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大猫小猫》反思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大猫小猫》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教案《大猫小猫》反思1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强弱变化,初步根据根据图谱为乐曲进行简单的伴奏。
2、尝试通过学习大猫小猫的声音来表现音乐的强弱变化。
3、喜欢演奏打击乐器,体验演奏打击乐器的乐趣。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准备大猫、小猫的图片各一个,大猫、小猫的图谱一份。
2、将幼儿分成两组,准备铃鼓、沙蛋若干。
3、音乐《火车开了》、《大猫小猫》。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入场,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动物园的大猫、小猫在开音乐会,邀请小朋友们参加,我们一块去听听吧!"(播放音乐,幼儿们开着小火车入场。)师:"小火车接起来,我们出发了。"(播放音乐,幼儿们开着小火车入场。动作:双手握拳放于胸前,设计钻山洞情节,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喜爱之情。)"火车到站了,拉汽笛。"
二、听音乐,辨别音乐的强弱,并寻找节奏。
1、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幼儿欣赏,感受演唱大猫、小猫的不同力度。
师:"小朋友们快坐好,音乐会要开始啦!(大猫、小猫出场了)大猫小猫给小朋友们问好。(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大猫(小猫),今天我们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仔细听。)师:
"大猫是怎么叫的?我们来学一学,小猫又是怎么叫的`,学一学。"(大猫的声音很大,但是不可以喊;小猫的声音很小,但要有声音。)小结:大猫叫的时候,声音就大一点,小猫叫的时候,声音就小一点。
2、再次倾听歌曲,寻找节奏(X—X—X—X—)提问:我们再来听一听,歌里唱的是不是和小朋友说的一样。(教师配以动作,大猫拍肩重一点,小猫则拍腿轻一些。)
3、配以动作,再次熟悉歌曲旋律师:猫咪的歌唱的可真好听,我们一边扮演大猫、小猫一边唱歌来试一试。来,小猫们站起来。(幼儿们随着音乐扮演大猫小猫。)教师小结:大猫脚步沉重,小猫脚步轻佻。
三、练习歌曲节拍。
1、你们觉得男生适合扮演什么角色?女生适合扮演什么角色?
2、在玩之前我要说一下规则,大猫出场的时候,小猫能不能动?(不能)同样的,小猫出场的时候,大猫也不能都动哦!
3、分角色表演师:刚刚是男孩扮演大猫,现在我们女生也来扮演大猫,男孩则扮演小猫。
四、幼儿使用乐器伴奏。
1、出示图谱,师:看,这里有那么多的脚印,这是谁的脚印?(大猫的脚印,小猫的脚印)一个脚印拍一下,我们来试一试。(大猫拍肩,小猫拍腿。)
2、师:"有两样乐器也来参加音乐会,它们想为大猫、小猫伴奏。那谁为大猫伴奏合适?谁为小猫伴奏合适呢?你是乐器的小主人,你要管好自己的小乐器。"(分析:教师出示的两种乐器分别是铃鼓和沙球,幼儿很快就帮大猫选择了铃鼓,为小猫选择了沙球,并一致通过。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演奏铃鼓,一组演奏沙蛋,在教师指挥下初步练习演奏。提醒幼儿遵守轮奏的规则。)
3、幼儿交换乐器演奏。
师:我们来交换乐器演奏一遍吧!(分析:这个环节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幼儿都能使用不同的乐器给大猫、小猫伴奏。在乐器的使用、音乐强弱的表现上都顾及了全面,达到活动预设的目标。)
师:音乐会开始了,我们去给其它小动物演奏吧!幼儿听着音乐演奏出场。
活动反思:
大猫小猫是一首旋律简单,强弱关系分明的歌曲。但有时就是太简单了,反而缺少了点难度。
通过音乐,引导着幼儿们入场,我选择的是一首幼儿们耳熟能详的音乐《火车来了》,可是我在引导的时候,节奏没有踩准,从而导致幼儿的节奏也均不稳,在幼儿们入座时也有点乱。导致幼儿们的情绪都不太稳,注意力也不太集中,马上,我直接出示大猫小猫,吸引幼儿们的注意力,幼儿视线集中后,就马上进入到活动中去,在熟悉了歌曲之后,我让幼儿选择适合大猫小猫的乐器,让幼儿们根据乐器的音色去选择乐器,幼儿们用乐器进行演奏活动。然而简单的节奏,简单的歌曲,幼儿们不一会就学会了,导致整个活动下来,没有一点亮点,幼儿们的兴趣也没有被激发出来。在下次进行活动时,我会把增加难度,幼儿们都喜欢有挑战性的东西,在设计活动时,也要注重幼儿们的年龄特征,把活动设计的更富趣味性。
小班教案《大猫小猫》反思2
设计意图
幼儿园里有很多流浪猫,宝贝们经常会遇见。这些猫有的是大猫、有的是小猫。小班的宝贝们对这些流浪猫非常感兴趣,每次见到都特别兴奋。但是并不能准确感知猫的大小,大部分幼儿对于大小的概念并不完全了解,在表述物体大小的语言能力还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抓住这一契机,结合《纲要》明确指出:“数学教育要紧密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于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数学研究的对象”。在生活中,比较大小是幼儿园里幼儿常见的一种现象,也是数学启蒙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大小的对比,增强幼儿对数字的感知能力。再结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幼儿对数学认知上比较形象,直观。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数学认知活动目标中提出:“3—4岁幼儿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长短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表示。”宝贝们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游戏活动中学会比较大、小的不同。
活动目标
1、愿意探究物体大小的比较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2、观察物体的大小特征,进一步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并能使用相应的词汇描述物体。能熟练运用物体大小特征进行大小不同物品的分类。
3、初步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重点难点
观察物体的大小特征,进一步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并能使用相应的词汇描述物体。能熟练运
用物体大小特征进行大小不同物品的分类。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相应的爬、钻、跳等经验。
2、材料准备:大猫小猫玩偶、大球小球、大玩具车小玩具车、大小积木若干、大猫小猫衣服若干、大鱼小鱼若干等等。
活动过程
一、玩偶导入,激发兴趣。
1、情景导入,认识大猫、小猫。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客人,他们是谁呢?(出示大猫小猫)让我们一起和客人们打个招呼吧!这两只猫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它们哪只是大猫哪只是小猫呢?
教师帮助幼儿完整说句子:这只是大猫、这只是小猫。
二、讲授新知,区分大小
1、观察物体的`大小,初步了解大小的不同。
(1)出示三种大小不同的玩具,认识并比较大小
师:老师还给两只猫客人准备了好玩的玩具。(出示玩具)这是什么?这两个球有什么不一样的呢?(教师出示不同大小的球)依次出示三种不用大小的玩具认知。
(2)通过大、小玩具游戏,加深大小的认知。
师:大彩虹圈和小彩虹圈要来做游戏了,你们看他们是怎样玩游戏的?
游戏“变变变”教师将两个彩虹圈藏于身后,“变变变,什么出来了?”然后伸出一只手让幼儿说是什么出来了?幼儿学老师的样子将两个彩虹圈藏于身后,当老师说变变变,小彩虹圈出来了,幼儿就把小彩虹圈举起来。当老师说变变变,大彩虹圈出来了,幼儿就将大彩虹圈举起来。
师:大猫和小猫也想来玩呢?你觉得大猫应该玩哪一个彩虹圈呢?快拿出来给老师看看,小猫玩哪一个呢?”让我们把大圈送给大猫,小圈送给小猫。
2、幼儿动手操作,并能区分物品的大小
(1)为大猫小猫穿上大小合适的衣裤。
师:今天老师不仅给两位猫客人准备了好玩的玩具,还准备了漂亮的衣服,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大小不同的衣服)
(2)教师示范,大猫小猫穿衣过程。
(3)幼儿操作给大猫小猫穿衣服,老师巡回指导。
三、趣味游戏,加深巩固
1、比较大小的游戏,将大小不同的鱼一一对应分类。
师:猫客人玩了好玩的玩具,又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可是它们还是有点不开心?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客人的肚子饿了,宝贝们快让我们给猫客人准备点好吃的东西吧。你知道猫最喜欢吃什么吗?”(出示一大一小两条鱼)这两条鱼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你觉得大猫应该吃那条鱼,小猫应该吃那条鱼?
“大猫吃大鱼,小猫吃小鱼”游戏开始,教师及时指导。
2、比较大小游戏结束,教师小结。
四、延伸活动
宝贝回到家里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来玩比较大小的活动。
活动反思
我授课的内容是一节小班科学领域数学认知《大猫小猫》,这是一节基于幼儿数学的先天经验的实践活动。数学家根据猩猩在觅食是会选择数量相对多,或是个头相对大的食物,得出对于数量多少、物体相对大小的认知是动物先天的。也就是幼儿先天就具备识别相对多少相对大小的能力,而在教学活动中更多的是要基于幼儿的先天经验,将大小抽象出来。为后续进一步用数学的眼光感知、观察、识别客观世界提供活动经验基础。
活动中宝贝们都能积极参与,兴趣浓厚,愿意探究物体大小的比较活动,第一个环节是情景导入,以班级里来了两位小客人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通过辩认大、小两位猫客人的活动引出大小的概念。
第二个环节是宝贝们通过认知三种不同大小的玩具,并能在游戏中区分大小玩具,抽象大小概念。
在活动中不仅动脑观察思考同时又在操作的环节增强了动手能力,在给小猫穿衣服这一环节中宝贝们的专注能力都特别好,分别为大猫小猫穿上了大衣服和小衣服。达到了目标2的设定观察物体的大小特征,进一步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并能使用相应的词汇描述物体。能熟练运用物体大小特征进行大小不同物品的分类。第三个游戏环节呢更是让小班宝贝能动静交替,并加深巩固新知识。初步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在本节活动中宝贝对物体大描述方面还有些欠缺,有的宝贝不能用完整话表达,在日后的语言表达上还需要多加强培养,并且在区域材料投放上多一些比较大小的创设游戏。
小班教案《大猫小猫》反思3
活动设计背景:
我个人对音乐这门学科比较感兴趣,通过在幼儿园工作的这段时间,我觉得幼儿对歌唱有一定的误区,以为自己唱的声音大就是很棒的声音,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一些实践来为幼小的孩子们养成一个好的歌唱习惯。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声音的强弱、动作幅度的大小感受和表现歌曲的力度。
2、尝试仿编歌词,体验仿编的乐趣。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猫、小猫胸饰分别为全班人数的一半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火车音乐背景进场
1、师:今天,火车带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喵喵喵喵喵)是谁呀?
谁会像猫咪一样唱歌?(带领幼儿学唱喵喵喵喵喵)
2、师:看,猫来了。听听看,有几只猫。(出示图片,模仿大猫和小猫的叫声)你听出来有几只猫咪?他们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3、师:声音大的猫咪是哪一只?(大猫)声音小的猫是哪只?(小猫)
师:哦,是猫。这两只猫里,有一只是大猫,有一只是小猫。请你听一听两段音乐,听听是大猫先来还是小猫先来呢?
二、基本部分(学唱歌曲)
师:你们学的可真棒!我们一起来听听大猫和小猫是怎么介绍自己的,好吗?
——教师完整演唱歌曲。
师:大猫是怎么介绍自己的?大猫的声音怎么样?小猫呢?
——教师带领幼儿做动作表演学唱。提醒幼儿大猫和小猫的力度不一样。
师:谁愿意来扮演大猫和小猫,到前面来表演呀?
三、活动延伸
师:你们还想邀请什么动物朋友来我们贝贝班做客?(小鸭、小鸡等)
师:鸭子的叫声是怎么样的呀?大鸭可以怎么介绍自己,小鸭呢?我们把它请到我们的歌曲里,好吗?
四、结束部分
师:小猫走路是怎么样的?我们学小猫走路轻轻地去卫生间小便、喝水吧。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的音乐课,孩子们带着头饰,唱歌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不仅仅把大猫小猫引进了歌曲了,还可以自己创编歌词把其他小动物都请到了歌曲里面,孩子们学习的.**达到了很好的效果,目标完成的也很好,基本符合了《纲要》不仅要让孩子们“学会”而且要“会学”的教育精神。课程上的流程也比较完整,只是中间的强弱关系我没有太强调,孩子们唱的喝感受的强弱关系都不太明显,这是一个小小的失误,我将在第二课时强调这一点,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不是孩子做不到,是老师没有要求到,在以后的歌唱活动中,我会反复强调歌唱中各个注意事项,争取让孩子们养成一个科学的歌唱习惯。
小班教案《大猫小猫》反思4
活动目标:
1、感受声音的轻重和音乐强弱的对比。
2、体验玩音乐游戏的快乐。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大猫、小猫的图片。
2、《大猫小猫》音乐CD。
活动过程:
1、话题导入。“老师带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喵喵喵喵喵是谁呀?”(带领幼儿学说喵喵喵喵喵。)
2、听辨两段音乐。
他们想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呢,听一听,是大猫来了还是小猫来了?(教师分别弹奏两段音乐。)
你是怎么知道的?大猫的声音怎么样?小猫的声音又怎么样?
我们来学学他们的声音好吗?
3、学唱歌曲。
大猫想认识你们,和你们做朋友。和你们做朋友。大猫先要介绍自己,听!
“我是一只大猫,我的声音很大,喵喵喵喵喵。”这是谁的声音?听起来怎么样?
小猫也想来介绍自己呢!小猫的声音怎么样?
一起学一学大猫和小猫。(视幼儿的学习情况唱2—3遍。)
4、请幼儿分别扮演“大猫”和“小猫”,教师弹前奏,幼儿听音乐,根据强弱的不同,判断是大猫还是小猫,然后边唱歌边做动作跑到老师的跟前。
5、音乐游戏“找小猫”。
游戏规则:
大家跟着音乐一起走下座位边表演边唱歌,唱到小猫“喵喵喵喵”部分时,扮猫宝宝的小朋友就赶紧找个地方躲起来,音乐结束后扮猫妈妈的幼儿来找小猫。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女儿非常喜欢的歌曲。它歌词与旋律都比较简单,容易上口,歌曲内容又形象生动,活泼可爱,所以说这是一首比较适合小班幼儿学唱的歌曲。也许正是因为歌词、旋律都表较简单,所以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忽略了对歌曲的欣赏。
如果说活动内容的选择是合理的,那么我觉得可能我的`活动组织形式不太适合幼儿,特别是分角色哪一环节,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就明显的意识到小班幼儿不适合这种方式,对于小班孩子来说集体的学习、模仿、表演可能是更为合理化的。另外,小班的孩子的学习方式更倾向于在动作先行,所以可能让孩子的做做、玩玩的游戏中学习更为适合,那么如何来实施这种模式呢?这是我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小班教案《大猫小猫》反思5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熟悉歌曲的旋律和内容,感受歌曲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差异。
2、幼儿尝试创编歌词。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大猫和小猫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学习大猫和小猫唱歌的声音。
出示大猫和小猫的图片,感受大猫和小猫形体上的差异,提问"他们是谁?它们一样吗?"
A引导幼儿用动作幅度大表现大猫。
"大猫是什么样子的?"(学学大猫的样子)小朋友学的真像
B引导幼儿用动作幅度小表现
"小猫是什么样子?它和大猫一样么"(学学小猫的样子)
师说:"谁来用动作表演下小猫?"。
2、幼儿欣赏歌曲《大猫和小猫》幼儿熟悉歌词,用完整的句子形容大猫和小猫。
(1)师问:"刚才小朋友听了歌曲《大猫和小猫》,谁来告诉老
师大猫的声音是怎样的呢?"(幼:我是一只大猫我的声音很大。)
师问:"小猫的'声音又是怎样的呢?"(幼:我是一只小猫我的声音很小。)
(2)师再次欣赏歌曲,幼儿用动作表现下大猫、小猫。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用刚刚学过的动作来表现下大猫和小猫,看谁表演的最好。"
3、教师领幼儿听歌曲的伴奏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旋律的不同,并将音乐与大猫小猫匹配。
(1)师问:"它们想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听,谁走在前面,是大猫是小猫?"
师问:"谁走在前面?为什么?。大猫的声音是怎么样?"
(幼儿:大猫,音乐比较大,声音大)
(小朋友说得真好)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大猫叫
(2)师问:"小猫呢"(幼儿:音乐比较小,声音小)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带领幼儿一起学小猫叫。)
4、幼儿学唱歌曲,跟随老师放慢速度演唱歌曲,幼儿模仿学习。
师:"大猫想认识你们,和你们做朋友。大猫先要介绍自己,听。"我是一只大猫,我的声音很大,喵喵喵喵喵。
"你们认识它了吗?它是谁?它的声音怎么样?"
"小猫也想来介绍自己呢!它是谁?它的声音怎么样?
5、分组演唱。
将幼儿分成大猫和小猫组。在教师图片的暗示下,幼儿学习准确地演唱自己的角色"大猫"和"小猫"。
"你们喜欢大猫还是小猫唱歌的声音?喜欢大猫的坐在这里,喜欢小猫的坐到那里?"
6、仿编歌曲:
师:唱得真好听,把其他小动物也引来了,听,谁来了?(汪汪汪)大狗会怎么样介绍自己?(带领幼儿一起介绍)小狗呢?
7、结束教学活动。
师:"请你们回去问问爸爸妈妈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唱歌,好吗?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的音乐课,孩子们带着头饰,唱歌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不仅仅把大猫小猫引进了歌曲了,还可以自己创编歌词把其他小动物都请到了歌曲里面,孩子们学习的氛围达到了很好的效果,目标完成的也很好,基本符合了《纲要》不仅要让孩子们“学会”而且要“会学”的教育精神。课程上的流程也比较完整,只是中间的强弱关系我没有太强调,孩子们唱的喝感受的强弱关系都不太明显,这是一个小小的失误,我将在第二课时强调这一点,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不是孩子做不到,是老师没有要求到,在以后的歌唱活动中,我会反复强调歌唱中各个注意事项,争取让孩子们养成一个科学的歌唱习惯。
小班教案《大猫小猫》反思6
活动目标:
1、感受声音的轻重和音乐强弱的对比。
2、能完整演唱歌曲,并自主选择角色参与游戏。
3、体验玩音乐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1、感受声音的轻重和音乐强弱的对比。(重点)
2、能完整演唱歌曲,并自主选择角色参与游戏。(难点)
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
2、《大猫小描》音乐
3、“猫妈妈”头饰
活动过程:
1、话题导人。“老师带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喵喵喵喵喵是谁呀?”(带领幼儿学说喵喵喵喵。)
2、听辨两段音乐,感受音乐的强弱不同。
(1)他们想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呢,听一听,是大猫来了还是小猫来了?(教师分别弹奏两段音乐。)
(2)你是怎么知道的?大猫的声音怎么样?小猫的声音又怎么样?(3)我们一起来学学他们的声音。
3、理解歌词内容,学唱歌曲。
(1)大猫想认识你们,和你们做朋友。大猫先要介绍自己,听!“我是一只大猫,我的声音很大,喵喵喵喵喵。”这是谁的声音?听起来怎么样?它是怎么介绍自己的?
(2)小猫也想来介绍自己呢!小猫的声音怎么样?它是怎么说的?(3)一起学一学大猫和小猫。
4、玩“找妈妈”游戏,加深对音乐和歌词的印象。
请幼儿分别扮演“大猫”和“小猫”,教师扮演“猫妈妈”。幼儿听音乐,根据强弱的不同,判断是大猫还是小猫,然后边唱歌边做动作跑到老师的跟前。
5、音乐游戏“找小猫”。
游戏规则:大家听音乐一起边表演边唱歌,唱完小猫“喵喵喵喵喵”
之后,请扮小猫的幼儿赶紧找个地方躲起来,扮演大猫的'幼儿捂住眼睛数“1、2、3”之后,将小猫找出来。
活动延伸:
将游戏迁移至户外,扩大游戏场地,鼓励幼儿在玩的时候自主选择角色,请幼儿扮演猫妈妈,增加游戏情节,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进行游戏。
课后反思:
《大猫和小猫》这首歌曲歌词的内容、形象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曲调结构简单、象声词多且两段之间有较大的重复,幼儿没有记忆歌词的负担,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去享受歌唱和表达歌曲的强弱关系。因此,我在活动中非常注重幼儿自身的学习和体验,让幼儿通过说说、看看、听听、学学、唱唱等多形式的感官活动,努力营造“爱学、乐学、会学”的教学氛围。从整个活动情况看幼儿活动的兴趣很浓,基本能够控制自己的音量来表现歌曲,并且积极参与到音乐游戏中去。
在活动开始时,先请孩子们完整欣赏乐曲,让幼儿猜测是大猫来了还小猫来了,这一设计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更加集中注意力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强弱对比,为后来的控制音量学唱歌曲做好铺垫。然后通过和大猫、小猫打招呼的情景设计,引导幼儿熟悉歌词并学唱歌曲,为音乐游戏做好准备。
在活动最后一个环节,我采用了小班幼儿比较喜欢也非常乐意参与的躲藏游戏“找小猫”。意在让孩子在参与过程中会唱、乐唱。教学游戏趣味与否,是取决孩子对游戏的兴趣与游戏目的的达成,过于花哨的情节安排给予孩子的可能只是兴奋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兴趣。因此个人感觉游戏的安排是适合小班孩子的认知水平的,在实践过程中孩子的参与兴趣很高,意犹未尽,只是在落实过程中师幼互动可以更加细腻,教师小结提升时可以更加具体。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首要前提,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歌曲学唱中实现教学目标是我应该努力的方向。只有让幼儿在充满童趣的、和谐自由的情境中进行歌曲学唱,才能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中的美,激发幼儿的创造力,让幼儿乐意展示自己,从中体会到快乐和幸福。
【小班教案《大猫小猫》反思】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大猫小猫04-01
小班音乐大猫小猫案例与反思05-05
小班音乐大猫小猫教案04-06
小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大猫和小猫》04-09
小班音乐大猫小猫在唱歌教案06-10
音乐教案:《大猫小猫》03-20
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大猫,小猫》04-09
小班教案《小猫滚球》反思12-31
小班美术小猫的线团教案及反思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