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班教案 篇1
一、活动准备:
1、用硬纸板制成一条“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土坑”,镂刻下来的图形涂上颜色即成“石块”。(将个别圆形、正方形两等分)
2、兔妈妈胸饰。
二、活动过程:
1、游戏“做夹心饼干”,复习对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教师扮成兔妈妈,幼儿扮成小兔。
教师:“天气太冷了,兔奶奶生病了,我们去看望她好吗?”
教师:“我们带点什么去好呢?”
游戏“做夹心饼干”,要求将图形标记贴在胸口,找一个贴相同图形的幼儿做朋友,最后要说出做的是什么形状的夹心饼干。
2、引起幼儿玩“修路”游戏的兴趣。
教师:“做好了夹心饼干,我们一起到兔奶奶家去吧,到兔奶奶家要经过一条小路,可是这条小路坏了,怎么办呢?”
3、幼儿“修路”,辨知图形。
教师先带领幼儿观察一下小路有哪些图形,然后请幼儿拿“石块”一一对应地嵌入小路的“土坑”中。
3、尝试组合图形。
启发幼儿想办法把两块半圆形的`“石块”和两块长方形的“石块”嵌入“土坑”中。
4、游戏“踩石头”。
教师:“小路修好了,我们一起到兔奶奶家去吧,不过在过小路的时候我们一起来玩个踩石头的游戏,我拿出什么形状的图形,你们就去踩什么形状的“石头”并说出这是什么形状。“
5、到兔奶奶家,结束活动。
三、活动目标:
1、区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2、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尝试拼合图形。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对折圆形彩纸并剪贴。
2。能根据剪下的图形,大胆拼贴不同造型的小鱼。
3。喜欢参加手工剪贴活动。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泡泡鱼》操作单(见幼儿操作包)。
◎将彩纸剪成大小不同的圆形。
◎水彩笔、固体胶棒、剪刀人手一份。
◆活动与指导
☆变一变出示圆形彩纸,为幼儿变魔术,将纸片对折、剪贴成小鱼。
教师:今天,老师将变成魔术师,用这些圆形彩纸,变出许多的小鱼。
把圆形彩纸对折成半圆形,从中间向边缘随意剪开,大的一面做小鱼的身体,小的一面做小鱼的尾巴,把它们粘到一起,一条小鱼就变出来了。
☆剪一剪指导幼儿剪许多条小鱼,并粘贴到操作单《泡泡鱼》上。
教师:想不想变出自己的小鱼,我们一起试试看吧。
☆画一画引导幼儿为小鱼添画眼睛,并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添画海洋中的其他景象,完成作品。
教师:看一看,小鱼少了什么,帮它画出来吧。
大海里面还有什么?也试着画画吧。
☆说一说展示幼儿作品,鼓励幼儿相互交流、欣赏。
教师:说一说,你剪了几条小鱼?是什么颜色的?
你的海底世界里还画了什么?
◆活动建议
该活动在原有剪纸活动的基础上增加了难度,引导幼儿先对折再剪贴,这样的设计为剪贴的过程增加了神秘感,使得活动的趣味性更强。
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幼儿创造性的表现,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粘贴小鱼的身体和尾巴,并引导幼儿在操作单上合理布局并粘贴出游向不同方位的小鱼。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还可鼓励其将白纸撕成条状在画面粘贴出波浪,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
该活动还可采用分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师用蓝色大画纸创设出海洋的情境,幼儿集体创作完成作品。
◆资源包幼儿作品赏析
活动反思
小班孩子天真、可爱。如果用命令式或较直接的`言语指导,他们往往难以接受。活动中我就进行拟人化语言,如:皮球宝宝,大树宝宝等。幼儿感到自然亲切,也就乐意去尝试。活动开始我运用吹泡泡的游戏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在抓泡泡时非常开心投入。通过这样游戏活动再让孩子们来玩调皮的泡泡的游戏,让他们要按老师的指令来玩,很多的宝宝都能听到指令很快回到指定地点,但也有一些宝宝不能听到指令马上回来。孩子们通过游戏体验了泡泡、追泡泡、拍泡泡的乐趣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踢毽子的过程中锻炼手、眼、脚的协调能力。
2、培养合作、竞争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合作、竞争的意识
活动准备
鸡毛毽子,小皮球,投掷用的大筐。
活动过程
一、游戏活动
(一)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布置场地。
(二)老师示范踢带绳子的毽子,再请幼儿练习踢毽子。
(三)老师讲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游戏玩法:
1、将小朋友分成人数相等的几组,列队站好,做好准备。,
2、老师哨响,游戏开始。第一个小朋友向前一步到达指定圆圈,开始踢带绳子的毽子,踢够10个就将手中的毽子放下,抓起身旁的.皮球投向前方的小筐,再转身和下一个小朋友击掌,则下一个小朋友开始,依次进行。
3、哪一组投进球最多,则获胜。
游戏规则:
1、小朋友踢毽子必须要踢够10 个,才能进行投掷。
2、投掷只有一次机会,投不进也不能捡起来再投。
(四)开始游戏
(五)评比比赛结果
二、幼儿用毽子自由游戏。
发给每个小朋友一个毽子,让孩子自由玩耍。老师注意观察孩子的创新玩法,做好记录。
三、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做放松运动。
四、收拾场地,活动结束。
小班教案 篇4
1.主题思想的贯穿
在晨谈环节,教师在平时的点名时会根据主题进程,请点到的孩子们说一种喜欢水果,喜欢的动物,甜甜话等;今天老师请孩子们说的是“方方的……”或者“圆圆的……”。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生活中最常见的各种各样的盒子搬进了活动室。盒子中蕴藏着大小、形状、高低、功能等多方面的信息,有很大的教育价值。整理大小不一的盒子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整理物品的习惯,对发展幼儿的空间概念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户外活动中,孩子们和老师一起进行“拉个圆圈找找”的游戏,根据指令找到“方方的家”和“圆圆的家”,巩固孩子们对方和圆的认知,并体验游戏的快乐。
在区域活动中,也渗透着“方方和圆圆”。在“小来美食”新增了制作方形和圆形的饼干,并尝试出售;在“巧手小屋”利用各种形状的材料进行创作;在干洗店,新增了洗衣机,洗衣机上方方的盖子,圆圆的盖子、按钮让孩子在玩一玩、摸一摸、旋一旋中感知特性。
2.环境暗示支持与引导
环境是隐形的教师。良好的环境不仅能让教师从繁杂的一日活动中解放出来,还能发展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盥洗室中洗手的步骤图、区域中的规则提示、整理规则、操作类区域中的折纸、橡皮泥步骤图、干洗店的流程示意图、建筑工地(嘟嘟城)中的建构范例无不让无声的环境成为孩子的另一位老师。
3.把活动室还给孩子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老师和孩子们共同建设的成果。在小五班里,处处体现着孩子们的痕迹,体现着孩子就是班级的小主人的氛围。稚拙的区域活动牌是每个孩子自己画的;多元的评价体系中的头像是孩子们自己设计的;气象角是孩子们轮流主持的;娃娃家的衣服是干洗店的孩子们清洗的,娃娃家的桌椅是“嘟嘟城”的工人来修理;星星剧场的头饰是巧手小屋的孩子们设计制作的;活动区的材料是孩子们共同收集的.;区域活动的情绪评价影响着老师对区域内容的调整;主题墙是老师和孩子们共同的作品。
虽然只是小班的孩子,但是小五班的孩子已经有了良好的小主人翁的意识,开心、快乐地生活在集体中。
4.高效的集体教学活动
盒子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物品。饼干盒、餐巾纸盒、牙膏盒、糖盒……把那么多的盒子在一节课中集合起来,并呈现给幼儿,让他们尽兴地比较、探索、尽情地把玩、游戏,这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一个非常开心和有趣的过程。
在活动的第二环节“猜猜神奇的盒子“中,教师富有创造性的把一串大小不一的盒子连环套在一起,并像变魔术似的逐一呈现。最后,老师小结:“盒子从大到小,一个接着一个排好了队,圆圆的蛋糕盒放着方方的牛奶盒,牛奶盒里住着宝宝的鞋盒子,宝宝的鞋盒子里躺着漂亮的冰淇淋盒子……”幼儿的眼神、表情伴随着教师的“魔术”,由惊讶到惊喜,从好奇的欢欣。在有情有趣的游戏中,幼儿在愉快的发现着和学习着。
同时,活动也体现着挑战和发展的价值。在活动中不仅仅停留在把玩“方方的”、“圆圆的”盒子上,而是通过说盒子、看盒子、玩盒子的过程,挑战和丰富幼儿的认知、语言等经验,刺激和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概括、综合等能力。活动涉及盒子的外形特征(形状、大小和颜色;)盒子的各种功能及用途;以及有关放置盒子的各种动词,如“放着”“住着”“躺着”“躲着”“藏着”……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幼儿不断地丰富着有关盒子的认知经验,并通过盒子有效地发展幼儿的综合能力。
挑战和发展了幼儿整理物品的生活能力和智慧,通过整理盒子的内容,让幼儿尝试把一大堆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盒子套起来。幼儿兴趣盎然地摆放着、探索着,有效地挑战了幼儿整理物品的生活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智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