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教案

时间:2024-01-12 07:24:44 教案 我要投稿

完整版琵琶行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完整版琵琶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完整版琵琶行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1、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让他们共享高山流水情;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是音乐,让他们再次演绎了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是音乐将一些素不相识的人联系在了一起.为什么音乐会让素不相识的人产生共鸣呢?今天我们进入白居易的《琵琶行》。

  2、简介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3、《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3、文体知识:《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称“歌行体”.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正音.

  湓浦(pén) 铮(zhēng) 倡女(chāng) 贾人(gǔ)

  悯然(mǐn) 憔悴(qiáo cuù) 徙(xǐ) 谪(zhé)

  浔阳(xún) 荻花(dí) 管弦(xián)

  声声思(sì) 六么(yāo) 嘈(cáo) 舫(fǎng)

  教坊(fāng) 绡(xiāo)

  钿(diàn) 篦(bì) 阑干(lán) 唧(jī)

  嘲哳(zhāo zhā) 呕哑(ōu yā)

  2、解读小序.

  ⑴小序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⑵小序已经简明清楚地叙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

  写成了诗,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

  3、试用七言形式概括各段内容。

  ⑴江头送客闻琵琶

  ⑵江上聆听琵琶曲

  ⑶歌女倾诉身世苦

  ⑷同病相怜伤迁谪

  ⑸重闻琵琶青衫湿

  补充:我们也可以用四个数字串联全诗内容:一段精妙绝伦的音乐描写;两个主要人物(琵琶女、白居易);在江边的三次闻曲;琵琶女与白居易经历的四种相同之处。

  3、课文诵读:齐读和男女同学分段轮流朗读结合.

  三、品味鉴赏

  鉴赏要点:谁解风物意?谁解琵琶声?谁解青衫泪?

  (一)“浔阳江边闻琵琶” ——谁解风物情?

  1、赏析第一段中的景物描写。

  齐读第一段,再讨论分析:本段中的景物描写突出了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①“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秋夜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江边,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情感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令人顿觉秋凉袭来,渲染了送别时(完整版)琵琶行(教案)

  ②“别时茫茫江浸月": 叙述别时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无不弥散着作者的离愁别绪,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哀伤之别,同时为水上琵琶声的出现准备好氛围。

  2、找出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分析其作用。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琵琶女身旁无物,唯有明月、江水绕船,孤单冷寂之意,不言自明,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

  3、找出描写诗人生活环境的句子,试赏析这些语句,看能读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写江州的生活环境,住宅杂草丛生,禽兽哀鸣,更苦的是没有朋友知音.诗人的失意寂寞,孤苦无聊,也通过这些景色描写来反映,其遭际与琵琶女何其相似!

  4、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

  (二)“江上聆听琵琶曲”——谁解琵琶声?

  1、找出文中三次描写听琵琶声的句段。

  2、第一次演奏: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方法和作用:侧面烘托音乐的美。

  3、第三次演奏: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重闻琵琶青衫湿。方法和作用:侧面烘托音乐的感人。

  4、重点鉴赏第二次弹奏。

  ⑴齐读第二段,分析琵琶女的弹奏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并体会作者高超的音乐描写方法。

  ⑵琵琶女弹奏的几个阶段及其特点。

  第一阶段:调弦.

  诗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特点:倾诉悲情。

  第二阶段:第一乐曲。

  诗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特点:急切愉快.

  第三阶段:第二乐曲.

  诗句: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特点:幽愁暗恨。

  第四阶段:第三乐曲。

  诗句: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特点:激越奔涌,高亢雄壮.

  曲终阶段: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特点:短促急迫,戛然而止。

  余音绕梁阶段: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侧面烘托.

  绘制音乐旋律变化图。

  其中重点是三个阶段:

  第一乐段:“大弦嘈嘈如急雨……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圆润)

  第二乐段:“间关莺语花底滑……凝绝不通声暂歇。"(婉转低沉)

  第三乐段:“银瓶乍破水浆迸……四弦一声如裂帛。”(激越雄壮)

  ⑶描写音乐的方法。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拟声词和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

  大量的比喻:

  (完整版)琵琶行(教案)

  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粗重)

  小弦切切如私语——幽细

  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宛转流利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入微

  银瓶乍破水浆迸--激越雄壮

  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

  四弦一声如裂帛--戛然而止

  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写出音乐的变化,用这些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听到过的声音和形象比拟描绘乐声,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刻划成有形可感的实体.读者不仅仿佛听到了那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扬,或低回鸣咽的应接不暇的乐音,而且仔细欣赏起来,还可以听出这一声和那一声又有明显的音色、音调上的区别,热闹而不紊乱,复杂而有层次。

  曲中含情,用感情演奏-描摹音乐:琵琶女,以情演曲;白居易,以情绘声。

  ⑷思考:音乐能够传递出人的心声,人生如歌,那么,我们是否能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的轨迹呢?

  清脆圆润:沉浸在往昔回忆中的幸福与快乐;

  沉吟冷涩:置身于现实生活的窘迫与凄凉;

  高亢激越:传达出女子愤怒的抗争与呐喊.

  ⑸配乐朗读。

  (三)“江中听诉身世苦”——谁解青衫泪?

  1、齐读第三段。

  指名用第三人称的口吻叙述琵琶女的身世及其原因.

  要点:琵琶女两个阶段的不同遭遇:早年色艺超群、红极一时的歌妓生涯;年长色衰后的寂寞处

  这一段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用年轻貌美衬年长色衰;用门庭若市衬独守空房;用昔日欢笑衬后来的辛酸;用夜梦往事衬孤寂伤感的情怀。

  江中听诉身世苦

  前半部:色艺超群,红极一时,欢乐奢华 对比、反衬

  后半部:年长色衰、委身贾人,孤苦寂寞

  琵琶女人生遭遇与乐曲的暗合:年轻时春风得意的愉悦-—琵琶声的清脆圆润;年老色衰时孤独寂寞冷的抑郁-—琵琶声的婉转低沉;回忆往昔时落差巨大的愤激——琵琶声的激越雄壮。

  作者塑造了琵琶女这样一个封建社会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商人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诉。

  2、思考:为什么诗人会同一个从未谋面的下等的歌妓产生共鸣呢?指名朗读第四段,划出文中相关的句子并进行概括。

  原因: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

  3、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

  琵琶女 诗人

  京城女 -———-—-身份 --————— 京城官

  色艺双全 ———--——昔日 --—-—-— 才权并重

  独守空船 -----——今日 ——---——谪居卧病

  受侮辱的艺人形象 受排挤的知识分子形象

  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和琵琶女经历的四点相同之处:来历相同

【琵琶行教案】相关文章:

《琵琶行》教案05-12

《琵琶行并序》教案04-12

《琵琶行》 教案教学设计04-14

琵琶行 教案教学设计04-14

《琵琶行》教案模板范文04-26

琵琶行(并序) 教案教学设计04-14

《琵琶行》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琵琶行》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4-14

琵琶行(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