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高中教案

时间:2024-01-07 07:37:3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杜甫诗三首高中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杜甫诗三首高中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杜甫诗三首高中教案

杜甫诗三首高中教案1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冰心诗歌的特点

  2.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和人生哲理.

  3.通过欣赏优美诗文,激发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中抒发的情感及感悟人生哲理.

  2.朗读并背诵四首诗.

  3.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构思,凝练的语言的把握则是难点

  三教具和教学手段

  以读开路,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母亲

  一导入新课

  1999年2月28日21时,中国“文坛祖母”冰心老人在北京逝世,时年99岁,冰心老人自“五四”运动步入文坛,在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她一直坚持写作,为世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学作品,为中国的文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我们来学习她的四首小诗,藉此来纪念这位文坛世纪老人。

  请学生介绍冰心老人: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闽侯县人,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作品有〈〈春水〉〉〈〈繁星〉〉〈〈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等。

  提问:母亲的怀抱有什么特点?

  明确:温暖宽广安全等

  请诵读冰心的小诗《母亲》

  要求:要悟亲情,注意节奏和重音,把握亲切,舒缓的语调,请学生提出疑问,把握以下两个问题

  1.“心中的风雨”指什么?

  明确:内心的苦闷,烦恼,精神上的挫折。

  2.诗中的“躲”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是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同时也歌颂了母爱的温暖,伟大。

  请学生再次朗读并背诵。

  纸船

  母爱是永恒的,母爱又是博大的,作为儿女,我们又该如何表达对母亲的爱呢?请大声朗读〈〈纸船〉〉

  补充背景:

  1923年求,冰心赴美留学,海浪滔滔,天风卷吹,诗人坐在一艘颠簸在太平洋的油轮上,远离亲人,驶入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回到亲人的.怀抱?诗人因强烈思念故国,亲人,越发孤独,惆怅。

  指导朗读:

  感情基调是思念母亲,孤独忧伤;语调是深情,低沉,缓慢。

  引导学生质疑,合作探究:

  1“从不肯”“总是”有什么深意?

  明确:对母亲思念很深,由来已久。

  2纸船不会漂向母亲身边,“我”为什么还是不灰心“叠着叠着”?

  明确:愿望能否实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诗人寄托思念,排除孤独,忧伤的惟一方式。

  3第三节是诗人的想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想象奇特,想象母亲梦见纸船。强烈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是全诗的高潮所在。

  迁移训练:你如何表达对母亲的爱呢?

  交流回答:送贺卡,干家务,捶背,逗笑等。

  再次朗读并背诵

  第二课时

  成功的花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成功的花〉〉

  引导学生品位语言,找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并分析作用:

  1“明艳”形象地突出了花的“成功”。

  2“惊羡”含有惊讶,羡慕,更突出了花的“成功”

  3“浸透”突出了眼泪之多。

  4“洒遍”突出了血雨洒的范围之广。

  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哲理:

  一个成功的人站在你面前,你很羡慕他吗?花的成功历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明确:成功来自奋斗和牺牲。

  请同学找出蕴含此哲理的名言,警句,俗语:

  1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2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

  3成功的桂冠是用荆棘编织成的

  背诵诗歌。

  嫩绿的芽儿

  我们总想活得潇洒,不辜负青春韶丽的年华,但在社会的汪洋中,应如何把握正确的方向呢?冰心这首〈〈嫩绿的芽儿〉〉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嫩绿的芽儿〉〉。

  品位语言:芽儿,花儿,果儿说的话能互换吗?

  明确:1不能。因为他们说的话与各自特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不能。芽儿,花儿,果儿的顺序排列暗指果树从抽芽,开花到结果的生长的过程。

  让学生找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并分析体现了芽,花,果的什么特征?

  明确:“嫩绿”显示了“芽儿”健壮,旺盛和朝气。

  “淡白”蕴涵“花儿”朴素,简洁,不追求华丽的外表。

  “深红”象征“果儿”丰硕,甜蜜,美丽。

  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哲理:

  诗人以植物的生长喻青年的成长,劝勉青年人奋发努力,不断充实,提高自己,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背诵诗歌

  归纳冰心诗歌的特征:

  短小随意,情丽,深沉;寓有诗意,格调柔和。

杜甫诗三首高中教案2

  冰心诗四首

  冰心诗四首

  教学目的:

  1.体会诗中所要抒发的感情和所蕴涵的深刻的哲理

  2.学习这四首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诗歌

  2.创造性地感悟诗歌,把握作者是如何来抒情和阐述哲理的。

  教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统复备

  一、导入

  以配乐诗《献给母亲的歌》导入:听完后问同学们,你们怎么样来赞美母亲呢?同学回答后教师概括:母亲是伟大的,无私的,母亲的怀抱是温暖的。先让我们来看看冰心奶奶是怎样来赞美母亲的?简介作者(“爱”的哲学——自然、童贞、母爱。有关作品等)

  二、学习《母亲》(找一张母女相依相偎的图片)

  1.朗读诗歌:

  (1)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2)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3)你认为哪些字该重点读?

  (4)文中的“躲”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再读课文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抒发这种感情的?

  3.抽同学朗读。

  三、学习《纸船》

  1.先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注意纠正读错的地方。

  2.讨论:

  (1)这首诗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2)作者折纸船的整个过程你能描绘一下吗?

  3.再抽读该首诗:注意要有感情。

  (1)这只纸船母亲肯定是收不到的,但母亲为什么却能在梦中看见呢?

  (2)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抒情的?并区别一下这两首诗的抒情侧重点。

  4.齐声朗读这首诗。

  四.拓展训练

  以上两首诗都是抒情短诗,它们都是借用特定的物象(具体事物)来抒发感情的,请你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个事物来抒发赞美母亲的感情。

  五.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第二课时

  初备统复备

  一.导入:屏幕映出两幅画(一幅绚丽的花,一幅科学家的画像)

  教师导入语:这幅花美吗?你羡慕它的明艳吗?这位科学家你熟悉吗?你羡慕他因成功而得到的荣誉吗?好,老师对你们的回答先不做评论,先让冰心来告诉我们这个人生的哲理吧!

  二.朗读诗歌

  1.先请一名学生朗读《成功的花》,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一听该生朗读的节奏,重音是否确当,读后大家帮助纠正

  2.讨论问题:

  (1)“惊羡”一词什么意思?可以换成“羡慕”吗?“浸透”、“洒遍”分别换成“浸湿”、“洒下”好吗?请说明理由;

  (2)花的“明艳”与“泪泉”和“血雨”之间有什么关系?

  (3)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启示?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4)你能举一些名人成功的例子吗?

  3.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板书。

  泪泉、血雨

  芽儿——————→明艳的花

  ↓艰辛、牺牲

  人——————→成功的人(事业成功、荣誉夺目)

  4.学生在领会的基础上,再有感情的朗读(朗读形式:男、女生分读,全班齐读)

  三.学习第二首诗《嫩绿的芽儿》

  1.学生朗读诗歌(提醒读时注意停顿、重音)

  2.你们能用素描速写笔法将这三小节的意象用三幅图画形象地表示出来吗?

  「请一学生上黑板画,其他学生在自己本子上画」

  3.讨论问题

  (1)找出诗中写色彩的词,体会其作用;

  (2)这三小节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3)诗人以果树生长来比喻青年的成长,用拟人、反复的方法借“芽”、“花”、“果”之口劝勉青年应该怎样做?假如那青年就是你,你该怎么做呢?

  4.教师总结、板书:

  果↓芽儿————→发展、学习提高↓人

  树↓↓成

  成↓花儿————→贡献、努力回报↓长

  长↓↓的

  过↓↓过

  程↓果儿————→牺牲、贡献社会↓程

  5.配乐朗读《嫩绿的芽儿》

  三.背诵四首诗(开展小组竞赛活动)

  四.教师小结:

  1.总结一下“冰心体”小诗的特点

  冰心的小诗,主要是歌颂母亲、自然、童真,这也是冰心早期创作的主题,是她当时“爱的哲学”思想体现。课文中的前两首是抒情短章,以“情”感人,偏重情感,风格温婉;后两首诗是哲理小诗,以“理”明人,侧重理趣,发人深省。四首小诗语言凝练,清丽。

  五.布置作业:

  六.布置作业:

  完成“探究练习”四。

  1.小作:学习冰心小诗风格,发挥想象,借助形象事物,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自创一、两首小诗,为办手抄报准备材料;

  3.阅读冰心《繁星》、《春水》并作读书笔记。

  「可以就一个词或一句诗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也可就一首诗谈意旨」

  3.冰心诗四首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3.冰心诗四首”,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各位同学几岁了?对啊,不知不觉大家都十四五岁了,在你成长的这段经历中谁最重要?妈妈!生活中,你发现妈妈的哪些举动体现着母爱呢?请大家静想一下。生活中,母爱无处不在,它平凡而伟大。今天,我们来学习冰心抒就的《母亲》,去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情感。

  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读后,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解读这五行诗,以此来谈谈作者对母亲表达的情感。

  (注意:“心中的风雨”的理解,与“躲”字所表达出来的情感是结合自身经历来解读的关键。)

  《母亲》流露出了对母亲的无限依恋,那《纸船——寄母亲》又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情感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纸船——寄母亲》。

  朗读《纸船——寄母亲》,你能从诗中发现作者与母亲身处的情况吗?联系作者与母亲身处的情况,再次朗读体味作者表达的情感。

  根据作者与母亲身处情况及作者表达的情感,请你说说怎样朗读这首诗。

  请同学们朗读这两首关于母亲的诗歌,想想这两首诗有什么异同之处?

  母爱是伟大无私的,永恒的,但它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形式一般都是平平常常的。请你搜索一下平日母亲对你的关爱,尝试完成下面的仿写。

  母爱是。

  2.《纸船——寄母亲》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思念,眷恋祖国的一片深情。你想借助什么样的具体形象来表达对母亲的爱,请尝试写一首小诗。

  教师讲述:人生不幸啊,多坎坷啊!但这个经历无数挫折的人却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现在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许多人只看到成功美丽的花环,却很少有人注意成功背后隐藏的艰辛。让我们看看冰心是怎样概括成功的过程的。

  1)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小组交流朗读方法及处理的理由。

  (以第一句为例“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应该以感慨的语气来读,重音要落在“只”和“现时”上,这样读就能很好地表现人们只惊羡别人所得到的荣誉,却看不到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苦劳动,表达了作者的感慨。)

  2)朗读后三句思考:作者通过这三句告诉了我们什么?请概括出你的感悟。

  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花的成功印证了许多名言,你想到了吗?

  同学们,现在你们在这里学习,为的是将来有所作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那你认为人的一生哪个时期比较重要?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嫩绿的芽儿》会告诉我们些什么。

  1)作者用哪三个词对芽、花、果进行描绘的?为什么用这三个词呢?

  2)这三节诗“芽儿”“花儿”“果儿”的顺序排列暗示果树从抽芽、开花到结果的生长过程。他们说的话能互换吗?(讨论探究)

  2.结合《嫩绿的芽儿》中“芽儿”“花儿”“果儿”说的话,构想一下自己的人生。

杜甫诗三首高中教案3

  杜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诗中塑造的昭君形象

  ②掌握诗中所用技艺和手法

  2.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围绕中心分析细节材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如何正确对待挫折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王昭君的形象

  2.深入理解杜甫在诗中的情感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赏析诗文:

  (出生地:昭君村)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1.释“壑”“赴”“荆门”“尚”“明妃”。

  “壑”:山谷,山沟。

  “赴”:奔向,投向。

  “荆门”:山名,位于湖北枝城市西北,东眺武汉,西临三峡,南望潇湘,北通川陕,素有“荆楚门户”之称。

  “尚”:还有。

  “明妃”:王昭君,西晋时因避晋文帝司马昭讳,改为明君、明妃。

  2.赏析“赴”字之妙。

  诗人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这里则用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

  3.明人胡震亨评注的《杜诗通》就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大家认为如何?请依据下文并结合王昭君的生平,谈谈自己的看法。(放在赏析全诗后再解决)

  清人吴瞻泰的《杜诗提要》则又是另一种看法。他说:“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说得窈窕红颜,惊天动地。”意思是说,杜甫正是为了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所以才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她。杨伦《杜诗镜铨》说:“从地灵说入,多少郑重。”亦与此意相接近。

  (昭君一生的悲剧)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1.释“连”“向”“青冢”“紫台”

  “连”:清人朱瀚《杜诗解意》说:“‘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

  2.比较杜诗对昭君一生悲剧的概括与南朝江淹《恨赋》里的话“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有什么不同?

  《恨赋》中的描写只侧重于明妃去时悲伤与相会无期、流落绝域的感慨。而杜甫的这两句诗,由“一去”(离别)到“独留”(死去),用时间的跨度来展示昭君一生的悲剧命运;由“紫台”(汉朝)到“朔漠”(胡地),用空间的跨度来表明昭君远离祖国故乡的痛苦。“连”和“向”将时间空间加以连接,强化了悲剧性。杜甫这两句诗所概括的思想内容的丰富和深刻,大大超过了江淹。

  (再写不幸,兼写帝王昏庸)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1.释“省识”“春风面”“环珮”。

  “省识”:注释纷纭,有读作shěng,作“减”“少”解;也有读者xǐng,作“辨识”解。作无论哪种读法和解法,这句讽刺了汉元帝只看画图不看真人的昏庸。

  “春风面”通感手法,写昭君颜容之美丽。

  “环珮”女子佩戴的饰物,用来借代昭君。

  2.这两句联写,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看法?

  正是因为元帝的昏庸,才造成了昭君魂魄空回的悲剧,表达了诗人对昭君悲剧命运的深深同情,也表达了对昏庸元帝的讽刺。

  3.诗人本人的命运与之有何相同之处?

  杜甫的.诗题叫《咏怀古迹》,显然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的。他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虽然他在夔州,距故乡洛阳偃师一带不象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相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

  清人李子德说:“只叙明妃,始终无一语涉议论,而意无不包。后来诸家,总不能及。”这个评语的确说出了这首诗最重要的艺术特色,它自始至终,全从形象落笔,不着半句抽象的议论,而“独留青冢向黄昏”、“环珮空归月夜魂”的昭君的悲剧形象,却在读者的心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千载遗怨)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释“作胡语”“论”

  “作胡语”: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有《昭君怨》一首、《王明君》一首,鲍照作《王昭君》二十九首,梁简文帝作《明君词》十三首,梁范静妇沈氏作《昭君叹》二首,均是后人同情怀念昭君的作品。据汉刘熙的《释名》说:“琵琶,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琵,引手却曰琶。”晋石崇《明君词序》说:“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琵琶本是从胡人传入中国的乐器,经常弹奏的是胡音胡调的塞外之曲,后来许多人同情昭君,又写了《昭君怨》、《王明君》等琵琶乐曲,于是琵琶和昭君在诗歌里就密切难分了。

  “论”:诉说。

  二.总评诗文:

  1.破空而来,文势如天骥下坂,明珠走盘。

  2.咏明妃诗多矣,沈归愚独推此诗为绝唱,一能包举其生平,二以苍凉激楚出之也。首句咏荆门之地势,用一“赴”字,沉着有力

杜甫诗三首高中教案4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屏幕显示海子遗照)

  这里站着一个相貌平平的中国人,普通而没有特点的面孔并不会给人留下什么记忆。然而他是才华卓越的诗人,是被当代学院派推崇的重量级诗人,他就是海子。

  二、关于海子:

  1.评价:

  “他的一生似乎只为了发光。他把非常有限的生命浓缩了,让它在一个短暂的过程里,显示生命的全部辉煌。”(谢冕)

  “诗人海子的死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之一”(西川)

  “他不仅对现在、将来,而且对过去都将产生重大影响。”(陈东东)

  2、生平: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安徽怀宁人,当代著名诗人。作品有长诗《土地》和短诗选集《海子、骆一禾作品集》等。

  3.教师提供海子诗作《亚洲铜》等,学生也提供自己喜欢的海子的诗。大家朗读欣赏,浅层次地了解海子。

  三、小组协作,学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步骤:

  1.教师提供自读思考题。

  2.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学习。

  3.集体交流学习收获。

  自读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诗人在本诗中拟想了幸福的生活画面,它包括什么?你如何理解诗人的幸福?

  明确:幸福生活的图景由三个内容组成:“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个图景不离细碎平常的凡俗生活,却又远离喧嚣地独立在大海边。这是一个明亮温暖的画面,是诗人真诚拟想的情景。但很明显,第三个内容与前两者似乎不大相容,这幸福中有矛盾存在。

  (2)诗人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幸福告诉别人,又不断祝福陌生人?

  明确:诗人在自己拟想的.幸福图景中喜悦着,这种喜悦不断地膨胀,使诗人抑制不住地把自己的幸福告诉别人,又不断祝福陌生人。但究其根本,还是诗人有一颗博大而善良的心,他爱这个世界的一切。

  (3)本诗的核心意象是什么?为何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题目?

  明确:本诗的核心意象是“大海”。诗人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题,因为这个内容是他拟想的幸福生活图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亮丽的部分。当然也是与其它内容难以协调的一部分,但恰是这种不协调表达了诗人的真胸臆,也是这首诗的表达的重点所在。

  四、小结

  五、作业:寻找海子的其它诗作,读其诗,悟其诗。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海子是卓越的,这是有目共睹的。学生限于年龄阅历,不能充分理解海子,但教师有责任让他们知道海子,尽管本诗被定为自读课。

  这节课的学习过程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设计,认识海子、了解海子、研读海子。涉及内容不是很多,却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范例,他们会更多地去阅读。

  教案示例

  《致橡树》

  导语:我国的新诗,开创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挣脱了旧诗格律的束缚,在民歌和古典诗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别开生面地实现了诗体大解放,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派和以臧克家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派在诗坛上举足轻重,贡献很大,(郭的《凤凰涅》,臧的《老马》)。新月派的闻一多,徐志摩等文学研究会诸诗人在诗坛上也有不小的影响。(闻的《死水》,徐的《再别,康桥》)。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及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诗派也别具特色。(李的《弃妇》,戴望舒的《雨巷》)。80年代涌现的朦胧诗,虽然未能成为主流诗,但其影响和价值也不容低估。面且这些诗歌虽不如“战鼓”,“号角”式的佳作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但随着人们审美心理结构的变化,对这类具有含蓄美的诗作,兴趣越来越浓。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朦胧派代表诗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