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4-02-05 09:07:15 教案 我要投稿

美术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立体造型和立体构成与立体图形创作软件基本创作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电脑绘画软件、图像处理软件与立体图形创作软件的有机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锻炼和培养学生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

  重点:充分认识和理解立体造型和立体构成特点的基础上,尝试如何巧妙地运用立体图形创作软件的特点为已有的平面创作增添光彩

  难点:对空间立体概念的认识,对立体图形创作软件的合理使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使用特别的教室来上美术课,高兴么?让我们在愉悦中学习吧。

  二、新授

  讲述课前的预习构思

  1、结合过去所学内容,介绍立体造型和立体构成的特点以及基本的表现方法

  2、讲解立体图形创作软件的基本应用方法,介绍3DMAX的基本界面。

  (1)认识工作区。

  (2)认识工作栏中的选择、移动、旋转、缩放、渲染等工具。

  (3)命令面板。

  (4)结合工具栏中的工具,将创作的.文本或模型在不同试图中转换位置或变换角度。

  (5)将调整好的图形在透视图力渲染成JPEG格式的图片。

  三、课堂练习

  根据学生自己的创意,运用所学方法,完善自己的画面,展示作品。

  四、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地球自转现象,观察比较分析落日前、落日时、落日后三个时段的特点,认识日落过程中天空的色彩变化。

  2.把观察到落日的景色用水粉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写生能力。

  3.在创作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落日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重点:懂得不同的观察时间和地点,落日的色彩都会有不同。根据自己的感受能观察出不同时间和地点的落日时天空以及周围景物的色彩变化规律。 难点:经过观察、分析后,能在主观感受的同时尊重落日的色彩变化,大胆地表现落日美景。

  教具准备:了解并收集、整理有关落日的知识和图片,制作好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事先观察落日,拍摄落日,收集有关落日的知识和图片以及准备好水粉画工具和颜料。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怎样把落日的美景,用颜料表现出来,特别是过渡的地方。

  教学建议 天空中大量的红、黄色和紫色,染红了树,染红了湖水,呈现了水天一色的美景。启发学生能更加全面地去了解、认识落日的色彩,感受到不同的落日美景,从而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和欲望。

  对用颜料表现要加以示范。

  课后反思

  学生运用颜料不够熟练,特别是过渡的'地方不够自然。

  教 学 过 程 本人教学思路

  教 学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课件出示(讲故事):“夸父逐日”的传说。

  教师:夸父能追到太阳吗?为什么他追不到太阳?

  学生:因为落日是地球自转形成的,(演示)太阳在这边落下,就是相当于在另一边升起。

  教师:虽然我们无法追逐到太阳,但我们可以把落日时最美的瞬间,用我们的画笔永远地保留在我们的画纸上。(引出课题——落日)

  2.欣赏落日,丰富体验。

  (1)启发学生回忆原先积累的落日印象。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闭上眼),落日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样的情景?再请个别学生说说——得出落日给人的一般印象。

  (2)组织学生交流落日的图片资料。

  教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欣赏交流摄影作品和图片资料,再选个别学生上台展示(在实物投影上),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落日的丰富与美丽。(板书)

  (3)引导学生欣赏观察教师的落日图片。

  教师:课件出示——落日美景。

  重点观察《西湖的黄昏》,并和学生一起观察、分析得出:

  落日因大气层强烈吸收折射的光线而发出红光。天空的色彩变化由远处的亮黄色依次过渡到红色、紫色、蓝紫色等。(课件展示相应的色块,用具体形象帮助学生深刻理解)

  通过更多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注意到:不同地点的落日、不同天气的落日,还有不同时段的落日都有很大的不同。a.怎样的地点看落日会更好?高处向下的角度,没有物体遮住太阳,有利于观察,层次清楚。b.怎样的天气看落日会更好?晴朗多云。c.落日前、落日时、落日后天空的色彩分别有怎样的变化?当太阳在空中渐渐下落时,色温减低,形成暖色调。

  在很多因素的作用下,我们每一次看到的落日都有各自的特点。

  我们对落日进行写生,就是要根据每次看到的落日,以及它给你的感受来进行描绘,这样才能画出美丽的属于你自己的落日。

  3.选定内容,创作表现。

  学生:从自己准备的图片资料、摄影照片或是书本上的图片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张进行写生。

  教师:巡视指导,把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和优秀的表现及时向其他学生展示说明。

  4.展示作品,评价交流。

  教师: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注意欣赏别人的作品,选出本堂课中你最欣赏的三件作品。

  学生:把各自的作品贴在展示台上,互相欣赏,找出自己欣赏的作品。

  教师:请学生谈谈最欣赏的是哪三件作品,为什么?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作品,并能对作品进行恰当的评价。

  5.课堂小结。

  学生:请学生小结本堂课收获。

  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去发现美,勇于去表现美。

美术教案 篇3

  《二方连续》是小学美术第5册的内容,是一节图案设计的课。在上一课《花头花叶纹样》的基础上进行二方连续的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知道什么是二方连续纹样,二方连续就是单个的的纹样向左右或上下重复而组成的花纹。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掌握一种制作二方连续的方法。

  教学重点:1,什么是二方连续。它有什么特点。

  2,二方连续的制作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折叠剪纸、磨印、复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复写的方法:复写的时候一定要将位置对。

  教学准备: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一些做好的二方连续作品。学生准备:1剪刀、彩色纸、胶水。2树叶、水粉画的工具材料。3 绘画材料、拷贝纸。

  教学过程:

  一 复习花头花叶纹样的特点,纹样和真的花真叶有什么不同?(进行了夸张和变形)

  二 通过欣赏一些图片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一些二方连续的纹样,让学生看看他们有什么特点?

  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这些纹样都是一些连续的重复纹样,从而引出二方连续的概念。

  想想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纹样,先请学生讨论讨论,交流在生活中见到的二方连续。

  然后师生共同欣赏课件中的二方纹样的例子,体会二方连续的美(茶杯上、地毯上、织物上、古代建筑)

  三 学习二方连续的骨架。

  课件出示几种不同骨架的二方连续纹样,如简单重复的、交错重复的波浪重复的。动画显示花纹的骨架,帮助学生理解二方连续的构成方法。

  四:学习二方连续的'制作方法。

  想一想你怎样可以做出一些一模一样的重复图案呢?

  (学生可能会联想到,用硬币印重复硬币花纹的经验)

  启发学生想想怎样可以作重复的花纹呢?

  (剪纸的方法,拓印的方法、绘画的方法)

  师做小结:二方连续的制作方法是很多的,(剪、印图章、折、画等多种方法)

  重点介绍三种(课件里有动画分别演示三种方法,教师还可以用实物示范制作)

  1、剪:将长条的纸折叠好,用剪刀剪,可以剪断,也可以不剪断。剪断的,每个图形都是一样的,排列在一起就是一条二方连续。不剪断,可以将花折的突起,也可以形成好看的二方连续。

  2、印:用一片树叶或剪出的一个花纹做底版,在上面涂上水粉色,要注意颜色中水分要少一点。然后转印到另外的白纸上。

  3、画:用一张薄纸或者拷贝纸,在上面画一个花纹,用拷贝的方法,画出一条二方连续花纹。

  五:作业要求

  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用一种方法做出一条二方连续纹样,制作时还可以设计成不同的骨架的二方连续纹样。也可以自己用别的方法来作出一条二方连续纹样

美术教案 篇4

  活动名称:蟹

  活动目标:

  1.在说说、看看、玩玩中,体验各种动态蟹情趣。

  2.感受国画的美,理解国画的表现手法,乐意表达表现。

  活动准备:蟹趣图、录像带、不同材料的纸、毛笔、颜料、瓷砖、蟹壳、吸管、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像幼儿欣赏“蟹”的录像,回忆螃蟹的各种爬行动态。

  二、运用肢体语言表现幼儿自由的表现自己所看到蟹的不同动态,体会其中的情趣。

  三、欣赏画家们的“蟹趣图”鼓励幼儿大胆讲述画中的蟹,进一步理解作品的.表现手法。

  思考:

  1.画中的蟹没有画水,为什么能看出它们在游(爬行)?

  2.这幅画是用什么工具画的?

  3.他们是如何表现蟹的色彩的?

  四、表达表现幼儿自由选择材料绘画(粘贴、瓷砖画、水墨画、蜡笔画)。

美术教案 篇5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简析:

  本课与一年级时的游戏式课业《大家都来做》紧密相关。本课着重是在游戏中引导学生体会艺术造型中“线”的魅力,了解长线、短线的不同造型规律。

  教学目标:

  1、尝试从生活中寻找长短不同的线装材料,做摆一摆、连一连等游戏式的造型活动,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2、在活动中鼓励学生摸索线状材料造型的规律。

  3、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和大胆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在造型活动中引导学生学生发现线状材料造型的规律。

  2、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和大胆创新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为学生提供大量以线为主要材料的装置艺术欣赏图片、实物投影仪。准备大量线装材料,事先在操场的地上点一些供学生定位的点。

  学生:事先布置学生回去从生活中寻找线状材料。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施教时间:9月8日-9月10日

  活动一:

  引导学生回忆一年级时上《大家一起做》,运用点、线、面材料做造型游戏的快乐。

  通过实物投影仪观看当时以线状材料拼摆出的造型,用简单的语言谈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活动二:

  通过实物投影仪欣赏以线造型的中国线描作品、铅笔速写作品、以线状材料为主的装置艺术作品。通过观察、讨论、评述来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感受。

  活动三:

  启发学生从书包里寻找现状造型材料,比比谁找到的多。

  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找到了哪些现状造型材料。

  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那些可用来做拼摆游戏的线装造型材料?

  课后作业:

  回去从家里寻找长、短不同的线装造型材料,下一节课我们到操场上去拼拼摆摆,创作出大师级的画来。

  第二节

  施教时间:

  9月10日-9月12日

  活动一:

  列队来到操场上,将大家搜集来的线状材料按照小组放在一起。要分开长的材料和短的材料。

  分配各组的活动场地,组织好各组有秩序的排列好。

  活动二:

  大家选择长的线材,按照从里到外的顺序把自己组场地里地上画的点连起来,看看摆出来一个什么形象。

  再换一个顺序连接这些点,看看能拼出一个什么图案。

  活动三:

  运用长的线状材料,自己组通过讨论拼摆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再运用短的线状材料,自己组通过讨论拼摆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各组互相参观,谈一谈通过造型游戏自己体会到的长的和短的、硬的、软的线状材料在造型时分别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活动四:

  根据刚才总结出的不同的线状材料的造型特点,再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线状材料拼摆出一幅大的造型作品。

  教师辅导时以指点为主,鼓励学生放开手大胆造型,团结协作,体会“牵着线条来散步”的快乐。

  活动五:

  收拾与整理,列队回到教室。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也要利用变化无穷的线条来造型,美化我们的生活。

  札记:

  时间过了一年,孩子们今天再来拼拼摆摆时,比去年可从容多了。最令我感动的是,他们现在能很快的自由分组,最高效率的合作,而且他们能够很快的找出最适合长线或最适合短线摆的图案。唯一不足的是,因为学校操场还未完工,我是带他们在教学楼前的小平台进行的活动,孩子们玩得太高兴了,声音有些大,尽管我一再的镇压,还是有老师下来表示抗议。给这节课留下了遗憾。

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情趣,并运用绘画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

  2、珍惜朋友之间的友情,培养学生善待朋友,关心朋友,帮助朋友,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3、通过讨论交流,能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说说和伙伴的故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效的观察画面,找出不同的表现所呈现出的不同效果,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难点:

  收集更多的表现友情的作品让学生欣赏、观看。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你有好朋友吗?你了解他吗?让一个学生说出另外一个学生的特征,让大家猜猜看是谁。

  2、回想一下我们小朋友经常在一起干什么?(捉迷藏、踢毽子、踢足球、摸鱼、画画、聊天等等)

  二、欣赏

  1、出示课件,欣赏书中的艺术作品,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共同分析了课件上同学的脸型、五官、发型等特点。

  2、请学生选一幅自己最喜爱的作品进行讲述,谈一谈自己对作品的认识,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因势利导,后面的内容由学生自己来分析。(老师指导)

  4、让学生登台讲一讲自己和伙伴在一起最快乐的事情。

  5、找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好朋友有什么特点?

  (浓眉、大眼睛、高鼻梁、鹰钩鼻、卷发、樱桃嘴、大耳朵等等)

  三、探索、实践创新

  1、分组讨论:怎样把同学画像啊?

  (讨论、交流)

  2、集体讨论

  先说说伙伴有什么样的脸型?像什么形状?(可以举例子,比如我们班的............)你在生活中还见过什么样的脸型的人?

  3、分析脸型

  4、展示绘画步骤

  5、欣赏中外作品(可以集体讨论)

  6、按课本上作业提示,画一幅和小伙伴在一起的作业。

  7、积极参与评价

  四、师生总结

  五、感想

  在教学中,可让学生通过介绍各自“身边的伙伴”,说说他们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帮助,从而懂得善待朋友、珍惜友情、与人和睦相处。引导学生把与伙伴在一起的快乐情景,用画笔表现出来,鼓励他们大胆释放他们的情感。

美术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对废旧物品进行改造,并用画、塑、包装、彩纸剪贴等方法进行装饰,使其成为一件即能美化生活,又有实用性的装饰品。

  2、在设计、制作过程中能够合理运用自己喜欢的多种技法和材料进行创作。

  3、通过寻找生活物品,学会观察、发现美和创造美,并大胆地进行“变废为宝”的艺术活动。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热爱生活的生活态

  教学重点:

  能合理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和材料进行创作,掌握装饰废旧物品的方法,包装美化生活中的物品。

  教学难点:

  能根据用途合理选用装饰方法和材料进行设计、装饰生活物品。

  教学准备:

  课件、画笔、收集形态各异的废旧容器、包装纸、彩色纸、碎布、毛线、缎带等材料,准备彩泥、颜料、胶水等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几个装饰得非常漂亮的瓶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问:见过老师这儿展示的物品么?有什么用?你想把放在什么地方?请猜猜它原来是什么样子的?

  师:揭示物品原本面目。用装饰材料将废旧容器全部掩盖起来,使它看上去好像穿了一件花衣裳,这样就让普通的瓶子、盒子等变成了非常独特漂亮的艺术品了。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一学做“花花衣”。

  2、出示课题

  二、新授

  1、赏析教材。

  师:现代人很重视对物品的装饰,美的物品能让人赏心悦目,心情愉悦。这是我国陕西民间早期的一种生活用品,是用来喂马的一种木质器具,叫做马勺。

  问:这是怎么装饰的?

  生:

  师:当地民众将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彩绘于马勺之上,形成马勺脸谱,经过一代代艺术家们得继承和发展,马勺脸谱已经成为我国民间艺术中的珍品。

  问:马勺艺术可以装饰在哪儿?还有什么意义?

  师:传统上多悬挂于厅堂、房室,用于镇宅辟邪、祈福纳祥,深受人们的喜爱。

  2、寻找可以穿新衣的废旧物品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通过穿上花花衣变得更漂亮,来装饰美化我们的环境?课下同学们都收集了哪些废旧物品。

  生:

  师:喝完饮料的空瓶子、用过的纸杯、餐盘上的花边纸、用过的蛋糕盘等等,都可以再利用。

  3、怎样给废旧物品穿上花衣裳

  师:欣赏用不同方式装饰成的漂亮作品,分析交流用到的装饰材料和方法。

  生:

  师示范。

  归纳小结:画;塑;剪;贴先根据物品形象特征进行联想,再选择装饰材料及装饰方法。

  板书:绘画、捏塑、剪贴

  问:还能想到哪些可用的装饰方法?想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包装自己收集到的废旧物品?

  三、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选择收集到的物品,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装饰美化,给它穿上漂亮的花衣裳。并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注意:颜色丰富,搭配合理,大胆想象,富有创意。安全使用工具,保持环境卫生。

  生习作。

  师巡视,针对性辅导。

  四、作品评讲

  1、请每一组选出代表将完成装饰的作业在实物展示台上给全班同学展示,并说出创作的构思和内容。表扬构思独特的作品作者。

  2、请各组同学相互评述,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欣赏同龄人作品,请学生谈感受。

  五、总结

  同学们,美就在我们的身边,改造和装饰废旧物品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同学们多观察、多想象、多动手,我们就会创造出更多的美。老师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树立起美化生活和环保的意识,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

  六、课后拓展

  从今天开始,运用多种材料为多种容器进行包装,用自己灵巧的双手让美永远留在我们身边吧!

  板书设计:

  花花衣

  装饰方法:绘画、捏塑、剪贴

  教学反思:

  《花花衣》是二年级上册第六课的内容。能够合理选用多种媒材及使用多种方法包饰一个废弃的容器,使其成为一件美化生活、环境的.装饰品。通过包装容器的教学,使儿童不断地观察和想象并进行多方构思和尝试,从而提高“因势造型”创新形象的能力和立体塑形能力。培养学生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和良好的审美情趣,感受变废为宝的艺术活动给生活带来的乐趣。

  在教学中,我主要是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观察实物、图片,观察视频,观察教师的制作过程,从而发现美、理解美,这样才会进一步去创造美。二年级的孩子想像力还是非常丰富的,面对各式各样瓶子,大都有自己的想法,简单的包裹一件容器也容易做到,但是怎样能把自己的想法很好地呈现出来,这就需要教师从装扮技法上进行引导。

  我在学生制作时注意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辅导:一是材料的合理运用,二是绘画、拼接、粘贴、固定等细节的处理。使学生不仅能展示自己的创意,而且能在创作的过程中掌握技能技巧。

  通过学生的表现及作业效果不难看出,本课还是比较成功的,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学生用材和方法过多,因时间关系,一些注意事项我不能在讲授新课时拿出时间一一解决,而在具体辅导创作的过程中面对那么多学生,我又忙不过来,所以有些技能技巧的指导还是不够到位。

  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我想,如果让学生少尝试几种方法,课堂上是不是会更从容些?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我只注重引导学生在瓶子本身的基础上进行装饰,就像给它穿上一件漂亮衣服,最后效果固然好,却忽略了对瓶子外形的想像与利用。如果能把瓶子改变造型后,让它变成全新的形象,会给学生更大的想像空间,创作出的作品也会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