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优选4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阅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句,提高文言文解读能力;体会晏婴机智的辩才,学习他热爱国家从容应对的谈吐机智。
2. 过程与方法
读、背课文,积累文言文的解读能力;学习晏婴在外交场合从容对答,不辱使命,不卑不亢的处世态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不卑不亢的处世态度,学习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找回自我。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策略:
1. 重点
课文读读背背;文言实词和虚词;人物形象和情节分析。
2. 难点
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词序;古今词义的差异。
3. 教学突破
读、背课文,突出学为主体,就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读: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教师指正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熟读成诵。
通过学生的阅读,让学生获得对文章的整体印象,并在整体理解的前提下,突破词、句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
网上与晏子有关的资料,投影仪和投影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学生初步阅读课文
1、 明确本课时内容。(板书课题:《晏 子使楚》
2、 指导学生初步阅读课文。
(1) 凭借自己以往的学习经验,推测文句的意思。
(2) 对照课文注释,重新阅读,边读边用笔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二、读讲课文
1、 领读课文。(教师领读前提醒学生注意:轻音和重读,节奏和韵律)
2、 让学生自己指出自己经过多遍朗读仍不能搞懂的问题。
3、 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将工具书的'注解运用于课文中,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的含义:(投影显示)
(1) 楚王闻之
(2) 齐之习辞者也
(3) 吾欲辱之
(4) 婴闻之
(5)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4、 你觉得课文中还有哪些词和现在的用法不同或难以理解,画上圈,尝试利用工具书并借助注释,把解释写在下面,并与同学讨论。
教师提示:特别关注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1) 王曰,何坐
2) 吏二缚一人诣王
3) 圣人非所与熙也
4) 寡人反取病焉
三、设疑·探究(投影显示)
1. 读读想想:楚王和臣子的谋划,是针对晏子的,还是针对齐国的?
2. 晏婴保护了自己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靠的是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根据吗?
(学生充分交流合作,教师适时点拨)晏子凭借自己机智善辩的才能和不亢不卑的态度,成功地出使楚国,并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晏子在反驳时,他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但在说话时,又非常注意分寸,寓刚于柔,把十分确定的反击对方的语言,用模棱两可的、揣度、疑问的形式表达出来,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耶等一类虚词,使语气变得委婉,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他义下辞严而又不亢不卑地折服了楚王。
3. (师生互动、合作交流)还有别的意见吗?(看学生的反应)肯定学生的回答,着重对学生提出要培养自己维护祖国尊严的聪明才智。
四、课文读背
1. 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2. 背诵提示:故事性较强的作品,要记人物,记情节;记人物的语言动作,记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3. 告诉学生背诵课文需要以讲述作基础,但更严格,精确到字词。
4. 试背诵课文。
五、拓展练习
这则故事写晏子出使楚国,在宴会上为捍卫国家尊严而进行的一场曲折而巧妙的斗争。你读完后有什么感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
晏子使楚
《晏子春秋》
出使前 出使过程 出使结果
楚王欲辱来使 晏子巧妙应对 楚王反取病焉
问计近侍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掌握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朴实语言中所含的复杂感情。
2、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
本文的教学主要从找出文章线索人手,然后围绕这个线索按照段落顺序逐步讲解,所运用的方法主要有问题法、讨论法、教师范读、演讲法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使其懂得审视自己的行为,珍惜亲情,探寻与父母、长辈相处的最佳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一)重点:
1、学习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平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
2、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情感教育。
(二)难点:
1、本文的线索是吃的东西,这一点较不常见,对此应稍作分析。
2、文章对母亲的描写不多,却感人至深,其原因何在?
(三)教学突破 :
对学生情感的教育不能用说教的方式,可通过演讲,引导学生自己明白体会。
三、教学准备。
教师查阅资料,掌握作者情况及作品背景。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建情景。
教师活动:
1、师:在学习本课之前,我想请大家回忆一下,有没有什么事情让你们至今想起仍悔恨不已呢?
2、鼓励学生举手讲述,注意对学生的心结进行开导。
3、师:本文题为“永久的悔”,它的作者 是当代语言学家季羡林老师,写这篇文章时季老师已年近九十,却还在对一件往事耿耿于怀,可见这件事在他的内心深处有着怎样的地位。那么,让这为九十多岁的老人难忘,始终无法释怀的到底是一件什么样的事呢?(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
1、低头沉思,回忆往事。
2、举手讲述让自己至今懊恼不已的往事,注意情节的完整性。
3、听教师讲述,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对本文的学习产生兴趣。
(二)分析课文第l、2自然段。
教师活动:
1、让学生齐读课文第l、2自然段。
2、师: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 抽学生回答。 板书: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3、师:为什么说它是作者心中“永久”的悔? 抽学生回答。 板书: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
4、师:作者在第1段用了两个成语“俯拾皆是”和“唾手可得”,它们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抽学生回答,总结。
5、让学生用上面两个成语造句,并加以点评。 生:因为它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
学生活动: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感情。
2、思考回答。
生: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3、思考回答。
4、思考回答。 生:这两个成语说明作者后悔的事有很多,但却能不假思索地说出让他感触最深的事,因为它一直在他心中,是作者无法解开的心结。
5、用“俯拾皆是”和“唾手可得”造句。
(三)让学生默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明了文章线索(约___分钟)
教师活动:
1、请学生默读课文。
2、师:刚才大家都阅读了课文,对文章 的内容有了大致了解。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这篇怀念母亲的文章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3、师:很正确,具体有哪些吃的呢? 抽学生回答。 板书:白的黄的红的
4、师:不错,“白的、黄的、红的”就是本文的线索,它贯穿文章始终。作者为什么要以吃的为线索呢?这一点作者在文中作了说明,请大家找出来。
5、抽学生朗读相关语句。
6、师:因为孩子最容易关心吃的东西,所以作者对小时候的记忆总与吃的 联系在一起,这一点可以理解。但 为什么母亲吃不到好东西这件事也会让他想起母亲呢? 组织学生讨论。
7、让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加以总结。
学生活动:
1、默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
2、踊跃回答。 生:全文是围绕吃的东西展开的。
3、思考问题。 生:白的麦子面,黄的小米面和棒子面,红的高粱饼。
4、阅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5、朗读:“第一,我作为一个孩子容易关心吃的东西。第二,除了黄的以外,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东西,几乎都与母亲无缘。”
6、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小组长,作好 讨论记录。 生:母亲之所以只吃红的是因为她把白的和黄的让给了我,这让我感动至深。 生:母亲艰辛一生,作者儿时无法体会,成人时又无法报答,内心悲凉。
7、汇报讨论结果,在教师点拨下明确。
(四)本课小结。
本课熟悉了课文内容,明确了文章线索,对第l、2自然段进行了分析,知晓了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初步感受了母亲对“我”的关爱和我对母亲的怀念。
(五)板书设计。
永久的悔
季羡林
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永久的悔: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线索:白的黄的红的
加入初二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资料不容错过!
第二课时:
一、阅读理解3、4自然段
教师活动:
1、让学生阅读第3、4段,思考这两段主要讲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抽多名学生回答,并总结。
3、师:这两段篇幅不长,却将作者父辈生活的艰辛深深地印人读者脑海。文中有些词语极富表现力,请大家找出来。
4、指导学生用这些词语造句,以加深理解。
5、师:母亲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抽学生回答,将内容板书(见板书设计)
6、师:如何理解“这个五里路,就是我母亲毕生所走的最长的距离”?(组织学生讨论)
学生活动:
1、阅读3、4自然段,思考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2、生:这两段主要讲述了作者贫困的 家境,将母亲的`大致轮廓也勾勒了出来,为后文的展开铺垫了感情基 调。
3、生:立椎之地、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举目无亲、背井离乡、千辛万苦……
4、用上述词语造句。
5、生:娘家姓赵,十分贫穷;不识一字,连名字都没有;走过的最长的路就是从娘家到婆家的五里路。
6、讨论这一句话中所饱含的深情
(二)分析阅读5-8自然段。
教师活动:
1、让学生细读5~8段,掌握其内容。
2、师:吃白的是最高标准,其次是黄的和红的,作者家平常都吃些什么呢? 抽学生回答。
3、师:但“我”却偶尔可以吃到点白的或黄的,有哪几种途径可以得到呢? 抽学生回答,将内容板书(见板书设计)。
4、让学生齐读第7段,注意读出感情。
5、组织学生讨论:文中母亲在中秋节给我半块月饼的事是整篇文章唯一一处对母亲行为的描写,语言极其 朴实,却让人感触甚深,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呢?
学生活动:
1、细读第5-8段。
2、思考回答。 生:“‘白的’与我们家无缘,‘黄的’与我们缘分也不大,终日为伍者只有‘红的’。”
3、生:可以从家境较好的大奶奶那里得到一小块馍馍;中秋节母亲会想办法给我弄一点月饼;为二大爷割牛草也可得到一点黄的。 ’
4、齐读第7段,体会文中流露的母子情深。
5、分组讨论,汇报交流讨论结果,在教师指导下领会文中自然流露的母亲对儿子的关爱情。
(三)重点研读9一ll自然段,进一步感受母子情深。
教师活动:
1、饱含深情地朗读“我在她身边呆到六岁……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2、抽一个学生朗读第10自然段。
3、师:这两段是本文最感人的部分、每 次读来都让人有一种辛酸的痛.“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 待”,年少时对母亲的恩情理解得并不深刻,等到知道报答时却已不能,这里包含了作者多少的无奈啊!指导学生领悟这两段作者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的深情。
学生活动:
1、听教师朗读,感受其感情基调。
2、充满感情地朗读第10自然段。
3、领悟作者平实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深情,联想自己的情况,体会父母对自 己的爱。
4、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 待”为题组织一次小型演讲会,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5、踊跃发言,说说自己平日是如何与父母、长辈相处的,从哪些小事中可 以反映父母对自己的爱。检讨自己 的不足,并思考应该如何去回应、去 报答父母、长辈的关爱。
(四)完成课堂练习。
教师活动:
1、疑难字词练习(见随堂练习设计)。
2、指导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
学生活动:
1、掌握相关知识。
2、发挥主观能动性,完成课后习题。
(五)本课小结。
这节课主要按段落顺序对课文进行了较为详尽地分析,使学生对文中质朴语言所蕴含的复杂情感有了深入体会,明白了文章之所以动人应在于情而非文。学生通过此课的学习,认识到父母及长辈对自己的关爱,懂得思索探寻与他们相处的最佳模式,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空悲切。
(六)板书设计
永久的悔季
羡林母亲:娘家姓赵,十分贫穷不识一字,连名字都没有走过的最长的路就是从娘家到婆家的五里路毕生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一辈子都没有笑过,日日夜夜盼着自己的儿子回来,直到去世。
线索
白的:大奶奶给;中秋节母亲想办法弄
黄的:为二大爷喂牛讨得
红的: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一般的纪念性的文章都会围绕被怀念的对象展开,但本文语言平实,对母亲的描写着墨极少,只有一处行为描写和一处语言描写,却同样能触人心弦,让人潸然泪下,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可让学生课外模仿作文。
六、练习设计。
(一)随堂练习设计。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1)他非常懒,总爱去邻居家憎饭吃。
(2)年少的他懵懵懂懂,做了很多错事,其中有二件让他至今后悔不已。
(3)那个工作对他来说垂手可得。
(4)他拿出一个馒头,扳了一块给我。
(二)个性练习设计。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母亲不知有多少个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回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请随意想像一个片断(如村边眺望、临终思念等)对母亲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七、教学探讨与反思。
1、文中有许多成语,让学生把握运用,对于写作水平的提高有一定作用。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可以从理清文章线索人手。
3、本文写得极其朴实,没有对母亲作过多的描写,只一块月饼和一句话语,就将母爱展露无遗,看不出任何修饰的痕迹。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明白,自然真实的情感流露才会出最好的文章。此外,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一个重点,可通过演讲的方式进行。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主要选的是反映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而本课则是在学习过《社戏》、《安塞腰鼓》、《竹影》之后的一篇课文,它是著名作家冰心的一篇散文,本文以对卡拉玛姐妹的赞美之情为感情线索,通过生动细腻的描绘,把异国的文化风情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表达作者对卡拉玛姐妹高超舞技的由衷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自主学习,积累本课中出现的生字词,如“静穆”、“惆怅”、“颦蹙”、“粲然”等;
2、情感目标:通过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力目标:要在本课的学习中,感受优美的舞蹈艺术,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优美生动的语言描写。
教学难点:通过反复吟咏作者观舞后的感受,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法学法]
本课仍然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法,利用电教媒体,根据设计好的由浅入深的问题进行有效学习,这样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而且在课堂上又能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把不太理解的问题放在课堂上通过相互解答,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多媒体播放印度舞蹈的形式,给学生以清新直观的感受,在播放之前先给学生提出要求:
细心地观察,而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再引出本文。这样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产生一种共鸣,对舞蹈艺术有初步的`感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自主学习,积累本课中出现的生字词,如“静穆”、“惆怅”、“颦蹙”、“粲然”等;
2、情感目标:通过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力目标:要在本课的学习中,感受优美的舞蹈艺术,提高审美意识。
三、自主学习:
走近作者:
冰心,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五四”时,她开始写小说、诗歌。她的散文语言清新秀丽,自成一体,称为“冰心体”,影响很大。许多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等多种文字,主要作品有《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诗歌《春水》《繁星》等。
语文教案 篇4
学情分析:俺所执教班级的同学,具备一定的朗读技巧,具有浓厚的朗读兴趣和愿望。喜欢课外阅读,积累了一定的语言,个别同学在阅读理解时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思维和不同的分析角度。同学合作学习意识强,有一定的合作学习能力,大局部同学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局部同学有较强的表达欲望和自信心,能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身稚嫩的见解。个别同学缺乏信心,较为胆怯,学习的主动意识不够。
设计思路:根据教材特点及同学的身心特点,本课的设计,首先是质疑课题,根据问题再解疑,充沛调动了同学学习的兴趣。另外,俺收集了大量的图片、声像资料、同学作品等制作网络课件,鼓励同学选择自身喜欢的网页内容浏览、积累、交流,目的是希望补充同学的知识储藏,让同学轻松地读、想、说、划,提高同学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同学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能综合运用所学认字方法识字。
2、能运用多种手段感悟课文内容,体会医护人员的高尚品格。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教师:网络课件、挂图、口罩。同学:有关“非典”的资料、橡皮泥、彩笔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看俺带来了一件什么东西?(出示口罩)在20xx年时口罩的使用率特别高,知道为什么吗?“非典型性肺炎”(简称“非典”)流行的时期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记忆?俺们都害怕自身被感染上“非典”,难道成天要和“非典”打交道的医护人员就不怕吗?让俺们跟随镜头来到抗击“非典”的第一线,看看医护人员是怎样工作的。(多媒体播放录像)你有何感受?诗人和你们有同样的感受,并用优美的文字写出了一首赞歌,今天俺们就来学习这首赞歌。(板题)
[导入富有生活气息,旨在唤醒同学已有的生活经历和真切感受。以聊天的形式将同学轻松的带入文本,以激发同学的读书欲望。]
二、新授
1、整体感知
(1)读课题,同学质疑。(出示挂图)(相机板书:怎样的?)
(2)带着“怎样的眼睛”这个问题把课文读通顺。(板书:美丽动人)
[语文课程规范倡议新的学习方式,让同学学会自主、探究学习,那么,从课题质疑一下子激发起同学探究的欲望,带着问题边读边理解,培养同学独立思维的能力。]
2、精读课文
(1)为什么在抗击“非典”时期,医护人员的眼睛是美丽动人的?再默读1-3节,划出有关的句子。再结合资料库的信息协助理解为什么眼睛美丽动人?(同学自身浏览网页,并记录有价值的信息。)交流感受。
[同学对课文内容初步感知后,再自身浏览网页,收集了自身感兴趣的信息,积累了一定的形象的感知,再次阅读课文,使文本的内容更鲜活了。]
(2)为什么说医护人员的眼睛美丽动人?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第1小节:①哪些词最能说明眼睛美丽动人?指答。(板书:愤怒冷静)
②为什么愤怒?又为何如此冷静?(播放多媒体课件)
第2小节:①请你结合课内外的资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医护人员明知道有被污染的危险,仍然和病人零距离接触,去救护病人。有一些医护人员在与病魔作斗争的过程中,献出了珍贵的.生命,(多媒体展示:丁秀兰。背景音乐)丁秀兰就是其中的一位。
③找找哪些词最能说明眼睛美丽动人?(板书:信心坚定)
④指导读第2小节。(挑战读)
总结学法:刚才俺们学习第二小节时不只结合课内外资料,还抓住了重点词语来理解,用这样的方法在1、3小节找找还有哪些词语说明眼睛美丽动人。
[这是一首诗歌,前四个小节的格式基本一致,教师领着同学详细学习一个小节,同学试着总结学习方法后,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同学自学。这正好体现了语文课标倡议的新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
第3小节:①指答。(板书:温柔的深情)
②(播放多媒体课件)抗击“非典”斗争中,医护人员对病人的关爱太多太多了,你还知道哪些感人的故事?(结合课前了解的资料说一说)
③正是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深厚的感情温暖着病人的心,你看,病人的眼中也充溢了什么?(播放多媒体课件)
[教师引导同学在相互交流中获取知识,而不是只靠教师的讲解。在同学遇到困惑难以解决时,教师相机点拨,充沛发挥了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发明性。充沛借助课件创设情境加深理解课文。]
3、再读课文
(1)再带着体会读1-3小节中你最受感动的小节。
(2)此时此刻,面对医护人员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同学在充沛感悟的同时发生丰富的情感,此时的设计恰巧给同学创设了表示的舞台。]
(3)(播放多媒体课件)这些医护人员不只感动了你,感到了俺,更感动了病人。
(4)默读4、5小节,找一找人们赞美他们的什么?(板书:高尚的心灵)
(5)你们还会用什么词赞美他们?
(6)让俺们带着赞美的语气齐读4、5小节。
[将要迸发的感情和对阅读的渴望,在此时融为一体,达到了感情和文本的完全融合。]
三、延伸拓展
1、社会各界通过各种方式赞美他们,请你们想想打算用什么方式赞美他们。(同学自身浏览网页)
2、分组创作。(多媒体播放课件)
3、反馈。
[新课标中强调要培养同学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本课在同学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将情感融于实际生活,发挥同学每个人的特长优势,小组合作搞创作,激发了同学创作的欲望,培养了同学的发明能力。]
四、总结
1、配乐诵读。你们的赞美很有感染力,让俺们带着心灵的感悟再读这首赞歌。(边读边想这些可敬可爱的白衣天使。)
2、学了课文你对课题“俺只看见你的眼睛”有什么更深刻的认识?
[再次对课题质疑,激起同学深究诗歌表达的主旨。]
俺们透过一双美丽动人的眼睛,欣赏到一颗颗高尚的心灵。是啊,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曲心灵的赞歌。小朋友们,请全体起立,让俺们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这些时代英雄吧!
板书设计: 俺只看见你的眼睛
美丽动人
(插图)
愤怒、冷静信心、坚定温柔的深情
高尚的心灵
课后反思:这篇公开课教案将“读”这个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学重点落在读、悟上,使同学在读中学,学中悟,悟中思,读出意味与感受。遵循了“同学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让同学更多的拥有自主学习、自主发明的权利和机会。
1、整体掌握,整体阅读,整体感知。语文课程规范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同学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掌握的能力。开课伊始,先用课题《俺只看见你的眼睛》引发同学质疑,在同学发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后,布置同学通过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挑战读等多种方式阅读全文,整体掌握了课文内容。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合作、探究”是本次课程改革积极提倡的学习方式。培养同学学习、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并使之逐渐成为同学学习的一种内在需求,一种良好习惯,一种自觉行为。
3、充沛利用网络课件容量大、自主性强的优势,鼓励、启发同学联系生活经验,大胆想象,为同学的思维发展创设空间,同时使同学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4、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学习活动和过渡语,着力鼓动同学学习的热情,使教师之情,同学之情,作者之情,作品之情发生共鸣,确保教师、同学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有效进行。本课设计,十分注重教学活动、同学学习活动和过渡语的设计,激励同学在朗读时努力进行感情的投入,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2-20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画风》教案05-06
(精选)语文教案09-22
语文教案(经典)09-12
语文教案【经典】09-06
(经典)语文教案09-07
语文教案【精选】10-25
[经典]语文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