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美术教案4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观察、交流彩带的色彩及飞舞时的姿态,感受挥舞彩带时的快乐及集体舞动彩带所产生的美感。
2.尝试用直线、曲线等不规则的线条和自己喜欢的颜色来表现舞动的丝带。
3.知道水粉笔的基本使用方法,愿意用水粉笔大胆创作。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
2.水粉笔、白纸、广告色、各色彩带。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选丝带。
① 今天老师要变魔术了,猜猜看我能变出什么?
② 请你们选择一根你喜欢的彩带,跟着音乐一起来跳舞吧!
2.幼儿玩彩带,交流彩带舞动时的样子。
① 幼儿自由玩彩带,教师注意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和交流彩带飞舞时的样子。
② 教师与幼儿一起探索彩带的玩法。
3.利用肢体动作使幼儿从不同方向感受不同的曲线,加深他们对曲线的认识。
4.学画曲线
① 新“角色”的加入提升幼儿的兴趣,使活动自然而然的衔接到下一个环节——示范环节。
② 老师用边画边说的游戏性语言帮助幼儿更好的掌握动作要领。
5.提出要求,幼儿绘画,教师巡视。
① 在幼儿操作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树立幼儿的信心和发挥想象。
②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注意颜色的搭配。这时,教师进行个别指导,让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
③ 督促幼儿在画画时讲究卫生,保持地面干净。
活动延伸:
教师和幼儿一起玩各种绳子并交流玩的经验,如:“你是怎么玩的?”、“你看到什么了?”
活动反思:
本活动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讲解示范法和指导法,来适应教学内容传递的需要和幼儿的认知结构特点进行教学。通过操作与语言的紧密结合来突出重点,以变抽象为具体、变生疏为熟悉的办法来突破难点。用简洁的、游戏化的语言进行演示与讲解,使作画的每一个步骤和要求形象化、具体化,易为幼儿所理解与掌握。同时,从幼儿出发,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融在一定的情境中。如:蘸色的技巧,是按情节发展,边演示边以游戏口吻强化:“先把我的嘴巴抹一抹,我再来横着扭一扭”等。从而避免说教式的提要求和示范。
通过教师的演示,游戏化的强化,幼儿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边听边看,不知不觉领会了要领,在边说边操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绘画的技巧,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总的设计思路是:根据小班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本活动目标要求,设计以“会跳舞的彩带”为中心主题,我积极的创设情景,引导幼儿在这样有趣的情景中融入对不同方向的曲线画法的练习。
活动流程是: 以“彩带舞舞”为线索,组成了由“观察、体验、学习、表现”的四个主要环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具体活动程序如下:
1.幼儿自由选丝带。
今天老师要变魔术了,猜猜看我能变出什么? 用情境性的表演和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兴奋度,有利于活动的开展。
2.幼儿玩彩带。
在老师引导下,孩子们积极用动作模仿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望。而且活动中也证实,孩子们对于动作的模仿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体现幼儿对游戏的.迫切性。通过各种感官的参与,让幼儿进一步体验挥舞彩带产生的各种线条。
3.用肢体动作表现不同方向的曲线。
师:彩带会跳舞,我们的小手指也来跳一跳。
再次的模仿,使幼儿又兴奋起来,老师明确的提出了要求:从手臂的模仿——手指的模仿,从横着扭动——竖着扭动,使幼儿从不同方向感受了不同的曲线,加深了他们对曲线的认识,为进入下一个环节作了很好的铺垫。
4.学画曲线
新“角色”(水粉笔)的加入又提升了幼儿的兴趣,而且也使活动自然而然的衔接到下一个环节——示范环节。 这一环节老师边画边说的游戏性语言帮助幼儿更好的掌握动作要领。
5.提出要求,幼儿绘画,教师巡视。
(1)以“请笔宝宝跳扭扭舞”的游戏形式引入操作,孩子们的情绪高昂,有些迫不及待了。
(2)看!这里有白纸,笔宝宝,等会儿,你想请哪个笔宝宝跳舞就去找它,让它在你的纸上跳,好吗?跳的时候想一想,它是怎么跳的?它跳的扭扭舞像什么?
生动有趣的游戏性语言让幼儿很快了解了绘画时的要求。自由选择不同颜色的笔宝宝,使幼儿根据颜色不断拓展自己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在作画的同时有所思考,不断的思考,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5.展示幼儿作品,交流点评。
把幼儿的兴趣引向自我欣赏和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上。)
6.“欢乐舞”结束。
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跳舞,可以拉近老师和幼儿之间的关系,缓和刚才动手动脑操作的气氛,使幼儿紧张的大脑和身体一次放松的机会,而且孩子们在这样欢快的音乐声中愉快的结束活动,可以使他们更喜欢参加美术活动,不断提高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整个活动游戏性、趣味性极强,进一步促使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由的情境中,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发展。
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想法,效果较好,纵观全过程,有以下特点:
1.本次活动的内容非常适合小班幼儿,尤其是在幼儿已经对曲线产生兴趣并有了初步的体验后,所以此次活动正好投其所好,让幼儿在感受、体验了曲线美的同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这也正好符合了《大纲》中艺术领域的目标要求。
2.此活动摆脱了那种一笔一笔教画的方式.首先让幼儿观察"曲线"(此曲线则用跳舞的彩带代替),这样就会很生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曲线,观察曲线.然后让幼儿在观察跳舞的彩带的同时,想象它"跳舞"的样子象什么?这便能让幼儿发挥其想象力,在模仿彩带"跳舞"的同时,又学会了曲线的画法.
3.活动中,我积极的创设情景,引导幼儿在这样有趣的情景中融入对不同方向的曲线画法的练习。以“彩带舞舞”为线索,组成了由“观察、体验、学习、表现”的四个主要环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使幼儿在各种感官的刺激下,逐渐学会画曲线的技能,并能积极作画,大胆的想象。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绘画能力。
4.在用小手到手指的模仿中,练习画曲线的感觉,
5.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主要表现在讲评活动中,老师能积极的鼓励幼儿大胆的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以“画的像不像?对不对。”来评价每位幼儿的作品。老师对每位幼儿的作品都予以了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尊重他们的选择并欣赏和鼓励他们。”(教育家蒙台梭利)
6.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幼儿、信任幼儿,积极创设轻松、愉快的活动情境,通过有趣的游戏形式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让幼儿在玩中学,在玩中发展,充分体现了小班幼儿美术活动游戏化的特点。
其不足之处,就是在让幼儿想象“曲线”象什么的时候,如教师引导方式再生动一些,让幼儿的想象更丰富,效果会更好。
美术教案 篇2
一、组织教学
微笑问候学生当天感受,简要讲评上节课作业 ,分发作业 纸。
二、导入 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给大家介绍肖像画的由来以及早期肖像画的作用,还欣赏了摄影术发明以后,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风格迥异的肖像画。我们学习了如何观察人物的五官,以及体会了通过五官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内心精神世界。那么今天我们再来看一些彩色的范图。
看了这些范图你们有什么感觉?是不是觉得这些都是乱涂乱画,怎么把人的脸画成彩色的,怎么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像鼻子呢?好像这些画都是小孩子画的。这里面确实有一部分画是出自小朋友之手,我请个同学来区分一下。(请同学区分,并说出区分原因)而另外这些可都是出自世界鼎鼎有名的大画家之手,这个画家就是谁呢?(毕加索)有没有人对毕加索有一点了解的?(先让同学回答)
(教师介绍):毕加索是二十世纪最重要和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他的父亲也是一位画家,在毕加索很小的时候就教他画画。我们上节课说了,自从照相术发明了以后,许多画家就开始尝试不同的画法,从写实的画法转向各种不同风格的画法,来表现画家的精神情趣和个性风格。他们还发现,孩子眼里的世界是那么丰富和美好,一切充满了新鲜和活力,在孩子们的眼里,世界就是一个千变万化的万花筒,所以他们开始学着像孩子那样去看世界。
创造思考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最高境界,而创造的产物是人类最高成就之一。 图12、13、14全是世界著名艺术大师毕加索的作品,他在绘画事业上不断地改变自己的绘画,不断地尝试各种画法。记得有人曾经说过,“毕加索的伟大,并不在于他的某张画,而在于他的创造精神,因为他终身都在创造。”
在他的这几幅画里,我们看到人物的.形象好像很特别,毕加索为什么这么画呢?(提问同学)
(教师介绍):在此之前,所有的不同风格的绘画都是表现一个静止的画面,即使是运动着的人,在画上表现出来的也总是停留在某个瞬间的姿态。我们知道一个人从正面和从侧面看是不一样的,毕加索就把在不同时间里看到的同一对象的不同侧面,组织到了一个平面的画面里。
(请同学分析图13):图13画的是一个抱着玩具娃娃的小女孩,画家把小女孩的不同侧面组合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一个既像正面又像侧面的头部形象。好像小女孩的头总是在来回地动着。
(教师总结):其实在我国民间剪纸和刺绣图案中,早就有过许多这样的创作手法,然而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只有毕加索发现了它并创造了著名的立体画派。
出示马蒂斯画册,我们上节课给大家看过马蒂斯的肖像画,那么老师手里拿的这本就是马蒂斯的油画册,大家可以借此再了解一下马蒂斯画的特别之处。让学生了解马蒂斯画派风格,观察色彩中的人物肖像与素描人物肖像的共通之处。
请注意,你们在互相观察和动手之前,最好做到心中有数。把握好从对象那里获得的第一感受,再根据对象综合出总体印象,然后发展成朦胧的臆想。画画时要凝神专注,精神集中,调动感情,进入角色。当然你还可以选择任何一种方法创作肖像画,要么使它尽可能像你画的那个人,要么只画出那个人的情绪和给你的印象,可以画正面也可以画侧面。这些都由你们自己来选择。
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青蛙的基本特征,尝试用动作模仿小青蛙游泳。
2、借助椭圆形变换不同方向,画出小青蛙的游泳姿态。
3、引导幼儿养成细致观察、大胆作画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表现青蛙身体的椭圆形硬纸片若干。
2、范画一幅、青蛙照片一幅。
3、纸、蜡笔。
活动过程
1、图形联想。
教师出示椭圆形纸片。
提问:看看、猜猜这个图形像什么?
幼:鸡蛋。
师:还像什么?
幼:土豆脸气球雨点\青蛙妈妈的蛋。
师:那不叫蛋,那是青蛙妈妈产的卵。
出示青蛙的影像图。
看,椭圆形变成了什么?
2、观察图片,了解青蛙特征。
青蛙长什么样?青蛙会什么本领?
3、模仿体验,通过头、四肢的动作变换不同的游泳姿态。
青蛙做预备的时候,腿是怎样的?学一学。
青蛙游向前的时候,腿是怎样的?学一学。
请个别幼儿上来模仿,老师用语言提示和启发:小青蛙,学游泳,向左游游,向右游游,向前游游,向下游游,游来游去真快乐。
引导其余幼儿观察其头和四肢的位置。
4、讨论作画。
借助椭圆形图片摆造型。
请小朋友帮忙,先把青蛙的身体摆一摆。
讨论:小青蛙向下游时,头在哪里?眼睛在哪里?向左游呢?
(幼儿可以将椭圆形任意摆放:横着、竖着、斜着,教师只要巧妙根据椭圆形的方向添画出青蛙的眼睛、四肢等,便可表现出姿势各异的小青蛙了。)
请个别幼儿尝试作画。教师用语言提示:你想让青蛙朝哪里游?那它的头和眼睛画在哪里?
提出绘画要求:画出不同方向的小青蛙,比一比谁的青蛙游泳姿势最漂亮。
5、幼儿自由作画。
绘画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作画要求:给小青蛙穿上衣服,小青蛙累了,给它画些荷叶,让它休息休息。
(如果在绘画前将要求一股脑儿地提出来,不便于幼儿理解和记忆,尤其是对小班幼儿的语言指令不能过于冗长,我尝试着将要求分解开来,效果比较好。)
6、师生讲评。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小青蛙。评一评谁的青蛙游泳姿势漂亮。
(小班幼儿的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因此,每个幼儿都有表达自己作品的愿望。先让幼儿说说自己的.画,再来评评别人的画,比较符合小班幼儿的特点。此外,讲评也要突出重点,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即表现小青蛙游泳的不同姿态,我有意表扬大胆画出不同姿态的幼儿。这种讲评既有利于强化巩固幼儿获取的新经验,也能启发幼儿向同伴学习。)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画出小青蛙唱歌、跳高、洗澡等其他情节。
2、进一步拓展联想:引导幼儿用椭圆形进行想像画的创作。
小班美术小青蛙教案,青蛙是一种经常出现在我们身边的一种小动物,也是一种对人类的生存有益的一种动物,幼儿对于青蛙都有一些基本的了解,通过青蛙的美术教案让幼儿更加了解青蛙。
美术教案 篇4
活动名称:图形变变变
活动目标:
1、在认识几何图形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将其拼贴、添画成简单的物体,并变现其主要特征。
2、能够发挥想象,创造性的进行图形拼贴、添画活动,发展创造力。
3、愿意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创造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每组一小筐六种不同的几何图形(每种图形若干个)、勾线笔、蜡笔等。
2、画有不同图形(大小不一)的作业纸若干张,拼图添画的范例。活动过程:
一:巩固几何图形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图形,我们一起来看看,提问:都有什么图形?
2、师:哟,小朋友真聪明,都认识了这些图形。你们知道吗,这些图形可神奇了,他们还会变魔术呢。
二、欣赏范例,了解拼添画,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师:你们看,它们变成了什么?(出示范画图形变出来的东西)
提问: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什么图形添上什么图形变成了什么图形?(引导幼儿用语言表示添画的图形)
老师小结:刚才小朋友都观察的很仔细,知道这些都是添画了一些东西变出来的,老师也想来变魔术,你们一起来帮助我好吗?老师示范。三:引导幼儿联想导论,鼓励幼儿新奇有趣的想法。
1、师:这些图形还能变成什么呢?谁来说一说。
2、小朋友们想的可真多,把图形变得这么神奇,桌上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图形,请小朋友把它变成你想变的东西,变好之后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把什么变成了什么。
3、幼儿拼添画,老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图形进行添画,充分发挥想象,拼添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四、作品评价
1、师:你把图形变成了什么,什么添画上什么变成了什么,谁愿意来说一说。
2、表扬添画有创意的幼儿。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经典)09-27
[精选]美术教案10-13
美术的教案02-05
美术教案07-20
美术教案(精选)09-12
(精选)美术教案08-30
美术教案【精选】08-31
(经典)美术教案09-03
美术教案[经典]09-04
美术教案[精选]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