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时间:2024-02-24 06:57:1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上学期间,我们总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第二轮文言文复习以翻译为切入口,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以翻译为切入口,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技巧。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步骤

  (一)复习巩固热身训练:翻译下列课内文言语句。

  1、举天下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5、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二)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方法

  文言句子翻译,可以综合考察学生对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虚词用法判断、文言句式识别、文章大意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因而它成为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的重要题型,赋分常为8-10分,由于它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学生得分往往不高。究其原因,我觉得学生对翻译文言的的要求不明白,方法不正确,解题随意性大,功夫做得不细,翻出的句子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小问题。为此,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文言文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我建议学生在翻译文言句子时按以下步骤操作。

  1、一种意识--踩分意识。

  总结近几年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均是在关键词句上赋分,那么文言文翻译需要关注哪些得分之点呢?主要有以下:关键单音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固定句式、双音节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

  例如2005年全国卷Ⅱ的文言文试题,要求翻译:"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该句的"采分点"是"病肥"、"丧之"、"棺椁大夫礼"、"争"、"以为"(5个点共5分);而像"马""死""葬"等人人都会的知识一般不作"采分点"。翻译时,对这些"得分点"必须高度重视,集中全力译得准确通顺,千万不可模糊或出错。

  参考答案:马患肥胖病而死,(楚王)让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左右群臣对此直言规劝,认为不可以。

  2、两个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3、三个标准--信、达、雅

  "信"即字字落实,力求准确;

  "达"即文从句顺,力求通顺;

  "雅"即生动形象,讲究文采。

  温馨提示: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三种方法--划词、对译、誊写

  A、划词:将文言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再逐一地加以解释。注意:古汉语大多数是单音词,因此在划词时除"留"词(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名、书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外,均用横线标识出。

  B、对译:将划出的词语采取一一对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C、誊写:在逐一查对文言文句中的语法要点全部落实到位以后,将草稿纸上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到答卷上。在誊写的过程中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或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

  温馨提示:四川从2011年实行网上阅卷,网上阅卷就是对试卷"整体扫描、分题切块",每位考生的答题卷扫描后都将分割成几个部分,由不同的老师在电脑上进行评卷。一方面保证了评卷的公平公正;另一方面也对考生卷面整洁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阅卷老师只能看到扫描区里的内容,如果考生字迹潦草,或者表述拖沓,超出答题范围,都会影响得分。"因此,一、考生应在平时就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必须用专用笔答题,浓淡适度;少涂抹、轻涂改,即使涂改,也要按规定修改(将所修改的内容用双横线划掉,然后在其上或下写上应改成的内容),教案《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字迹要清楚、整洁。"二,字不要写得太大、太松散,有格的也不要写得太饱满,字体要端正、不要太歪斜(斜度大的扫描出来很朦胧,模糊不清),字距行距也不要太大。千万注意:模糊不清难以辨识的无论是简答题,还是作文一律判零分。

  举例说明:

  (1)蹇叔之子与师。《崤之战》

  ↓↓↓↓

  蹇叔的儿子参加x队

  誊写:蹇叔的儿子参加x队。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

  这地方不是曹操定后标志,不译围困被周瑜--的地方吗

  誊写: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3)城中薄暮尘起,剽劫行者,死伤横道,枹鼓不绝。(四川2010)

  ↓↓↓↓↓↓↓↓↓↓↓↓↓↓

  城里靠近傍晚飞尘飞扬抢劫走---的人死伤者躺路击鼓没有断

  注意几个词语:薄暮:靠近傍晚;横道:横躺在路上;枹鼓,名词作动词;注意省略。

  誊写:(长安)城里傍晚时尘土飞扬,(为非作歹之徒)抢劫往来行人,死伤的人横七竖八躺在道路上,击鼓的声音不断。

  4、四步程序

  (1)把握上下文具体语境,确定大意;

  (2)分析原句字词及句式特点,找出采分点,做到心中有数;

  (3)正确处理一些特殊情况(如各种修辞、文化常识、专有名词、习惯用语等);

  (4)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译文准确表达出来。

  4、六字方针--"增"、"留"、"删"、"换"、"调"、"猜"六个字。

  (1)增: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包括:

  ①单音实词对译成双音实词

  例: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②数词后面增加量词

  例: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

  ③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

  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如关联词语等。

  例: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⑤补出判断句中的判断词"是"。

  例:秦,虎狼之国。--《屈原列传》译为: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将领。

  (2)留: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①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游褒禅山记》

  ②"《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以为下临深潭…"

  ③元封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3)删: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削。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夫赵强而燕弱"(发语词)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语气助词)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结构助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停顿助词)

  (4)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通假后的字…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

  ①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②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

  ④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5)调: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译文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结构后置等。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译:尖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②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译:有什么满足的?

  ③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

  ④"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译:你的不聪明,太严重了!(你太愚笨了!)

  (6)猜:遇到疑难时,不妨根据语境来进行合理推断!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2

  一、使动用法

  【定义】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1、动词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高考例题】(2012天津卷)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

  【译文】而唯独一瓢先生能用少许药物救活我,(这)就是我从内心折服而确实认为他是不朽之人的原因。

  【高考例题】(2011年重庆卷)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而。

  【译文】这些人是为饥寒所迫沦为盗贼的.,安抚他们很容易,如果威逼,就会使他们跑到楚地去依靠强盗了。

  分析:此句中的“走”是古今异义,不能译为“走”,而应译为“跑”同时还是使动。

  【高考例题】(2010上海秋季卷)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译文】陈尧咨暗示转运使让欧阳公离开,不让(他)留在州府。

  分析:出:使他出去。

  2、名词使动用法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高考例题】(2009重庆卷)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译文】况且作为国君,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的国家灭亡;作为臣子,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自身丧命。

  【高考例题】(2009重庆卷)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译文】然而使自身陷于灾祸的,都是为了贪求财利,和那鱼鸟有什么区别呢?

  3、形容词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

  【高考例题】(2007福建卷)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译文】如果想治理天下(或“使天下太平”),在当今的社会里,除了我还能有谁呢?

  【高考例题】(2004广东卷)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译文】从古至今,从无使他的臣民窘迫而自己能没有危险的。分析:穷:使……窘迫”。

  二、意动用法

  【定义】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等。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高考例题】(2009江西卷)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

  【译文】天冷非常寒冷,不以博弈为名,客人(您)必然不肯大吃大喝。

  【高考例题】(2007安徽卷)已而有识者日:“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

  【译文】不久有能辨识古物的人说:“这是五代、宋时的古董,年代很久了,应该小心的把它当作珍宝来收藏,不要使它毁坏。”分析:宝:把它当作珍宝。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

  【高考例题】(2011年安徽卷)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

  【译文】长兄突然听到他这样说,感到很吃惊,说:“既然这样,那么我要考考你。”分析:此句中的“骇”为意动用法,应译为“对……感到惊奇”。

  【高考例题】(2011年江西卷)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

  【译文】越发觉得汲黯贤明,多次向汲黯请教国家和朝廷的疑难大事,对待他比平日更为尊重。分析:此句中的“贤”是意动用法,“认为……贤明”。

  【高考例题】(2010年安徽卷)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译文】到这次重新往来,老百姓因他的到来而感到安心。分析:“安“意动词,感到心安。

  【高考例题】(2002年高考上海卷)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译文】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分析:此句中的“奇”字为意动用法,应译为“对……感到惊奇”。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3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2、了解翻译常见错误,强化翻译基本功,提升翻译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和运用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提升翻译文言的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二、文言文翻译方法总结

  (一)、翻译下列句子,谈翻译心得:

  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鸿门宴》

  译文:明天不可不一大早亲自来向大王道歉。

  2、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游褒禅山记》

  译文:至和元年七月某一日,临川王安石记(下此文)。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译文: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

  4、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译文:然而体力足够用来到达那里(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但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悔恨的。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译文:蚯蚓(虽然)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但是能够)向上吃到黄土,向下喝到黄泉,(是由于)用心专一的缘故。

  (二)、在学生发言基础上总结归纳:

  1、替换法

  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注意词语的语法特点:包括古今意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情况。

  2、保留法

  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3、删削法

  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削。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4、增补法

  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

  ①单音实词对译成双音实词

  ②数词后面增加量词

  ③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

  ④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如关联词语等。

  ⑤补出判断句中的判断词“是”。

  5.调整法

  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译文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结构后置等。

  三、分析错例,加深认识。

  看下面这一段译文,请大家指出其在翻译上的不足之处。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鼓速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

  翻译:楚地有个人学习驾船,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是听从船师傅(的话)。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马上感谢了船师,用锤敲着鼓快速前进,很快就遇上大的危险,于是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掉进江中舵失去控制。

  楚地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马上谢别了船师,用锤敲着鼓快速前进,很快就遇上大的危险,于是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掉进江中舵失去控制。

  四、语段翻译训练

  永公(智永)住吴兴永欣寺,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为“铁门限”。后取笔头瘗(yì)之,号为“退笔冢(坟)”。

  智永住在吴兴永欣寺,多年学习书法,以后有十瓮(缸)写坏的毛笔头,每瓮都有几担(那么重)。来求取墨迹并请写匾额的人多得像闹市,居住的地方的门槛因此被踏出窟窿,于是就用铁皮包裹门槛,人们称之为“铁门槛”。后把笔头埋了,称之为“退笔冢”。

  五、挑战高考真题

  (欧阳)公讳颍,字孝叔……实治七州,州大者繁广,小者俗恶而奸,皆世指为难治者。其尤甚曰歙州,民习律令,性喜讼,家家自为簿书,凡闻人之阴私毫发,坐起语言,日时皆记之,有讼则取以证。其视入狴①牢就桎梏,犹冠带偃箦②,恬如也。盗有杀其民董氏于市,三年捕不获,府君至,则得之以抵法。又富家有盗夜入启其藏者,有司百计捕之甚急,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公曰勿捕与购,独召富家二子,械付狱,鞫③之。州之吏民皆曰“是素良子也”,大怪之,更疑互谏。公坚不回,鞫愈急,二子服。然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及取其所盗某物于某所,皆是,然后欢曰:“公,神明也。”其治尤难者若是,其易可知也。

  ①狴(bì):监狱.。

  ②箦(zé):竹席。

  ③鞠(jū):审讯。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

  译文:并且又大力悬赏(缉捕)盗贼,都不能捕获,主管官吏对这件事情感苦恼。

  (2)然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

  译文:然而官吏百姓还是怀疑他们(是因为)经受不住(审讯之苦)而自己承认强加给他们的罪名。

  (3)其治尤难者若是,其易可知也

  译文:他治理最难治理的'地方(都像)这样,那些容易的(就)可以知道了。

  六、作业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⑴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文: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⑵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译文:到李广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文言文翻译参考:

  (欧阳)公名颍,字孝叔。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考上了进士,开始担任峡州军事判官,因为有治理的才能而名声远扬,就被州中任命为秘书省著作佐郎,担任建宁县知县。不到半年时间,峡路转运使薛颜巡视检查到万州,撤消那些不称职的官吏,认为要替代那些不称职的官吏没有那些能力特别突出的官员是做不到的。因而上奏朝廷从建宁县派遣欧阳颖前往担任。到任后又因为治理得力而闻名,从万州担任州级长官连续九次担任州级长官并且都治理得很不错。一迁再迁而到那叫做鄂州的地方,他两次推辞没有到任:第一次是安排在彭州,因为母亲老夫人年岁太老,没有真正到任;最后安排在嘉州,因为年岁已老,而告老还乡,也没有到任。真正治理的是七个州,大州繁杂宽广,小州民俗恶劣而奸窄,都是世人所指的难于治理的地方。其中特别历害的是歙州,这地方的百姓都熟悉法律令法,本性就喜欢诉讼,家家户户自备有簿书,凡是闻听到别人的一点点阴私,日常的行坐起立的句言片语,慢慢的都记录下来,等到有诉讼的时候就拿出来作为证据。他们把进入监狱戴脚镣手铐,就好象戴帽子束腰带,在竹席上睡觉一样,泰然着啊。有强盗把当地百姓董氏杀死在大街上,捕捉了三年还是没有捉到,州太守一到,就把这强盗逮捕了并将他按法律处置了。又有一富家有盗贼夜晚进入他家仓库偷盗东西,有关部门千方百计想要尽快捕捉到,并且又大力悬赏(缉捕)盗贼,都不能捕获,主管官吏对这件事情感到苦恼。欧阳公说不要追捕和悬赏捉拿,只是召来了富家的两个儿子,把他两人戴上刑具关进监狱,审讯他们。州里的官吏百姓都说“这两人一贯是好孩子呀”,感到非常奇怪,还有的疑虑弄错而相互到欧阳颖公处谏劝。欧阳颖公坚持没有答理,审讯更加急迫,这两个富家儿子认罪服法。然而官吏百姓还是怀疑他们(是因为)经受不住(审讯之苦)而自己承认强加给他们的罪名。等到在某此处所取出他们所偷盗某些物件时,大家才认为欧阳颖公是对的,然后欢呼着说:“欧阳颖公,真有如神明啊。”他治理最难治理的地方(都能)这样,那些容易的(就)可想而知道了。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4

  教学目标

  1、落实《考试说明》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的训练,集中训练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2、在学生掌握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上,加强学生踩点得分的意识,通过对已学的难词难句的突破掌握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关键句子),强化得分点。

  2、掌握解题方法,答题步骤。

  3、调动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教学思路

  以练得法,以法导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量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归纳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资源

  网络 高三资料参考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和步骤:

  一、导语设计

  由同学自主谈谈翻译的困惑和亮点以及平时采用什么方法去突破,由此归纳出翻译的原则标准。

  译文标准: 字字落实

  一一 对应

  文从句顺

  二、自主探究,得出翻译的方法。(温故知新)

  1、练一练:

  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②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归纳:留——人名、地名、官名、制度名词等

  2、练一练:

  ①“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②“昼夜勤作息”

  归纳:删——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同义互用等

  3、练一练:

  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②吾妻之美我者 ③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归纳:换——单音节词、通假字、活用、古今异义词等

  1、 练一练:

  ①大王来何操?②求人可使报秦者,不得。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归纳:调——变序句(主谓倒装、宾前、定后、状语后置、省略等)

  5、练一练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

  ②以相如功大,拜 为上卿。

  归纳:补——省略成分(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

  6、练一练 :

  ①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②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

  ③至七月,乃扶病入觐,奏对称旨。

  归纳:猜——利用字形、句子结构、语境等揣摩

  三、归纳总结

  字字落实 留删换

  三标准 一一对应 六方法

  文从句顺 调补猜

  四、试一试 行不行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食。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1) 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

  译: 。

  (2) 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译:

  (操作步骤:收集学生的'作业,在幻灯片上呈现学生的答案,让学生点评答案。在发现问题中运用方法,掌握方法。)

  五、高考链接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周维城传(节选)[清]张惠言

  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候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候奉调,余去富阳。富阳高傅占,君子人也,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①能施与好人,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吴翁者,徽州人,贾于富阳,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嘿②置其户中,不使知也。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之息,资遣之归。三百金立罄。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

  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

  [注] ①丰:人名;②嘿(mò):悄悄地

  (操作步骤:课堂上让学生在黑板上演练,课堂上通过高考真题演练,运用方法,及时纠错,巩固知识。)

  六、总结:学生谈学习心得,改善下次课堂教学。

  七、拓展延伸

  自我评价

  根据学情,设计课堂内容,注重高三复习的时效性,运用以练得法,以法导练的教学模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的课堂。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相关文章:

高考文言文翻译 学案 (高三)04-15

有关文言文断句及翻译教案03-06

高考文言文临场翻译的七大误区04-14

文言文翻译04-14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应对策略(网友来稿)04-14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05-08

2009高考文言文翻译知识清单(人教版高三必修)04-14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05-08

2003年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师中心稿)04-14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断句》教案及说课稿02-18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上学期间,我们总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第二轮文言文复习以翻译为切入口,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以翻译为切入口,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技巧。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步骤

  (一)复习巩固热身训练:翻译下列课内文言语句。

  1、举天下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5、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二)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方法

  文言句子翻译,可以综合考察学生对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虚词用法判断、文言句式识别、文章大意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因而它成为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的重要题型,赋分常为8-10分,由于它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学生得分往往不高。究其原因,我觉得学生对翻译文言的的要求不明白,方法不正确,解题随意性大,功夫做得不细,翻出的句子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小问题。为此,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文言文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我建议学生在翻译文言句子时按以下步骤操作。

  1、一种意识--踩分意识。

  总结近几年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均是在关键词句上赋分,那么文言文翻译需要关注哪些得分之点呢?主要有以下:关键单音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固定句式、双音节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

  例如2005年全国卷Ⅱ的文言文试题,要求翻译:"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该句的"采分点"是"病肥"、"丧之"、"棺椁大夫礼"、"争"、"以为"(5个点共5分);而像"马""死""葬"等人人都会的知识一般不作"采分点"。翻译时,对这些"得分点"必须高度重视,集中全力译得准确通顺,千万不可模糊或出错。

  参考答案:马患肥胖病而死,(楚王)让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左右群臣对此直言规劝,认为不可以。

  2、两个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3、三个标准--信、达、雅

  "信"即字字落实,力求准确;

  "达"即文从句顺,力求通顺;

  "雅"即生动形象,讲究文采。

  温馨提示: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三种方法--划词、对译、誊写

  A、划词:将文言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再逐一地加以解释。注意:古汉语大多数是单音词,因此在划词时除"留"词(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名、书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外,均用横线标识出。

  B、对译:将划出的词语采取一一对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C、誊写:在逐一查对文言文句中的语法要点全部落实到位以后,将草稿纸上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到答卷上。在誊写的过程中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或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

  温馨提示:四川从2011年实行网上阅卷,网上阅卷就是对试卷"整体扫描、分题切块",每位考生的答题卷扫描后都将分割成几个部分,由不同的老师在电脑上进行评卷。一方面保证了评卷的公平公正;另一方面也对考生卷面整洁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阅卷老师只能看到扫描区里的内容,如果考生字迹潦草,或者表述拖沓,超出答题范围,都会影响得分。"因此,一、考生应在平时就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必须用专用笔答题,浓淡适度;少涂抹、轻涂改,即使涂改,也要按规定修改(将所修改的内容用双横线划掉,然后在其上或下写上应改成的内容),教案《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字迹要清楚、整洁。"二,字不要写得太大、太松散,有格的也不要写得太饱满,字体要端正、不要太歪斜(斜度大的扫描出来很朦胧,模糊不清),字距行距也不要太大。千万注意:模糊不清难以辨识的无论是简答题,还是作文一律判零分。

  举例说明:

  (1)蹇叔之子与师。《崤之战》

  ↓↓↓↓

  蹇叔的儿子参加x队

  誊写:蹇叔的儿子参加x队。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

  这地方不是曹操定后标志,不译围困被周瑜--的地方吗

  誊写: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3)城中薄暮尘起,剽劫行者,死伤横道,枹鼓不绝。(四川2010)

  ↓↓↓↓↓↓↓↓↓↓↓↓↓↓

  城里靠近傍晚飞尘飞扬抢劫走---的人死伤者躺路击鼓没有断

  注意几个词语:薄暮:靠近傍晚;横道:横躺在路上;枹鼓,名词作动词;注意省略。

  誊写:(长安)城里傍晚时尘土飞扬,(为非作歹之徒)抢劫往来行人,死伤的人横七竖八躺在道路上,击鼓的声音不断。

  4、四步程序

  (1)把握上下文具体语境,确定大意;

  (2)分析原句字词及句式特点,找出采分点,做到心中有数;

  (3)正确处理一些特殊情况(如各种修辞、文化常识、专有名词、习惯用语等);

  (4)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译文准确表达出来。

  4、六字方针--"增"、"留"、"删"、"换"、"调"、"猜"六个字。

  (1)增: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包括:

  ①单音实词对译成双音实词

  例: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②数词后面增加量词

  例: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

  ③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

  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如关联词语等。

  例: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⑤补出判断句中的判断词"是"。

  例:秦,虎狼之国。--《屈原列传》译为: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将领。

  (2)留: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①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游褒禅山记》

  ②"《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以为下临深潭…"

  ③元封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3)删: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削。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夫赵强而燕弱"(发语词)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语气助词)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结构助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停顿助词)

  (4)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通假后的字…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

  ①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②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

  ④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5)调: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译文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结构后置等。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译:尖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②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译:有什么满足的?

  ③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

  ④"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译:你的不聪明,太严重了!(你太愚笨了!)

  (6)猜:遇到疑难时,不妨根据语境来进行合理推断!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2

  一、使动用法

  【定义】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1、动词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高考例题】(2012天津卷)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

  【译文】而唯独一瓢先生能用少许药物救活我,(这)就是我从内心折服而确实认为他是不朽之人的原因。

  【高考例题】(2011年重庆卷)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而。

  【译文】这些人是为饥寒所迫沦为盗贼的.,安抚他们很容易,如果威逼,就会使他们跑到楚地去依靠强盗了。

  分析:此句中的“走”是古今异义,不能译为“走”,而应译为“跑”同时还是使动。

  【高考例题】(2010上海秋季卷)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译文】陈尧咨暗示转运使让欧阳公离开,不让(他)留在州府。

  分析:出:使他出去。

  2、名词使动用法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高考例题】(2009重庆卷)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译文】况且作为国君,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的国家灭亡;作为臣子,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自身丧命。

  【高考例题】(2009重庆卷)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译文】然而使自身陷于灾祸的,都是为了贪求财利,和那鱼鸟有什么区别呢?

  3、形容词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

  【高考例题】(2007福建卷)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译文】如果想治理天下(或“使天下太平”),在当今的社会里,除了我还能有谁呢?

  【高考例题】(2004广东卷)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译文】从古至今,从无使他的臣民窘迫而自己能没有危险的。分析:穷:使……窘迫”。

  二、意动用法

  【定义】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等。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高考例题】(2009江西卷)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

  【译文】天冷非常寒冷,不以博弈为名,客人(您)必然不肯大吃大喝。

  【高考例题】(2007安徽卷)已而有识者日:“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

  【译文】不久有能辨识古物的人说:“这是五代、宋时的古董,年代很久了,应该小心的把它当作珍宝来收藏,不要使它毁坏。”分析:宝:把它当作珍宝。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

  【高考例题】(2011年安徽卷)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

  【译文】长兄突然听到他这样说,感到很吃惊,说:“既然这样,那么我要考考你。”分析:此句中的“骇”为意动用法,应译为“对……感到惊奇”。

  【高考例题】(2011年江西卷)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

  【译文】越发觉得汲黯贤明,多次向汲黯请教国家和朝廷的疑难大事,对待他比平日更为尊重。分析:此句中的“贤”是意动用法,“认为……贤明”。

  【高考例题】(2010年安徽卷)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译文】到这次重新往来,老百姓因他的到来而感到安心。分析:“安“意动词,感到心安。

  【高考例题】(2002年高考上海卷)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译文】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分析:此句中的“奇”字为意动用法,应译为“对……感到惊奇”。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3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2、了解翻译常见错误,强化翻译基本功,提升翻译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和运用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提升翻译文言的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二、文言文翻译方法总结

  (一)、翻译下列句子,谈翻译心得:

  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鸿门宴》

  译文:明天不可不一大早亲自来向大王道歉。

  2、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游褒禅山记》

  译文:至和元年七月某一日,临川王安石记(下此文)。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译文: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

  4、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译文:然而体力足够用来到达那里(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但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悔恨的。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译文:蚯蚓(虽然)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但是能够)向上吃到黄土,向下喝到黄泉,(是由于)用心专一的缘故。

  (二)、在学生发言基础上总结归纳:

  1、替换法

  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注意词语的语法特点:包括古今意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情况。

  2、保留法

  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3、删削法

  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削。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4、增补法

  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

  ①单音实词对译成双音实词

  ②数词后面增加量词

  ③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

  ④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如关联词语等。

  ⑤补出判断句中的判断词“是”。

  5.调整法

  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译文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结构后置等。

  三、分析错例,加深认识。

  看下面这一段译文,请大家指出其在翻译上的不足之处。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鼓速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

  翻译:楚地有个人学习驾船,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是听从船师傅(的话)。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马上感谢了船师,用锤敲着鼓快速前进,很快就遇上大的危险,于是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掉进江中舵失去控制。

  楚地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马上谢别了船师,用锤敲着鼓快速前进,很快就遇上大的危险,于是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掉进江中舵失去控制。

  四、语段翻译训练

  永公(智永)住吴兴永欣寺,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为“铁门限”。后取笔头瘗(yì)之,号为“退笔冢(坟)”。

  智永住在吴兴永欣寺,多年学习书法,以后有十瓮(缸)写坏的毛笔头,每瓮都有几担(那么重)。来求取墨迹并请写匾额的人多得像闹市,居住的地方的门槛因此被踏出窟窿,于是就用铁皮包裹门槛,人们称之为“铁门槛”。后把笔头埋了,称之为“退笔冢”。

  五、挑战高考真题

  (欧阳)公讳颍,字孝叔……实治七州,州大者繁广,小者俗恶而奸,皆世指为难治者。其尤甚曰歙州,民习律令,性喜讼,家家自为簿书,凡闻人之阴私毫发,坐起语言,日时皆记之,有讼则取以证。其视入狴①牢就桎梏,犹冠带偃箦②,恬如也。盗有杀其民董氏于市,三年捕不获,府君至,则得之以抵法。又富家有盗夜入启其藏者,有司百计捕之甚急,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公曰勿捕与购,独召富家二子,械付狱,鞫③之。州之吏民皆曰“是素良子也”,大怪之,更疑互谏。公坚不回,鞫愈急,二子服。然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及取其所盗某物于某所,皆是,然后欢曰:“公,神明也。”其治尤难者若是,其易可知也。

  ①狴(bì):监狱.。

  ②箦(zé):竹席。

  ③鞠(jū):审讯。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

  译文:并且又大力悬赏(缉捕)盗贼,都不能捕获,主管官吏对这件事情感苦恼。

  (2)然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

  译文:然而官吏百姓还是怀疑他们(是因为)经受不住(审讯之苦)而自己承认强加给他们的罪名。

  (3)其治尤难者若是,其易可知也

  译文:他治理最难治理的'地方(都像)这样,那些容易的(就)可以知道了。

  六、作业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⑴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文: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⑵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译文:到李广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文言文翻译参考:

  (欧阳)公名颍,字孝叔。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考上了进士,开始担任峡州军事判官,因为有治理的才能而名声远扬,就被州中任命为秘书省著作佐郎,担任建宁县知县。不到半年时间,峡路转运使薛颜巡视检查到万州,撤消那些不称职的官吏,认为要替代那些不称职的官吏没有那些能力特别突出的官员是做不到的。因而上奏朝廷从建宁县派遣欧阳颖前往担任。到任后又因为治理得力而闻名,从万州担任州级长官连续九次担任州级长官并且都治理得很不错。一迁再迁而到那叫做鄂州的地方,他两次推辞没有到任:第一次是安排在彭州,因为母亲老夫人年岁太老,没有真正到任;最后安排在嘉州,因为年岁已老,而告老还乡,也没有到任。真正治理的是七个州,大州繁杂宽广,小州民俗恶劣而奸窄,都是世人所指的难于治理的地方。其中特别历害的是歙州,这地方的百姓都熟悉法律令法,本性就喜欢诉讼,家家户户自备有簿书,凡是闻听到别人的一点点阴私,日常的行坐起立的句言片语,慢慢的都记录下来,等到有诉讼的时候就拿出来作为证据。他们把进入监狱戴脚镣手铐,就好象戴帽子束腰带,在竹席上睡觉一样,泰然着啊。有强盗把当地百姓董氏杀死在大街上,捕捉了三年还是没有捉到,州太守一到,就把这强盗逮捕了并将他按法律处置了。又有一富家有盗贼夜晚进入他家仓库偷盗东西,有关部门千方百计想要尽快捕捉到,并且又大力悬赏(缉捕)盗贼,都不能捕获,主管官吏对这件事情感到苦恼。欧阳公说不要追捕和悬赏捉拿,只是召来了富家的两个儿子,把他两人戴上刑具关进监狱,审讯他们。州里的官吏百姓都说“这两人一贯是好孩子呀”,感到非常奇怪,还有的疑虑弄错而相互到欧阳颖公处谏劝。欧阳颖公坚持没有答理,审讯更加急迫,这两个富家儿子认罪服法。然而官吏百姓还是怀疑他们(是因为)经受不住(审讯之苦)而自己承认强加给他们的罪名。等到在某此处所取出他们所偷盗某些物件时,大家才认为欧阳颖公是对的,然后欢呼着说:“欧阳颖公,真有如神明啊。”他治理最难治理的地方(都能)这样,那些容易的(就)可想而知道了。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4

  教学目标

  1、落实《考试说明》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的训练,集中训练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2、在学生掌握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上,加强学生踩点得分的意识,通过对已学的难词难句的突破掌握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关键句子),强化得分点。

  2、掌握解题方法,答题步骤。

  3、调动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教学思路

  以练得法,以法导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量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归纳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资源

  网络 高三资料参考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和步骤:

  一、导语设计

  由同学自主谈谈翻译的困惑和亮点以及平时采用什么方法去突破,由此归纳出翻译的原则标准。

  译文标准: 字字落实

  一一 对应

  文从句顺

  二、自主探究,得出翻译的方法。(温故知新)

  1、练一练:

  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②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归纳:留——人名、地名、官名、制度名词等

  2、练一练:

  ①“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②“昼夜勤作息”

  归纳:删——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同义互用等

  3、练一练:

  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②吾妻之美我者 ③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归纳:换——单音节词、通假字、活用、古今异义词等

  1、 练一练:

  ①大王来何操?②求人可使报秦者,不得。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归纳:调——变序句(主谓倒装、宾前、定后、状语后置、省略等)

  5、练一练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

  ②以相如功大,拜 为上卿。

  归纳:补——省略成分(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

  6、练一练 :

  ①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②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

  ③至七月,乃扶病入觐,奏对称旨。

  归纳:猜——利用字形、句子结构、语境等揣摩

  三、归纳总结

  字字落实 留删换

  三标准 一一对应 六方法

  文从句顺 调补猜

  四、试一试 行不行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食。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1) 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

  译: 。

  (2) 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译:

  (操作步骤:收集学生的'作业,在幻灯片上呈现学生的答案,让学生点评答案。在发现问题中运用方法,掌握方法。)

  五、高考链接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周维城传(节选)[清]张惠言

  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候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候奉调,余去富阳。富阳高傅占,君子人也,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①能施与好人,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吴翁者,徽州人,贾于富阳,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嘿②置其户中,不使知也。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之息,资遣之归。三百金立罄。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

  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

  [注] ①丰:人名;②嘿(mò):悄悄地

  (操作步骤:课堂上让学生在黑板上演练,课堂上通过高考真题演练,运用方法,及时纠错,巩固知识。)

  六、总结:学生谈学习心得,改善下次课堂教学。

  七、拓展延伸

  自我评价

  根据学情,设计课堂内容,注重高三复习的时效性,运用以练得法,以法导练的教学模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