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塔上的实验》教案一等奖

时间:2024-03-10 07:25:43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一等奖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斜塔上的实验》教案一等奖,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一等奖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一等奖1

  (1) 实验的结果怎样?

  (这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落到地下。)

  (3)这个实验要证明一个什么问题呢?

  (自由落体定律)

  3.课文中除了写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外还重点写了他的另一个发现,请同学阅读课文1-7节,思考:

  (1)这一部分写了伽利略发现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自然节奏原则)

  (2)目前你知道的它的应用领域是哪些?

  (时钟计时 计数脉搏 计算日食 推算星辰的运动)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一等奖2

  为什么伽利略能从一个不起眼的现象中发现摆动的节奏原则呢?他的哪些行为对你有所启发,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来回答。

  (如①一个教堂司事,刚注满一盏从教堂顶上悬挂下来的油灯,漫不经心地让它在空中来回摆动。摆动着的挂灯链条的嘀嗒声惊扰了这个学生,引起他一连串的思考。

  “漫不经心”写出了教堂司事对挂灯链条的摆动早已熟视无睹,然而正是这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惊扰了”伽利略,“引起他一连串的思考”,这一对比足见伽利略是多么善于发现问题、爱思考问题。

  ②他的感觉正确吗?如果正确,那他就是发现了奇迹。他决定立刻回家,马上去弄明白究竟是看花了眼,还是发现了大自然的一个伟大真理。

  这是承上启下的一个过渡句,承接前面灵感的产生,引出下面的实验。表明伽利略不但善于发现问题、爱思考问题,还惯于用实验来检验真理。)

  4.习惯是从小养成的,那么伽利略在孩子和学生时代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13-19节,为孩童和学生时代的伽利略“画个像”,看看他身上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明确:小伽利略是个善于观察、喜欢幻想、乐于动手的孩子,这些特点正是他“热爱科学”、“决定以科学为终身事业”的基础。

  五、写作特点(1)一——构思巧妙:

  本文是一篇介绍伽利略的人物传记,而人物传记一般都按时间顺序写,而这篇课文为什么首先描写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的经过?

  明确:课文首先描写了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的经过,写得引人入胜,这就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然后再回过头来略写伽利略孩童和学生时的情况,接着重点写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的情况.这样构思全文,不仅使读者清楚地了解到伽利略的生平和前期的两个重大发现,而且读来感到波澜起伏,兴趣盎然.

  六、作业

  1.完成《与课堂同行》相关练习

  2.参照课文内容,以“斜塔实验的前夜”为题写一个小课本剧。

  时间:伽利略做斜塔上的实验的前夜

  地点:实验室一角、校园一角、家中、家门口

  人物:伽利略、伽利略的学生、同事、亲属各一人。

  情节、对话、舞台提示自拟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请同学复述课文内容

  二、课文探究

  1.课文所写的两个发现,实际上就是知识创新。你能不能从伽利略的实际中总结出几条关于知识创新的经验,并用恰当的语句表述出来。

  明确:不轻易相信权威,不断实验,勤于思考,将每一事物都放在自己的感官和思索的考察之下。

  2.在上节课对于伽利略我们已经有了初步了解,现在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假设:你是伽利略的导师,请你为他写一个恰当的评语。

  明确:勇于创新、善于探索,热爱科学,不怕权威,勤于思考,不断实验,可以让同学结合文中具体的语段来说明。

  三、写作特点(2)——记叙与描写相结合

  1.本文的写作除了构思巧妙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记叙和描写相结合,不知大家喜欢哪一处描写?读出来并说明为什么。

  明确:

  如:第1节描写教堂里的气氛,用有声写无声,用一条链条的擦碰声衬托出教堂大厅的安静氛围。

  第15节的描写把学生的反对,教授的压制写得很真实,让人有一种压力, 而伽利略就是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下坚持自己的实验,这种精神很难得。

  第17节对观察比萨斜塔实验队伍的描写更加渲染了教授们幸灾乐祸的神情和伽利略坚信科学的精神。

  这就使文章生动形象、令人爱读。开头和结尾的场面描写,起着营造气氛的作用,表现了伽利略的求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四、拓展延伸

  1.伽利略不相信权威,敢于挑战权威,但是,当他在权威面前,或者权威站在他面前,他与权威又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同学设想一下在那种“不讲科学”的风气盛行的情况下,伽利略是如何面对权威的,参照课文内容,以“斜塔实验的前夜”为题写一个小课本剧。(幻灯展示)

  时间:伽利略做斜塔上的实验的前夜

  情境1(实验室里)

  旁白: 伽利略的同事: 伽利略:

  情境2(校园一角)

  旁白: 伽利略的学生: 伽利略:

  情境3(伽利略的家)

  旁白: 伽利略的亲人: 伽利略:

  情境4(伽利略家门前)

  旁白: 皇家科学院的特使: 伽利略:

  (情节、对话、舞台提示自拟,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表演)

  老师赠言: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华罗庚(中国)

  2.其实在科学发展史上像伽利略这样的科学家有很多,你最喜欢的科学家是谁呢?

  (如牛顿,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他是科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推动了我们人类的进步,可他的伟大正来自于平凡的生活。这正如他所说:“无穷无尽的知识之海,我不过是个海边捡贝壳的小童。”)

  五、课堂小结

  《斜塔上的实验》是一篇写伽利略生平的人物传记的节选。本文描述了伽利略的两个重大发现和他孩童时候及学生时代的情况,表现了他善于发现和思考问题,并善于用实验来检验发现的创新精神,以及不轻信权威,坚持用实验来检验真理、探索真理的科学思想和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甘为科学奉献终身的精神。

  文章构思巧妙。它没有按一般人物传记以时间为顺序的写法,而是从描写人物经历中最典型的一个场面落墨,迅速地吸引住读者。

  本文在记叙中加入了适当的描写,这种表达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令人爱读,不仅让我们充分了解到伽利略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的相关细节,而且还感受到伽利略重大发现背后的巨大压力,更突现出伽利略不怕威胁、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六、激情结语:

  同学们,如果说科学是一架天平的话,真理往往被埋得很深,但它象沙里的金子一样,总有一天会被人们发现。而权威往往高高在上,像一只断了线的气球一样,经不起高空的考验。伽利略凭借自己对科学的热爱、执著和重视实验的精神,战胜了困难,取得了成功,由此可见,伟大处于平凡,理论来自实践,希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能勤于学习,敢于质疑,勇于实践,成为新世纪的伽利略。

  七、布置作业:

  1. 完成《与课堂同行》剩下的题目。

  2. 完成《补充习题》

  附:板书设计

  斜塔上的实验

  摆动挂灯的启示———孩子和学生时代—————比萨斜塔上的实验

  善于发现,善于实验 热爱科学、敢于奉献 不轻信权威、探索真理

  权威

  真理

  科学

  ★教学反思

  7、语文七年级上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教案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伽利略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通过伽利略的事迹,总结知识创新的经验。

  3、读准字音,理解新词,领会语意深刻的句子。

  4、进行朗读、写作、收集和整理信息等技能的训练。

  学生课前准备:

  1、 收集伽利略的相关信息,作个简单的书面调查报告。(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为学习课文作好准备。)

  2、 学生自己动手做文中提到的有关“摆动”和“球体自由落地”的实验,并

  写一个简单的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的同时,把握好语文课的本质,加强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技能的提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点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伽利略的情况。

  2、 师结合学生回答因势利导:听了这番介绍,你有什么感受?(伽利略很伟大)这么伟大的人物的故事你们想学习吗?

  3、 师板书课题:斜塔上的实验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师提出读文要求:

  (1)、读准字音,理解文中生词。下列词语要想方设法去理解:权威 异端 制裁 教条

  (2)、读流畅,难读的地方可停下来反复读一读。

  (3)、你认为文章的题目怎样,你能给文章另取一个题目吗?(此问旨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层次及章节安排。)

  2、 学生按要求自由读课文。(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不能走过场。要提醒学生不动笔黑不读书,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3、 学生质疑。

  三、学习第一段,体会伽利略善于发现,善于实验的创新精神。

  1、 点名读课文第153页第四节,引出一个话题 :为什么伽利略能从一个不起眼的现象中发现摆动的节奏原则呢?他的哪些行为对你有所启发,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来回答。(此题旨在两点:其一是让学生在读文中去体会伽利略善于发现,善于实验的创新精神。其二是通过找句子来提高学生快速收集信息的能力。)

  2、 师结合学生回答相机作出如下板书:

  四、学习课文其余部分。

  1、 在完成第一个话题后,教师因势利导一:伽利略除了从自然中发现问题外,课文中还讲了他从哪里发现了问题?(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中)亚里士多德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你们从文中快速地找出有关他的信息,划出相关的语句。亚里士多德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可用文中一个什么词来说?(权威)(此题旨在培养学生收集与整理信息的能力。)

  2、 因势利导二:

  伽利略敢对权威挑战,就好像一捧子打在了马蜂窝上,其后果如何呢?请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并概括一下这些压力来处自于哪些方面。对人物的语言要练习有感情朗读,教师适当加以指导。结合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家庭 社会 同行

  (此题一方面训练了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以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学生能在下一阶段深刻地领会伽利略在知识创新过程中勇于克服困难,坚持信念的精神打下感性认识的基础。)

  3、 因势利导三:

  伽利略质疑权威的行动受到人们群起而攻之。试想一下假如有一次伽利略和一群教授同在一间办公室中,教授们会如何围攻伽利略呢?伽利略又会如何反驳呢?能否当堂写出一个反映当时情景的精彩片段呢?在写对话的同时要注意神态动作等方面的刻画。

  (此题一方面在话题作文的情景下训练了学生即兴作文的能力,另一方面为学生理解伽利略坚持信念、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在情感上再次打下基础,以期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

  4、 师在黑板上画一铁锤简图,以板书引出话题:面对压力,伽利略勇敢地拿起一把铁锤去打烂它,这是一把刻着什么名字的铁锤呢?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勇气 信念(形象简洁的板书加深了学生 对文章的理解。)

  5、 师再一次设计情境,创设话题:伽利略靠着勇气和信念成功了!面对着人们的惊讶、赞叹,面对着蜂拥而至的人群,伽利略会说些什么呢?他最想说的是什么呢?如果你是伽利略,你会说些什么来打动在场的所有人呢?试着写一个即兴演讲稿。

  (此题一方面培养学生即兴作文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文章主旨的领悟。)

  简评:此教学设计中教师灵活运用教材,善于发掘教材。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同时,又加强了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多次为学生创设话题,为写作创设情境,充分地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一节课中学生学得既扎实又开心,充分地体现新课改精神指引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勃勃生机和无限魅力。

  8、语文七年级上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教案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设计

  对象分析: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发展阶段,对自然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这篇课文将带着学生走进科学的领域,去倾听科学家矢志探索的心律,品味那石破天惊的奇思妙想,从而激起勇攀科学高峰的热情。

  教学设想与目标:

  这是一篇介绍科学家伽利略的文章。作者真实地记叙了科学家伽利略在科学道路上不断探索的事迹,表现了科学家们矢志探索的精神和奋斗不息的足迹。

  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如:伽利略生活的背景、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的影响等,使学生增长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激起同学们勇攀科学高峰的热情;另外,再引导学生领会知识创新的重要性,努力创新。

  教学重点: 1.了解课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丰富知识背景。

  2.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勇攀科学高峰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投影。

  你知道牛顿其人吗?(简述其人其事:牛顿 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苹果落地的事情。)

  评价:他是科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推动了我们人类的进步,可他的伟大正来自于平凡的生活。这正如牛顿所说:“无穷无尽的知识之海,我不过是个海边捡贝壳的小童。”

  2、我们今天知道他,都是因为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因为其事而知其人。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伽利略其人其事。

  二、展开

  3、出示伽利略投影。你认识他吗?你在哪认识他的?

  (联系《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伽利略 伟大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被世人称为“近代科学之父”。复述课文,导入《斜塔上的实验》。)

  4、找出文中斜塔上实验的部分内容,然后说说它们内容上都写到了什么?(快速阅读“实验”部分,理解课文。)(交流自学结果)

  质疑、释疑:这是一个怎样的实验?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实验的结果怎样?人们对伽利略的态度?

  5、你相信伽利略的实验结果吗?

  伽利略的实验结果证明了他的发现是正确的,我们今天也知道他的发现是正确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下伽利略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同桌合作,一人做一人看,观察比较结果准备当堂交流。学生上台演示。)

  如果我用一张纸和橡皮的实验,结果会怎样呢?启发学生进行探究。(高一物理毛钱管实验:在真空条件下可行。)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杜威)”如果你能关心生活,生活同样也会回报你。

  6、但是在当时的人们对于伽利略的伟大发现却持不同态度。阅读课文,找出人们对伽利略此次实验的态度。

  (笑、骂——威胁说——将威胁付诸行动:嘘 哄笑)

  人们对科学的态度其实就告诉我们当时不讲科学之风盛行。(联系课文背景:亚里士多德集中古代知识于一身,在他死后几百年中,没有一个人象那样对知识有过系统考察和全面掌握。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对后来的哲学和科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影响。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但是当时的人们却全盘相信亚里士多德,把他奉为神明。)

  7、他在生活中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并坚持顶住压力用实验来证明了科学正确。他获得了成功,但他的成功之路上布满了荆棘。他身上散发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探讨他的性格特征。

  8、他的精神在文中什么地方还有所体现,请找出来并简述。

  三、结语

  9、在伽利略身上,同学们肯定受到很深的启发。你能从伽利略的事迹中总结出几条关于知识创新的经验,并用简洁的语句表达出来。

  相信你只要如此去做,你也会成功的。

  10、今年我们学校创建省示范初中,学校环境美化了,学校文化氛围更浓厚了,标语、名人名言可以处处见到,相信同学们肯定能从中汲取养分。如果现在要用的画像布置校园,你认为可以放哪?为什么?(说明理由:物理实验室、图书馆等)出示样本,模仿写介绍词。

  四、作业

  课后了解哥白尼的事迹。

  附:板书

  伽利略 斜塔上的实验 自由落体定律 不轻易相信权威

  热爱科学 教堂钟摆 摆的定律 勤于思考

  勇于创新探索 将威胁付诸行动:嘘、哄笑 仔细观察

  不亲信权威 大吃一惊、窃窃私语 不断实验

  9、语文七年级上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教案

  斜塔上的实验

  教学目标

  ①了解课文涉及到的相关知识,丰富知识背景。

  ②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

  ③学习伽利略善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一、导语:

  大千世界,充满着神奇和奥秘,很普通的自然现象中往往蕴含着永恒的规律,牛顿从苹果落地中得到启示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从沸腾的茶水壶中得到启示发明了蒸汽机,今天,我们也来做个小实验,看看同学们能否发现其中的规律。

  这是两本书,一大一小,当它们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时,哪个球会先落地呢?当时很多人都认为这不可思议。这就是自由落体定律,物体从空中自由落下时,不管轻重都是同时落地 加速度G=9.8相同。其实,四百多年前,一位年轻人曾经做过相似的试验,这个试验就是咱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斜塔上的实验》。

  二、大家先不看书,回答这样一个问题:看了标题你产生哪些疑问?

  (谁做了这个实验?在哪个地方?是什么样的斜塔?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要证明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请大家带着这几个问题去读文章的13—19小节,并且思考:在伽利略专心于实验时,学生和教授们对伽利略的态度怎样呢?他的实验得到学生、教授的支持吗?找出相关语句,抓住关键语句去分析。

  1、比萨斜塔在意大利西部古城比萨城内。由于该塔“斜而不塌”,名声大噪。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自由落体试验,比萨斜塔更加有名了。

  2、学生、教授对他的态度?

  “学生们听了他的讲课,不客气地嘲笑他。”(看不起、不理解、嘲讽和讥笑的态度。)

  “骂得他狗血喷头”“不知天高地厚”“居然…搬走”(坚决反对态度,骂得很凶。认为伽利略是个天真无知的人)

  “威胁”“教训”“教他永远不会忘记”(对此不屑一顾,恐吓伽利略)

  “正是揭穿荒唐,叫他永世不得翻身”“当场出丑”“被揭穿”“大家吵吵嚷嚷,兴高采烈,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穿着长袍以示的郑重,说明教授们认为伽利略的思想和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荒唐的程度,抱定了一定会失败的想法他们要彻底败坏伽利略的名声,让他永远抬不起头来。)

  “嘘”“哄笑”(在实验的最后关头,人们都不忘给伽利略施加压力,想迫使伽利略在最关键的时候放弃)但是结果:“大吃一惊”“窃窃私语”(结果出乎意料,反映了他们愿望的破灭。)

  文章通过教授们的压制,学生们的反对,观察斜塔试验的队伍的场面描写结合文章的记叙使得更加生动形象,表现出伽利略进行研究的困难重重。

  三、我们现在特别推崇的探究精神,为什么在当时人们对于伽利略的实验不但不支持,反而加以阻挠呢?你们能结合文章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去谈一谈吗?

  人们态度其实就告诉我们当时不讲科学之风盛行。 §9不讲科学的年代 §11认为独立思考的人是不折不扣的异端。有异议时,导师指示过了 §12拒绝发文凭,玩弄无用的数学的精神病患者。

  联系课文背景: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是个神学文化中心,当时的.统治者想用神学来禁锢人们的大脑。在伽利略之前,一切科学、哲学问题,全部包括在亚里士多德的学说里。他们反对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对植物、动物、天文、气象、数学和物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成果之多、范围之广,是前无古人的。他的思想被奉为金科玉律。亚里士多德力图以世界本来面目来说明各种自然现象,这是他的进步之处。但由于当时研究物理只是依直觉和思维来进行,所以他的很多关于物理方面的论述,显然今天看来是错误。但是当时,要是有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老师只消一句话:“这是亚里士多德说的”,问者便不敢再生怀疑。当时的人们却全盘相信亚里士多德,把他奉为神明。

  所以当他一登上大学讲台,可不是像其他人那样照宣亚里士多德的教条,而是大力提倡观察和实验。这在当时的学者看来,简直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疯子,遭到别人的反对。

  四、面对来自周围的巨大压力,伽利略还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你还知道有关伽利略在科学上的其他成就吗?

  伽利略近代物理学的鼻祖伽。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历史上他首先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了数学、物理学、天文学三门知识,扩大、加深并改变了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认识。

  主张研究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实验。通过多次反复试验研究,他推翻了被当时人们奉为权威的亚里士多德的“物体落下的速度和重量成正比”的学说,建立了自由落体定律。他还发现了物体的加速度、惯性定律、摆振动的等时性、抛体运动规律,并确定了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伽利略研制出不少实验仪器:浮力天平、温度计、望远镜,他还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他发现月球表面凸凹不平、木星有4个卫星、太阳黑子、银河由无数恒星组成等等。伽利略因捍卫哥白尼日心说 而受到罗马天主教教庭审判,从此失去人身自由。但最终,罗马教廷宣布取消对伽利略的审判,伽利略得到平反。

  五、文章开头就是介绍摆的规律的发现。这是一篇人物传记,通常怎们写?从小时候写起,时间顺序。本文作者却是从描绘发现摆的定律的经过写起,再写小时候,你认为哪种好?

  讨论明确:本文顺序好。开头描绘发现摆的定律的经过,引人入胜,再回头略写孩提和学生时代的情况情况,接着再重点写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的情况。这样能使读者清楚的了解到伽利略的生平和前期的两个重大的发现,而且读来感到波澜起伏,兴趣盎然。这也就是文章巧妙的构思,是文章以《斜塔上的实验》为标题的原因。

  教学重点

  六、1、文章开头哪里吸引了你?通过细节的描写,表现出伽利略身上的精神品质。

  2、文章中还有哪里体现出的他身上的科学精神?

  明确:1、善于观察、动脑,动手实践。§1教堂的氛围,安静。他从嘀嗒声中受启发,这种现象许多人熟视无睹,却一起了他一连串的思考。§2“突然、仿佛、觉得、似乎”他的知觉,灵感产生时的情景。“立即回家试验”“有一个发疯的念头”。

  “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杜威语)

  2、不迷信权威,独立思考,敢于追求真理。§8“甚至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不轻易相信权威’,对它感兴趣的东西善于观察。§11倔强到敢于用实际来检验教授的教条。§13-19斜塔上的实验 §17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伽利略乐于接受这个挑战。

  3、通过实验来检验真理,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14“不是背诵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而是通过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13-19斜塔上的实验

  4、热爱科学、崇高的奉献精神。§9“决定以科学为终身事业,意味着这一辈子的贫穷和默默无闻”§11为了学好者们语言,他决意献出自己的一生。

  5、面对压力和挫折,仍然勇往直前。

  小结: 不迷信权威,动手实践。

  热爱科学,勇于献身。

  善于观察、动脑,勇于创新。

  六、拓展延伸

  其实在科学发展史上像伽利略这样的科学家有很多,你最喜欢的科学家是谁呢?

  老师赠言: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华罗庚(中国)

  10、语文七年级上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教案

  七年级上学期学讲练一体化教学设计

  第18课

  斜塔上的实验

  任务分析

  《斜塔上的实验》是一篇人物传记。学习本文最终要达到了解本文作为人物传记的写法并理解伽利略作为大科学家所具备的不畏权威、勇于创新等精神。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了解本文与一般人物传记写法的异同点;同时对文中体现伽利略的精神的语句进行深入地分析。因此,本文的教学起点,要从了解人物传记和整体感知课文开始。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标题的评论或重新为课文拟题的形式,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结合文章相关语句的分析,说出伽利略作为大科学家所具备的精神。

  3能运用查异质疑的方法,总结出几条关于知识创新的经验,并用恰当的语句表述出来。

  ④运用文中场面描写中记叙和描写结合的方法,写一段文字。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巧妙的构思,学习记叙与描写向结合的写法。

  课前学习

  学生上网或查阅书籍,了解伽利略生平的主要事迹及人物传记的一般写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巧妙的构思,理解伽利略作为大科学家所具备的精神。

  教学设计

  与大科学家伽利略同行

  教师开场白:

  比萨斜塔上的实验是伽利略一生最自豪的实验。《斜塔上的实验》就是一篇介绍伽利略生平的人物传记的节选。你了解伽利略以及人物传记的相关知识吗?请同学结合课前学习,交流搜集伽利略的生平以及人物传记的资料。

  1、组织学生发言。

  (同学自由发言。可以采用限时介绍,前面已发言的内容,后面发言的同学就不要重复,只要进行补充即可。)

  参考资料:

  人物传记往往是通过对人物事迹的描述来表现人的思想性格、品行操守的,写法上或片言居要,开篇点示人物的某一精神品质,以此作为组材的总纲,再记叙与其人相关的事件,来对这一品质加以形象的印证;或分写几件事,来表现其人的不同侧面,展示其人性格的几个方面。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 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从此推翻了亚里斯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 1609年,伽利略创制了天文望远镜(后被称为伽利略望远镜),并用来观测天体,他发现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并亲手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1610年1月7日,伽利略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哥白尼学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标志着哥白尼学说开始走向胜利。为了纪念伽利略的功绩,人们把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命名为伽利略卫星。 人们争相传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2、教师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环节。

  明确本节课主题:“与大科学家伽利略同行”

  小小评论家

  小小观察家

  小小表演家

  小小实践家

  整体感知 小小评论家

  教师指导语:

  你觉得课文的标题《斜塔上的实验》好吗?如果你觉得好,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由。如果你觉得自己有一个更合适的标题,请你写下来,也要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1、 出示小小评论家标准:

  A、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声音响亮。

  B、能对作者的观点和同学的看法,有针对性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2、学生自读课文后思考

  2、 组织学生发言

  3、 教师总结归纳:根据交流情况,适时点拨指导,明确要点如下:

  (1)、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拟题。

  (2)、课文的标题“斜塔上的实验”是突出伽利略一生最重大的发现。

  “追求真理的道路”是提示读者注意伽利略一生是怎样不断地追求真理的。

  “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书直接点明伽利略发现真理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4、 组织学生根据“小小评论家”标准评选出“小小评论家”。

  (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在学生思考自己的理由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能结合课文,言之成理即可。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作出适当适时的评价与鼓励。对于要点的明确,教师要注意侧重正确的引导过程,让学生明确要点源于学生自身的发现。)

  查异质疑 小小观察家

  教师指导语:

  科学家具备的素养中很重要的两点是:观察和思考,这节课的主题“与大科学家伽利略同行”,就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观察家。一位科学家这样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发现一个真理更重要。问题,常常是一系列积极思维的开端;问题往往是发明创造的起点。让我们运用“查异质疑”的方法,发现文章中的问题。

  1、 教师出示“查异质疑”法的内容:

  “查异质疑”是读书发问的常用方法,就是要检查发现文章中不同寻常、不依常规的内容和写法,并从这些发现出发进而提出问题。

  2、 教师出示“小小观察家”标准

  小小观察家标准:A、能从文章中不同寻常、不依常规的内容和写法,并从这些发现出发进而提出问题。

  B、表述问题的语言准确,有条理。

  3、 学生根据标准阅读课文,准备提问

  4、 组织学生就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

  参考问题:

  (1)本文是一篇介绍伽利略的人物传记,而人物传记一般都按时间顺序写,而这篇课文为什么首先描写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的经过?

  (2)课文最后一部分写观者队伍的盛大和观众的“兴高采烈”有什么作用?

  (3)课文所写的两个发现,实际上就是知识创新,请你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从中总结出几条关于知识创新的经验,并用恰当的语句表述出来。

  参考答案:

  (1)人物传记一般都按时间顺序写,从小时侯写起,但课文却首先描写了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的经过,写得引人入胜,这就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然后在回过头略写伽利略孩童和学生时的情况,接着再重点写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的情况。这样构思全文,可以使读者清楚地了解伽利略的生平和前期的两个重大发现,读起来波澜起伏,兴趣盎然。

  (2)写观者队伍的盛大是为了表现这次实验的影响之大。

  写观众的“兴高采烈”是为了表现当时“不讲科学”的风气之盛。

  (3)(如:热爱科学;不轻易相信权威;仔细观察;要能大胆想象;勤于思考;不断实验等)

  5、 组织学生根据小小观察家标准评选出小小观察家。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鼓励性评价,重在培养学生敢于发现问题,喜爱探究的学习习惯。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浅层次的,就请班内的其他同学帮助解决;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发现课文中内容和写法的不同寻常和不依常规之处,可组织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然后解决。)

  课后学习

  仔细阅读课文,从文章的内容或形式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300字左右的点评文字。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通过表演的形式,加深对科学家创新精神的理解;通过对片段进行想象仿写的形式,学习运用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开场白: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小小评论家和小小观察家的评比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感受到同学们积极参与的热情以及对课文内容深层次的理解。这一点在同学们的课后学习的点评文章充分体现出来。我们现在一定渴望对课文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堂中的两个环节:小小表演家和小小实践家。

  领会实践 小小表演家

  教师指导语: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小组合作进行表演。表演内容: 就文中第1-6小节,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的经过,学生展开想象,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表现出伽利略善于发现和思考问题,并善于用实验来检验发现的创新精神。

  1、出示“小小表演家”标准

  小小表演家标准:

  A、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表现出人物的个性

  B、声音响亮,口齿清楚

  2、请仿照这种形式也设计几种评价标准。

  3、学生设计后交流,确定评价标准

  4、 请四个小组派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小组成员对照标准进行评选,可以评选出 “最佳主角奖”“最佳配角奖”“表演最投入奖”等奖项。

  (表演结束后,师生共同评价。教师以鼓励为主,充分肯定学生表演中的语言、激情,以及独特的创意。此外,在表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课堂秩序混乱,表面活跃的现象,教师应适当引导,控制。)

  思考创作 小小实践家

  教师指导语:

  刚才,同学们通过表演展示了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篇课文的写法也体现了人物传记的特点,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文中场面描写中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语句说出其作用。并选择文中第9节——伽利略父子由矛盾冲突到最终妥协的片段进行想象,运用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想象性文章。

  1、 学生在文中划出中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语句,思考其作用。

  2、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加以总结。

  3、 学生运用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写作。

  4、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写作如能当堂完成,就组织师生共同评价;如时间限制,不能当堂完成,就留到课后完成。)

  课后学习

  1、 阅读附录《伽利略——坚持“让事实说话”的科学家》,与本文进行比较,你喜欢哪篇文章的写法,请你模仿其中一篇文章的写法,为自己喜爱的一位名人写一篇传记。

  2、 进一步修改自己的课堂习作。

  【附录】

  伽利略--坚持“让事实说话”的科学家

  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创始人。人类依靠他创立的实验科学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他主张日心地动学说,遭到罗马教会的迫害,但由于他对真理的执着追求,而赢得后人的崇敬和颂扬。

  叛逆少年 “异端”才子

  1564 年 2 月 15 日,伽利略诞生于意大利比萨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伽利略的父亲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绅士。他通晓音乐,也擅长数学。为了使伽利略投考比萨大学,12 岁时,他被送到法洛姆博罗莎的经院学校去读书。由于父亲的坚持,伽利略在快满 18 岁的时候考入比萨大学学习医学。然而他决定以科学为终身事业,专心致力于数学这一行。他认真研读欧几里德和阿基米德的著作。空闲时,他用自制的仪器来进行实验。伽利略指责比萨大学中历史 1000 多年的医学教授方法,还怀疑其教学内容。他的教授们很快就风闻他的学习动向和实验活动了。他们极不赞成,认为他是那个时代不折不扣的异端。但伽利略并没放弃,他听了宫廷数学教授里契的讲演。伽利略跑去请教里契,并向他提出疑问,他问得非常有意义,得到这位数学家的青睐。伽利略如饥似渴地阅读里契借给他的每本数学书。然而,伽利略的“异端行为”触怒了比萨大学的教授们,他们拒绝发给他医生文凭。可是,他玩弄数学的技巧,却在意大利一些知名的数学家,如基乌塞比·莫比提、克里士多浮若·克拉菲阿教父等人中间,赢得了赫赫声名。

  坚持真理 献身科学

  1632 年 2 月《对话集》开始在佛罗伦萨印刷发行,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8 月间,罗马的一道命令忽然来到:《对话集》必须马上停止发行,因为这本书使教徒们怀疑托勒密体系的绝对正确性。伽利略的敌人处心积虑地想陷害这位离经叛道的“ 妖人”。当时的罗马宗教统治集团禁止任何新思想的传播。1632 年 10 月,罗马教会的法庭发出传票,传伽利略到罗马宗教裁判所受审。年已 69 岁的伽利略得知后病倒了。1633 年 2 月,这位疲惫不堪,重病在身的天文学家终于被人押赴罗马受审。在菲德兰大公爵的帮助下,70 岁的伽利略才得以幸免监禁、枷锁和苦刑。在阿切特里狱中,伽利略花了 3 年功夫,整理了他一生所做的有关力学的实验、写了一本《 关于两个新科学的对话集》即又被称为《运动的法则》。这本书是力学基本原则的总结,奠定了近代物理学的基础。1637 年伽利略秘密地将他的手稿偷运到荷兰出版。

  1638年,当《运动的法则》送到他手里时,他将他心血凝成的结晶送到唇边吻了几下,流出了欢乐幸福的眼泪。1642 年 1 月 8 日临终时,他怀抱这本书,感到莫大的快慰。伽利略开辟的实验科学的道路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方法,引导人们进入现代科学。法国科学家鲁萨尔说:“ 在科学领域里我们都是伽利略的学生”!这种评价实不为过。

  11、语文七年级上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教案

  斜塔上的实验

  教学目标:

  1、学习伽利略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通过伽利略的事迹,总结知识创新的经验。

  3、读准字音,理解新词,领会语意深刻的句子。

  4、进行朗读、写作、收集和整理信息等技能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听说过比萨斜塔吗?(出示)

  比萨斜塔在意大利西部古城比萨城内。建于1174年。塔体共8层,高54.5米。该塔建至第3层时,发现地基开始倾斜。当整座塔体完工后,塔顶中心线已偏离塔体垂直中心线2米左右。由于该塔“斜而不塌”,名声大噪。但它的更因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自由落体试验成功,比萨斜塔更加有名了。

  二、介绍一下伽利略:

  先找学生们谈一下对伽利略的了解。

  (1610年初,他用放大率为3 倍的望远镜发现了月球表面凹凸不平,太阳黑子、金星的盈亏现象。1610年他还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出示下列内容)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主张研究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实验,是近代实验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的奠基者之一。它通过实验,建立了自由落体定律。还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的等时性、抛体运动规律,并确定了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他因此被认为是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

  听了伽利略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这么伟大的人物我们应该产他什么样的精神?这节课我们来看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

  三、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伽利略善于发现、善于实验的创新精神。

  2、进行朗读、写作、收集和整理信息等技能的训练。

  四、学生们读课文、思考:(出示)

  1、全文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路展开的。

  2、文章写了伽利略的那两个发现:________和__________

  读完课文: 1、先解决生字词。

  2、回答以上两个问题。

  (1、全文按照摆动挂灯的启示、孩子和学生时代、比萨斜塔上的实验 的思路展开的。

  2、文章写了伽利略的那两个发现:自然节奏原则和自由落体定律。要求学生能用课文中的话或自己的话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个事例。)

  五、分析课文。(对学生进行快速从书中收集信息的能力训练)

  1、读第4自然段:

  为什么伽利略能从一个不起眼的现象中发现摆动的自然节奏原则呢?他的哪些行为对你有所启发?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回答。

  (善于发现、善于实验的创新精神)

  2、伽利略除了从大自然中发现问题外,课文中还讲了他从哪里发现了问题(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中)

  亚里士多德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从课文中找可以获得的信息)

  亚里士多德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可用文中的一词来说?(权威)

  3、伽利略向权威挑战,就好像一棒子打在了马蜂窝上,后果如何呢?

  请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并招手一下这些压力来自哪些方面。(家庭、社会、同行、学生)

  反对势力很大,也很剧烈,重点看一下17自然段(找同学有感情的读)

  观看的队伍盛大突出了什么?(表现这次实验影响很大,反科学的势力非常强大)

  4、伽利略质疑权威的行动受到了人们群起而攻之,试想一下假如有一次伽利略和一群教授同在一间办公室中,教授会如何围攻伽利略?他又会如何反驳呢?请快速写一个的反映当时情景的精彩片段。(注意对话的同时要注意神态动作方面的刻画)

  品评好的地方,带动对人物性格的理解。

  5、面对压力,伽利略最后却用实验证明了自己成功了!同学们再品读一下18自然段,体会一下伽利略成功的和想看他笑话的人愿望的破灭。

  同学们齐读课文。

  六、伽利略靠着勇气和信念成功了!面对人们的惊讶、赞叹,面对着蜂拥而至的人群,伽利略会说些什么,最想说的是什么?如果你是伽利略,你会说些什么来打动所有在场的人?

  学生自由说,扣课文中表现的人物性格来说。

  七、小结:

  同学们,如果说科学是一架天平的话,真理往往被埋得很深,但它象沙里的金子一样,总有一天会被人们发现,而权威往往高高在上,像一支断了线的气球一样,经不起高空的考验。伽利略凭借自己对科学的热爱、执著和重视实验的精神,战胜了困难,取得了成功,由此可见,伟大处于平凡,理论来自实践,希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能勤于学习,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成为新世纪的伽利略。

  七、课外拓展:

  古今中外,像伽利略这样受生活中的自然两面是有所发明创造的科学家大有人在,你能向大家介绍几个事例吗?

  板书:

  权威

  真理

  科学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一等奖3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优美的词语:漫不经心、一劳永逸、卷帙、付诸行动、兴高采烈、窃窃私语等。积累发人深思的语句。

  2、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本文的巧妙构思。

  3、学习伽利略不轻信权威,坚持用实验来检验理论的科学思想以及勇于创新、甘为科学奉献终身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巧妙的文章构思。

  通过理清文章思路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写人物传记的文章也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不采用时间顺序来写,而是从怎样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的精神品格入手,更具体清晰地感受人物风采。

  2、品味文章准确的语言。

  一篇优秀的文章一定得力于富有表现力的准确的语言。本文语言虽朴质无华,但词句的运用是到位的,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感悟,体会人物传记的人物魅力。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情境导入

  大千世界,充满着神奇和奥秘,很普通的自然现象中往往蕴含着永恒的规律,牛顿从苹果落地中得到启示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从沸腾的茶水壶中得到启示发明了蒸汽机,今天,我们来观看个小实验,看看同学们能否发现其中的规律。

  提问:这是两个铁球,一大一小,当它们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时,哪个球会先落地呢?

  幻灯片1演示:

  (学生回答:同时落地)

  其实,四百多年前,一位年轻人曾经在意大利著名建筑比萨斜塔上做过这个实验,后人称这个实验为“著名的斜塔实验”。这个年轻人是谁呢?

  (学生回答:伽利略)

  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伽利略吗?

  (学生介绍:略)

  幻灯片2走近伽利略:伽利略简单介绍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斜塔上的实验》,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和品质。

  幻灯片3揭示课题 十八、斜塔上的实验

  亨利·托马斯 达纳·李·托马斯

  (二)出示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达成以下两个阅读目标:

  幻灯片4出示目标

  1、理清课文内容及结构。

  2、体会语言的丰富内涵。

  3、理解和学习伽利略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

  (三)阅读感知

  幻灯片5 阅读感知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简要概括伽利略的两大发现。

  可以这样概括:

  ①伽利略发现自然节奏原则。(摆动实验)

  ②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物体落地实验)

  2、认识伽利略,按照句式回答。

  读《斜塔上的实验》,我知道了 的伽利略。从文中的“

  ”可以看出。

  提示:紧紧结合文中相关的段落或语句,加以分析。(强调学生的主体阅读)

  如:善于观察、勇于发现、善于创新、观察敏锐、实践探索精神。

  “他将每一事物都放在自己的感官和思索的考察之下。”通过实践来检验真理的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不轻易相信权威,不迷信权威,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打破神圣。

  不怕威胁、勇于探索、注重实践、不迷信权威、热爱科学的科学家。

  范例:

  (1)有些教授也骂得他狗血喷头,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后生小子想要干什么?

  分析:“也”和“骂”说明学生们对老师是如此,连教授,有思想的人也对伽利略的做法持坚决反对态度,“狗血喷头”说明骂得很凶。“天高地厚”指事物的复杂性,“不知天高地厚”说明在这些人的心目中,伽利略是个天真无知的人,这些词都是贬义,表明伽利略当时所面对的反对势力之巨大。

  (2)表演的地点在比萨斜塔,教授们穿着他们的紫色丝绒长袍,整队走到塔前,学生们和镇上的人则走在这些人的前面,大家吵吵嚷嚷,兴高采烈,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

  分析:“表演”说明对伽利略来说这只是一次公开演示,从另一侧面反映伽利略很有信心,这已不是一次实验。教授们穿着长袍反映了他们对这件事的郑重,从另一侧面可以看出他们想看看伽利略会在这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比萨斜塔上做出怎样荒唐的“游戏”,学生“不客气地嘲笑”使得他们最想看到这个可笑的老师会怎样出丑。

  (3)他的目的是重新检验亚里士多德有关科学的学说,而不是把这些学说当作福音真理来接受,他发现真理的道路,不是靠背诵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而是通过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

  分析: “重新检验”说明是再次检验,也反映了以前有人检验过,但没能推翻亚里士多德的结论,说明伽利略不是把前人的结论当作真理,而是要用实验去证明。反映了伽利略注重实验、实践,不迷信权威的精神。

  (4)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伽利略乐于接受这个挑战。

  分析: “拒绝”说明伽利略的坚持,“乐于”说明伽利略愿意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结论。

  ……

  (四)探究问题

  幻灯片6 探究问题

  本文处处在写伽利略这个人物,并且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那么,能否把课文的题目直接可以改为《伽利略传》?有人还另拟了两个标题——《追求真理的道路》、《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你认为哪个标题好,为什么?

  (注意:从文章巧妙的构思着手。这和普通的人物传记按时间顺序写作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师生交流。

  明确:这和普通的人物传记按时间顺序写作不同。文章构思巧妙。

  (教师总结:全文是按照“摆动挂灯的启示——学生和孩提时代的经历——比萨斜塔上的实验”的思路展开的。

  课文首先描写了伽利略发现摆动规律的经过,这是倒叙手法的运用,引人入胜,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心。然后略写伽利略孩童和学生时代的情况。接着再重点写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的情况。

  这样构思全文不仅使读者清楚地了解到伽利略的生平和两个重大发现。而且读来感到波澜起伏,兴趣盎然。)

  (教学提示:问题由浅入深,教师应引导学生逐层深入,逐个解决。在“构思巧妙在何处?”这一问题上,可引导同学们自由探讨,各抒己见,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五)语言品味

  幻灯片7 语言品味

  研读课文,找出你认为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句子,并勾画出来,分析好在哪里。

  (教师指导学生找出)

  1、一个教堂司事,刚注满一盏从教堂顶上悬挂下来的油灯,漫不经心地让它在空中来回摆动。

  (“漫不经心”表明教堂司事的随随便便,不把油灯的来回摆动放在心上。可以更好凸现伽利略能在人们认为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

  2、突然,他跳起身来,这一举动使其他礼拜者大为惊讶。

  (“跳”字写出灵感来临时他的兴奋、激动的心情。)

  3、他一到家,就找来两根同样长的绳索,各坠上一块重量相同的铅块,将两条绳索分别系在不同的厅柱上,准备做他的实验。

  (“一……就”表明他动作迅速,着急进行实验的心情。“同样长”“相同的”“不同的”这几个词语准确写出了伽利略做实验的过程,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4、大家吵吵嚷嚷,兴高采烈,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

  大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随之是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

  (“吵吵嚷嚷,兴高采烈,”说明议论之声很多,大家兴致很高,神采飞扬。当实验进行时,人们的态度从一阵“哄笑”到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反映了他们愿望的破灭以及破灭时的惶恐。)

  5、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从塔顶下落,同时越过空中,同时落到地上。

  (三个“同时”的运用表明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的成功,用实验论证了他的理论的正确。)

  (六)布置作业

  其实在科学发展史上像伽利略这样的科学家有很多,你最喜欢的科学家是谁呢?请同学们尝试搜集科学家的资料做一份读书卡片。

  下节课展示读书卡片,学生讲述制作过程、内容选择。

  (七)教师赠言

  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华罗庚(中国)

  研究重点:

  1、伽利略实验的意义是什么?

  2、伽利略专心于实验时,教授们和学生对伽利略的态度是怎样的?请同学们抓住关键词语分析。

  3、面对来 自周围的巨大压力,伽利略表明了自己怎样的态度?

  4、“教授们穿着他们的紫色丝绒长袍”有怎样的意味在里面?

  5、你认为伽利略是个怎样的科学家呢?

  (学生讨论后派代表发言,别的同学补充。)

  要点:

  1、他说,他的目的是重新检验亚里士多德有关科学的学说,而不是把这些学说当作福音真理来接受。他发现真理的道路,不是靠背诵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而是通过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

  2、举例参考:“狗血喷头”、“不知天高地厚”、“胡闹”、“正是揭穿伽利略的荒唐,叫他永世不得翻身的时候了”等词句说明教授们看不起伽利略,对伽利略做法的一种不理解,持坚决反对态度,认为伽利略的思想和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荒唐的程度,他们要彻底败坏伽利略的名声,让他永远抬不起头来。

  3、“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伽利略乐于接受这个挑战。” “拒绝”说明伽利略的坚持,“乐于”说明伽利略愿意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结论。

  4、教授们穿着长袍反映了他们对这件事的郑重,从另一侧面可以看出他们想看看伽利略会在这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比萨斜塔上做出怎样荒唐的“游戏”,学生“不客气地嘲笑”表明他们最想看到这个可笑的老师会怎样出丑。

  5、伽利略是一个不怕威胁、勇于探索、注重实践、不迷信权威、热爱科学的科学家。

  【资料宝藏】

  1、关于伽利略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天文学家、力学家、哲学家。伽利略家族姓伽利莱,他的全名是Galileo Galilei,但现已通行称呼他的名Galileo,而不称呼他的姓。

  生平:伽利略1572年开始上学,1575年随家迁居佛罗伦萨进修道院学习。1589年被聘为比萨大学的数学教授。1591年到威尼斯的帕多瓦大学任教。1609年回佛罗伦萨,1611年到罗马并担任林嗣科学院的院士。1633年2月以“反对教皇,宣扬邪学”被罗马宗教裁判所判处终身监禁。1638年以后,双目逐渐失明,晚景凄凉。1642年1月8日逝世。三百多年后,1979年11月10日,罗马教皇不得不在公开集会上宣布:1633年对伽利略的宣判是不公正的。1983年10月又提出重审这一案件,并在罗马组成一个包括不同宗教信仰的世界著名科学家委员会来研究伽利略案件的始末,研究科学同宗教的关系,研究伽利略学说的科学价值及其对现代科学思想的贡献。

  2、伽利略主要贡献

  1609年,伽利略听说荷兰人发明了望远镜,他通过别人的一点描述,凭着自己独特的天赋,经过刻苦钻研和实验,成功地研制了世界上第一架放大倍数为33倍的天文望远镜。在这架天文望远镜的帮助下,伽利略探索了深邃神秘的天空,在一年之内他就做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发现:

  月球表面并不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平滑,而是呈现不规则的凹凸起伏。

  银河也不是人们所说的银白的云彩,而是由千千万万颗暗淡的星星所组成的。

  木星旁边有四颗运转着的卫星;地球并不是各个天体旋转的唯一中心。

  太阳上面有黑子;土星周围有光环……所有这些结果,都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日心说”):即地球和所有行星都围绕太阳运行。

  1610年,伽利略出版了他的《星际使者》,向全世界宣布了他的上述发现。人们惊讶地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1611年,伽利略在《关于太阳黑子的通信》中,肯定太阳是宇宙的中心,维护哥白尼的“日心说”。他竭力想分清宗教和科学的界限,认为前者属于人们的道德行为范围,后者属于自然界和人的关系的范围。他指出,天体的永恒,只是相信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教士们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天主教的教义。然而,当时势力强大的教会反对哥白尼的“日心说”。他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是围绕地球转动,而地球是不动的。因此教会在1616年给伽利略下了一道禁令,不准讲授哥白尼的学说。伽利略为此烦恼不已。

  1623年,伽利略冒险开始他最有名的著作——《关于两种世界体系之间的对话》的写作。同时他6次请求教皇乌尔班接见他。他小心翼翼地向教皇介绍哥白尼学说的书籍,教皇同意他把对“日心说”赞成和反对的论点一起写出来,但不允许他得出地球是绕着太阳旋转的结论。

  随后的6年时间里,他完成了他的`杰作。在书中他巧妙地阐明了自己支持哥白尼学说的证据,而反对哥白尼“日心说”的人的辩解却愚蠢而无力。

  伽利略把哥白尼的学说当作“一种纯数学假说来叙述”。1632年,这本书得到了教会监察吏的许可后出版发行。但是,教会的权威人士很快就发现了伽利略仍在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于是便一次又一次地把他押上宗教法庭。

  当时的伽利略已年近七旬,身患重病,体质虚弱。在宗教法庭上,他的精神和肉体受尽了折磨。1633年6月22日,他被迫双膝跪地发誓,哥白尼的理论纯粹是一派胡言乱语。他要“放弃、诅咒、痛恨”过去的种种错误,并保证以后永不宣传和谈到它,违反了甘愿受死。

  伽利略刚宣布完他的誓言,就大声喊道:“不管怎么说,地球毕竟是在运动着的”。这说明伽利略并没有放弃自己所坚持的学说。

  伽利略被判处终身监禁,监外执行。但他没有放弃科学,经过3年的顽强拼搏,他又完成了一部巨著《关于力学和位置运动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和数学证明》。在书中,他大胆叙述了物体的各种运动和动力学有关的一些问题,为近代实验科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这部书被偷运到荷兰出版时,伽利略已双目失明。

  伽利略的晚年境遇极为凄凉,只有他的女儿在他身边照料他。

  1634年他的女儿先他而死,他更加孤独和痛苦。1642年1月8日这位终身为科学真理而斗争的伟大巨人含冤离开了人世。

  1983年,罗马教会终于为伽利略冤案公开平反,为此在罗马成立了一个由不同宗教信仰的著名科学家组成的委员会,它的宗旨是:“研究科学同宗教信仰的关系,伽利略案件的科学方面以及伽利略学说对现代科学的贡献。”

  3、关于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他创立了几乎丰富每个哲学领域的形式逻辑学,对科学做出了许多贡献。亚里士多德在西方被称为“最博学的人”。 他的很多观点被西方人奉若神明,他本人也被奉为绝对权威。

  今天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虽然有许多已经过时了,但是比其他任何一个具体的学说都更为重要的是他研究问题的理性主义方法。亚里士多德的作品包含有他的态度、观念、信仰和信心。他的态度是人类生活和社会的每个方面都可以是思维和分析的合适对象:他的观念是宇宙并不是受纯粹的机会、魔力或任何神的荒诞不经的念头所支配,宇宙的运动是受理性定理所支配;他的信仰是人类应该对自然世界的每个方面都进行系统的研究;他的信心是我们在得出结论的过程中既要利用实验观察又要利用逻辑推理。这一套方法与传统主义、迷信主义和神秘主义相对立,对西方文明有着深刻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于公元前384年出生在马其顿的斯塔基拉。他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内科医生。亚里士多德17岁时前往雅典柏拉图学园学习。在那儿他一学就是20年,直到柏拉图死后不久才离开。在父亲的熏陶下,他对生物学和“实用科学”产生了兴趣。

  公元前342年,亚里士多德返回马其顿,给国王13岁的儿子——历史上人称亚历山大大帝——当了几年私人教师。公元前335年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后,亚里士多德返回雅典,创办了自己的学校——莱希门学园。随后的12年他一直在雅典,这一时期与亚历山大军事征服的生涯大体相巧合。亚历山大并没有向先前的导师请求指教,但是却慷慨地为他提供研究经费。这在历史上也许是科学家从政府得到大批研究经费的头一个先例,也是随后几个世纪中的最后一个事例。

  但是与亚历山大交往是有危险的,亚里士多德原则上反对亚历山大的独裁作风。这位征服者因怀疑亚里士多德的侄儿有变节行为而将其处以死刑;看来他这时曾想过要把亚里士多德也处以死刑。亚里士多德颇为民主,不合亚历山大的味口,尽管如此,他也会因为与亚历山大交往过甚而得不到雅典人的信赖。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时,反马其顿的派别在雅典占据统治地位,亚里士多德被指控为犯有“渎神罪”。亚里士多德想起了76年前苏格拉底的命运,他逃离雅典,边逃边说:他不会给雅典第二次机会来犯下攻击哲学的罪行。几个月后他在流亡中丧生,终年62岁。其时为公元前522年。

  亚里士多德全部作品的数目大得惊人,有47部留存下来,古代书名 册上记录表明他写的书不少于170本。但是令人吃惊的不仅在于他的作品数量,而且在于他知识的博大精深。实际上他的科学著作构成了他所在时代的一部科学知识百科全书。其中包括天文学、动物学、地理学、地质学、物理学、解剖学、生理学,几乎古希腊人所掌握的任何其他学科都无所不有。他的科学著作一部分是对其他人已经获得的知识的汇编,一部分是他雇用助手为他收集资料所获的创造成果,一部分是他自己通过大量的观察而获得的成果。

  有能力做每一个科学学科的学术带头人,这就是一项令人难以置信的功绩,将来可能不会再出现这样的人物。但是亚里士多德的成就远不止这些,他还是一位有创建的哲学家,对推理哲学的每一个领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论著有伦理学和形而上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神学和政治学,修辞学和美学。他写了有关教育、诗歌、野蛮人的风俗习惯和雅典宪法的作品。他的研究课题之一就是收集许多不同国家的宪法,以进行比较研究。

  也许在亚里士多德的所有作品中最重要的是他的逻辑学。一般认为他是哲学中这个重要分支的创立人。实际上就是由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具有逻辑性,才使他对如此众多的学科都做出了贡献。他有组织思想的天赋,他提出的定义和建立的范畴为后来许多不同领域产生的思想提供了基础。亚里士多德从来不搞神秘主义和极端主义,总是实用主义的代言人。当然他犯过错误,但是在如此大部头的思想百科全书中,他犯下的愚蠢错误却寥寥稀少。

  亚里士多德对后来的整个西方思想有巨大的影响。在古代和中世纪期间,他的著作被译成拉丁语、叙利亚语、阿拉伯语、意大利语、法语、希伯来语、德语和英语。后来的希腊作家都研究他的作品,赞美他的作品。他的著作对哲学有着重大的影响。在许多世纪中,他的作品一直统治着欧洲思想。

  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羡慕如此之深,以至于在中世纪末期到了近乎崇拜偶像的地步,他的作品已不再是一盏指路的明灯,而是成了一件禁止人们进一步探索知识的紧身衣。亚里士多德喜欢进行独立观察和思索,无疑他不会赞成后世人对他的作品所做的崇拜。

  用今天的标准来看,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有些是极其反动的。例如,他支持奴隶制度,认为它符合自然规律;他相信妇女生来就低贱(当然这两种思想都反映了他所在时代的流行观点)。但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有许多显然非常摩登,例如“贫穷是革命和罪恶的根源”。

  在近世纪中,亚里士多德的影响和声望一落千丈。但是我感到他的影响是如此广泛、深入和持久,以至于我为不能把他在本册中的名次排得再高些而感到非常遗憾。

  (摘自湖北教育出版社《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

  4、亚里士多德格言

  “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全看重复做什么样的事。”

  “自然是由联合对立物造成最初的和谐,而不是由联合同类的东西。”

  “快乐既然是人类和兽类所共同追求的东西,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就是最高的善。”

  “对上级谦恭是本分,对平辈谦逊是和善,对下级谦逊是高贵,对所有的人谦逊是安全。”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一等奖】相关文章:

斜塔上的实验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斜塔上的实验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斜塔上的实验(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斜塔上的实验》导入四法04-14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斜塔上的实验》说课稿(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04-14

斜塔上的实验(苏教版七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