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1-27 08:59:08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正确点数夹子的数量,按颜色分类,并比较多少,通过添上或去掉的办法使两种物体一样多。

  2、按卡片上6~7的数字或点子匹配相应数量的夹子。

  3、喜欢参加活动,乐意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活动的过程。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铃鼓一个、透明胶带。

  2、红、绿塑料夹子若干,“花”(画有数字6~7和点子)若干

  3、夹子放在两个大篓子里,每个幼儿的椅子下放一只小篓。

  活动过程:

  一、夹夹子。

  1、出示小夹子。

  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些小礼物,看,是什么?

  2、介绍游戏玩法和规则。

  师:我想请你们用小夹子来打扮自己,把自己变漂亮。你们想把小夹子夹在哪里呢,举手告诉老师?

  3、教师敲击铃鼓,幼儿游戏。

  二、数夹子。

  1、请幼儿数一数自己衣服上夹了几个夹子。

  2、请幼儿和同伴互相数数、说说各自夹了几个夹子,都夹在什么地方。

  3、请2~3个幼儿说说自己身上夹子的数量,大家一起验证。

  小结:刚才有的小朋友的夹子夹在…,有的小朋友的夹子夹在…

  有的小朋友的夹子夹在…,有的.小朋友夹得多,有的夹得少。

  三、给夹子分类,比较多少。

  1、引导幼儿将相同颜色的夹子夹在一起。

  师:告诉老师你身上的夹子有哪些颜色?现在我们来比赛,把你身上的红色夹子夹成一排,绿夹子夹成一排,比比谁夹得又快又整齐!

  2、幼儿比赛排夹子。

  师:排好了吗?谁来告诉大家你身上红夹子有几个?绿夹子有几个?哪个多?哪个少?

  3、请几个幼儿站在前面来说一说。

  4、将两种夹子变成一样多。

  小结:有的小朋友身上是红色夹子多,有的小朋友身上是绿夹子多,有的是一样多。那红色夹子和绿色夹子不一样多的,你有什么好办法把红色夹子和绿夹子变得一样多?

  5、幼儿用去掉或添上的办法操作。

  6、请个别幼儿到前面,大家一起检查。

  小结:小夹子玩了这么久想回家了,请你们将小夹子轻轻取下来,放在你椅子下的篓子里。

  四、做“花”打扮教室。

  1、师:看,老师用夹子做成了什么?你们看这朵花的花心是什么?花瓣有几朵?

  2、幼儿操作,教师检查指导。

  3、用透明胶带展示幼儿做的花。

  4、结束活动。

  师:我们的教室现在变漂亮了,我们一起出去玩一玩吧!

中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幼儿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益于 健康心理的形成,而且有利于增强社会适应力。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动作的发展可以使幼儿获得大量的刺激,从而促进大脑性能的完善,为各种心理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所以,设计了《熊来了》活动。该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在锻炼幼儿身体的同时有效促进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幼儿健康心理的内容很多,那么教师在体育活动组织、指导过程中应采取什么方法培养良好的情绪情感。

  活动目标:

  1、幼儿喜欢参与游戏,情绪积极愉快。

  2、幼儿通过游戏培养抑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训练反应的灵敏性。

  3、幼儿能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4、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5、锻炼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

  活动准备:

  “熊”头饰一个,在场地上划好幼儿活动范围和“熊家”。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教师:“如果你突然遇到一头大狗熊,你该怎么样,它才不会吃你?” 幼儿讨论提出意见。

  2、设置情境,观察讨论熊的习性。

  (1)教师请配班老师扮成熊,听到主班老师说:“哎呀!瞧,我们班来了一只大狗熊!你们快用你刚才的办法试试看,看它会不会吃你!”(配班老师就出现,幼儿尝试自己的办法,熊将出声的,动的幼儿抓走。)

  教师请没被抓走的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没有动,没有出声音等。

  (2)教师引导幼儿了解熊的习性:

  “熊”介绍自己的特点:“人们都叫我‘黑瞎子’,没错,我的眼睛不好,但是我的耳朵可灵了!一点点声音我都能听见!”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遇到熊的时候该怎么办?引出“看到了熊不要动,不要说话,就不会被熊吃了。”

  3、学习儿歌《熊来啦》。

  附:儿歌《熊来啦》

  熊来啦!熊来啦!闻闻你来闻闻他。

  别动别笑别说话,别被狗熊抓回家。

  (1)教师:“我这儿有一首儿歌,只要你会念这首儿歌就不会被熊抓走了,想不想听听?”

  (2)教师念儿歌,幼儿以集体,分男女的形式学习儿歌。

  4、第二次游戏。

  教师:“如果熊再来,我们怕不怕?(不怕),对了,熊来了,我们就一边念儿歌,一边用儿歌里的方法,就不会被熊抓走了!”

  教师:“哎呀!熊来啦!”(熊出现)

  教师和幼儿一起念儿歌玩游戏。

  5、商定游戏玩法和规则。

  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熊没来的时候我们干什么?什么时候念儿歌?什么时候不动了?什么时候游戏结束?熊的家在哪里等问题。

  6、教师总结幼儿的讨论结果。

  7、幼儿扮熊进行游戏。

  (1)请一位幼儿扮熊进行游戏。

  (2)请若干幼儿扮熊进行游戏。

  8、教师小结,评价

  表扬按规则进行游戏的幼儿。

  9、幼儿扮“熊”走进教室。

  活动反思

  教师的爱是教育中最为宝贵的营养,沐浴在爱的甘露下的.幼儿才会有安全感,才能逐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教师的反应,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除了关注他们的心理感受以外,还应该用亲切的语言、目光去亲近他们,关怀他们。

  让教师在体育活动组织、指导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方法,在锻炼幼儿身体的同时有效促进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活动中支持幼儿的自我挑战活动,使幼儿获得成功感;能及时发现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并作出反馈,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和自信心;注意活动中部分幼儿心理负担过重的问题并加以引导,使幼儿体验到活动的乐趣,并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为幼儿快乐的人生奠定基础。

  交流探讨。向其他教师讲述自己教学的实际与体会,从中发现问题,或请别人就自己的做法和体会发表意见,从交流中反思教学的得失。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通过适宜有效的多种活动,提高幼儿的健康认识水平,改善幼儿的健康态度,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最终使幼儿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中班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我班幼儿经过一年的幼儿园生活和学习,他们语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孩子们的使用的语言比较随意,不连贯,规范、生动的词汇缺乏。有时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另外,我班的插班生比较多,新生还欠缺与人交往的能力,不大敢跟同伴交流,也不大会表现自己。一次,在我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时,发现孩子们对正在搬运东西的蚂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 “小蚂蚁寻宝记”这一活动孕育而生。我利用幼儿喜爱的游戏活动,创设利于幼儿观察和极富想象空间的、生动的环境,活动中尝试让幼儿在教师创设好的情景中丰富词汇----学习短句----看图讲述,由浅入深的学习讲述,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让幼儿能积极地参与活动,在宽松自由,妙趣横生的氛围中体会快乐并享受与别人分享快乐的心情。

  活动目标:

  1、 在活动中学习看图讲述,能清楚、连贯、完整地说话,丰富词汇:“惊喜”。

  2、 通过对故事结尾进行猜想续编,激发幼儿好奇心,拓展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 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 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创设情景环境―-森林,里面藏有“神奇宝贝”(里面附有各种图片)若干、“蚂蚁”头饰与幼儿数相等

  2、教学讲述挂图4幅

  3、录音机、音乐《秋天》

  活动过程:

  1、情景游戏活动:“森林寻宝”。

  ⑴教师与幼儿扮演“蚂蚁”到森林里进行寻宝,引导幼儿在森林里发现“神奇宝贝”。

  教师提问:

  ①你发现了什么?学习句式:“我发现了……”

  ②是在什么地方发现的?加深句式:“我在……发现了……”

  ②宝贝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④找到“神奇宝贝”的时候你的感受怎样?学习新词:惊喜

  ⑵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神奇宝贝”里的图片进行自由讲述,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提问:

  ①找个朋友一起看看,你们的图片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

  ②图上有什么?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对敢说、大胆说和能完整讲述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

  2、创造性讲述:《小蚂蚁寻宝记》

  教师发现“山洞”,引出故事讲述挂图,激发幼儿兴趣。

  ⑴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前半段,引发幼儿对讲述的欲望,对故事结尾进行猜想续编。

  教师提问:帮小蚂蚁猜猜,这条线可能会是什么?(教师用简单的.绘画方式将幼儿的猜想记录下来)

  ⑶请几名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设想的故事。

  结束部分:“蚂蚁妈妈”带领“小蚂蚁”到草地上继续寻宝。

  附:故事:《小蚂蚁寻宝记》

  有一只小蚂蚁,他离开了自己的家到森林里去寻找宝贝。他一边走一边想:森林里有这么多高大的树木,美丽的花草,里面一定会藏着不少的宝贝!忽然,小蚂蚁惊喜地发现草丛里有一条细细的线,“太好了,我发现宝贝了!”他高兴的叫了起来。赶紧爬过去仔细的瞧一瞧,发现这条又细又长的线弯弯曲曲的一直向前伸去,小蚂蚁就想:这到底是什么呢?……

  活动反思:

  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

中班教案 篇4

  主题名称:

  主题八欢迎您,冬爷爷主体结构:冬天的小路、冬天的植物、小小脚印真有趣、小熊不见啦、雪人不见了,雪有什么用、小动物怎样过冬、雪花和雨滴、好玩的图形九个活动。

  主题内容:

  冬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冷,寒冷的气候给幼儿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有的幼儿不能坚持上幼儿园,有的幼儿怒愿意参加户外锻炼,同时冬季又是流感的高发期,因此增强幼儿的体质,锻炼幼儿的意志,提高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冬天又是美丽的,冰雪会给幼儿带来惊喜和新奇,"欢迎您,冬爷爷"这一主题,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传统民俗资源,让幼儿通过一系列活动中了解冬季的主要特征及人和动植物的过冬方式,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经验,体验冬日活动的乐趣。

  活动名称:冬天的小路

  活动目标:

  1.了解雪的特征,感受雪景的美丽。

  2.理解故事内容,能尝试表演出动物的不同特征。

  3.丰富 并理解词汇:"推"、"铲"、"扒"、"扫"。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家长或者教师带领幼儿欣赏美丽的雪景。

  2.故事《冬天的小路》挂图、故事磁带。

  3.小猪、小鸭子、小花狗、小松鼠头饰一套。

  4.幼儿用书第4册第26-29页。

  活动建议:

  1.组织幼儿欣赏雪景,到幼儿园或周边的小路上走走。(如果没有雪,可欣赏挂图。)引导幼儿谈谈:下雪了周围的'景象会发生什么变化?小路变的怎么样了?走在小路上有什么感觉?

  2.幼儿欣赏故事《冬天的小路》。

  出示挂图,让幼儿根据画面内容尝试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讲一讲: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

  老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提问问题幼儿讨论:下雪了,大树、房子、大地都变成什么样了?小路哪里去了?有哪些小动物在雪地里摔倒了?它们怎么样?小松鼠是怎么做的?小动物是用什么方法扫雪的?(幼儿模仿"推"、"铲"、"扒"、"扫"的动作,理解词义。)它们扫完雪后,在小路上干什么?它们的心情怎样?(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3.幼儿自选头饰,并根据动物特征进行故事表演。

  活动名称:冬天的植物

  活动目标:

  1、 发展比较性观察力,理解几种熟悉的植物过冬的方式。

  2、 能关注周围花草树木的季节变化,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

  活动准备:

  1、 秋天观察花草树木的经验。

  2、 植物过冬的方式,塑料大棚的课件或挂图。

  3、幼儿用书第34-35页。

  活动建议:

  1 带幼儿看一看周围数目花草的变化,并让幼儿谈谈各自的发现和感受。与幼儿一起讨论冬天的树,花,草与秋天的有什么不同?花凋谢了,草坪枯萎了,有的树掉光了叶子。

  2、探究植物过冬的方法。

  (1)请幼儿想一想,植物们没有棉衣,帽子,它们冬天冷不冷?

  (2)请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知道的植物果冻的方法。

  (3)课件演示或看挂图:植物过冬的方法。

  教师说幼儿常见的植物的名称,请幼儿说说它们是怎样过冬的。

  3、探究塑料大棚。

  (1)请幼儿想一想,冬天冻得树叶都掉光了,为什么我们还能吃到新鲜的水多喝蔬菜呢?

  (2)课件或挂图演示-塑料大棚。请幼儿看一看大棚里面都有什么水果。蔬菜?讨论为什么它们在塑料大棚里能过冬。(因为大棚上覆盖着的塑料膜能阻挡外界寒冷的空气,内部温度适宜,各种水果蔬菜均能茁壮生。

  4、观看幼儿用书第4 册第34-35页。

  活动延伸:

  1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组织幼儿参观塑料大棚。

  2、和老师一起给幼儿园里的小树"穿棉衣"(用稻草捆扎小树底部。)

  活动名称:小动物怎样过冬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知道小羊、小兔、燕子、青蛙的过冬方式。

  2.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小动物过冬的图片资料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看冬天图片资料,引出歌曲的第一段。

  通过图片上冬天冰天雪地的场景,让幼儿记住歌曲一段的语句;刮北风,冰天雪地天气冷,请幼儿跟老师说歌词。

  2.教师通过引导语,引出第二段得此内容。引导语:冬天那么冷,我们小朋友穿上厚厚的大棉袄,小动物们怎样过冬呢?

  3、完整的欣赏歌曲《小动物怎样过冬》。教师范唱,,请幼儿按节奏拍手。

  4、学唱歌曲《小动物怎样过冬》。引导幼儿随音乐跟老师轻声唱。

  会用不同的情绪表现出问句:"小青蛙睡在泥土中?"和叙述句:"小青蛙睡在泥土中。"的语气和语调。

  活动名称:小小脚印真有趣

  活动目标:

  1、发展比较性观察力,能辨别鸡、狗、鸭脚印的特征。

  2、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1)挂图一幅(上面有三间小房子,每间小房子上有可开启的门,下有相应的鸡、狗、鸭的脚印,鸡、狗、鸭分别住在每间小房子里)。

  (2)歌曲《小小脚印真有趣》磁带。

  (3)幼儿用书第4册第43页。

  活动建议:

  1、玩游戏"猜猜我是谁"导入活动。

  出示挂图,让幼儿猜猜每间房子里住的是什么小动物,为什么?

  2、熟悉歌曲旋律,学习歌曲节奏。

  教室范唱,幼儿完整地欣赏歌曲。请幼儿说一说:歌曲里都唱了谁?你记住了哪一句?

  3、出示节奏谱,重点引导X XX X XX节奏型。

  幼儿学唱歌曲。分四个乐段跟唱。完整跟唱。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边唱边模仿小动物的动作。

  4、歌曲表演。幼儿随音乐自由表演。

  活动名称:小熊不见啦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一些小动物要冬眠的常识。

  2.有主动探索动物习性的兴趣并学会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故事《小熊不见啦》的磁带。幼儿用书第4册第38-39页。

  活动建议:

  1.欣赏故事。

  设置悬念,引起幼儿欣赏故事的兴趣。叙述故事开头,提问小熊哪里去了?幼儿自动讨论小熊去哪里了。

  (1)听故事磁带,了解小熊究竟去哪里了。

  (2)提问故事中的人物、情节等内容。让让幼儿知道有一些小动物要避开寒冷,躲在洞里睡觉,睡一个冬天的觉,直到春天才醒来,这种过冬方式叫冬眠。

  2.交流讨论请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知道的其他冬眠的动物。

  3.探索其他动物过冬方式。

  (1)提问引起幼儿思考。冬天里有的小动物是要冬眠的,有的小动物是不需要冬眠的,不需要冬眠的小动物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天呢?

  (2)幼儿自由讨论其他动物的过冬方式。

  活动名称:雪人不见了

  活动目标:

  1、能够按一定的顺序讲述图片内容。

  2、了解雪遇热融化的现象。

  活动准备:

  幼儿已有堆雪人的经验;故事挂图《雪人不见了》;幼儿用书第4册36-37页。

  活动建议:

  1、引导幼儿相互讲讲自己堆雪人的经历。

  2、幼儿看图讲述。出示故事挂图4幅,鼓励幼儿展开想象自由讲述。启发幼儿按一定顺序讲述图片内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讲一讲:这是发生在哪个季节的事情?图片有哪些小动物?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雪人不见了?雪人哪里去了?

  幼儿分组后者个别按顺序讲述图片内容。

  2、教室完整地讲述故事,幼儿欣赏。

  3、请幼儿观看冬天的图片资料,感受冬天的美丽。

  活动名称:雪有什么用

  活动目标;

  1.感受雪的美丽,体验玩雪的乐趣。

  2.了解雪对动植物以及人类的作用,知道雪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第四册第32-33页,挂图《雪的妙用》。

  活动建议:

  1.下雪时,组织幼儿室外玩雪,让幼儿感受雪花雪景并体验玩雪的乐趣。

  (1)下雪时让幼儿追逐着雪花玩,用各种器皿接住雪花进行观察,让幼儿数一数雪花有几个瓣?引导幼儿观察雪花落在手上,头发上,衣服上,树上,地上的变化,想想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遇热即融)

  (2)雪后带领幼儿看雪景,堆雪人,打雪仗,在雪上踏脚印等。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室内谈话,引导幼儿说一说雪花的样子和玩雪的感受。

  3.了解雪对动植物即人类的作用。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喜欢雪的原因。雪很美丽,可以滑雪,堆雪人,打雪仗。

  让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经验,想一想动植物喜欢雪吗,为什么组织幼儿进行讨论。

  观看挂图,了解雪的妙用。厚厚的积雪是植物过冬的棉被;厚厚的积雪是植物春天的水分。厚厚的积雪是小动物冬眠时温暖的小窝。阅读幼儿用书第4册第32-33页。

  活动名称: 雪花和雨滴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引导幼儿享受音乐活动的快乐体验。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记忆力及音乐的表现力。

  3、引导幼儿用优美的声音唱歌,鼓励幼儿为第二段填编新词。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律动:根据优美音乐,跟师做春夏秋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锻炼钻的能力。

  2、发展四肢力量,训练手眼协调能力和动作的灵活性。

  3、增强幼儿团队间的协作意识,养成遵守游戏规则的好品质。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商量表达表现的形式,大胆表演。

  6、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活动过程:

  幼儿分两组站在起跑线后,教师发出口令,每对排头向前跑去钻过前方的3个圈,走到事先摆好的曲棍球面前,双手拿起球杆侧身站立将球打进球门放下球杆,沿跑道两边的.小路跑回,拍下一个小朋友的手,后面的小朋友继续进行游戏,快者胜。

  教学反思:

  软式曲棍球这一课,在教学难度上要大于平实一课。为了使幼儿认真学有兴趣地学习曲棍球技术。在教学设计上采用多种游戏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课结束后幼儿能够基本了解群滚球的玩法。但通过本课也发现几点不足;一是在发现曲棍球这个环节上应把时间再加大些,使幼儿在有效时间内发现更多的玩法,避免局限性。二是要注重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幼儿自由选择,这样效果会更好。总之,软式曲棍球教学要本着新课标精神,在教学设计上要突出课的特色,真正做到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思—玩中练。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欣赏《化蝶》,感受乐曲优美抒情的旋律。

  2、初步尝试借助图谱感知分辨分辨乐句,模仿蝴蝶飞以及停止时的动作造型。。

  3、大胆创编蝴蝶飞舞动作,心情愉悦地与同伴交往。

  活动准备:

  课件、音乐、盆花、图谱、蝴蝶、红色标牌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兴趣,初步感知音乐

  1、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蝴蝶吗?为什么?(幼儿自由讲述)我也很喜欢蝴蝶。

  老师今天为小朋友带来一首关于蝴蝶的故事,但这个故事藏在一首好听的音乐里,让我们一起来听。

  2、提问:音乐听完了,你觉得这首音乐怎么样?请小朋友们猜一猜音乐里藏着关于蝴蝶的什么故事呢?

  幼儿回答师总结

  二、欣赏视频动画,初步感知音乐所表现的内容

  师:小朋友的讲的故事对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动画就知道了。

  (幼儿边欣赏化蝶动画师边讲故事)

  三、分段欣赏,共同分析音乐结构,小组合作探索

  (一)介绍图谱,让幼儿讨论所表达的音乐形象

  (二)分段欣赏音乐,合作探索,寻找与音乐相匹配的图谱

  1、欣赏前奏段音乐

  (1)那最后一段音乐就和剩下的图相配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是否匹配。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音乐的最后一段。

  2、欣赏A段音乐

  找一找哪个图谱和这段音乐相配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蝴蝶在跳舞、游戏,请你们坐在位置上用自己的身体动作也来学一学。(跟着音乐学做动作)

  3、、欣赏B段音乐

  (1) 找一找哪个图谱和这段音乐相配 ?

  (2)现在让我们听着优美的音乐一起飞起来找一朵美丽的花朵。(学蝴蝶飞舞找到花之后深情对望)

  4、欣赏C段音乐

  (1)这个又和哪个相配呢?

  (2遇到暴风雨时的蝴蝶会怎么样呢?请小朋友用动作表现这时的蝴蝶。

  四、老师点图谱完整欣赏

  让我们静静地坐下来完整的'欣赏这首音乐。(边点图谱边配上轻轻的讲述声或自己的动作)

  五、创编动作,感悟音乐。

  1、师:蝴蝶说,它要成立一个舞蹈队,专门表演《化蝶》这个舞蹈,谁愿意参加?

  集体跟图谱随音乐做蝴蝶飞舞动作,师观察幼儿表现。

  2、玩“蝴蝶找花”游戏

  (1)老师做蝴蝶,找一名幼儿做花示范游戏

  (2)找两组能力强的幼儿和老师一起游戏

  (3)分组,集体游戏

  分花和蝴蝶两组玩游戏

  提升要求:每一乐句结束,蝴蝶(幼儿)要飞到一朵花(幼儿)得面前,并做出花的造型。师幼共同听音乐用动作表现音乐。

  师:让我们看看,谁会被蝴蝶仙子选中呢?

  (根据大多数幼儿的评判,为表演的幼儿佩带红、蓝标牌)

  师:祝贺被选中的小朋友,没有选上的小朋友也别泄气,继续努力哦。

  六、在愉快的游戏中结束活动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多种图形画出螃蟹身体并添加出八条腿等螃蟹其他的基本特征。

  2、体验创造和成功带来的乐趣。

  3、引发幼儿学习螃蟹的兴趣。

  4、让幼儿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活动准备:

  1、 螃蟹范画图。PPT图片

  2、 5米长的白纸上画好海底背景、蜡笔、记号笔若干。

  活动重点:

  掌握螃蟹的绘画步骤。

  活动难点:

  画出螃蟹的主要特征即两边的四只脚要对称。身体是各种形状的。

  活动过程:

  一、了解螃蟹的外形特征。

  师:今天有位小客人来到我们班做客,它还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小朋友来猜猜看到底是谁?

  教师读谜面:八只脚,抬面鼓,两把剪刀鼓前舞,生来横行又霸道,嘴里常把泡沫吐。(打一动物)。

  你们知道它是谁吗?(螃蟹)

  (我班幼儿对猜谜语有很大的兴趣,因此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导入角色,提高了幼儿的兴趣,以及对其特征的理解。)

  二、教师出示图片螃蟹(图一)。引导幼儿观察。

  师:你们看它长的怎么样?(观察螃蟹的身体和它的脚)有几只脚(8只),一边有几只?(4只)每边都有4只,它们是对称的。那螃蟹生活在哪里呢?(海里)你们看:它长什么样子的?(请幼儿回答)螃蟹有一对大钳子,还有八只脚,螃蟹是横着走路的,(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螃蟹走路的样子)教师:是的,这是一只神气的大螃蟹,今天它把他的朋友们也请来了,请你们仔细看看这些螃蟹长得什么样。

  (使幼儿能很快的掌握螃蟹的主要特征,并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为下一步做好准备,积累经验)

  (出示图片二)

  1、幼儿看图片二进行观察讨论,各种不同的螃蟹的特征,个别幼儿进行讲述

  (发现海底还有形状各异的螃蟹,不仅身体不一样,连脚也不一样,发散幼儿思维,展开想象。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讲述对螃蟹的认识,让幼儿更进一步了解螃蟹的特征,也为下面的画螃蟹奠定了基础。)

  三、教师范画

  1、师:海底里还有好多螃蟹没有来,你们猜猜看,海底里的螃蟹会是怎样的?(幼儿说身体的形状,老师画)接着要画螃蟹的脚,螃蟹有几只脚?是怎么样的?(8 只)一边有几只?(4只)你们和老师一起数1、2、3、4,两边的脚是对齐的哦!还有两只大夹子;别忘了(要给他画上两只眼睛)嗯,最后给他添上漂亮的花纹。哦!一只螃蟹宝宝就出现了!

  (给孩子一个正确的示范,知道画螃蟹的基本步骤)

  2、他还要穿上漂亮的衣服呢!我找出自己喜欢的红色,给他穿上,先拿起蜡笔宝宝沿着身体内侧涂一圈,(注意不要涂到线的外面)接着在里面顺着一个方向来回涂色,这样一件漂亮的衣服就穿好了。

  师:有没有不一样的螃蟹宝宝了?请一幼儿上来示范。

  四、幼儿绘画

  师:那你们还知道海里面还有哪些螃蟹呢?请你把它画下来。

  提出绘画要求:

  1、请小朋友先想好你的螃蟹身体是什么形状的,8只脚是怎么样的,然后再开始画,要和别的小朋友画的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有八只脚,左边四只,右边四只。(发挥幼儿的想象,有目的的进行创作)

  2、幼儿自己绘画,教师进行指导,要求幼儿尽量表现出螃蟹的主要特征,同时注意涂色均匀,不涂到外面。

  3、幼儿围在桌子四周在整张长纸上作画。教师个别指导。

  (让幼儿用这种方法作画,这是整堂课的靓点,虽然孩子们站着画,但孩子们乐在其中,画得也很认真,由于孩子们站的方位不同,整幅画上画出来的'螃蟹方向也不同,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成功感。各种姿态、各种形状的螃蟹跃然纸上。整幅海底世界里的螃蟹让人感觉眼前一亮。)

  五、展示作品

  师:你们画的螃蟹宝宝真好看,现在请小朋友讲讲你们画得是怎么样的螃蟹,它在干什么?

  (让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升。进一步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体验到用不同的创作方式带来的乐趣。)

  活动反思:

  螃蟹对于幼儿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吃过螃蟹,捉过螃蟹。小朋友对螃蟹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这节美术活动通过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使幼儿能很快的掌握螃蟹的主要特征。在活动的第一环节,我引用猜谜的形式让幼儿猜猜,激起幼儿的兴趣。第二环节让幼儿看一看范画,说一说常见的螃蟹,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讲述对螃蟹的认识,为欣赏下面千奇百怪的螃蟹打好基础。这样让幼儿进一步地了解螃蟹的特征,也为下面的画螃蟹奠定了基础。但是对于不常见的海底螃蟹,孩子们缺乏观察,需要老师及时引导,给他们观察的目的,指导他们观察的正确方法,从而准确的迁移到观察其他事物中去。

  在欣赏这一环节中,我如果能及时肯定幼儿的回答,提升幼儿有关螃蟹的知识经验,那效果就更好了。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没有让孩子用动作回答大螃蟹走路的姿势,也没有出示大螃蟹实物,让幼儿观察横着爬是什么样的?和幼儿一起学一学大螃蟹走路,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就非常高。这个环节没有是比较有缺憾的。

  从幼儿的作品来看,大部分幼儿能很好的掌握大螃蟹的形(奇、新、怪),有些幼儿绘画的大螃蟹还有了情节。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幼儿的作品上动态的螃蟹很多(孩子站的方位不同,所以画的螃蟹动态也不同),

  本活动在细节处理上还是不够,比如身体的和脚的连接。在教师示范画时,没有明确提出大钳子要画大一点,以致于有些幼儿绘画时会将大钳子画得很小,导致比例有些失调。在涂色方面我没有加强指导,因为幼儿已有经验,幼儿颜色涂得比较均匀。从幼儿的作品来看,孩子们都发挥了自己的创作能力,整幅画面效果不错,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小百科:螃蟹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甲壳亚门,软甲纲,真软甲亚纲,十足目,腹胚亚目,短尾下目。是甲壳类动物(crustacean),身体被硬壳保护着,靠鳃呼吸。在生物分类学上,它与虾、龙虾、寄居蟹是同类动物。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活动感受到交通标志作用大,初步培养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2、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并能与同伴进行合作学习。

  3、让幼儿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知道它们所代表的意义并能画出一些简单的标志。

  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重点是让幼儿感受交通标志作用大。

  活动难点:

  是幼儿自己能画出简单的标志,并说出其代表的意义。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带幼儿到马路、十字路口处寻找和观察各种交通标志;

  2、请家长协助幼儿搜集有关交通知识的资料;

  3、图片:常见的交通标志、故事《神奇的小警服》。

  4、彩笔、纸。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神奇的小警服》引出课题。

  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后,提问:故事中的小猴子怎么了?过马路为什么要走斑马线?什么是交通标志?

  评析:活动的开始,老师先用故事让幼儿知道斑马线是一种交通标志以及交通标志的含义。因为故事是孩子比较感兴趣的一种教学形式,故事中鲜活的人物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都能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

  2、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及重要性。

  (1)出示红绿灯标志、人行横道标志,引导幼儿说出其名称及作用。

  (2)用互动谈话的形式请幼儿说说自己都见过那些交通标志,它们都告诉我们什么?

  评析:利用活动前幼儿的观察和生活经验,进一步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及其代表的意义,再通过谈一谈交通标志的含义及作用,让幼儿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培养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3、请幼儿画一画自己感兴趣的标志。

  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交通标志,知道了它们的重要,现在就请小朋友画一画你喜欢的标志,然后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它的名字,还有我们平时应该怎样遵守交通规则。

  评析:通过画一画自己感兴趣的`标志,说说它的名字和作用,让幼儿进一步理解的标志的作用,进一步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

  4、设置交通标志栏。

  师生共同将老师准备的标志图、幼儿画的标志及家长协助收集的交通标志,组成专栏贴于墙上,引导幼儿进行观赏、交流,加深对交通标志的认识。

  反思:

  师生共同设置标志栏,供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赏,加深对交通标志的认识的同时,使幼儿知道这些标志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安全息息相关,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精选]10-06

中班教案01-14

中班教案01-14

中班教案01-14

中班教案01-14

中班教案01-14

中班教案01-14

中班教案01-14

中班教案01-15

中班教案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