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4-02-03 09:11:34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讲讲玩玩的形式让幼儿初步了解织布机的基本结构。

  2.体验分享收集到资料的愉快。

  活动准备:

  图片,卡片。

  活动过程:

  一、 提出活动主题——认识“织布机”

  请收集到“织布机”资料的'小朋友三五组队,共同分享收集到的资料。

  师:“织布机是什么形状的?”

  “你在织布机上看到了什么?”

  二、 出示小织布机实物

  师“我这里也有一台织布机想请小朋友帮忙看看上面少了什么?”

  ——(缺少纱线、缺少梭子、梳子)幼儿说,教师展示完整。

  师“这些物品应该在哪个位子,怎么放?”

  ——请幼儿来放一下

  三、教师与幼儿一同将织布机放入区域中,幼儿操作。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大班教案 篇2

  教材与幼儿发展分析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感受力传递的探索活动。多米诺骨牌理论,指在一个存在内部联系中,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导致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客观上,它是由点到面的一种运动过程,动作是一个接着一个的接力着,直到完成最后的终点动作。在操作、体验中感知、了解一个最小的力量能够引起小的变化,但是却能所引发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尝试探索、发现骨牌的玩法,在排排、玩玩中掌握骨牌距离,在玩的过程中体验玩多米诺骨牌的乐趣。

  幼儿发展分析:

  大班幼儿喜欢操作类活动,思维活跃有想法。对于"好玩的多米诺骨牌"游戏有一些接触,但是孩子们缺乏骨牌排练、组合的经验和体验,对于如何推倒第一块骨牌使之发生连锁反应还不能很好的理解。对于骨牌之间的排列形状、距离等问题需要在不断地探索中来寻找解决问题方法,从而激发孩子们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不怕困难、耐心操作的科学品质。

  提升点:

  1.耐心操作多米诺骨牌。

  2.探索排列的距离和角度,感知力的传递。

  教学目标

  1.能大胆探索多米诺骨牌的玩法,讲述自己的发现。

  2.通过玩多米诺骨牌,感知力的传递现象。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多米诺骨牌的排列距离,喜欢玩骨牌。

  难点:理解力的传递原理,在游戏中大胆探索多种玩法。

  活动准备学具:

  八小框多米诺骨牌;座位:椅子半圆形,后面四张桌子;教具:大记录纸、笔;"多米诺骨牌"视频。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出示观察多米诺骨牌图片)提问:今天我带来一些多米诺骨牌,你们玩过吗?(玩过、没有玩过。)怎么玩?(排一排、搭一搭)大家去玩一玩,看看你们有什么样的玩法。

  1.第一次操作:幼儿自由玩多米诺骨牌,教师关注幼儿的玩法。

  交流:你们是怎么玩的?教师记录幼儿的玩法。

  预设:幼儿排列骨牌竖排、横排、堆叠、重合;有的推倒骨牌,有的推不掉。

  师:轻轻点一点第一张骨牌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一下子全倒下了,保持间距,直线玩法。

  2)后面的没有接着倒下,转弯角度、排列方式。

  3)一块接着一块倒下间距太大,转弯角度太大。

  4)缺乏细心,骨牌容易倒掉,没有连起来。

  2.交流、解决问题提问:那你们在玩的过程中还有什么新发现?

  预设:1)骨牌与骨牌均匀、稳定的排列,轻轻一点可以倒下。

  2)相同数量的骨牌、不同的间距。

  3)间距拉的很开,后面的骨牌不能跟随倒下。

  简单的方法:倒了几张牌?为什么后面的不倒?(解决牌之间的`间距)同样的方法:对比为什么有的倒的多,有的少呢?(解决摆的横竖位置、间距)小结:在玩多米诺骨牌时,牌与牌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轻轻点第一张牌时,后面的会一个接着一个倒下,这就是多米诺骨牌有趣的地方。

  3.第二次操作提问:请你们再去玩一玩怎样能让更多的牌倒下?

  观察、交流:

  1.你是怎样让更多的牌倒下的?

  2.为什么点倒第一张牌后,后面的都会跟着倒下呢?

  幼儿尝试操作,了解骨牌连锁反应,形成力的传递,PPT,感受多米诺骨牌原理。

  小结:骨牌竖着时,重心较高,倒下时重心下降,在倒下过程中,把重力倒在第二、第三张一张接着一张的骨牌上,形成一种力的传递,所有的连锁反应,就是多米诺骨牌效应。

  其实,多米诺骨牌还可以有很多有趣的玩法。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小结:我们也发现原来玩骨牌需要细心,而且排的时候需要注意骨牌与骨牌之间的距离,保持均匀、稳定就一定能成功。

大班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认识时钟。

  2、能区分时针、分针,会看整点、半点。

  3、引导幼儿讲出幼儿园一天的生活。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准备

  1、时钟一个。

  2、道具卡片时钟7个。

  3、幼儿用书。

  4、教学PPT5页。

  教学过程

  1、小朋友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2、小钟表非常的神气,到底多神气呢?我们先来听一段音乐(不放PPT中音乐:小闹钟,谢谢你|)

  3、歌词中唱到:谢谢你,小闹钟。为什么要谢谢小闹钟呢?

  4、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需要小闹钟?

  5、所以说:小闹钟是我们的大帮手。

  6、齐读:做个守时的好孩子。

  7、观察钟面上有什么(数字、长针、短针)。

  8、有哪些数字?(1、2、3、4、5、6、7、8、9、10、11、12)。

  9、钟面上有12个数字,有两个指针,两个指针都有自己的名字,短的叫时针,长的叫分针)。

  10、游戏:时针、分针赛跑(都从12开始,看谁跑的快)。

  11、得出结论:长针长,短针短,长针走得快,短针走得慢,长针走一圈,短针走一步。

  12、认识整点、半点。

  13、今天老师也带来了7个小钟面,请大家告诉我你是几点钟起床、刷牙、上学、做游戏、写作业、收拾书包、睡觉的(老师将指针指向幼儿所说的`时间)。

  14、幼儿完成幼儿用书作息时间表。

  15、结束教学。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充分体现了纲要精神,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了“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长江的宏伟和壮美,知道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是我们的母亲河。

  2.自主探索、了解长江流经的省市及地理位置。

  3.萌发热爱长江、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教学用课件,视频《长江》。

  2.幼儿已经了解长江文化艺术节的相关内容。

  3.幼儿操作材料:拼图地图、地图涂色纸、大幅长江和省市图。

  4.背景音乐:《长江之歌》伴奏。

  5.电脑5台,幼儿用课件《长江流域》。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见过长江吗?你见过的长江是什么样了的?请你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现在让我们走近长江,欣赏长江的风采吧。

  看,这就是长江!从高空往下看,长江是什么样的呀?(暂停)是呀,长江蜿蜒曲折,穿过崇山峻岭。长江水奔腾不息,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

  从近处看,长江满面怎么样呀?(暂停,动作提示。)非常宽阔,真是一望无际。

  看长江水怎么样啦?长江水波涛汹涌,此起彼伏,非常有力量,有气势。来让我们也来学一学长江水此起彼伏的样子吧!

  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长江的风采,你的心情怎么样呢?

  小结:长江就像一条长龙,蜿蜒曲折地流淌在中国的大地上,它是我国最长的一条河流,全长有6300多公里呢。它还是我们的母亲河,滋养了长江两岸的人民。

  (评析:活动一开始,结合着《长江之歌》背景音乐的长江的视频,一下子就让幼儿走进了长江。在欣赏中,孩子们从高处、近处,正面、侧面等不同的角度,欣赏着长江的风采,又通过说说、议议、做做等不同的'方式,感受着长江的气势磅礴。这一环节有效地采用视听结合的方法,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也让孩子更加深刻了感受了长江。)

  (二)多种形式,了解长江流域。

  1.整体感知长江。

  教师:地图上的长江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提问:

  (1)地图上的长江在哪里呀?谁能指出来?看上去像什么呀?

  (2)在地图上这是西面,这是东面,长江是怎么样流的呀?

  教师介绍:在我国的西部有很多的山地,而东部就比较平坦,河流一般都是从高处流向低处的,长江就是从西流向东的。

  (3)长江从这里起源,那么青海就是长江的源头。那它的尽头在哪里呢?(原来长江流到这里就进入大海了,这就是长江的尽头。)是在哪个城市呢?(点击进入。)东方明珠塔 是亚洲第一高电视塔呢。

  (评析:活动中,通过课件的使用,点击后放大长江流域,及鼠标放于长江上,长江闪烁等电教手段的参与,突出了整个长江流域,让幼儿能一目了然,很好地了解了长江。)

  2.自主探索,了解长江流经省市。

  教师:长江从源头流到尽头都流经了哪些地方呢?今天,我们就请电脑来帮忙,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5台电脑,待会儿,请你们自己去看一看。如果不认识字,可以点击上面的色块,电脑就会告诉你了。比一比谁找到的又多又正确。

  ① 幼儿自由分组探索。

  ② 幼儿交流。

  教师:你知道长江经过哪些地方呢?谁找到了不同的地方?你的小眼睛真亮,找到了这么多地方,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四川:川剧(游戏变脸)、云南:孔雀舞(学动作)、江西:庐山(回忆古诗)。

  师幼小结:长江经过了哪些省市呀,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一共有多少个省市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评析:这一环节的自主学习中,老师提供了可操作可支持的电脑学具,鼓励孩子借助电脑,在与电脑的交互与互动中去探索长江流域。活动中,他们几个人自由组合,在电脑前通过点击课件,了解了很多的内容。同时部分省市中具有特色的动物、景色或文化的图案,如云南的孔雀、四川的川剧等,很受幼儿喜欢。在游戏变脸中,师幼一起在一声声“变”中不断地变化表情,增添了活动的趣味性。这种图文并茂、具有支持性的交互学习材料不仅引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操作兴致,更便于孩子主动学习和记忆,让孩子快速方便地掌握了长江流域。)

  3.自选游戏,巩固理解。

  教师:那你们能在地图上找到他们的位置吗?老师要考考你们了。这里有三种材料,看,这是第一种材料,它比较容易一些,请你把这11个省市拼到中国地图上;这一种材料有一点难度,请你把五角星贴在这11个省市上;在这块布上有着长江,请小朋友将这些省市图在长江两岸摆一摆。可能有点难,可以几个小朋友一起合作。

  ① 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② 幼儿检查,个别幼儿介绍。

  小结:刚才你们是怎么摆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们都摆对了吗?为自己欢呼一下。如果没有摆对的小朋友,在课后还可以再去摆一摆。

  (评析:在这一巩固环节中,三种富有层次和差异的材料:拼图长江流域、贴星长江流域;在画有长江图案的布匹上拼长江流域,为不同能力的孩子创造了成功的机会。孩子们在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材料和操作方式,因为是自主选择,所以孩子主动学习的意识与能力都更好地发挥出来了。)

  (三)了解张家港与长江的关系。

  教师:我们在地图上找到了长江流域,那你们知道我们张家港在哪个位置上吗?

  1.标出张家港。

  教师:张家港属于江苏省,在长江的南边,离上海很近,我们用一个圆形来标出张家港的位置吧。

  教师介绍:其实,在很早以前,这里是一片江滩,张家港就是由长江冲积而成的。

  2.长江对张家港的益处。

  教师:那长江水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请小朋友到电脑上去看一看,找一找。

  ①幼儿相互交流。

  ②个别幼儿介绍。

  提问:谁来和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发现。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小结:我们张家港可离不开长江呀。长江让我们的生活幸福多彩。我们要不要感谢长江呀?让我们一起大声地感谢长江——感谢你,长江!

  (评析:这里又是一个自主学习,孩子借助电脑了解了长江对张家港人的作用:我们饮用的长江水、食用的长江鲜、便捷的水上交通运输,丰富的长江水资源的灌溉,长江带给我们家乡的是繁荣、便利和幸福。在这些画面的渲染下,孩子们感恩长江的情感自然被激发出来,由此也自然真实地呼唤出“感谢长江”的感人话语。)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爬上距离地面60~90厘米斜放的木梯。

  2.能克服困难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从中分享成功、体验快乐。

  3.提高幼儿四肢的协调性、灵活性。

  活动准备

  1.木梯、圈、轮胎、油桶、泡沫垫、自制树枝、玩具小鸟若干、大型攀爬架。

  2.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热身。

  幼儿进行跳格子、过小桥、爬山坡、钻山洞、抬轿子等热身运动,为游戏做好准备。

  分析

  在开始部分,我设计了跳格子、过小桥、爬山坡、钻山洞和抬轿子五个趣味小游戏,意在通过跳、走、钻、爬和合力抬等动作练习让幼儿进行热身,做好游戏活动的准备。

  2.合作探索,动作练习。

  (1)幼儿自由探索爬山坡的方法。

  (2)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分享爬山坡的不同方法,并请个别幼儿进行示范。

  (3)集体讨论验证,共同寻求既快又安全的方法。

  ①小组、个别的展示来验证。

  师:你们的方法都很好,你认为哪种方法又快又安全呢?

  ②幼儿借鉴他人的方法再次分散练习。

  分析

  这个环节是活动的重点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告诉我们: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我给了幼儿充分的时间去自由探索爬山坡的方法,幼儿分别在矮一点的山坡和较高的山坡上练习之后,得出了爬不同高度山坡“既快又安全”的方法.并且互相展示和学习,之后再按照“既快又安全”的方法练习本领。这样反复多次的练习,既提高了幼儿手脚爬的技能,也使他们学会了怎样根据山坡高度的不同来选择合适的爬坡方法。

  3.游戏巩固,情感升华。

  (1)老师布置任务:帮小鸟安个家。

  (2)幼儿合作搬运材料过障碍,到达攀爬架上。教师重点指导幼儿与同伴合作的方法。

  (3)幼儿利用搬运的材料合作搭建小鸟的新家,教师观察指导幼儿合理地利用材料。

  分析

  这个环节是活动的高潮部分。我园自行设计并制作的“大型攀登架”一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所以我一直在考虑怎样在活动中将它好好地利用起来。“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因此在这个环节里.我设计了为小鸟搭建新家的游戏情境,这样既能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锻炼幼儿的能力,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游戏给了幼儿展示自我的.机会,而大班幼儿仅仅能热情地参与游戏和展示自己的胆量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具有与同伴合作的精神与能力。于是我在游戏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鼓励幼儿多人合作来共同完成搬运材料的任务。这时出现了有的孩子在攀登架中间递材料,有的孩子在上面接应的合作场景,这些都为幼儿的交往和合作创造了条件,也让每个幼儿都体验到了与人合作、成功完成任务的快乐。

  4.分享经验,体验乐趣。

  (1)分享经验,互相观察各组的鸟窝,把小鸟放入新家,体验成功的乐趣。

  (2)随着音乐拍手唱《做个爱心小天使》的歌曲,结束活动。

  分析

  最后的放松环节,我加入了音乐的元素,目的是让孩子们都乐于做一个有爱心的小天使,使整个活动更加轻松、愉快。同时我特别注意对孩子的评价,因为孩子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完成任务,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老师及时而又积极的评价,更能激发孩子的自信。

  编辑:cicy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简单的线条表现出家乡的桥、并用新材料以及擦的方法渲染效果。

  2、欣赏家乡的桥,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幻灯片、范画。炫彩棒、铅画纸、餐巾纸、粉笔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实景图片,引导幼儿发现桥的特征

  1、出示图片: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呀?

  2、介绍家乡的桥:xxx桥是什么样子的?那这一座呢?有什么不一样?这座桥看起来怎么样?这座桥很特别的,特别在什么地方?这座桥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二、欣赏大师的画,寻找画桥的方法

  1、出示两张图片,有的是拱拱的桥身,高高的桥洞;有的`是平平的桥身,每座桥的造型都不一样。

  2、再出示两张图片,有的桥是用一块一块的砖和石头造起来。在桥的上面还有人,有草,桥边有房子、有树,桥的下面有小船。

  三、示范讲解桥的画法。

  1、你们想不想来画一画桥?今天我给你们准备的材料有一些不一样哦!

  2、念儿歌示范:一条弧线画桥身,下面半圆是桥洞,再画短线是栏杆,横横竖竖画石头,一座小桥真牢固。

  3、介绍纸巾的用法:怎样让桥看起来更古老一些呢?

  4、出示完整范画进行小结。桥画好了,还可以用点画的方法画上桥上的人、草、花,在桥边上种上树、造上房子。

  介绍新材料:粉笔,添上背景。

  幼儿绘画,教师个别指导

  5、相互欣赏并评价。

  师:你最喜欢哪幅画?为什么?

  结束语:今天,我们学会了画家乡的桥,下次我们再来画一画其他东西,好吗?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尝试将色形不同的珠子进行串、并连,并引导幼儿运用一定规律呈现珠串的变化。

  2、引发幼儿创意出不同的串珠方法,并用作品装饰自己,鼓励幼儿展示成果。

  活动准备:

  1、幼儿欣赏过各种串珠类饰品。

  2、各色珠子,细铅丝,没有装饰物的发夹,项链搭扣。

  活动过程:

  1、引入:小白兔要参加时装表演,可是它发现还少一些漂亮的'装饰品,它很着急。听说小朋友们刚参观过饰品店,小白兔想请大家来帮忙,用各种颜色的珠子来串各种样子的饰品。这样就能把它的衣服打扮得更漂亮,就会有更多的小动物来买它的衣服了。

  (考虑:作为准备,可在前几天请孩子们为小兔子的饰品画好设计图,以便在活动中将想法落实到成品上,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使他们还不能在活动中很好地表现操作前的想法和设计,往往出现“做的没有说的好”的现象。因此考虑在活动前先请幼儿把自己的设计画成草图,以便在活动时参考。)

  2、幼儿制作,教师个别指导。

  3、成果展示:请幼儿展示自己串珠作品(走走时装步)。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熟练地双脚蹦跳,跳跃要有节奏。

  2、积极参与各项运动,能团结帮助小朋友。

  3、调动起小朋友的活动热情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4、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学会有节奏的跳跃。教学难点是让团结合作。

  活动准备

  布袋子、呼啦圈、长绳子。

  活动过程

  1、先练习中小班学过的青蛙跳和兔子跳。

  2、 老师演示“袋鼠跳”。

  3、 讲解“袋鼠跳”的运动技巧,双腿弯曲,腰要弓着,用力地一步一步地向前跳。跳的时候要拉紧袋子使袋子和身体连接。口袋的高度要在腰部,太高了身体不协调,太低会绊倒。每一步都要扎实,不能移动脚步,不然会绊倒。不要跳的太高或太远可以用小碎步的方法。

  4、 幼儿自由练习,师注意鼓励知道动作不协调的孩子和不爱运动的孩子使其全部参与进来。动感好的孩子也可以帮助差一点的孩子老师一定要给予及时的表扬。

  5、 个别表演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跳的。

  6、 游戏。

  (1) 袋鼠去逛街。地面上放一些呼啦圈代表不同的商场,小朋友要跳的'到位。(其他的小朋友可做拉拉队)

  (2) 接力赛。请两位老师帮忙在终点拉一根打绳子五个小朋友一组比一比哪一组“袋鼠”跳的快。

  7、老师一下袋鼠跳的运动要领。

  教学反思

  整体来看孩子们非常喜欢参加这一教学活动,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中小班的运动经验而设定的基本符合孩子的发展规律。个别不爱运动的孩子在老师的鼓励下终于愿意尝试参加运动了这让我很高兴,虽然动作不是很协调但是我还是在全班表扬了她们,增加了她们的信心我认为这很重要。另外我觉得游戏结束的时候我要是对那些帮助其他小朋友的小朋友也给予表扬就好了。我结束的有点太仓促了,没有照顾到她们。在练习“袋鼠跳”的时候有的小朋友摔倒了,虽然没有受伤可我有一些后怕没有准备医药箱。如果在让我重新上这一课我一定预先准备一医药箱。

  小百科:袋鼠是任一种属于袋鼠目的有袋动物 ,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大陆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部分地区。其中,有些种类为澳大利亚独有。不同种类的袋鼠在澳大利亚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从凉性气候的雨林和沙漠平原到热带地区。袋鼠是跳得最高最远的哺乳动物。

《大班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01-08

大班教案01-09

大班教案01-09

大班教案01-09

大班教案01-09

大班教案01-09

大班教案01-09

大班教案01-09

大班教案01-17

大班教案01-17

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讲讲玩玩的形式让幼儿初步了解织布机的基本结构。

  2.体验分享收集到资料的愉快。

  活动准备:

  图片,卡片。

  活动过程:

  一、 提出活动主题——认识“织布机”

  请收集到“织布机”资料的'小朋友三五组队,共同分享收集到的资料。

  师:“织布机是什么形状的?”

  “你在织布机上看到了什么?”

  二、 出示小织布机实物

  师“我这里也有一台织布机想请小朋友帮忙看看上面少了什么?”

  ——(缺少纱线、缺少梭子、梳子)幼儿说,教师展示完整。

  师“这些物品应该在哪个位子,怎么放?”

  ——请幼儿来放一下

  三、教师与幼儿一同将织布机放入区域中,幼儿操作。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大班教案 篇2

  教材与幼儿发展分析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感受力传递的探索活动。多米诺骨牌理论,指在一个存在内部联系中,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导致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客观上,它是由点到面的一种运动过程,动作是一个接着一个的接力着,直到完成最后的终点动作。在操作、体验中感知、了解一个最小的力量能够引起小的变化,但是却能所引发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尝试探索、发现骨牌的玩法,在排排、玩玩中掌握骨牌距离,在玩的过程中体验玩多米诺骨牌的乐趣。

  幼儿发展分析:

  大班幼儿喜欢操作类活动,思维活跃有想法。对于"好玩的多米诺骨牌"游戏有一些接触,但是孩子们缺乏骨牌排练、组合的经验和体验,对于如何推倒第一块骨牌使之发生连锁反应还不能很好的理解。对于骨牌之间的排列形状、距离等问题需要在不断地探索中来寻找解决问题方法,从而激发孩子们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不怕困难、耐心操作的科学品质。

  提升点:

  1.耐心操作多米诺骨牌。

  2.探索排列的距离和角度,感知力的传递。

  教学目标

  1.能大胆探索多米诺骨牌的玩法,讲述自己的发现。

  2.通过玩多米诺骨牌,感知力的传递现象。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多米诺骨牌的排列距离,喜欢玩骨牌。

  难点:理解力的传递原理,在游戏中大胆探索多种玩法。

  活动准备学具:

  八小框多米诺骨牌;座位:椅子半圆形,后面四张桌子;教具:大记录纸、笔;"多米诺骨牌"视频。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出示观察多米诺骨牌图片)提问:今天我带来一些多米诺骨牌,你们玩过吗?(玩过、没有玩过。)怎么玩?(排一排、搭一搭)大家去玩一玩,看看你们有什么样的玩法。

  1.第一次操作:幼儿自由玩多米诺骨牌,教师关注幼儿的玩法。

  交流:你们是怎么玩的?教师记录幼儿的玩法。

  预设:幼儿排列骨牌竖排、横排、堆叠、重合;有的推倒骨牌,有的推不掉。

  师:轻轻点一点第一张骨牌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一下子全倒下了,保持间距,直线玩法。

  2)后面的没有接着倒下,转弯角度、排列方式。

  3)一块接着一块倒下间距太大,转弯角度太大。

  4)缺乏细心,骨牌容易倒掉,没有连起来。

  2.交流、解决问题提问:那你们在玩的过程中还有什么新发现?

  预设:1)骨牌与骨牌均匀、稳定的排列,轻轻一点可以倒下。

  2)相同数量的骨牌、不同的间距。

  3)间距拉的很开,后面的骨牌不能跟随倒下。

  简单的方法:倒了几张牌?为什么后面的不倒?(解决牌之间的`间距)同样的方法:对比为什么有的倒的多,有的少呢?(解决摆的横竖位置、间距)小结:在玩多米诺骨牌时,牌与牌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轻轻点第一张牌时,后面的会一个接着一个倒下,这就是多米诺骨牌有趣的地方。

  3.第二次操作提问:请你们再去玩一玩怎样能让更多的牌倒下?

  观察、交流:

  1.你是怎样让更多的牌倒下的?

  2.为什么点倒第一张牌后,后面的都会跟着倒下呢?

  幼儿尝试操作,了解骨牌连锁反应,形成力的传递,PPT,感受多米诺骨牌原理。

  小结:骨牌竖着时,重心较高,倒下时重心下降,在倒下过程中,把重力倒在第二、第三张一张接着一张的骨牌上,形成一种力的传递,所有的连锁反应,就是多米诺骨牌效应。

  其实,多米诺骨牌还可以有很多有趣的玩法。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小结:我们也发现原来玩骨牌需要细心,而且排的时候需要注意骨牌与骨牌之间的距离,保持均匀、稳定就一定能成功。

大班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认识时钟。

  2、能区分时针、分针,会看整点、半点。

  3、引导幼儿讲出幼儿园一天的生活。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准备

  1、时钟一个。

  2、道具卡片时钟7个。

  3、幼儿用书。

  4、教学PPT5页。

  教学过程

  1、小朋友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2、小钟表非常的神气,到底多神气呢?我们先来听一段音乐(不放PPT中音乐:小闹钟,谢谢你|)

  3、歌词中唱到:谢谢你,小闹钟。为什么要谢谢小闹钟呢?

  4、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需要小闹钟?

  5、所以说:小闹钟是我们的大帮手。

  6、齐读:做个守时的好孩子。

  7、观察钟面上有什么(数字、长针、短针)。

  8、有哪些数字?(1、2、3、4、5、6、7、8、9、10、11、12)。

  9、钟面上有12个数字,有两个指针,两个指针都有自己的名字,短的叫时针,长的叫分针)。

  10、游戏:时针、分针赛跑(都从12开始,看谁跑的快)。

  11、得出结论:长针长,短针短,长针走得快,短针走得慢,长针走一圈,短针走一步。

  12、认识整点、半点。

  13、今天老师也带来了7个小钟面,请大家告诉我你是几点钟起床、刷牙、上学、做游戏、写作业、收拾书包、睡觉的(老师将指针指向幼儿所说的`时间)。

  14、幼儿完成幼儿用书作息时间表。

  15、结束教学。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充分体现了纲要精神,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了“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长江的宏伟和壮美,知道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是我们的母亲河。

  2.自主探索、了解长江流经的省市及地理位置。

  3.萌发热爱长江、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教学用课件,视频《长江》。

  2.幼儿已经了解长江文化艺术节的相关内容。

  3.幼儿操作材料:拼图地图、地图涂色纸、大幅长江和省市图。

  4.背景音乐:《长江之歌》伴奏。

  5.电脑5台,幼儿用课件《长江流域》。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见过长江吗?你见过的长江是什么样了的?请你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现在让我们走近长江,欣赏长江的风采吧。

  看,这就是长江!从高空往下看,长江是什么样的呀?(暂停)是呀,长江蜿蜒曲折,穿过崇山峻岭。长江水奔腾不息,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

  从近处看,长江满面怎么样呀?(暂停,动作提示。)非常宽阔,真是一望无际。

  看长江水怎么样啦?长江水波涛汹涌,此起彼伏,非常有力量,有气势。来让我们也来学一学长江水此起彼伏的样子吧!

  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长江的风采,你的心情怎么样呢?

  小结:长江就像一条长龙,蜿蜒曲折地流淌在中国的大地上,它是我国最长的一条河流,全长有6300多公里呢。它还是我们的母亲河,滋养了长江两岸的人民。

  (评析:活动一开始,结合着《长江之歌》背景音乐的长江的视频,一下子就让幼儿走进了长江。在欣赏中,孩子们从高处、近处,正面、侧面等不同的角度,欣赏着长江的风采,又通过说说、议议、做做等不同的'方式,感受着长江的气势磅礴。这一环节有效地采用视听结合的方法,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也让孩子更加深刻了感受了长江。)

  (二)多种形式,了解长江流域。

  1.整体感知长江。

  教师:地图上的长江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提问:

  (1)地图上的长江在哪里呀?谁能指出来?看上去像什么呀?

  (2)在地图上这是西面,这是东面,长江是怎么样流的呀?

  教师介绍:在我国的西部有很多的山地,而东部就比较平坦,河流一般都是从高处流向低处的,长江就是从西流向东的。

  (3)长江从这里起源,那么青海就是长江的源头。那它的尽头在哪里呢?(原来长江流到这里就进入大海了,这就是长江的尽头。)是在哪个城市呢?(点击进入。)东方明珠塔 是亚洲第一高电视塔呢。

  (评析:活动中,通过课件的使用,点击后放大长江流域,及鼠标放于长江上,长江闪烁等电教手段的参与,突出了整个长江流域,让幼儿能一目了然,很好地了解了长江。)

  2.自主探索,了解长江流经省市。

  教师:长江从源头流到尽头都流经了哪些地方呢?今天,我们就请电脑来帮忙,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5台电脑,待会儿,请你们自己去看一看。如果不认识字,可以点击上面的色块,电脑就会告诉你了。比一比谁找到的又多又正确。

  ① 幼儿自由分组探索。

  ② 幼儿交流。

  教师:你知道长江经过哪些地方呢?谁找到了不同的地方?你的小眼睛真亮,找到了这么多地方,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四川:川剧(游戏变脸)、云南:孔雀舞(学动作)、江西:庐山(回忆古诗)。

  师幼小结:长江经过了哪些省市呀,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一共有多少个省市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评析:这一环节的自主学习中,老师提供了可操作可支持的电脑学具,鼓励孩子借助电脑,在与电脑的交互与互动中去探索长江流域。活动中,他们几个人自由组合,在电脑前通过点击课件,了解了很多的内容。同时部分省市中具有特色的动物、景色或文化的图案,如云南的孔雀、四川的川剧等,很受幼儿喜欢。在游戏变脸中,师幼一起在一声声“变”中不断地变化表情,增添了活动的趣味性。这种图文并茂、具有支持性的交互学习材料不仅引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操作兴致,更便于孩子主动学习和记忆,让孩子快速方便地掌握了长江流域。)

  3.自选游戏,巩固理解。

  教师:那你们能在地图上找到他们的位置吗?老师要考考你们了。这里有三种材料,看,这是第一种材料,它比较容易一些,请你把这11个省市拼到中国地图上;这一种材料有一点难度,请你把五角星贴在这11个省市上;在这块布上有着长江,请小朋友将这些省市图在长江两岸摆一摆。可能有点难,可以几个小朋友一起合作。

  ① 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② 幼儿检查,个别幼儿介绍。

  小结:刚才你们是怎么摆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们都摆对了吗?为自己欢呼一下。如果没有摆对的小朋友,在课后还可以再去摆一摆。

  (评析:在这一巩固环节中,三种富有层次和差异的材料:拼图长江流域、贴星长江流域;在画有长江图案的布匹上拼长江流域,为不同能力的孩子创造了成功的机会。孩子们在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材料和操作方式,因为是自主选择,所以孩子主动学习的意识与能力都更好地发挥出来了。)

  (三)了解张家港与长江的关系。

  教师:我们在地图上找到了长江流域,那你们知道我们张家港在哪个位置上吗?

  1.标出张家港。

  教师:张家港属于江苏省,在长江的南边,离上海很近,我们用一个圆形来标出张家港的位置吧。

  教师介绍:其实,在很早以前,这里是一片江滩,张家港就是由长江冲积而成的。

  2.长江对张家港的益处。

  教师:那长江水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请小朋友到电脑上去看一看,找一找。

  ①幼儿相互交流。

  ②个别幼儿介绍。

  提问:谁来和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发现。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小结:我们张家港可离不开长江呀。长江让我们的生活幸福多彩。我们要不要感谢长江呀?让我们一起大声地感谢长江——感谢你,长江!

  (评析:这里又是一个自主学习,孩子借助电脑了解了长江对张家港人的作用:我们饮用的长江水、食用的长江鲜、便捷的水上交通运输,丰富的长江水资源的灌溉,长江带给我们家乡的是繁荣、便利和幸福。在这些画面的渲染下,孩子们感恩长江的情感自然被激发出来,由此也自然真实地呼唤出“感谢长江”的感人话语。)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爬上距离地面60~90厘米斜放的木梯。

  2.能克服困难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从中分享成功、体验快乐。

  3.提高幼儿四肢的协调性、灵活性。

  活动准备

  1.木梯、圈、轮胎、油桶、泡沫垫、自制树枝、玩具小鸟若干、大型攀爬架。

  2.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热身。

  幼儿进行跳格子、过小桥、爬山坡、钻山洞、抬轿子等热身运动,为游戏做好准备。

  分析

  在开始部分,我设计了跳格子、过小桥、爬山坡、钻山洞和抬轿子五个趣味小游戏,意在通过跳、走、钻、爬和合力抬等动作练习让幼儿进行热身,做好游戏活动的准备。

  2.合作探索,动作练习。

  (1)幼儿自由探索爬山坡的方法。

  (2)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分享爬山坡的不同方法,并请个别幼儿进行示范。

  (3)集体讨论验证,共同寻求既快又安全的方法。

  ①小组、个别的展示来验证。

  师:你们的方法都很好,你认为哪种方法又快又安全呢?

  ②幼儿借鉴他人的方法再次分散练习。

  分析

  这个环节是活动的重点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告诉我们: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我给了幼儿充分的时间去自由探索爬山坡的方法,幼儿分别在矮一点的山坡和较高的山坡上练习之后,得出了爬不同高度山坡“既快又安全”的方法.并且互相展示和学习,之后再按照“既快又安全”的方法练习本领。这样反复多次的练习,既提高了幼儿手脚爬的技能,也使他们学会了怎样根据山坡高度的不同来选择合适的爬坡方法。

  3.游戏巩固,情感升华。

  (1)老师布置任务:帮小鸟安个家。

  (2)幼儿合作搬运材料过障碍,到达攀爬架上。教师重点指导幼儿与同伴合作的方法。

  (3)幼儿利用搬运的材料合作搭建小鸟的新家,教师观察指导幼儿合理地利用材料。

  分析

  这个环节是活动的高潮部分。我园自行设计并制作的“大型攀登架”一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所以我一直在考虑怎样在活动中将它好好地利用起来。“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因此在这个环节里.我设计了为小鸟搭建新家的游戏情境,这样既能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锻炼幼儿的能力,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游戏给了幼儿展示自我的.机会,而大班幼儿仅仅能热情地参与游戏和展示自己的胆量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具有与同伴合作的精神与能力。于是我在游戏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鼓励幼儿多人合作来共同完成搬运材料的任务。这时出现了有的孩子在攀登架中间递材料,有的孩子在上面接应的合作场景,这些都为幼儿的交往和合作创造了条件,也让每个幼儿都体验到了与人合作、成功完成任务的快乐。

  4.分享经验,体验乐趣。

  (1)分享经验,互相观察各组的鸟窝,把小鸟放入新家,体验成功的乐趣。

  (2)随着音乐拍手唱《做个爱心小天使》的歌曲,结束活动。

  分析

  最后的放松环节,我加入了音乐的元素,目的是让孩子们都乐于做一个有爱心的小天使,使整个活动更加轻松、愉快。同时我特别注意对孩子的评价,因为孩子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完成任务,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老师及时而又积极的评价,更能激发孩子的自信。

  编辑:cicy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简单的线条表现出家乡的桥、并用新材料以及擦的方法渲染效果。

  2、欣赏家乡的桥,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幻灯片、范画。炫彩棒、铅画纸、餐巾纸、粉笔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实景图片,引导幼儿发现桥的特征

  1、出示图片: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呀?

  2、介绍家乡的桥:xxx桥是什么样子的?那这一座呢?有什么不一样?这座桥看起来怎么样?这座桥很特别的,特别在什么地方?这座桥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二、欣赏大师的画,寻找画桥的方法

  1、出示两张图片,有的是拱拱的桥身,高高的桥洞;有的`是平平的桥身,每座桥的造型都不一样。

  2、再出示两张图片,有的桥是用一块一块的砖和石头造起来。在桥的上面还有人,有草,桥边有房子、有树,桥的下面有小船。

  三、示范讲解桥的画法。

  1、你们想不想来画一画桥?今天我给你们准备的材料有一些不一样哦!

  2、念儿歌示范:一条弧线画桥身,下面半圆是桥洞,再画短线是栏杆,横横竖竖画石头,一座小桥真牢固。

  3、介绍纸巾的用法:怎样让桥看起来更古老一些呢?

  4、出示完整范画进行小结。桥画好了,还可以用点画的方法画上桥上的人、草、花,在桥边上种上树、造上房子。

  介绍新材料:粉笔,添上背景。

  幼儿绘画,教师个别指导

  5、相互欣赏并评价。

  师:你最喜欢哪幅画?为什么?

  结束语:今天,我们学会了画家乡的桥,下次我们再来画一画其他东西,好吗?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尝试将色形不同的珠子进行串、并连,并引导幼儿运用一定规律呈现珠串的变化。

  2、引发幼儿创意出不同的串珠方法,并用作品装饰自己,鼓励幼儿展示成果。

  活动准备:

  1、幼儿欣赏过各种串珠类饰品。

  2、各色珠子,细铅丝,没有装饰物的发夹,项链搭扣。

  活动过程:

  1、引入:小白兔要参加时装表演,可是它发现还少一些漂亮的'装饰品,它很着急。听说小朋友们刚参观过饰品店,小白兔想请大家来帮忙,用各种颜色的珠子来串各种样子的饰品。这样就能把它的衣服打扮得更漂亮,就会有更多的小动物来买它的衣服了。

  (考虑:作为准备,可在前几天请孩子们为小兔子的饰品画好设计图,以便在活动中将想法落实到成品上,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使他们还不能在活动中很好地表现操作前的想法和设计,往往出现“做的没有说的好”的现象。因此考虑在活动前先请幼儿把自己的设计画成草图,以便在活动时参考。)

  2、幼儿制作,教师个别指导。

  3、成果展示:请幼儿展示自己串珠作品(走走时装步)。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熟练地双脚蹦跳,跳跃要有节奏。

  2、积极参与各项运动,能团结帮助小朋友。

  3、调动起小朋友的活动热情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4、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学会有节奏的跳跃。教学难点是让团结合作。

  活动准备

  布袋子、呼啦圈、长绳子。

  活动过程

  1、先练习中小班学过的青蛙跳和兔子跳。

  2、 老师演示“袋鼠跳”。

  3、 讲解“袋鼠跳”的运动技巧,双腿弯曲,腰要弓着,用力地一步一步地向前跳。跳的时候要拉紧袋子使袋子和身体连接。口袋的高度要在腰部,太高了身体不协调,太低会绊倒。每一步都要扎实,不能移动脚步,不然会绊倒。不要跳的太高或太远可以用小碎步的方法。

  4、 幼儿自由练习,师注意鼓励知道动作不协调的孩子和不爱运动的孩子使其全部参与进来。动感好的孩子也可以帮助差一点的孩子老师一定要给予及时的表扬。

  5、 个别表演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跳的。

  6、 游戏。

  (1) 袋鼠去逛街。地面上放一些呼啦圈代表不同的商场,小朋友要跳的'到位。(其他的小朋友可做拉拉队)

  (2) 接力赛。请两位老师帮忙在终点拉一根打绳子五个小朋友一组比一比哪一组“袋鼠”跳的快。

  7、老师一下袋鼠跳的运动要领。

  教学反思

  整体来看孩子们非常喜欢参加这一教学活动,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中小班的运动经验而设定的基本符合孩子的发展规律。个别不爱运动的孩子在老师的鼓励下终于愿意尝试参加运动了这让我很高兴,虽然动作不是很协调但是我还是在全班表扬了她们,增加了她们的信心我认为这很重要。另外我觉得游戏结束的时候我要是对那些帮助其他小朋友的小朋友也给予表扬就好了。我结束的有点太仓促了,没有照顾到她们。在练习“袋鼠跳”的时候有的小朋友摔倒了,虽然没有受伤可我有一些后怕没有准备医药箱。如果在让我重新上这一课我一定预先准备一医药箱。

  小百科:袋鼠是任一种属于袋鼠目的有袋动物 ,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大陆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部分地区。其中,有些种类为澳大利亚独有。不同种类的袋鼠在澳大利亚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从凉性气候的雨林和沙漠平原到热带地区。袋鼠是跳得最高最远的哺乳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