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饶的西沙群岛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富饶的西沙群岛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富饶的西沙群岛语文教案1
评委老师:早上好!我说课的课文是《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通过介绍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课文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与物产。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二是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因此,根据课标对中年级的具体要求,结合本组和本课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拟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正确“珊瑚、绽开、蠕动、栖息”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针对以上目标,我把教学重难点确定为: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
说教法、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声音、形式、色彩、语言’思维的”。教师的教要遵循儿童学的规律。因此,结合本课特点,我在教学中拟用: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情境朗读这几种教学方法,且这些方法将在我以下饿教学过程中具体体现。
说教学过程:
在学习完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依照本课教学重难点,我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整体入手,组织自学
学生是语文学习主人,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自主解读文本能力的训练。因此我在学生明确了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后,组织学生按小组选择喜欢的方面合作学习。并根据班级学生实际给出学习提示:1、你们最喜欢西沙群岛哪方面,读一读,读出喜爱感情?2、合作中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遗留问题?3、你们想如何展示学习成果:读一读?写一写?还是画一画?这样进行把目标转化成任务驱动,可以驱动学习的学习。
二、汇报展示、品位重点
在学生的汇报交流中,充分尊重学生汇报、交流方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并且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读书,理解关键词句。如交流学习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时,让学生结合地图理解,体会西沙群岛位置的重要性。而理解描述西沙群岛美丽、富饶的段落既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如学生学习、交流“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这句时,教师可展示图片资料,图文结合,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当学生交流西沙群岛海里鱼多、海鸟多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和学生交流。展示相关资料、图片,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加深理解。
三、回归全文,丰富积累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所以我在回归全文时学生伴着音乐一边读课文中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一边想象西沙群岛的物产、风光,让学生明确文章首尾呼应写法并能有意识借鉴到写作中。好词佳句的积累也是本课的一个重要内容,这里我通过范读、学生练读、小组赛读的方式,并配上音乐和图片,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西沙群岛景色优美、物产丰富。这样进行多种感官刺激,在理解、欣赏、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评委老师!
富饶的西沙群岛语文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的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会背诵第四自然段。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学习联系句子和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培养理解词语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2、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三、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VCD光盘、录像机。
五、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七课(指课题,学生齐读),大家初读了课文,并且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谁能说说这篇课文给你整体的感觉是什么呢?(板书:美丽、富饶)
2、交代任务
那么,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层次分明、具体地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呢?这节课,我们围绕这个重点,以读为主,来理解课文二~七自然段。
[点评:有目的地组织复习,激活了学生相关已知,为即将进行的学习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同时,简练的导入渗透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自能读书、主动发展。
快速自由读二——六自然段,想一想,你最喜欢哪一个自然段?
1、导学,自读感悟。(学生自主定向,按多数同学意见)
师:老师和多数同学一样,最喜欢第四自然段,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自然段。
[点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是教学的根本点和立足点,向这样按学生的“要求”设计教学、调控课堂,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员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本领。]
(1)按照学习一个自然段的方法读这一自然段,然后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抓重点词语谈谈自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理解。
①当学生谈到第二句话“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时,屏幕出示书中插图,找一生到前面指图说说分别说的是那些鱼,然后让学生再仔细观察图画,并充分展开想象,说说书中没有写到的鱼的样子是怎样奇特,姿态是怎样优美的。
②帮助学生理解“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A、“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 句话是什么意思?
B、从哪里可以看出鱼多?(引导学生联系上文回答)
C、看录象欣赏画面。(进一步感受鱼多)
D、看完这段录象后,你不想说点什么吗?
(3)根据自己的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4)指名读(师适当加以点拨、范读)
(5)领悟学法:刚才我们是怎样理解这段内容的?
[点评:在上述环节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看看、读读、说说中,感悟课文内容。教师利用“图白”和“文白”启发学生想象,再度调动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西沙群岛、热爱祖国的情感教育。同时,把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这样,既积累了规范语言,又培养了语感,并且为下阶段的“放”打下了基础。]
2、自学,自读运用。
(1)(屏幕出示读书要求)按照学习第四自然段的方法,读自己喜欢的那个自然段,并练习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写哪儿的什么、怎么样。
(2)组内交流。
(3)自学汇报,形式自选(朗读、讲故事、表演)
[点评:第二、三、五、六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大同小异,运用迁移规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归纳、去发现、去感悟。]
(4)小结过渡:西沙群岛是如此的美丽和富饶,那么岛上的英雄儿女们是怎样做的呢?让我们齐读第七自然段。
(5)总结(看板书):这篇课文作者先概括地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然后按照从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抓住事物的颜色、形态、动作等特点,具体地写出了西沙群岛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最后又概括地写出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6)质疑: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7)评价课文,谈收获。
[点评:这是一个消化吸收为我所用的过程,重在培养学文的能力。目的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培养其创新的意识。]
(三)自主练习、巩固提高。
1、 屏幕出示练习题(学生可任选一题)
(1)试从颜色、外形、动作等方 面抓特点说说你喜欢的动物
(2)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先用一句话概括地说出这种事物的特点,再用几句话具体说明这个特点。例如:广场的花坛里开满了各种鲜艳的花。
(3)背诵第四自然段。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点评:学生是有差异的个体,水平不同,练习题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体现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2、学生自练,然后小组交流。
3、典型汇报。
(四)拓展运用,创造想象。
1、导语:同学们,《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老师不知教过多少遍了,每当教这一课时,老师就会想起那首美丽动听的歌,大家想知道是什么歌吗?(播放:西沙——我可爱的家乡)
2、作业:
(1)今日的西沙群岛是美丽的富饶的,那么明日的西沙群岛又将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课后老师希望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以“明日的西沙群岛”为题写一篇日记,明天早晨晨会的时间我们一起来欣赏你的杰作!
(2)同时,感兴趣的同学可学唱这首歌。(伴随着歌声下课)
[点评:课后的导语和作业的设计富有创造性,既是知识的迁移、语言的积累,又是创新意识的培养。伴随着歌声下课,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同时使学生热爱西沙、热爱祖国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富饶的西沙群岛语文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的西沙群岛富饶美丽。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句子。
3、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4、运用课文中重点词语说话。
二、教学重点
指导诵读课文,理解课文。
三、教学难点
理解大海五光十色的色彩,海底动物特点。
四、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CAI课件。
五、教学时间
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解题兴趣
1、用课件播放大海,海上的岛、岛屿、群岛及岛上风光。教师随机导入新课:我们祖国海疆非常广阔,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有许多陆地,大的叫岛,小的叫屿,许多岛屿集中在一起叫群岛。我国有许多群岛,如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同学们,我们今天就学习第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完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没有?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初读情况?提问:“西沙群岛给你什么印象?”学生根据自己读书得到的信息,谈自己的印象。(据学生回答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三)细读课文,质疑问难
1、要求学生认真细致自读课文,用“——”线画出生字新词,结合注音自主识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
2、在不明白的地方标上小问号,多读两遍。
3、检查生字、卡片出示:
读字组词。
4、质疑问难:有的问题当时解决,典型的问题放到指导阅读中解决。
(四)指导朗读,感悟品评
1、逐段指名读、或齐读,学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解决疑问,学生练读。
第一自然段:指导理解岛屿、重点读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第二自然段:重点指导读好描写海水的各种颜色的句子。借助CAI课件帮助理解“五光十色”,并与“五颜六色”作对比,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播放课件:阳光照耀下的大海?,天安门广场的灯火??,正月十五的烟花,商店各种颜色的布匹??,各种颜色的纸张? 。学生选用“五光十色”或“五颜六色”填空。(板书:五光十色)
进一步理解海水五光十色形成的原因。(海水真的具有各种不同的颜色?为什么?)
第三自然段:先让学生试读,播放CAI课件帮助理解海底神奇世界。指导学生读出珊瑚及各种鱼类不同的情态。指导理解:“绽开”、“糯动”、“威武”等词语。(板书:珊瑚、海参、鱼)
第四自然段:指导读出贝壳的千奇百怪,海龟的有趣。(板书:贝壳、海龟)
第五自然段:指导读出:海鸟多、鸟蛋多的感觉,理解“栖息”。(板书:鸟)
第六自然段:齐读,指导读出西沙群岛的美好前景,读出我们的自信。(板书:美丽富饶)
2、推荐学生接读课文。
3、根据板书总结结构:总—分—总。
(五)赏读课文,发展个性
向同学们展示自己读得最好的片断,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读出个性。采用擂台比赛的方法,每节2—3个同学赛读,重点读2—3自然段。
(六)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
(七)复述课文,鼓励创新。
采取争当导游的方法调动学生复述课文的积极性。分组练习,每组一个自然段,开头要有导语,结束要有结束语。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复述课文,师生评议。
(八)读写结合,指导运用
1、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西沙群岛真是太美了,太富饶了。面对美丽、富饶的群岛,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写几句赞美西沙群岛的话,可以用书上的优美词语和句子。
2、学生动手写话,教师随机指导。
3、写完后提名三至五名同学读,师生共同赏析。
作业:把写好的那段话整理后写在日记本上。
课堂小结:西沙群岛是那样美丽富饶。我想现在的西沙群岛,在祖国人民的建设下,一定更加美丽富饶。同学们有机会可到西沙群岛去看一看,写出新的西沙群岛。
六、板书设计
13富饶的西沙群岛,风景优美五光十色
珊瑚、鱼、海参美丽富饶
特产丰富
贝壳、海龟、鸟
七、教案简评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设计,是按照:创设情景、引发兴趣,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质疑问难,指导朗读、理解课文,赏读课文、发展个性,复述课文、鼓励创新,训练习作、指导运用这条线索来设计的。教案思路清晰,便于操作应用,解决了语文学科阅读教学“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的弊端,这无疑是对阅读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
教案体现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通篇教案把指导学生读书放到首要位置,指导学生读通、读熟、读懂,读出感情来,读出个性来,读中求悟,读中求解,完全符合新课标精神。教案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完成的,教师只起启发、引导、评价激励的作用,教师的教学功能得到根本转变。教案凸现了语文教学实践性的特征。学生听说读写语文素养是在具体的听说读写实践中获得的,教案在以读为本的前提下,注重了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让学生比赛背诵课文精彩片断,争当小导游,写赞美西沙群岛的片段,这都是适应儿童心理特点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学以致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案还体现了传统语文教学和现代手段的完美结合。
富饶的西沙群岛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生领会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重要,领略祖国山河的美丽富饶,激发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句子的语气。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通过学生自评的形式,指导学生朗读。
3.利用网络展现西沙群岛风景及物产资源,通过网上资料及直观形象的展示,使学生感悟语言文字。
4.指导学生上网收集资料,利用网络延伸课文,拓展知识面,培养信息收集处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
教学媒体:
电脑网络,黑卡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电脑出示:西沙群岛的地图
师:在距离海南岛180多海里的东南海面上,有一片岛屿像朵朵星莲,颗颗珍珠浮于万顷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
出示板书——西沙群岛(边出示边读)
2.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参观——
出示板书:富饶的齐读课题
师:“富”和“饶”都是很多的意思,那么西沙群岛什么“多”呢?
请大家打开课文默读,找一找,圈一圈,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来说一说。
二、整体进入课文
1.同学们刚才找得很认真,下面就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富饶的西沙群岛什么多?
边交流边出示板书:
海水 颜色
珊瑚 海参 大龙虾 鱼
贝壳 海龟
鸟 鸟蛋 鸟粪
2.引读:对啊,作者按照地点的变化向我们介绍了西沙群岛的海面——(海水颜色多),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鱼多),海滩——(贝壳、海龟多),海岛上——(鸟、鸟蛋、鸟粪多),并且在介绍的过程中紧紧抓住了它们的特点,使得这些景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边出示板书:海面 海底 海滩 海岛
3.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去细细欣赏这些美丽的景物吧!
三、分段学习
师:西沙群岛的海水幽兰深邃,置身其中,陶醉的感觉不禁油然而生。
(一)学习第二小节
1.电脑出示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显出种种色彩,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的交错着,五光十色,异常美丽。
请大家自由朗读这句描写海水的句子。
2.交流:哪位同学能用朗读来表现海水的色彩?学生点评
3.让我们学着他的样子来读一读。
4.师引读:(请同学看着电脑)大海应该是湛蓝的,然而西沙群岛一带海水显出——(种种色彩)。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美丽的景象呢?(师一边用鼠标点图,一边引读)
因为——(海底有高耸的山崖,有低陷的峡谷,海水有深有浅),
所以——(从海面看,色彩也就不同了)。
(二)学习第三小节
1.让我们尽情地潜入这五光十色的海水中,去寻找那些海底的生物吧!
2.默读第三小节,用浪线划出它们特点的词语。
下面让我们来交流一下
出示板书:珊瑚 各种形状
海参 懒洋洋
大龙虾 威武
鱼 多
3.找得真好,下面让我们边看着电脑上的图片,边把这四个词语读好。
引读:
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电脑出示图片),有的像美丽的鹿角(电脑出示图片),真是——生(各种形状),海参浑身没有力气——生(懒洋洋)
大龙虾雄赳赳气昂昂的(电脑出示图片)——生(威武)
4.词语读好了,那么句子呢?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找到你们喜欢的一种生物,进行朗读练习。
自由读
喜欢珊瑚的小组站起来朗读珊瑚的句子,海参——,大龙虾——
刚才同学们带领老师进入了珊瑚、海参、大龙虾的世界,其实在海中最多的还是鱼。
5.电脑出示:
一群群的鱼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有的身上长着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飞虎鱼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好看极了。气鼓鱼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它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师引:快看,一群群的鱼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有的——(身上长着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那不是飞虎鱼吗?——(飞虎鱼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好看极了),这不是气鼓鱼吗?——(气鼓鱼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它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不止是数不清,老师连看也没看清,愿不愿意和老师再看一遍?
一群群的鱼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先看飞虎鱼——(飞虎鱼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好看极了),再看气鼓鱼——(气鼓鱼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它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还有一些鱼,有的——(身上长着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各种各样的鱼,真是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虽说都是鱼,但也各有各的特色,有的身上——(长着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飞虎鱼呢——(飞虎鱼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好看极了),气鼓鱼呢——(气鼓鱼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它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6.我们的网络小组从网上找到了有关鱼的`资料,让我们请他们来为大家交流一下。
网络真是一部博大精深的百科全书,你能从中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呆会儿,老师也要让大家去上网。
7.师引读:西沙群岛的鱼远远不止这些,太多啦!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看选择题(电脑出示)
选择题:
“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话的意思是:
① 水和鱼正好各一半。( )
② 水很多。 ( )
③ 鱼很多。 ( )
选择③,“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说明了西沙群岛的鱼很多,夸张地描述了鱼占了海洋中的一半。
8.西沙群岛的海底恰似一个美丽奇幻的鱼的世界,让我们再读再体会。
(一群群的鱼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一半是鱼。)
(三)学习第四节
1.浮出水面,我们漫步在细软的沙滩上。
2.请女生朗读描写贝壳的句子,男生朗读描写海龟的句子。
边读边思考他们各有什么特点?能否各用一个词来概括。
3.交流出示板书:贝壳 千奇百怪
海龟 有趣
4.让我们男女生互换,再读第四节,边读边体会他们的特点。
(四)学习第五小节
1.如果说海里是鱼的世界,西沙群岛的岸上就是鸟的天下。
2.老师和你们配合着读好这一小节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树下堆积着——(厚厚的一层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五)学习最后一节
引读:西沙群岛就是这样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岛上的英雄儿女——(日夜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四、网上遨游
同学们,书本上的知识仅仅是介绍了西沙群岛的一部分。下面,让我们到网上去游览西沙群岛,领略那里的风景和物产,收集你最感兴趣的内容,两人一组交流感受,然后请你用一句话在集体中交流,并说出路径。
一句话交流。
五、.总结课文
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随着祖国的繁荣兴旺,必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板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面 海水 颜色多
海底 珊瑚 各种形状
海参 懒洋洋
大龙虾 威武
鱼 多
海滩 贝壳 千奇百怪
海龟 有趣
海岛 鸟 鸟蛋 鸟粪
富饶的西沙群岛语文教案5
第六单元“壮丽的祖国山河”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两个方面,向读者展现了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赞美与热爱。
三年级阅读教学上的要求,重点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为了落实这些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已有的阅读基础,在设计此课第一课时的教学时,尤其注意这三个方面目标的训练,精心预设了由内容与词语归类双结合的词语教学;以“海水五光十色”为教学重点,铺开对句子的赏析,并指导学生围绕一句话把句子写具体,力求使学生的语言有量的积累与质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读“饶、威、武”等10个生字;在语境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富饶、五光十色、瑰丽”等词语的意思。
2、能围绕自己喜欢的内容与同伴交流,初步感受西沙群岛的富饶。
3、学习“海水”的描写方法,掌握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并积累优美的词句。
三、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收集西沙群岛的风光图片,及文字介绍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聊聊西沙群岛的概况
1、课始播放西沙群岛的风光图片,让学生欣赏。
2、(板书:西沙群岛)这个名字很有意思。我们可以把它分作两个部分,先看“群岛”,你从这个词语中了解了什么?对于西沙群岛你又了解些什么?
3、朗读:“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二)谈谈对西沙群岛的初步印象
1、通读课文,借助拼音把生字的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或句子反复地读上几遍。
2、集中学习课文中优美的词语、句子。
(海面)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相互交错
(海底)各种各样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成群结队的`鱼
(海滩)颜色不一的贝壳千奇百怪的贝壳庞大的海龟四脚朝天的海龟
(海岛)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的海鸟。
①分行指名学生朗读。
②学习容易读错的字多音字“参”;指导书写容易写错的字“懒、威武”。
③理解“栖息”的意思。
3、假如让你在西沙群岛的“海面、海底、海滩、海岛”四处地方选一处最喜欢的地方去游览,你会选择哪一处?请简单说说理由。
(三)看看西沙群岛的富饶
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喜欢的四个内容,在文章中其实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快速默读课文,用“~~~”划下来。
2、(出示)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①课文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②这两个方面,课文又是用哪一个词概括地表达了出来?(富饶)
③“饶”,读准字音,了解意思。
3、像这种围绕一句话来写的方法,在课文的其他的自然段中也有运用。看一看是哪些自然段?(第2、4、6自然段)。接下来我们就学习第2自然段,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用“──”划下来。
4、教师配乐朗读第2自然段,请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出示:五光十色)这个词语在说海水怎么样?圈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①朗读:深蓝、淡青、浅绿、杏黄
②如果把海水的色彩变成这样,还美吗?(出示: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蓝的,青的,绿的,黄的。)
③小结:看似简单的几个表示颜色的词,却让我们感受到了海水的鲜艳明亮,色彩缤纷。
④有感情地朗读出海水的美丽。(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集体背诵)
6、学习“海水”的描写方法,围绕一句话,把句子写具体。(任选其中一题写)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颜色的珊瑚:有的,的,的。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①各自写。②指名读。③同伴互读,互评。
7、总结:西沙群岛真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啊!教师配乐朗读第4自然段:“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带着对西沙群岛的美好憧憬结课)
富饶的西沙群岛语文教案6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小学三年级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从整篇布局来看,篇幅较长,但语句描写优美,富有感染力。
张老师的这堂课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由于篇幅较长,他有选择、有重点地节选了海水和海底作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张老师以其特有的方式,带领我们一步一步走进西沙群岛,逐步感受西沙群岛的富饶。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理解定不会停留在华丽的言语间,那漂亮的珊瑚、蠕动的海参、成群结队的鱼都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在我看来,这堂课是一堂出色的课,它有这么几大亮点:
一、平常中显露不寻常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对于语文课堂的导入,我们也力求新颖,独特。在这个追求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失真。在本堂课中,张老师的导入很简洁,却不得不让你拍手称赞。张老师以一组与海水相关的词语作为见面礼,引出大海,继而在黑板上画出了海底、海面的简略图。在解说的时候,张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如果它露出了海面,形成一小块四面环海的陆地,这叫什么呀?大的就叫岛,小的就叫屿,总称叫“岛屿”。如果不是一个,而是一群,这一群岛屿又叫什么呢?就叫“群岛。”在此基础上,教师直接引出本课课题。寥寥几语,不仅让孩子们理解了什么是岛屿,对西沙群岛的陌生感也会就此消弭。
二、标新立异学词语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并不是孤立的`,它需要教师在“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在词语教学上,张老师并没有依照传统的“把词语单独拎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而是在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朗读课文后,交流自己对西沙群岛的印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地抓住了课文中的一些比较难理解的词语,通过朗读、表演、想象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做到了“寓学于乐”,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了像鹿角一样的珊瑚、懒洋洋的蠕动的海参,以及威武的龙虾的样子。
三、巧用多媒体,拉近生本距离
在课堂初始,教师形象的像学生解释了西沙群岛。但西沙群岛对这群孩子来说,依然是比较模糊的。针对此点,张老师在解释“群岛”引导课题时,就用多媒体向学生出示祖国地图,展示西沙群岛的所在位置。这样通过画一画,找一找,不仅填补了学生的这一知识盲点,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接着此举为后面的研读课文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再如对珊瑚、海参、大龙虾这样的海底生物,学生都缺乏感性认识。对此,张老师并没有畏惧,而是用多媒体直观呈现它们的形状、样子。从学生的一声声惊叹声中,我相信学生一定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恍若置身海底,有效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再如教学第四段时,老师抓住了“有的……有的……”,运用多媒体出示了更多的鱼种,对文本进行了补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然而张老师并没有止于此,而是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写一段话,无形中让学生感受谴词造句的艺术。
教学永远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在我看来,这节课同样也有不足之处。我觉得在某些环节,张老师的预设可能过强。如:在初读后的交流过程中,教师试图让学生主动的读完第三段,然后出示词语进行教学。但学生并没有如师愿,故而在此环节浪费了很多时间。我认为,如果真的想顺着自己的教案来上,也可以在学生读出本段中的其他句子时,教师可以直接引导学生去读这一段,从而有序教学。
当然,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精彩的课堂永远是下一堂课。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我相信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我们才能不断进步,才能慢慢地走出属于自己的教育路!
富饶的西沙群岛语文教案7
《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原文
西沙群岛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国的海南海省三沙市的一部分。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部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最有趣的要算海龟了。每年四五月间,庞大的海龟成群爬到沙滩上来产卵。渔业工人把海龟翻一个身,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富饶的西沙群岛》课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认识“饶”等11个生字。会写“富”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一张中国地图。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彩色挂图。
3.小黑板三块,或投影片四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你知道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吗?西沙群岛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我们读完这篇课文你就会有所了解。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生字新词。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
深蓝、懒洋洋、披甲、划来划去、威武、拣贝壳、形状、渔业、工人、肥料、祖祖辈辈、富饶、岛屿、山崖、栖息、鸟粪
a.指名读,注意正音。
b.开火车练读,齐读。
c.重点指导难认难写的字:懒、威、武、拣、辈
d.学生练写生字。
3.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a.从地图上指出西沙群岛的具体位置。
b.根据学生的回答,读画出文章的中心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三、朗读感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并想一想喜欢的原因。
2.小组交流。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读给小组同学听,相互评价。
3.全班交流。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说说喜欢的原因。
4.重点感悟。
a.出示句式。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b.朗读体验。这两段话写了什么,你觉得写得怎么样?
c.仿照句式写话。
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句话。
四、课后拓展。
1.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诗句、谚语、歇后语等。
2.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2.教师出示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有关图片,学生看图背诵相应的段落。
3.举行“可爱的祖国”古诗名言展示会。
①学生交流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如:
《望庐山瀑布》《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望岳》《钱塘湖春行》。
②学生交流描写祖国风光的谚语。如: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峨嵋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二、积累语言。
1.学生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听写刚才抄写的词语,听写后自己对照批改、订正。
3.抄写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三、拓展延伸。
学生把自己心中的西沙群岛用绚丽的色彩描绘出来,办一期《可爱的西沙群岛》画展。
板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水:五光十色
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各种鱼类
海岛:海鸟、鸟蛋、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语言优美、内容翔实的课文。作者按照海水、海底、海里、海岛的顺序,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课文的主旨是要使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积累好词佳句。这一节课,我紧紧围绕课后题设计了两个任务:一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西沙群岛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而是选择课后题其中的一幅图片,经过查资料,了解图片上海生物的名字、样子、特点以及生活习性等,做前置性作业,拓宽学生海洋生物知识面,运用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
成功之处:
在回忆课文的整体结构、每段的构段方式时,我过得比较细,感觉大多数同学们都掌握了这些知识,因为同学们以小组交流“我”喜欢的海景时,要么是总分,要么是分总,要么是总分总;小练笔时,我走在其中一一指导,也发现只有几个孩子不能围绕一句话来写。总之,这种写法同学们是掌握了,只是表达上语言还是不够灵活,主要表现在模仿太呆板,想象还不够丰富。
不足之处:
我感觉注重复习课内知识时间花费太多了,巩固复习课文表达与写作方法太细了。其实做前置作业认真的孩子们,人家了解了不少海生物知识,在写话之前,让他们交流一下所收集的知识,这样能够加快写作的速度。所以,以后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考虑到前置作业的作用,切记流于形式,一定让它真正发挥课堂作用。
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更应该引领着学生去欣赏,去朗诵,去体会,去感悟,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感受与想象发挥的空间,课前一定做好精心设计,做好全盘考虑,为学生充分发展打好基础。
富饶的西沙群岛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饶、优、瑰”等10个生字。会写“省、优、淡”等16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一张中国地图。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彩色挂图。
3、小黑板三块,或投影片四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你知道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吗?西沙群岛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我们读完这篇课文你就会有所了解。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生字新词。课件出示带课本中的新词语:
深蓝
懒洋洋
披甲
划来划去
威武
拣贝壳
形状
渔业工人
肥料
祖祖辈辈
富饶
岛屿
山崖
栖息
鸟粪
a、指名读,注意正音。
b、开火车练读,齐读。
c、重点指导难认难写的字:懒、威武、拣、辈。
d、学生练写生字。
3、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a、从地图上指出西沙群岛的具体位置。
b、根据学生的回答,读画出文章的中心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三、朗读感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并想一想喜欢的原因。
2、小组交流。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读给小组同学听,相互评价。
3、全班交流。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说说喜欢的原因。
4、重点感悟。
a、出示句式。
海底的岩石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b、朗读体验。这两段话写了什么,你觉得写得怎么样?
c、仿照句式写话。
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句话。
四、课后拓展。
1、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诗句、谚语、歇后语等。
2、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2、教师出示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有关图片,学生看图背诵相应的段落。
3、举行“可爱的祖国”古诗名言展示会。
①学生交流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如:
《望庐山瀑布》《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望岳》《钱塘湖春行》。
②学生交流描写祖国风光的谚语。如: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峨嵋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二、积累语言。
1、学生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听写刚才抄写的词语,听写后自己对照批改、订正。
3、抄写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三、拓展延伸
学生把自己心中的西沙群岛用绚丽的色彩描绘出来,办一期《可爱的西沙群岛》画展。
【板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水:五光十色
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各种鱼类
海岛:海鸟、鸟蛋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教后反思】
第一课时开课让学生围绕题目中的“富饶”读课文,大部分同学一下就能找到全文的中心句。接下来的学习中就围绕中心句来具体说明,充分朗读。课文很长,第一课时的朗读效果不是很好。第二课时由于大量的图片使没有见过海的孩子们激动无比,朗读效果迅速提升。孩子们随着“导游”的带领,到西沙群岛遨游了一番。
富饶的西沙群岛语文教案9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重点)
2、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句描写景物,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课件出示:
2、问题激趣:谁能用简单的语言说说图片上的内容?也可以发挥想象说说自己的和猜测。(学生观察图片,自由发言。)
3、西沙群岛真美!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板书:富饶的西沙群岛)学生齐读课题。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4、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本文描述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1)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作者围绕“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这句话来写的。)(板书:总起美丽富饶)
2、“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样的句子叫什么句子?
(1)小组讨论,交流。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方法指导:边读边想象画面
①概念:中心句是指作者在文章中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说明自己的态度,抒发自己情感的句子。
②位置:中心句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是在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③运用:本文再第一自然段概括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文章的中心句,只要抓住这句话,就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
3、为什么说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让我们走进课文看一看。
4、再读课文,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西沙群岛的,把它圈出来。
(1)指名发言。
(2)教师评议并小结:课文按照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的顺序从海水、海底和海岛三方面具体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分述:海水海底海岛)
三、品读释疑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小组交流:本段共有几句话?各是什么意思?(第一自然段共有两句话。第一句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第二句概括介绍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3、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了解“群岛”的意思。(岛屿是指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而且能维持人类居住或者本身的经济生活。(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从客观上来说,可使用的食物、淡水和居住场所就是能够支持人类居住的岛的主要特征。只要这三个基本条件存在,我们就可以认为此岛能够维持人类居住,而无论其可以维持多久,也不论这种居住是暂时性的还是永久性的。岛拥有领海、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在狭小的地域集中2个以上的岛屿,即成“岛屿群”,大规模的岛屿群称作“群岛”或“诸岛”,列状排列的群岛即为“列岛”。而如果一个国家的整个国土都坐落在一个或数个岛之上,则此国家可以被称为岛屿国家,简称“岛国”。)“南海的”是说(西沙群岛的位置在南海)。
4、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思考: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都有哪些颜色?为什么会有这些颜色?
3、指名回答,课件出示: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1)什么是“五光十色”?“瑰丽”是什么意思?这两个词语说明了什么?(课件出示西沙群岛海水图片,小组交流。)
(2)指名回答,教师小结:这一句描写了海水的各种颜色。“五光十色”指颜色多,“瑰丽”是颜色特别艳丽、好看。用“五光十色”和“瑰丽无比”说明海水的颜色很多,很漂亮。(板书:瑰丽)
4、课件出示: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1)这句话点明了什么?(点明了海水呈现多种颜色的原因。)
(2)课件出示海水海底纵切面的图片,鼓励学生看图思考: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颜色,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因为海水的色彩和海底的地形有关。海底是山崖,海水浅,颜色就淡一些;海底是峡谷,海水深,颜色就深一些。所以从海面看,就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5、了解构段方试:
(1)课文第二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是围绕着哪一句话的意思写的?(本段共有三句话,是围绕着“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这句话的意思写的。)
(2)每句话之间是怎样连接的?(第一句概括介绍了西沙群岛一带海水的色彩;第二句具体讲海水的种种色彩;第三句讲海水“五光十色”的原因是和海底的地形高低不平有关。这三句话先讲结果,后讲原因,中间用“因为”连接起来,是因果关系的句式。)
6、课堂练习。
(1)因为西沙群岛的海底地形高低不平,所以______________。(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五光十色。)
(2)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五光十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西沙群岛的海底地形高低不平。)
7。教师小结,联系上下文用提问法读懂一段话。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我们是怎样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的?
(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8。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师生评议,指导朗读,读出惊叹和赞美的语气。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阅读一段话的方法,自由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教师用“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方法检查自读情况。
(1)本段有几句?(本段有三句话。)
(2)介绍了海底的哪几种动物?(三句话分别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珊瑚、海参和大龙虾。)
(3)指名分句朗读,想一想这三句话是怎样介绍珊瑚、海参和大龙虾的?
3、师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1)课件出示图片及字幕: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①“各种各样”说明了什么?(“各种各样”说明珊瑚的种类很多。)
②你从“绽开的花朵”和“分枝的鹿角”感受到是什么?(“绽开的花朵”和“分枝的鹿角”是说海参的形状像花朵、像鹿角,这是一个比喻句。形象的写出了珊瑚的特点是:颜色鲜艳,样子奇特。)(板书:珊瑚)
③仿照课文,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句话。(操场上,同学们有的打球、有的跳绳、有的跳皮筋……真热闹!)
(2)课件出示图片及字幕: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的蠕动。
①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语用得好?你能说明理由吗?(“到处”一词写出了海参多,“懒洋洋”描绘出海参蠕动的样子,用词很准确,写出了海参的悠闲、自在。)
②“懒洋洋地蠕动”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懒洋洋地蠕动”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海参的动作与姿态。)(板书:海参)
(3)课件出示图片及字幕: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①这句话运用了说明方法来描写大龙虾?(写大龙虾运用了拟人写法。)
②你就得哪个词语用得好?能说明理由吗?(“披甲”和“威武”把大龙
虾的样子逼真的描绘出来。)(板书:龙虾)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小组交流学习。
(1)这一自然段是围绕什么意思来写的?(西沙群岛的海水里鱼多。)
(2)这个自然段围绕一个意思写了几层意思?(第一句“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总体介绍了西沙群岛的海里的鱼非常多。第二句采用排比的句式连用四个“有的”,具体介绍了海里的鱼的种类繁多。第三四两句概括总结了西沙群岛的海里的鱼多,各种各样多得数不清,形象地写出鱼多的程度,“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2、课件出示图片及字幕: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①“成群结队”说明了什么?“好看极了”说明了什么?(“成群结队”说明鱼特别多。“好看极了”说明鱼的形状美。)(板书:鱼多美)
②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3、课件出示图片及字幕: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文条;有的头上长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好多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遥遥;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来像皮球一样圆。
①自由朗读。
②互相交流:这段话是运用什么方法来写的?描写了什么?(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地描写了西沙群岛的海里各种鱼的外形特征。)
③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④练习说话:试着用上“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
4、课件出示图片及字幕:各种各样的鱼多的数不清。正像人们说得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1)你喜欢这个句子吗?为什么?
①鼓励学生交流自己读这句话的感受。
②指名发言,教师小结:这里的“一半”并不是二分之一的意思,而是告诉我们西沙群岛里的鱼十分的多,多得像海水一样到处都可以见到鱼。作者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来形容鱼多,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显得恰当,而又形象
③课件出示:这是一个夸张句,它和“成群结队”一样都是说明“鱼数不清”。
(2)此处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夸张句的作用主要是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在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夸张句,更加形象的说明西沙群岛里的鱼确实很多。)
5、教师引读: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6、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鱼儿的多和美,在朗读中重点突出描写鱼的颜色、形状、动作的词语,表现鱼的多姿多彩。
(五)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课堂讨论:这段话共有几句?(四句)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3、这段话是怎样把“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个意思写具体的?(这段话通过鸟多、鸟蛋多、鸟粪多这三个方面把“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个意思写具体的。)
4、课件出示: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也是非常保贵的肥料。
①你觉得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用得好?你能说明理由吗?(“茂密”说明树特别多;“遍地”说明蛋多;“厚厚的”说明粪多。)(板书:鸟多)
②指名朗读,师生评议,指导学生在朗读中突出“茂密”“遍地”“厚厚的”等词语,表现出“多”。
5、说话练习:西沙群岛真是鸟的乐园。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小鸟,你能把众鸟齐鸣的场面向大家描述一下吗?
6、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先个人练说,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六)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2、理解句子“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
(1)小组互相交流:为什么说“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
(2)全班交流,教师介绍相关资料:西沙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旧唐书》记载从唐朝起,中国政府开始正式管理海南岛以南海域。古代这里被称为“千里长沙”,是南海航线的必经之路。早在隋代,中国已经派使节经南海到过今天的马来西亚,唐代高僧义净亦由此到达印度。古代那些满载着陶瓷、丝绸、香料的商船在此驶过,这里又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3、理解句子“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1)大胆推测: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怎样美丽,怎样富饶?(学生交流)
(2)指名发言,教师评议。
(3)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句话与第一句的作用类同,不仅进一步点明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而且与第一自然段中“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板书:总结美丽富饶)
(4)引导学生交流文章的写法。
从全文看,课文是按先总述后分述再总结的顺序安排材料。可分为三大部分:先写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概括介绍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然后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内容,包括四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海面的色彩、海底的物产、岛上的鸟。这样很有条理地写出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特点。结尾一段写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总结了全文的内容,进一步点明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与开头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而完整。
4、指导朗读。
(七)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八)课文是从“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鸟”三方面来写西沙群岛的”作者在每个方面中都写到的是什么景物?是怎么写的?
1、小组交流。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小结:作者描写海水是抓住颜色瑰丽来;写海底是抓住珊瑚、海参、大龙虾的形状和动作来写的和鱼的数量和形状来写的;写岛上是抓住鸟多来写的。作者每写一处都抓住了典型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四、总结课文主旨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落实之后,引导学生将个人情感进行升华。使学生更加喜爱西沙群岛,进而升华至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五、学习方法指导。
1、说说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第五自然段是围绕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来写的。)
我们有时候在写文章时总会围绕一个意思来写,这个意思往往会在文章中直接表达出来,让人一读就能明白他要表达的意思,我们称这样的句子为为中心句。本文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概括出西山群岛的特点是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朗读课文时我们首先理解了这个中心句的意思,就能把握全文的重点。习作时,学习使用中心句,就能使习作内容表达的更清楚、更有条理。
2、举例:
奶奶肚子里的“老话儿”特别多,用“老话儿”教育我们是奶奶的法宝。我吃饭“挑食”,她就说:“吃食勿抢,到老勿长。”爸爸妈妈不注意勤俭节约,她便说:“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奶奶还有很多“老话儿”。她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小树要修,孩子要教”,“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这段文字就是围绕“奶奶肚子里的“老话儿”特别多,用“老话儿”教育我们是奶奶的法宝。”这句话写的,围绕中心句选择了6句老话组织材料。
3、练一练:写一段学校的场面,注意围绕中心句写。
六、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宝岛的喜爱之情。从而激发我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学习了围绕中心句描写景物的方法。并积累了优美词句,丰富了语言的积累。(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七、主题延伸
1、延伸交流:
多么美丽的西沙群岛,我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课下搜集西沙群岛的其他资料,利用班会课召开《西沙群岛介绍会》。
提示:可以介绍地理位置、自然气候、历史文化、地质特征、旅游前景、军事作用等。
八、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庐山的云雾》《锡林郭勒大草原》
(一)阅读《庐山的云雾》思考:
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把庐山的云雾描写具体的?
(二)阅读《锡林郭勒大草原》思考:
1、文章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略)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西沙是个遥远、模糊、神秘的地方。怎样让三年级的小学生也走近西沙群岛,与西沙群岛进行零距离的对话呢?在教学中一方面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借助图片直观地展现了“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等特点,引导学生观察西沙群岛的有关图片,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文字介绍,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西沙群岛感知认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小组读、同桌读、范读等。让学生通过朗读从感官到内心体会到西沙群岛的景色优美、物产丰富。让学生体会和感受文章语言的精练和优美,从而感受西沙群岛的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第五自然段的教学中,出示问题这段话是怎样把“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个意思写具体的?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了解这段话通过鸟多、鸟蛋多、鸟粪多这三个方面把“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个意思写具体的。
不足之处:课堂教学缺乏活力。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抓住时机安排画一画、演一演等课堂活动。如开展“我是小画家”活动,让学生用简笔画画一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再如开展“我家在海洋”活动,鼓励学生以海底动物的身份,通过自我介绍、播音员美读这些方式让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富饶的西沙群岛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2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海防前哨、五光十色、峡谷、全身披甲、威武、海滩、贝壳、鸟粪、肥料、守卫、建设、必将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四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4.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黑板上悬挂中国地图,向同学们简单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这是我国的版图,这里是北京,这里是南海,在南海上有四大群岛,西沙群岛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我国南面的一扇大门,是海防前哨。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感受一下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默读2~6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西沙群岛的景色和物产的?找出相对应的自然段。
明确:海水、海底、海滩、海岛
2.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明确: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①海水都有哪些颜色?
②设问:仅仅颜色多就叫五光十色吗?
通过与“五颜六色”进行比较,体会“五光十色”中的“光”的.意思。
③准确理解:五光十色:这里指西沙群岛海水色彩缤纷、鲜艳明亮。
瑰丽无比:异常美丽,没有什么能比得上。
(3)为什么西沙群岛的海水如此美妙神奇呢?
结合学生回答画简笔画
(4)说话训练。
找学生指图说说海水为什么“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并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表述。
(5)指导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是什么样的?为什么?
2.西沙群岛的海底、海滩、海岛又是怎么样的呢?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读并思考:这一段共几句话?介绍了哪几种物产?
明确:珊瑚、海参、大龙虾
(2)逐句理解:启发学生重点抓住“绽开”“蠕动”“威武”等词语,体会珊瑚美丽、各种各样,海参懒洋洋,大龙虾威武的特点。
(3)朗读第3自然段。
①自由分句读:这一段写了哪些动物的怎样的特点?(引导同生由部分到整体,为概括自然段主要意思做好铺垫)
②小结内容:这一段写西沙群岛的海底是_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
(4)指导感情朗读。
2.学习第4自然段。
(1)指读后提问:课文是从几方面具体介绍鱼多的?
明确:数量、种类
(2)自由读思考:从哪儿可以看出鱼的数量多?从哪儿可以看出鱼的种类多?结合重点词语进行理解。
(3)讨论交流: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成群结队”,四个“有的”,“各种各样”,“多得数不清”,“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等词语体会鱼的数量、种类繁多。
(4)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中哪句话概括了整段的内容?并说明理由。
明确:第三句
(5)完整表述:第一、二、四句是怎样围绕第三句来写的?
(6)指导感情朗读。
3.学习第5自然段。
(1)用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按提纲自学第5自然段。
自学提纲: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三、四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自然段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拣不完”、“庞大”、“有趣”等词语进行理解,训练学生概括句意和段意。应注意:语句精炼、要点全面。
4.学习第6自然段。
(1)用学习第4自然段的方法,按照提纲自学第6自然段:
自学提纲:第6自然段第二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句话都是围绕第_________句话“_________”来写的。并说明理由。
(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本段几句话的思路:
“鸟的天下”→树多→鸟多→鸟蛋多→鸟粪多
从而弄清全段是围绕“鸟的天下”来写的。
(4)指导感情朗读。
5.小结:通过2~6自然段的学习,你们知道了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能具体地说一说吗?
6.感情朗读2~6自然段。
7.学习第7自然段。
(1)指读后提问:将来的西沙群岛会怎样?
更加……更加……
(2)齐读
(三)总结
1.启发学生明确这节课学到的理解词句的方法。
2.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启发学生再次质疑问难。
(四)感情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生字词;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第四自然段
(二)字词学习
1.刺(cì)(左边中间不要多一横);
拣(jiǎn)(右边中间不要少一横);
饶(ráo)(右上角不要多一点)。
2.其他生字写法。
3.带拼音抄写生字词。
(三)作文训练
学习第6自然段叙述的顺序,写一段话。介绍学校里的花草树木(也可以根据学生生活环境的具体情况,选出学生有话可说的内容,进行语言训练)。
(四)摘抄文中的优美词句,并写几个打比方的句子
(五)板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能交流、总结一段话中关键语句可能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
2.能围绕给出的关键语句说一段话。
3.能说出由“懒洋洋、慢腾腾”等词语想象到的画面,并能选择一两个词语写句子。
教学重点:
1.交流、总结一段话中关键语句可能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
2.围绕给出的关键语句说一句话,说出由“懒洋洋、慢腾腾”等词语想象到的画面,并选择一两个词语写句子。
教学难点:
围绕给出的关键语句说一段话。
教学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交流晓作用
1.引入: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领略了祖国各地美丽的风光,有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西沙群岛,有美丽整洁的海滨小城,还有一年四季景色迷人的小兴安岭。那么,这个单元学习的重点是什么呢?
2.根据学生回答聚焦篇章页上的话: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出示板贴,学生齐读。
3.如何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结合学过课文中的段落举例交流。
预设:
段落一:(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五自然段)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段落二:(19课《海滨小城》第四自然段)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段落三:(19课《海滨小城》第五自然段)
小城的公园更美。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段落四:(19课《海滨小城》第六自然段)
小城的街道也美。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
4.教师小结:我们读懂了这些关键语句,就能读懂整段话的意思了。出示学习小伙伴的话:找到关键语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二、交流比较明位置
1.聚焦四段话,引导发现关键句的位置,顺势出示第一位学习小伙伴的话:
有的时候,一段话的开头就表达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开头这句话来写的。
2.教师板书并小结:是的',一段话的关键句可能出现在开头,那是不是所有的关键句都出现在段落的开头呢?
出示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发现关键句还有可能在段落的末尾。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3.课外拓展,了解关键句的不同位置。
段落一: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的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的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庐山的云雾真是千姿百态!
段落二:
这边的泉水有的像金鱼吐泡泡,一串接着一串;有的半天才冒上来一个小气泡,还没等它把脸全部露出来,就破灭了;有的像一群小鸡排着队伍,走着走着,领队的开了个小差,就偏离轨道,落下去了。这儿的泉水是那样变化多端呀!看,又来了!有的好几股一齐往上挤,形成一朵盛开的大白莲;有的迅速冒出一股细流,一飞冲天,仿佛要和天空交朋友呢……
预设:
(1)学生自读,找关键句。
(2)交流关键句并发现在句子中的位置。
(3)出示学习小伙伴的话:
这样的句子也有可能出现在一段话的末尾或中间。
教师随机板书:末尾
中间
4.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刚刚的交流,我们知道借助关键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段落的意思,这些关键句有可能在一段话的开头,也可能出现在一段话的末尾或中间。我们习作的时候也可以学着这样写。(出示学习小伙伴的话)
我们习作的时候也可以学着这样写。
三、迁移运用试说话
1.出示园地中的两句话:
车站的人可真多……
我喜欢夏天的夜晚……
2.自读句子,思考交流:应该围绕哪个意思写。
3.交流怎么围绕一个意思说清楚。
第一句预设:
(1)售票窗口、候车室和检票口;
(2)人们不同的样子……
第二句预设:
(1)不同地方的景物;
(2)人们的活动;
(3)看到的、听到的……
4.选择其中的一句话,围绕一个意思说说给同桌听。
5.分享交流,师生评议。(评议重点:有没有围绕一个意思说清楚。)
6.教师小结:借助关键的语句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我们还可以试着围绕一个意思把它说清楚。
四、想象画面写句子
出示词语:
懒洋洋 慢腾腾 颤巍巍 兴冲冲
静悄悄 空荡荡 乱糟糟 闹哄哄
1.读词语,引导发现词语特点。
预设:
(1)构词规律:ABB;
(2)第一组与动作有关,第二组与环境有关。
2.读着这些词语,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交流。
3.学生尝试运用词语写句子,教师巡视。
4.分享交流,师生评议。
评议重点:
(1)有没有用上词语;
(2)词语运用是否符合生活实际。
5.把写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并互相评议。
五、课堂总结:
孩子们,今天我们回顾了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发现关键语句可能出现在段话的开头、末尾或中间,我们还尝试围绕一个意思说一段话,并学习通过想象画面选择词语写句子,小朋友都表现得很棒!为你们点赞!
富饶的西沙群岛语文教案12
设计说明
选编本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群岛美丽的风光;二是学习课文里优美的语言,积累好词佳句。本篇教学设计意在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引导学生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另外,在设计中,教师还要注重让学生抓住中心句和重点句子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第1自然段中的“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第5自然段是围绕“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句话来写的,引导学生初步学会“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的阅读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风光短片或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2.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边听边想: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
2.导入:放录像,教师解说:“多么美丽的小岛,多么迷人的风光,你想去领略它的美吗?”(板书:富饶的西沙群岛,理解“富饶”的含义,齐读课文题目)
3.过渡:美丽又富饶的西沙群岛到底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它的魅力吧!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歌曲和视频,真正给学生带来听觉与视觉上的双重体验,学生在歌曲和视频的引领下,仿佛置身于海边。学生课前对西沙群岛有了了解,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兴趣,学习起来就会轻松很多。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会读的字借助工具书查阅。
2.课件出示:富饶 优美 瑰丽无比 岩石 海参 大龙虾 威武 鸟粪 祖祖辈辈 建设
3.学生自学生字词。自由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瑰丽”的“瑰”正确读音应是ɡuī,不要读成ɡuì。“富饶”的“饶”正确读音应是ráo,不要读成náo。)
4.学生读出示的词语,通过查阅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全班交流。(课件出示“瑰丽无比、威武”的意思。)
5.课件中的词语消失,出现会认字:饶 优 瑰 岩 虾 武 粪 辈 设
6.说说自己预习生字时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交流记忆生字的好方法。
引导学生借助图片识记生字“岩”和“虾”。
“饶、优、设”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瑰、粪、辈”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忆。
7.学习多音字“参”,它有三个读音shēn、cēn和cān,用不同的读音组词语,理解不同读音的不同含义。
设计意图:字词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掌握好生字新词就会为学习课文扫清障碍。所以,设计此环节的意图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学、互学的方式,掌握字、词、句,顺利完成从“以识字为重点”到“以阅读感悟为重点”的过渡。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并进行检查,在此基础上对易混字进行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到能概括全文意思的句子,提示学生:
一般这样的句子在文章的开头或段落的开始。
1.默读课文,回答:西沙群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2.“会读书的人能把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其实,我们这篇课文都是围绕着这句话来写的,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作中心句。(课件出示:西沙群岛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3.课文围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哪些地方?请你默读课文,找出对应的段落,做上标记。
(二)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想想这里的海水与平时见到的海水有什么不同,文中是用哪些词来形容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2.课件展示西沙群岛的海水图片,感受海水的美。引导学生读出海水的美。
3.海水为什么这么美?(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4.带着自己的感受读第2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感悟文章的重点句子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同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初步培养抓中心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优”“淡”“浅”“错”,组织学生仔细观察。
2.提示书写要点:
“错”:第三笔横和第九笔横都在横中线上。
“淡”“浅”“优”三个字都是左窄右宽,“浅”“优”最后一笔点不要忘记写。
3.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集体评议后修改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书写指导要结合学生已有的书写能力,要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祖祖辈辈、山崖、蠕动、威武、懒洋洋、划过来、珊瑚、鸟粪。(指名读,齐读)
2.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2自然段,对西沙群岛有了一定的认识。你能用两个词语来形容一下西沙群岛吗?(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巩固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培养学生温习旧知识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分段品读,体会情感
(一)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默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在文中圈画出来。(珊瑚、海参、大龙虾)
2.珊瑚。
(1)出示各种珊瑚的图片,感受它们的多姿多彩、鲜艳夺目,指导学生读出它们的'美。
(2)读句子,展开想象:珊瑚还会像什么?用“有的像……有的像……”说句子。(如:珊瑚有的像蘑菇,有的像树枝,真是千姿百态!)
引导学生借助图片展开想象,说一说这些珊瑚的形状像什么。
3.海参。
(1)出示海参的图片。教师简介:海参不仅是美味佳肴,而且是有名的滋补品。一般体长10~20厘米,特大的可达30厘米。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三米左右。
(2)文中说它是怎样移动的?(蠕动)“蠕动”给人怎样的感觉?(懒洋洋)
(3)指导学生读出海参懒洋洋的感觉,感受它“懒洋洋”的动作特点。
(4)“到处都是”说明了什么?(海参多)
4.大龙虾。
(1)出示大龙虾的图片,观察大龙虾的外形。
(2)哪个词语体现了大龙虾的样子?(全身披甲)自由练读,读出大龙虾的威武。
(3)海底的生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过渡:海底的物产还真是丰富,既有美丽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还有威武的大龙虾。你喜欢哪种动物?把描写这种动物的语句读一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二)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
(1)引读:海底真是个大宝库,数量最多的还要数——(学生接:鱼)。
(2)(课件展示各种鱼,体会鱼的美。)指导朗读“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部分。
(3)“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写出这一带海里所有鱼的样子了吗?(没有,这只是举例说明)仅仅几种鱼就已经让我们感觉到海底的美不胜收了,想想,还有各种形态的鱼成群结队地游来游去,如果你是它们中的一员,该有多快乐呀!学生自由练读后,美美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2.为什么人们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真的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吗?(老师边分析边在黑板上作画。第一种:左边是水,右边是鱼。第二种:水中有鱼,数量繁多。总结: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达鱼的数量多,这样写很有感染力。)你还能从哪儿看出鱼很多?(成群结队,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3.教师点拨:作者让我们先看到了成群结队的鱼,我们总体的感受是鱼多;接着分别介绍了四种美丽的鱼;最后讲“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让人感到这里的鱼确实很多。全段采用“总—分”的构段方式,条理清晰,这种写法我们也可以用到写作中。
4.体会这里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熟读后尝试背诵)
(三)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1.用我们学习前四个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5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体现了西沙群岛的什么特点?
2.理解“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1)课件展示西沙群岛上鸟的图片。
(2)教师解说:西沙群岛天上飞的是鸟,树上停的是鸟,地上落的还是鸟。这里到处是鸟,这里是鸟的天下,鸟的天堂!
(3)课文是怎样介绍“鸟的天下”的?
引导学生说说这些内容都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从而体会“总—分”
的构段方式的特点。
树多——鸟多——蛋多——粪多。(按从上到下的顺序)
(四)学习课文第6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找出与第1自然段相似的句子,点明写作方法——首尾呼应。(课件出示: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2.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总结全文)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对重点段和重点句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及阅读了解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特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学,体会作者对西沙群岛的喜爱与赞美,以达到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三、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生字“岩、虾、挺、鼓、数、厚、宝、贵”,组织学生仔细观察。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做做小老师,说说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挺”右边是“廷”,不是“延”;“厚”外部是“厂”,不是“广”;“贵”最后一笔是点。)
3.师着重指导生字“挺”“鼓”“数”“贵”的书写。
“挺”:右边的“廷”要写得紧凑,“壬”的第一笔是撇。“廴”的捺要舒展,托住上面的部件。
“鼓”:左右两部分都紧靠竖中线。左边部分的上面两横稍斜且下横要短。右边“支”的横撇要穿插到左边部分的下面。
“数”:左边“米”最后一笔是点,“女”的撇折要缩短。右边反文的长撇与“女”的撇折底部要平齐,捺从短撇的下方开始运笔,要舒展。
“贵”:上边要写得扁,第五笔横要写得伸展。下边的“贝”要写得瘦长,最后一笔是点。
4.师范写,学生书空。
5.学生描红临写,师提醒正确的写字姿势,要求书写规范、整洁。
6.投影反馈,生进行评议。
设计意图:写好字是我们的目标之一,我们要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积极性。通过做小老师提醒,参与写后评议等多种手段,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识字中来。
四、回顾全文,读写结合
1.课文用“总—分—总”的结构写了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齐读题目——富饶的西沙群岛。
2.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
3.小练笔:(出示4幅图)选择你喜欢的一幅图画,用几句话来写一写。可以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如“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还可以从“颜色、样子、动作、神态”等方面说说图中的事物是什么样的。
4.布置观察任务:在身边找一处美景,进行实地观察,并用几句话记录观察的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全文的结构,体会西沙群岛的富饶与美丽。小练笔环节,目的是引导学生复习第2~5自然段的内容。训练学生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学习运用不同的人称来表达相同的内容。让学生以参观或游览的顺序口述下来,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的话连起来就是一篇习作,这在不知不觉中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富饶的西沙群岛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本课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生初读课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二、教学重点、难点
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1.引导学生回忆复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的方法步骤。
2.引导学生回忆复习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
3.让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4.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自学生字、词填表。举例:
(二)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本课多音字比较多,要注意提示学生读准字音。
“海参”的“参”是多音字,课文中应读作“shēn”,不要读成“cān”。
“划动”的“划”是多音字,课文中应读作“huá”,不要读成“huà”。
“必将”的“将”是多音字,课文中应读作“jiāng”,不要读成“jiàng”。
“有趣”的“趣”应读作“qù”,不要读成“qū”。
“瑰丽”的“瑰”应读作“guì”,不要读成“guī”。
也可采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3.指导学生识记字形。
“刺”是左右结构,左边中间没有一横,不要写成“束”。
“饶”是左右结构,右边上面不要多写一点。
“趣”是半包围结构,最后一笔捺要写成点。
4.可采用识别同音、形近字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例:
拣()积()义()划()
捡()集()意()画()
防()哨()饶()料()
纺()稍()浇()科()
(三)理解词义: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以“饶”字为例。“饶”在课文中组成的新词是“富饶”。教师引导学生把“饶”字作为带点字,查字典选择字义。“饶”在字典中的意思是富足、多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学生便可从中悟出富饶的意思是形容物产很多很丰富。
(2)小结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3)出示词语,让学生作巩固练习。
蠕动——像蚯蚓一样慢慢移动。联系课文内容,指海参没有脚,靠肌肉收缩行动,因此是像蚯蚓一样慢慢移动。
庞大——极大。课文中海龟很大,一般都在上百公斤。
威武——威风,勇猛的样子。
五光十色——色彩繁多,鲜艳,明亮。
瑰丽无比——奇特的美,没有什么好相比。
千奇百怪——指贝壳的形状各式各样。
(四)介绍西沙群岛。
1.介绍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中四大群岛之一,在海南岛南330公里。有宣德、永乐两岛群和其他岛礁。主要岛屿有永兴岛、赵述岛、珊瑚岛、甘泉岛、中建岛、东岛等,以永兴岛为最大。多为椭圆形珊瑚岛礁。热带资源丰富,盛产鱼类、鸟粪、海参、海龟等。每到鱼汛,海南、湛江一带渔民多来此捕鱼,南海诸岛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处于太平洋的交通咽喉地位,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2.出示图片或标本让学生观看。
(五)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熟悉生字、新词。
(六)作业:朗读课文,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阅读课文1~6自然段,了解我国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词句,进而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三、教学过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复习。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思考:本段共有几句话?各是什么意思?
第1自然段共有两句话。第1句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
第2句概括介绍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3.出示地图。
(1)让学生从地图中找出西沙群岛,弄清西沙群岛所在的地理位置。
(2)讨论什么是“海防前哨”?为什么说西沙群岛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哨”是巡逻、侦察、警戒防守的岗位。西沙群岛地处祖国的最南端,在海防中处于前哨的地位,所以说西沙群岛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思考: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都有哪些颜色?为什么会有这些颜色?
3.指名回答。
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色、青色、绿色、淡绿色、杏黄色。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也有浅,所以从海面上看,色彩就不同了。
4.什么是“五光十色”?为什么说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五光十色?
“五光十色”是指色彩繁多、明亮的意思。教师借助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意。让学生从中体会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蓝绿青黄,色彩繁多,深浅不一,十分艳丽,因此用“五光十色”来形容是十分恰当的。
5.本段共有几句话?是围绕着哪一句话的意思写的?是怎样连接的?
本段共有三句话,是围绕着“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这句话的`意思写的。经过讨论,要让学生弄清这三句话之间的关系。第1句概括介绍了西沙群岛一带海水的色彩;第2句具体讲海水的种种色彩;第3句讲海水“五光十色”的原因是和海底的地形高低不平有关。这三句话先讲结果,后讲原因,中间用“因为”连接起来,是因果关系的句式。
6.出示把句子补充完整的练习,训练学生用因果句式说话。
(1)因为西沙群岛的海底地形高低不平,所以______________。
(2)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五光十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7.小结,联系上下文用提问法读懂一段话。
(1)提问:刚才我们是怎样初步学习第2自然段的?
(2)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经过讨论,要让学生从中掌握用提问法读懂一段话。首先要知道本段有几句话?然后要知道每句话是什么意思?接着要弄清这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的意思写的?最后要知道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连接的?归纳起来应做到四知道:
一知道有几句
二知道句意
三知道怎样写
四知道句间联系。
8.用学法。
让学生用归纳出的阅读一段话的方法,学习3~6自然段。
(四)学习第3自然段。
1.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阅读一段话的方法,自读第3自然段。
2.教师用提问法检查自读情况。
(1)本段有几句?
学生答:(本段有三句话)
(2)介绍了海底的哪几种动物?
三句话分别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珊瑚、海参和大龙虾。
(3)指名分句朗读,想一想这三句话是怎样介绍珊瑚、海参和大龙虾的?
经过思考讨论,要让学生从中懂得这三句话是并列关系,“像绽开的花朵”、“像分枝的鹿角”形象地介绍了珊瑚的外形特点。“蠕动”、“划过来、划过去”准确地写出了海参和大龙虾的动态,再用“懒洋洋”和“威武”分别加以拟人化的描写,更使句子显得生动而逼真。
(五)学习第4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第4自然段,用“‖”给本段分为三层。
思考:每层的意思是什么?
2.课堂讨论:
本段的三层意思是怎样划分的?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
要理解这段话,首先要让学生弄清本段的结构。第4自然段共有四句话。可按“先总述,后分述,再总结”的顺序,分为三层,第1句“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总体介绍了西沙群岛的海里鱼非常多。第2句采用排比的句式连用四个“有的”,具体介绍了海里的鱼的种类繁多。第3、4两句概括总结了西沙群岛的海里的鱼多,各种各样多得数不清,形象地写出鱼多的程度,“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懂得“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是说西沙群岛的海里鱼非常多,并非真的是水和鱼各占一半,作者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来形容鱼多,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显得恰当,而又形象。
3.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
(2)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
(3)________鱼多得________。
(4)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________________。
4.让学生借助填空练习,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六)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课堂讨论:这段话共有几句?介绍的是什么?
这段话共有两句。分别介绍了西沙群岛海滩上的贝壳和海龟。写贝壳数量多得“拣不完”,形状“千奇百怪”。写海龟多得“成群”,样子“庞大”、“有趣”,把它“翻一个身”,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
3.练习朗读。
可采用教师领读,学生齐读的方式进行,增加课堂练习的趣味性。
富饶的西沙群岛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参”)及新词,认读7个字。
2、能够用“庞大”、“宝贵”两个词语造句。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
4、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产生喜爱西沙群岛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产生喜爱西沙群岛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等句子的意思。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小组合作等形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7个认读字,1个多音字。
2、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借助地图找到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
1、出示中国地图,问:谁愿意在地图上指一指西沙群岛的位置,并向同学们简单介绍?
2、从北京出发至海南岛,就在海南岛东南330公里处,有许多的岛屿,(手指地图)这就是西沙群岛。
3、这节课就请同学们随我一起到到西沙群岛游览一番。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纠正字音。
3、小组互相检查,做到正确、流利。
4、默读课文,想一想:
(1)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你能用书中的词语形容吗?(富饶的)
(2)那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海水、海底、海滩、海岛)
(3)在课文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下相应的词句。
5、汇报。读一读画下的句子。
(二)学习生字。
1、指名读一读本课的生字、词语。
(1)读一读,指名读。
(2)重点指点读音:峡绽参栖
(3)重点指点字形:崖卵贵
2、出示生词:富饶岛屿山崖峡谷绽开海参庞大产卵栖息堆积宝贵
社会主义(个别读、小组间互相检查读一读。)
3、把字词带到课文中读一读,做到正确流利。
(三)听写本课生字。加强生字的掌握。
(四)练习朗读课文。多种形式读:小组读,评出好的读,自选段落读……
三、作业: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词语以及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读懂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初步归纳总结段意的能力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群岛的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感知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2、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难点:
围绕重点句之间的关系,懂得作者是如何围绕重点句把句子写具体的`。
教学辅助手段:
谈话法、观察法、演示法、课件演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中国地图)这是我国的版图。在我国最南方有一个海叫南海,在南海上有四大群岛,而西沙群岛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我国南面的一扇大门,是海防前哨。此时此刻,你还想知道什么?(西沙群岛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它有哪些特点?)要想知道这个问题,我们还得先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西沙群岛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西沙群岛的景色和物产的?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2、请生说出读文后对西沙群岛的总体印象。
(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课文为什么说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呢?接下来我们就逐段来体会。
三、分自然段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这一段主要写西沙群岛的什么?有什么特点?(学生轻声读第2自然段并思考。)
2、请生回答(这段主要写西沙群岛的海水,特点是: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①什么是“五光十色”?为什么说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五光十色?
(小组讨论:“五颜六色”和“五光十色”这两个词语,用在这句话中,哪一个更恰当及其原因。)
②引导:仅仅颜色多就叫五光十色吗?
(通过与“五颜六色”进行比较,体会“五光十色”中的“光”的意思)
③欣赏西沙群岛海水(出示课件)。
④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想象海水色彩繁多、鲜艳明亮、相互交错的神奇景象。)
4、为什么西沙群岛的海水如此美妙神奇呢?(再次轻声读这一自然段,明白五光十色的海水形成的原因。理解出示课件)
5、默读这一自然段,再想想这一段写了西沙群岛的什么?怎么样?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所说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这几个词就是最能表达这一自然段主要意思的词语。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导言:西沙群岛的海水是如此美丽,那它的海底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自然段。
2、默读,画一画这一段给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海洋生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先自己默读勾画,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3、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谈自己的体会。(同时出示课件)
4、有感情地朗读这段。
5、默读,想一想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可以用串联所画的词语的方法来归纳主要内容。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这一段写西沙群岛的什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①读后提问:课文是从几方面具体介绍鱼多的?(数量、种类)
②从哪儿可以看出鱼的种类多?结合重点词语进行理解。
③有感情地朗读。
2、这一段中哪句话概括了整段的内容?并说明理由。
(四)自学第5、6自然段。
刚才我们在学习第2、3、4自然段时,是按照先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再画出最能表达主要意思的词语,归纳出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下面就请你们用这种方法自学第5、6自然段。
课件出示:
合作学习五、六自然段:
1、西沙群岛海滩上有些什么?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2、西沙群岛岛上有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3、试着通过朗读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
学生先自读自悟,再在小组内自由发言谈体会。
⑵看录像,使学生体会到贝壳的美丽、海龟的有趣和海鸟的众多。
⑶教师引读,学生齐读。
4、 小结2——6自然段,学习7自然段
⑴小结:通过2——6自然段的学习,你们知道了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
(板书:富饶的)
⑵有感情地朗读第2——6自然段,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⑶为什么西沙群岛这么美丽,这么富饶?(引读第7自然段)
我们知道西沙群岛是我国的南大门,处于太平洋的交通咽喉地位,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所以千千万万的英雄儿女日夜守护卫着它,任何敌人也休想从这儿靠近我们的国土一步。英雄儿女不仅保卫着它,而且把它建设得这么美丽富饶。相信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能谈谈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布置课外作业
课件出示:
学一学,找一找
1、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作者用词准确生动,读起来也非常有趣。请同学们把好的词句摘抄在采蜜集上。
2、对西沙群岛,你们还了解多少呢?请到课外广阔的天地中查找有关的图片和资料,收集整理成小小的调查报告,准备在班上交流。
附板书设计: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风景优美更加美丽
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鱼
海滩:贝壳海龟
物产丰富更加富饶
海岛:海鸟鸟蛋鸟粪
富饶的西沙群岛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案例叙述:
一、创情激趣,初步实现信息技术与教材内容的整合,促进学生朗读。
朗读要创设情景,营造气氛,激发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形象,体味节奏韵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就能产生无穷的美感。使学生的审美情感油然而生,有关的心理活动随之活跃。
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采集相关的影片制作成生动、形象的课件创设了去西沙群岛亲身旅游的情境,让学生能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这时学生的情绪是激昂的,在心中已积蓄了丰富情感冲动,我适时引导学生将自己对文字的理解,对思想的挖掘用朗读的形式表达出来。当学生们心潮澎湃的进行朗读实践时,不仅读的有滋有味而且也充分了解了作者在说些什么,因为此时的学生与作者的心灵已是相通的了。
二、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自主、合作、探究”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适合时代要求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学中,我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做了以下尝试:
第一:激发兴趣,指导学法
教师把课文学习设计为“西沙群岛游”的形式,并把小组学习设计成“游西沙群岛——自助游”,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按照教师的要求有目的的学习。
第二:以人为本,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这一过程我把课堂的主动权完全教给了学生。学生们在小组内认真的读着语文书,他们互帮互助解决难字,力求把课文读的更流畅,把课文内容了解的更全面,学生们兴趣盎然的设计着自己小组的旅游路线,此时的学生们在自由的空间里,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学习内容。学生们在“游览”后又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将自己的游览感受告诉自己的同学。
生A:“我喜欢课文的第5自然段。”(读第5自然段)“我觉得这个自然段描写海龟的句子很有趣。”
生B:“我也喜欢这个自然段,但是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渔业工人要把海龟翻一个身,抓回家去,而不让海龟在海里自由自在地游泳呢?”
师:(巧妙地展示课件)“我们来看一看,渔业工人是不是把海龟抓回家了呢?”
生(众):“不是。他们只是逗逗海龟,看看它们庞大的身躯四脚朝天、没法逃跑的滑稽样子。”
生D:“我喜欢第6自然段”(读)。“因为我很喜欢鸟,喜欢看鸟儿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样子。”
师:“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岛上一片片茂密的树林养育了这些鸟儿,鸟儿的粪便也成了养育这片树林的宝贵肥料。
生E:“我喜欢第4自然段”(读)。“我喜欢这一段的理由很多:第一,这个自然段的好词好句很多;第二,我很喜欢鱼,很想把他们抓回来养在自己家里,不过我知道他们在海里生活更幸福,因为它们在那里有许多朋友;第三,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师:“你这个问题提得真好!我们先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鱼的。”(展示课件)
师:“谁愿意把这个长句子读一读,要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请了4个学生朗读,教师相机评价)
师:“作者抓住鱼儿的外形特点,进行了生动活泼的描写。让我们一起潜入海底,亲眼去看看这些可爱的鱼儿吧。”(配乐播放视频材料)
师:“同学都说特别喜欢海里的这些鱼,我也很喜欢这些鱼,今天我把海里的部分鱼儿请到了我们这儿来做客,也请你们抓住鱼儿的外形特点进行说话练习。” (学生纷纷上台面对课件指着自己喜欢的鱼练习说话)
师:“我还知道,有的同学从网上下载了许多海鱼,制作成精美的幻灯片。请大家互相欣赏欣赏。”(学生与电脑互动)
师:“我们现在来读读这两句话,一定会有更深的体验。”(出示课件,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师:“人们为什么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生(众):“因为西沙群岛的鱼很多,数也数不清,所以人们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师:“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了西沙群岛,领略了它那迷人的风采。现在,请你们用一句话来描述你对西沙群岛的整体感受,或用一句话来抒发你对西沙群岛的感情。” (同学们纷纷抒发自己的情感)
第三:深化体验,实际运用
在进行这一步骤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谈感受或有感情的朗读两种形式汇报自己的学习体验,以了解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是否正确、是否到位,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将小集体中获得的学习体验放到在大集体中进一步交流、讨论,得以发现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将所获感受、所学知识进一步锤炼深化。
三、借助电脑,积累美词佳句
师:“好的文章,我们要有感情地朗读,深深地感悟,细细地品味;好的词句,我们也要积极地去积累,去运用,去发展。” 请学生运用电脑,把自己喜欢的美词佳句打在电脑上,然后展示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
五、加强课内外结合,增强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的特点,以知识增长见闻,以求得“以课外促课内”。同时“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引导学生将课内所学之法,及时应用于课外阅读中以求化方法为能力,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扩大阅读量,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在教学中,我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展示了自己课下收集的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课内外相结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的一句话:“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在教学时我们应该“重文本”,让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升华感情、陶冶情操。同时也要“超文本”,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要让学生在不同的方面、每个方面的不同层次得到发展,有所收获;又因语文教材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凭借,应鼓励、引导学生投身语文大课堂,自由的发展。所以在课后作业的处理上,我留了以下作业:
1、爱写作的你,不妨写写你“游”西沙群岛的感受。
2、爱画画的你,不妨画出香港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3、爱朗诵的你,不妨有感情的读出西沙群岛景色的特点。
4、爱文学的你,不妨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
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在课堂上的适时点拨、引导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探求知识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正所谓“立足课内,打好基础;立足课外,求得发展。
教学反思
我对“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已开展了两年多的时间,如何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的基本工具与语文教学有机融合起来,以提高学习效率,一直是我们第一线教师所探讨和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尝试,我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有效地实现了学生、教师、课文与信息技术的四结合
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情境中,教学过程则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提升情感、呈现多向互动的过程。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课文内容形象化,使静态的课文内容动态化,把平面的课文内容立体化;与此同时,学生与课件互动,与电脑互动,与老师及其他同学互动。这样学生的思维激活了,学生的情感调动了。通过对朗读而逐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产生了热爱宝岛的深情。在“整合”过程中,学生学的方式和教师教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劲头很足,他们对课文有了深刻的感悟,赞宝岛、爱宝岛的感情溢于言表,并积极参与口头表达练习,努力将课文中的生动语句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这一节课的阅读教学成功地实现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学生、教师等要素的有机整合。
二、符合语文阅读教学的规律
培养语感,必须让学生反复接触语言、感受语言,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方式。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借助多媒体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朗读指导,十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的朗读方式是多样的,学生在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下,朗读水平呈梯度提高,把文本内容,文本中的情感和价值观内化成自我的东西,产生了独特的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还应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能力。在鱼这一段,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各种鱼呈现出来,鼓励学生抓住鱼的外形练习说话。最后,学生还利用电脑收集和积累了优美词句。这都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比较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因而使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三、在语文教学中整合了德育
苏霍姆林斯基经常从美学的角度来谈人的道德、人的全面发展。他认为和谐的、全面发展不仅是指人的知识结构和各种能力的发展,而且还是指人的完善个性的发展,苏堆姆林斯基强调的是:学生获得的正向情感体验必然包含着道德的成分。从这点来说,学科教学与德育是分不开的。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多渠道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壮丽山川,奇异风光,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通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荣誉感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以及诚信教育。
【富饶的西沙群岛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04-10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04-02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案09-18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09-04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02-20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优秀03-09
(荐)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11-15
《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秀教案01-23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优秀教案09-02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范文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