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14 11:17:46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今天,我和学生一起学习清代诗人郑燮的作品《竹石》,我把教学目标定在: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能够联系注释以及工具书读懂诗意;3、感受竹子的顽强毅力,从而激励自己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为了达成这些目标,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采用以下几个步骤组织教学:

  一、导课激趣是前提

  对于一首古诗,学生只有对它感兴趣,才有可能深入地学习。如果学生对古诗不感兴趣,则学生很难会去学习它。为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竹石》的兴趣,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

  师:读了题目你有什么话想说?

  生:竹子生在石头当中。

  生:是石头做成的竹子。

  师:你见过竹子吗?你对竹子有些什么了解,用一二句话说说?

  生:竹子的叶子一年四季是绿的。

  生:竹子有一节一节的。

  生:竹子小的时候可以吃,而且很好吃。

  生:夏天,我们可以到竹园里纳凉,做游戏。

  小结:郑燮写的《竹石》到底写些什么呢?学了诗句以后我们会了解的。

  因为学生对身边的竹子是比较了解的,组织学生由此及彼地进行链接,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竹石》兴趣。

  二、理解词句是关键

  要让学生进一步领会《竹石》的大意,还需要引导学生从字面上读通、读懂诗句。我让学生悟读,引导学生对照注释以及工具书自己悟读。在一首古诗中,往往会因几个陌生的`字词或有特殊用法的字词而影响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那些关键的字词,予以点拨指导,启发引导学生去领会全诗大意。如咬定、破岩、还、任尔等字词的意思的理解。

  三、激发情趣是目的

  学生通过悟读,真切感受到岩竹的精神坚强、有毅力,刚强不屈。请看部分学生的情趣产生过程:

  生甲:从咬定一词可以看出,竹子的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中,不肯有半点放松,它也不愿意扎根在沃土上,可以看出竹子具有顽强的毅力。一个咬字可以看出郑燮已经把竹子不当成一般的竹子了,而把竹子已经当作一个坚强不屈的人了。

  生乙:立根原在破岩中的一个破字写出了竹子生长环境的恶劣。它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还依然挺立着,可见竹子多么坚强。

  生丙:我还有补充,一个破写出了山上的岩石随时都有可能倒塌,竹子随时都有可能遇到生命危险,但它还是乐呵呵地生活着,你说坚强不坚强?

  生丁:千磨万击还坚劲可以看出竹子已经经历很多很多的磨难,一个还字说明竹子没有被困难压倒。

  生戊:任尔一词也说明竹子不怕艰难险阻。可见竹子刚强不屈。

  感受:学生通过读读、议议、再读读、再议议对岩竹那种伟大的坚强性格感悟得非常透彻了。因而对竹子的崇敬之心也油然而生。

  四、训练朗读是重点

  小学生学古诗,我的观点要引导学生多读,要在读中做文章。因为,只有让学生反复读,才能引导学生反复与文本接触,才能引导学生反复地感悟文本。学生感悟文本次数量的增多,必然为达到质的改变。这个质变是学生通过阅读自然而然获得的。我采用五读:一是范读,老师有表情地先读一遍,引发兴趣;二是自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体会节奏;三是细读,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等自主感悟;四是指名学生读,引导学生将竹子的顽强性格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现出来;五是背诵,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背诵的程度。通过这样反复地读,学生就会自觉地进入诗的意境之中,从而受到熏陶和感染。

  五、引导链接是延伸

  学生通过学习,对竹子的精神有很深的感受,学生们纷纷表示:我们要像竹子学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不怕困难,不畏艰险。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进行链接。我是引导学生与日记、周记链接。

语文教案 篇2

  《珍珠泉》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通过对珍珠泉的描写,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家乡热爱的感情。教学本课,笔者以“口语交际”的形式组织阅读,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地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美。使学生既复习巩固了本单元的阅读方法,又为后面的“口语交际”做铺垫。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认识5个字(包括一个多音字“担),能用“缘故、朴素”造句。

  2.练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文章大意,理解每一段的基本意思。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7个生字,用“缘故、朴素”造句。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师:说说你在什么地方看过泉,它有什么特点。我国还有很多神奇的泉,你知道吗?(学生可说“资料袋”中的内容,也可说自己搜集的内容。)作者吴然的家乡也有一眼泉,叫——板书课题《珍珠泉》。

  2.学生自读课文。

  师:这眼泉为什么叫珍珠泉?在作者的眼里,它是一眼怎样的泉?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读课文。

  同桌轮读课文,互相订正读错的字词,最后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二、招聘“导游”,模拟“游客”

  1.师:风景优美的“珍珠泉”迎来了很多游客,景点管理部门想在我们班招聘一批小导游,你们想当小导游吗?

  播放旅游景点中导游解说场面的片段(30秒钟之内)。

  思考:导游会对游客说些什么?(城市学生对导游这一职业较为熟悉,该环节可省略。)

  2.师:要当好“珍珠泉”的导游,你认为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讨论后归纳

  (1)要熟悉“珍珠泉”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话把这些特点介绍给游客;

  (2)针对游客最想知道的进行解说;

  (3)解说时要富有感情。

  3.师:如果你是一名慕名来到“珍珠泉”的游客,最想了解什么?最想对导游提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后小结。可能有以下问题:(1)“珍珠泉”为什么会不停地冒着水泡?(2)珍珠泉为家乡作出了哪些贡献?(3)“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这句话什么意思?……

  三、品读课文,准备“应试”

  1.出示“导游”招聘条件。

  考题

  (1)概括介绍“珍珠泉”的特点。

  (2)选择其中一个特点,详细、生动地介绍“珍珠泉”的美丽景色。

  (3)能回答游客提出的问题。

  要求

  (1)能主动、热情、大方地为游客作解说。

  (2)介绍“珍珠泉”的特点时能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表达出对“珍珠泉”的赞美,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能认真倾听游客的提问,并认真、耐心、有礼貌地解答。

  2.学生根据招聘条件中的“考题”和“要求”细读课文,四人小组内每人轮流当导游(其他当游客)进行模拟“招聘考试”。

  3.教师巡视各小组“应试”情况,学生推选代表在班上交流,教师点评、指导。

  (1)解说课文第2自然段内容时,要注意“水是那样绿……已经发黑的树叶”这两句话,既要突出绿的程度,又要表达出赞叹的感情。

  (2)解说第3自然段中“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这句话,要突出水泡的顽皮。“开始水泡很小……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要表现出轻松、活泼的情感。“水面和潭底……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要表现出水泡色彩丰富、晶莹剔透的特点。

  (3)第4自然段有一句话:“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要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在什么时候说较好,如何强调重音和停顿,如何表现出发自内心的自豪和赞美。

  4.出示“珍珠泉”挂图,指导学生凭借挂图解说,并能恰当用一些手势辅助解说。

  四、组内比赛,竞聘“导游”

  1.组织学生分组(四人一组)进行解说比赛,推选出优胜者(每组1名)。

  2.老师为优胜者颁发“导游证书”。

  五、总结评价,拓展延续

  小导游们,你们的解说尽兴吗?小游客们,你们这次“珍珠泉”之行愉快吗?

  下一次旅行的目的地就是我们自己的家乡——××,而且还继续招聘小“导游”。你们准备带领游客到家乡的哪个景点参观,如何解说呢?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横亘、连绵不断、驰骋、暮霭”等词语的意思。勾画文中的比喻句。

  2、了解天山牧场在天晴、下雨、黄昏及傍晚时的迷人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获得美的享受,陶冶学生审美情操。

  重难点

  1、了解天山牧场在天晴、下雨、黄昏及傍晚时的迷人景象。

  2、体会课文运用了大量比喻表现天山牧场迷人的美。

  乐学善思

  办法争当小导游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运用多媒体、录音机播放或学生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生

  谈感想,在土壤肥沃,牧草茂密,野花芳香,空气新鲜的天山,有一片迷人的牧场,想去看一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中《迷人的天山牧场》。

  二、扩大视距,默读全文,首先思考如何运用题目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哪些地方写天山?哪些地方写牧场?(教师板书:远看天山走进牧场)写了牧场哪些时候的景观?(板书:晴天、雨天、黄昏、傍晚)。

  三、重点探究、细读感悟

  1、出示自学提示:

  (1)选学一个自然段,找出这段中描写哪些景色?

  (2)勾画该段中的比喻句。运用“把……比作……”和“用……比

  喻……”认识勾画的比喻句。

  (3)组内赛读,选派小导游介绍牧场的迷人景色。

  2、小组汇报

  四、总结全文、揭示中心

  1、听了以上导游的.介绍,虽然我们人没到牧场,但心已到那了。游客们假如我们现在就到天山牧场,看着这迷人的景色,你们最想说一句什么话?天山牧场这样的美景各地都有。我们看到牧场的风光,就会想到祖国各地风光,用一句话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秀丽风光的赞美呢?

  2、看来,我们不仅爱上了天山牧场,更爱上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相信课后这个作业同学们一定非常有兴趣完成,收集描写祖国河山的成语(或四字词)。

  板书设计:

  晴天

  迷人的天山牧场 雨天

  黄昏

  傍晚

语文教案 篇4

  我们常说,是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得者便可得天下”。可是,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是靠单纯的技巧能一蹴而就的。需要细致的观察、丰富的积累等很多因素。从教10年来,如何提高学生的水平一直是困扰自己的问题,虽进行过各种尝试,但还是收效甚微。

  上周到涞源二中交流学习并上了一节有关话题的课。接到这个题目时,很是苦恼了一番,一则是话题本来就是个很宽泛很大的课题,需要注意的事项,需要训练的技巧很多,需要在三年的时间里反复渗透强化,短短的一节课45分钟,从哪里切入?二是对那里的学生一无所知,进度?话题的掌握程度?学生学情等等。不管怎么样,困难永远都是对自我的挑战和超越。反复思考,最后还是决定由面到点,选择学生最需要具备的能力,也是成功与否的关键点审题、立意选材来讲。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明确话题的特点和思路

  2、熟练掌握审题的方法

  3、学会立意、选材的基本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

  1、根据自己经验归纳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规律,互相分享好的立意选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多正确立意,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2、让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善于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学会珍惜生活中的各种美好情感。

  二、教学过程:

  (1)、河北中考真题回放:

  1、3年:在生活中,有许多的人和事物使我们感动。同时,我们的一些行为也可能感动别人。

  请以“感动”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章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6年:我们每个都需要财富,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财富。金钱是财富,知识是财富,时间是财富,健康是财富,亲情是财富,朋友是财富,成功的经验是财富,失败的教训也是财富……拥有财富,我们才可以拥有富有的人生。

  请以“财富”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题目。写一不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悟,发表见解……3、要写成诗歌应不少于20行。

  4、文章中的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3、7年:孔子的学生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一位智者说: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几十年,便有50%的人可能让自己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人。他们的话都道出了反省对于成长的意义。

  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悟,发表见解……3、要写成诗歌应不少于20行。

  4、文章中的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思考:(结合自己经验,思考,之后同桌互相交流补充)

  “话题”的注意事项、思路步骤?

  (2)、现场演练:(攻克重难点)

  1、审题:所谓审题,指的是在对材料、提示语、话题、要求进行认真的研究和领会的过程。审题不单是切题的问题,更是把文章写好的前提,它是确定方向的一个步骤。审题不清就会“立”错“意”,会导致偏题、离题,文不对题。文的过程中,第一个环节就是审题,审题不清,偏离话题,文章写得再好也是枉然。

  练习:思考并探究下列两组话题的审题方法。(要求:观察两组话题,归纳两组话题的审题方法,并从每组中选择一个话题,做具体分析)

  第一组:曲线、阳光、富翁

  方法:

  第二组:乐趣、温暖、心事

  方法:

  2、选材立意:立意就是根据题目确定文章中心的过程。选材:中心是由具体材料来表现的。因此,我们要表现一个特定的中心,就需要进行认真的选择,必须紧紧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思考:结合自己平时的,说说“立意”、“选材”的注意事项并分别举例说明:

  立意注意事项:

  选材注意事项:

  练习:

  1、某日中午,某同学吃完午饭后仍像往常一样,第一个来到教室自习。教室里有些脏物,于是她拿起了笤帚打扫起了卫生。她的心里“咯噔”一下,在一桌子的底下,发现了一张似乎被裹皱了的百元钞票,心想这一定是某同学不慎掉下了今天购买校服的钱,此时她心里明白她比谁都需要钱,因为她的家境是班里最困难的。面对突如其来的“横”财,某同学经过思考把钱交给了班主任……

  根据材料可从几个方面立意?

  2、以“母爱”为话题,选择你认为最真实新颖的事例。

  三、美文欣赏

  金色苦难 河北一考生

  人生百年,没有人能够一帆风顺,命运总是在我们的道路上设下障碍,让我们去经历种种苦难。再回首,我们会发现走过的路是神圣的,苦难竟是人生中的一笔财富,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苦难是财富,它激励着人前进。孟子曾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不错的,人要有所成,必先经历苦难。司马迁遭受宫刑却著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苦难,定是立下汗马功劳。或许,若不是此等苦难,司马迁只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史官罢了。人都是有惰性的,而安逸的生活则如缠绵的流水,会渐渐磨淡人的大志,而苦难则是刺骨的冰水,使人保持头脑清醒,心灵明知方能成就大业。正因如此,才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才有孙康的映雪苦读。苦难的金色,照在理想的路上,使歧路暗淡无光,使人毫不犹豫地向前走。

  苦难是财富,它磨砺人的品质。古语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人经受过磨难,就会如脱胎换骨一般。霍金经受着轮椅上的苦难,使他意志坚强,智慧超群,从而为人类开辟了一片新的星空;贝多芬经受着耳聋的苦难,他学会了“扼住命运的咽喉”,坚强的面对生活。苦难的金色,曾照着人的身躯;洗尽懒惰、狭隘、不思进取等铅华之色,给人留下如玉般的品质,留下人生该有的本色。

  总是有人误读了苦难的色彩,有人说苦难是黑色的,于是他们屈服了,他们被命运的浪花打向礁岩;有人说苦难是灰色的,于是他们逃避着,不曾得见人生的真面目;然而我说苦难是金色的,它是炼金的烈火,使淘沙的巨浪,是结成珍珠必备的那一粒沙粒,是人生的一笔大财富。正是如平原不出骏马,陡崖间方见骐骥;小林中多见寒鸦,山顶端可寻鸾凤。苦难是闪着金光的财富,它使人生绚丽,使人生达到目标,而无所悔恨。

  所以,我们要善待苦难这笔财富,让人生同它一样,闪耀着金色的光芒。所以我们要昂首带着笑迎接苦难,有了这笔财富,人生的目标就不会太远。

  一、审题立意。

  从要求来看,考生既可以从材料中提到的“金钱、知识、时间、健康、亲情、朋友、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等任意一个方面来命题,又可以选择材料之外的,比如一件礼物、一句话等内容来构思。但要注意,不可泛泛而谈,面面俱到,因为这样做就会导致文章没有深度。另外考生在中还要注意,要想使自己的文章写得符合题意且有个性,就必须突出一个“真”字,即写真情、抒真意。材料的选择也要符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能够表现青少年的个性、、志趣、情感、风貌等。换句话说考生只有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体验以及人生态度来写,才能够使自己的文章立意高远,情感真挚。

  体的特点来,千万不可写成“四不像”类的文章。总之文体上是自由的。

  二、名师点评

  作为满分,《金色苦难》有以下特点:

  1、立意高人一等。苦难,是令人畏惧,让人害怕的。但是考生一反常人之举,将“苦难”前面冠以“金色”二字,这样,使“苦难”不再是以前的灰色、消极、令人畏惧的,而成了积极向上的、令人欣喜的追求。立意出人意料,真可谓高人一等。

  2、丰富的文史知识为文章和多种论证方法的综合使用增加了文章的文采。考生在文中引用的孟子的名言、古人名句以及司马迁、勾践、霍金等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可谓信手拈来,但又极合题意,令人佩服。另外,语言连贯,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尤其是排比修辞的运用,既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量,又显示了考生的不同一般的文彩。文章的倒数第二自然段是这方面的极好的`例证。

  课后反思:

  本课的优点:

  1、本节课的三个维度的目标,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小组的合作交流、老师的点拨举例引导都得以完成。

  2、本节课采用由面到点——先让学生明确话题步骤,再具体训练关乎成败的审题和立意选材,层次比较清楚,符合学生对的学习认知和步骤,做到了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3、大部分规律方法都是由学生思考谈论得出,并且让学生举自己中的实例,这样学生更容易掌握抽象的规律,更能直观形象地掌握方法。

  4、本节课的作业设置的是美文欣赏,选取的是河北省06年中考的话题的满分,后面附有关于选材立意的的分析和满分的理由。是对前面所讲知识的一个全面的升华。而且用河北满分为例文,更有针对性。

  本课的不足:

  1、无论是“审题”还是“立意、选材”对学生来讲都是难点,不要说一节课,就是三年都不一定能达到老师的预期。而在不知道学生任何学习情况的前提下,我还是选了两个大难点来用一节课的学习来完成,势必会出现蜻蜓点水的问题。所以,还是应该让学生一课一得,围绕一个重点来学习,来挖掘、吃透。

  2、课后自己反思,自己选择美文欣赏时是注意了细节,是注意和第一部分的真题再现和第二部分的训练点想呼应的,起到了好的效果,可是发现却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细节。第一部分真题再现,第二部分审题和立意选材中的所有话题都不一样,这样学生就要对每个话题调动自己积累进行思考,势必花去很多时间,如果话题再少些,只给出几个有代表性的话题,不论哪个环节都用一个话题,那么学生就会围绕同一个话题进行审题、立意、选材,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和过程。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3、还是不够信任学生。因为课前我问老师和班里学生,他们没有实行生本教学,也没有我们这样的小组,但过程中发现,学生思维还是比较活跃的,所以完全可以信任学生,给他们更充分的思考、讨论、时间。因为,每个学生都像一座蕴藏丰富的宝藏,都有着巨大的潜力和能量。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和多音字“扁”。掌握29个词语。

  2.能用查字典据词定义的方法理解“明媚”,“挺立”“顶端”,

  “检阅“,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能背诵2,3,两段;能按提示与说出大桥各部分是怎样的,从而明白是作者观察点的转移,有条理有层次的描写景物的。

  4.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能与作者一起为祖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而自豪。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通顺地朗读全文。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和第1段的新词。

  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第1自然段,指导作者的观察点在引桥始端;能按提示说出大桥分哪几部分,每部分各是怎样的,理出思路。

  教学过程:

  1.谈话激情,引导学生入文。

  (1)说说最长的江叫什么名称。

  (2)简介:长江

  (3)揭题入文。

  2.自读课文,重温预习内容,提出学习交流的意见。

  3.学况交流,巩固预习成果。

  (1)识字:指名读生字,带词读,说说同学提出的疑难词的意思,说出你是怎样学懂得。齐读生字。

  (2)朗读课文,以“正确,通顺”作并矫正。

  (3)用“题目”加“读书时获得的感觉”说说课文主要些什么,而表达“感觉”的词可取之处于课文,如:壮丽,巨大,高大,宽阔等等。

  再读课文,提出课文中者看大桥的自然段。

  4.阅读思考,理解第1段。

  (1)自读第1段,用课后问题和自题问题思考课文意思。读或反馈自题的问题。

  (2)提取重要问题开展学习交流:

  这一段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大桥?

  8个句子中几句介绍南京长江大桥?

  简答3——8句各写了大桥哪些部分,说说大桥各部分是怎样的。朗读有关句子,谈谈自己的感觉。

  理解:1.“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的意思和这样比方的作用。

  2.公路两侧,宽阔,穿梭似的,双轨等词的意思。

  思考:正桥接引桥,上层到下层,分别说明作者是怎样观看大桥的。要学生据此划出本段思路示意图。

  读3——8句,说出第3句和后5句的关系。

  (3)概括:

  说出这段课文内容概要:介绍作者在引桥上看见的大桥全貌。

  说说读了这段课文,你觉得南京长江大桥怎样的?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复述第1段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内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第2段,理解这一段写的是作者在正桥看到的和感觉到的。

  3.能查字典辨别“两侧,侧耳”中的“侧”的不同意思,理解“挺立”

  与“耸立”的.差别。

  教学过程:

  1.谈话入境,复习联络前后阅读。

  (1)谈话:一天清晨,作者来到南京长江大桥。作者来到南京长江大桥。他走在引桥上,远望整座长江上的大桥在阳光下显

  得格外壮丽,“壮”是“雄壮”的意思,作者介绍了哪些方面,使我们觉得大桥十分雄壮?

  (2)复述:第1段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内容。

  2.积极阅读,自学第2自然段。

  3.学情反馈,交流学习信息:

  (1)交流提出的问题和疑难,分析问题,编排学习交流程序。

  (2)开展学习交流活动:这一段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大桥?在正桥上作者先看到些什么?

  训练:找出写塑像,桥头堡,玉兰花灯的句子,读一读:说出巍峨,顶端,鲜艳夺目,检阅等词语的意思,比较“挺立——耸立”的不同意思;再说句子,想象它们所描写的事物和样子,看图找出它们在桥上的具体对象;熟读这3个句子,并背诵。

  (3)作者为什么要写“眺望江面”和“倾听火车鸣笛”的事?

  (4)部分学生不懂的疑难词语,要学生用查字典据词定义的方法自己去理解。如:桥头堡,汽笛,呼啸而过,仪仗队,等等。

  4.收束交流活动,概括学习成果:

  收束训练:齐读第2段,背诵第2段。复述第1段内容概要,说出第2段内容概要。

  5.做作业,巩固知识。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复述第2段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内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第3段课文,体会出作者在第一段里表达的赞美之情,能在朗读中表达己的情感体验。

  3.理解并说出“征服,通途”的意思,能听写本课生字新词,能查字典区别“宽阔”和“广阔”的意思差异。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朗读第1.2.两段课文。

  2.接着老师提示的话,复述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内容。

  提示:作者来到南京长江上,走在引桥上看见……,走在正桥上他看见……

  二.谈话激情,诵读第3段。

  1.谈话:在滔滔奔流的长江上,自古以来没有人造过桥,在的下,脱离了苦难的人民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亲手建造了长江上的第一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它像一条巨龙飞越江面,连接大江南北。望着这座大桥,作者说了什么——

  2.自读第3段,回答提问:作者说什么?

  引导理解:江水滔滔,奔向大海——说明长江和过去一样,阻隔着祖国的南北,所以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为“天堑”。查字典理解“天堑”。

  自古被称作天堑的长江,被我们征服了。——查字典理解“征服”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说出句子意思:一座大桥高高的架在长江上,连接了长江南北,阻隔南北交通的天堑变成四通八达的通路。

  (2)细细品读,作者说这些话时,心里充满了怎样的感情。

  三.反思,提高学习质量。

  1.复读全文

  2.反思交流:学本课后有什么收获?

  3.巩固重点训练。

  按课后第3题要求训练;

  4.复习,检查字词知识。

  四.课外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