一边用手在腿上做动作)

  (1)小老鼠在什么时候往两边看的?在哪两个字看的?我们一起来一边念一边学,好吗?你觉得自己做得怎么样,好在哪里?

  ( 2 ) 我们一起用小手跟着音乐来学小老鼠走路,好吗?

  (3)刚才我们用手做游戏,现在要用小脚玩游戏,好吗?

  (4)我们现在来听磁带来做,音乐快了一些,你们有没有信心做好呢?

  2、(师)小老鼠在草地上玩呀玩呀,它发现了一个大大的泡泡糖,于是它吃呀吃呀,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听磁带)幼儿想想猜猜。泡泡糖爆炸了,会粘在哪儿?那怎么样才能拿下来呢?

  (1)我的手上就有一个泡泡糖,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帮我拉泡泡糖。

  (2)谁的手上有泡泡糖,我来帮他拉。

  (3)拉的时候是什么表情?(用劲、手抖、咬牙、身体歪)现在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拍手做拉泡泡糖的动作。

  (4)听到什么音乐要拉泡泡糖,什么音乐要合起来呢?

  (5)你们听最后的音乐,是谁来啦?(猫)

  3、(师)想不想学学小老鼠到草地上玩泡泡糖呢?那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做游戏。(完整游戏一次)

  (1)泡泡糖还会粘在哪儿?那我们在玩一次,好吗?(第二次游戏)

  (2)泡泡糖还会粘在哪儿?你们做得和我不一样,好吗?有信心吗?需要我帮忙吗?(第三次游戏)

  4、(师)泡泡糖拿下来容易吗?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不方便,对不对?你们说,吃过的泡泡糖扔在哪儿?为什么?(把它包包好,带出去扔掉)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我感觉孩子们对这个音乐活动非常感兴趣,每个孩子都积极地参与着,并且“小老鼠”这个形象也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在游戏中孩子们都尽情的表演着。特别是活动中“拉泡泡糖”的动作为孩子们带来了许多的想象空间,有的粘在头发上,有的粘在鼻子上,有的粘在身上、脚上等,这样就使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增强了,也使游戏的趣味性大大提高了。在活动中,我也考虑到孩子们在整个游戏中避免模仿老师的动作,而抑制住孩子们的创造力,于是我就在第二次和第三次玩游戏时注意了“退位”及我退在后面,让孩子们自己听音乐来做动作,这样孩子们的'创造性就发挥了出来,活动中可以看到每个孩子都在表演不同的动作。应该说,这个音乐A段和B段比较明显,孩子们都能跟着音乐玩游戏。

  在“合拍的做小老鼠”的动作时,因为小朋友先用手做,再到用小脚做,然后过渡到跟着磁带做,念的歌词也由慢到快,音乐也由漫到快,所以孩子们掌握得较好。而在做“拉泡泡糖”的动作时,孩子们对音乐的节奏把握不够,缺少倾听理解的过程,因此在做动作时还不能和音乐合拍。我想:在拍手做拉泡泡糖的动作时,教师可以把这段的音乐清唱出来,带着孩子们做动作,然后再跟音乐做,效果会更好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