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版

时间:2024-01-07 09:32:2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版1

  教学目标

  1.运用已学会的凑十法学习7加几的进位加法,并能正确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7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两种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布娃娃图片、移动7加几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复习数的`组成:

  2.板演:

  8+5= 8+7=

  9+5= 9+7=

  8+6=

  3.口算:

  7+( )=10 7+3+4=

  7+3+1= 7+3+2=

  7+3+3=

  提问:7加几等于10?

  二、学习新课.

  启发谈话:我们已经学会了9加几、8加几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是用什么方法算得又对又快?(用凑十法)对!用凑十法来计算,谁能告诉大家9加几怎样凑十?(9和1凑成十)8加几怎样凑十?(8和2凑成十)那7加几呢?(7和3凑成十)你们真聪明,7加几还没学,你们就知道了用7和3凑成十来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7加几的题.(板书课题)

  1.教学例1.

  (1)出示娃娃图:先贴出7个红色布娃娃,再贴出5个黄色布娃娃.

  师说:谁能看图编一道加法应用题.

  指名学生编题:有7个红色布娃娃,5个黄色布娃娃,一共有多少个布娃娃?

  师问:根据同学们编的题,应该怎样列式?怎样算?(板书:7+5=12)

  师问:7+5=12你是怎样想的?

  老师指名一个同学到前面边口述边演示想的过程.

  老师指布娃娃图说:我们看到7,想到了3,于是就要先把5个黄色布娃娃分成3个和2个,7个和3个凑成10个,10个再加剩下的2个,等于12个.

  (2)谁能看算式把想的过程再说一遍?学生说老师连线:

  师问:为什么要把5分成3和2?

  2.教学例2.

  想一想:

  7+4=□ 7+6=□ 7+7=□

  师说:我们不看图、不摆实物,这几道题谁会算?

  自己小声说怎样想.两人一组悄悄算.

  指名说:7+4=□怎样想.

  7+6=□怎样想.

  7+7=□怎样想?

  师说:你们真聪明,不用看图、不用摆实物、运用凑十法很快就把这几道题算出来了.

  3.教学例3.

  怎样想能很快说出得数?

  7+8=□ 7+9=□

  引导学生这样想:你们学过9+8=17,8+9=17这两道题吗?

  为什么9加8得17,8加9也得17?

  (因为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师问:你们算过8+7,9加7的题吗?看到7+8,7+9这两道题怎么想?

  想:8加7等于15,7加8也等于15.

  想:9加7等于16,7加9也等于16.

  师说:对,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来计算更简便,就不用凑十了.这样能很快说出得数.

  齐读黑板上的式题.

  4.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7加几的进位加法,一共6道题.这6道题中是用两种方法来计算的,第一种用凑十法;第二种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来计算.同学们在计算当中,要认真审题,见到大数加小数的题,就用凑十法计算;见到小数加大数的题,就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

  三、巩固反馈.

  1.口算,并说想的过程:

  7+3+1= 7+3+3=

  7+4= 7+6=

  7+3+4= 7+3+2=

  7+7= 7+5=

  7+5= 9+7= 8+7=

  7+6= 7+9= 7+8=

  2.移动7,每次加上卡片上的数.(学生举数字卡片回答)

  3.猜一猜,苹果代表多少?

  7+7= 8+7= 7+6=

  7+5= 7+8= 7+4=

  9+7= 8+9=

  7+9= 8+6=

  4.先说出得数,再写算式:(写在练本上)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版2

  教案示例

  操场上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发展他们的数感.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使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发展他们的数感.并且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

  (少)几”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理解情境图

  (一)理解主题图

  1.出示图片:操场上

  2.根据图意请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小组交流解决问题.

  (1)男生有()人;

  (2)女生有()人;

  (3)男生与女生共有()人;

  (4)男生比女生多()人;

  (5)女生比男生少()人;

  ……

  (二)尝试解决问题

  1.出示图片:学生与椅子

  2.先拿出小圆片摆一摆,说一说,再比一比.

  (1)学生列式:10-9=110-8=2

  (2)教师提问:“1”是什么意思?

  椅子的数量比老师和同学的人数多1或者老师和同学的'人数比椅子的数量少1.

  (3)教师提问:“2”是什么意思?

  椅子的数量比同学的'人数多2或者同学的人数比椅子的数量少2.

  3.思考: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巩固练习

  (一)摆一摆,填一填.

  1.出示图片:摆一摆1

  教师:看图,填一填,先观察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图片:摆一摆2

  教师:看图,填一填,先观察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出示图片:摆一摆3

  (1)______比______多______个,______比______少______个,(2)怎样列式?

  4.出示图片:鸭子

  先让学生思考一会儿,再指名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实践活动“小调查”

  (一)出示图片:小调查

  1.组织学生调查各自小组的男女人数.

  2.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3.全班汇报.

  四、课外延伸

  回家后,数一数,比一比家中的一些物品.列出一个比较单子同学明天互相交流.

  五、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探究活动

  找座位

  游戏目的

  1.使学生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游戏准备

  根据学生人数准备相应的写有口算题目的“电影票”.

  游戏过程

  1.把教室里的椅子摆好(桌子搬出),模拟成电影院的座位.

  2.然后每人发一张写有口算题目的“电影票”.

  3.每个学生只有算对加减法,才可以找到自己准确的座位,一次找准座位的同学可以成为“文明观众”,并佩戴“文明观众”标志.

  游戏说明

  电影票制作方法:在电影票的前面画上一些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形象,后面注明几排几号,但排数和号数不直接写明,而是由加减法算式化替,如:9-5排1+4号.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版1

  教学目标

  1.运用已学会的凑十法学习7加几的进位加法,并能正确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7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两种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布娃娃图片、移动7加几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复习数的`组成:

  2.板演:

  8+5= 8+7=

  9+5= 9+7=

  8+6=

  3.口算:

  7+( )=10 7+3+4=

  7+3+1= 7+3+2=

  7+3+3=

  提问:7加几等于10?

  二、学习新课.

  启发谈话:我们已经学会了9加几、8加几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是用什么方法算得又对又快?(用凑十法)对!用凑十法来计算,谁能告诉大家9加几怎样凑十?(9和1凑成十)8加几怎样凑十?(8和2凑成十)那7加几呢?(7和3凑成十)你们真聪明,7加几还没学,你们就知道了用7和3凑成十来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7加几的题.(板书课题)

  1.教学例1.

  (1)出示娃娃图:先贴出7个红色布娃娃,再贴出5个黄色布娃娃.

  师说:谁能看图编一道加法应用题.

  指名学生编题:有7个红色布娃娃,5个黄色布娃娃,一共有多少个布娃娃?

  师问:根据同学们编的题,应该怎样列式?怎样算?(板书:7+5=12)

  师问:7+5=12你是怎样想的?

  老师指名一个同学到前面边口述边演示想的过程.

  老师指布娃娃图说:我们看到7,想到了3,于是就要先把5个黄色布娃娃分成3个和2个,7个和3个凑成10个,10个再加剩下的2个,等于12个.

  (2)谁能看算式把想的过程再说一遍?学生说老师连线:

  师问:为什么要把5分成3和2?

  2.教学例2.

  想一想:

  7+4=□ 7+6=□ 7+7=□

  师说:我们不看图、不摆实物,这几道题谁会算?

  自己小声说怎样想.两人一组悄悄算.

  指名说:7+4=□怎样想.

  7+6=□怎样想.

  7+7=□怎样想?

  师说:你们真聪明,不用看图、不用摆实物、运用凑十法很快就把这几道题算出来了.

  3.教学例3.

  怎样想能很快说出得数?

  7+8=□ 7+9=□

  引导学生这样想:你们学过9+8=17,8+9=17这两道题吗?

  为什么9加8得17,8加9也得17?

  (因为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师问:你们算过8+7,9加7的题吗?看到7+8,7+9这两道题怎么想?

  想:8加7等于15,7加8也等于15.

  想:9加7等于16,7加9也等于16.

  师说:对,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来计算更简便,就不用凑十了.这样能很快说出得数.

  齐读黑板上的式题.

  4.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7加几的进位加法,一共6道题.这6道题中是用两种方法来计算的,第一种用凑十法;第二种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来计算.同学们在计算当中,要认真审题,见到大数加小数的题,就用凑十法计算;见到小数加大数的题,就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

  三、巩固反馈.

  1.口算,并说想的过程:

  7+3+1= 7+3+3=

  7+4= 7+6=

  7+3+4= 7+3+2=

  7+7= 7+5=

  7+5= 9+7= 8+7=

  7+6= 7+9= 7+8=

  2.移动7,每次加上卡片上的数.(学生举数字卡片回答)

  3.猜一猜,苹果代表多少?

  7+7= 8+7= 7+6=

  7+5= 7+8= 7+4=

  9+7= 8+9=

  7+9= 8+6=

  4.先说出得数,再写算式:(写在练本上)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版2

  教案示例

  操场上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发展他们的数感.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使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发展他们的数感.并且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

  (少)几”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理解情境图

  (一)理解主题图

  1.出示图片:操场上

  2.根据图意请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小组交流解决问题.

  (1)男生有()人;

  (2)女生有()人;

  (3)男生与女生共有()人;

  (4)男生比女生多()人;

  (5)女生比男生少()人;

  ……

  (二)尝试解决问题

  1.出示图片:学生与椅子

  2.先拿出小圆片摆一摆,说一说,再比一比.

  (1)学生列式:10-9=110-8=2

  (2)教师提问:“1”是什么意思?

  椅子的数量比老师和同学的人数多1或者老师和同学的'人数比椅子的数量少1.

  (3)教师提问:“2”是什么意思?

  椅子的数量比同学的'人数多2或者同学的人数比椅子的数量少2.

  3.思考: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巩固练习

  (一)摆一摆,填一填.

  1.出示图片:摆一摆1

  教师:看图,填一填,先观察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图片:摆一摆2

  教师:看图,填一填,先观察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出示图片:摆一摆3

  (1)______比______多______个,______比______少______个,(2)怎样列式?

  4.出示图片:鸭子

  先让学生思考一会儿,再指名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实践活动“小调查”

  (一)出示图片:小调查

  1.组织学生调查各自小组的男女人数.

  2.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3.全班汇报.

  四、课外延伸

  回家后,数一数,比一比家中的一些物品.列出一个比较单子同学明天互相交流.

  五、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探究活动

  找座位

  游戏目的

  1.使学生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游戏准备

  根据学生人数准备相应的写有口算题目的“电影票”.

  游戏过程

  1.把教室里的椅子摆好(桌子搬出),模拟成电影院的座位.

  2.然后每人发一张写有口算题目的“电影票”.

  3.每个学生只有算对加减法,才可以找到自己准确的座位,一次找准座位的同学可以成为“文明观众”,并佩戴“文明观众”标志.

  游戏说明

  电影票制作方法:在电影票的前面画上一些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形象,后面注明几排几号,但排数和号数不直接写明,而是由加减法算式化替,如:9-5排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