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4-01-06 09:25:35 教案 我要投稿

【经典】实用的小班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经典】实用的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理解故事,知道拥抱会给人带来爱和快乐。

  能和好朋友拥抱,并说出关心的话。

  体会与教师、同伴亲密拥抱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模仿小动物拥抱游戏,调动幼儿对拥抱的已有经验

  师:我们一起来学小动物,抱一抱吧!

  你觉得高兴吗?

  你得到过拥抱吗?什么时候?

  二、播放课件、欣赏故事,创设情境,引导幼儿积极体验拥抱的快乐

  1.通过妈妈、爸爸、老师抱嘟嘟的故事情境,提取幼儿生活中拥抱经验,引导幼儿感受拥抱带来的快乐。

  师:一起看看小熊嘟嘟的拥抱吧!

  (1)妈妈抱嘟嘟

  嘟嘟起床的时候妈妈做什么了?

  你的妈妈给你拥抱了吗?什么时候?

  总结:妈妈很爱我们!

  (2)爸爸抱嘟嘟

  爸爸抱过你吗?

  怎么抱的?

  总结:爸爸的拥抱很有力量。

  (3)老师抱嘟嘟

  老师抱过你吗?什么感觉?

  总结:拥抱会让我们很路爱了、温暖和幸福。

  2.通过嘟嘟给好朋友咪咪和汪汪的拥抱情景,引导幼儿体验拥抱别人时的快乐。

  (1)嘟嘟抱咪咪——安慰

  师:嘟嘟为什么要给咪咪拥抱?

  好朋友伤心了,需要安慰,我们可以给他拥抱。

  嘟嘟是怎么说的?

  我们一起学着他们的样子试试吧!

  (2)嘟嘟抱汪汪——祝贺

  师:汪汪没有哭,嘟嘟为什么也给他拥抱呢?

  原来好朋友成功了,我们也可以用拥抱表示祝贺的`。

  嘟嘟怎么说的?

  我们一起来祝贺汪汪吧!

  三、玩“抱一抱”游戏,让幼儿体验与同伴、老师拥抱的快乐

  师:这里有没有你的朋友?

  我们也找好朋友抱抱吧!

  四、在“嘟嘟拥抱”的故事情境中,激发幼儿用拥抱表达自己的情感

  师:快乐的一天结束了,嘟嘟给了老师一个大大的拥抱,再见老师!

  嘟嘟飞快的跑回家,她要把大大的拥抱送给爸爸和妈妈。

  亲爱的宝宝们,把拥抱送个爸爸、妈妈、朋友会让我们变得更快乐的!

小班教案 篇2

  一、活动内容:赶小猪

  二、活动目标:

  1. 练习持物控球跑,提高控制能力。

  2. 学习用棍将球赶到指定地点,保持身体平衡。

  3. 通过赶小猪的情境,产生对体育游戏的兴趣。

  4. 能够努力完成任务,培养耐心、细心、不怕困难的品质。发展动作的协调性。

  三、活动准备:

  皮球、小棍、小椅子若干张。

  四、活动过程:

  1. 教师与幼儿手持小棍,听音乐做全身运动。

  准备活动--队列练习。

  幼儿一个跟着一个走成大皮球,并会听口令练习"稍息、立正、齐步走、立定"等。

  2. 幼儿每人领一头小猪(皮球),用球拍赶着小猪去散步。

  3. 启发幼儿想象,赶着小猪去郊游,边讲边练。

  4. 小猪去郊游:

  (1)介绍郊游的行程,走过一条小路,穿过一片树林,绕过小山。

  (2)幼儿一个跟着一个赶猪经过行程。

  教师要随时提醒幼儿不要让球滚掉,如过滚走,要马上追回来。继续赶。

  5. 送小猪回家。

  游戏活动--赶小猪。

  老师交代游戏名称和玩法。

  教师示范赶小猪的动作。

  幼儿人手一根棍子和一只"小猪",分散练习和探索"赶小猪"的'方法,老师巡回指导和观察。

  老师让幼儿说说"我是怎么赶的",请个别幼儿示范。

  幼儿六路纵队站好,只有第一排幼儿拿球和棍。第一排将"小猪"赶到指定的终点,再赶回来,交给第二排的幼儿,然后排到队尾后面。幼儿依次游戏,比一比,看哪一组的"小猪"最听话,哪一组的速度最快。

  6.小结游戏情况,并请幼儿将"小猪"和棍子收好。

小班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随着天气的越来越冷,孩子们的衣服也越来越多了,有的幼儿的小椅子上还多了一样好看的东西.那就是非常可爱的――垫子.每天都有小朋友围在那里看着:朱恒说:"我家也有的,我家的是小猪呢?我妈今年特意给我买的.非常可爱的."严佳澄说:"我家也有小猪的,我还有小狗呢?"看着孩子们在热烈地讨论着自己的垫子,我也有点情不自禁了,也加入到了他们的队伍当中,你们讨论得怎么热烈,在讨论什么呀?能否也说给我听听,幼儿就把垫子说了出来.你们都有垫子吗?那我们把家里的垫子带到幼儿园里来,让大家一起来看看.于是我就设计了这一节课。作为一种家居用品,既轻巧美观又安全舒适,适合小班幼儿摆弄,漂亮童趣的沙发垫又可以营造一种家的氛围,让孩子们在自由、宽松的环境里动手、动脑、学习、游戏。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来认识垫子的特征.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探索垫子的多种游戏方法.

  3,懂得从小关心父母的情感.

  活动准备:

  小动物沙发垫若干

  活动过程:

  一:"找垫子"激发幼儿的兴趣

  1,小朋友,你们看!今天,唐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东西?(对了,乌龟垫子)

  2,小乌龟正在和好朋友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呢?可是,小乌龟怎么也找不到它的垫子朋友呢?可着急啦!我们一起来帮帮小乌龟吧!

  3.幼儿找垫子(让幼儿在找的时候,说说你在哪里找到的)

  4.小朋友,你们找到了吗?找到的小朋友到老师这边来.

  5.来,小朋友,我们一起脱下鞋子,找个小星星坐下来,去跟你的垫子宝宝玩一玩.

  二、说垫子

  1、 请小朋友看看,你找到的垫子是什么样子的`?(我找到的垫子是...我的垫子的毛是长长的,你的呢?)

  2、你找到的垫子是什么颜色的?重点介绍毛毛虫,毛毛虫是什么样子的?(红 黄 蓝..)对了毛毛虫垫子有很多种颜色,是五颜六色的,毛毛虫是什么颜色的(五颜六色)今天我们学了一个好听的词语,叫五颜六色.我们一起来学学着个新词语好吗?让幼儿来跟着读一读.

  3、小朋友请你们用小手来压一压、拍一拍有什么感觉?(软软的)

  4、垫子可以用来做什么?我们试一试(靠、抱、躺、坐等)

  5,对呀,每天爸爸妈妈工作多辛苦呀!宝宝们每天回家后给爸爸妈妈一个垫子靠一靠,爸爸妈妈该有多舒服呀!

  三、玩垫子:

  1、沙发垫不但可以抱一抱、靠一靠、坐一坐,还可以跟我们小朋友做游戏呢,小朋友,请你们跟垫子去玩一玩吧!

  2、 幼儿玩垫子

  3,在小朋友一起玩垫子时,老师看到了小朋友跟垫子玩了很多的游戏,谁来说一说,你是跟垫子怎么玩的.

  4.让幼儿来说说(鼓励幼儿大胆说出各种游戏的方法,)

  四、结束:

  今天,我们和沙发垫玩了这么多游戏,回家后你们把这些游戏教给爸爸妈妈和小伙伴,让他们也来玩一玩?

小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音乐区里新投放了一些用瓶瓶罐罐自制的打击乐器,幼儿被这种“土”玩具吸引,有空就会跑去摇摇晃晃,敲敲打打。一次,飞飞一边摇晃罐子一边问贝贝:“你猜,这里面装的是什么?”贝贝把罐子拿到耳边使劲摇摇,说:“可能是好吃的糖吧。”豆豆拿过罐子边摇边听说:“我觉得像小石子。”飞飞说:“我觉得像豆子。”他们还试图打开封好的罐子口,但努力了半天没成功,后来三个小家伙通过问老师,终于弄清了罐子里装的是石子。通过这件事,我找到了幼儿对声音的一个兴趣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音乐教育建议中指出:让幼儿倾听和分辨各种声响,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他对音色、强弱、快慢的感受。于是我根据这一兴趣点设计了本次集体节奏游戏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辨别核桃、红豆、米三种不同的物体撞击罐子发出的不同声音,培养听力。

  2.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听着音乐,合着节拍进行简单的轮奏、合奏。(重点和难点。)

  3.让幼儿体验节奏游戏带来的愉悦感,激发其对节奏游戏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认识核桃、大米、红豆;玩过“红绿灯”游戏。

  2.物质准备

  与幼儿人数相等的罐子里分别装上核桃、大米、红豆;3—5个空罐子;《幸福拍手歌》伴奏乐;一面红、一面绿的`圆形牌子3个,绿面上分别贴大米、红豆和核桃的照片。

  3.场地准备

  小椅子围成一个大半圆,前面放三张小桌子。

  活动过程

  1.玩“找罐子”游戏,区分出“空罐子”和“有东西的罐子”

  (1)感知空罐子。教师左右摇晃一个空罐子,问:罐子里面有东西吗?你怎么知道没有?

  (2)验证空罐子。打开罐子,罐口朝向幼儿转一圈,让幼儿验证罐子里没有东西。

  (3)变魔术游戏。教师悄悄放两个核桃在罐子里,再次晃动罐子,问:罐子里有东西吗?你怎么知道的?

  (4)找有东西的罐子。

  教师:这里有好多罐子,现在你去找一个里面有东西的罐子。

  要求:不能打开罐子,只能通过摇罐子用耳朵听的办法去找有东西的罐

  子。每人找到一个有东西的罐子,拿回自己的座位。

  2.玩“找朋友”游戏,准备分辨核桃、米、红豆撞击罐子发出的不同声音

  (1)告诉幼儿罐子里装了这样三种不同的东西,然后出示“红绿灯”牌子,逐一认识上面的核桃、米和红豆卡片,把三个卡片牌分别插在三张桌子上。

  (2)告诉幼儿:卡片宝宝想找装着和自己一样东西的罐子做朋友。请幼儿摇自己的罐子,判断罐子里装着哪种东西,然后把罐子放到插着对应牌子的桌子上。

  (3)师幼共同检验罐子和牌子的匹配是否正确。教师先拿起核桃牌子前的一个罐子,摇晃之后让幼儿判断里面是否装着核桃,然后打开盖子验证。依次判断三个之后,可以请一名幼儿对剩余的罐子进行检验。用同法依次检验红豆、大米牌子前的罐子,每种只打开一个罐子验证,其余都用听的方法检验。注意帮助幼儿总结听辨的方法。

  (4)幼儿每人拿回一个与自己座位对应桌子上的罐子。(为方便玩游戏,让座位靠着的6—8个幼儿拿同一种罐子。)

  3.玩“摇一摇”节奏游戏,合着《幸福拍手歌》的音乐进行简单的轮奏和合奏

  (1)玩红绿灯游戏,幼儿学会看指挥,有节奏地摇罐子。

  老师出示贴有某种东西(如:核桃)的牌子,拿这种罐子的幼儿有节奏地晃动罐子,当牌子转成红面就不能发出声音了。老师在出示牌子的同时用语言“××宝宝请你摇一摇”提醒幼儿。

  (2)玩“摇一摇”游戏,幼儿合着音乐有节奏地摇罐子。

  老师把《幸福拍手歌》的旋律配上“××宝宝请你摇一摇”的歌词伴唱,边唱边出示“红绿灯”牌子,幼儿跟着伴唱有节奏地摇罐子。幼儿熟悉玩法之后,教师逐渐加快伴唱速度,游戏两次。

  (3)改变规则玩“摇一摇”,幼儿合着音乐练习轮奏和合奏。

  ①教师唱“××宝宝请你摇一摇”,持该罐子的幼儿做好准备,待歌词唱结束立刻摇罐子,打出“|××|”的节奏。教师唱“让我们大家都一起摇一摇”,一唱完,全体幼儿用罐子打出|“|××|”的节奏。玩3—4遍,逐渐加快唱歌速度。

  ②跟着音乐伴奏游戏2遍。

  教师指导语:现在请乐队来和我们一起演奏。乐队的声音很好听,但速度很快,小朋友要看好指挥,听好音乐,跟上节奏。

  4.延伸游戏“快乐摇一摇”,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游戏兴趣

  把罐子投放到音乐角,定期更换罐子里装的东西,换上鹅卵石、玻璃球、黑豆、麦子、沙子等,让幼儿继续在音乐角探索和游戏。

小班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学会控制或适当发泄自己的情绪。

  教学准备:

  自制心情脸谱教具

  教学建议:

  1.教师展示一张小朋友的心情脸谱,让幼儿猜猜看他表达的'是什么心情(高兴、伤心、生气、平静)。

  2.让幼儿也用心情脸谱说说他今天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让小朋友根据自己的心情分成四组,并分别说说自己为什么高兴?生气?伤心?

  3.出示高兴的脸谱,问幼儿:“什么时候心情会高兴?”出示心情不好的脸谱,问幼儿:“什么时候心情会不好?”

  4.感受好心情:教师与幼儿一起跳舞:“快乐碰碰碰”。

  5.讨论:如果有的小朋友心情不好会怎样:会生病、没有朋友和他玩。

  6.心情:怎样使自己的心情变得愉快?

  7.游戏:“心情魔方”玩法:拿一个正方体盒子,在它的六个面画上六种不同的表情,请一个幼儿往上抛,落下后,它露出的表面上是什么表情,幼儿就会做出相应的表情。以此引起全体幼儿不断的笑声,共同找到快乐!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尝试开门、盖上各种瓶盖的方法。

  2.体验探索和成功的快乐。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各种开启方法不同的瓶子若干,如旋转的、按压的、拉开的、按下后再旋的等。每个瓶中装一颗小星星,提供相应的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1.引起幼儿活动兴趣。教师出示一个装饰成“瓶子娃娃”的透明塑料瓶,以“瓶子娃娃”的口吻提出伺题:“我是‘瓶子娃娃’,我的肚子里装着一颗漂亮的星星,怎样才能拿到它?”

  2.引导幼儿自由讨论,请他们说说自己取出星星的方法。

  幼儿1:把它倒出来。

  幼儿2:把瓶盖打开。

  幼儿3:把瓶子摔破。

  幼儿4:用剪刀剪开。

  幼儿取星星的办法表明他们的思维是多元的,并不局限于“打开瓶盖”这种常规思维。所以在后面的环节中,我也鼓励孩子大胆尝试不同的方法,只要能取出星星就成。

  3.幼儿分组自由操作,尝试取星星的各种方法。教师鼓励幼儿选择打开方法不同或打开难度不同的瓶子尝试,看谁得到的星星多。

  幼儿1――在重复中发现规律。旋转是打开瓶盖最常见的方法,幼儿1就使用了旋转的方法,他很快就打开第一个瓶盖,成功地拿到了星星。第二次,他想继续使用同样的方法打开瓶盖,结果却碰到了麻烦,这一次,他花了很长时间才把瓶盖打开――原来是搞错了旋转的方向。连续几个瓶子试下来,他终于发现了一个规律――旋开瓶盖时一般都要用逆时针。

  幼儿2――通过不断试验自主解决问题。幼儿2拿到的是玻璃小药瓶,上面是橡胶的压入式盖子。刚开始,她试着去拉盖子,可盖子很紧,拉不下来。于是,她就将瓶子往地上扔,也许是经验告诉她玻璃会摔碎,可是瓶子小,瓶身厚,扔了几次仍然没有成功。很快,她又想出一个办法――指甲抠,结果,指甲也抠不开。她又叫了个好朋友,想一人拉盖子一人拉瓶身把瓶盖拉出米,可是瓶身太小手握不紧,还是没行成功。可是,突然她好像顿悟了,将瓶子放进嘴里,刚牙齿咬住瓶盖,于用劲一拉――瓶盖终于成功地打开了!她兴奋而得意地说“老师,我厉害吧!我的牙齿可能干了。”

  幼儿3――发现了瓶盖以外的秘密。幼儿3拿到的是个奶瓶,他旋开瓶盖后发现奶嘴和盖子是分开的,便对瓶盖上的剪5嘴发生了兴趣,开始玩起了奶嘴。在捏捏压压的过程中,发现了橡胶奶嘴上有个―十字形的.口,用力一捏,口就张开了,他就将奶嘴放在嘴里吸,一边开心地吸一边喜滋滋地告诉我,他知道小弟弟是怎么喝到牛奶的了。

  幼儿4――借自己的经验解决了问题。幼儿4拿到的是个啤酒瓶,起初他用手掰了一会儿瓶盖,突然像想起什么似的,从篮子里拿出启子,试了几次终于把瓶盖打开了。

  幼儿5――通过模仿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幼儿5拿到的是一个需要压下后再旋转才能打开的瓶盖。他也是使用旋转的方式,但盖子只是打转,就是开不了。幼儿的经验里一般只有旋和拔这两种开盖的法,需要压下去再旋的瓶盖幼儿见得不多,所以要打开这种瓶盖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在他身边悄悄坐下,拿起一个瓶子也像第一次开一样,边操作边自言自语:“旋了这么久了怎么还是不行?压压看呢?也不行。”我看到了幼儿正十分认真地注视着我的动作。“我压下去:再旋旋看。”我放慢速度边压边旋,“可以丁!”整个过程我没有和他交流,只是“专心”地操作。见我拿出了星星。他像是受到了鼓励和启发,又开始重新尝试,经过几次失败后,最后终于成功地拿出了星星:他兴奋极了,如获至宝似地将星尾在每个朋友面前炫耀,开心地说:“看,我拿来了!”

  4.比一比,说一说,自由交流自己的方法,数数自己拿到几颗星。通过交流,让幼儿对自己在操作中获得的经验作一回忆与总结,不同幼儿的不同经验可互相启迪、相互补充,丰富和扩充幼儿的间接经验。

  5.让幼儿将星星放入瓶中,再盖上盖子。有了前面开盖的经验,幼儿完成盖盖子的任务相对容易多了。

  活动延伸

  1.展示有盖子的瓶子和没打盖子的花瓶等,让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瓶子有盖子,行的瓶子不需要盖子?

  2.玩“瓶子宝宝找朋友”的游戏,将瓶子和盖子分别放在两个篮中,幼儿给瓶子找到正确的盖子,并盖好。如果幼儿完成时有难度,则在瓶盖上贴上点子、图案或颜色等标志,幼儿找与之相应的瓶身。

  3.用不同的瓶盖作印章画。

  活动反思

  这是一次任务明确的问题解决型活动,围绕打开瓶子这个目标,孩子们或利用已有经验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或根据自己的假设大胆尝试,或借助老师的暗示主动学习并实践。不管他们的办法是否成功,每个幼儿都在为解决问题而积极思考、认真试验、不断总结,这也正是本次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事先在瓶中放入星星是本次活动设计中的一个亮点,因为每打开一个瓶子,幼儿就能得到一颗漂亮的星星,星星成了一个很好的鼓励,会刺激幼儿不断尝试:另一方面,因为“拿到星星”这一目标对幼儿有强烈的吸引力,很好地解决了小班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的问题,可以暗示他们克服困难,达成目标。

小班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知道动物也有自己的家,背上的壳就是小蜗牛的家。

  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ppt《蜗牛的家》、彩泥和工具、圆形小椅垫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提出问题。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家里有爸爸妈妈,前几天我们还知道家里分为客厅、卧室、厨房等等,其实小动物也有自己的家,他们的家有些还很有趣呢,就像今天,老师带来的故事《小蜗牛的家》,请你们认真的听,然后想一想蜗牛的家是在那里呢?它的家是什么样的?

  (1)播放ppt,让幼儿欣赏故事。

  (2)教师请幼儿说说蜗牛的.家在哪里,是什么样的。

  (3)教师再次分段讲述故事,使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师:“老鼠哥哥看到蜗牛,问了什么?蜗牛是怎样回答的……

  (二)交流、模仿师:蜗牛的家背在背上,没有窗户也没有烟囱,你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启发幼儿幼儿说自己的家,提示幼儿说完整话。每名幼儿发一个圆垫,背在身上,模仿小蜗牛走路。

  (三)粘土制作《小蜗牛》师:我们知道小蜗牛的家原来在他背上,真是太有趣了,我们也来用粘土做一只小蜗牛,不要忘记它的家的形状哦!

  反思:

  故事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蜗牛的家》是一篇形象鲜明突出,语言浅显的故事,它整合了科学、语言方面的内容,不仅可以让幼儿得到有益的认知经验,而且,为幼儿提供了联想的思维空间。通过讨论了解了蜗牛背上的壳就是它的家,小班幼儿喜欢模仿,用小圆垫让幼儿模仿小蜗牛走路,巩固学到的知识,不足之处,可以准备一下头饰,让幼儿模仿故事情节,可以练习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根据故事的情节按照乐句变换动作。

  2、按照游戏内容创编拔萝卜,跳舞等动作。

  3、学习找好空地方,比较迅速地找到同伴(萝卜),合作进行游戏。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兔子头饰。

  活动过程:

  一、幼儿倾听教师讲述的配乐故事一遍。

  二、幼儿按照故事情节,尝试为小兔子匹配动作。

  (1)幼儿尝试为因子部分匹配动作。

  *教师:小兔子早上起床后,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呢?

  *教师反馈幼儿的动作,并播放引子段音乐,幼儿坐在椅子上,尝试跟着音乐做动作。

  (2)幼儿尝试为A段音乐匹配动作。

  教师:小兔子知道要区拔萝卜,心里很高兴,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呢?

  教师反馈幼儿的动作(例如:可以跳一跳,拍拍手等),教师播放A段音乐,幼儿尝试跟随着音乐坐在椅子上做动作。

  (3)幼儿创编拔萝卜的动作。

  教师:我现在是一个大萝卜,你们怎样把我拔出来呢?累了怎么办呢?

  教师反馈幼儿的动作,并请一个幼儿到集体中间听者音乐示范拔萝卜的动作,教师做萝卜。

  三、幼儿尝试完整听音乐"拔萝卜"。

  (1)幼儿分角色表演一遍。

  (2)幼儿交换角色表演一遍。

  (教师活动过程自述:我班有很好的游戏环境,我和孩子们在有地垫的活动室进行了这个游戏。孩子们对一开始小兔子起床的'音乐很感兴趣,加了很多自己的生活经验,比如刷牙,洗脸等动作。在小兔子出门的动作时候,孩子们都乱跳,但是经过我表扬做的好的孩子后,许多孩子开始听音乐跳了。在音乐结束后,我让孩子洗萝卜,切萝卜,吃萝卜,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孩子对再玩音乐游戏就更有兴趣了。

  活动反思:

  在这个音乐游戏中,孩子们表现得非常积极主动,很愿意参加到游戏中来,对音乐的旋律掌握得较准,对游戏的玩法及规则掌握得比较好,因此,游戏效果比较好。为什么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我认为,第一,这个游戏内容及形式贴近幼儿生活。第二,教师的参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幼儿的兴趣。

小班教案 篇9

  设计背景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我班小朋友的实际情况,我们重点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经过近一年的培养,大部分幼儿已经掌握穿脱衣服、鞋子的方法。我班级幼儿午睡时要脱袜子,可起床时我们发现不少幼儿不会穿袜子,或穿的不整齐。针对这种情况设计开展主题活动:《穿袜子》。

  活动目标

  1、根据一只袜子的色彩、图案、大小找到相应的另一只袜子。

  2、初步学习穿袜子的方法(袜口套进去,袜头套住脚指头,袜跟套住脚后跟),提高自理能力。

  3、注重及早抓起,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独立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学会穿袜子的方法,提高自理能力。

  难点:找到袜根,会把袜根套在脚上。

  活动准备

  每人一双袜子、在教室里铺上防滑垫。

  活动过程

  师幼脱鞋子、袜子进场坐在垫子上。(袜子放在鞋子里,鞋子放整齐)

  一、游戏导入

  导入语:我们光着小脚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吧。动动动,动动脚指头;跺跺跺,跺跺脚后跟;碰碰碰,碰碰脚底板。(配乐:《小脚丫》儿歌)

  师幼互动游戏。

  二、复习袜子的特征。

  1、指示语:请你们每人找一只喜欢的袜子玩一玩。(幼儿每人拿一只袜子)

  2、教师提问:你的袜子是什么样子的?(请小朋友说说自己手里的袜子的特征,并区分袜口、袜跟、袜头)

  三、学穿袜子,提高自理能力。

  1、幼儿尝试穿袜子。

  过渡语:袜子和小脚是朋友,我们帮小脚把袜子穿上。

  2、根据幼儿的穿着情况讨论交流,总结正确的穿袜子方法:

  袜跟朝下张开口,小脚慢慢往里伸,袜头抱住脚指头,袜跟抱住脚后跟,轻轻一拉穿好了。

  分析:幼儿尝试穿袜子时,并没有认识到脚的部位与袜子的部位的对应关系,只是凭自己的经验来尝试。当幼儿坐下来互相观察“袜子有没有与小脚亲亲热热在一起”时,发现了问题:袜根的位置在哪儿?从而发现了对应关系:袜根与脚后跟。于是我再说出儿歌,完整而系统的总结了穿袜子的方法,幼儿的印象很深刻。

  四、自己找袜子配对,知道一双袜子是一模一样的。

  1、过渡语:我们的一个小脚已经和袜子交了朋友。另外一只小脚还光着呢,请你也帮它找一个袜子做它的'朋友吧。(自由寻找、配对)

  2、提问:你为什么要找这个袜子做小脚的朋友?

  交流讨论,知道一双袜子(两只)是一模—样的。

  3、自我纠正,巩固知识和经验。

  小结指示:一双袜子的颜色、图案、大小都应该是一模一样的。请你自己比一比,如果错了,重新去找一找、穿一穿。(自己纠正)

  五、简短谈话,活动结束。

  小结:小朋友们可真能干,学会了找袜子、穿袜子,以后穿袜子这种小事就不要麻烦妈妈、奶奶了,我们自己干,好不好?

  教学反思

  1、尝试—观察—比较—改正,这种让幼儿自己尝试的方法比直接示范的效果要好。事先我询问过幼儿,多数幼儿认为穿袜子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如果直接示范,幼儿难以产生兴趣。经过尝试、体验、比较,幼儿发现了问题:袜子不听话,袜跟不能和小脚在一起。这样就引发幼儿继续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2、幼儿穿好一只袜子,这时让幼儿找袜子配对,增加了活动的难度,给了幼儿新的挑战,且在挑战中,幼儿又巩固了袜子的穿法。

  3、学穿袜子是为了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所以适当的要求和鼓励是非常必要的。

  4、小班的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较差,在家大多数都是父母包办代替。

  为了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穿脱衣服、穿脱鞋子等,如果不是天气转热,幼儿脱袜子,我们也没有想到要让幼儿学会穿袜子。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问题,抓住切机及时解决问题。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网鱼_小班其他教案07-05

【经典】小班教案09-26

[经典]小班教案10-11

小班教案(精选)10-12

小班教案(经典)07-23

小班教案【精选】07-25

小班教案[经典]07-22

小班的教案11-06

(经典)小班教案08-29

【精选】小班教案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