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⑴ 理解、积累狩猎、喧嚣、静谧、弱肉强食、惊慌失措、津津有味等词语。
⑵ 速读课文,概述文章内容。
⑶ 品味文中美词佳句,并分析其作用。
2、情感目标:
感受作者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文章内容,并结合重点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
【教学流程】
创景导入──字词教学──语言品味──速读概括──课堂小结──阅读练习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⑴ 理解、积累狩猎、喧嚣、静谧、弱肉强食、惊慌失措、津津有味等词语。
⑵ 速读课文,概述文章内容。
⑶ 品味文中美词佳句,并分析其作用。
2、情感目标:
感受作者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概述文章内容,品味课文语言。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作者简介:法布尔与《昆虫记》。
1823年,法布尔出生在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童年时代他就迷上了花草虫鸟。他不足19岁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为了进一步研究昆虫,1880年他用积攒的钱购买了一处坐落在荒地上的老旧民宅,他高兴地给这个宅子取名为荒石园。年复一年,他在荒石园潜心研究昆虫,把研究成果屑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
二、字词教学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字词:
1、给加粗字注音:
喧嚣( ) 劫掠( ) 静谧( )
狩猎( ) 酷爱( ) 吮吸( )
气氛( ) 满载而归( ) 喑哑( )
篡夺( ) 扰乱( ) 更胜一筹( )
篝火( ) 螽斯( ) 窸窣作响( )
莴苣( )
2、解释并造句:
弱肉强食 庞然大物 惊惶失措 津津有味
三、语言品味
学生再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
1、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2、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哪个句子?为什么?
明确:这是一篇介绍蝈蝈的科普说明文,它的语言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而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即有对昆虫形象的描绘,又有个人情感的流露,表现对蝈蝈的喜爱之情,语言显得生动感人。
四、速读概括
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明确:蝈蝈的外形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2、作者怎样不断变化对绿色蝈蝈的称呼的,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有什么效果?
明确:狂热的狩猎者、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作者不断变化称呼,表现了对蝈蝈的喜爱,也使文章更加生动,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3、作者是怎样引出蝈蝈的呢?
明确:课文第一段并没有写蝈蝈,是写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自己还没有忘记观察昆虫。我独自一人说明作者对他热爱的事业的执著。第二段由蝉的哀号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蝈蝈。这是富于匠心的写作思路。
4、作者是如何知道蝈蝈喜欢吃什么食物的?
明确:实验和观察。
5、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归纳本文的写作特色。
写作特色:文艺笔调,即有对蝈蝈的形象描写,又有个人情感的流露。生动传神的语言。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文章自然、亲切、增强了可读性。比较说明方法的运用,突出了蝈蝈的生活习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⑴ 运用语言。
⑵ 课外拓展,检测反馈。
2、情感目标:感受作者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文章内容,并结合重点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语言运用:听写生字生词。
2、投影练习。
3、评讲练习卷。
二、课外拓展
《三级讲练》P62第二题。
三、课堂小结
法布尔笔下的蝈蝈是鲜活的,自里行间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蝈蝈的鸣唱给大自然增添了一串串美妙的音符,而法布尔则以睿智的哲思,求真的探索为人类奉献了智慧之果。
四、练笔
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板书设计】
绿色蝈蝈
法布尔
(科学小品文)
绿
色 特征:漂亮、嫩绿、苗条、匀称 拟人
蝈 生动
蝈 习性:叫声──柔和,捕蝉──为食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电话采访回答的方法,注意回答简洁明了。
2、能用简洁明了的语句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教学设计;
一、导入: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东西相继问世,电话就是其中的一项令人们喜爱的通讯工具,怎样通过电话与人交谈,真正起到运用电话最佳效果,今天我们就这一问题来讨论。
二、评论回答
1、当你接到一个人的电话,(陌生的、熟悉的),你怎样回答?(考虑用什么语言)。
2、你如何回答对方在电话里说的'事或提的问题。
⑴语言要简练,不能罗嗦。
⑵态度要平和,声音不高不低。
⑶听清对方的话,回答不要重复,不要东扯西拉。
3、通常用什么话来回答呢?
⑴请问你是谁,有什么事吗?请说。
⑵谢谢你把这件事(消息)告诉了我,再见。
⑶这件事是这样的请你
注意叙事要简单明了,请求对方帮助目的要明确,不可含糊不清。
三、同桌练说
1、通知对方2、请求对方
四、小组交流,共同评议。
五、全班展示,巩固学法。
六、作业:进行一次电话交际,同对方交流或请求对方。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
理解描写潮来时的几个句子。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二、引导初读课文。
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交流。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
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
四、讲读课文。
(一)读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
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二)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
2、默读第二段,思考: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并动手画句子。
3、指名读句子。
4、人山人海说明什么?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
(三)讲读第三段。
1、学生自学。
2、交流讨论。
(1)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来?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怎样的?
(2)指导朗读。
(3)师生评议,加深理解。
(4)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条白线?理解词语横贯。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两丈多高有多高?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浩浩荡荡说明什么?
(5)指导朗读。
(四)讲读第四段。
1、大潮来的时候是这样的,潮过后是什么样子的?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
2、交流讨论。
五、课堂小结: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二、补充介绍钱塘江大潮。
三、学习课文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1、《观潮》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这种观察方法体现了大潮本身发展变化的特点。
2、大潮到来的时候有哪两个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主要抓住潮水发展变化的特点,是从声音和形状两个方面体现的。
四、巩固生字新词。
五、课堂练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描写潮来时声音和形状的句子抄写下来。
3、练习背诵第三段。
六、布置作业 :熟练地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板书设计 :
声 形
潮来前 平静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11观潮 潮来时 越来越响 横贯江面
山崩地裂 白色城墙
潮过后 风号浪吼 漫天卷地
恢复平静 水涨船高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3、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激情导入,初读课文
1、播放一幅幅梅花图片,配《梅花三弄》背景音乐。
在乐声中,教师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梅花,主要有红、白两种颜色,花分五瓣,香味很浓。由于它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在万花凋零的初春时节开放,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梅花,历来是我国诗人、画家赞美的对象,你能背出一两句与梅花有关的诗句吗?
2、指名学生背一背课前收集的诗句:
师:正像诗人们赞美的一样,梅花不愧是花中君子。每当梅花盛开的时候,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总会使作家陈慧瑛想起飘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让我们来读一读她讲的故事。
3、齐读课题:
梅花有魂吗?这个“魂”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呢?请默读课文,看看通过自学,你能读懂哪些内容?在感受深的地方画一画、写一写,有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稍后一起讨论。
4、学生默读、自学、画批。
二、了解大意,理清结构
1、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内容?教师相机板书:思念故乡、喜爱梅花
2、认读本课新词。
3、说说课文大意。(板书:外祖父)
4、课文是通过哪几件事向我们展现了一位有着浓浓爱梅情结的、思念故乡的老人的?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5、指名学生说一说,边说,边引导学生读好相关的内容。
6、学生交流、读书的过程中,教师提炼板书(或出示电子板书):
⑴读诗落泪。
⑵珍爱梅图。
⑶不能回国。
⑷赠送梅图。
⑸送梅花巾。
7、师小结:
《梅花魂》这篇课文,写了外祖父——一位华侨老人“思念故乡”、“喜爱梅花”,课文深情回忆了他读诗落泪、珍爱梅图、因不能回国而哭泣以及送墨梅图和梅花手绢给外孙女,并让她好好保存的几件感人的故事:
第1自然段:作者由梅花想到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第2~15自然段:回忆了5件具体的事。
第16自然段:作者从珍藏的梅花图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整篇文章寄托了一位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语文教案 篇5
一、授课时间
20xx年3月9日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投影仪、卡片、图片、古筝曲。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趣。
1、同学们,你们遇到问题是怎么办的?
(生自由发言)板书:动手做做看
2、就课题提问。
伊琳娜(出示生字卡片,随即学生字)。
教师个案:
1、直接揭题。
2、设疑:
⑴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谁?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板书:朗志万和伊琳娜
他们之间的不同学生可能会说年龄大小,引导学生说出身份的不同。
⑵什么样的人才能叫科学家?
有学问的科学家跟伊琳娜会发生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画生字新词。
2、找出小朗志万说的话,做上记号。
(三)学习生字。
1、抽读: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必须快速记准字音),举手抢答组词。
2、齐读:去拼音读(平翘舌、前后鼻音拼读一遍,连读三遍)。
3、识字游戏:
A、将生字卡片发到守纪律的学生的手,师问:谁是xx。生答:我是x,xxx。
B、开火车读。
4、生互相交换识字经验。
换偏旁识字:慢—漫篇—骗
偏旁归类识字:哎、哄
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琳、娜
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朗读课文的“朗”谜语:士兵的心(志)
5、认读新词:
伊琳娜志气问题提问提水浪漫朗读哄骗起哄喝水骗人哄骗
6、写字指导。
喝、哄:口要写得高、小一点。
朗:左边不是良。
提、题:两个是的区别。
教师个案:
1、自学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生字和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⑴说说你帮同桌纠正了哪个音。
板书这些生字,学生齐读生字。
⑵识字游戏:①师说生字偏旁,学生猜字;学生说偏旁学生猜字。
②小兔开门游戏。
⑶认读生字词语。
4、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朗、喝、骗”字。
5、初步感知课文。
⑴课文讲了朗志万和伊琳娜的一件什么事?
⑵出示朗志万的话:一个杯子装满……这是为什么?
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可做以下引导:别的东西指什么?但是放什么水不会漫出来?
用句式“除了装满水的杯子放进其他东西,水都会”
⑶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疑问吗?
(四)生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教师个案:
1、认读词语
2、板画“杯子”和“金鱼”,板书:水漫出来了
(二)朗读感悟。
1、“动手做做看”是谁给我们的建议?为什么要强调动手做做看。
2、结合交流以上问题,朗读课文有关段落。
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①读句子,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
②反复读句子,用它随时提醒自己。
3、围绕“哄骗”引发争辩
①伊琳娜生气地责怪朗志万“哄骗”了我们,真的是“哄骗”吗?
结合课文说说理由。
“你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的小朋友呢?”
A、用恰当的语气读这句话。
B、结合上下文理解“哄骗”。
C、你能否换一种语气说这句话?
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不过也要谨防生活中恶意的哄骗,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
教师个案:
1、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2、书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学生读有关句子,从他们的`话里你知道这几个小朋友同意朗志万的观点吗?
板书:同意
3、你对他们的回答有什么看法?
4、伊琳娜是怎样想的?
读句子: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
“他们”指的是谁?代进去读一读。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伊琳娜同意朗志万的观点吗?板书:不同意
假如你就是伊琳娜你会有什么想法?
从伊琳娜不像其他小朋友人云亦云,可以看出她有什么样的品质?
(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轻信盲从)
5、遇到问题,你是怎么做的?伊琳娜是怎么做的?
如:查资料、请教等等都是学习的好方法。
读妈妈的话:不能光想,自己动手做做看!
理解“光”字。
6、伊琳娜在动手做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出示杯子和金鱼,让学生上台做实验。
读句子: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7、互动:
此时此刻的伊琳娜会怎么想、老师当记者来采访。
8、朗读伊琳娜说的话:
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理解“哄骗”,多种形式读。
9、朗志万真的是哄骗吗?说说自己的理由。
为什么他会笑?你从他的话里知道了什么道理?
10、伊琳娜为什么听了他的话高兴地笑了?她会对朗志万说些什么?
教学名言:实践出真理!
(三)朗志万的话,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1、我们要学习科学家的科学的态度和思维方式。
2、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教师个案:
(四)总结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伊琳娜值得你学习吗?为什么?你想对伊琳娜说些什么?
(五)实践活动。
1、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把读后的感受告诉他人。
2、发现他人的过失,有礼貌的指出来。
教师个案:
收集名人名言。
板书设计:
动手做做看
为
变?——!
教师个案:
金鱼图其他小朋友(同意)
朗志万水杯图
水不会漫出来伊琳娜(不同意)水漫出来了
科学家的话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作业布置:搜集科学家的名言,想想对我们有什么的生活与学习有何指导意义。
课后反思:
小孩子的思维最容易被牵引,人云亦云的。比如我们老师上课提一些导向性的问题:“这张图美吗?”学生肯定会迎合你回答:“美——”!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以及提倡学生质疑问难。选入这样的文章无疑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要有主见,敢于质疑的好素材。如果我们教师只停留在“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个科学素养的培养定位上,显然过于肤浅。所以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设计了“朗志万和伊琳娜有什么区别”,旨在让学生明白“朗志万是科学家,他可以说是知识的权威。”然后紧紧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对待“朗志万”提出的问题的不同态度,来引导学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发光的品质——那就是敢于向权威质疑,不轻信不盲从。让学生感悟这道理就是要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这也是动手做做看的前提,发明创造的关键!也是现在小孩所缺少的品质啊!我们天天喊着“尊重学生”,我们可以潇洒地把课堂对学生拱手相让,可以允许学生自选作业……然而,你可曾想到,往往是我们老师对教材没有深层的处理,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一次提升素养的机会啊!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2-20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教案12-14
语文教案12-14
语文教案12-15
语文教案12-15
语文教案12-15
语文教案12-16
语文教案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