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05 10:20:53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一、学习目标

  1、围绕“望”,表现泰山的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

  2、名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3、青年杜甫的豪情。

  二、教学过程

  (一)导语

  柳宗元带我们领略了小石潭的凄寒幽静,吴功正带我们欣赏了阿里山的静谧神奇,马信德带我们游览了威尼斯的瑰丽奇特。今天我们再请古代的一位诗人带我们去一个地方。

  板书:望岳 唐 杜甫

  (二)围绕“望”,理解泰山的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

  1、去哪里呀?你从何得知? 泰山。 从 “岳”“岱宗”“齐鲁”得知

  补充资料:东岳、西岳、南岳、北岳、中岳

  《望岳》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

  2、泰山景色如何呢?我们一起透过杜甫的一个动作“望”来欣赏泰山的景色。请同学们先一起大声朗读诗歌,思考杜甫从第一句实际上一直望到哪里。

  (1)描绘泰山景色。 也即首联、颔联、颈联。

  (2)想象登顶感受和望到的景象。

  3、杜甫实际上望到了哪些景象?请同学们任选一联说一说。

  (1)首联:望到了泰山绵延不绝、树木葱郁的景象。这是远望。

  “青未了”

  (2)望到了泰山既神奇秀丽又巍峨高大的景象。这是近望。

  “钟”:聚集,宠爱、钟爱,既写出神奇秀丽,又写出诗人的喜爱赞叹之情。

  “割”:阴暗对照之明显,阳光像一把刀一样有力地把阴暗隔开,突出泰山的巍峨高大。

  (3)望到了云涌云翻的壮阔景象和鸟儿归巢的'傍晚景象。这是细望。

  “层云生而荡胸,鸟儿归而入眼”

  (三)名句赏析

  1、泰山如此绵延不尽,如此神奇秀丽,如此巍峨高大,杜甫看了心潮澎湃,他情不自禁地产生了一个愿望。杜甫的愿望是什么?

  我还没有登上山顶景色就如此神奇美丽了,如果我登上了最高峰呢?一览众山小。

  2、请你想象登上最高峰“一览众山小”的景象和感受。

  3、登上绝顶眼界变宽了,心胸开阔了,登上绝顶才能欣赏到绝美的风景,这是身在低处的人永远无法体验到的。所以孔子登上了东山就认为鲁国很小,登上泰山胸怀竟然博大得认为天下都很小。林则徐更说过“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4、这句话中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它告诉我们: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不但望得远,而且可以雄视一切,包举天下。它鼓励人们树雄心立壮志,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就一定能获得更大胜利。

  (四)了解青年杜甫

  1、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望到一个什么样的杜甫?

  豪情勃发,壮志凌云,乐观向上,满怀建功立业,意气风发,信心满怀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杨雄敌,诗看子建亲。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青年的杜甫生活在唐代社会发展到最富庶的时期,他家境优越,诗才横溢,因此意气风发,信心满怀,渴望着建功立业。

  3、过了二十年左右,47岁的杜甫在首都长安又看到了另一番景象。

  破败,荒凉,萧条

  4、我们望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中年杜甫?

  愁苦,焦虑 忧国忧民,流泪的,感伤的,饱经风霜的。

  5、国家的苦难,人生的坎坷,生活的艰苦可以磨掉杜甫的意气风发,磨掉杜甫的骄狂,使他的诗歌风格由雄豪而变沉郁,却始终磨不掉青年时期立下的志向,磨不掉他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乃至困顿至极的他竟然能发出使人震撼的呼喊……

  这就是被后人尊奉为诗中圣人的杜甫。

  板书

  望岳

  首联:绵延不绝、树木葱郁 远望

  描绘泰山景色 颔联:神奇秀丽、巍峨高大 近望

  颈联:云涌云翻、鸟儿归巢 细望

  想象登顶感受 尾联:一览众山小

  豪情勃发、壮志满怀的青年杜甫 雄豪

  满头白发、忧愁感伤、饱经风霜、忧国忧民的中年杜甫 沉郁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不理解的字词可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3、了解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并质疑。

  2、让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并出示要求。

  课文介绍了荷兰哪些美丽的景色?在自己认为具有诗情画意的地方或优美语句下画线。不懂处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

  3、交流

  a) 指名学生读课文,并随时正音。

  b) 让学生说说课文介绍了荷兰哪些美丽的景色。

  c) 抓住重点,指导读懂

  4、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

  5、抓住“这就是荷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启发学生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你读后有没有产生这种喜爱的感情呢?

  a) 迁移运用,指导读好。

  聘请小导游,带领大家去荷兰一游。要求:(1)任选一个景点作导游介绍荷兰的美丽风光。(2)要加进导游的口头语。

  学生在小小组自由介绍,并推荐一名上台介绍。

  指名学生介绍,评价。

  b) 总结:

  荷兰这么美,你还想了解它更多的情况吗?请同学们去找一找,看准找到的有关荷兰的资料。图片多,在班队课上,大家再作交流。

  板书

  12 田园诗情

  奶牛图 郁金香图

  骏马图 动物世界赞美

  挤奶图 夜晚图向往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场面写具体的。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向课文中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学会场面描写。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那么大家读过

  《红楼梦》吗?

  你知道《红楼梦》中的哪些人物?你最喜欢哪个人物?在作品中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刘姥姥。关于她还有一则歇后语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刘姥姥的'一课文。(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新词。

  “撑”“揉”“捶”是翘舌音,注意读准字音。

  对文中出现的不能理解的词语重点画一画。例如:塞馕、促狭鬼。结合书下注释理解。

  2、默读课文

  (1)动笔画一画,文中除了刘姥姥之外,还出现了哪些人物,把人物的名字画出来。

  (2)小组合作

  (3)名汇报,补充。

  3、课文是分几层写的?每层写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分层后说一说。

  4、学习生字

  指名读生字,记忆生字,书写生字,教师指导。

  三、深入读课文

  出示问题:课文描写了不同人物的笑,请你比较一下他们的笑有什不同?请你从每个人的笑中,推测一下人物的性格特点。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教师作适当引导。

  2、先是刘姥姥的一番话,重点是“众人”的大笑:都出现了那些人物?

  湘云、黛玉、宝玉、王夫人、薛姨妈、探春、惜春、丫鬟们。他们都是怎样笑的?

  3、反复阅读众人的笑,想象一下:他们都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4、汇报,补充。

  5、在上有什么特点?

  (思路清晰,语言生动,文中人物栩栩如生)

  四、拓展延伸:

  1、浏览《红楼梦》原著,将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读完整。

  2、了解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和三进荣国府的内容。

  3、讨论:通过走进《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你对的四大名著有了哪些了解?

  五、课堂

  《红楼梦》是一部经典著作,里面的人物众多,你想更多地了解里面的人物吗?那就去把它读一读吧!

  板书设计: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

  妙语老刘,老刘……众人大笑

  刘姥姥人各有笑

  笑中有笑

  妙语鸡俊、蛋俊众人笑(总写)

  贾母之笑(特写)

语文教案 篇4

  师: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第十三课,一起读课题。

  生:《天游峰的扫路人》

  师:和老师一起写课题。上节课,《天游峰的扫路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老人很勤奋。

  生:他很有毅力。

  生:他很坚强。

  生:他很自信。

  师:这些印象是怎么得来的?

  生:读书。

  师:对,读书得来的。

  师:老师没想到他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生活在什么地方?

  生:天游峰。

  师: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描写天游峰的一节,用书上的话回答。

  生:在第二节。

  师:“像——”读读,你们觉得天游峰怎么样?

  生:险、高。(板书:险)

  师:张老师这么高的山是不敢爬的,上次上黄山,不敢上。这句话怎么读?

  指名读。

  师:为什么好不得意?

  生:觉得自己的勇敢,因为我爬上了。

  师:其实这一节描写的是什么?

  生:生活环境。(板书:环境)

  师:这是一写人的文章,既然是写人的,我们先来看看他的出场。

  师:什么叫出场?你们看过戏吗?

  生:要有前奏、敲锣打鼓。

  师:读第三节,看看他是怎么出场的?

  生读。

  师:很有意思啊,他怎么写的。

  生:他是借助扫路人的声音写出他的出场。

  师:为了老人的出场,他用声音来铺垫,这使我想起了一首诗:“恰似―――烟波浩渺――”。

  继续读,老人怎么样的?

  生读。

  师:作者怎么描写老人的。

  生:(读)从是外貌上来描写的。

  师:读后觉得老人怎么样?

  生:很清贫。

  师:从哪里看出的。

  生:很质朴、褐色的衣服。

  师:我觉得没什么特别的,与一般的扫路人一样啊。第二次写扫路人在哪里?

  找。

  生:第八节。

  师:纠正读音:“削”。与第一次有什么不一样的。

  生:第二次写得清楚,面色黝黑。

  师:我奇怪了,第一次时间早,第二次晚,天色越来越黑,却写得越来越清楚,为什么?

  去读第4-7自然段。

  生:作者第一次只是简略地看一看,第二次老人把他领进了自己的屋里,为他沏了杯茶,他们成为知己了。

  师:一杯茶就贿赂他了?再默读思考。

  (生默读)

  生:他一开始简略地看一下他穿什么衣服,第二次写仔细地看了。

  师:为什么要仔细地打量?

  生:那层层叠叠地路,却扫上扫下,我很佩服他。

  师:那山高不高

  生:高。

  师:游客爬上去都感到气喘吁吁、半途而返。

  师:读一读第六节。

  生读。

  师:从第六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老人很乐观,他却说“不累,不累”,说明他爬习惯了。

  师:难道他真的不累吗?

  生:不是。

  师:看看他怎么说的?

  生: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师:说明什么?

  生:他很热爱自己的工作。他――(引读: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师:他把扫路当成了一种享受。

  想想第三节,他扫地时“哗――哗――”一般人很累。节奏很快。把扫路当成了什么?

  生:一种乐趣。

  师:对作者来说是什么?

  生:一种启发。

  师:想读吗?

  生:想。

  指名读。

  师:你觉得她读得怎么样?

  生:很有感情。

  师:有没有谁出老人对工作的热爱?把工作当成一种享受。想听我读吗?

  师:听老师读,哦,不,看着老师读。

  师范读。(生情不自禁地鼓掌)

  生:自主练习朗读。

  师:谁愿意读。我找个瘦点的同学。

  生:我读我读。

  (指名读)

  师:如果你是老人,你为什么感到不累呢?

  生:我把扫路当成看风景。

  (生鼓掌)

  再指名读。

  师:我正在看他对我笑?把工作当成享受。很腼腆。为什么天不黑的情况下,我能看出大致的容貌,天越来越黑,却把老人看得更清楚了。

  生:他一是一般的人,这么累的工作却很喜欢。因此,感动了作者,才仔细地打量他。否则是表现式的,轮廓式的。

  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了扫路人?找一找看一看,这些文字里你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默读。

  生:(读第十节。)

  师:是啊,我能舍得走吗?

  生:不舍得。

  师:这节你感受到老人怎样?

  生:老人很热爱祖国。看祖国的山山水水。

  生:扫路人热爱自己的工作,不舍得走。

  师:老人说,他早该退休了。却舍不得走,(引读――)这是哪儿的'?

  生:天游峰。

  生:老人很喜欢天游峰。

  生:他很热爱大自然。

  生:他喜欢天游峰的每一个地方。

  师:(再次引读第十节)我能舍得走吗?这是什么句子?

  生:反问句?

  师:老人太热爱这里了,你能读出来吗?我们换种方式。来跟我比一比。我普通话考了九十多分,播音员的水平,你们能比过我吗?

  生:能!

  师:比过我的方法是什么?孩子们,好好读吧。

  师:推荐两个最好的跟我比。

  生:我推荐我自己。

  师:为她的自信而鼓掌。

  (女生读。男生读)

  师:我读前喜欢咳嗽两声(扮老人相,呵呵)。读。三人谁读得好?

  生:老师。

  师:还有哪里写老人?

  生:我读最后一节。(生读)

  师:三十年后,老人多大了?

  生:一百岁。

  师:从这句话中你感觉到老人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特别健康。

  师:神仙,老神仙。

  生:自信。

  师:能把这种自信读出来吗?

  (指名读)

  师:“朗声大笑”怎么笑?(生笑)把老人的大笑读出来。

  师:老人是怎样的人?

  生:热爱祖国、热爱工作的人。

  生:是个勤劳的人。

  生:他是个自信的人。

  师:他要活到一百岁。这节课,我们也和游客们一样,游兴未尽。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掌握课文内容,了解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精彩”、“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璀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具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课文录音、钢琴曲。

  3、香港风景图片。

  4、练习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香港旅游?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通过认真读课文,和作者一起去饱览香港的美景,领略一下“东方之珠”的风采。

  二、学习第1节

  1、课文的第1节向我们交代了香港是我国的南大门,有哪些景点,是课文的总起。

  谁来说说香港有什么?(香港有——)

  2、让我们打开书本,一起读一读第1节。(生齐读第1节)

  三、学习第2-5节

  1、清晨,我们在上海登上飞机,经过两个小时的航程,飞机缓缓降落在香港新机场。香港到了!

  我们只在香港停留一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选几处有代表性的景点游览一下。迷人的沙滩中我们选浅水湾,著名的公园中咱们就去海洋公园,繁华的.街市中我们就去铜锣湾。香港的夜景世界著名,我们也不要忘了去看一看。

  〈板书:迷人的沙滩——浅水湾

  著名的公园——海洋公园

  繁华的街市——铜锣湾

  美丽的夜景〉

  2、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第2-5节,尽情地游览一下各个景点。

  3、你最喜欢哪个景点,自己先读读,再读给四人小组的同学听,读完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其他同学给他评议评议。(四人小组学习,轮流读、说)。

  4、精读训练(生读后交流,灵活机动的教学第2-5节)

  你最喜欢哪个景点?游览后你有什么感受?(生说)

  请你读一遍,读出这种感受。

  第2节:迷人、舒服。

  (1)谈感受,指名读第2节。

  (2)你从哪里看出浅水湾很美、很迷人。(浪平沙细、阳光和煦、金色)

  (3)作者仅仅用了“浪平沙细、阳光和煦”就描绘出了一副美妙的画面,〈浅水湾图1〉看,温暖柔和的阳光洒满了海面。洒在了金色迷人的沙滩上,真如仙境一般。所以说,浅水湾是——(生说:“旅游、度假的好地方”。)

  (4)〈浅书湾图2〉瞧,每逢节假日,迷人的沙滩吸引来多少游客。人们在沙滩上游玩,有什么感觉呢?(舒服)

  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请大家轻读第2句话,去大胆地想象,认真地体会。(生自读句2)

  (5)谁来带着这种感受说一说。

  (因为人们——所以,感到舒服极了。

  人们之所以感到舒服极了,是因为他们——。)

  (6)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大家来读一读第2节,把漫步迷人沙滩的舒服感觉读出来。(指读

  愿意读的读)〈配上钢琴曲〉

  (7)练背课文(自背指背)

  〈出示课文填空〉

  (),()的浅水湾是()。每逢节假日,人们(),(),(),(),真是()。

  第3节:(举世闻名,精彩)

  (1)说感受,指名读第3节。

  (2)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海豚和海狮的表演非常精彩?

  (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游客:聚集,不时……开怀大笑)

  (3)看,海豚,海狮表演开始啦!〈海豚图〉这些海豚在干什么?(嬉水游戏)海豚和海狮有的顶球,有的钻圈,有的举重,有的嬉水跳跃,还有的呢?(生想象说)看到这么精彩的表演,你一定也会——(开怀大笑)。

  (4)齐读第3节。

  (5)这么精彩的表演,你愿意回家介绍给小伙伴吗?

  (生练说

  同桌互说

  指名说)

  (6)小结:有这样精彩表演的海洋公园,难怪会举世闻名。

  第4节:(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

  (1)说感受,指名读第4小节〈车图〉

  (2)乘上去铜锣湾的双层巴士,不多时就到了铜锣湾。一下车,你看到了怎样一番景象?你感受到什么?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重点理解:

  A、“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

  “鳞次栉比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楼图〉(指名说:摩天大楼……)

  小结:房屋很多,一座挨着一座排列着,很密,这就叫做——鳞次栉比。

  B、从“琳琅满目”看出商品多,使我们看得——眼花缭乱。

  C、铜锣湾楼多、商品多、人也多,是全港三大闹市之一。

  〈整体图〉让我们把这种热闹、繁华的景象读出来。(齐读第4节)。

  (3)谁能看着这几个词语,把第4节背出来。

  (闹市口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

  (自练

  指背

  齐背)

  第5节(三句比喻句)

  (1)夜幕初垂,轻风徐来,站在太平山山顶,美丽的维多利亚湾夜景尽收眼底。请同学们看,请同学们听。

  〈夜景图1、2、3〉(第5节课文录音)

  (2)你觉得香港的夜景美不美,美在哪里?(指名说)

  (灯的海洋——灯多)

  (3)第5节用了3个比喻句,有静有动,写出了香港美丽的夜景。

  跟老师一起来读一读。

  (师引读:……成了——

  ……像——

  ……如同——)

  (4)这么美的夜景,真是——(美不胜收)

  谁愿意当播音员,把这么美的夜景介绍给大家。(指名读)

  谁能不看书,看图向大家介绍(指名试背第5节)。

  四、学习第6节

  1、香港那么著名、迷人、繁华,所以我们说“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板书:无比璀璨)

  2、1997年7月1日,香港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我们为我们的祖国拥有这样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而感到什么?(骄傲、自豪、喜爱……)

  3、请你带着这种感觉再读一读第6节。(齐读第6节)

  五、总结:

  一天的香港之旅结束了,我们乘坐返航的飞机即将离开香港,看着机舱外灯光闪耀的香港,你最想说些什么?(指名说)

  让我们共同祝愿〈香港未来更美好!〉(齐读)

  六、作业

  在回家之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任务。

  1、(背诵课文)向家人、朋友介绍香港。

  2、(四人小组合作)制作一张香港旅游小指南,要求图文并茂。

  板书:

  19、“东方之珠”(香港)

  迷人的沙滩——浅水湾

  无比璀璨

  著名的公园——海洋公园

  繁华的街市——铜锣湾

  美丽的夜景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石榴》教案04-21

语文下册的教案06-03

语文教案【经典】09-06

(经典)语文教案09-07

语文教案(经典)09-12

语文教案01-17

语文教案01-17

语文教案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