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2-26 07:56:13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由于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不喜欢单一,枯燥的问题,鉴于这种情况,

  本节课主要让幼儿在一系列的游戏活动中和操作活动中去感知6和比6少的数量,加之本班幼儿比较喜欢图画,因此这节课,准备了一些图片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以帮助达到实现本节课的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比6少的数量,体会数的意义。

  2.有良好的操作习惯,能积极地与资料互动。

  3.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感知比6少的数量,体会数的意义。

  2、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能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

  【活动准备】

  1、学具:塑料空瓶若干,黄豆、玉米若干,1~8各个数量的实物条人手一份,1~7的数字人手一份。

  2、教具:1~6的数字卡,1~6的圆点卡,1~6的动物图卡,大瓶子、背景图。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一、开火车游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老师手拿点子、数字、动物卡片,和小朋友们进行问答游戏。

  老师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回答老师的问题。(如:老师模仿火车开,并出示点子图,让幼儿说老师的火车几点开,并说说火车中来了几位小客人等。)

  二、通过看看说说,理解数字“6”的'意义

  1、老是出示背景图并创设情景。(火车开到了数字城。)

  2、出示由6个小白兔的图片,让幼儿数一数,说一说6表示什么。

  3、老师结合具体实物解释。

  4、让幼儿贴出一样多的点子图,再次体会理解。

  三、亲自实践,感知比6少的数量

  1.自己探索做动物瓶。

  (1)要求幼儿通过一一对应方法找出比6少的动物条贴在瓶身上。

  (2)幼儿集中交流,将幼儿探索的结果用圆点表示出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贴在6个点卡的下面)

  (3)师生总结:比6个圆点少的有5个、4个、3个、2个、1个。

  2.再次操作,进一步感知比6少的数量。

  (1)鼓励幼儿互相协助,力求完成5个动物瓶。

  (2)集体检查一名幼儿做的,再次感知。

  四、将数字、实物、图卡对应匹配

  看瓶子上有几只动物,就在里面放入同样多的豆子,再贴上号。(老师先示范,再让幼儿自己独立完成,集体检查。)

  五、小结:幼儿说说自己这节课的内心感受。

  【教学反思】

  一、从感兴趣话题引入,注意数学与生活联系。

  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认为,当孩子的学习材料是他们所熟悉的并感兴趣的事物的时候,他们就会主动地去尝试,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方法对其进行创造。爱玩,爱小动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本次活动我结合孩子爱玩,爱动物的这些特点,设置开火车的游戏,问幼儿老师的火车几点开?有几个小乘客?让孩子对小动物的行为引起共鸣,另外通过游戏让孩子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促进孩子的参与热情与探究欲望,获得亲身的体验。

  二、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孩子特点层层深入。

  从幼儿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孩子主动学习、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层层深入让孩子轻松学习。让孩子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找出比6少的动物条贴在瓶子上,以一一对应的方式请幼儿比较两者的数量关系。直观的观察图片,深入浅出的提问很快吸引了大部分孩子的注意,接着仍以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不同数量的小动物,“小牛5头,小马4匹,哪个多,哪个少,多多少,少多少?”孩子的兴趣很浓厚这对他们没有难度,教师在一旁鼓励孩子回答完整就可以了,因此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及时改变预设的教案减少一一对应环节的内容增设不对应比较的内容。不对应来比较两者的关系这一环节对孩子显然有一定的难度,许多孩子不敢把小手举起来。根据孩子的表现,我鼓励孩子用小手点着数一数然后和旁边的孩子交流后举手回答,合作让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再次高涨。最后,在孩子们说出各种不同的答案后,教师把不对应的小图片,对应排列后让孩子自己验证的结果的对错。通过层层深入、合作交流突破难点,让幼儿易于理解与接受。

  三、关注学习方式,让孩子在操作中主动学习。

  教师努力为孩子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孩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活动第三部分在孩子突破活动的难点后,教师安排的是操作活动,让孩子在操作中自主探索,进一步巩固新学的知识。给动物瓶内放入一样多的豆子,再贴上号,然后让幼儿间再次互相检查,纠正幼儿的一些错误。让他们没有感觉重复的乏味。

  整个活动体现了以孩子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和谐师幼关系,绝大多数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但在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由于人数太多,有一部分孩子的问题没有及时被发现,并得以更正,使他们更好地达到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能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声音,感受声音的多样性,萌发探索声音的兴趣。

  2. 能与同伴一起玩玩具,探究声响玩具的小秘密,讲述声响玩具的小故事。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 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材料准备:

  幼儿自带各种会发生的玩具,如玩具车、玩具动物、玩具娃娃等。

  活动过程:

  1.分享交流,激发兴趣。

  创设玩具展览会情境,请个别幼儿在集体前展示、介绍自己的玩具。

  我们的小小玩具展览会开展啦,大家赶紧来介绍一下自己的玩具吧!

  提问:玩具的名称是什么?它可以发出怎么样的声音?它是如何发出的?

  2.自由玩玩具,感受声音的多样性。

  这么多玩具,我们和好朋友一起玩一玩吧。

  ● 幼儿自由结伴、交换玩具满教室引导幼儿倾听声音的不同。

  ● 交流在玩玩具过程中听到的声音。

  提问:你玩了什么玩具?发出了什么声音?你能学一学这个声音么?

  3. 分组听声音编故事。

  幼儿分组选择玩具玩一玩,听一听,编一编。用玩具发出的声音编一个有趣的故事。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是谁发出的声音?可能发生了什么事?你能用它编一个好听的事故么?

  4. 集体交流:每一组轮流讲述自己编的故事。

  请各组把自己编的好听的故事说给大家听。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让幼儿带来自己所感兴趣的会发声玩具,并且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用较为完整的语句来展示、介绍,锻炼了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的胆量。通过几个简单的提问,让大家都知道玩具的名称,知道玩具的声音是如何发出来的,也请大家一起学一学玩具的声音。这些都是幼儿十分感兴趣的,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在后面编故事的部分,幼儿也根据不同玩具的声音开展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编出各种有趣的故事与大家一起分享。

  小百科:玩具,泛指可用来玩的物品,玩玩具在人类社会中常常被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

中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主题活动“春天来了”开展后,孩子们对春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春游活动,孩子们对郊游的热情是乎也更高了。因此,为了让幼儿更深刻的掌握好小班数活动内容“复习认识5以内的数”,我预设了本活动,旨在让孩子在郊游的游戏中自然而然地学习数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目标:

  1、乐意参与5以内的数数活动,初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快乐。

  准备:

  1、布置公园剧场的场景:1——5的数字宝宝(粘于椅子上)

  2、公园场景图片一幅

  3、布置公园超市一角

  过程:

  1、妈妈向宝宝交代去公园游玩的事项。

  (1)唱着郊游的歌,来到公园剧场。

  (2)让宝宝拿着座位号,依次坐下

  (3)让宝宝说说剧场里有哪些数字朋友

  (4)分别出示数字1——5,说说它们分别像什么?

  2、剧场开演了,我们来看看舞台上有些什么?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1)一只小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2)两只蝴蝶,(点数1、2)可以用数字二来表示。

  (3)三棵树,(点数1、2、3)可以用数字三来表示。

  (4)四只羊,(点数1、2、3、4)可以用数字四来表示。

  (5)五朵花,(点数1、2、3、4、5)可以用数字五来表示。

  3、宝宝们,你们饿不饿呀?哦,这里有一个“公园超市”等一会儿,请我们的宝宝自己去超市买东西好吗?记住妈妈的话:必须买和你票子上数字一样多的食品,不然妈妈可不为你买单哦。(选购好食品后,让宝宝们互相检验)

  4、让宝宝们,与客人老师打招呼,一起分享食品。

  5、和客人老师、数字宝宝说再见。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一:摇摇瓶

  活动目标

  1.分辨声音的异同,增加对不同声音的敏感性。

  2.体验用摇摇瓶伴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矿泉水瓶、果汁瓶、果奶瓶等人手一只,可在瓶中放回形针、弹珠、黄豆、米粒、沙子等。

  活动过程

  1.教师带幼儿开火车进活动室,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个叫“摇摇世界”的地方,那里有好多好玩的摇摇瓶。摇一摇,听一听,不同的摇摇瓶会发出什么不同的声音。

  2.幼儿玩摇摇瓶,自由探索。

  3.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是不是每个摇摇瓶发出的声音都一样?有什么不同?你知道为什么吗?(装黄豆的摇摇瓶声音重;装回形针的摇摇瓶声音轻;装沙子的摇摇瓶声音柔柔的;装黄豆多的摇摇瓶声音比装得少的声音重……)

  4.摇摇瓶有那么好听的声音,我们可以用它来干什么呢?

  5.教师引导幼儿:唱歌时配上摇摇瓶,我们的歌声会更好听。(教师边唱边示范用摇摇瓶伴奏)

  6.请幼儿自选一种摇摇瓶(拿发出相同声音摇摇瓶的幼儿坐一组),选一首熟悉的歌曲,用摇摇瓶伴奏。教师当指挥,幼儿配合节奏摇瓶子。

  活动延伸

  将摇摇瓶放在区域活动中,用各种材料装饰摇摇瓶。

  活动二:沙漏

  活动目标

  1.探究沙漏速度与漏口大小、多少及装沙量的关系。

  2.发展比较、观察、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用各种饮料瓶制作的沙漏,瓶盖上钻有不同的漏洞。

  2.细沙、勺、漏斗。

  3.幼儿每人一份记录板、笔。

  活动过程

  1.师:快乐的瓶子们(幼儿用身体做瓶子),我们一起来跳个交友舞吧。

  2.观察沙漏,提问:两只瓶宝宝也交了好朋友,它们粘在一起,下面的一只瓶宝宝里有沙。它们请你们猜一猜,如果把两个瓶宝宝的位置倒换一下,会发生什么情况呢?你们桌上也有这样的瓶子,请你们去试一试,玩一玩。

  3.幼儿操作,提问:沙是从哪里漏下来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4.作沙漏。

  (1)师:老师准备了沙子、勺、空瓶、有洞的盖子,你能制作一个流得更快的沙漏吗?请你把设计的办法记录下来。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再听听别人的方法。

  (3)幼儿做一做、玩一玩,并把结果记录下来。教师观察幼儿是否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制作,是否把自制的沙漏和原来的沙漏进行比较。提问:你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有什么想法?

  5.交流结果。

  提问:谁愿意把结果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

  6.引发新问题:你们有办法制作一个比原来漏得慢一些的沙漏吗?

  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继续提供相关材料,幼儿制作漏得慢的沙漏,并与原先的做比较、记录。

  活动三:可爱的瓶饰

  活动目标

  1.根据瓶子的外形特征,利用辅助材料进行制作。

  2.鼓励幼儿独立思考,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各种大小、形状的废旧瓶子及辅助材料,如即时贴、绒线、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例作品,引导幼儿欣赏、讨论:瓶子还可以用来做什么?

  二、启发幼儿根据废旧瓶子的外形特征,结合已有经验大胆制作。

  1.幼儿讨论,发表白己的意见。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遇到困难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的,可以请同伴和老师帮忙。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体验独立创造的快乐。

  三、展示作品,评价结束。

  1.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2.请幼儿讲讲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怎样解决的。

  3.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不同的废旧物品进行制作。

  活动四:游戏“避险”

  游戏目标

  1.朋友练下肢跳跃能力和反应能力。

  2.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游戏材料一端系一个塑料瓶子的绳子(大约2米左右)。

  游戏方法

  幼儿围成圆圈,教师手持绳子站在圆心处,用双手交替将瓶子甩起,使瓶子沿着地面旋转起来。圆圈上的幼儿在绳子甩到自己跟前时跳起,躲避绳子。

  活动五:游戏“打高尔夫球”

  游戏目标

  1.培养手眼协调能力。

  2.激发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游戏材料

  高尔夫球棍(用旧挂历纸卷成的长纸棒,塑料瓶中间挖个洞,将纸棒插进瓶中),高尔夫球(用废报纸搓成纸团,外面用透明胶固定)。

  游戏方法

  教师在草地上挖几个洞(或在地上画几个圆),幼儿手持球棍击纸球,进洞(圈)为胜。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有关眼睛的常识。

  2、学习保护眼睛的方法。

  3、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尝试续编故事。

  4、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

  投影仪

  活动过程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故事题目叫《戴眼睛的小猫》,小猫怎么会戴眼镜呢?小朋友们听仔细了。

  1、讲述故事《戴眼镜的小猫》(投影幼儿用书)

  故事内容:在一座红房子里,住着一位老奶奶和一只小猫。老奶奶年纪大了,每次看报纸时都要戴一副紫色的眼镜,小猫看了很羡慕。(做戴眼镜看报纸状)

  有一天,老奶奶看完报纸,没来得及把眼镜放好,就被另一位老奶奶叫走了。小猫终于有机会了,它戴着老奶奶的眼镜,高兴地往门口跑,走到大门口,一看,哎呀,门槛怎么变高啦!它用足力气使劲往上跳。

  只听“咚”的一声,小猫重重地被摔倒在地上。

  小猫又觉得肚子饿了,想找点东西吃。它刚走到老鼠洞口,就看见对面走来一只很大很大的老鼠。(做肚饿状、大老鼠状)

  小猫吓得掉头就跑。它边跑边想:这准是一副魔镜,我还是把它给老奶奶放回去吧!

  小猫悄悄的把眼镜放到了老奶奶的桌上。

  故事讲完了,好听吗?(好听)我们现在来回忆一下故事讲了什么。(根据幼儿用书上的图画,提问题)

  ——在一座房子里住着谁?(老奶奶和一只小猫)

  ——老奶奶每次看报纸都要戴什么?为什么?(眼镜因为老奶奶年纪大了,眼睛不好)

  ——小猫看见老奶奶戴眼镜很羡慕,有一天它戴上眼镜高兴地跑到大门边,发生了什么?(门槛变高,被重重地摔倒在地上)

  ——小猫肚子饿了,它跑到老鼠洞口又发生了什么?(看见一只很大很大的老鼠,吓得掉头就跑)

  2、了解有关眼睛的常识,学习保护眼睛的.方法。

  ——现在我们来摸摸我们的好朋友眼睛长在什么地方。(小朋友们摸,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说“上边毛,下边毛,中间黑葡萄”)

  ——好朋友眼睛每天都要做一个动作,是什么动作?(眨眼,如小朋友们有困难,老师可做动作,闭眼几秒钟再睁开)和小朋友们一起做一次眨眼动作。

  —— 小朋友们看,老师戴着什么啊?(眼镜)小朋友们齐声说。为什么要戴呢?大家想5秒钟。(老师可轻声数一、二、三、三、五)眼睛不好。(小朋友们可能说不出,这时老师可摘下眼镜作摸的动作)老师和你们一样大的时候可没戴眼镜,后来自己不好好爱护眼睛,眼睛就不好啦!小结:要好好爱护我们的眼睛。

  ——小朋友们,你们的眼睛什么时候不舒服啊?(让小朋友们思考5秒钟,老师可轻声数一、二、三、四、五)

  眼睛飞进虫子不舒服、戴爸爸(妈妈等)的眼镜不舒服、戳到不舒服————

  ——我们怎样保护自己的眼睛?(如小朋友们说不出,老师可引导)

  老师站在电视机前,问这样看电视好不好?不好,眼睛会坏的。(小朋友们想不到其他方法时,老师可将其他方法当作秘密告诉他们)

  小结:看电视要离电视远一点,看的时间不能长;不在光线太强或太弱的地方看书、画画、写字;使用的时间长了要休息一下,看看远方。

  3、学做眼球操

  小朋友们,我们的眼睛要休息一下了。我们一起来做做眼睛运动吧!

  揉一揉,捏一捏,刮一刮,我们的眼睛真舒服!(第一遍睁着眼做,第二遍闭着眼做)

  4、找不同

  打开幼儿用书,引导小朋友们找出两幅图的不同的地方。

  活动反思:

  这一节课真的让我获益匪浅。同时也学到了很多。作为一个年轻老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指导的老师们给我提出来的问题,我都会虚心接受的。

  这回给我的教训最大的就是教案问题了,没有彻底地研究好教案,不知道按着活动的目标来上课。单是把网上的教案下下来,加上自己的想法,从未考虚教案本身的质量好坏,实在不该。

  早知道就好好的上一节语言活动,不要搞七搞八的这么多的想法了。为了把课上得新颖,反而适得其反。先没学会走,已经要想飞了。

  以后上课的时候,我一定会好好研究教案,不单是复制教案,还会加上自己的想法。在教案上下足功夫。

  教具方面,我也会采纳老师的意见,如果是有图片的,先把图片好好压平,在黑板上排版排好,找到最佳的位置。如果是其他教具,我事先都会演习好,做到万无一失。

中班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中班幼儿能够运用简单的手工制作表现自己的艺术审美,他们对制作充满好奇、充满想象。本次活动的目的是为每一个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激励幼儿用不同的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每一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染纸活动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引导幼儿学习染纸的基本方法,在教师引导下尝试不同的图案。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做的花手绢。

  2.宣纸若干、彩色颜料、调色盘、抹布、旧报纸若干,各类材料分组摆放。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教师的花手绢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种很特别的纸,请小朋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幼:软软的,有点粗糙。

  师:这种有点软软的、粗糙的纸叫宣纸,它还有一种神奇的特点:容易吸水。今天老师就用这种宣纸做了几个漂亮的花手绢,小朋友想不想看一下?

  师:我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些花手绢是怎样做成的'?

  幼:用笔画的、用吸管吹的……

  师:老师是用这些颜料和宣纸做成的。请小朋友猜一猜只用这两种材料怎样才能做一个漂亮的花手绢?(引发幼儿思考)

  (二)教师让幼儿探索印染花手绢的具体方法

  1.请幼儿自己动手试一试。

  2.将正方形宣纸对角折或者对边折叠成小块。

  3.将叠后的宣纸的角或边放进盛有彩色颜料的调色盘里染一下。

  4.轻轻将宣纸打开、展平,放在旧报纸上晾干。

  5.请幼儿自己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小结:

  师:原来不同的折法染出的图案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把宣纸对角折或者是对边折角上可以蘸一蘸颜料,孩子们还可以蘸哪里?让我们蘸一蘸,看一看,用两种颜色蘸会有什么效果呢?现在请小朋友再次尝试一下。

  (三)再次尝试印染,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 ,印染自己喜欢的图案

  教师及时指导幼儿将染边、染角等几种方法结合起来,提醒幼儿及时擦掉手上、身上、桌子上的颜料,注意卫生。

  (四)展览幼儿的印染作品,大家欣赏评价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知道自己生活、活动中容易发生危险的事情。

  2.能迁移已有经验,掌握避免自己受到伤害的方法。

  3.有初步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幼儿画册》、电视机、视频转换仪。

  教师的指导与注意点

  一、情景导入,引入主题。

  1.出示贝贝手受伤的图片。

  师:贝贝的手受伤了,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2.小结:对啦,小朋友们说的都有可能,贝贝可能被尖尖的物体划伤了,也可能被小狗咬伤了。

  二、出示图片讨论,知道生活中容易发生的危险事情。

  1.师:调皮的贝贝经常会做一些危险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做的到底对不对。

  2.依次出示图片。

  图一:贝贝在教室里拿着尖尖的.棍子与同伴嬉闹。

  图二:贝贝从家里的阳台上往下扔瓶子。

  图三:贝贝在玩爸爸的打火机。

  图四:贝贝在公园里从高高的地方往下跳。

  3.判断对与错,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4.师:生活中的你像贝贝这样做过吗?

  三、迁移生活经验,掌握避免发生危险的做法。

  1.师:在家里和幼儿园里,还有哪些东西容易引发危险?

  2.小结:有很多东西都容易发生危险,小朋友不能随意去碰,比如尖尖的东西,易碎的器皿、煤气灶、电源插头等。

  3.分小组讨论

  师:在生活中我们怎么做才能不让自己受到伤害呢?

  4.每组选出一名代表陈述观点。

  5.小结:生活中,使用尖尖的东西要小心,不要把容易割破手的容器摔碎,不能玩煤气开关,不把手指伸进插座,开关门时要手握把手轻轻开关。

  效果分析

  活动中的安全对于孩子和老师来说都是头等大事,因此在日常活动中我也经常渗透安全教育,所以今天的健康活动进行的比较顺利。刚开始我运用情景表演的方式引导幼儿猜测贝贝为什么受伤,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其次出示不同图片给予孩子们讨论的机会,并请幼儿自主判断对与错,几乎所有的幼儿都能判断正确。在最后的迁移经验环节,我可以事先找好一些图片,这样孩子们说到什么,我就可以马上出示,这样也就更直观形象,能让孩子们有一个更为深刻的印象。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初步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并知道吃蔬菜的哪些部位。

  2、初步了解不同蔬菜有不同的营养,多吃蔬菜身体棒。

  3、幼儿能积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获得其中的乐趣。

  4、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1、蔬菜实物若干:西兰花、花菜、菠菜、卷心菜、青菜、芹菜、土豆、胡萝卜、萝卜、黄瓜、茄子、番茄等。

  2、分类筐。

  3、一次性桌布,筷子、碟子若干,蔬菜沙拉(小番茄、黄瓜、生菜、胡萝卜、紫甘蓝)。

  4、自制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让幼儿说说自己喜欢吃的蔬菜,通过介绍自己喜欢的蔬菜,进一步了解各种不同的蔬菜。

  1、师(演示课件):每天无论是家里还是幼儿园,我们都要吃许多的蔬菜。你喜欢蔬菜吗?你都喜欢吃什么蔬菜,为什么? (教师鼓励幼儿回答问题,并及时的给予表扬,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2、教师小结:蔬菜有很多的维生素、矿物质,营养很丰富,所以多吃蔬菜身体好,我们应该样样蔬菜都要吃。

  (二)、蔬菜可以吃那些部位?对蔬菜食用的不同部位感兴趣。

  1、猜猜老师喜欢吃什么蔬菜?(教师继续演示课件)胡萝卜的什么部位可以吃?

  小结:原来胡萝卜的根是可以吃的。

  2、不同的蔬菜吃的是不同的部位,有的是吃花,有的是吃种子,有的是吃果实,有的是吃茎/叶,还有的是吃根。这里有很多的蔬菜,它们的什么部位可以吃哪?

  小结:原来,蔬菜的根/花/果/叶/茎/种子是可以吃的。青菜真厉害,可以同时吃两种部位,有没有更厉害的蔬菜,可以吃三种不同的部位的?除了这些蔬菜以外,哪些蔬菜的根(花/果/叶/茎/种子)也是可以吃的?我们回去再找一找。

  (三)、品尝蔬菜沙拉

  1、平常你们吃的哪些菜是用蔬菜做的?

  小结:蔬菜有很多的做法,可以炒、凉拌、煮……还可以做汤。

  2、老师用一种不一样的做法做蔬菜,就是用蔬菜做成蔬菜沙拉,我们一起来品尝吧。尝尝你吃到的是什么蔬菜?吃的是它的什么部位?

  3、教师小结:蔬菜不仅味道好营养也很丰富,是维持我们生命不可缺少的食物。所以我们小朋友要天天吃蔬菜,而且要样样蔬菜都爱吃。

  活动反思:

  活动选材来源于生活。众所周知,蔬菜是幼儿经常接触的一种食物。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里,蔬菜随处可见,它们种类繁多,几乎每个孩子都能说出几种来。如:常见的番茄、土豆、黄瓜、白菜、辣椒等。虽然他们知道的不少,但对蔬菜的食用部分及其营养及对人身体的好处不是很了解。因此有必要通过观察、讨论、猜谜、制作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了解蔬菜特性的同时,知道蔬菜的营养价值,加深对蔬菜的喜爱,激发幼儿爱吃蔬菜的情感,并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本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幼儿主动学习。明确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布置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启发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自主地,主动的去探究,去学习。如本节活动《我们爱吃的蔬菜》,如果就让幼儿坐在活动室内凭空想象,凭过去经验来讲述,那么我想幼儿的注意力也集中不了几分钟,讲述也会变得乏味而无生趣。如果在活动前先带幼儿到菜市场去观察多种蔬菜,并把多种蔬菜带到我们的活动室:在自然角、活动区创设情境,那么我想这样环境下的教学是丰富的,是真真切切的,环境让幼儿更愿意自主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感受了乐趣。又如,每次幼儿的绘画作品,手工作品完成后,我都会将幼儿的作品加以装饰美化,张贴或悬挂在活动室里,让幼儿随时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这样他们对活动就更感兴趣了。因此说,教师应具有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以幼儿为主体,尊重他们的想法,充分利用环境和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让幼儿主动的`学习。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在玩中学,使幼儿学会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是使幼儿全面发展的具体体现,我们现在对幼儿放开手,让幼儿自由自主的活动、学习,使他们有了学习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动力,对幼儿今后的发展也会有莫大的帮助的。

  2、自制多媒体课件帮助幼儿学习

  3、通过活动幼儿能初步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并知道吃蔬菜的哪些部位;并初步了解不同蔬菜有不同的营养,多吃蔬菜身体棒;幼儿还能积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获得其中的乐趣。

  4、幼儿今天表现的很积极,他们通过教学活动《我们爱吃的蔬菜》感受到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使孩子们认识蔬菜,知道他们的营养,懂得小朋友常吃蔬菜身体壮的道理,以促进幼儿常吃蔬菜,健康成长。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意图:

  椅子、凳子是孩子们所熟悉的事物,每天他们都与小椅子亲密接触。在平时,我发现孩子们喜欢用椅子做玩具,从椅子上跳下来,跨过椅子,当马骑,但由于考虑到教室内活动空间狭小,不安全,不允许幼儿开展,但孩子们玩椅子的兴趣始终浓厚。我就以幼儿开心、开窍、开朗为原则,利用幼儿园的音乐凳结合中班幼儿的特点开展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与凳子玩游戏,发展幼儿的平衡,跳跃能力,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2、能从高20-30厘米处往下跳,轻轻落地,保持平衡。

  活动准备:

  凳子每人一张、垫子一张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1、教师带领幼儿每人拿一张凳子进入场地,凳子放在指定位置。

  2、幼儿跟教师一起做热身运动。(绕凳子慢跑、趴凳子做飞机起落动作、站在凳子上做动作,练习平衡能力等)。

  二、探索凳子的玩法1、幼儿每人一张小凳子,自主地进行探索,走、跑、跳等动作,可以合作将椅子拼起来成跳台、平衡木等。(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发现创新的加以表扬,加强安全保护。)2、集中,说说你是怎么玩的?

  3、选取幼儿展示的几种玩法,一起玩。

  4、重点学习从高处往下跳动作:(1)教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双脚并拢、轻轻的跳落、脚尖着地)站在平衡凳上,两手前后自然摆动,身体向下稍蹲下,再充分向上伸展,往下跳。落地时前脚掌先着地,膝盖稍弯曲呈蹲状。正、侧、背示范三次。(2)幼儿练习,从低、中、高逐步增加难度跳,教师巡回指导,并请跳得好的幼儿做示范。

  三、游戏: 过独木桥加高台跳水排成一队,依次用凳子搭成小桥来练习走平衡,发展了幼儿身体的平衡能力,在最后一张凳子上以高台跳水的动作下地。再此基础上增加跳台的高度,让幼儿尝试跳。

  四、放松活动及延伸请小朋友一起依次给腿、膝盖、脚、手等按摩放松下。并请幼儿下课后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想想我们的凳子椅子还可以怎么玩游戏。

  课后反思:

  本节活动是针对中班级幼儿年龄特点而设计的,通过凳子的不同形式,不同难度循序渐进达到本节课的目标。

  在课的结构设计上针对中班幼儿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贴近幼儿生活的活动内容,吸引幼儿积极、热情地参与到活动中。由于椅子、凳子都是幼儿所自己熟悉,但凳子平时都是用来坐的,而没有用来玩游戏,所以幼儿都很好奇或感兴趣,所以幼儿参与积极。活动由简单的站、蹲、跨、跳等,慢慢过度到在凳子上走、跨、跳等动作,让幼儿对凳子有了新的认识,再发展到凳子上的平衡以及比较难的从高处往下跳等。流程清晰简洁。

  在课程资源开发上,给幼儿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因材施教,通过基本体能技巧设计内容包括平衡、跳、跨跑等,从易到难,让幼儿一步一步克服各种挑战,体验成功的快乐。也基本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我认为本次活动中的优点是尽可能给了幼儿自主体验的机会,没有过多限制幼儿,活动设计结构比较合理,基本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不足之处是缺乏教师更大的灵活性、对跳的示范动作不够细致。

中班教案 篇10

  一、设计意图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教育活动,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同时又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

  《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并要以幼儿为本。我在设计中班美术活动《鱼,变变变》时,整个思路就是以这两点为依据。鱼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动物,对于鱼的外型特征幼儿已相当的了解和熟悉,我能从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绘画发展水平出发,以幼儿发展为本,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调动幼儿的绘画热情和兴趣,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创设“小鱼不见了”的问题情境勾起幼儿强烈的好奇,激发幼儿探索及创作的欲望。并运用多种绘画材料、工具及载体,通过用蜡笔和水粉间的常用又独特的组合方式进行美术创作,引导幼儿自主创造,表达自己的意图及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让幼儿尽情地表现,画出自己喜欢的、富有创造性、个性的鱼,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在教学方法上利用直观教学和幼儿操作法相结合。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蜡笔和水粉笔组合进行美术创作,体验“变鱼”过程带来的快乐。

  2、养成良好的作画常规。

  活动准备:

  1、水桶、毛巾、水粉笔、一次性桌布、蜡笔、手套等

  2、画有海底水草的背景图一张、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进场

  指导语:今天让我们坐上潜水艇去海底探险吧!来,准备好了吗?出发吧!(幼儿跟着老师听音乐做相应的动作进场,坐成半圆形)

  2、来到范画前,引导幼儿猜测

  师:海底到了,咦,海底的鱼都去哪儿了?

  3、出示水粉笔

  这是一只魔术笔,它一定知道鱼躲在哪里?

  魔术笔粘上颜料涂在纸上,鱼就出来了。

  二、基本部分

  1、请个别幼儿尝试作鱼

  师:真神奇,我们也来试试好吗?(请个别幼儿上来涂颜料)

  2、小结,作画练习的过程。

  3、全体幼儿操作

  师:好玩吗?你们想不想要变这样的魔术啊?

  4、提出操作要求

  (1)在变鱼前先要用淡色的蜡笔画出自己喜欢的鱼和水草,鱼要画得多些,画的重些。

  (2)画好鱼和水草后,再用水粉笔涂上颜料就可以了。

  (3)在涂色时水粉笔的水分不要太多,不然颜料会流出来。

  (4)保持桌面和衣服等的干净,手脏了要及时擦干净。

  5、幼儿分散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1、评析

  师:请动作快的小朋友坐上潜水艇去观察水里的鱼,老师指出有特色的鱼和幼儿一起分享,这鱼漂亮吗?为什么?

  2、开潜水艇离开教室

  师:小朋友变出了这么多的鱼,我们把自己的作品带到教室里,让其他小朋友一起看看吧!

  课后反思:

  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美术活动,本次教学活动让我最感欣慰的应该是:这是真正属于幼儿自己的绘画活动,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整堂课环节思路清晰流畅,形式新颖,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这一教学宗旨,下面我为谈谈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缺点:

  一、优点

  1、改变老师教,幼儿学的'传统模式,充分体现幼儿为主体,让幼儿自主创造,教师不包办、不代替,尊重幼儿的想象和创作,如:在教师教学活动中我都非常注重幼儿的独立创作及对他们的作品赞扬。

  2、能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很好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动的兴趣性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在开始部分,我采用了蜡笔和水粉的奇妙组合,激发了幼儿的创造热情,从幼儿专注的神情中我看到幼儿特别感兴趣,觉得很好奇,而“兴趣”是第一位“老师”,是活动的“催化剂”尤为重要,没有兴趣的活动不能使其目的落实到位,充其量也不过是“教学载体”,而非幼儿内心真正的需求,没有内驱力。

  3、目标落实比较好,在各环节的设计上较注重其相接的紧凑性,环环相扣,注重时间上的分配。

  二、缺点

  虽然本次教学活动具有许多“闪光点”,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如我在幼儿操作部分,没有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因而看到幼儿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便非常的无措,而忽视了对幼儿作品相学的破坏,对作品的内容提升不够。

  2、对个别幼儿的指导不够。指导语言不精炼,评析没抓住幼儿的亮点,应该在幼儿高度兴趣驱动的活动中融入恰当的技巧指导。

  3、在教具准备时稍有疏忽,水粉刷子太小了,使得整个画面缺乏了整体性。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02-18

中班教案02-18

中班教案02-18

中班教案02-18

中班教案02-18

中班教案02-18

中班教案02-18

中班教案02-18

中班教案02-18

中班教案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