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03 09:15:25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鲸》(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是一篇阅读课文,通过这篇文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有关鲸的知识,能给课文划分段落,初步了解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学时,老师先范读课文,请同学思考课文中讲了哪些有关鲸的知识,然后各小组讨论。这是本节课小组成员之间的第一次合作。老师在板书交流、总结的要点之后,表扬并奖励回答问题完整的小组。

  在教本课的第一个知识点“鲸有多大”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我将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切块分割。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鲸到底有多大,每个小组的4号同学用数字来说明,3号同学通过对比来说明,1号同学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在小学阶段,让学生了解说明事物的方法即可,所以设计这一段的教学时,我注意针对各小组中不同层次同学的请胯骨内,由易到难,让他们既了解说明事物的几种方法,又认识到这样写的好处。这样,差、中、优三类学生尽其所能,各有所获。在老师总结时,所有的学生对这段内容都已了如指掌。

  ____“鲸是哺乳动物”这一知识点是本课教学的难点,由老师讲解。而以下关于鲸怎样吃食,怎样呼吸,怎样睡觉和生长的情况,则是围绕鲸的生活习性来写的,这四个方面在写法上有相近之处,所以我又将这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如下分割。

  ____自读课文第4~7自然段,各小组的同学对号入座,做相应的题目(学生的编号与题号相对应)。

  ____1、鲸用什么呼吸?说明了什么?鲸怎样呼吸?

  ____2、鲸主要吃什么食物?鲸怎样吃食?

  ____3、鲸的生长情况怎样?

  ____4、鲸怎样睡觉?

  ____以上设计,针对各合作小组1~4号学生的特点提出,让优生做较难的题目,差生做最容易的题目,然后组成“专家组”讨论,将自己分得的题目得出正确答案后回原组交流,这样,小组的所有成员就有机会掌握全部内容。

  ____在“专家组”讨论时,老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为最后的课堂小结和课后分类辅导收集信息,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学习参试人员团结协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

  2、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口语和书面语自然结合。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方式

  教学过程:

  自主积累

  1、同学交流积累的词语。

  2、(同学自学效果交流)理解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1)它们从容不迫地在各自的就位点下锚停泊。

  (2)活像一朵硕大的'莲花,怒放在蔚蓝色的海面上。

  (3)并且把测得的轨道数据源源不断地输送进中心计算机。

  (4)参试人员一齐拥向甲板,欢呼雀跃。

  朗读课文

  1、本文很明显有两种文字,你能说出这两种文字的不同作用吗?

  黑体字报道的是事件,括号内的字是现场录音,是对录音内容的说明。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更真实、全面地报道了事件,这是录音新闻的主要特点。

  2、分角色朗读(模拟播音)要求:注意语速、语调,把握感情。

  3、同学评析。

  探究练习

  结合课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内容,体会在播音时所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1、这里蓝天碧海,风平浪静,阳光灿烂,运载火箭的水下发射试验就要在这里进行。

  2、顷刻间,火箭升高了,尾部的火焰也越来越长,如同一条出水巨龙,扶摇直上,腾空而去。

  3、各位听众,你们好,现在向你们报道我国由潜艇水下发射的运载火箭落水的实况。

  4、各位听众,这时候我们看到直升机已经飞抵落点上方,对火箭落水瞬间施放的荧光染色剂进行精度照相测量。

  5、指战员们拉响了汽笛,扩大器中奏起了国歌,参试人员一齐拥向甲板,欢呼雀跃。

  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合作讨论解决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2、本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的?说说这样组织材料的好处。

  3、火箭发射成功后,记者采访了发射海区指挥所负责人,听了他的话,你有什么启发?

  4、如果你在发射现场,发射成功后,你的心情怎样?你能用具体而生动的语言描述吗?

  体会本文语言的特色

  1、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作赏析。

  例:它(潜艇)像一条大鲸鱼从水面行驶到海区以后,慢慢潜入水下。

  赏析:用比喻的手法,把潜艇下沉的动作写得十分具体、十分准确、十分形象。

  2.口语和书面语言的自然结合是本文的语言特色,你能从文中找出例子并说明其好处吗?

  说话练习:以“我学了这篇课文,了解了……”的形式,谈学习体会。进行说话练习。

  作业:

  1、从最近的报纸上找一则新闻,进行模拟播音,在课余时间播给同学听,并请对方评论。

  2、完成本课相关的书面作业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理清文章思路,培养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讨论点拨,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结合自己“错过”的经历谈感受,并能产生新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3

  三.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探究讨论点拨法

  2.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在成长的道路上,有阳光,也有风雨。

  由《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学习字词

  (三)感知课文,理清思路

  1.小声读文,思考:

  一.提出问题:

  开头两段的段意?

  二.分析问题:

  第三至六段的总领句?

  三.解决问题:怎样正确对待“错过”的两个关键词?

  四.总结全文:

  归纳中心?

  2.小组探究交流

  3.集体研讨

  (板书设计)

  一.提出问题:大小错过真不少

  二.分析问题:论述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

  三.解决问题:论述怎样正确对待“错过”(习惯﹑品味)

  四.总结全文:人生中最关键最美好的,不能错过

  (四)感悟探究,精读揣摩

  1.重点探究第14﹑15段:重在品味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学法指导:

  把人生比喻为“奔驰的`列车”,把“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的阶段性追求。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最关键最美好的。

  把“不是多么了不得的错过”比作“碧绿的叶片”,把那些最关键最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收获”比作“七彩鲜花”。绿叶衬托着鲜花,使鲜花“格外明艳”。作者在赞颂“七彩鲜花”的时候,没有忘记“碧绿的叶片”的映衬作用。

  2.自选探究其他语段:

  找出你想推荐给大家的文中精彩语句,简要说说推荐的理由。

  小组探究交流,集体研讨

  (五)课文小结,反馈拓展

  1.回忆自己或他人“错过”的事情,你从中悟出了什么?

  2.从你的记忆库中挑选出正确对待“错过”,抓住机遇的名言﹑成语﹑格言﹑熟语等。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文课题虽为“春天的雨点”,但内容并非春雨,而是借春雨向我们讲述了一件发生在春天里的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达丽玛在上课时没有专心听讲,放学后,乌罕娜老师不顾疲劳认真地给她补课,并冒雨将达丽玛送回家。达丽玛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不仅认真听讲,而且在第二天早晨还为老师送去了雨伞。

  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学习达丽玛知错就改的勇敢精神,以及老师真挚的爱,激发他们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师生之间真挚的'情感。

  2、在朗读、讨论、感悟中理解课题“春天的雨点”的含义。

  3、抓住第1和第20自然段体会达丽玛的变化,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感悟,体会课文最后一段的深刻含义,懂得“春天的雨点”指的是师生之间细腻、真挚的情谊,并引导学生感受、表达这情意。还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谈一谈老师对学生的关爱。

  教学准备:

  学生读一读课文,认一认生字。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课文,15个生字。体会老师对学生的爱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再这如油般贵重的雨滴下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1、师:同学们昨天都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你了解了哪些词语?

  2、检查生字的读音(小黑板出示)

  特别提出多音字:蒙、调(通过组词来掌握)

  3、找同学读课文(每人一段)

  [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2、一步巩固生字

  (二)学习课文

  1、教师帮助学生总体感知课文脉络,渗透学习方法和写作方法。

  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

  有哪几个时间?(上课、补课、回家、第二天)

  分别在什么地点?(课堂、办公室、路上、师门前)

  2、学习1-3自然段(课堂上的故事)

  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课堂上的故事?(学生举手表示)

  (1)请同学自读1-5自然段提出问题。

  初读课文后,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将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因势而问

  (2)请同学们带着以下几个问题自学课文:

  [培养自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体会出老师的认真负责和对学生的爱]

  3、自学4-6自然段

  (1)朗读课文第4-6自然段。说说达丽玛为什么有了这样的变化?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畅所欲言,将自己的感受表达清楚,从而体会深厚、真挚的师生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同时在寻找答案的同时,学生必然反复读、快速读课文,初步锻炼他们的略读能力。]

  (三)有感情朗读全文。

  回到整体,再次品味。

  板书设计:

  春天的雨点

  上课

  补课

  放学

  第二天早晨

  教室

  办公室

  路上

  师门前

  生

  达丽玛

  委屈

  感动

  爱

  师

  乌罕那

  负责

  认真

  关爱

  感动

  爱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建议

  一、中心与结构

  同志把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概括为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对技术精益求精三个方面的内容,语文教案-纪念白求恩。为此,全文安排了四个段落。第一段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必须注意的是国际主义是包含在共产主义精神之中的,这里与共产主义精神并列提出,只是为了突出强调,所以本段的重点是阐述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第二段是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学习白求恩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三段是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第四段是对全文的总结,讲了两层意思:(1)叙述往事,表达对白求恩逝世的悲痛。(2)阐述学习白求恩的重大意义。

  所以,纵观全文,结构上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形式,而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这三个方面又是并列式的,共同构成了他的共产主义精神。全文的中心是:概括叙述了白求思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寻常经历,高度评价了他的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二、课文的论点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是: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分论点有三个,第一个分论点是:要求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第二个分论点是:要求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三个分论点是:要求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中心论点与分论点是统帅与被统帅的关系,经过证明了的.分论点对中心论点来说,是证明中心论点的依据和理由。

  三、对比的写法

  第二、三两段里面都有对比。第二段里的对比明显,白求恩同志“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与“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相对比,白求恩同志“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与不少的人“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相对比,一正一反,分外鲜明。第三段运用对比的手法,笔法又显得灵活。把批评那一班人的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内容组织到一个议论性的句子里去。

  这种对比的写法能够更鲜明地表达作者的观点。本文不仅是为了颂扬白求恩,而且是为了教育全党学习白求恩,所以既评述白求恩,又批评党内不良倾向。通过对比,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显得更加突出,更加难能可贵;通过对比,显出差距,更加有力地证明了学习白求恩的必要性。本文目的既然在于号召全体党员学习白求恩,那么,作两方面的对比,更便于学习者对照检查,比比白求恩,可以发觉自身的差距;看看“不少的人”,镜子一照就知道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了。

  四、夹叙夹议的写法

  本文是一篇纪念文字,作者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本文是议论文,以“议”为主,“叙”是议论文中的“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中紧扣论点,“叙”得简明,概括,本文叙得简明扼要,议得精辟恳切,为议而叙,议从叙出,二者有机结合,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纪念白求恩》。如第一、三、四段都是先叙后议,第二段分三个层次,每一层都是先叙后议,整个段落夹叙夹议的特点更明显。

  五、语言特点

  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文章,其语言简练、鲜明、有力,极富说服力和感染力。表现在句式上,文章的句子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且句式整齐中有变化,富于节奏感。例如第二段的“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连用两个双重否定句,极其有力地强调了无一例外,每个人都佩服,每个人都感动的事实,这比一般的陈述句显得更斩钉截铁不可动摇。再如结尾部分,作者运用“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样一组排比句,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重大意义,感情真挚,句式流畅,极富号召力。另外,文中多处运用整齐的句式增强说理力量。如第一段论述列宁主义原理,进而强调世界无产阶级要互相支援,才能“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样的句子都让人感到气势宏大,富有感染力。

  此外,文章在用词方面也极其讲究,因而非常准确、生动、凝练。例如在解说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时运用两个“极端”,这个副词从程度上深刻地体现了白求恩对工作对同志的态度,而在批评一些人时,运用了“拈轻怕重”“喜欢自吹”“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等词语,寥寥数语,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些人对工作对同志对人民的态度,与白求恩的两个“极端”形成鲜明对照。这些词和成语言简意赅,非常生动形象地表现中心。

  六、课文最后一段分析

  这一段包含两个句群,前四句是一个句群,后四句是一个句群,先记叙自己同白求恩的交往,后论述学习白求恩精神的意义。

  回忆同白求恩的交往,按时间顺序,先后说了会面和通信,语言非常朴实,感情非常真挚。“只见过一面”的“只”字,表达了一种遗憾的心情。“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见白求恩同志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那种倾心的热爱和忠诚。说到回信,很有一点歉疚和痛惜的心情。写到自己对于白求恩同志逝世一事的感受时,说“我是很悲痛的”,语气很沉重,朴实地表达了一种沉痛哀悼的心情。比较一下“我很悲痛”与“我是很悲痛的”,就可以体会得到。

  纪念白求恩的最好行动无过于学习白求恩同志的精神。上文已经具体阐述了白求恩精神,结束全文时紧扣中心,再次号召全党同志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着重阐明这种学习的意义。

  从上一句群到下一句群,从我的心情扩大到大家的心情,思路十分顺当。第二段说过“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无不为之感动”,都从范围来说影响之广,现在又说“他的精神感人之深”,从一个新的角度再次推崇白求恩精神之伟大。

  白求恩精神的核心是毫无自私自利之心,这是对上文的总结。接着进一步阐明学习的意义,同时也是对白求恩同志高风亮节的崇高评价。先概括地说一句:“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如果就此结束,那么意味就显得枯瘠,语气就显得窘迫,收束就显得无力了。作者充分发挥“大有利于人民”这个意思,具体精微的分析阐述为五个方面,用五个短语“一个……的人”组成一组排比,议论得热情洋溢,诗意盎然,意味非常丰美,语气非常流畅,收束非常有力。“高尚”指人格,“纯粹”指品质,“有道德”指修养,“脱离了低级趣味。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

  2、理解“变奏曲”的含义

  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

  4、珍惜美好生活

  重点难点:

  1、重点是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及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难点是“星星”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引入及讨论

  教学过程:

  一、题解与导入

  回忆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写了自由自在的天上街市,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朦胧诗

  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

  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文革后期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了一种新风格的诗。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

  这首诗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三、读诗歌,整体感知、讨论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

  四、问题研究

  (一)

  1、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有同样的韵律。但上下两节的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如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就不同了。(句式、词语)这种情形如同音乐,两段录音曲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

  2、诗中多用比喻,理解一些句的寓意:如:“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3、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瘦小的星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

  4、“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

  (二)

  反复朗读“谁不愿意……”至“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探究下列问题。

  1、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的环境一定是无人搅扰,十分宁静的;“星星落满天空”的情景必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视觉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热闹,反而衬托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这两种情境在形态上有相似之处,都只有在心境宁静时才能观察体会得到,因此勾起诗人的联想与类比。而春天“鸟落满枝头”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满天的情形,更显生机,更富有直观的动感和美感。“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更生动地表现了“光明”的美好。

  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三)

  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

  提示:注意诗歌的语言形式与内容表达的联系,并在鉴赏的基础上仿用诗中的基本句式,使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样的情感。

  五、练习:根据练习三要求写几句诗。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为集中识字单元,主要利用声旁来识字。通过识字来认识声旁表音的功能,学习利用声旁认字并练习运用声旁猜字的认字方法来辨析形近字,使学生在识字,学字过程中掌握如何利用篇旁认字。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在第二册中就渗透了有关声旁的知识,学生稍有了解。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学生学起来并不会感到困难,反而会对这种快速有趣的识字方法较有信心,进而用这种方法去更多的识字。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二年级学生的要求及本课特点,制定目标如下:

  识40个生字,会写29个字。

  掌握利用声旁识字的方法,并学会用这一方法扩大识字量。

  培养学生识字兴趣。

  四、重点与难点:

  掌握利用声旁识字的.方法。

  五、设计理念:

  经过前几个学期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这学期主要是对识字方法的归纳、总结,有些学生已能独立识字,所以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识字方法,让他们在感兴趣,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享受到识字成功的快乐。

  六、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切入课文

  1、今天我们一起到生字王国去看一看,咦,大门上出现了一段话:

  柳丝绿,草地青,

  天气晴,河水清。

  跑出两个小姑娘,

  黑头发,大眼睛,

  蹦蹦跳跳真精神。

  玩皮球,捉蜻蜓,

  草地一片欢乐情。

  你们发现其中的秘密了吗?

  2、你们不但观察得仔细,还开动脑筋,我要送给你们一把金钥匙,只要你能记住上面的话,还有惊喜在等着你。

  学习18页金钥匙的话。

  (二)、观察特点,集中识字。

  1、大门开了,我们进入生字王国,看小包子画家都画了什么?

  (学生说词语:花苞、冰雹、旗袍、跑步、吃饱、泡沫、拥抱、疱疹、)

  2、你们发现这些词语小包子画家有什么关系吗?

  (揭示“包”是这些字的声旁的规律,并结合形旁来记忆生字)

  3、你们可真行,如果能用这些词语说句话,就更棒了。

  4、我们要用金钥匙继续认识更多的生字朋友,你能用“肖”字变出更多的字吗?(小组讨论写出带有“肖”的字。)

  5、汇报,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变的,变成了什么字?(对认字多的小组予以奖励)

  6、丁丁说:我看见一段话,有些字我不认识,你们能教教我吗?

  (出示书上的句子)

  谁来认一认,把你的好方法告诉他。

  (三)总结规律,拓展延伸。

  学完这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这种方法多找几个例子吗?然后用你喜欢的方式积累起来。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三年级的一篇讲读课文,是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从整个初中语文教材小说应完成的教学目标看,要教会学生体会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描写环境来表达作者的 思想感情。在本单元,本课教材应完成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其中对比手法的运 用,体会作者的态度感情,认识资本主义社会里几乎没有人间亲情、友情,只有金钱的现实。使学生更加 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

  2.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2)体会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进一步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作者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运用对比手法成功刻画人物 性格。

  难点:悬念的铺排,构思的巧妙。

  二、学情分析

  绝大部分学生对学小说兴趣较大,他们很关注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看过小说之后印象较深的就是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对于小说中的.字、词、句,大部分学生不会感觉有难度。这有利于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能力的培养、欣赏水平的提高。

  三、教法分析

  1.整体感知法

  指导学生在阅读小说时,把握主要人物的主要情况,从整体感知小说。

  2.比较教学法

  与《变色龙》比较,抓住人物善变的特点,理解对比手法成功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3.自主讨论法

  让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小说的主题。

  四、学法指导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在分析人物、环境时,要抓住一个“变”字,通过变化的对比,以及与《变色龙》的比较,培养学生比较思维的能力。在分析悬念铺排时,要扣住一个“巧”字,以达到创造思维能 力的培养。通过自主讨论式的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并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感悟文学艺术的美。

语文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能舒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思路,体会作者对夏天的感情;

  3.学习本文准确把握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4.反复诵读,仔细品味,能就文中的精美语句写出自己的赏析。

  学习过程:

  一、导入课文:

  出示有关“夏”的诗文。如王维的《苦行》、白居易的《观刈麦》,请同学描述诗人眼中的“夏”。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诗人对夏只有怨气,没有赞赏。那么在当代作家梁衡的眼中,“夏”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梁衡的《夏》。

  二、初读感知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篇课文,边读边想,能否根据文章描述的内容及文中作者的感情,给本文重新拟定一个标题。可以采用“___________的夏”或“夏是________________的”词句形式,

  (学生齐读课文,读后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讨论。)

  三、细读赏析

  这篇文章在语言、内容、结构方面有着许多美点值得我们细细地品味。思考以下问题:

  1.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用得传神,哪个句子富有表现力?用笔圈画起来,并作评点。

  2.你认为全文在结构和内容上有哪些精妙之处?在品味的过程中,希望同学们能针对课文的内容、结构、语言等提出疑问。(采用合作学习)

  3.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完成以下任务:一读,读准字音(画出难读的`字);二读,读准节奏;三读,捕捉画面;四读,读出氛围和感情;五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四、课后作业

  1.思考:文章最后说:“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为什么?

  2.用网络、图书馆自主查寻收集有关描写“夏”的诗词或文章,通过比较,更多地了解夏天,以及人们对夏天的不同看法。

  3、每个季节在孩子的眼里自有它的迷人 之处,请学生说说自己心中对夏的独特体验。(如夏夜美景,夏季充满乐趣的活动……)

  写作训练:

  ①指导学生从多方面观察景物,多侧面感知景物特点。

  ②指导学生注意把握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景物的特点。

  ③选取特定的景点(或学生自选喜爱的景物)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花一定的时间进行细致的观察。

  ④回顾本单元几篇写景美文在写法上的成功之处,作为自己习作的借鉴。

  ⑤强调:为写活景物,人的感情、人的活动也很重要,这些可以增添画面的活力。

  ⑥学生写作后,教师指导修改作文。

  ⑦小组交流习作,互相点评,并推荐到全班交流。

  口语交际

  ①自荐演说的内容,范围可扩大(如竞选文娱委员、生活委员、体育委员……甚至值日组长),让学生有话可说。

  ②讲故事不同于背书,应对语言进行加工,使之口语化,并努力在讲述中倾注感情,做到以情动人。

  ③教给学生说服人、打动人的说话技巧,提醒应注意的问题,列举几个说话成功的实例,让学生有“章”可循,举一反三。

  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采用竞赛的形式,以敦促学生充分准备,倾力投入活动。

  ⑤补充说话题:

  a、班里如有同学因学习差、家境困难而准备辍学,你打算如何说服他(她),使其安心学习。

  b、班里有同学沉湎于网络游戏,经常偷偷进入网吧打游戏,甚至夜不归宿,你准备如何说服他,使他能告别网络游戏,专心学习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观察;

  2.体会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理解说明的顺序。

  2、体会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3、学会写简单的说明文。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心理品质。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学,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它既有五彩缤纷的自然景观,又有千姿百态的花鸟虫鱼,还有形形色色的飞禽走兽。同学们可能看过中央8台播放的《动物世界》,平时对小鸡、小鸭、小狗、小猫等小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说明文就介绍了一种非常有趣的小动物——松鼠。

  二、文体介绍

  本文是科学小品文。科学小品文是说明文的一种,采用某些文学的表现手法。它短小精练,资料可靠,数据确凿,力求知识的科学性;它玲珑活泼,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可叙述,可描写;它力求生动,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科学融于艺术之中,富于情趣,引人入胜。

  三、检查预习

  1作者

  布丰(1707~1788年)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躯者。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他用40年时间写成了36卷《自然史》。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生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2检查预习,指名学生读准下列生字词

  驯(xùn)良 矫(jiǎo)健 蛰(zhé)伏 苔藓(táixiǎn) 缨(yīng) 圆锥(zhuī) 榛(zhēn)子 榉(jǔ)实

  四、初步阅读,整体感知

  2初步阅读课文,思考

  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特点是什么?如何分段?

  对象:松鼠

  特点:漂亮、驯良、乖巧(在本文中有讨人喜欢、聪明、心灵手巧的意思)

  3、依据说明文的结构特点,根据以下提示,理清文章的层次,并标明各段的起止点:

  第一部分( 1 ):总写松鼠的特点 总

  第二部分( 2--5):分别介绍松鼠的.特点。 分

  第三部分( 6 ):补充介绍松鼠的用途。

  4围绕这三个特点,文章中间是怎样具体、分别体现的?

  分析文章:

  (1)找出关于松鼠的几个词语,哪些是直接写的,哪些不是?

  这三个词语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提示:不能,观察顺序由外到内,为什么采用这种顺序,与下文第2—5自然段内容相照应。

  (2)这些词语分别与下文哪些段落相对应?(分层)

  (3)教师示范分析第二小节

  写松鼠漂亮的外形。 (从两方面来写“漂亮”和“最不像四足兽”)

  (4)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分析松鼠驯良、乖巧的特点

  学生思考、交流

  教师明确

  ① 写松鼠驯良的习性。

  (1)活动的范围

  (2)活动的时间

  (3)主食及寻食习惯)

  ② 写松鼠乖巧的个性 。 (从聪明警觉,轻快敏捷两方面写的。

  ③ 写松鼠筑窝。 (从环境选择,搭窝方法,窝口特点三方面写的。)

  ④ 写松鼠是有用的动物。(从松鼠多产,皮毛的色泽、肉、尾毛和皮的用途三个方面来说明的。)

  小结:这篇科学小品文采用总分的结构模式,先总说了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然后具体介绍了松鼠的特征,补充说明了松鼠的用途。让人一目了然。

  五、品味语言

  科学小品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请同学认真品读文章,从文章中找出写的生动形象的句子。(学生轻声朗读并划出相应句子)

  人格化的描写,赋予松鼠人的习性

  拟人化的手法:

  肖像:清秀的面容

  动作:练跑、搬、放、编扎、、挤、踏

  感情:会恨会恼

  习性:驯良、乖巧

  六,比较阅读

  我们再来看一篇介绍松鼠的文字,想一想两篇在语言上有什么区别,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又称灰鼠、普通松鼠。哺乳纲,啮齿目,松鼠科。体中型,长20-30厘米,尾20多厘米,尾毛蓬松。体毛多灰色,有的赤褐,腹面灰白色,冬季耳尖生出毛簇,耳壳灰黑色。前后肢均发达,前肢4指,后肢5趾,指(趾)端钩爪锋利,便于攀登。行动敏捷,善于在树枝间穿行、跳跃,嗜食松子、胡桃等果实,有时也食昆虫和鸟卵,冬季有贮集食物的习性,为森林害兽。可用树叶等筑巢,有时也用鸦、鹊废巢安身。每年产仔1~4窝,每窝5~10仔。尾毛可做笔,毛皮可制衣。我国东北分布最多,西北等地也有出产。

  明确:这段文字采用平实说明,而课文采用了拟人化得手法,赋予松鼠人的性格、动作,使文章生动形象。

  七、本课小结

  本文用细腻的描述,文艺的笔调,准确生动地说明了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表现松鼠是一个“很讨人喜欢”的动物。

  八、课后作业(学以致用)

  学习本文后,请你仿照本文抓住动物的特点,按照一定顺序,生动形象的描述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字数300字以上。

  九、板书设计

  松鼠 启示:

  (一)、总说特征: 漂亮、驯良、乖巧

  1)说明要抓住事物特点

  外形—漂亮

  2)要言之有序

  (二)、分说特征 习性——驯良

  3)运用拟人手法

  (总分 性格——乖巧)

  4)仔细观察事物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2-20

语文教案01-16

语文教案01-17

语文教案01-17

语文教案01-17

语文教案01-17

语文教案01-17

语文教案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