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03 09:55:01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同音字,并能正确使用多音字。

  2、积累成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能根据语句的提示填词,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4、完成“写字板”,养成正确的书写汉字习惯。

  5、阅读短文《蚂蚁壮歌》,理解意思,学习运用。

  6、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有关动物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7、写一写自己了解的动物故事。

  重点难点:

  1、完成“语海拾贝”积累词语。

  2、完成“口语交际”,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3、完成“习作”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

  卡片、写字板、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语文乐园,相信大家在这一节课一定会有好的表现,比一比,看谁写得快,掌握牢。

  二、完成“语海拾贝”。

  1、有趣的汉字。

  (1)课件出示“爱(带戴)”让学生观察。

  学生自由说或互教。

  学生汇报观察发现。

  指导用“爱戴”造句。

  (2)学生自由选字组词。

  (3)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4)用另一个字口头组词。

  2、词语超市。

  (1)课件出示成语。

  (2)自由读。

  (3)齐读。

  (4)背诵。

  (5)测试。

  3、读读填填。

  (1)课件出示例句。

  (2)学生试填。

  (3)老师予以归纳指导。

  苹果开白花,所以第一个应填“白色”,“草地”为绿色,所以第二个空应填“碧绿”或“绿油油”,野花的颜色五颜六色,不能单填某一种颜色,蝴蝶有黄的、花的、黑的,成双成对飞行,小姑娘穿着的衣服一定很新,很漂亮。

  (4)填后再读一读。

  4、写字板。

  (1)认真观察每个字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争取把每个字写端正、美观.。

  (2)老师范写“愿”字。

  (3)在书上描红,再试着写两遍。

  (4)与范字对照着差距,再写一遍。

  (5)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其余五个字。

  三、完成“阅读欣赏”《蚂蚁壮歌》。

  1、自由读短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再读短文,说说短文讲了什么。

  短文写了一群蚂蚁在火海中逃生的故事。一群蚂蚁在大伙包围的情况下,沉着、坚定而又团结一致,不惜牺牲个体,求得种族生存。

  3、老师小结。

  小小的蚂蚁,在人类往往也要色变的火灾面前,竟能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不惜牺牲个体、以求得种族的生存,谱写了一曲最悲壮的生命之歌,这种精神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板书

  蚂蚁壮歌

  火舌肆虐、蚂蚁被困、扭成一团、滚进河流

  谱写生命壮歌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当你们读了《蚂蚁壮歌》,你一定会被小蚂蚁特殊的生存本领深深感动。当你走进动物的世界,你一定会发现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动物们有的.有独特的习性,有的顽皮逗乐,有的还通人性,能与人友好相处。你是否愿意把你所知道的动物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动物的世界,看谁讲的故事最有趣。最能吸引人。

  二、口语交际指导。

  1、明确交际内容。

  把自己所了解和知道的动物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2、明确交际要求。

  (1)是讲故事、不是读故事,力求生动真切,符合动物的的习性特点。

  (2)重点要把故事内容说完整,语句要通顺。

  (3)要说普通话。

  三、导入谈话。

  刚才我们都讲了自己所熟知的动物故事,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有趣的故事,我们把它写出来,贴在校园文化宣传栏里。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所讲的动物故事。

  四、文题分析。

  把你讲的故事写下来,字数不限,题目自拟。

  这是一篇写动物的记叙文。写动物故事,可以写动物们独特的习性,也可以写动物与人之间的趣事,也可以写动物带给自己的乐趣,还可以写自己怎样观察动物、了解动物等等。总之,写的内容很多,题材广泛。

  五、写作指导。

  1、确定写什么动物、什么事。

  2、精心组织材料,选择最能表现这种动物的特点、习性。与别的动物的不同之处来写。

  3、写之前,可根据自己讲的,同学说的,进一步调查了解。增删习作的内容,调整叙述的顺序。

  4、要注意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别字。

  5、写完后读给别人听一听,看一看别人能不那个提出修改意见,若能提出修改意见,及时修改。

  六、开始写作。

  七、总结。

  第三课时

  一、指导看米字格中的“横钩”、“横折弯”。

  1、老师点播:毛笔字中“横钩”的写法分为三部分:起笔是横画,中间是顿笔,收笔是回、钩。“横折弯”的写法也有三部分:起笔是横画,中间是折笔,收笔是竖弯。

  2、老师边讲解边示范。

  横钩:先斜向下重按,再回峰转向左,最后斜向左下出钩。横部同横法,但右段可稍轻,钩部与竖钩写法相似。

  横折弯:先向右下稍用力按下,然后略提笔向右运行。到写完横时再顿笔写成竖弯的笔画。

  二、指导

  在米字格中写“横钩”、“横折弯”。

  1、在课本上描红。

  2、在写字本上练习写“横钩”、“横折弯”。

  3、在写字本上练习写“空”、“家”、“段”、“般”。

  三、展示写字成果。

  1、评选出写的好的作业。

  2、把写得好的作业贴在教室的“优秀作业栏”里。

语文教案 篇2

  一、课文分析:

  《雷电颂》向来被认为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难点,而最主要的困难就是学生无法理解文中语句所蕴含的强烈的情感,不理解抒情的作用。而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在理解文中情感的基础上理解文中一系列意象的象征含义。我们在教学这一课时均以朗读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希望以朗读来促进学生的理解。但是如果学生不能真正为文中的情感所打动,那么无论读多少遍,学生也不会真正地朗读出感情,更不能理解文中抒情的作用。对于文中各类象征形象的理解也只能被动地接受。因此,学习本课的关键就在于理解文中蕴含的情感。

  我结合学生平时的阅读内容和习惯简单分析一下学生不理解的原因。我将之归纳为三点:

  一、文章中狂飙突进的语言风格不是现在的学生可以接受的,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抒情。

  二、学生无法理解屈原近乎疯狂的抒情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刺激了屈原。

  三、学生与郭沫若之间的时代隔阂过深,无法理解文中蕴含的反抗精神。因此,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需要循序渐进,一步步地引导,才能有效地打动学生。我们可以从把握诗人最主要的情感入手,先从整体上把握全课的情感基调,再通过对局部字句的品读,把握具体语段的情感。

  综上所述,教学本课之前必须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及相关的戏剧内容有所了解,从而了解到屈原在目睹祖国一步步走向黑暗时的痛苦,再引导学生去体会文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情感,在此过程中以指导朗读的形式帮助学生去理解文章的内容,再结合时代背景及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本文所表达出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诵指导,体味文中抒情主人公的深沉奔放的情感及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2、通过学生朗读,结合老师指导,理解文中各个意象的象征含义。

  3、结合背景材料,感悟作者通过屈原所传递出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目标1

  重点:目标2

  四、教学准备:

  屈原《怀沙》、《天问》、《渔父》、《离骚》节选,背景材料

  预习作业:细读全文,归纳一下本文中出现的各种形象,并根据抒情主人公对其的不同态度将之分类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两千多年前,一位诗人面对眼前的世界,一个他既熟悉又陌生的祖国,感到迷惑不解。这个曾经强大的祖国为何会如此迅速地败落,为什么自己的良苦用心却无人理会,最终向这个世界发出一系列疑问:“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天问》节选,译文:“傍晚时分雷鸣电闪,想要归去有何忧愁?国家庄严不复存在,对着上帝有何祈求?”)请大家朗读这一部分,思考一下你从中读出了什么感情。这一声呐喊,穿越了两千年的时空,最终又一次在1942年重庆上轰响,震撼着每一位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内心,而其中最令人振奋的一段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雷电颂》。

  2、检查预习,感知文意。

  ①课文预习提示中的“独白”一词指什么?(心理描写,表达主人公的内心感受)

  ②在本文中,主人公是借助一系列自然现象及不同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的。那么文中究竟出现了哪些形象,依据屈原的不同态度,大家觉得可以将之分为几类?请大家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说明分类的理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归纳:风、雷、电(呼唤它们摧毁眼前的黑暗)、洞庭湖、长江、东海、小岛(渴望走入它们的世界)、土偶木梗(愤怒地指责、控诉)

  ③总结文中的情感:痛恨黑暗,向往光明,顽强战斗精神。

  3、朗读指导

  过渡语:屈原是怎样的人?或许你有已经有了答案,可是今天,我们要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屈原,让我们通过朗读,赋予文字以生命,点燃心中的激情,荡涤心中的尘埃……

  ①语气,感受文中的主要情感倾向。

  语气是情感表达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体会人物情感的途径。下面这几个句子,你觉得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呢?为什么?

  ⑴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的咆哮吧!

  ⑵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东君?

  (学生活动,依据提示,明确朗读的语气,再朗读,先个别读,再齐读)

  提示:

  ⑴结合上下文及对戏剧内容的介绍,感受屈原所处的时代的黑暗。对照《渔父》中“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安能以自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译文“全体都混浊,只有我一个人干净,大家都醉了,只有我一个人清醒……哪能够以干净的身子,沾染外界的污垢”)的诗句,思考屈原呼唤风的原因。(对现实黑暗的愤恨,表达自己不屈的意志)屈原对于风的情感是什么样的?(期盼、颂扬)屈原还对文中的哪些意象表达了同样的情感?(风雷电)

  ⑵屈原对于剧中众神的情感又是什么样的?(对他们的蔑视与批判)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批判他们的原因是什么?(无能、愚昧)补充戏剧中的郑袖勾结张仪出卖国家利益的目的是为了阻止张仪选派中原的美女,而楚怀王偏听偏信,根本不听屈原的辩解。再对照《离骚》中对世人的描写“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译文“大家都竞争着在以酒食为征逐,贪财好利的心事全然不知满足。大家都宽恕着自己而猜忌别人,大家都在斗着心机而互相嫉妒”)。说说剧中的众神是什么人的化身?(就是楚国贵族的写照,也代表历自私短视、昏庸无道的`统治者,是黑暗势力的化身)

  ⑶面对这些统治者屈原屈服了吗?他凭借什么与之斗争?(风雷电)于是自然界的风雷电就有新的含义,是什么?(与黑暗世界抗争,改变黑暗世界的力量)风雷电都在呼唤光明,创造光明,而光明的力量也是巨大的,屈原也渴望自己来到长江、东海及无名的小岛,这里就是他心目中理想世界的化身,这里是光明、自由的。

  总结:这种用某种具体的事物表达特殊含义的手法,叫做象征。作者在这里用风雷电象征对光明的渴望以及与黑暗世界的抗争。

  拓展:从文章中任选一句话,揣摩语气,朗读评析。

  ②语调,把握情感的变化。

  语调主要包括抑扬顿挫(下降、上升、停顿、转折。形容声音、语调等跌宕起伏,节奏分明,富有变化)与轻重缓急两种情况,这是与文章的内容密切相关的。请大家朗读下面的一段文字,读出语调的变化。

  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眩目的光明呀!

  提示:

  ⑴语调下降、上升、停顿与主人公情感的起伏是相对应的,在这段文字中,你能够感受到屈原的情感起伏了吗?找出文中情感与主体内容不相同的语句。(“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

  ⑵语调的轻重缓重与情感的激烈与平静相对应,大家在文中找出表现情感最激烈的语句。(“你劈吧,劈吧,劈吧”“劈开,劈开,避开”)

  (学生活动:先齐读,指导后自读,再由个别学生先读,在老师的指导下,再次齐读)

  总结:作者在这里用第二人称来呼唤风雷电,这种修辞手法叫什么?(呼告)通过这种手法,表现出了强烈的情感。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面对强大的黑暗力量,屈原知道双方力量的悬殊,但他依然表现出对光明的不懈追求,这里情感的变化正是他精神的体现。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看看文中表现出什么精神。

  4、体会精神。

  ①对照屈原的诗句,感受本课中所表现出的精神有什么不同?

  朗诵《怀沙》片段:“曾伤爰哀,/永叹喟兮。/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译文:无休无止的悲哀,令人深长叹息。世间混浊无人了解我,和别人没什么可说。死就死吧,不可回避,我不想爱惜身体。光明磊落的先贤呵,你们是我的楷模!)感受其中的精神,对照课文的内容,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②屈原是不可能写出《雷电颂》这样的作品的,郭沫若之所以创造出这样的作品,与当时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补充背景:1941年祖国山川正遭日寇践踏,山河破碎,家园被毁,人民流离……而同时,“皖南事变”的血腥,窒息着国统区每颗进步心灵,愤怒了华夏每一个正直的灵魂……

  郭沫若在原先的构想中,是要把《屈原》写成一部时间跨度达成20年的作品,其间屈原的命运也几经沉浮,最终在国家遭遇毁灭性打击后自杀殉国。但在这部作品中,时间被浓缩为一天,屈原也奔向汉北,与当地人民一起抵抗秦军的侵略。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甚至要改变历史人物的结局?

  选择一段情感比较强烈一点的,齐读体会(预设第8段)

  朗读设计:学生读——教师指导——领读7段学生跟读8段

  情感激发:昏庸专横的楚怀王不听屈原的一再忠告,粗暴地撕毁楚齐盟约,依附秦国,走上了妥协投降的道路……面对正在沉入黑暗的祖国,失去自由的诗人满腔忧愤……

  同学们,现在你就是屈原,屈原就是你,你眼望着奸臣当道,祖国即将毁灭,大殿外雷声轰鸣,狂风大作,闪电霍霍……读8节

  5、拓展练习:

  本文在写作上多用象征手法,也就是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示某种特殊的意义;同时接合了呼告的修辞手法,也就是多用第二人称直呼文中的人或物,以增强情感及感染力。请大家模仿文中的写法,对自然界的事物写一段相关的描写。

  教学后记:

  教学本课之前,我们区的陈隽老师开设了一堂极其成功的公开课。之所以称之为成功,是因为在这节课上,陈老师极其成功地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读之中。(陈老师的视频请见我仔细分析了全课的主要内容,我觉得陈老师在教学内容上并没有执着于分析各种意象的象征含义,而是启发学生理解文本主题即可。他在朗读中,没有过多地强调朗读的技巧,而是强调了对学生情绪的调动。我们可以发现,他所选择的两组朗读的例句,以训练语调、语气为主要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本文中情感的变化。这两个训练内容,学生容易掌握,而也突出了本课朗读的核心内容。因为通过这两段朗读的练习,也就将文本的主题明确了出来,再结合时代背景,学生也就能够深刻地把握文章的精神。可以说,体现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所在。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写摘录笔记和阅读名句格言等学习积累词句的方法。

  2、通过畅所欲言、开卷有益等环节练习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农民的劳动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农民的勤劳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对农民要关心、尊重、敬佩、不要歧视。

  3、通过习作练习,体会“有耕耘,就会有收获”的含义,分享成功的喜悦。

  课前准备:

  活页卡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三年级时,我们摘抄了文章中用得好的词语,但只这样还不够,本学期,我们还要进行摘抄的练习,而且还要学会摘抄优美的句子,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板书:写摘录笔记)

  二、讨论班级上学期进行几次摘录笔记的体会

  三、提醒学生注意:

  在课外阅读中作摘录笔记要把题目、作者、书名和日期写下来,以备查阅。

  四、出示活页卡

  1、问:上面摘录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摘录这些词句?

  2、齐读摘录的词句。

  3、指读里面的句子,请查资料的学生讲讲这几句话的意思。

  五、在自己的摘录笔记中,找己喜欢的词句读一读

  六、读一读

  1 自由读一读。

  2 教师简单介绍谚语、古诗文的意思。

  3 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读、背诵。

  七、师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童年回忆。今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到它的童年时光中去看看她的收获。(板书:柚子树下)

  二、自读课文

  1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 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划上记号。

  三、交流自读情况

  四、在自由读课文,出示课件思考题:

  1 再读课文第三部分,划出描写心理变化的句子。

  2 说说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和由根子一起去水塘里划盆采菱?

  3 在水塘里采菱时,发生了生么事,我的心理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 此时,我又怎样的.收获?

  5 当我把木盆划到柚子树时,回合由根子说什么?做什么?

  五、齐读。

  六、小练笔:

  当我把木盆划到柚子树时,回合由根子说什么?做什么?,注意把自己的想象写进去。

  七、作业:

  有感情地的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导入:

  本单元的主题是收获,其实就是劳动,是对劳动和农民的尊敬。农民伯伯的勤劳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描写农民的诗。

  (板书课题:一个农民,在田边走着……)

  二、自读课文,出示学习要求:

  1、读准字音。

  2、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文中的空白地方。

  3、划出不理解的地方或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注意正音

  2、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四、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品位其中的感情,体会老人的普通、平凡

  五、写一读书笔记,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作业:

  1、从课外阅读中摘抄优美的词句。

  2、做“小记者”去采访身边的农民,为下节课做准备。

  第四课时

  一、谈话导入

  通过本单元《拾穗》、《一个老农,在田边走着……》我们知道农民的普通、平反,但农民的劳动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农民的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的生活与农民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他们。

  二、小组交流课前采访或观察到的身边的农民

  三、全班开展交流

  教师要适时评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笔下生花

  1、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所围绕的主题是什么?(收获)今天,我们习作的题目有三个,大家从中任选一个。

  2、四人一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说自己想写的内容。

  4、教师点评。

  5、学生思考习作思路。

  6、引导确定习作的主题。

  7、学生开始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两条绿线内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学写五个生字。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吗?蔡伦(造纸) 、沈括(印刷术)、张衡(地动仪)、祖冲之(圆周率)、爱因斯坦(相对论)、牛顿(万有引力学学说)、爱迪生(发明大王)、麦克斯维(电磁)、诺贝尔(炸药)、达尔文(进化论)......

  (出示达尔文像)他就是一百多年前,英国著名的科学家——达尔文。小朋友对达尔文有什么了解吗?(简介达尔文)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文是讲述达尔文关于发现的一个故事。这就是《7.有趣的发现》(教师边述边板书课题.)

  解题:

  (1)有趣是什么意思(有意思、好玩;能引起人的好奇心或喜爱)

  (2)看了课题,你们有什么要问的?(学生边讲教师边在题目旁打小问号。)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自由练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2)读通句子。(3)标上自然段序号。

  (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生字)

  1、自读、正音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去掉拼音齐读词语

  5、把生字词带入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长句子多读几遍

  6、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评议(重点指导读通第3自然段中的第

  二第三四句。)

  7、我们一起听听课文的范读

  8、齐读课文

  四、初步理解课文汇报内容

  1.刚才我们提的小问号有哪个,可以擦去了剩余的问号我们下节课来解决.

  2.下面请同位互相检查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故事。(指名回答)(课文记叙了生物学家达尔文通过对太平洋中一个小岛上昆虫的考察,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故事,体现了他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学风。)

  五、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读一读,巩固字音

  2.分析字形

  (1)自已先观察、自学生字

  (2)交流记忆生字

  3.指导书写

  易: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最后两撇要平行,最后一撇比前面一撇长

  达:里面的大最后一笔捺改为点

  较:车做偏旁时最后一笔应是提

  存:半包围结构,看准在田字格的位置

  4.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布置作业

  1、生字口头扩词。

  2、正确、流利地读好课文。

  精彩教后记:

  一、设计意图:

  1.丰富语言积累,拓展课外知识。

  《新课标》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这既是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有很强的针对性。儿童语言贫乏,他们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不断积累 语言的过程。而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今天我就是结合课文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有关课外知识,积累有关词语。如果每节语文课前,我们语文老师都能花上两三分钟的时间,做这样一件事情,相信学生日后将终身受益。

  2.重视朗读,重视整体综合感知。

  《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读,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读中思。

  二、反思不足

  在本次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我执教了《有趣的发现》第一课时。回顾执教的过程,自觉得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主要表现在教学中虽然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读书要求,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但课堂中总感觉到缺乏读书的氛围,读书不到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 所谓“生成”,就是利用已有课程资源,促进学生体验成功的过程。“生成”源于学生的独特感受,是学生通过积极的个性化阅读和思考所领悟到的。很多时候,教师的大脑转动还赶不上学生的奇思妙想,我们多么需要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亮点,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品读感悟。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要不断地学习、更新、充实和完善自我,使之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语文教案 篇5

  基本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综合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收集的资料、老师提供的资料读懂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

  4、能根据图片提示复述风筝实验的经过。

  发展目标:

  1、激发学生立志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收集课外信息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复述风筝实验经过媒体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3月26日

  复习导入

  1、读题后提问: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天火是指什么?为什么说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呢?

  2、天火之谜到底指的是什么?

  3、引读:雷暴到底是什么呢?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那么这个谜是怎样被富兰克林解开的呢?

  (板书:富兰克林解开)

  1、根据老师的提问回答,复习上一堂课的相关学习内容。

  2、背诵老师引读的内容“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上堂课已经学习了第1自然段,在复习中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雷暴在人们心目中的可怕程度,为下文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第3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指名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并相机板书:早就观察、大胆推测、决定实验。

  3、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自然段,哪些地方自己能够读懂,哪些地方还不理解?读的时候,可以用自己课外收集的资料来帮助理解,不理解的做上记号,等会儿我们一起讨论。

  4、指名学生说说不懂的问题。并相机组织学生讨论、朗读课文。

  (1)你们真的了解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之间的相似之处吗?你怎么知道的?引出:老师收集到了这样三份资料,从这些资料中,你就会有新的发现。这些资料能帮你说明问题吗?引读,由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2)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值得奇怪,但在当时却令人难以相信。人们为什么要取笑他呢?出示取笑的一段话,你能联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吗?齐读这一段话。他们会怎样取笑富兰克林呢?

  过渡: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板书“风筝实验”)

  1、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并概括这一节的意思。

  2、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或联系自己收集的课外资料读懂课文,不理解的做上记号

  3、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和解决自己或同学提出来的问题。

  4、与老师进行平等的对话,在对话中不断理解课文,体会课文的意思。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学习这一自然段时,先从整体上了解这一自然段的意思,然后运用读懂课文的方法自己学习课文,旨在培养学生的自能读书的本领

  重点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课外资料进行积极的信息处理过程,理解课文内容,在讨论理解的过程中相机指导朗读课文。

  学习第4自然段

  1、请同学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或借助课外收集到的资料来理解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2、教师收集到了一段动画,请同学们看仔细了,或许可以解开你心中的疑问。

  3、看了这一段动画,你又知道了什么?

  4、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吗?相机讨论、指导朗读。

  (1)做这次实验的条件有哪些?

  (2)为什么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就说明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

  (3)指导读两个感叹句:第一句要读出有惊奇发现的心情,最后三个感叹句要读出他成功的喜悦。

  (4)让学生联系课文和补充课外资料,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

  5、这一段写得很精彩,同学们能够把“风筝实验”的经过复述出来吗?出示多幅图片,让学生练习复述。

  6、指名学生复述课文第4自然段。

  7、如果用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复述就更加生动,谁来?

  1、学生自学课文第4自然段,理解有关语句,不理解地方做上记号。

  2、观看动画,理解课文。

  3、讨论理解同学当中不理解的地方,深入理解课文。

  4、体会富兰克林在实验过程中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

  5、对照图片练习复述课文。

  学习这一重点小节,以读懂课文、朗读课文、体会思想、复述课文贯穿,突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复述是课文后的要求,即是编者的意图,一改通过文字提示指导学生复述,而是在观看动画的基础上并辅之以多幅图片指导学生复述。

  学习第5自然段

  1、“风筝实验”成功了,这个实验也证实了富兰克林先前的推测――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板书:证实推测)

  2、联系上下文想想看,做成功了“风筝实验”在当时的影响有多大?

  (相机板书:震惊世界)

  1、知道实验的结论。

  2、说说做成功了“风筝实验”在当时的影响。

  通过想象,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风筝实验”对当时影响以及富兰克林所作出的贡献。

  学习第6自然段

  1、雷暴就是大规模的放电现象,这是个震惊世界的发现,但富兰克林并没有沉醉于自己的成功之中,而是继续不懈地努力,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2、避雷针有什么作用呢?

  1、齐读第6自然段。

  2、说说避雷针的作用。

  在朗读中理解课文的意思,感悟富兰克林在科学上的不懈精神。对照板书总结课文1、对照板书,总结全文。

  2、出示富兰克林简单生平和其它发明介绍资料。

  3、拓展作业:

  (1)课外阅读《富兰克林传》;

  (2)搜集关于避雷针的课外资料,说说避雷针是怎样避免雷击从而保护建筑物的?

  1、了解富兰克林的生平和其它发明创造。

  2、课外完成作业。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板书设计

  25、天火之谜

  富兰克林 早就观察 大胆推测 决定实验

  解 开 风筝实验 证实推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2-20

语文阅读教案03-03

语文乐园教案04-04

语文《画风》教案05-06

语文教案12-26

语文教案12-26

语文教案12-26

语文教案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