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4-01-11 08:06:50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运用感官,积极动手动脑,感知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的。

  2、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懂得人与动物都不能离开空气。

  3、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白纸 纸卷筒 盆 泡泡液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以魔术形式引入主题

  师:魔术表演

  老师把一张纸放在手掌上做任意动作,可以轻轻跑,可以随意摆动胳膊,纸不落地。

  二:基本部分

  1、幼儿每人一张纸,让幼儿把纸放在手掌上,做任意动作,不能让纸落地。

  让幼儿说一说谁的手掌吸住了纸,是怎么做到的?

  幼儿:把纸直接放在手掌上,跑起来

  2、师:哪个小朋友来试一试,是用什么方法让纸吸在手上的?

  幼儿:把纸放在手掌上,转起来、摆动手臂

  3、为什么转呀转,跑呀跑……纸就不落地了呢?

  幼儿:空气阻力……

  4、风是怎样形成的呢?

  幼儿:跑的时候,周围的'空气也动起来了,空气流动就会形成风。

  5、克里克里解答:

  把纸放在手掌上不动,手上的纸就会掉下来,当我们的手掌挥动起来的时候,空气宝宝也会运动起来,它们使劲的把纸按在手掌上,所以纸就牢牢的吸附在手掌上了。

  6、另一老师吹出泡泡,让幼儿手掌吸纸去接泡泡,看谁接的泡泡多?(放音乐)

  7、师:刚才我们接的泡泡里面有什么?

  幼儿:空气

  8、师:泡泡里面的空气是怎样进去的呢?

  幼儿:用嘴巴吹进去的

  三:出示泡泡液、直筒

  (1)师:直筒里面有什么?

  幼儿:空气

  师:我们怎么感觉直筒里有空气呢?(幼儿伸出手,老师通过直筒吹一吹,让幼儿感受一下。)

  (2)让幼儿手里拿一张纸,老师通过直筒,吹一吹,看幼儿手中的纸会有什么变化?(纸会动起来)

  四:动手操作(放音乐)

  几个小朋友一组围在桌子边,桌子上有一个小盆,里面盛有泡泡液,每个小朋友一个圆筒,用嘴巴去吹泡泡液,吹出泡泡。

  师:不能用嘴巴和鼻子吹,看哪个幼儿能变出泡泡?

  师:告诉老师,你们是用什么好办法让纸卷筒吹出大大的泡泡的?

  幼儿:把纸卷筒的一端蘸到泡泡液以后,把纸卷筒倒过来放在盆里。

  幼儿:把纸卷筒的一端蘸上泡泡液,用手掌去拍另一端。

  幼儿:把纸卷筒的一端蘸上泡泡液,轻轻的向相反的方向甩纸卷筒,会看到一串得泡泡。

  师:为什么纸卷筒的一端蘸上泡泡液,倒过来之后,另一端会出现泡泡?

  克里克里解答:纸卷筒的一端蘸上肥皂水,然后再把另一端放进水里,这时纸卷筒向下压,水宝宝们进入纸卷筒内,纸卷筒里的空气宝宝们受到挤压,慢慢上升,然后触动了肥皂膜,就吹出了大大的泡泡。

  五:老师和幼儿一起用身体来表演:身体压泡泡

  我是小小纸卷筒(蹲着转一端),我的肚子装着空气(站起来,两只手拍拍肚子),我是水宝宝,我来啦,我来啦(蹲下,慢慢起立),我是空气宝宝,谁在挤我呀?真讨厌,真讨厌(两手合并,左右摆动)。是我呀,是我呀,我是水宝宝(慢慢蹲下)。

  为什么挤我呀?为什么挤我呀?(两手合并,左右摆动,蹲下)嘿嘿,这可是一个秘密,待会你就知道啦,好吧,我还是自己找答案吧!咚——泡泡宝宝出现啦,我是泡泡宝宝,我出生啦(挺挺肚子,两手在肚子前做圆形状,摆动)。哇,外面的世界多精彩啊!(半蹲,转一圈)

  六:活动延伸

  今天通过做小实验,玩手掌吸纸,直筒压泡泡,了解了空气流动会产生压力,空气受挤压也会产生压力。

  让幼儿课外体验把纸卷筒的一端堵上或放在沙子里会怎么样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设计】

  初夏一连十几天的雨,地面到处是水,一天我从外面走进教室,孩子们就对我说:“老师你打着伞,裤脚怎么会湿呢?”。在我们与孩子的交往过程中经常会听到和看到这样的问题:“植物是怎样吸水?”、“海绵为什么会吸这么多的水?”、“我的腿又撞青了。”、“我的衣服汗湿了。”……其实这些都是存在我们身边的毛细现象,为了和孩子探究这个现象《小吸管的大学问》的科学活动由此而生。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直观地感受到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探究能力、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1、毛巾、海绵、布、皱纹纸、纱布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若干。

  2、红、黄、蓝、绿颜色水,大白菜叶、芹菜、细管(医用采血管或口服液的吸管)、透明胶带、放大镜等。

  3、白色皱纹纸做成的纸花,塑料做成的树。

  4、课件、生活中的毛细现象视频。

  【活动过程】

  一、试一试:

  1、会吸水的纸:

  (1)把皱纹纸(长方形)的一端用胶带固定在厚纸板上,用黑色签字笔在皱纹纸另一端1/4处画一个墨点。

  (2)将厚纸板竖起来,让皱纹纸尾端浸到水中,猜一猜,纸会怎么样?(水顺着纸向高处爬,并带着颜色向上扩散)。

  问题:水为什么会爬高呢?我们再做一个试验。

  2、会爬高的水:每人取毛细管一支,放入4种颜色水中,你发现了什么?(颜色水顺着毛细管向上爬)。

  (教师总结:水会顺着毛细管向上爬和扩散的现象,这是毛细现象。)

  问题:为什么水会顺着纸往高处爬呢?教师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纸,你发现了什么?

  (纸有很细小的空隙,水会顺着这些空隙向上爬,进行扩散)。

  二、玩一玩:

  引导幼儿用各种材料帮水搬家,继续探究毛细现象。

  1、师:今天,老师这里有许多水,可是它们现在住在小盘子里太不舒服了,它们想搬到宽敞的大盆子里,怎么办呢?它们想考考你们。不用倒的办法,用小盆子旁边的东西来帮水搬家。

  2、说说:你是用什么办法帮水搬家的.?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是怎么做的。

  小结:这些东西都能帮水搬家,它们都能吸水。

  3、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能吸水?

  (那植物能不能吸水呢?)

  教师将前一天做的实验(芹菜或白菜的根茎部放入有颜色的水中)观察变化,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

  知识点:植物是通过根茎叶中的纤维管进行水和养料的传送。

  三、看一看

  1、幼儿观看生活的毛细现象视频

  2、我们身边的毛细现象课件(老师抓拍幼儿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四、做一做

  这个环节将幼儿分组,每组幼儿做一项活动,最后合作打扮树妈妈。

  1、白花变彩花

  幼儿取一朵白花,想办法怎样让白花变成彩花。(教师引导幼儿将花的一小部分接触颜料水,观察白花变彩花的现象)。

  2、染色

  幼儿取一杯颜料水,放在大瓷盘上,用纱布和纸巾进行染色同时引导幼儿观察水和色彩在纱布和纸巾中变化的过程。

  3、彩色的树:

  将皱纹纸裹在饮料瓶周围(多裹几层),将高出瓶口的皱纹纸用剪刀剪开,拧成树状(可用透明胶带将接缝处贴牢),做好后放入瓷盘中,往盘中浇彩色水和用毛笔刷,观察水沿着"树"上升和扩散的变化。

  4、打扮树妈妈

  幼儿将做好的彩色的花,装扮在树上。

  延伸活动:找一找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毛细现象(此活动也可作为家庭活动与父母共同探索)。

  小百科:吸管,英文straw,或称饮管,是一条圆柱状,中空的塑胶制品,其主要功用是用来饮用杯子中饮料,也有用来吸食一些烹饪好的动物长骨的骨髓。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了解蜗牛的外形特点及简单的生活习性。

  2、能大胆提问和表达,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3、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感受探究的快乐。

  活动准备: 观察记录本

  活动过程

  一、引发问题,激发孩子仔细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老师:我发现孩子们对蜗牛特别感兴趣,你觉得你最想知道的是哪方面的问题?

  幼儿:我想知道蜗牛的背壳有什么作用?

  幼儿:我想知道蜗牛的眼睛在哪里?耳朵在哪里?鼻子在哪里?蜗牛有牙齿吗?它怎么吃饭的?

  幼儿:蜗牛有脚吗?如果没有脚,那么它是怎么走路的呢?

  (老师的思考:孩子们提出来这么多有趣的问题,其实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把蜗牛拟人化,把它和小朋友自己的身体功能进行比较,想进一步了解蜗牛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而且这些问题还真的难到我了,我也需要去查阅资料才能得到答案。纲要也指出:在科学活动中要让孩子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我何不把问题又抛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去寻求答案呢)

  老师:老师对小朋友提出的这些问题也很感兴趣,那我们以后天天早上都去观察蜗牛,看看蜗牛五官到底在哪儿?再仔细观察蜗牛的没有脚是怎么走路的?我们要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观察记录本上,观察完后我们要一起分享,看哪个小朋友的发现最多。

  二、幼儿观察活动。教师引导幼儿带着问题进行有意观察和简单记录。

  老师:孩子,你看到蜗牛的头了吗?看到它的眼睛和鼻子了吗?

  幼儿:老师,我只看到一个背壳,没有看到蜗牛的头。

  老师:那再等等看,可能蜗牛一会儿就会伸出头来的。

  幼儿:老师,我发现蜗牛把头伸出来的时候头上还有两个小黑点。

  老师:真的有,看仔细了,长在头部的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的,赶快把它记录下来吧。

  幼儿:老师,我发现蜗牛爬过的地方有一条白色的印子。

  老师:真的,观察得真仔细,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其它的蜗牛爬过的地方是不是都有一条白色的印子呢?

  幼儿:好的。

  幼儿:老师,我发现蜗牛真的把我们的菜叶吃掉了,但是我看不见它们是怎么吃的。做操前我只看见它在那儿趴着,喝完牛奶后我再看的时候就看见菜叶上有一个洞了。

  幼儿:老师,每次我一伸手要去摸蜗牛的时候,它就把头缩进去了,我都看不到它了。

  老师:那赶快把这些现象记录下来,以后和小朋友交流,看他们是否有一样的发现。

  (由于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孩子们的观察非常仔细和耐心,除了晨间活动我组织去观察以外,个别孩子自由时间也去观察,下午放学的时候也会去观察,而且观察一次都要持续很长的时间,还一边观察一边和同伴说着自己的.发现。)

  三、梳理交流,了解蜗牛的外形特点,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渠道解决其它问题。

  老师:你们观察到蜗牛是什么样子的?它的五官到底长在哪儿?

  请幼儿拿着自己的观察记录本上来和小朋友进行交流。

  (幼儿有的画出来一个圆形的贝壳,有的画出来露出头的蜗牛,还有观察得更仔细的孩子还画出了蜗牛贝壳上的一些花纹。幼儿普遍在露出的头上画了眼睛和嘴巴。观察得细致的幼儿孩子头上画了两个触角。有的幼儿还和小朋友分享了蜗牛走路的动态,爬着一动一动的就往前了)

  老师:小朋友还有什么问题和疑惑也可以提出了来,看其它小朋友有没有答案。

  (孩子们提出了没看到蜗牛怎么吃东西,怎么听声音,背壳有什么用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但是通过观察也没有得到答案。)

  老师引导: 孩子们,你们提出的蜗牛怎么看、怎么听、怎么吃东西的这个问题我也不太清楚,你们觉得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得到这些答案呢?

  幼儿:上网查询、问爸爸妈妈、看书。

  老师:那我们就分头去查资料,明天我们再来交流好吗?

  四、分享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老师:你们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答案是什么?你是怎么找到答案的呢?

  幼儿:我爸爸给我做网上查了的,我爸爸说蜗牛的视力很差,只能看一点点地距离。

  幼儿:蜗牛走路的时候是爬着走的,它会分泌粘液,让路湿一点,这样爬着走就不伤身体了。那个白色的印子就是蜗牛分泌的粘液。

  幼儿:蜗牛的背壳是保护的作用,它怕光和坏人,看到强光或者危险的东西就把头缩进去。

  幼儿:我妈妈说蜗牛有它们自己的语言,碰碰触角就表示它们在说话了。

  老师:小朋友都说出来自己的答案,真能干。接下来我们给蜗牛朋友画个像,把我们知道的都告诉别班的小朋友好吗?

  老师和幼儿一起制作展板:我们的蜗牛朋友。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并运用事物排列规律

  2、能仔细观察物品排列规律,发展幼儿观察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有规律的意识,发现规律

  活动准备

  1、布置活动室,在室内挂有各种规律排列的物品(气球、小旗、各种图形)

  2、 三个大小不一的魔术盒、幼儿每人一套图形

  3、 印章、珠子、蜡笔、粘贴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寻找活动:如何挑

  1、孩子们听音乐以有规律的踏点步进入活动室

  2、 师:“孩子们,你们看,今天我们的教师真美丽,你能发现有什么?”

  (幼儿找出①按颜色排列的规律:气球是按红黄顺序排列的,小旗是按红蓝得顺序排列的……②按图形排列的规律:三角形、正方形、圆形。③找出其他按大小、高矮、长短等规律)

  二、采用变魔术的形式,学习掌握事物的规律

  1、师:“我这里有三个魔术盒,看看他们有什么规律。”(一个比一个小或一个比一个大)

  师:“我们打开其中一个魔术盒,看看里面会变成什么?”从第一个魔术盒里找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送个孩子们一个动作:拍手拍腿各一下,拍手拍腿各两下,拍手拍腿各一下……教师和幼儿一起练习动作,幼儿说一说其中的规律。

  2、打开第二个魔术盒。里面“变”出来的`是两张图片

  带领幼儿观察图片一:四个盘子,盘子里装着糖果分别是2个、3个、4个、5个。请幼儿找出其中的规律:一个盘子里的糖果比另一个盘子里的糖果多一个。

  带领幼儿观察图片二:四个鱼缸,鱼缸里游的金鱼分别是2条、4条、6条、8条。请幼儿找出其中的规律:一个鱼缸里游得金鱼比另一个鱼缸里游得金鱼多两条。

  3、打开第三个魔术盒

  送给每个幼儿一盒几何图形。幼儿自由摆一摆,要求有一定的规律。排列好以后可以告诉老师和好朋友说一说自己是按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

  三、幼儿动手操作复习对规律的认识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印章、珠子、蜡笔、粘贴图片等,要求操作中体现一定的规律特点。

  四、活动延伸:在街上、家里找一找那些东西是有一定规律

  教学反思

  1、 本次活动我以规律的广泛性存在一切事物中的特点而设计的。通过有趣的游戏形式展开活动,在活动中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寓教于乐。孩子们通过拍手拍脚的动作找出规律,通过观察图片找出递增、递减的规律,通过用摆图形找出颜色、形状的规律。最后幼儿在穿珠子、粘贴图片等操作过程中去掌握规律的普遍存在,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2、 在教法上我采用多层次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活动开始让幼儿观察活动室的物体,幼儿按颜色、形状、大小、长短、高矮观察其中的规律存在,逐渐过渡到永动作拍出的规律,用图发现数的递增、递减规律,用图形摆出规律等层层深入,为幼儿认识规律加深了难度。

  3、 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参与的欲望较强。幼儿通过观察去寻找规律,用动手操作去发现规律,用动作去体现规律,用各种感官去变现规律。幼儿在看、说、动、做中思维十分活跃。

  小百科: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谓整齐而有规则。

大班教案 篇5

  鱼类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形态,各种各样不同的花纹,这些花纹单纯用水彩笔、水粉、油画棒色块的对比,涂色是很难充分表现出来。而线描画这一形式,对大班孩子的画画有很大的质的提高,尤其对孩子想象力和表现力。并且我班的孩子对画画兴趣都很浓厚。

  本次活动正是抓住幼儿感兴趣、喜爱的物品。让幼儿通过自己细致观察、敏锐的触觉,独特的视角,自由进行创作发挥,并把单纯的班级环境布置与课堂与主题衔接,让幼儿参与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并对幼儿从小进行环保教育,进行人与自然的和谐教育,懂得保护环境,爱护小动物。

  活动目标:

  1、运用点、线、形来装饰鱼和表现鱼不同的外形特征。

  2、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象大胆创作,发展幼儿的初步的创新能力。

  3、向幼儿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教育。

  活动重点:学习用点、线、形来装饰鱼。

  活动难点: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作。

  活动准备:

  1、《海底世界》录像

  2、教室墙壁内一侧墙壁作为海底世界背景图,并在墙上贴好塑料袋垃圾,牛奶瓶、水草、珊瑚、石头、哭泣的鱼妈妈。

  3、投影机、下载各种鱼的照片

  4、白纸、剪好的各色“心”卡片,幼儿水彩笔、剪刀(与幼儿人数相等)

  5、各种点、线、面的范例,教师画好的鱼的范例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观看录像《海底世界》,初步感知欣赏各种各样的鱼。

  (1)教师语:在美丽的大海里,生活着许多快乐的鱼宝宝,他们和鱼妈妈自由自在的在海洋里嬉戏玩耍,一会儿在珊瑚里捉迷藏,一会儿在比赛游戏,一会儿又凑在一起说着悄悄话,可幸福了。

  (2)幼儿观看录像《海底世界》,提出要求:看看你最喜欢哪条鱼,它是什么样子的'?

  师:你最喜欢哪条鱼?它是什么形状的?身上的花纹是什么样的?(特别是对形状怪异的鱼,启发幼儿尽可能讲详细一点。)

  (3)通过投影,让幼儿更仔细观看各种鱼的照片,让幼儿进一步感知鱼的外形和花纹。

  师:鱼宝宝,它还有好多可爱的朋友,让我们也一同来看看它们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花纹?你喜欢哪一条鱼?

  (4)引出海底世界背景图(珊瑚,水草及一条哭泣的鱼妈妈),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引入课题。

  教师语:可是突然有一天,海洋里的鱼都消失了,只剩下鱼妈妈和漂浮着的塑料袋,饮料瓶,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幼儿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做,向幼儿进行环保知识教育。)那我们一起来帮助鱼妈妈找回她的孩子好吗?

  二、教师展示线描画的(点、线、面)的范例,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提出自己不懂和不会画的(点、线、面),并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1、点画法。

  ①幼儿交流点的表现方法,老师小结。(圆点、短点、雨点……)

  ②点的效果:把一些鲜艳的小色点有规律地排列起来,以求达到一种五彩斑斓的色彩效果。

  ③点的要求;先画深色后画浅色。可采用同类色,比较和谐,对比色比较绚丽。)

  2、勾线画法。

  ①幼儿交流线条的表现方法,老师小结。(横线、竖线、斜线、交叉线、波浪线……)

  ②线的效果:用一种单纯以线条的变化、穿插、组合来表现,线描画中常见的方法

  ③线的要求:可以用渐变画法,运用线条由深到浅的变化,可以横着变,竖着变或旋转着变画出向彩虹一样绚丽。

  3、面的画法。(点和线的排列组合)

  ①面的种类:正方形组成的面、圆形组成的面、半圆形组成的面、三角形组成的面、长方形组成的面。

  ②面的要求与画法。

  4、幼儿提出对点、线、面的画法和技法提出疑问,老师解答。

  三、欣赏教师画的鱼的范例,请幼儿互相说一说,这些鱼的形状及装饰的线条,看一看,说一说它们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花纹。

  师:老师画的这些鱼是什么形状的?用了什么样的线条进行装饰?

  四、示范讲解如何对鱼进行装饰?如何处理分割画面?处理画面中点、线、面的疏密关系的画法:

  (1)教师简单在鱼身上示范分割画面的块,画出各种形状的线条,并重点讲解如何处理画面中点、线、面的疏密关系。

  (2)引导幼儿讨论,你准备画一条什么样的鱼?用什么线条来装饰?

  五、师提出作画要求:

  (1)在作画前先想一想:自己要画什么样的鱼?可以看看周围鱼的照片,要用什么线条装饰?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出各种奇形怪状的鱼,看谁想的和别人不一样,要求构图大。

  (3)启发幼儿用不同的花纹装饰鱼,并注意点、线、面的疏密变化。

  (4)安静作画,不影响别人,注意坐姿。

  (5)请完成作品的幼儿把鱼沿轮廓线剪下来,贴在鱼妈妈周围,注意剪刀使用的安全要求。

  六、幼儿创作,教师给予及时指导,对幼儿创造性表现的作品及时给予肯定。

  (1)鼓励幼儿在绘画中大胆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的运用。引导孩子自由发挥,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验到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2)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变化各种线条花纹。

  (3)请完成作品的幼儿把鱼沿轮廓线剪下来,贴在鱼妈妈周围。

  七、观赏评析作品:

  (1)请幼儿自由互相讲述自己所画的鱼,把自己想对鱼宝宝说的话和自己画画中的感受,告诉老师写成“悄悄话”的形式粘贴在作品上。

  (2)请个别幼儿谈谈自己喜欢哪一条鱼,为什么?

  (3)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帮助鱼妈妈找回了鱼宝宝,并且鱼宝宝身上的花纹都非常漂亮,点、线、面的疏密也很好,鱼妈妈谢谢你们了,现在我来当鱼妈妈,小朋友来当鱼宝宝,我们一起游到大海里去做游戏吧。

  美工活动“牙齿切碎机”活动后感

  本周进行了美工活动“牙齿切碎机”,整个活动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思维活跃。当我向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大嘴怪”时,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纷纷议论“大嘴怪”怎么吃东西。活动开始我引导孩子们对牙齿模型进行认真地观察、并互相讨论,让孩子们知道前面的牙齿是门牙,门牙旁边的是犬牙,犬牙旁边的是磨牙,并说出它们各自的分工及合作过程。接下来我先请大家讨论怎样制作牙齿切碎机,在亲手制作“大嘴怪”时,孩子们显得更为积极主动,他们根据牙齿的各部分关系用铅笔在纸上画好一排牙齿,然后根据画好的牙齿剪下来,再把它们粘贴到剪开的纸盒里。

  在这一过程中,很多孩子都做得比较成功,但也有一部分孩子因为没有事先设计好就动手剪,结果牙齿的构造没剪对,被旁边的小朋友一说,他们只好重新剪过,耽误了些时间。粘牙齿是本活动的难点,有些孩子一下子就粘好了,有些孩子因为小手指不够灵活粘起来很费劲。不久大家都把牙齿粘好了,接下来就是打份自己的牙齿切碎机:给它画上眼睛,头发,耳朵等。这一过程都难不倒孩子,大家都能把自己的牙齿切碎机按自己的意愿打扮好。最后我请幼儿给牙齿切碎机喂食,大家用一些废旧的报纸等给牙齿切碎机做食物,“嗷,咕咚”,牙齿切碎机一口一口吃东西了,哦,大家玩得真开心啊!我把幼儿做好的作品放在区角中,让孩子可以随时玩一玩。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在设计,制作,体验中进一步对自己牙齿更加了解,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说说、听听、写写活动中,初步了解上海部分景点。

  2.引导幼儿关心上海著名景点,激发幼儿热爱上海的情感。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大胆表达。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字、图片、照片、提示牌、小黑板。

  2.初步了解上海部分景点的名称并熟悉相应汉字。

  活动过程

  (一)自主选择

  “小朋友,今天,老师请你们来做小导游,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活动内容,你们等会去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玩一玩,然后,请你们向大家介绍你是怎么玩的?知道了上海的哪些著名景点?”

  (二)自主游戏

  1.内容

  听录音――介绍上海景点,看图片,边听边把相应的景点勾或写出来,并说说听到了上海的哪些景点。

  游戏棋――“小汽车”为棋子,上海各著名景点为棋盘,幼儿边玩边说说上海的景点。说对了,跳一格,说错,停一次。

  名词连接――如“杨浦”与“大桥”连接。

  照片――说说在什么地方拍的,简单介绍,写地名。

  图书――“孙悟空游上海”,看看、说说有哪些景点,念念“游上海”的儿歌。

  写字――图片、字,幼儿可说说、写写上海的地名。

  配对――字、图片找朋友。

  制作导游图――根据图片、汉字提示制作导游图。

  2.重点指导(制作导游图)

  第一层次:将所选的上海景点剪贴在纸上,注明先后顺序,并能说出各景点。

  第二层次:将所选的上海景点用文字写在纸上,注明先后顺序,能读出汉字并能简单介绍景点的特点。

  3.一般指导

  听录音:圈一圈,要求幼儿能将听到的景点圈出来。照片:请幼儿说说自己在什么地方拍的,并写下地名。

  (三)分享交流

  请幼儿来做小导游,介绍今天你们玩了哪些景点?你最喜欢的景点是什么?为什么?重点请“制作导游图”的'小组将导游图展出,说说有哪些景点,能正确说出景点名称。

  四、提示与建议

  活动前组织幼儿收集相关材料。该活动适合5~6岁幼儿。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的设计能够考虑孩子的特点,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和水平,合理的安排、组织每个环节。活动从始至终都能够较连贯、较顺畅的组织,环节与环节的衔接也能做到承上启下且逐步加深。活动中,孩子的积极性非常的高,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活动里,并在活动中体验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欣赏,了解笔的来历,对传统的书写工具产生兴趣。

  2、尝试用毛笔写"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或进行作画尝试,体验使用毛笔的乐趣。

  3、学习词汇:小心翼翼、情不自禁。

  活动准备:

  1.准备小竹片、细绳、毛笔笔端的毛、现成的毛笔、墨汁、纸,象形"笔"的卡片。

  2.准备教育挂图《语言·阅读活动·毛笔的'故事》、学习包《语言·阅读活动·毛笔的故事》。

  指导要点:

  1.出示象形字"笔",提问:这个字有什么特点?再引入故事。

  2.结合教育挂图讲述"毛笔的故事"。引发幼儿思考与讨论:

  a)在蒙恬之前,古代的笔是用什么做的?为什么这种笔比蒙恬发明的笔不好用?

  b)蒙恬聪明表现在什么地方?笔最后是怎样做成的?

  c)人们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用到毛笔?

  d)我们现在用的笔除了毛笔还有哪几种笔?

  3.学习儿歌《造笔歌》,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4.该故事只作为幼儿欣赏,让幼儿知道毛笔的由来和特征即可。"小心翼翼""情不自禁"等词在故事讲述过程中学习。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其他教案:梦_大班其他教案07-05

大班教案01-08

(精选)大班教案08-27

大班教案(经典)08-28

大班教案(精选)08-28

[精选]大班教案09-07

[经典]大班教案08-02

(精选)大班教案08-02

大班教案(精选)08-04

大班教案[精选]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