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24 09:30:43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①:认识11个生字,学习、积累、运用学过的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在品读中感悟小雨点的了不起之处。初步懂得要善于观察,发现别人的长处,并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小雨点的“了不起”。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歌曲《小雨沙沙》、卡片

  学生:观察下小雨时的情景。

  教学流程

  一、课前交流

  分别出示四个谜语(太阳、月亮、彩虹、小雨点),说游戏规则。

  猜谜语。 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

  二、导入新课

  板书课 同小雨点打招呼。

  用富有童趣的'导入创设情景。

  三、学习课文

  1、听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放课文录音

  看大屏幕上美丽的画面,认真听录音朗读。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让倾听的意识进一步加强。

  2、自读课文,自主学习文中生字,自主解决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

  (师巡回指导,在学生读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握笔姿势、坐姿、读姿等;师听个别学生读后,并用表情、动作等随时对学生进行鼓励。)

  自读课文,用铅笔轻轻标注出生字,并多读几遍。思考:小雨点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①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边读边思及其它良好的学习习惯。

  3、检查学生自主认字效果。 开火车认读生字 指导学生认读生字字,字。 认读生字 寓教于游戏中,让枯燥乏味的识字任务变为好玩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

  4、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中小雨点的情绪变化。

  ①出示问题:小雨点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发生变化? ②反馈检查。(适时板书)

  ①回答问题。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知课文,学会与人合作探究,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

  5、完成二、三段的学习(二段重点指导)

  ①指导学生看插图

  ②指导学生画、读两只青蛙的话

  ③指导学生多种形式读、评。

  ①看插图 ②用不同的线画出两只青蛙的话 ③指名试读,评价④ 师范读生评价 ⑤生小声试读 ⑥指名读,师生评议

  5.重点指导学生读好一只青蛙的话,感悟小雨点的了不起之处。

  ① 培养学生观察、感悟能力,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小青蛙的细心和小雨点的了不起。

  ② 学会评价他人。

  ③ 学习朗读方法。

  6.学生自读另一只青蛙的话。

  对学生进行另一只青蛙话的朗读指导。

  ①小声读,在需重读的词下面加着重号;

  ②指名试读,生评价;

  ③指名试读,师生评价。

  初步培养学生迁移的学习能力,进一步学会评价

  7.分角色读两只青蛙的对话。

  指导朗读,评价。 男、女生轮读两只青蛙的话。 男、女生轮读两只青蛙的话。

  四、拓展延伸

  ①(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注意看、用心记、大胆夸

  ②(出示课件)课中操,随小雨点一起唱《小雨沙沙》

  ③(出示课文《小雨沙沙》。)与学生一起朗诵表演课文内容。

  ①看图片、谈看法,用自己的话夸小雨点 ;

  ②唱《小雨沙沙》;

  ③与老师一起朗诵表演课文内容。

  适时调整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的想像空间,让学生学用结合,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课文内容。 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渗透大课堂语文观。

  六、作业超市

  (读读背背、写写画画、唱唱玩玩、查查找找)

  (出示作业超市的内容) 看要求,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去做。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自制生字卡片、收集关于秋季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季。秋季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二、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分组互助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4开火车读生字。

  5 同桌卡片抽读。

  三、朗读感悟。

  1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 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3 多媒体演示秋季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 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5 多种形式读。

  (1)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美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3)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四、在读中巩固识字。

  1选词语,读词语。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

  2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巩固认读生字。

  3 自编字谜,在编字谜、猜字谜的过程中自主识字。

  五、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1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语)。

  2卡片游戏《找朋友》。

  六、在写中巩固识字

  1 认读字音。

  2 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如,“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

  3 分组说说自己喜欢的记字方法。

  4 说说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5 师范写,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注意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6 学生练习。

  七、实践活动

  “庆丰收”: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了粮食瓜果,我们收获了词语。分小组整理收集到的秋季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关于秋季的词语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收立秋中秋节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3、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会写 “波”、“浪”、“打”、“作”、“字”、“苹”、“丽”、“劳”八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教学难点是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方法】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教学准备】课文放大图片、“苹果”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熟读课文,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基础好的同学能背诵课文。

  2、会认课文“苹果”中的“图”、“梨”、“笼”、“颊”、“浪”、“梁”、“燃”、“勤”、“劳”八个生字。

  3、初步感悟秋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熟读课文,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或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是初步感悟秋天的美好。

  【教学方法】合作识字,自主、合作朗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板书课题,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二、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出示“我会认”的词语,自由认读(可以下位置找伙伴合作完成)

  三、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示: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教师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读正确。

  3、自读、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仔细观察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的图画是怎样的。

  四、再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点拨重点词句,体会文章描写的美景。

  4、比赛读,看谁读得美。

  5、学生选读。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6、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背诵。

  五、集中识字

  1、展示“苹果”卡片,让学生自由读,自我检查。

  2、展示自我认读情况。

语文教案 篇4

  一、 导入

  播放歌曲《妈妈的吻》

  导入语:

  这是流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首歌曲,20年后的今天,听起来仍然很动人,也许因为它表现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更唱出了儿女对母亲的深挚的倾诉,这种感情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这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与它同样题材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

  泰戈尔是印度伟大的诗人、作家。他的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小说有《沉船》、《小沙子》等,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过渡】下面,我请三位同学和我共同完成这篇文章的范读。

  二 、朗读

  1 师生共读 师读1、2、3段,一位读4, 一位读5、6, 一位读7、8、9 。

  【过渡】三位同学读的.都很不错,接下来,我想请其他同学起来试一下,选一段你最喜欢的场景。在这篇文章中,有很多孩子跟妈妈嬉戏的场景,选一部分你最喜欢的,读几句话也可以,站起来读给大家听一下,看看你是不是能把孩子的个性表达出来,把孩子的感情表达出来。如果读得好,我们在座的同学就给他以掌声来表示肯定。来谁愿意试一下。

  2 学生试读 (选6人)

  三 、 以读带问,引出重点(母子对话)的朗读分析

  1 孩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 妈妈是怎样的人?

  【过渡】刚才这些同学读的过程中,你们为什么会给予掌声?因为他们读的怎么样啊?

  (读出了感情,读出了个性,或者说,我们听他们读了以后,感觉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啊?)

  【板书】孩子 天真 淘气 贪玩 孝顺 关爱 (还有没有?这个孩子还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啊?)可爱 善良

  【过渡】那么,从同学的朗读中,我们感受到妈妈又是怎样的人呢?

  【板书】妈妈 关心 担心 无私的爱 慈祥 亲切

  【过渡】慈祥、亲切,为什么呢?

  (孩子变成金色花,玩了一天,妈妈也没有责怪孩子)

  那么,妈妈是怎么说的呢?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妈妈的话中,哪个词应该强调呢?妈妈一天没有见到孩子,此时一见,什么心情 ?

  (担心)

  那么,哪个词应该强调呢?

  (哪里)

  坏孩子是什么含义?该怎么读?

  (嗔怪、担忧、焦虑、欣喜交织在一起的情感 假装生气 亲切)

  孩子不回答妈妈的话,是撒谎吗?那是什么?应是什么语气?

  (顽皮 撒娇 得意洋洋 淘气 天真 机灵)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简析

  故事中讲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指引下去寻找幸福。十年后他们通过自己的经历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读懂故事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难点是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从而懂得珍惜幸福。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了解童话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2、通过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幸福是什么;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指引学生的认识和行为。

  3、理解幸福要靠劳动,要尽自己的义务,做对别人有益的事;发现身边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初步形成幸福观。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1、复习导入:

  巨人因为学会了分享,所以最后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看来他的幸福是从“学会分享”中来的。

  每个人都想得到幸福,那么同学们有没有认真想过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幸福是什么”。(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写三个牧童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儿的祝福,并让他们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以后,三个青年与智慧的女儿在小井旁边再次相遇,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亲身体会到了幸福。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说说课文的起因是什么?

  (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

  板书:挖小水井

  四、分析课文的起因

  1、默读课文起因部分,思考三个牧童是怎么干的?

  2、指名几个学生说说他们挖小水井的过程。

  3、他们挖小水井时心情怎么样?把表现他们心情的'语句划出来。

  4、读所划的语句,说说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结合上下文说一说。

  (因为他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有了成果并且给别人带来好处。)

  【学法指导】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读后的体会。

  五、朗读课文起因部分,读出他们快乐的心情

  六、朗读全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七、布置作业

  读熟课文;查字典弄懂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语文教案 篇6

  一、学习目标

  1、围绕“望”,表现泰山的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

  2、名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3、青年杜甫的豪情。

  二、教学过程

  (一)导语

  柳宗元带我们领略了小石潭的凄寒幽静,吴功正带我们欣赏了阿里山的静谧神奇,马信德带我们游览了威尼斯的瑰丽奇特。今天我们再请古代的一位诗人带我们去一个地方。

  板书:望岳 唐 杜甫

  (二)围绕“望”,理解泰山的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

  1、去哪里呀?你从何得知? 泰山。 从 “岳”“岱宗”“齐鲁”得知

  补充资料:东岳、西岳、南岳、北岳、中岳

  《望岳》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

  2、泰山景色如何呢?我们一起透过杜甫的一个动作“望”来欣赏泰山的景色。请同学们先一起大声朗读诗歌,思考杜甫从第一句实际上一直望到哪里。

  (1)描绘泰山景色。 也即首联、颔联、颈联。

  (2)想象登顶感受和望到的景象。

  3、杜甫实际上望到了哪些景象?请同学们任选一联说一说。

  (1)首联:望到了泰山绵延不绝、树木葱郁的景象。这是远望。

  “青未了”

  (2)望到了泰山既神奇秀丽又巍峨高大的景象。这是近望。

  “钟”:聚集,宠爱、钟爱,既写出神奇秀丽,又写出诗人的喜爱赞叹之情。

  “割”:阴暗对照之明显,阳光像一把刀一样有力地把阴暗隔开,突出泰山的巍峨高大。

  (3)望到了云涌云翻的壮阔景象和鸟儿归巢的傍晚景象。这是细望。

  “层云生而荡胸,鸟儿归而入眼”

  (三)名句赏析

  1、泰山如此绵延不尽,如此神奇秀丽,如此巍峨高大,杜甫看了心潮澎湃,他情不自禁地产生了一个愿望。杜甫的愿望是什么?

  我还没有登上山顶景色就如此神奇美丽了,如果我登上了最高峰呢?一览众山小。

  2、请你想象登上最高峰“一览众山小”的景象和感受。

  3、登上绝顶眼界变宽了,心胸开阔了,登上绝顶才能欣赏到绝美的风景,这是身在低处的人永远无法体验到的。所以孔子登上了东山就认为鲁国很小,登上泰山胸怀竟然博大得认为天下都很小。林则徐更说过“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4、这句话中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它告诉我们: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不但望得远,而且可以雄视一切,包举天下。它鼓励人们树雄心立壮志,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就一定能获得更大胜利。

  (四)了解青年杜甫

  1、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望到一个什么样的杜甫?

  豪情勃发,壮志凌云,乐观向上,满怀建功立业,意气风发,信心满怀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杨雄敌,诗看子建亲。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青年的'杜甫生活在唐代社会发展到最富庶的时期,他家境优越,诗才横溢,因此意气风发,信心满怀,渴望着建功立业。

  3、过了二十年左右,47岁的杜甫在首都长安又看到了另一番景象。

  破败,荒凉,萧条

  4、我们望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中年杜甫?

  愁苦,焦虑 忧国忧民,流泪的,感伤的,饱经风霜的。

  5、国家的苦难,人生的坎坷,生活的艰苦可以磨掉杜甫的意气风发,磨掉杜甫的骄狂,使他的诗歌风格由雄豪而变沉郁,却始终磨不掉青年时期立下的志向,磨不掉他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乃至困顿至极的他竟然能发出使人震撼的呼喊……

  这就是被后人尊奉为诗中圣人的杜甫。

  板书

  望岳

  首联:绵延不绝、树木葱郁 远望

  描绘泰山景色 颔联:神奇秀丽、巍峨高大 近望

  颈联:云涌云翻、鸟儿归巢 细望

  想象登顶感受 尾联:一览众山小

  豪情勃发、壮志满怀的青年杜甫 雄豪

  满头白发、忧愁感伤、饱经风霜、忧国忧民的中年杜甫 沉郁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教案12-27

语文教案12-28

语文教案12-30

语文教案12-31

语文教案01-01

语文教案01-01

语文教案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