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3-10 07:27:59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剪贴画的方法和步骤,能大胆的运用各种图形进行拼贴。

  2、能用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图形粘贴成美丽的图案,并能进行简单的添画。

  3、体验创作的乐趣!

  4、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的图形彩画、水彩笔、剪刀、胶水、图画纸、小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教师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进行观察。

  “小朋友,你们看我的.图片上有什么?它们是怎么做成的?“

  教师进行示范讲解拼贴画的方法,幼儿学习。

  教师提问幼儿想拼贴的图案,进行简单的示范。

  幼儿进行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二、重点指导:大胆的想象设计,能将图形进行组合,并能按自己的想法去拼贴,能添画上大树、草地、花心、小草等其他景物。

  组织幼儿相互讲述自己作品的内容。

  鼓励幼儿将自己作品的内容讲完整。

  三、展出作品。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认识红灯、绿灯及其作用。

  2、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简单的交通规则,增强幼儿对交通安全的认识。

  3、让幼儿知道过马路一定要走斑马线,要注意安全。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交通挂图一幅。

  2、红、绿色的实物材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出示红、绿色实物,请幼儿说一说这是什么颜色、那是什么颜色。

  2、教师引入颜色话题,并让幼儿说一说在哪里见过这些颜色。

  (二)展开部分

  1、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很漂亮的画,想不想看一下啊,不过在看的时候一定要看仔细,老师有问题要问你们。"

  2、教师出示交通挂图

  (1)教师:"这幅画漂亮吗?这上面都有什么啊?"

  (2)教师:"这上面都有什么颜色呀?"

  (3)教师:"小朋友有没有发现,在十字路口为什么有的车停下来了,有的车正在过马路呢?"(因为红绿灯)

  3、教师总结:红绿的是来管理交通的,在十字路口,亮绿灯,车就能行走;亮红灯,车就要停止行走。

  4、教师提示幼儿观看挂图中人。

  (1)教师:"那行人过马路时应该怎么走呢?"(走斑马线)

  (2)教师:"行人过马路也要看红绿灯,绿灯亮了,行人过马路必须走斑马线;红灯亮了,行人必须在马路边等候。

  (三)结束部分

  1、教师教幼儿读儿歌。

  2、幼儿熟悉歌词后,教师与幼儿一起玩游戏。教师让幼儿在教师随意走动,老师念儿歌,当念到"红灯亮了等一等"时,幼儿赶忙跑到一边停下来;当念到"绿灯亮了赶紧走"时,幼儿继续行走。

  3、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与拓展

  教师引导幼儿认识黄灯,并简单知道黄灯的作用。(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

  附:

  儿歌过马路过马路,别慌张,注意行人和车辆。

  红灯亮了等一等,绿灯亮了赶紧走,斑马线上别停留。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和幼儿的生活有很大的联系,在导入时我采用巧虎的`一段视频《我会看红绿灯》,幼儿能认真的观看视频,了解了巧虎过马路的经历,并能结合幼儿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讨论,幼儿的兴趣很浓厚。分析我班幼儿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他们对“红灯停,绿灯行”“行人要走人行道”的规则已经掌握的非常好了,于是,我决定把重点放在看信号灯过马路,具有初步的保护意识等,并把此融入到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游戏中愉悦性情。活动开始,我就以“小司机”的身份导入:“嘀嘀嘀,我是汽车小司机,请问你到哪里去?”走到一个小朋友的面前,如果他说出一个地名,就请他上车,游戏继续进行。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儿歌名称,理解儿歌内容,学会念儿歌。

  2.积极动脑,尝试按照儿歌的格式仿编。

  活动准备:

  1.请大班幼儿先谈谈自己在家能做的事,自由组合,排练好情境表演,以丰富“我是家庭小主人”的.内容,如拿碗筷,摆餐桌,扫地,倒垃圾,整理房间,洗手帕,洗袜子,刷鞋,给爷爷奶奶捶背、递报纸、拿眼镜、叠衣服、搬椅子、捡菜等。

  2.布置一个温馨的“家”,“家”里有儿歌中提到的各种物品。

  活动重、难点:

  积极动脑,尝试按照儿歌的格式仿编。

  活动过程:

  1.观看情境表演“我是家庭小主人”。

  (1)请小演员自我介绍扮演的角色,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

  (2)请幼儿带着问题看表演: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家时,我应当怎么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2.欣赏儿歌。

  (1)教师示范念儿歌,幼儿欣赏。

  (2)逐句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

  3.学念儿歌。

  4.仿编儿歌。

  (1)提问:你在家时怎样做家庭小主人的?

  (2)按照儿歌格式仿编(只要求五字一句,不要求全部押韵)。

  (3)教师帮助幼儿分组整理出新编的儿歌,共同朗诵。

  活动延伸:

  自由活动时,继续仿编,鼓励幼儿回家后继续与家长共同仿编儿歌。

  附儿歌:

  我是家庭小主人

  妈妈洗衣服,我来拿衣架。

  爸爸回到家,我去倒杯茶。

  爷爷看报纸,我把眼镜拿。

  奶奶看电视,扶她坐沙发。

  我是家庭小主人,样样事情都参加。

中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秋天,带孩子们在操场玩,一个孩子惊奇地喊道:“老师,瞧,树叶在跳舞。”于是,孩子们都跑去看落叶。这些情景与本月的教学内容《落叶》不谋而合,“小树叶由绿变黄,一个个好像穿着金黄色裙子的小姑娘,搀着大树妈妈在秋风中翩翩起舞”这些句子与幼儿的生活,幼儿的想象真是紧紧相扣。《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对作品进行体验。”所以我决定运用多媒体课件学习散文《落叶》,让幼儿通过眼、耳、口的巧妙结合,真切地感受到散文的美,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教学目标:

  1.感受散文的美,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2.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3.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落叶》

  知识准备:

  了解春天、夏天、秋天时树叶不同特征。

  方位准备:

  幼儿呈半圆形坐好。

  教学流程:

  一、幼儿交流,导入新课。(幼儿通过观察春、夏、秋树叶的不同变化,了解到树叶的季节性变化特点,自然引出秋天的落叶。)

  出示春、夏、秋天的树木图,师:小朋友,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树叶有什么不同?

  二、完整欣赏散文,运用动画引导幼儿理解散文内容。

  1.出示动画,有感情地配乐朗诵散文。(通过音乐、动画、散文的有机整合,深深地感染幼儿,使幼儿了解到散文的意境,使整篇散文的学习起到“未有曲调先有情”的作用。)

  2.第二遍出示动画,幼儿再次熟悉散文内容。(在此环节中幼儿看着图示试着将散文内容基本表达出来,真正的体现 “幼儿自主学习在前,教师引导在后”。)

  3.教师带着幼儿朗读散文的最后一段“小树叶在秋风中飘呀飘呀,飘向四面八方,一个个都安下了家,它们心里还惦记着大树妈妈,盼着大树妈妈明年春天生出许多许多小娃娃。”引导幼儿读出小树叶爱妈妈的情感。

  三、引导幼儿用抱一抱、亲一亲、看一看等动作体验母子相亲相爱的情感。

  四、围绕爱妈妈的话题进行自由交谈,体验母子亲情。

  师:小树叶是怎么爱妈妈的?你喜欢自己的妈妈吗?说说你是怎样关心妈妈的?

  活动延伸:

  请每个宝宝对妈妈说一句关心的话或做一件事爱妈妈的事。

  教学反思:

  散文《落叶》选材来自我们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界的神奇变化总是吸引幼儿关注、好奇的目光,激发起幼儿探究的欲望。教材中童话般的意境将落叶这一平常之物赋予了极强的生命力,生动、形象地向幼儿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并在童趣中将散文优美的意境、拟人化与夸张的修辞手法等语言美的魅力充分体现出来。

  一、找准时机,开展活动。

  孩子思维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如果没有直观形象的参照物,让他们凭空想象事物,是有很大难度的。因此,我特意选择这金色的秋天,来进行本活动。孩子们最近听的是秋天的故事,唱的是秋天的歌,看的是秋天的景物,吃的是秋天的水果和蔬菜。总之,孩子是满眼皆秋色。落叶当然也是眼中之物了,这就有了活动之源。所以,孩子们在活动中兴趣盎然,兴致勃勃。

  二、多媒体创设意境,激发兴趣,突破难点。

  散文的内容是对幼儿零散的“秋天的感受”的'最好概括,但抽象的文字内容幼儿不易理解。幼儿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直观形象性的。生动形象的动画课件将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配乐朗诵中,幼儿将会再次身临其境。通过欣赏,幼儿对散文内容有了一定的整体感受,初步感受到散文的美,体验了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三、适度延伸,深入感受。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理解与体验散文带来的优美意境,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所以设计了活动延伸:“请每个宝宝对妈妈说一句关心的话或做一件事爱妈妈的事。”因为下课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进一步拓展的开始。所以创设发展语言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充分的表达机会,活动延伸满足了幼儿表达的愿望,将课堂延伸到家庭。

  当然,本次活动也有好多地方值得探讨。例如对于散文中难理解的词“惦记、焐焐、盼望”,教师虽然引导解释,但孩子还是不能真正理解;再如课中孩子尽管在我的引导下学得兴致勃勃,但没有主动提问的现象,就连他们不能理解的地方也没有提出来,这说明我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我一定努力进取,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打造自己的教学品牌。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精选]10-06

中班教案12-24

中班教案12-25

中班教案12-25

中班教案12-25

中班教案12-25

中班教案12-27

中班教案12-27

中班教案12-27

中班教案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