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通用(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诵读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认识本课5个生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激趣
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关于描写儿童的诗,你还记得吗?试着背一背。
二、初读诗文,展现画面
1、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请同学们朗读两首古诗。
2、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三、精读诗文,走近画卷
1、你最喜欢哪首古诗?选一首自己研读理解。
2、自由组合小组,合作探究,选择一首诗进行研读,了解诗意,理解字词,逐句解决。
3、老师参与学生的研究。
四、品读诗文,走进画卷
1、学习第一首诗。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朗读。
释义: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你看到了什么?说说感受和意思,然后朗读。
释义: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可以感受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3)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来的?一个“弄”,一个“卧”。(可爱、调皮、疲倦)
(4)、再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
把两句诗意连起来说,并加上自己的想象。
2、学习第二首诗。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说说诗意,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释义:一只小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把篙收了,棹停了,坐在船上。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释义:十分奇怪为什么没有雨,他们也把伞张在那儿,原来他们是在遮雨,而是别出心裁,用伞试风。)
“张、使风”描绘出两个淘气、可爱、天真的孩子。
(3)朗读诗句,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
五、再读诗文,感受意境
1、比较两首诗的人物,你更喜欢哪位诗人笔下的“顽童”?为什么?
2、背诵古诗。
六、拓展延伸,想象画卷
1、选择其中一幅画面,进行想象,改写成一篇有趣的记叙文或者散文。
2、默写《牧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知“美”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2、释题:
(1)介绍作者辛弃疾。
(2)简介宋词以及词牌名:清平乐。
(3)村居,词的题目。“居”什么意思?(居住)“村居”呢?(居住在乡村)
二、初读,走近“美”
1、听朗读录音,看图画。
2、请同学自由地来读这首词,把它读正确,流利。做到字字读准,句句通顺。
3、读得怎样?请你的同桌来评一评,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
4、学生再读。读读、看看、想想。读懂的记下来,不懂的做记号。
5、出现了这么多疑难之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请同学们通过你喜欢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可以,可以找资料,可以相互讨论,可以看图、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三、品读,感受“美”
1、通过刚才的学习,说说自己的收获。(先说前面的,再说后面的,依次说。注意说话要有条理,先说字意、词意、再说句意。)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看图知道。你感到了什么?(简朴的乡间生活,但很美。特别是青青草让人想起了春天踏青的美好感受。)学生朗读。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学生自由的轻声读这句,感受到了什么: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满脸通红,大概刚喝了酒,他们亲热相待,用乡音聊天说话。)
仅仅是酒让他们醉了吗?如此温馨、幸福、美好的生活,怎么不令人醉呢?
(3)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
(4)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
(5)读读看,从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6)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
2、用生动的语句将你欣赏到的这副画面描绘给大家听听。
3、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他的朗读仿佛让老师和同学们亲眼目睹了那充满情趣的乡村田园生活)
四、再读全词,回味“美”
1、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又有勤劳可爱的儿子,心情怎么样?(要求找出词中的“醉”字进行品味。)
2、作者偶尔看到了白发翁媪的生活环境,心里又想些什么呢?(继续品味“醉”字。)
3、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
4、配乐朗读或背诵。
四、课外拓展,延伸“美”
1、背诵这首词。
2、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记叙文。
6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
2、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毡、嚼、傻”等生字,积累课文中有意蕴的句子,了解小说《城南旧事》。
课前准备
1、歌曲《送别》
2、电影《城南旧事》片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电影《城南旧事》片断,配歌曲《送别》,了解小说《城南旧事》。
这是根据我国当代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拍摄的电影《城南旧事》的片断,这是一部怎样的小说呢?阅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
2、电影中的主题曲是《送别》,唱出的不仅仅是对离去的朋友的不舍,也唱出了对美好童年的深深依恋。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
3、读课题,闭上眼睛想一想,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三个词语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组合出无数的画面,教师要鼓励学生流畅地说出自己的想象。
二、自由畅读,步入童年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的读音。
2、说说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些事情?并个别朗读相应的课文。
(1)看骆驼咀嚼。
(2)看骆驼脱皮毛。
(3)关于铃铛的遐想。
(4)怀念骆驼队。
3、再读课文,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三、深入阅读,品味童年
1、作者的童年生活中最有意思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①读读这个句子,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我”观察很仔细:“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着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我”看的时候很投入:“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我”很喜欢骆驼:尽管骆驼很丑,但是态度很安静;而且“我”愿意长时间的看着它。
……
②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呆呆地看一样东西,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③想象作者面对骆驼,呆呆地注视的情景,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2)“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①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和体会,但一定要在课文中找到依据,比如:
◇“我”很喜欢骆驼,不希望它遇到什么危险,他是不会遇到狼的。
◇“我”很同情骆驼,他要走那么多的路,一定很孤单,铃铛不但可以给寂寞的旅客增加情趣,也可以给骆驼增加情趣。
◇“我”可能把自己也当作了骆驼,觉得自己更知道骆驼的心思。
……
②比较句子
◇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我幼稚的心灵中有一个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课文中为什么用“充满”而不用“有一个”?“充满”说明什么?
◇说明“我”常常在想这个问题。
◇说明“我”已经想了很久,深思熟虑了。
……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骆驼也脱掉了它的旧驼毛袍子啦!……因为太不整齐了。”
①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里你又看出了什么?
◇“我”很关心骆驼。
◇“我”很喜欢骆驼。
◇“我”很善良。
……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四、作业
1、摘录写有情趣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继续品读,感悟童年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到底是什么让“我”如此的想念童年和童年的生活?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朗读体会。
2、学生品读感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者看法。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童年可以有漫无边际的想法。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不是的,爸!他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我真想拿把剪刀替他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2)童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我站在骆驼面前,看他们咀嚼的样子……”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②把两句话联系起来,你心里有一种什么感觉,体会到什么?
◇童年的傻事多么美好。
◇“我”的心中充满了留恋。
……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
(3)童年很快就过去了,过去就不会回来了。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骆驼声。童年又重领于我的心头。”
②细细地品读这些句子,从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淡淡的忧伤
◇暖暖的心情
◇失落和怀念
……
③带着自己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二、吟诵课文,回味童年
1、轻声吟诵课文,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感情。
2、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三、拓展延伸,珍惜童年
1、作者的童年如此有趣,那么同学们的童年又有什么记忆最深的事情吗?
学生们说说自己童年最有趣的事情。
2、写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
3、推荐阅读《城南旧事》。
7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揣摩、品读重点句段,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选择课文段落能有感情地朗读。
3、认识“蚱、嗡、啃、樱”等几个生字,正确书写“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介绍作者。
1、出示课题:祖父的园子,读读注释。
2、介绍作者。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l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思考: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只要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词句,言之有理的,都应该鼓励。学生可能的会有这样的印象:
(1)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好玩的地方。
(2)祖父的园子里充满了快乐。
(3)祖父的园子非常美丽。
(4)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
……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地朗读。
三、走进园子,品味童年
1、默读课文,园子里的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
(1)园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①朗读第一自然段,想象描写的情景。
②用一个词概括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给你留下的印象。
(充满生机、热闹、美丽……)
③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2)我和祖父在园子里边干活边玩。
①默读课文4——15自然段,画出“我”干活和玩的句子,细细地读读这些句子,想象我是怎么干活,怎么玩的。
◇“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的瞎闹……”
◇“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
◇“祖父浇水,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
②讨论: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③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3)园子里的花、鸟、虫子、倭瓜等。
①朗读课文第17自然段,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从哪些句子里读出来的?
②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关注下面的句子,在反复地朗读中体会院子里的那份自由。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
◇“愿意接一个瓜,就接一个瓜”
◇“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3、默读课文,思考:“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呢?可以从哪里感受到?
4、找出表现“我”心情快乐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四、积累语言,留住记忆
1、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背诵。
2、摘录句子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说明
〔解题〕
《5块钱成交》是保尔哈维(美国)写的一篇记叙文。文章写一个小男孩在拍卖会上用5块钱买得一辆漂亮的自行车的故事,小男孩的执著、坚定引起了人们的关爱。表现对人们同情弱者做法的赞赏。
本文标题《5块钱成交》是“这个物品5块钱成交”的紧缩。“成交”,商业用语,指交易成功,买卖做成。“5块钱成交”,用5块钱交易成功的意思,本文指用5块钱的低价买得一辆漂亮的自行车,可见这是一次特殊的交易。
〔结构分析〕
本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共15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堪萨斯市警察局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拍卖会。交代了事件的起因。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写拍卖会竞拍的过程。文章写一个小男孩在拍卖会上特殊的表现。先写他每次都第一个报价,而且都是5块钱,最终都竞拍失败。再写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他只有5块钱。接着写他不怕失败,坚持用5块钱继续竞拍。
第三部分(第7~15自然段),写小男孩的行为感动了主持人与参与者,在他们的帮助下,终于用5块钱买得一辆漂亮的自行车。这部分先写小男孩的行为引起人们的注意,再具体写最后一辆自行车的竞拍过程,最后写小男孩竞拍成功后他的心情及人们的祝贺与鼓励。如果说第二部分重点写小男孩的坚定、执著,那么第三部分则重点写人们对小男孩执著精神的赞扬与鼓励,体现了人们对儿童这类弱势群体的同情与关爱。
〔语意理解〕
“堪萨斯市警察局经常会收到各种遗失物品,这些物品往往无人认领,因此,警察局仓库里真是琳琅满目:照相机、立体声扬声器、电视机、工具箱和收音机等。这些无人认领的东西,每年进行一次拍卖。”
这是在介绍“5块钱成交”事件的背景,也是事件的缘由。美国有些人对丢失物品不大在意,所以“往往无人认领”。时间久了,警察局便出现“仓库里琳琅满目”的景象。冒号起注释说明作用。“拍卖”,以委托寄售为业的商行当众出卖寄售的货物,由顾客竞价争购。这段话中,前句是后句的原因。
“那个首先出价的男孩儿的表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人们预感到会有一个不平常的`情况出现。”
一句话自成一个自然段,在于突出情况的转变。“表现”,指前文写的男孩的特殊行为,即每次都第一个出价,每次都5块钱,每次都失败。引起人们注意的原因不仅在于行为不同一般,更在于小男孩永不言败,败而不馁,执著追求的劲头。“预感”,事先的感觉。与会人们关注到小男孩的特殊行为与精神,判断到拍卖继续下去,他仍会坚持先出价,仍会出5块钱,直至成功,也感觉到善良的人们不会对此事无动于衷,会支持他的,因此,一定会出现“不平常”的结果。什么样“不平常”的情况?下文作了交代。
“拍卖员停止叫价,静静地站在那里。”“人们也静静地坐着,默不作声。没有人举手,也没有人报出第二个价。大厅里静得出奇。”
这两句描述拍卖最后一辆自行车时人们的表现。呼应了前文提到的“不平常的情况”。3句话用了3次“静”字,强调场面静得太异常。“静”,说明人们为小男孩执著、坚定而震撼、感动;“静”,表明人们内心在快速思考;“静”,预兆并期待惊人结果的出现。伴随“静”,“竞拍”也停止了,“没有人报出第二个价”,人们把最后的机会留给了小男孩,支持他成功!
〔写作特点〕
1.特异的行为奇特的结果。
作者要赞扬坚定、执著的精神,却不明言,而是写一个“特异”的人做了一件“特异”的事,使他也“特异”了一次。“拍卖会”一般由商人参加,都是成年人,而本文中的小男孩只有10岁,竟然也去竞拍,岂不“特异”?他每次都最先出价,每次报价都是5块,岂不“特异”?次次失败,却总不灰心,败后再来,岂不“特异”?最后一次拍卖,尽管自行车很漂亮,但人们决不与之竞争,出现了一个“特异”的结局?作者正是在诸多的“特异”中传达出社会对儿童的关爱之心,传达出对小男孩信心坚定、执著追求品格的赞美之情。
2.一波三折,气氛浓重。
本文前半部分描写了竞拍的场面,十分紧张、激烈。后半部突然平静了,使人顿时感到异常,然后出现“爆炸”情况,情绪再度高潮。真是一波三折,情节复杂而动人,使主题鲜明、突出。
语文教案 篇3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字母:
d t n l i a u e
2.闪现声调符号,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3.大家拼读音节。
(1)出示dī、dí、dǐ、dì
(2)拼读ná、tí、dú
二、学习生字,朗读儿歌
1.出示“马路”“泥土”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
2.出示带有音节的生字卡片“马、土、不”,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指名领读带有拼音的`生字。
4.教师出示不带音节的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
5.教师范读儿歌。
6.学生自由读儿歌,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音节请教老师或同桌。
7.指2~3名学生朗读儿歌。
8.男女生对读儿歌。
9.齐读儿歌。
三、巩固练习
1.带学生到拼音乐园中去玩:学生找出音节,自己试着拼读。然后集体交流,熟练拼读。
2.学儿歌:
帮你学d t n l 分清n和l
d d d ,座钟笔筒摆成“的”。哪吒出关n n n ,
t t t ,时装表演当模“特”。小孩赶猪l l l 。
n n n ,杀出关门是“哪”吒。唱着歌,想着图。
l l l ,一根小棒竖直“了”。n 和l ,我会啦!
3.学生自己尝试编儿歌。
四、拓展作业
1.和父母一起做游戏,看看谁读得准确。
2.自己挑拣写得稍差的字母练写。(自选)
板书:
d t n l
d-e→de d-ɑ→dɑ d-i→di d-u→du
t-u→tu t-ɑ→tɑ t-i→ti t-e→te
n-u→nu n-ɑ→nɑ n-e→ne n-i→ni
l-u→lu l-ɑ→lɑ l-e→le l-i→li
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拼音)
教学目标:
1、复习字母表,能默写大小写字母。
2、能熟练地拼读音节,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母表。
1、背诵字母表。
2、按字形相同的、相近的、不同的分类进行复习。
3、默写字母表。
4、给大小写字母找朋友。(总复习一第1题)练习、反馈。
5、把大写字母改写成小写字母。(总复习二第1题)练习、反馈。
二、能正确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1、看生字表,同桌分工找出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字,读一读。
2、同桌分工找出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字,读一读。
3、补充练习:
按要求进行归类:
三、听写第一单元的词语。
第二课时(拼音)
教学目标:
1、复习多音字,能正确使用。
2、能看拼音,能正确地拼写词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多音字。
1、回忆本册教材中,学过哪些多音字。
朝、数、得、啊、为、和、还、量、便、难、闷、撒、好、重、喝
2、能据词定音:
练习:给多音字选择正确地读音。(总复习一第2题)
二、看拼音写字组词。(总复习一第5题)
1、读准音节。(自由读、抽生读。)
2、看拼音写字组词。
3、校对、纠正。讲讲难写的几个字的注意点。
三、看拼音写词语。
1、练习前,先提醒学生看清音节,把整个词语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意思再写。
2、自由读、抽生读。(总复习二第2题)
3、独立完成练习。
4、反馈校对,讲讲最容易写错的地方。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二、三段的学习,了解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
2、能应用读懂儿童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阅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银色飞机和航天飞机的对话。
教学准备:
课件、知识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第一段,现在老师先检查你们词语的掌握情况,出示词语。
高兴
羡慕
担忧
惋惜
惊喜
庞然大物
雄壮威武
一掠而过
专程来往
你觉得哪个词容易写错,要提醒大家注意。(慕、忧、惋)
2、咱们用半分钟的时间把这些词记住,等会儿请大家默写出来。
3、学生默写后,进行校对。
二、自主合作,深究课文
1、同学们,这是一篇儿童科普文章,我们读这篇文章要学什么?怎么学?
2、同学们可以运用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学习课文,再现银色飞机与航天飞机的两次见面情景。我们先默读课文,认真自学,想想你能读懂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等会儿到小组中讨论,可以运用知识盒中的资料解决某些问题。
许多同学都能边读边想,做点记号,找到不懂的问题,现在可以请教其他同学。小组重点讨论一两个部分,等会儿用各种形式汇报。
3、汇报交流
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很好,下面请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可以运用各种形式,老师建议大家先来汇报第一次见面的情景)。
(1)第一次见面
a、生读对话
b、评一评。
c、为什么把这几个词读成重音呢?突出航天飞机的快。
〔快〕
d、航天飞机是一掠而过,该怎么读他说的句子呢?
“再见吧!”越来越轻,好像声音从远处传来。
现在老师和大家合作,我读叙述语,你们读航天飞机,你发现了什么?
e、从这组对话的写法上看,你能发现航天飞机飞得快吗?
f、为了表现航天飞机的速度快,作者把说的话写在一起,把第二句的叙述语放在后面。以后在表达速度快或情况紧急等都可采用这种方式。
(2)第5自然段
外形特点是“雄壮威武”,指名读,读出了航天飞机的雄壮威武。
“银色飞机为结识了这样一个新朋友而感到高兴”。
a、读
b、银色飞机感到高兴的原因是什么?
c、把这个句式换成“因为……所以……”
d、作者就是抓住银色飞机的心情变化来写的。读读下文,你还发现了什么?(羡慕担忧惋惜)
e、选一个词语说说心情变化的原因。在说羡慕原因时播放课件,演示课件。(航天飞机飞出大气层情景)
f、选择一两句读读,读出不同的心情。
指名读。
g、引读。你把老师的心读得痒痒的。我也和大家一起读,好吗?
(3)航天飞机作用
“他专程来往于地球和空间轨道之间。”
a、读了这句话,有什么问题吗?
b、下面老师请个同学来演示一下航天飞机的作用?
他演示得对吗?(不止一次,是多次,这就是“专程”,指名学生板书航天飞机的作用。)
c、有一个词直接告诉我们“能去能回”——来往
d、3、4两句话讲航天飞机为人类做同一件事,请两位同学一起读,大家边听边想,能从这两句话中找到两个字,合起来类似“来往”这样的词。(接送)
e、从资料中查明,航天飞机的作用不止这些,请大家说说你知道航天飞机现在有哪些作用?将来还可能会做什么事?
f、大家真像一个个科幻家。航天飞机的'作用说得完吗,这有待于大家不断去研究,去探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航天飞机的历史也将写上崭新的一页。
(4)第二次见面
a、读
b、朗读时你注意了什么?
c、银色飞机为航天飞机还能回来吗感到担忧之时,迎面又碰到了航天飞机,心情自然格外惊喜。
4、经过大家的合作学习,我们已了解了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请大家看着板书以第一人称自述。(如:我是一架航天飞机……)
5、说说作者是怎样用生动的语言来写的。
作者把两架飞机当作人来写,会说话,有复杂的心情变化,就把一篇枯燥的说明文变成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我们要学习这种写法。
三、拓展延伸,续编故事
一个月后,航天飞机经过维修保养,补充燃料,又请来两个仆人——助推器和一个管家——燃料箱,再次点火上天,与银色飞机相遇。两机相见,他们会说些什么?怎么做呢?请找两个伙伴说说第三次机见的情景。自由准备指名一组说。
把第三次见面的情景写下来,注意提示语位置。
板书:
航天飞机
外形
雄壮威武
特点
快、高、能去能回
用途
送卫星、做实验、接送病人……
语文教案 篇6
一、课前谈话
昨天,老师让同学们回去找春天,你们找到了吗?根据学生回答引出新课,读准“醒”字,你怎么记住咱们今天学的第一个生字。记忆“醒”。
二、范读
放音乐,教师配乐朗读儿歌,学生评价老师读得怎么样。
三、学生模仿老师读儿歌
第一遍轻声读,遇到生字,看拼音自学。第二遍指名各个同学,一人读一小节,要求把音读准。第三遍各自大声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四、领读
教师重点领读儿歌,学生自由选读儿歌中的小节。
五、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感悟儿歌
出示有柳树的春景图。
提问:小柳树睡了整整一个冬天,它什么时候睡醒了?谁能读出小柳树睡醒的样子。(学生表演读。)
小柳树睡醒了,它的好朋友春雨、春风、春燕和它在一起做什么?
设情境:请学生扮演春雨、春风、春燕读有关的三小节。它们对柳树说些什么呢?柳树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学生上台表演。
言训练:春雨帮助柳树“__________,”柳树变得“__________,”柳树对春雨说:“__________。”
春风帮助柳树,柳树变得“__________,”柳树对春风说:“__________。”
春燕和小柳树“__________,”柳树“__________,”柳树边飞边说:“__________。”
读课文:春天里的景物这么可爱,让我们走进春天,美美地读一读!
演读:小组内表演,四个同学分别扮演柳树、春风、春雨、春燕。
在春天里,还有什么和柳树一样也醒了呢?学生自由发言。
六、出示大屏幕识字
说说你认识了课文的哪些字,不会认的字怎么办?说说你的`好办法。
七、巩固练习
1、开火车读生字。
2、用熟字来记忆。
3、猜字游戏:(以学生自己把生字编成谜语互相猜为主)
⑴身上脏了怎么办──洗“澡”。
⑵大雨落在田地上──“雷”。
⑶自行车轮胎缺少气──“软”。
4、认生字练习:
全体学生把自备的生字卡片摆放好,老师大屏幕上的字,学生从字卡里找字并举起来。
八、指导写字
1、重点指导“说话”二字的言字旁和“春”字的撇捺:
⑴言字旁的一点不能太低,横要写得斜,竖稍向左歪。
⑵“春”字的撇起笔在竖中线上,然后要往左斜;捺的起笔不要靠近撇,要给下面的日字留出空来。
2、学生先描再临,老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教案12-23
语文教案12-23
语文教案12-23
语文教案12-24
语文教案12-24
语文教案12-24
语文教案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