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3-12-28 09:32:26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实用的中班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实用的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不同的乐器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学习游戏玩法,听辩不同的.音色做不同的动作。

  3.能在活动中感受愉快的情绪。

  活动准备:各种小乐器

  活动过程

  1.教师逐一敲奏乐器并请幼儿说出乐器的名称。

  小朋友们,今天有许多乐器朋友来做客,你们猜猜看它们是谁?

  2.交代玩法:

  教师敲奏一个乐器,请幼儿用动作来表示这个乐器的声音。

  3.让幼儿学做游戏:

  先幼儿听辩声音来做动作。

  再让幼儿背对教师单靠听觉来做动作。

  最后请个别幼儿上来做游戏,感受游戏的快乐。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玩手影的游戏,感受其中的快乐。

  2. 能根据动物的外形特征,用手来创编手影动作。

  3. 在互相配合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准备:

  1.大手电筒一个,小手电筒20个,投影仪一个,四个黑板。

  2.PPT(一)各种动物(小鸟、鸭子、小狗、孔雀、公鸡、螃蟹、兔子)影子。

  3.PPT(二)手影动作图片、音乐《森林狂想曲》。

  活动过程:

  1. 教师变魔术,激发幼儿玩手影游戏的.兴趣。

  (1)(师)今天,何老师给小朋友变一个魔术,小朋友可要看仔细了,老师说“小手小手变变变,变只小狗汪汪汪”。“小 手小手变变变,变只蝴蝶飞飞飞”。

  (2)提问:刚才何老师变出了什么?(小狗和蝴蝶)我是用什么变的呢?(用手)那何老师是怎么变出来的?你们想变魔术吗?(想)

  2.幼儿自由分组探索手影游戏的有趣。

  (1)幼儿两两进行组合。(师)请小朋友去拿一个手电筒,找一位好朋友做搭档,走到贴有白纸的地方,一位小朋友用手电筒照,另外一位小朋友在灯光前面做手形,你会发现有很多秘密噢!

  (2)幼儿自由做手影游戏,教师巡回进行指导。对其中发现的问题教师进行及时指导。

  3.幼儿大胆交流自己的手影作品。

  (1)提问:小朋友会变魔术了吗?(会)你们变出了什么小动物?你是怎么变的呢?

  (2)请个别幼儿交流自己的手影作品。

  (3)鼓励幼儿的大胆想像。

  4.幼儿再次尝试创编手影动作。

  (1)教师逐个播放PPT,引导幼儿观察并想像。

  提问:这是谁的影子啊?(小鸟、鸭子、小狗、孔雀、公鸡、螃蟹)

  (2)你们能用手影变出它吗?(幼儿再次探索)

  (3)请个别幼儿进行表演。

  5.幼儿欣赏正确的手影动作图片,学习表现各种动物特征的手影动作。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用自己的方法变出了许多小动物,接下来,请欣赏一下老师自己变出来的小动物吧,我们的小手也动起来吧。

  6.游戏:《森林狂想曲》结束活动。

  (1)(师)今天的手影游戏好玩吗?(好玩)老师刚刚听说,森林里的小动物要举行一次狂欢节,邀请我们的手影动物去参加,你们想去吗?

  (2)幼儿边听音乐边做手影动作,结束活动。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萌发幼儿关心他人、愿为好朋友带来快乐的美好情感。

  2、发展观察力和与人友好相处的能力。

  3、通过玩玩、看看、学学,让幼儿了解人有哭、笑等不同的表情。

  [活动准备]

  1、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活动。

  2、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多媒体课件、摄像机;甜水、苦茶水;小镜子;画纸、画笔。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一起观看幼儿平时活动时的录像,导入活动。

  2、谈话:你看到大屏幕上的自己是什么表情?引出哭哭脸和笑笑脸。

  3、幼儿照镜子,观察自己的哭哭脸和笑笑脸,了解不同表情五官的特点。

  4、引导幼儿在脸型纸上画哭哭脸和笑笑脸。

  5、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根据不同的'故事情节举哭哭脸或笑笑脸。让幼儿懂得人在不同的心情下也会有不同的表情。

  6、通过多媒体出示三种情境,让幼儿帮助不快乐的小朋友快乐起来。

  7、小结:我们都做一个快乐的人。

  [活动延伸]

  音乐游戏《找朋友》

  主要领域与渗透领域教学组织模式图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 观察食物加工的过程,知道ji蛋是有营养的.,吃ji蛋对身体。

  2. 乐意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经验。

  活动准备:

  生ji蛋,电暖锅、棉花糖、巧克力、ji蛋饼干等食品。

  活动过程:

  1、 出示ji蛋

  让幼儿预测ji蛋剥去壳以后是什么样子的?

  打开ji蛋,看看ji蛋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2、 共同讨论

  什么时候ji蛋才会变成我们平时吃的样子?

  3、 师生一起煮ji蛋,分享煮熟的ji蛋,自己动手剥ji蛋,选择自己爱吃的调料。

  4、 出示几种食品,请幼儿帮助辨别哪种食品中有ji蛋的成分。

  5、 表现表达,生活中的各种蛋制品。

  6、延伸活动

中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对数字1~10有了正确的认识,但是对10以内数的相邻数还需要进一步认识。我在本活动中,通过游戏给小动物找家、找邻居,让幼儿学习6~9的相邻数,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习6~9的相邻数,感知自然数列中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数多1,比它后面的数少1。

  2、喜欢动手操作,大胆表达6~9的相邻数。

  3、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

  活动重点:

  掌握6~9的'相邻数。

  活动难点:

  理解并表达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图片(1头大象、2匹小马、3只小猴、4只长颈鹿、5只小鸭、6只小狗、7头小猪、8只小鸡、9只小鸟、10只小兔和“森林小区”)。

  2、数字卡片1~10若干,点子图若干,标有数字1~10的各色珠子若干,细绳若干。

中班教案 篇6

  设计理念:

  在如今多元化的幼儿教育领域中,我认为最富有中国特色的是“田野课程”。它把幼儿当作有特殊需要和兴趣的个体,看作问题的发现者与探索者,用多种方式表达认识和感受。注重幼儿的兴趣、生活、活动的延伸和联系。因此,根据“田野课程”的理念,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我”这个主题,让幼儿去面对生活,在情境中学习,来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主题选择:中班幼儿的思维具有特有的自我中心化特点,不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只知道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快乐。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由于幼儿社会交往技能的缺乏,很容易发生各种矛盾,并且不太会解决问题。鉴于幼儿上述一些情况,我选择了该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准则,培养幼儿的社会性。

  活动目标:

  1、尊重幼儿,满足他们的需要,鼓励幼儿与环境互动。

  2、体验“我”在游戏、生活中快乐的情感,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

  3、提供自由 活动的机会,鼓励幼儿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

  4、通过多种方式,充分利用家庭幼儿园等教育因素,来共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活动流程:

  活动一:认知活动—我自己。

  通过认识自己的姓名、性别、测身高、自主绘画等一系列手段,从而让幼儿从多方面认识我的一些特征。

  活动二:家园活动—我的家。

  让幼儿了解自己的生长环境,然后把它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比较、讨论等形式,加深对“家”的印象,分享共同的情感体验。

  活动三:生活活动—我会……

  通过让幼儿自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叠被、系鞋带……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以及自我表现力。

  活动四:语言活动—我喜欢……

  通过语言描述和肢体语言来介绍自己喜欢的人、事、物,从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进行中的、可以改变的、开放的过程,根据幼儿经常在盥洗室、走廊边讲一些小秘密这一特点,我改变了原定教学活动的形式,更改为活动区活动—悄悄话:用屏风隔出一角,让幼儿在这个小天地里说悄悄话,从而培养孩子交往的技能。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活动,幼儿对于“我”的一些特征、生长环境、兴趣爱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认识,并且在自信心和自我表现力方面都有所增强,但是合作、交往的技能还很不够,因此,我又设计了一项社会性活动:好朋友。这是我重点要讲的,设想通过这项活动来培养幼儿合作能力。在此,我设置了一个自由、宽松、愉快的环境,采用音乐游戏的形式进入场景,通过《小鸡和熊》的故事,让幼儿知道要相互合作,接着让孩子分别扮演角色来进行“好朋友”的游戏。幼儿两人一组,一人蒙眼一人睁眼,互相帮助,共同跨过由多只可乐罐设置的小矮墙,到达小城堡。

  第一次游戏:失败。小矮墙被撞翻了,请幼儿讲一讲怎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有的说:“他没扶住我。”有的说:“他没说清楚。”再此教师引导孩子们展开激烈的讨论:怎样才能使小矮墙不被撞倒?然后进行第二次尝试,结果还是失败,再讨论、再尝试,通过反复的尝试来解决问题,鼓励幼儿克服困难。当发现有个别幼儿能顺利地通过时,我及时让他们来讲一讲:你是怎样跨过小矮墙的,然后再让大家一起来试一试,通过尝试,几乎所有的孩子都顺利通过到达了小城堡,好朋友手拉着手欢呼雀跃,在此同时既锻练了幼儿的身体,又增强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和交往技能,孩子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使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活动七:采用家庭的教育因素,进行双休日“幼儿家庭结伴游戏”活动,让孩子们自由地、愉快地通过家庭结伴游戏活动,进一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活动八:美工活动—我的朋友

  让幼儿通过美术活动,制作小镜框—我的朋友,进一步促进幼儿之间的情感。

  活动效果:

  经过这次活动以后,我班幼儿在社会性方面、交往方面明显有不少进步。在活动中,开始会共同协商,解决同伴间发生的矛盾,家长们也反映,在家庭中自己的孩子与伙伴在玩时争吵的现象减少了,通过一系列活动,基本达到预期所定的目标。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幼儿感受身体控制球,进行多种玩球的小游戏。

  2、能与同伴协一致的进行运球活动、共同玩球。

  3、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皮球。

  活动过程:

  一、 玩球。

  幼儿人手一个球,分散进行玩球活动,鼓励幼儿想出各种玩球的方法。

  让幼儿相互交流、学习各种玩球方法。

  二、移球游戏。

  教师:想一想,一个人怎样给球搬家?

  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各种“搬家”方法,如:两手心托球、用手背托球、用一只手和手臂夹球、把球夹在两*之间、抱球在胸前等。

  引导幼儿想一想:两人合作该怎样搬运球?请两个小朋友示范运球,然后两两结对进行运球练习。

  采用接力的形式开展游戏活动---胸夹球。安排幼儿两两面对面,用胸部或腹部夹住球往前走。(可采用接力赛进行)

  结对开展集体游戏----背夹球。采用接力赛形式进行,让两个幼儿背对背,用背部夹住球往前走。

  三、放松活动——玩球。

  教师带领幼儿表演拍手、打气、向上轻轻跳起等动作。

  活动分析:幼儿能想出各种各样玩球的`方法,在活动中很好的利用了发散性思维。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音乐教案:回声_中班艺术教案07-05

中班教案12-25

中班教案12-25

中班的教案04-06

[精选]中班教案09-04

(精选)中班教案09-06

中班教案(经典)09-03

中班教案【经典】08-23

中班教案(精选)08-25

[经典]中班教案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