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案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P80、P81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
1、建立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2、在观察、实验中发现三角形有稳定性。
教学难点:
会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教学关键:
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抽象出三角形的图形,从而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学具准备:
长方形框架、课件、自制三角形框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景导入。
1、展示课本80页情景图:我们的城市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的变化。瞧,这是正在建设的会展中心,不久的将来就会建成,成为城市标志性建筑。你在建筑框架上、吊车上发现你比较熟悉的图形了吗?请你描述几个三角形。
2、导入课题。
三角形在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将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师生互动,引导探索。
1、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1)画一画。
师:请你在纸上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并和同桌边指边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师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让学生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师板书。
(2)摆一摆。
师:每根小棒相当于一条线段。请你动手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
找一学生上投影前摆一摆,并说一说是怎么摆的?
(3)看一看。
老师也摆了一个三角形,课件出示。
你们有什么看法?
教师用课件演示并强调:有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的确切含义。
(4)找一找。
下面图形中是三角形的请打√,不是三角形的请打×,并说出你的理由。(学生一起用手势表示)
2、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观察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讨论结果: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
3、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画高。
(1)你会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吗?你对它们的高有什么样的认识,三角形是不是也有自己的高?你觉得画三角形的高应注意什么问题?让学生说一说。
生1:高要用虚线画。
生2:要标垂直符号
(2)教师规范学生的说法: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明确:代表高的这条线段要画成虚线段。
使学生明确一条边对应一个顶点。
(4)学生试着画AB边上的高。
(5)师:我们刚才画了三角形ABC的一组底和高,想想,每个三角形只有一组底和高吗?学生尝试画出其它的底和高。
引导学生明确:三角形的底和高不止一个,从任何一个顶点都可以向它的对边作高。这样三角形就有3个底和3个高。
4、三角形的特性。
围篱笆。
书上86页第3题:小白兔和小猴子的方法,谁的更牢固,为什么?引出三角形的稳定性
(1)用三角形木框实验。
师:用手拉一拉这个三角形,你有什么感觉?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演示,并说一说。
学生得出结论:三角形的.木框不易变形。
(2)实验:
师:你再试着拉一拉平行四边形、(用木条钉成的)学具,感觉如何?你发现了什么?(这些图形很容易变形)
师问: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生:(加一条边构成一个三角形)
(3)揭示特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
1、让学生举例说明在生活中哪些物体上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2、师投影展示:展示收集到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电视接收塔、自行车、大桥等。
(4)师小结:房架、自行车架等之所以制成三角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使其结实耐用。
三、运用新知,巩固练习
1、填空。
(1)三角形是由()条边、()个顶点、()个角组成的。
(2)三角形具有()性。
(3)三角形有()条高。
2、判断。
(1)由三条线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2)三角形有无数条高。()
(3)自行车车架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
3、巧手实践。
(1)老师的凳子使用了很多年,最近有点儿摇摇晃晃,谁能利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想一个办法把它修理稳当呢?
(2)路边一棵树不牢固了,要把大树固定住,可是路边只有一根木棍,怎么办?
4、作图:画出下图三角形的三条高。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具有阶梯性,既巩固基本的知识点,强化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能使优生得到扩展,让不同的学生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四、小结评价,交流反思。
师:同学们,这节数学课你们学得开心吗?你从快乐中学道了哪些知识?谈谈自己的收获好吗?
(学生说收获)
师:是啊!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和大家的生活紧密联系,老师希望大家能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的活动中,经历认识三角形的过程,概括三角形概念,知道三角形的特点,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在游戏活动中,感受三角形的唯一性,从而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的基本特性。
3、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难点:
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
教学流程:
一、 联系生活,图片引入 。
1、多媒体出示主题图,初步感知三角形。
2、出示三角形这一单元的结构图,使学生了解本单元将要学习哪些内容,后指出本节课重点研究三角形的特性。(板书课题)。
二、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和特征。
1、研学活动:
(1)图片中描出三角形。
(2)用直尺画出三角形。
(3)交流概括三角形概念。
2、展学————展学预设
(1)一描:线段、首尾相连。
(2)一画: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3)概括:结合描和画三角形的过程,总结: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3、追问: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和几个顶点。4。举例: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3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就叫做△ABC。给三角形起名字。
三、掌握三角形高和底得概念,会画三角形高。
出示研学提示,借助研学提示进行自学。
1、研学提示
(1)读一读、圈一圈:打开书60页,抓关键词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
(2)画一画、说一说:尝试给自己画出的三角形作一条高,和同桌说你的画法。
(3)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可以画几条高?
2、展学————展学预设
(1)关键词:顶点 对边 垂线 垂线段
(2)注意画高是要用虚线,标清垂直符号相应的高和底。
(3)不同底边对应的高也不一样,三角形的底和高是相对的。
(4)当三角形中有一个直角时,以一条直角边为底,这条底边上的高恰好是另一条直角边。
四、三角形的稳定性
1、游戏研学
(1)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个学具袋,里面有若干长度相同的小棒,在单双两号组之间展开比赛。
比赛规则:单号组的同学用3根小棒摆三角形,双号组的同学用4根小棒摆四边形,哪一组摆出不同形状的图形多,哪个小组就获胜。
(2)请单双两号各出一组展学汇报。
2、展学
(1)展学预设:双号组,能拼出好多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因为四边形易变形。
(2)单号组,三边长度确定,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都确定了。通过三角形唯一性体会其稳定性的特性。
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图象:电线杆、自行车。你还知道那些地方也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案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51~54页主题图、例1、例2及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
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
木条制作的长方形和三角形、不条、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请两位学生到黑板前学交警指挥交通车时的各种动作姿势。
2、指名两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刚才所观察交警的手与手、手与身躯构成的角。
3、指名学生将角的两边上取两点,再将两点连接起来得到第三条线段,并说出是一个什么图形?
多媒体出示生活中形状是三角形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后,你想探索三角形的哪些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板书:意义、特征、特性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三角形的意义
1、学生用小棒任意摆出一个三角形。
教师出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图形:
学生讨论三个图形,是不是都是三角形?为什么?
刚才大家在判断上述三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时,都注意到三条线段,围成等这些重要条件(板书:三条段、围成),谁能说说什么是三角形吗?(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练习
(1)举出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
(2)判断下列哪些图形是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二)探索三角形的特征
(1)虽然三角形的形状各不相同,但也有相同的地方,谁能说说有哪些地方相同呢?(分组讨论)
(2)小组指定代表说说讨论的结果。
板书:边——3条
角——3个
顶点——3个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三角形的特征。
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内容。
多媒体出示三角形,让学生指出三角形的边、角、顶点。
(4)学生指出三角板上的边、角、顶点。
(三)探索三角形的特性
多媒体出示电线杆、自行车、货柜架等实物图,让学生指出其中的三角形。
提问:为什么这些部位要做成三角形?(分组讨论后,指定学生回答)
学生操作:用木条钉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然后用力拉、推,让学生观察,大家会发现什么?
这说明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稳定性)
举出生活中见到哪些物体的哪些部位是做成三角形的。
三、练习。
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
2、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三角形。
3、折一折:把一张纸对角对折,能数出几个三角形?再对角对折,又能数出几个三角形呢?
4、说说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的特性?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探讨了三角形的哪些问题?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