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背景:
本次活动参考幼儿园小班的一节数学活动,由于小班幼儿的思维还处于直觉行动向具体形象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往往要通过自己的亲身活动来实现,本次活动以大大小小两只熊来做客贯穿始终,活动游戏性强。活动注重幼儿操作性,在活动中让幼儿从认识、穿衣、送玩具等环节中,轻松自然的掌握活动内容。
设计意图:
这个活动是能让幼儿认识分辨大小,小班小朋友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物体的知识有点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让幼儿感兴趣。设计此活动,能让幼儿大胆参与。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认识区分物体的大小。
2.能主动参与,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认识大小标记。
活动准备:
大小熊的图片各一张,大小衣服、裤子、鞋子图片各一份,大小玩具若干,筐子两个,大小标记的.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出大小熊
教师出示大小熊的图片
老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可爱的熊宝宝,小朋友们跟它们打个招呼好么?(熊宝宝你好!)
二、游戏:打扮大小熊(认识大小,并初步学习同类物品中区分物体的大小)
1.大小熊宝宝自我介绍(介绍时老师的声音有大小的变化)
①老师: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这两只熊宝宝的名字呢?让我们来听听吧。
②分别出示大小熊宝宝的图片
老师:嗨!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大大,因为我的头大大的,身体也大大的。
老师:嗨!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小小,因为我的头小小的,身体也小小的。
老师:现在小朋友认识这两只熊宝宝了么?它们叫什么?(分别出示图片,让幼儿回答它们叫什么)
2.帮助大大小小打扮
①穿衣服,了解比较大小的方法
老师:老师今天给大大小小准备了两件衣服,小朋友告诉老师,什么颜色的衣服大,什么颜色的衣服小?
老师:现在我们来给熊宝宝穿上衣服,大大要穿哪个颜色的衣服?小小要穿哪个颜色的衣服?(分别将图片贴到熊宝宝的身上)
三、幼儿实物探索
师:两只熊啊,今天还带了很多东西我们一起去看看?有什么呀?请你找出大的东西用手上的贴贴纸贴在它身上.教师和幼儿边说边检验.
四、按大到小排序
师:你们的小眼睛真灵,现在我要加大难度靠考考你们,咦?又滚来一个球,现在三个球请你说说看哪个最大哪个最小?请个幼儿来从大到小来排排队,再请个幼儿从小到大排排队.
五、分辨图片大小
师:两只熊非常开心又来了一只熊,她来了,现在请小朋友说说哪个熊最大,哪个熊最小?请幼儿从大到小排序. 三只熊现在要去动物园找朋友做游戏.看是什么动物?你能给三只熊找到相应的好朋友吗?为什么?
小结:大熊要找大的动物做朋友,小熊要找小的动物做朋友,剩下来的动物就可以和中间的熊做朋友了.
六、幼儿操作,检验
师:动物园里还有很多其他的动物都已经放在你们的小凳子底下了,你们拿出来看看,请幼儿举起手中大的动物摇摇,再举起最小的动物摇摇(幼儿上来粘贴)现在请你们帮他们找朋友吧.
师:你们看,大熊中熊,小熊他们的朋友可真多啊,我们来看看这些动物是不是他们的好朋友?(比对大小,如发现错误,请幼儿指出纠正)
七、延伸活动
师:玩累了,我有两块正方形的饼干,你们用眼睛看不出大小的时候,有其他的好办法知道谁大谁小吗?
这时候我有个好办法,我们可以把两块饼干重叠在一起,一边对齐,看看哪个有多出来边缘那就哪个比较大。
现在请小朋友到后面每人拿一块饼干和不同颜色的好朋友叠在一起比一比看看谁的大,谁的小。
八、舞蹈游戏:三只熊(用身体动作来表示大小)
师:今天大家都很开心,我们来学学大熊和小熊的动作来跳舞吧,我们用身体来表示大熊,我们用缩起来动作来表示小熊,好好一起来跳舞吧。
活动延伸:
1、这样的游戏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进行。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可以引起幼儿活动的环境,提供丰富、有趣的材料,让幼儿在给大小物体送标记的过程中,获得对事物的体验,认识到物体之间大小的差异。
2、在数学活动角中,教师可以提供各种小游戏让幼儿感知、比较物体的大小。如:摸箱游戏,让幼儿摸出一个玻璃球,再摸出一个比这个球大(小)的球,并按照标记放在相应的筐子里;又如,做果子游戏,让幼儿用油泥制作大小不同的果子,再将果子按照标记挂在“树上”,幼儿通过揉、团的动作,触摸、观察比较果子的大小不同。
小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在开展主题活动“好朋友”时,孩子们对朋友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特别希望了解生活和大自然中物体之间的关联性,也愿意说一说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于是,让幼儿围绕感兴趣的内容自制一本朋友书的想法产生了。
自制图书如果变成一个单纯的手工活动,用“我教你做”的方式,就会限制幼儿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我选择了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的方式,引导幼儿自然建构“配对找朋友”的概念,体验活动的乐趣。在活动中,我利用新奇的子母扣彩色图书底板,引导幼儿从单独配对到交换配对再到一物多配,并且动手贴一贴,使活动充满趣味,不仅让幼儿在思考和操作的过程中发展分析、归类、语言表达等能力,还在情境中体验帮助朋友和拥有朋友的快乐,并且为自己能自制图书而感到自豪。
活动分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寻找生活中的好朋友,幼儿听着《找朋友》的音乐进行游戏,最后找到一个好朋友并选择两个靠近的座位就坐。第二环节,寻找书中的好朋友。教师出示三种不同的口袋,请幼儿按口袋颜色帮助对应颜色的大书底板找到朋友,再逐一让幼儿用不同的游戏方式帮助大自然、生活中的物品配对。此处教师采用层层递进配对的方法,让幼儿由一一对应到交换对应再到一多对应,说一说,想一想,找一找,贴一贴。第三环节,起名字,看大书。教师启发幼儿设计书名,分享自制图书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在找、说、想、贴等过程中发现生活中多种事物的关联性。
2.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体验与朋友在一起的快乐情绪。
3.在游戏中体验自制图书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音乐《找朋友》。
2.自制含有子母扣的半成品大尺寸图书。自制小围裙,上有三个不同颜色的口袋:红口袋内装牙刷牙膏、星星月亮、枕头被子等图片;绿口袋内装云朵、太阳、蓝天、大海、小鱼、水草、泥土、蚂蚁、花朵、小草、小鸟、鸟巢、蝴蝶、浪花、乌龟、泡泡等图片;黄口袋内装泥土、花朵、小草、桌子、电灯等图片,以上图片背后均有子母扣。
3.每人一张大树操作卡、一个黄口袋(内装泥土、花朵、小草、桌子、电灯等图片)。
4.场景创设:每两个座位靠在一起。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幼儿跟随音乐玩“找朋友”游戏,不断寻找朋友并交换朋友,最后待音乐结束时与朋友两两结对入座。
二、自制图书
(一)萌发自制图书的兴趣
师:你们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朋友,真开心。老师带来了一本有趣的图书,书里面也像你们一样有很多好朋友。
(教师打开大书,第一页底板是红色的,有四个小房间,其中有一个房间已经贴上鞋子和袜子的图片,教师再次示范黏贴操作。)
师:这一对好朋友是谁和谁?他们为什么是一对好朋友?
师(小结):原来鞋子和袜子都是穿在我们脚上的,鞋子、袜子靠在一起,是一对好朋友。
(二)寻找口袋里的朋友
1.寻找红口袋里的朋友,学习根据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配对。
师:咦,这几个房间里怎么没有朋友?你们想不想帮他们找一找?这里有一条围裙,上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对了,有三个口袋。这三个口袋有什么不一样?对了,它们的颜色不一样。书上红颜色这一页的好朋友就藏在红口袋里,红颜色和红口袋是好朋友。
师:我们打开红口袋看看,里面有什么?谁和谁是好朋友?为什么?
师:请几个小朋友上来把两个好朋友贴在一个房间里。
(个别幼儿黏贴时,教师和其他幼儿用“××和××靠在一起,变成一对好朋友”的语句来说一说。)
师(小结):牙刷和牙膏能帮助我们清洁牙齿,牙刷、牙膏靠在一起,变成一对好朋友;小鸟住在鸟巢里,小鸟和鸟巢靠在一起,变成一对好朋友;枕头、被子能让我们睡得更香,枕头、被子靠在一起,变成一对好朋友。原来生活中那些经常在一起的东西就像我们一样,是一对好朋友。
2.寻找绿口袋里的朋友,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不是唯一的。
(1)找朋友。
师(打开大书绿色底板这一页):这是什么颜色?什么颜色的口袋应该跟它做朋友呢?对了,绿口袋。
师:绿口袋里有谁?我们一起先来看一看。
师:大家都看过了。现在我悄悄地放一样东西在你手心里,然后你看一看,想一想,可以帮它找到谁做朋友。找到的'两个好朋友可以坐在一起拼一拼。
(教师鼓励幼儿找到朋友后大胆表达,如:我是小鱼,我和泡泡是朋友。)
(2)换朋友。
师:现在请你换个好朋友。想一想谁还可以做你的好朋友,去找一找吧。这次找到的朋友可以两两成对贴在绿颜色这一页上。(幼儿操作。)
师(小结):原来一样东西不仅可以有一个朋友,还可以有两个甚至更多朋友。比如小鱼不仅可以跟泡泡做朋友,还可以跟大海做朋友……
3.寻找黄口袋里的朋友,发现一样事物与多种事物的关系,体验拥有很多朋友的快乐。
师(出示大书黄色底板这一页,书上是一棵大树):这是谁?她是大树妈妈,秋风来了,她的宝宝一个个都离开了她。她也没有朋友,很孤单。谁来帮帮她?到什么口袋里帮她找朋友呢?
师:现在,我要请你们每个人都来做一棵朋友树,请从你的板凳下拿出大树卡片和黄口袋。看看黄口袋里的东西哪些是可以和大树做朋友的,然后把它们贴到大树上。
(幼儿寻找、粘贴并自由讲述理由。)
师(小结):看!大树有了泥土才能扎根,有了阳光才能生长,有了鲜花、小鸟、蝴蝶的陪伴才不孤单……大树的朋友真多啊!
三、给自制朋友书取名
1.教师把所有幼儿制作的小树朋友黏贴在大图书的大树图上。
2.给自制朋友书取名。
师:这本大书做好了,真漂亮!我们一起给它起个名字吧!
活动延伸:
1.活动结束后,教师把这本大书放到图书角供幼儿阅读,鼓励幼儿想想还有什么东西和什么东西可以做朋友,并把它们贴在一起。
2.教师投放更多材料,鼓励幼儿延伸制作。
活动反思:
书是人类一生的朋友,在《纲要》中语言教育目标第四条规定:“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幼儿进入早期阅读阶段,培养幼儿喜欢看书,掌握正确的看书方法,引发幼儿对书籍的兴趣和喜爱。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出汗后的处理办法,初步建立自我保护意识。
2、了解出汗是人体正常的散热现象。
3、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出汗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到户外去做了游戏后你们会感觉怎么样呢?
教师:做完运动后会怎样?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自己身体的一些变化,并用自己的话进行回答。
小结:在外面进行了运动,我们会觉得很热,身上黏糊糊的,并且湿湿的。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我们出汗了。
二、让幼儿知道出汗时的处理方法,引导幼儿初步学习自己照顾自己
教师:小朋友,我们平时身上出汗了,我们可以怎么样呢?
教师:怎么样才能够让自己觉得舒服一些呢?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回答。
小结幼儿回答:原来我们很热的时候会去吃一些冷饮、吹电扇、用毛巾擦汗、洗澡、换衣服等等。
教师:小朋友,你们在自己热、出汗的时候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
教师:但是我们运动出汗了以后能不能马上吹电扇或者是吃冷饮呢?
小结:我们应该先把身上的汗擦干,或者洗澡换一身干衣服;然后再吹电扇;这样才是正确的方法。
教师:小朋友,刚才我们出了很多汗,现在我们一起用自己的毛巾擦擦身上的汗吧!
教师组织幼儿用自己的毛巾擦身上的汗。
教师:小朋友,刚才我们把身上的汗擦干净了,现在感觉怎么样了呢?
小结:身上的汗水擦干净了之后,身上就不会有黏黏的.感觉了。
而且会觉得清爽舒服很多。
三、引导幼儿初步了解人体出汗的作用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人在什么时候会出汗吗?
教师引导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天气热的时候,运动后、生病的时候我们都会比较容易出汗。出汗是人体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它能帮助人体排出过多的热量和毒素,使人体恢复正常的体温。
教师带领幼儿总结活动内容,并鼓励幼儿在今后遇到出汗情况时能及时擦汗换衣,懂得照顾自己。
活动反思:
“健康生活每一天”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种观念,师们从健体和心育两方面,精心设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喜欢参与锻炼。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复习里外、前后、上下,能够按数取物。
2、复习5以内的数量关系、区分颜色、大小,进行10以内点数。
3、乐意参与集体活动,体验游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大白萝卜人手2个,小红萝卜人手3个,人手一个操作筐
2、兔妈妈家的场景:沙发、床、柜子等
3、人手一张画有冰箱的记录纸,画有数字1-10的萝卜个一张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活动,复习里外、前后、上下,能够按数取物。
师:小朋友们,听说昨天调皮的黄鼠狼到兔妈妈家捣乱,把兔妈妈辛辛苦苦拔来的萝卜都弄的乱七八糟的。我们去帮帮兔妈妈,把萝卜都找出来吧!每个小朋友去找2个大白萝卜和3个小红萝卜。
师:你是在哪里找到萝卜的?(沙发上、沙发下、椅子前、椅子后,柜子里、柜子外)
二、通过操作活动,复习5以内的数量关系、区分颜色、大小排序。
师:萝卜被老鼠弄的乱七八糟,现在终于被我们小朋友一起捡到一起了。可是有这么多萝卜,我们一下子吃不掉,浪费就不好了,让我们把萝卜都保鲜起来放进冰箱吧。
1、分类操作,感知颜色与大小,能按数取物
师:请小朋友先拿一个大的.白萝卜放在冰箱的第一个格子里。现在冰箱里有几个萝卜?(1个)
师:请小朋友再拿一个大的白萝卜放在冰箱的第一个格子里。现在冰箱里有几个萝卜?(2个)
师:请小朋友拿三个小的红萝卜放在冰箱的第二个格子里。
2、目测5以内数量现在冰箱里有几个萝卜?(5个)有几个白萝卜?(2个)有几个红萝卜?(3个)有几个大萝卜?(2个)有几个小萝卜?(3个)白萝卜多还是红萝卜多?(红萝卜多)差几个白萝卜就和红萝卜一样多?(1个)
3、认识复习阿拉伯数字1―10
师:萝卜宝宝们都很高兴,小朋友给它们找到了新家。它们说想和小朋友玩个游戏。你们看地上有多少萝卜呀?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师幼一同点数一共有10个萝卜,若干带有数字1―10的萝卜卡片,每个数字有3―4个)
现在请小朋友找到写有数字2的萝卜,看谁的小眼睛又亮又准,
(游戏玩3―4次,每次数字不同,要求站到5位小朋友后,就必须去找其他相同数字的萝卜)。
三、结束活动:兔妈妈家附近总是会有大灰狼在转悠,我们要小心了,要是大灰狼来的话,我们赶紧找到自己爸爸妈妈变的洞洞躲起来吧。(活动结束)
小班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能正确辨认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并能说出图形的名称。
2、能大胆地在集体目前发言。
二、活动准备:
1、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纸若干。
2、事先与幼儿一起收集各种石头。
3、猪妈妈图片一张,猪宝宝、小动物图片若干。
三、活动重难点:
能正确辨认三种图形。
四、活动流程:
辨别图形建构小屋——复习巩固请小动物做客——活动延伸游戏:“狼来了”
五、活动过程:
(一)、建构小屋:
1、通过提问,引出主题:什么房子最牢固?
2、建构小屋:
1)你想造什么形状的房子?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提问:你造的`是什么形状的房子?(幼儿互相观摩)
(二)、请小动物做客:
1、教师示范请小动物到自己搭建的小屋做客。
2、个别幼儿操作,加深语言练习。
3、集体练习,请小动物到各种形状的小屋里做客。
4、送小动物回家。
(三)、游戏“狼来了”:
1、讲解游戏玩法。
2、幼儿游戏,复习巩固各种图形。
3、猪妈妈带猪宝宝回家。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猜测、实验、记录中感知沉与浮。
2.在活动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体会到水的科学知识。
4.思考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动准备:
1. 在整理箱中提前装好水。
2. 石头、磁铁、乒乓球、积木等若干。
3. 记录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 创设情景,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1)出示实验材料,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材料的特征。
(2)设计游泳比赛的情景,请幼儿猜想、预测材料“跳人”水中的现象。“这么多的东西,要进行一个游泳比赛,它们跳到水里会怎样呢?”
2.简单操作,并记录。引导幼儿初步建立猜测、假设的概念。
(1)教师记录自己的假设,并详细说明怎样使用记录表。
(2)引导幼儿自己猜想、假设并记录。提示幼儿:“这些东西跳到水里会是什么样
的呢?我们来猜一猜。不要讲出来,先用笔把我们猜到的画下来。”(老师指导幼儿记录的方法。)
3. 实验操作。
(1)通过实践操作,引导幼儿体验“浮”与“沉”的概念。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实验,验证一下是否和我们的猜测一样。
例如:把一个积木和石头分别投到水里,请幼儿观察积木在水里是怎样的。“我们用一个词来说一一“浮”,表示积木在水的上面。”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石头是“沉”的`,表示石头在水底下。
(2)鼓励幼儿用图示表示自己看到的实验结果。
提示:将结果画下来,必须根据自己看到的情况来画。
(3)幼儿自由操作,并记录结果。
先记好的幼儿将记录的结果与自己的预测进行比较,教师帮助幼儿整理对物体沉浮现象的认识。
4.交流实验记录结果(鼓励幼儿将自己的观察记录结果与他人分享与交流)。
请幼儿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记录。每一个符号表示什么。假设与实验是否一样。
5. 教师小结。
(1)引导幼儿将猜测、假设与实验结果对照,强调记录的真实性。
(2)与幼儿回忆活动中自己的操作与记录。
6.激发幼儿继续探究的兴趣,提出延伸问题。
请幼儿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幼儿把家里的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还是浮的?试试看,并尝试自己做记录,带来与老师、小朋友们分享。
设计评析:
由于小班幼儿的思维仍然处于直觉行动阶段,所以他们常常停留于游戏的表面,而忽略了实验内在的教育价值。本设计创设的情境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的引导给了幼儿积极、大胆参与和猜想、假设的空间。
小班幼儿记录的意识还未建立,记录能力相对较弱。设计中提供的记录表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支架。
鼓励学生尊重与倾听他人的观点,帮助他们学会互相学习。
记录表:(给幼儿使用时可放大)
编辑评析:
科学活动让幼儿直接参与是很重要的,让幼儿在直接参与中体会是目前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比较缺乏的。这个活动注意了这一问题。同时在科学活动中,注意幼儿的表征,注意让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见到的现象也是一个重要的地方。从两方面来看,这一个活动是好的科学教育活动。
但是这个活动有一些方面还值得进一步考虑:
这样的活动一定要小组进行,让幼儿单独自己实验、单独填记录表不是太合适。尤其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在小组里的表达、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先集中表征他们的发现可能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这一科学活动虽然强调了幼儿用语言与别人交流,但在具体活动中对语言的强调并没有放在首位,而对于小班孩子来说,语言交流发现是最重要的。即使是孩子们在实验前的猜想,也最好是先用语言表达。
小百科: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竖直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网鱼_小班其他教案07-05
小班教案01-03
小班教案01-04
小班教案01-06
小班教案01-06
小班教案01-06
小班教案01-06
小班教案01-06
小班教案01-06
小班教案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