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一、导入新课:
历史的星空多么璀璨,是英雄俊杰之士的肝胆,像日月一样照彻了历史的乾坤。天地因有正气而万劫不衰,一个民族也因为有英雄而万代不朽,他们是照耀星空的日月!他们是贯穿古今的永不枯竭的江河!他们是民族的脊梁!这些英雄的品质比松挺,比梅香,比翠竹更挺拔!今天,让我们借助《梅香正浓》这篇课文回到那民族危亡的'时刻,感受他们的气概。
二、自主学习:
(一)、读标准音:寡廉鲜(xiǎn)耻纵情逸(yigrave;)乐高官厚禄(lugrave;)
拜谒(yegrave;)崇(choacute;ng)敬虬(qiuacute;)枝峥嵘(zhēngroacute;ng)捐(juān)躯昏庸(yōng)
殉(xugrave;n)自刎(wěn)尸骸(haacute;i)飨(xiǎng)楹(yiacute;ng)酷(kugrave;)爱召(zhagrave;o)集
瞻(zhān)仰体恤(xugrave;)戕(qiāng)害伫(zhugrave;)立怂恿(sǒngyǒng)
(二)解词:
1、酷爱:十分喜爱。
2、拜谒:拜访、拜见。
3、高官厚禄:官大,待遇高。
4、尸骸:尸骨。
5、楹联:挂或贴在堂屋柱子上的对联。
6、寡廉鲜耻:形容人没有操守不知羞耻。
7、戕害:杀害、残害。
(三)自由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主题:作者借傲雪的梅花,在风雨中依然清香如故的不屈不挠的品格,重点介绍了明朝的遗臣的史可法的感人事迹,歌颂了民族危亡之时英雄们的崇高气概。)
三、合作学习(深入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第2-6自然段,详细写了史可法的英雄事迹,共写了哪几件事?
第一件:写在民族危亡之时几次起草奏章,提出救亡方略,规劝皇帝,为国家民族的前途担忧。
第二件:写史可法在明朝大势已去之时,发誓与扬州城共存亡。
第三件:扬州陷落,史可法宁死不降,最后“大骂气绝身亡”。
2、感情线索:
崇高——感动——伤感而肃然——感慨万分
四、探究学习:
文章的结尾“梅香”的含义?
(指梅花的品格,及具有“梅花”品格的英雄身上所体现的凛然正气)
五、回顾反思:
1、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2、请学生结合历史讲,具有“梅香”品格的英雄的事迹
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述了玄奘西行取经的前因后果、艰苦历程,表现了玄奘和尚严谨治学,百折不挠的精神以及他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好东西方文化交流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设计理念】
减少繁琐的分析讲解环节,给予学生充分探索、发现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文,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
1.通过默读课文,了解玄奘西行取经的艰苦过程好传奇经历,体会玄奘严谨治学、百折不挠的精神。
2.认识生字“奘、缉、僧”;积累“缉拿、束手无策、百折不挠、传奇、家喻户晓”等词语。
【重点难点】
玄奘西行取经的艰苦过程及西行取经的巨大影响。
【教学准备】
《西游记》中有关唐僧西天取经的视频及取经线路图。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设计流程】
一、激趣引入,理解题目。
1.播放《西游记》中的片段,简介玄奘:该片以神话的形式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尽艰辛,终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其实,《西游记》中的唐僧在我国的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叫玄奘,唐代的高僧。他在国内遍访名师,感到所学分歧,难得定论,便决心到天竺学习,求得解决。于是,他在唐太宗年代,就从凉州玉门关西行赴天竺,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大师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于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他译出经、论75部,共1335卷,并撰有《大唐西域记》一书,成为研究印度等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和从事考古的重要资料。
2.读题,说说自己对题目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1.说说唐玄奘是个怎样的人?
2.唐玄奘西行取经的原因是什么?
3.唐玄奘西行取经的时间、路线是怎样的?
4.唐玄奘西行取经遇到了怎样的.困难?
5.唐玄奘西行取经产生了哪些影响?
四、细读课文,重点解决以上问题。
1.带着以上的问题自学课文。
2.小组交流自学的情况:分享各自的收获,提出在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及未能解决的问题,集多人的力量解决疑难。
3.汇报点拨,深入理解课文。
理解唐玄奘西行的路线、时间时,结合课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玄奘西游去回的路线及在什么地方遇到的困难及对待困难的方法。
说说玄奘西行取经的事迹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场景或细节是什么。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
五、巩固练习,拓展交流。
1.选择文章中自己最深刻的内容复述。
2.你知道哪些中国古人或现代人不畏艰险,为促进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故事?
语文教案 篇3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E级。主要考查学生用词是否准确,语言是否简约、合乎语境、得体恰当,语脉是否贯通,主题是否明确,语句是否有文采等能力。
①题型明确,主观题和客观题互现。考查“连贯”多采用选择题,其他采用主观题。如20xx年采用选择题的有北京、辽宁、广东、课标全国卷,20xx年在此基础上继续扩大,增加了福建卷、全国卷、湖南卷等。
②考查方式灵活。既可以综合考查,又可以单项考查,也可以几项结合考查,还可以结合语段压缩、图文转换、宣传语、公益广告、新闻评论和启事等多种形式进行综合性考查。如20xx年四川、安徽、广东卷,20xx年山东、天津、福建、安徽卷。
③考查重点明确。“连贯”“得体”是考查的核心和重点,“连贯”多考查语句的衔接,“得体”多以主观表述题为主,体现日常实用的特点。重点考查“得体”,如20xx年安徽、湖南、山东、重庆卷等。
④语言材料、背景环境多选用贴近现实和时代生活、贴近考生实际的鲜活材料,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如20xx年的天津、安徽、全国卷,20xx年的广东、江苏、天津、浙江卷等。
真题体验
1.[20xx·课标全国卷]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⑥②③⑤④①
B.⑥①④②③⑤
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⑥①②
[解析]答案及解析参见本专题“现场指导”。2.[20xx·全国卷]请在下面画线处补写一句恰当的话,使它与后面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文段。不得超过20个字。(3分)
____________。音乐作品的“深度”有不同的表现形态。比较重要的形态通常有两种:一是“深刻”,二是“深邃”。大致说来,“深刻”是就作品的`主题而言;“深邃”是就作品的意蕴而言。“深刻”诉之于意义,比较理性;“深邃”诉之于体验,比较感性。“深刻”如同在二维平面上的篆刻,是静态的;“深邃”却似三维空间中的景致,是动态的。西方音乐以“深刻”见长;中国音乐则以“深邃”著称。
[答案]作为一门艺术,音乐也要追求“深度”(或“音乐作品也需要追求‘深度’”)。(补写正确给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表达出“音乐要有深度”意思的,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连贯及补写的能力。总起的句子,关键词在于“音乐作品的‘深度’”,所以要填写的句子既要体现音乐作品,还要出现“深度”,同时要具有引起下文功能的作用,不必写得太复杂。例如:伟大的音乐作品往往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与深度。
考点精讲
考点一 简明
“简明”,就是简要、明白,即用语简洁,表达清晰。首先考虑“简”:句子里不要有表意作用完全相同的成分;能省略的虚词,就尽量省略;可以指代的内容尽量用指代性词语。其次要考虑“明”:句子的意思不要晦涩难懂,让人听不明白;句子的意思要确定,不要有歧义。考查形式一般为辨析和修改病句、语段写作等。
考点二 连贯
“连贯”是指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高考“连贯”备受青睐,考查形式包括排列句序、复位填空、续写语句等。
考点三 得体
“得体”,就是语言表达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对象、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语言得体的重点是分清清文学类语体色彩、实用文体类语体色彩和口语类语体色彩,前两种属于书面语。正确应用时须注重日常交际中的谦辞敬辞。表达得体还要注意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得体题型的考查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角色转换、语体转换等。
考点四 准确
“准确”,是指在正确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把握句段的关键信息、内容要点、中心思想,按照题目的要求,使词语运用、句式选择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的目的。“准确”在各种语言运用题型中均有考查,一般结合正确使用词语(考查范围涉及用词准确、搭配准确、筛选准确、转换准确,准确表达褒贬感情,准确表达喜怒哀乐的心理状态,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准确表达范围大小、程度深浅等)、辨析修改病句、图文转换、压缩语段、语意连贯等综合考查。
考点五 鲜明
“鲜明”,就是要明确合理、态度鲜明地表情达意,不模棱两可,不含糊其词。具体是指语意明确,条理清楚,色彩分明,观点明确。考查形式常出现在概括、修改病句、拟制广告词、邀请信、劝告勉励、请托拒绝以及致辞、演讲稿等需要表明观点态度的题型中,或出现在描绘场景、仿写扩写改写语句的试题中。
考点六 生动
“生动”,就表达效果来说,是指具体形象新鲜活泼,能使人感动。要求用语具体形象,注重炼字炼词和修辞方法的运用,以及灵活地运用句式。考查形式有选择题、改错题、分析鉴赏题等,常结合仿句和修辞等能力综合考查。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抓住关键词,理解并朗读好对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趣和道理,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别人。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课文中不同动物的语言。
二、教学难点
弄清猴子当选“万兽之王”的原因,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尊重别人。 教法与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这堂课中,主要给学生创设情境,运用杜威的“做中学”、“情景中学”的理论,把学生带入情景中去,采用情感朗读理解法,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交流,在情景的体验中学习,从情境中启发,从情境中理解、体会角色的心理和人性特点,提高学生语文语感,在辨析中悟出道理,使本文的难点在朗读体验交流中得到突破,最后回归现实,通过身边的人或事来提升他们对道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一)谈话激趣。
创设坐小火车游森林王国的背景:包括细心林、大胆林、自信林三大部分。学生与老师都化身成自己喜欢的动物。
以邀请函的形式揭示课题:小动物们,今天鸽子老师收到了一封邀请函,谁想来读给大家听听。
(二)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尊重独特感受;整个读书过程为弘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应努力将以上思想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本环节利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二、复习回顾、识字读文
(一).复习生字
1、以狮子大王布置任务的形式出示生字:万兽之王、轮流、星期、第一个、习惯、方式、 笑眯眯、郑重。
2.开火车读。
3.全班齐读。
(二)朗读课文
1、以狮子大王的口吻提出朗读要求: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不拖拉。
2、学生自由读课文。
设计意图:用狮子大王的口吻,带领学生识字读文,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为
课堂气氛的营造奠定了良好的气氛。通过开火车读生词,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在开火车的过程中引入激励性评价机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将此机制贯穿课堂始终。
三、进入情景,体验感悟
(一)提出问题,感知全文
1、森林里发生了什么事? 练读第1自然段:单个练读、齐读。
2、有哪些动物参加了竞选?(生发言,师贴动物图片。)
3、最后谁当选了呢?谁来替大王宣布这个消息? 试读第5自然段。
4、教师配乐读全文。
(二)进入角色,带情朗读
1、让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位选手上任后的表现。
(1)重点感悟猫头鹰的神气极了。出示:“他想到自己成了“万兽之王”,神气极了,立刻下令:“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跟我一样,白天休息,夜里做事!”请一个同学练读。
(2)出示猫头鹰的动态图片。师:你们看!猫头鹰挺着胸脯,神气极了!(让学生抓住猫头鹰的神态、动作练习说话。)
(3) 全班带上动作练读。
(4)请学生上台带动作表演。)
(5)学习“议论纷纷”
师:小动物们,听了猫头鹰大王的话,你们心里舒服吗?把心里的不舒服都说出来吧。(学生四人小组自由说)像咱们刚才这样对于发生的事情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停,用课文里一个词语说就是——“议论纷纷”。
(6)学习“叫苦连天”
A、引导想象说话:师示范:唉,我是一只可怜的鸽子。一到了晚上,眼睛就睁不开了。可是猫头鹰大王让我们晚上做事,可怎么办啊?学生模仿动物诉诉苦。
B、像这种情形用课文里面的一个词形容,就是——“叫苦连天”.
C、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结合课文插图,观察猫头鹰当大王时候的情景,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小动物们叫苦连天的表情和动作,朗读时自然加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抓住文章当中的关键词语,指导学生朗读。
2、感悟袋鼠上任后的表现。
(1)师:第二个竞选者上台了,它是怎么表现的?(指名说,出示句子)
(2)你有过激动的时候吗?说话训练,朗读指导。
(3)师:但是他们又不得不服从命令,只好苦练跳的本领,你们看,他们跳得怎么样了呢?引导学生看图说话,随机板书积累的词汇。
(4)让学生跳起来,切身感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小动物听到命令后的心情。 设计意图:在理解动物们的感受时,创设情境,让学生说出感受 。学生的
体验就非常真实,感受就非常丰富,学生们就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爱说。在此基础上,再来读第三自然段,学生就读得更投入,读得更真切了。
3、感悟猴子上任后的表现。
(1)试说小猴子上任后动物们的担心,练读。
(2)播放录音,指名说自己的习惯。
(3)出示句子、录音播放猴子的宣布。
指导朗读,师:谁能够声音响亮、亲切的的再替它宣布一次。
(4)感同身受。 出示句子:话音刚落,大伙儿立刻欢呼起来。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本环节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通过图片的对比教学让学生体会角色的心理和人物的个性特点,使本文的难点在讲读中得到突破。
5、宣布狮子的决定。
(1)出示句子,指导朗读。笑眯眯代表了什么样的心情。指名读、全班读。 设计意图:通过教学二、三、四自然段,学生从动物们对猫头鹰、袋鼠的命令叫苦连天,对小猴子的命令却会立刻欢呼起来深深体验到了动物对猫头鹰、袋鼠、猴子轮流当“万兽之王”的不同表现。我趁热打铁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不再往下轮了?如果你是狮子大王,你会选谁当大王?为什么?又将学生带入了自我的情感体会,相互的讨论交流之中, 从而使学生明白了要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才能得到大家的尊重。
四、拓展练习,升华主题
1、在猴子大王的带领下,小动物们生活得开心极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句型练习:( 小动物 )在( 哪里 )____来____去,_____极了。
2、可是有两只小动物不明白,为什么猴子能当万兽之王,聪明的小动物们,请你们四个四个一组,商量一下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吧。
3、这里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大家轻声的读一读。
总结——尊重!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如何尊重别人。
4、交流讨论,生活中如何做到尊重他人。
设计意图:把语文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尊重别人,谅解别人,养成豁达的性格,保持健康的心态,成为受到家欢迎的人。从而达到升华课文主题的作用。
五、表演练读、巩固生字
1、学生选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读。
2、以感谢信的形式练习巩固“我会写”的字。
教学设计特点
本课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开发学生学习资源,注重阅读个性化感悟,设计自主、合作的阅读过程。以朗读为主线,以实践活动为辅,引导学生联系教材,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激发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实践。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心灵的感受。针对本文的第2、3、4自然段的结构非常相似的特点,我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分别抓住猫头鹰、袋鼠、猴子对动物们提出的不同要求和动物们的不同表现进行对比教学,让学生体会角色的心理和人物的个性特点,使本文的难点在讲读中得到突破。另外,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激励性评价的功能,让它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落实到他们的每一次学习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多媒体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多媒体技术直接作用于人的多种感观,生动形象,直观性强,我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突破重点段提供了方便。
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采用以全面概括课文内容为主的内容式板书,板书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为学生理清了思路。
从现在开始
议论纷纷
直摇头 欢呼 叫苦连天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借宋定伯捉鬼的有趣故事,宣传了鬼魁并不可怕,也反映出人民机智勇敢的主题思想。
2.积累并扩大理解一些文言词,培养翻译文言文的表达能力。
二、难点、重点分析
1.宋定伯为什么能捉鬼?
分析:他不怕鬼,胆大;其次他善于消除鬼的怀疑,随机应变;最后他能巧妙探知鬼的弱点,利用鬼的弱点抓住鬼。
2.这个故事有什么积极意义?
分析:它寄寓着人能战胜邪恶的思想,启示我们要敢于破除迷信,战胜形形色色的鬼(包括遇到的各种困难)。
3.本文是什么体裁?
分析:文言志怪小说。志怪小说起于魏晋,所记多为神灵怪异之事。其中也保留了不少优秀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虽然作者常常是要通过这类作品阐明神道之不诬,但其中的不少优秀作品,也借助了神怪题材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思想和愿望。清人杨光仪有句云:事有难言聊志怪,人非吾与更搜神。
4.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分析:本文共三个自然段,分别构成了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第1自然段:写宋定伯夜行通鬼,与鬼同行,展开了故事的开端。这一开端看似乎乎,但细细体味,却写得有情有境、人物性格十分鲜明。开篇第一句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夜行。年轻的来定伯是在漆黑的夜里意外地遇到了鬼的,因偶遇互不相知,自然问之,而对方答道:我是鬼,接下去宋定伯的言行表现了他大胆沉着、随机应变的性格特征。当得知遇到了鬼,宋定伯不慌也不逃,而是随机应对,先是班之说我亦鬼,使鬼以为遇到了同类,以稳住对方,接着还与之同行。
第2自然段:是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写人鬼斗智。走了几里路,鬼提出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两个人交替的背着走,就比两人共同步行走得快吗?显然不是。鬼为什么提出这个建议?是因为鬼有疑心,要试一试宋定伯是否真是鬼,所以先担定伯。面对鬼计,宋定伯不慌不乱,一句大善,显出宋定伯的沉着大胆。鬼轻人重,一担,鬼就更加疑心,于是问:卿太重,将非鬼也?鬼的这一问使情节陡然紧张,宋定伯的人身似乎马上就被揭露出来。而此时宋定伯却说:我新鬼,故身重耳。这话说得平和自然,解释得合情合理,不由得鬼不信,紧张的情节也为之松弛。宋定伯的这一回答,进一步表现了他大胆沉着、随机应变的性格。鬼要试人,人也要探鬼。聪明的宋定伯与鬼同行,也想要探出鬼的弱点、为捉鬼做准备。于是宋定伯以请教的口吻问: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这一问,不仅说明宋定伯大胆沉着,而且很有心计。与鬼同行,不仅要随机应变,与之周旋,还要设法战胜它。至此,表面看,情节似乎平稳发展,但实际上人鬼斗智却一步紧似一步。道遇水,宋定伯因为早有准备,所以令鬼先渡,而且听之,以查鬼情。鬼渡了然无声音,而定伯自渡,??作声。这声音再度激起鬼的疑心,鬼复言:何以有声?语气严厉,充满了警觉。情节也再度紧张:宋定伯已有准备,所以不慌不忙,沉着应对。勿怪吾也,语气谦和
又略含歉意,起到了麻痹鬼的作用。这段人鬼斗智写得情节曲折,张弛有致,引人入胜。
第3自然段: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捉鬼、卖鬼。捉鬼,写得有形有声:人捉鬼,担鬼著肩上,急执之;鬼欲逃,则大呼,声咋咋然。场面紧张激烈。卖鬼,又交代得细致完整。恐其变化,唾之,照应前文,安排得一丝不漏。
5.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分析:本文写宋定伯遇鬼,与鬼斗智,最后捉鬼卖鬼,寄寓着人能战胜邪恶的思想。
6.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分析:通观全篇,故事曲折离奇而又张弛有致,读之引人入胜。语言简洁生动,通过对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塑造了性格鲜明的形象。
7.难句译注。
(1)数里,鬼言: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何如?
共递:交替。相:互相。担:背。何如:怎么样。译:走了几里路,鬼说:步行太慢,两人交替背着(走),怎么样?(按:两人交替背着走,比各自步行快,这是不可思议的。)
(2)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
令:让,叫。之:指渡河的水声。译:路上遇到一条河,宋定伯让鬼先(涉水)过河,听(鬼渡河的)声音,完全没有声响。
(3)鬼复言:何以有声?
复:又。何以:以何,为什么。译:鬼又说:为什么(你过河)有声音?
(4)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绿教案03-04
语文《石榴》教案04-21
语文下册的教案06-03
语文《画风》教案05-06
语文乐园教案04-04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教案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