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牲畜林》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牲畜林》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牲畜林》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脉络,体会小说所表现的乐观精神。
2、体会平时但又隐含幽默的语言。
3、认识与理解本小说层层推进的结构。
【教学重点】
小说故事情节的概括及轻松幽默的艺术笔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和作者简介
同学们已经预习过小说了,你们觉得这篇小说的主题属于哪个母题下面的?
明确:战争与和平。
这是一篇写战争的小说,但是我们从小说里却感觉不到硝烟的味道,反倒觉得轻松幽默有趣,这正是这篇小说的作者独有的特色,他的小说几乎都富有寓言式童话般的色彩。曹文轩说“卡尔维诺是天堂里的作家”,还有人说他是“一位一只脚跨进幻想世界,另一只脚留在客观现实之中”的作家。
卡尔维诺,意大利人,当代作家。在四十年的创作实践中,力求以最贴切的方法和形式表现当今的社会和现代人的精神,以及他对人生的感悟和信念。在他绚烂多变的小说后面是一片温暖而明亮的阳光,幻想、宇宙、无限、时间、欢笑或者悲怆就在这片阳光中静静地蔓延。
卡尔维诺是一位有着富于幻想,具有童话气质的作家,同时又是一位有着宇宙和科学的背景,耽于哲思和无限探索的作家。
处女作:《通向蜘蛛巢的小路》(又译《蛛巢小径》)。
代表作:小说《命运交织的城堡》《寒冬夜行人》《我们的先人(三部曲)》(包括《分为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不存在的骑士》)《宇宙谐趣》《看不见的城市》《寒冬夜行人》。
20世纪小说经典理论著作:《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又译《美国讲稿》)。
编著童话集《意大利童话》。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读完全文,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
学生可能说的答案:鬼子最后和野猫同归于尽,大快人心;朱阿每次举枪射击却屡次不成功,他的枪法太拙劣了;朱阿和鬼子都太傻了等等。
2、朱阿的确很滑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小说中对他的外貌描写。
生齐读,然后说说对朱阿的印象。
明确:朱阿是个矮胖子,还戴圆锥形毡帽,身着大圆点衬衣,用一条带圆点的红围巾系住了打满蓝色补丁的裤子,毫无审美观念,像个小丑。
3、朱阿活像个小丑,看这篇小说,好像在看朱阿表演马戏。小说给人的感觉轻松幽默,但一般战争给人恐怖、残酷、死亡等感觉,那么这篇小说想表达什么呢?
学生可能说的答案:讽刺战争,尤其是侵略性战争;表现人们已经习惯了战争,人们对战争麻木了(师:朱阿为何回村去?为“花大姐”,可见人们并不麻木);表现人们战胜法西斯的乐观精神;森林中的牲畜就好比人,牲畜们一个接一个出场,把鬼子弄得晕头转向,使鬼子误把野猫当家猫,最后和野猫一同滚下了山崖,表现了齐心协力战胜敌人的主题。
三、具体赏析课文
1、小说到底想表达什么呢?下面我们通过具体分析来了解。表现战争主题可写的东西很多,作者为什么选择牲畜林这个特殊的地方呢?你对林子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明确:林子内外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林子就像诺亚方舟,林子内宁静安详,生机勃勃,没有血腥,没有恐惧,是战争的避难所。
2、作者选牲畜林这个地点有什么用意?
明确:一是和林子外的村子被扫荡后的狼藉形成对比,二是多岔路多荆棘迷宫般的森林为朱阿和鬼子的较量(情节的展开)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
3、鬼子抢走了朱阿在世上唯一的财产,朱阿像抢回来。但是每次当朱阿举枪射击时,就会被阻止,朱阿一共举了几次枪?找出来齐读并分析朱阿举枪时的表现和人们的反应。
明确:第一次:“他使劲瞄准,但颤抖的双手使枪口不停地在空中转动”,用较多笔墨直接描写。第二次:“朱阿手中的枪跳起了塔兰泰拉舞”;这是借喻,孩子说你把我们的猪打死了,我们就什么都没有了,侧面反映战争的残酷。第三次:“朱阿连扳机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了”,这是夸张。第四次:姑娘的话和朱阿眼中像烤肉的铁叉一样的暗示了乐观精神对战争阴霾的反抗。第五次:小姑娘宁愿失去财产,也不忍心看到兔子丧命,可见她淳朴善良,热爱生命。第六次:朱阿终于射击成功,可惜没打到鬼子,反倒把可怜的吉鲁米娜的老母鸡给打死了。
4、朱阿一共六次举枪射击,其中五次准备射击却因各种原因而没有发射,直到第六次才发射,这样的设计在情节上称之为什么?在结构上又称之为什么?
明确:在情节上称为“摇摆”,在结构上称为“延迟”。“延迟”时层层推进结构中的一种手法,就是指在小说的进程过程中,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进展设置障碍。(详见书本78页)比如去寻宝或者救人的英雄,前面几个(或者几次)总是不成功,这在文学心理学中,是很有意思的话题。一次成功,会使作品显得过于简单容易。
5、“延迟”法的使用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延迟法的反复使用,使得各种牲畜(只有最后的野猫不是家畜)接连出场,成为故事的真正主角。牲畜们可不管你是德国兵还是什么,它们只管在林子中间跑啊、跳啊,仿佛这是一场盛大的狂欢节。正是这种欢乐的景象所蕴涵的精神,把严酷的战争这一“历史真实”融化到自然和谐的“文学真实”中来。其次,战争的严酷性也仍然从中显露出来。朱阿一想到他在世上惟一的财产花大姐要被带走,便不寒而栗,同样,那头粉红色的小猪是那两个小孩的惟一财产,那只“光秃秃没剩几根毛的母鸡”也是老太婆吉鲁米娜的`惟一财产,本来就已十分穷困,一旦失去这点财产,生活将更加悲惨。第三,这样的“延迟”使得原本紧张激烈的情节节奏舒缓下来,牲畜林里的各种动物可以自由地登台表演,战争的阴影被更有生命力的和谐自然挤到一边。
6、前面人的乞求,朱阿都同意了,吉鲁米娜十分穷苦,一旦失去老母鸡,生活将更加悲惨,那么朱阿为什么鼓足勇气开枪了呢?
明确:因为这次射击时朱阿是躲在他自己临时堆砌的掩体后面。“现在他可以毫无顾忌地开枪了,就算把那没毛的母鸡打死,也没什么关系。”这句话暴露出朱阿更深层的心理活动前面不开枪,不仅是因为怕误伤那些牲畜,而且也是怕没有打中德国兵,反被对方开枪还击。
7、朱阿终于开了枪,结果是什么都打到了,就是没打中鬼子。请你结合小说前面的情节,说说这个结局的合理性。
明确:朱阿的射击本领,前文有充分的渲染:他“从来瞄不准”,“他会把铁砂粒打到同伴的屁股上”。当他试图瞄准鬼子使眼前却总是出现晃动的牛屁股。而此后那些牲畜主人不断给他施加压力,使他的晃动得更厉害,“连扳机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了”。这样的枪法和心态,决定了他不可能射中目标。
8、小说最后的结局——鬼子与野猫在打斗中坠下石崖,完全出乎人们的预料,并且意味深长。请你品味其中的意味,从鬼子的性格和其他情节分析这个结局的合理性。
明确:鬼子的贪婪、愚蠢,造成他在森林里迷路,而在转悠时看到的奇特景象,让他产生“诺亚方舟”的幻觉。
9、作家把最后的任务交给一只凶恶的野猫,让野猫和鬼子在打斗中坠下石崖,有什么用意呢?
明确:作家把最后的任务交给一只凶恶的野猫,它不是牲畜,反而算得上是牲畜的敌人(专门捕食飞禽,有时甚至到村子里偷鸡吃),它和德国兵在厮打中一起掉下了石崖。是想表现让邪恶与邪恶同归于尽,善良的人连手都不要弄脏的理想吧?
总结:小说的结局是皆大欢喜的,连“可怜的吉鲁米娜”也获得了补偿。纵观全文,只有这个“游击队员”和小说开头的“扫荡”两个词透露出抵抗的色彩,其余的,好像是那么自然而然。“牲畜林”这个充满自然和谐的地方,似乎拥有自净能力,经过一番小风浪,它就又回到生活本来的轨道中去。它也正是以它这种民间故事般的神奇,成为这篇小说结构和主题上双重的要点。小说借“牲畜林”这个意象表现了人们战胜法西斯的乐观精神和让邪恶与邪恶同归于尽,善良的人连手都不要弄脏的理想。
《牲畜林》教案2
一、感受卡尔维诺关于“轻逸”的小说美学
二、掌握“延迟法”在推动情节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学生初谈阅读感受
关键词:轻松诙谐搞笑乐趣
二、这是一篇关于战争的小说,战争是最沉重的话题,作者为什么要以这种轻松诙谐的方式来展现战争呢?
展示幻灯:
关于“轻逸”
卡尔维诺:轻是一种价值而并非缺陷
我一向致力于减少沉重感:人的沉重感,天体的沉重感,城市的沉重感;首先,我一向致力于减少故事结构和语言的沉重感。
——卡尔维诺《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P4,杨德友译,辽宁教育1997年版)
教师引导:这是卡尔维诺表现战争的方式,这也正是卡尔维诺在小说美学上一直以来的追求。
三、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幻灯内容,并做思考。然后再重新读课文,结合故事结构,小说中的形象,以及语言,谈谈《牲畜林》中“轻逸”的理解。
(提示:1、语言是无处不在的,结构可以理解为情节的安排,而形象指的用语言构建的人物形象或者事物形象。
2、这个问题只是希望大家在原来的阅读体验的基础上带入“轻逸”这个概念)
【一】情节之轻:情节设置上避开了残酷的斗争以及由这种斗争触发的人物内心紧张关系。
序幕:村民带着唯一的财产——牲畜逃难进入森林。
发生:德国鬼子进村扫荡,朱阿的奶牛还没有藏起来;
发展:朱阿拙劣的射技,使得牲畜林的牲畜接连出场;
高潮和结局:朱阿射中了衰老的母鸡,德国兵和野猫一起滚下山崖;
尾声:朱阿成为“英雄”。
【二】形象之轻:
1、人物形象
朱阿:
“朱阿·德伊·菲奇是个矮胖子,圆圆的脸膛黑里透红。他头戴一顶绿色圆锥形毡帽,上面插着根野鸡毛,身着一件带黄色大圆点的衬衣,外罩一件毛背心,圆鼓鼓的肚子上,一条带圆点的红围巾系住了打满蓝色补丁的裤子。”
朱阿用那两条短腿飞快地跑着,下坡时就像一只滚动的球,上坡时气喘吁吁。
喝酒过多……手颤……
最蹩脚的猎手……
德国兵:
“短短的制服遮不住那长胳膊、长脖子,他的腿也很长,拿着一杆像他一样高的破枪。……他边走边用鼻子嗅着。扁平的军帽下,一张猪样的黄脸东张西望。”
“猴子掰玉米”:花大姐——粉红色小猪——小羊——火鸡——家兔——光秃秃没剩几根毛的母鸡
解读:两个人物都显得可笑诙谐像小丑。反英雄形象消解了传统英雄和敌人的形象,也消解了善与恶的价值直接撞击的沉重感。(正如小说结尾不是朱阿打死了德国兵,而是德国兵和野猫在厮打中滚落悬崖)
2、牲畜林的形象
像集市一般热闹非凡。充满生机活力,自然和谐,仿佛与战争隔绝。
灌木丛和树林中有“膘肥体壮的公牛和大腹便便的母牛”,有山羊、大鹅、家兔、母鸡、鸭子、小猪等等,当然还有它们善良朴素的主人。
“简直像诺亚方舟一样。”
补充解释:《圣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上帝看到人类的种种罪恶,深悔自己的创世之举,决定用洪水淹没大地,唯一幸免的是善良的诺亚一家。上帝吩咐他们建造一艘巨大的方舟,把所有的动物,无论贵贱,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或爬的,都雌雄配对,带上方舟。
【三】结构之轻
延迟法:为了保持小说的线性结构,作者常常故意“延迟”小说的进展。作者会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进展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就在这样捉迷藏的游戏中,一
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
请找出文中共有几次延迟
六次延迟:朱阿每次举起枪准备射击时,总有人跳出来阻拦
“天哪!如果我想打死德国兵,遇难的却是‘花大姐’,怎么办?”
“朱阿,请你瞄准点。要是把我们的猪打死了,我们就什么也没有了。”
“朱阿,不要杀死我的小羊,你只打死他,千万别打死我的羊。你瞄准点。”
“朱阿,”她说,“你听我说,如果你打死德国人,我就嫁给你。要是打死了我的火鸡,我就割断你的脖子。”
“朱阿,别打死我的兔子,反正德国人已经把它拿走了。”
“朱阿,德国人拿走了我的鸡,那是我在世界上唯一的财产,这已经够使我伤心的了。现在要是你把鸡再打死,那我就更伤心了。”
(一组学生,每个学生分别朗读一句,模仿人物语气,要求绘声绘色)
这些童话式的情节连缀起来在结构上呈现出什么特点?
解读:这种童话式的.情节的起伏所形成的结构像一条在风中飘舞的丝带,于无形中消减了严肃与沉重。在这只“诺亚方舟”上,善良的人只关心动物的安危,因为这是他们唯一的财产,他们要带着它们等待“大洪水的退去。
总结:这篇小说展现了卡尔维诺独特的看待世界的方式,同时也展现了卡尔维诺的伟大智慧。
只要人性受到沉重造成的奴役,我想我就应该像柏修斯那样飞入另外一种空间去。我指的不是逃进梦景或者非理性中去。我指的是我必须改变我的方法,从一个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用一种不同的逻辑,用一种面目一新的认知和检验方式。我所寻求的轻逸的形象,不应该被现在与未来的现实景象消融,不应该像梦一样消失……
——卡尔维诺《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
他的伟大不仅在生活和世界的沉重的有着深刻洞察力,更在于他力图找到一种超越这种沉重的方式。他以独特的想象力展现了一种对待这种的生活的可能性。
“文学是一种存在的功能,追求轻松是对生活沉重感的反应。”
——卡尔维诺《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
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对生活和世界的悖论,轻松并不是一种容易的事,它需要一种想象力和智慧,而像卡尔维诺,博尔赫斯这样的大师,正如黑色森林上空闪耀的明星,为迷雾中的我们指引着方向。
四、推荐阅读
《我们的祖先》(三部曲)
《看不见的城市》
《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
五、作业
《牲畜林》中几次“延迟”的使用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牲畜林》教案3
1、新设计
以牲畜林为例,让学生领会延迟手法在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的运用。
剪辑影视作品中关于“延迟”的片段,形成直观感受。
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内容,领悟文章主题。
2.以《牲畜林》为例,了解“延迟法”的运用,并探究其用意。
3.了解作者的创作理念,培养学生乐观的情怀。
3、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对外国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如何赏析还是不十分清楚,本课着重对小说中的结构“延迟”进行深入讲解,进一步了解小说的穿凿手法。
4、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小说结构的“延迟法”作用,引导学生领悟文章主题,丰富情感认知。
难点:在小说创作中掌握“延迟法”的运用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一个草长莺飞的四月,也是一个让人愁绪纷飞的四月,很多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追念逝者。那么创作了可以和《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相媲美的《意大利童话》的卡尔维诺,当他遭遇到沉重时,他会如何表达呢?今天让我们学习他的《牲畜林》,一探究竟。
活动2【讲授】
二:整体感知
引语:之前,让大家提前预习了课文,并试着在学案上写写自己的阅读疑惑,下面,请大家说一说你的阅读疑惑。
问题很多,看来预习得不错,那今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共读《牲畜林》。
1、首先请大家利用三四分钟时间快速地回顾一下课文,说说牲畜林里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序幕:村民逃难进入树林
开端:母牛“花大姐”被抢
发展:朱阿?次瞄准,?次被阻止
2、在发展这个情节中,朱阿瞄准后,被阻止了几次?阻止的`原因分别是?ppt
高潮:朱阿鼓起勇气,开枪射击
结局:德国兵与野猫一同滚下山崖
尾声:朱阿成为“英雄”
师:梳理得不错,从结构上说,小说的情节按照时间顺序,由开端到结局发展,我们可以将其结构称为线性结构(板书)。
活动3【讲授】
三:探究结构,重点探究延迟手法:
1、我在阅读这部作品时,有一个大胆的设想,假如,我是说假如,我把朱阿这个人物改写成《亮剑》里中国军人李云龙一样的人物,大家觉得故事情节会有哪些改变?(简短的讨论)
预设情节1发展中不会有后面人物的出现。
预设情节2结局不是由猫杀死德国兵。ppt
过渡:同学们想象很合理。如果将朱阿换成李云龙的话,肯定是百步穿杨,谈笑间,德国鬼子灰飞烟灭。绝对没有那么多阻拦其开枪的情节。
2、作者为什么要设计这么多波折呢?(顿一顿)同学们有没有看过《人在囧途》这部电影?它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李成功的回家故事。
3、我们通过一段短片来了解主人公回家途中有怎样的遭遇。
播放《人在囧途》视频
想想《人在囧途》和《牲畜林》两部作品在情节设计上有什么共同点?
明确:都设计了很多波折
4、通过比较这两部作品我们发现,在故事的发展进程中,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进展设置障碍,不让故事非常顺利地发展下去,故意拉开我们读者和结局之间的距离。这种手法叫做?
延迟手法。Ppt(学生集体朗读,加深印象)
5、其实,这种手法不仅在外国小说中常见,中国的小说中也不乏其例,你们能举出一二例吗?
《西游记》唐僧西天取经,作者给他设计了九九八十一难;
还有《水浒传》里,他遭遇了高衙内调戏他的妻子,林冲也只敢虚张声势,他忍了;好朋友陆虞侯背叛他,他也只是将他家里砸个稀巴烂,他也忍了;白虎堂里栽赃陷害,他居然俯首认罪,继续忍;刺配沧州,听闻仇家上门,买刀寻敌也不了了之,直到亲耳听闻陆虞侯想在草料场将他烧死,才举起了复仇之枪直捣敌人心窝。林冲的一忍再忍,最后奋起反抗,体现了林冲被逼上梁山的主题。
【《牲畜林》教案】相关文章:
《牲畜林》教学设计04-14
《牲畜林》教学叙事 教案教学设计04-14
《牲畜林》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04-14
牲畜林(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04-14
《牲畜林》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04-14
挑战重力之后--《牲畜林》教后反思04-14
《牲畜林》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选修)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