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材简析
《语文园地七》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口语交际与习作:通过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深入思考和交流成长中的故事和成长中的问题。
2、我的发现:通过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和习惯,体会到:读书时要深入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3、日积月累:积累一些古代名句,通过了解古人对于成长和人生的一些积极向上的看法,受到启发和激励。
4、展示台: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成果,体验成长的快乐。
教学时间
4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课前布置学生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收集资料)
一、引入学习
1、回忆本组课文,围绕“成长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
2、谈话: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过获得成功的喜悦,有过遭受挫折的烦恼,也遇到过困惑不解的问题。但无论怎样,成长的经历都是令人难忘的。
板书题目:难忘的成长经历
二、明确要求
1、自读题目,勾画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要求。
2、交流:
说、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
交流读《乌塔》的想法,写“从《乌塔》想到的.;
讨论信中的问题,写回信。
三、口语交际
1、认真阅读书中提示,以及《乌塔》、书信,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2、按要求独立准备,并说给自己听一听。
3、根据选定话题进行分组。
选同一话题的人过多,则可再分小组,每组以4—6人为宜。
4、分组交流,要求每人都有机会交流自己的看法。
5、指名在全班交流,集体评议。
6、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谈话内容,说给同桌听,注意两人间的交流。
四、引导总结
1、请你来总结这次口语交际活动。
可从同学表现、老师表现、交际内容、交际方式等进行总结。
2、请你为下一次口语交际活动提建议。
教学后记: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引入
谈话:上节课,同学们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交流了难忘的成长经历。听过之后,我也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那些难忘的经历。
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难忘的成长经历”。
二、明确习作内容及要求
1、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要写得清楚具体。
2、写“从《乌塔》想到的”。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3、给“需要帮助的王虹”写回信。要把想说的意思写清楚,书信格式正确。
三、指导习作
1、根据自己选择的话题理出提纲。
2、交流提纲,分组指导。
话题一:写谁的什么事。阅读本单元课文学习如何写。
话题二:《乌塔》主要讲了什么事?你对文中什么问题最感兴趣?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建议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例子)。
话题三:王虹遇到了什么烦恼?你的看法是什么?你认为她该怎么做?(指导书信格式)
四、学生独立习作,老师巡视指导
五、习作交流与讲评。
1、指名读习作,集体评议。
2、每个话题选出代表作讲评。
六、修改誊抄。
1、生根据讲评修改习作,可同桌互相提建议修改。
2、誊抄习作。
七、拓展活动
话题一:编成短剧演一演。
话题二:开展读书心得展示活动。
话题三:自学信封写法,把回信寄给老师。
教学后记:
第四、五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
一、我的发现
1、自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对你有什么启发。
2、归纳小结阅读方法:一边读一边想。
3、交流自己的读书经验,说说自己读书时是怎样深入思考、发现问题的,以及发现问题后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二、日积月累
1、自由阅读,要求读得通顺流利。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默读,从中选择一句说说自己的理解,也可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谈谈体会。
4、背名句竞赛。
5、你还搜集了哪些关于成长的名言?交流。
三、展示台
1、谈话: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回忆了自己成长的经历,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了别人的成长故事。你打算怎样展示这些成果呢?(自由说)
2、个人或分组汇报自己展示成果的形式,根据不同形式安排展示程序。
3、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4、总结,评奖。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简析
《夏天的夜晚》是一篇语言文字优美,想象丰富,拟人化、形象化,富于儿童情趣的写景短文。文章从儿童的认知特点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直观的勾画出二幅优美的图画:1、天空像蔚蓝的大海,星星似泛起的浪花,月亮像飘荡的小船,夏夜的天空是那么宁静、神奇;2、大地热闹得如缤纷的舞台,蛐蛐弹琴、青蛙唱歌、萤火虫跳舞,夏夜的大地是那样的愉悦欢快。从这二幅图文结合的画卷里,让人读后有一种赏心悦目,陶醉其中的感觉。
二、学情分析
1.低年级儿童注意力持久性较弱,在教学设计时应用孩子最欢迎的玩耍活动、想象比赛、轻松跳一跳、用心听一听多种活动转移注意力,激发兴趣。
2.语言表达不完整,语言表达方式单一、口语多是低年级儿童的常见现象,在教学设计时多种语言表达引导,督促说话的准确、完整,方式的'多样性。
3.低年级儿童在合作学习时有不参与合作、无所事事现象,在教学设计时要先明确分工,再有序合作。
三、设计理念
(个) (群) 准确
倾听 欣赏 读 评
(个) (个) 细
说
四、教学目标
在听音乐中想象,在低沉画面中表达,在体验中读书,在揣摩中积累。
五、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美美地朗读课文,美美地欣赏景色,美美地感受自然,美美地积累语言。
六、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夏天的夜晚,并尝试着运用本课学到的语言表达方式,写写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七、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教具使用学生活动备注
谈话导入(1)孩子们,你们喜欢玩吗?
今天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想去吧!让我们一起走进夏天的夜晚。课件展示课题听音乐、律动、感受想象
探
究(一)观察夏夜的天空,自由表达(4)先听一段音乐,你的身体也可以随着优美的音乐活动活动,准备准备,在你随音乐翩翩起舞的时候,你坐着弯弯的月亮船来到了蓝蓝的天上。在蓝天上,你是怎样的心情?那你能带着你的感情用一句完整的话说一说你看见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瞧,一颗闪亮的小星星想跟你说话!)你觉得夏夜的天空怎样?聪明能干的你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夏夜天空的美丽,那课文里的小作者又是怎样说的,我们一边听一边看。课件:(1)孩子坐在月亮船上,来到蓝天上的动画。
(2)点击星星说话欣赏夏夜天空,感受表达。
句式1:我的心情真高兴!
我的心情是多么愉快!
句式2:我看见星星像眼睛一眨一眨的。
我看见月亮婆婆在给星娃娃讲故事。
句式3:哇!夏夜的天空真迷人!
哇!好美的夜晚!
新
知(二)学习第一段
(3)
(5)
(5)
(1)1、你想成为天上那颗最亮的星星吗?那我们来读一读这一段文字,根据我们以前的读书经验,我们在读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张开你的小嘴,用你喜欢的方式,只要准确,流利的读,我就有可能成为天上那棵最耀眼的星星!
2、热爱学习的你们都读得十分认真,勇敢的你大胆站起来评一评:我认为我读得,那请你读给其他小朋友听一听,你们支持她吗?请你评一评:我认为你读得,到底她读得怎样,我们来听听星星的意见(哇,你读得真棒!
3、夏夜的天空可真美呀!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了夏夜天空的美,用你喜欢的符号在第一段里划出来!这几个词语要读得怎样?先独立完成,再由小组长带头把你划出的词语说给小组内的伙伴听,如果意见不同,就讨论讨论,最后选一名代表汇报。比一比交流汇报,哪一组最团结,完成得又快又好。(生答师板书。)
其他组同意他们组的意见吗?(其他组还有不同意见吗?)
4、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动优美的身姿,露出微笑的表情,美美地读,一边读一边想象。
点击星星说的话
(课件)
伴奏乐
自读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自评、互评
合作学习
配乐读
板书:读
板书:评
板书:划
板书:交流
探究新知(三)学习第二段
(2)
(8)
(2)
(说)夏夜的天空神秘、优美,揭开那层神秘的面纱,让我们一起跳下小船,走进大地去凑个热闹吧。嘘!用心倾听,边听边想,请把你起到的大胆的说一说。(2人)(看)青蛙叫得如此欢,蛐蛐的声音像一首和谐的曲子,到底他们在干什么,我们来欣赏一下。(一边欣赏一边听读)(2)(读)读一读,一边读一边用你喜欢的符号划出你认为好的词语。
我认为好的词有:
它在哪个句子里,如果用你自己的词语来说,你会说是的。(重点引导热闹、弹琴、唱歌、忽闪忽闪)。假设要你读这一句,你会用什么感情读!那你试一试!
还有不同的吗?直到这几个词说完就停。(如没说,老师说,我认为这个词比较好,读换)(如说到大地像舞台,想象一下,大地还像)
齐读好词,边读边记。
蛐蛐弹琴,青蛙唱歌,提灯笼的萤火虫在忽闪忽闪地跳舞热情好客的你还会邀请哪些小动物到舞会中来表演一个什么节目!(板书略)课件:蛐蛐、青蛙叫声(伴有朗读句子的画面)
课件:出示词语
倾听、表达
说句
演读
想象
复习
板书:倾听
据生回答师板书
板书
(四)学习第三段(2)学到这里,你觉得夏天的夜晚!
对比读:夏天的夜晚真迷人!
夏天的夜晚迷人!
你发现这两句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句更好!
课件
对比读
小
结学到此时,已接近尾声,今天这堂课,你快乐吗?我们的班级和夏天的夜晚一样美,涌现了那么多闪亮星和热爱动物的小朋友,只要你们努力学习,相信我们的大自然在你们的建设下会更美!
倾听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给学生推荐赵丽宏的作品《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2.搜集并阅读其他面对失败,勇敢坚强战而胜之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学习第三课《桃花心木》,我们知道林清玄是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他看种树的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悟出了人的成长的道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偶然遇到一些人和一些事,从这些偶遇的人和事中,有心人也能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今天,就让我们去看一场杂技表演,去认识一位顶碗少年。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赵丽宏,1951出生,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上海人。发现和表现社会生活和自然的美,是赵丽宏散文创作的主旋律,他的作品感情真挚细腻,文风清丽典雅,被誉为“捕捉生活色彩和芬芳的诗”。代表作有《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4.指生自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指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场杂技表演中,一位少年表演顶碗时,头顶上的碗两次失误掉了下来,少年不气馁,第三次顶碗终于获得了成功。)
3.指生朗读自己标画下来的喜欢的句子,谈感受。
三、品读课文,明白道理
1.猜问激趣:老师在备课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可是始终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你们想知道老师思考的是一个什么问题吗?请同学们猜一猜。(学生猜问,教师及时引导)
2.教师根据学生猜问题的情况,提出自己一直思考的问题:顶碗少年的表演精彩吗?他表演成功了吗?
3.教师引导学生分成两方:一方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很精彩,很成功;一方则认为则顶碗少年的表演不够精彩,不很成功。
4.分组学习:同组内观点不一致的同学先进行辩论,同组内观点一致的同学互相交流,归纳总结自己的观点。教师及时参与学生讨论,给予指导。
5.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推波助澜,激化矛盾,引领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深入思考。
⑴具体观点归纳如下:
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很精彩,很成功的:
①精彩之一――第一次顶碗时:“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
②精彩之二――第二次顶碗时:“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
③精彩之三――第三次顶碗时:”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
④成功――尽管顶碗少年前两次的表演失败了,可是他没有被失败吓倒,第三次表演获得了成功。从“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可以感受到,观众也认为少年的表演是精彩的,成功的。
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不够精彩,不很成功的:
①少年前两次的顶碗表演时,由于没有把握好平衡,头顶上的碗两次掉下来摔碎了――“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叠碗突然从头上掉了下来!”;“那一叠碗却仿佛故意捣乱,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②从观众的反应看出――“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观众对少年表演中出现的`两次失误不满意。真正精彩、成功的表演,应该是一次就成功,而不应该是第三次。
③从少年表演失误后的表现看出来――第一次:“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二次:“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⑵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自主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管是赞成哪方观点,陈述时都要做到有理有据,“理”,即自己的观点,“据”,即从课文中寻找相关句子证实自己的观点。
⑶教师要在学生充分交流、辩论的基础上,适时引导:
①从表演的过程来看,顶碗少年的表演出现了两次失误,没有一次成功,的确并不精彩;
②从顶碗少年在表演中所体现出来的不怕失败,面对两次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来看,他的表演是十分精彩、成功的。正是有这样的拼搏精神,他的第三次表演才取得了成功。
③如果,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就获得了成功,观众欣赏到的就只是一次“精彩、成功”的杂技表演而已。正因为顶碗少年的表演是在出现了两次失误后的第三次成功的,观众才不仅看到了精彩、成功的杂技表演,而且从这位顶碗少年的身上感受到了那种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这种精神远比看到一场没有失误的杂技表演更有意义。每一位观看过表演的观众,都可能“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出”,因为,他们从中“得到了启示,悟出了一些人生的哲理――面对困难和失败,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四、感情朗读,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1.在学生找到课文中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论证自己的观点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体会少年两次失误后的心理活动。
2.指导学生朗读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感受少年的心理活动。
3.拓展延伸,想象说话(请学生任选一、两个话题展开想象,进行说话练习)
⑴“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学生找到这句后,教师要及时引导体会为什么一次杂技表演成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少年在与谁搏斗?这场搏斗何以惊心动魄?
⑵如果顶碗少年的第三次表演仍然没有成功,你觉得他该怎么办?是放弃了,不再表演,还是继续表演第四次?如果你就是顶碗少年,你会怎么做?
⑶表演结束后,如果你是一位记者,你会怎样采访这位顶碗少年?向他提些什么问题呢?
⑷你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和失败,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
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4、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图片:
中的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的美丽景色吗?哪位同学知道?
指名学生回答。
生:颐和园。
师:那哪个同学说说颐和园在什么地方?
生:在北京西郊
师:在我国首都北京西郊,有一座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着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和雄伟壮观的建筑。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颐和园》这篇课文。
板书:颐和园
师: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颐”字的左边部分,注意到了吗?左边不是我们所认识的大臣的“臣”字,请大家抬起你的右手,跟老师一起认认真真地写一下这个“颐”字。
2、师:颐和园原是清代皇家园林和行宫,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几经外国侵略者的破坏,又几经修复,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领略这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
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词语
(一)学习生字
1、让学生默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想想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
3、师:先请大家看下黑板,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这是本课的生字,大家能读出来吗?
(1)小黑板出示本课的生字,多种形式读(指读、男女读、齐读)
师:去掉拼音,放到词语中去,能认出来吗?
(2)小黑板出示词语:长廊、宫殿、掩映、堤岸、佛香阁、建筑、姿态不一、神清气爽、金碧辉煌、耸立、远眺、琉璃瓦、画舫、横槛、栽满
①自由朗读。(先试着自由读一读吧.)
②这里有一个多音字,是佛香阁的佛,你们知道它们的另一个读音吗?组个词。
③开火车读
④指导书写(这里面有两个生字得提醒大家一下“廊、栽”)
4、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生字动画,教师指导学习
5、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二)学习词语
提出词语,讨论词义。
1、讲解词义
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清爽: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这些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被我们解决了,相信你们现在读课文肯定就更得心应手了,下面就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吧,读完后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板书:美、长
2、齐读第一段,从这一段中,我们知道了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用这一句话中的两个词来概括。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放在开头,起到什么作用?
提示:课文开头就告诉我们颐和园不但景色优美,而且占地面积很大。
3、美丽的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个地方的景色?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划出有关作者游览路线的语句。
指读
师:从这几句话中,我们知道了作者主要游览了哪些地方?
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4、现在谁来做一下导游,把我们这一次的游览路线告诉游客们。
5、小结:作者就是按照自己游览的先后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这种方法就叫移步换景,也叫作地点转换顺序或游览顺序。如果你想把你到哪里游览的景点介绍给大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
6、那如果让我们给这篇课文分段的话,你们会怎么分?为什么?
让学生讨论分段,总结段意。
明确要求: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教师总结: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四、总结
这次游览,我们欣赏着风光的秀丽,品味着语言的优美,真是受益匪浅啊,下节课我们继续游赏颐和园。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师:上节课呀,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知道了颐和园是一个世界级的皇家园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颐和园的美丽风光。
播放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视频:
2、师:请大家来一起听听课文范读,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那几个景点。
播放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范读动画:
生:自由读课文,然后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二、讲读,学习长廊景点。
1、指名朗读,思考讨论,教师归纳明确:
师:既然作者先游览的是长廊,那我们翻到长廊这一部分看看吧!谁把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朗读一下。其余的同学认真看课文。
一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看课文。
师:作者是怎样来到长廊的?老师一下给混了,同学们能给我讲讲吗?
生: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提示:说明长廊的位置:离大门不远。
师:好了,同学们回答的真好。那咱们一起来看看长廊。
出示长廊的图片。
2、师:刚才读完了课文,看了图片,谁能用一个字说说长廊的特点?
板书:长廊的特点?
生:长。“一眼望不到头”。
板书:特点(长)
师: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个地方读出来的?
生:我是从“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读出来的。
让学生齐读“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3、师:你是从这句话中的什么地方知道长廊的长的?
生:700、273。
师:700、273都是……?
生:数字!
师:这就是以前我们学过的列数字说明。
作者是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说明长廊的长的。“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板书:写作方法(用数字。)
师:我们在读得时候应该怎样读才对呢?谁来示范一下!(指导朗读:突出700、273)
齐读。集体找感觉。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教学难点:
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1.同学们,你们有过快乐的时候吗?在这些快乐的事情中,哪一次的快乐最与众不同呢?(学生自由交流)
2.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自己这与众不同的快乐,让大家一起分享吧!
二、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
1.想一想,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你有过怎样的快乐?
2.选择自己认为最与众不同的一次,与小组同学交流。
3.当别人讲述的时候,其他同学要认真地听,看看她(他)有没有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
4.同桌之间互相评说,教师相机指导。
(1)要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自己这与众不同的快乐。
(2)说的时候要有感情。
(3)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快乐,快乐不能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5.推荐学生代表全班交流。
6.评一评:哪些同学说得好?哪些同学有进步?
三、教师
是啊,做个快乐的人吧!并学着把自己的快乐带给身边的人哦!
课件出示口语交际例文
让快乐与众不同
我的'生日马上就快到了。老师常说,我们生日的那天,正是妈妈受苦的日子,我决定让自己的生曰过得有意义,让自己的快乐与众不同。
那天早晨,我特地起了个大早,煮了一碗鸡蛋面。当我端着热腾腾的面条来到妈妈床前时.妈妈那惊喜的神情让我感到快乐无比。我笑着对妈妈说"妈妈,女儿感谢您,让我来到了这个美丽的世界!"妈妈把我紧紧的搂在怀里,激动地说"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祝你生日快乐!永远快乐!"
今天,我的生日,我真的很快乐。
语文教案 篇6
灯
教学目标 :
1.学习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光”的象征意义。
2.学习本文作者展开联想,逐层深入地剖析事物内涵的写法。
3.学习运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怀、表达感情的写法及文章“形散神聚”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光”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运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怀、表达感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
一、背景知识介绍:
1.请学生于课文结束处看到本文写作时间: 1942.3
2.你知道此时的中国是怎样的状况吗?学生分析这段时期的国内形势。
3.教师补充。
4.学生回忆学过的巴金的作品,简介巴金。
巴金的经历需简介,着重点在于他背叛家庭,走向革命的勇气与热情,引导学生品读文字蕴含的力量。
二、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形式:学生依次逐段朗读课文。听读者注意读者的情况,并思考如下问题:
要求:(1)读罢全文,你能发现作者的感情变化吗?请用具体词语例证,是什么力量令其感情变化。
(2)全文哪些段落写光?
讨论明示:
(1)作者情绪由低落悲观转为乐观高潮。第一段的“窒闷”,尾段的“微笑”,可以显示光令其感情变化。
(2)3-12段写光。
难点:2段到底有没有写光?应该说涉及了光,或说暗写侧写光,作者对于光已感觉到了。“漆黑一片”到“黑色逐渐谈”以至“终于分辨出来了”,这过程变化靠得是光,第3段的内容也恰恰是这一结论的注脚。
三、讨论课文结构内容
1.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形式在于其线索。本文线索是光。引导学生依课文内容总结出本文的内容脉络。
明确:眼前/现实光回忆光联想光眼前/现实光
2.如果我们写这篇文章,多会从回忆光后,便以议论抒情性的语言来剖析挖掘的内涵,可是作者却联想三个故事,继续实写,目的何在?
导析:
(1)请为三个小故事添加标题,概括其内容。
(2)两个神话故事可否去掉一个?为什么?写第三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3)联想光的目的何在?
明确:
(1)
a哈里希岛的故事:长明,盼归之,姐姐点照亮渔人归途,长夜孤。
b爱之光、希洛与利安得尔的故事
c友人投江被救
(2)不能去掉。
因为第一个故事中的是指路的,第二个故事中的是精神的,中蕴含着勇气与希望。二光内涵不同,第二个故事中的不仅指路,更是精神依托,文意更加深入了。
写第三个故事目的在于显示的力量是巨大的。友人投江,心已冷尽,但就是这垂死之人的心竟被光照亮,光为他带来了人间的`温暖和美好的情谊,带来了生活的希望与信念,的内涵在这个故事中进一步被挖掘展示。
(3)联想光,作者是借此来剖析挖掘的内涵,让人们在丰富的感性材料中认识的作用,这自然比用议论抒情的方式来讲的内涵更形象,更能开阔人的思维。而且这几个故事很具有代表性,现实与理想,古代与现代,中国与外国,人们对于的感情都是一样的,的意义更明了了。
四、小结
思想内容的小结:
归纳包含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感情倾向。
艺术手法的小结:
象征手法的运用。
善于运用联想来感性地揭示文章内涵的写法。
五、作业 :
以“”为题,用象征手法写一篇揭示“”燃烧自己,造福人类的品质的文章,600字左右。
六、板书设计 :
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教案12-23
语文教案12-23
语文教案12-23
语文教案12-24
语文教案12-24
语文教案12-24
语文教案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