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教案 篇1
一、揭示课题
【设计思想】
目标:布置教学任务。
即以小组为单位,主办一个展示活动,展示的内容以本学期学习过程和成果为主。
【模拟课堂】
师:我们今天来举办一个我们自己的“五下科学探究成果展示会”,展示我们这个学期的学习成果。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单元、一个实验或一个知识点,可以说收获,也可以谈遗憾,也可以展示学习过程。总之,要用合适的形式将主题很好地表达出来。
生:时间?地点?要不要评比?
师:这节课定主题、写计划、做准备,下节课开始展示,地点就在教室里。我们将按上节课的标准进行评分,分数将进入本学期科学课考核的总成绩。大家还有什么问题?
……
二、制订计划、准备展示
【设计思想】
目标:确定展示的内容,撰写行动方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计划的主要结构包括:展示主题、展示形式、小组分工,等等。
如果对学生的计划不放心,可以增加一个教学环节:对各组的行动方案进行互评,及时修正不合理、不可能完成的计划,避免无谓的时间和资源浪费。
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前期准备工作可能会延续到课后,有些要回家才能完成,老师要对学生进行责任心和荣誉感的教育,并隔天到班级作专门提醒,使学生能认真完成自己制订的计划,保证下节课展示工作的顺利进行。
【模拟课堂】
师:我们首先要确定展示主题,也就是你想告诉别人什么?用什么形式告诉别人?各组讨论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主题,然后汇报。)
组1:我们组打算展示本学期制作的那个电磁铁玩具,让观众现场做实验,了解玩具的'原理。
组2:我们准备用展板和照片向别人展示天气预报的过程。
组3:我们准备制作一些小发明,展示废物的其他用途,进行环保教育。
……
师:很好,这些都是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下面我们制订这个展示计划(发放《展示活动计划表》),大家特别注意展示的形式要灵活多样,便于观众理解我们的主题思想。对于各组所需的材料和工具,我会尽可能地提供。同时,同学们也应该考虑计划的可行性,实在不能完成的任务,就得进行更改了。
(学生分组填写《计划表》,填写完毕经教师审核同意,开始准备工作。)
三、展示、评价
【设计思想】
目标:通过亲自举办展示会,巩固学生的展示技能,进一步认识表达与交流的重要性。
各组可以同时在座位上展示,也可以先后上台展示,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决定。
在《计划表》的反面设计一个《评审表》,格式与第一节课相同。每个小组将对其他组的展示工作进行评分。
【模拟课堂】
师:准备好了吗?我们的“五下科学探究成果展”即将揭幕。每个小组有部分同学留守展台,担当讲解和宣传任务;其他同学手持《评审表》作为观众,到各组去参观,并评审打分。大家还有什么疑问?
(……同学们分工协作,进行布展与参观活动。展示时间大约20分钟。)
师:同学们回到座位。对各组的展示工作进行回顾,大家对第一小组的“电磁铁玩具”有什么评价?
生:他们的展品又少又小,我们根本没机会玩。
生:他们组设计了现场实验的形式,对认识电磁玩具的原理还是有帮助的。
生:讲解员声音小,不够大胆,准备还不充分。
师:请学习委员收集各组的评分,计算出平均分。下面我们针对第二小组的展示进行评价。
(……师生按同样的流程开展讨论和评比。)
师:我很荣幸地宣布,经过评比,本次展示会的“最佳表达奖”将授予××小组,同学们对他们的评价主要有:展示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形式活泼、表达流畅,很好地完成了展示的任务。希望同学们学习他们的优点,克服自己的弱点,不断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下课。
科学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声音的传播》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声音王国》单元中的第二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声音的大小、高低、产生的原因等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探究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以及认识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体。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学生通过多个活动对声音这一熟悉的事物去进行一番理性的探索,从而构建起对声音的传播的`认识,在本单元中属重点内容,为今后的探究、学习奠定感性基础。
学情分析
1. 学生对声音有了初步的了解,例如,声音的高低。
2. 知道固体、液体、气体能够传播声音。空气能够传播声音是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知道的,加以巩固即可。而固体和液体可以传播声音学生并不是很了解,因此我设计了实验,通过实验让生了解本课内容。
3. 了解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能够对声音能在哪些物质中传播作出预测,并设计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养成记录的好习惯 养成及时记录的好习惯。
2、科学知识: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而且传播效果不一样;真空不能传声。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安静地做声学实验;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及小组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设计实验证明声音能够在液体中传播。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洗涤用品的名称及用途
2、能讲述洗涤用品变出泡泡的方法
3、尝试用相应的洗涤用品搓泡泡,体验搓出泡泡的惊喜。
活动准备:
教具:教学大书
学具:幼儿用书、泡泡器、装水的小盆、洗手液一瓶、香皂一块
活动过程:
一、出示泡泡器,演示吹泡泡,激发幼儿的互动兴趣。
师:这是什么?它可以干什么?
二、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表述泡泡哪里来
师:除了吹泡泡,平时,你们还在哪里看到过泡泡,摸到过泡泡?泡泡是怎样变出来的?
三、出示香皂及水盆,启发幼儿介绍生活经验,指认图片真能干相应洗涤用品的名称,并尝试说出其用途。
师:图上有没有会变泡泡的东西?你们认识吗?有什么用?
1、幼儿自由表述自己对洗涤用品作用的'认识。
2、引导幼儿说一说洗手液、洗衣液等变出泡泡的方法
四、教师出示洗手液,引导幼儿去盥洗室体验搓出泡泡的惊喜。
科学教案 篇4
一、 设计思路: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学生是科学探究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课堂教学要“重学生发展”,轻“知识传授”;重学生“研”,轻教师“教”;重“探究过程”,轻“探究结果”。摆脱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发展。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着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作为探究的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力图贯彻新课程的教学思路,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特点,把知识的获取过程看作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重视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结合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把知识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情感、态度的过程中,围绕“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
二、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认识纸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古代造纸技术和现代造纸工艺一般流程。知道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2、 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经历“制浆——灌浆——滤水——压干成纸”的简单手工造纸过程。让学生体验简单的造纸活动,体验纸张的来之不易。
3、 情感目标:
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勤俭节约的思想。
三、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简单的“造纸”过程,进一步理解纸是由各种纤维经过加工而成的。
四、教学难点: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经历造一张纸的完整过程,并探究解决有关纸的相关研究问题。
五、教学准备:
1、 纸巾、玻璃杯、清水、搅拌棒、棉布、毛巾等每小组一份。
2、 古代和现代造纸工艺的影像、图片或文字资料。
3、 民丰造纸工厂的造纸工艺流程的录像。
六、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
(二)实验探究
(三)交流成果
(四)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设计
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许多纸的性质。你们还记得吗?
师:那么谁能告诉大家,造纸术是哪个国家最早发明的,又是怎样造出来的?
师:(出示课件)我们一起来观看古代造纸的过程。
师:(课件演示)
师:看了这些图片与资料,老师有一个强烈的愿望,你们猜猜看是什么?你们又有什么想法?
师:对,造纸,今天我们也来造一张纸。
师:看到桌上的材料,小组成员讨论一下,我们小组打算采用怎样的方法,选用哪些材料,按照怎样的方法来造纸?
师:请各小组发表自己的设计方案。
师:请大家选择合适的方案进行分组实验。
师:一边巡视指导,一边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探究实验中。
师:刚才大家的探究很投入,研究的成果也出来了。现在谁能告诉大家,纸是怎样一步一步造出来的?
师: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共同归纳造纸工艺的一般过程。
师:(板书)造纸的过程:
(1) 调制纸浆。
(2) 滤水压平成“纸”。
(3) 从棉布上把“纸”揭下来。
师:召开造纸工艺成果发布会。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
师:谁还愿意说出自己的发现?
师:比较一下,我们造的纸的厚薄一样吗?纸面平整吗?怎样才能造一张厚薄均匀的纸?
师:我们现代的造纸工厂,是不是也像我们这样造纸的吗?
师:(出示录像片)观看嘉兴民丰造纸厂的造纸工艺流程,教师略加解释、补充、说明。
师:本节课你的最大收获有哪些?还有什么疑问?还有什么想法?
师:(总结)。
小小一张纸,涉及到那么多的`科学知识,请大家在课外搜集一些纸品材料,准备下一节课继续探究有关纸的相关问题。
学生活动设计
生:纸由各种纤维组成的。不同的纸在颜色、光洁度、厚薄程度等方面都不相同。
生:学生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发现。讲述古代造纸的工艺流程。
生:观看课件。
生:造纸,自己亲手造一张纸。
生:各小组成员,纷纷商量自己的活动方案。
生:各小组发表自己的实验研究方案。其他小组的学生认真倾听他人的方案。
生:学生实验操作开始。
生:各小组汇报自己的研究情况。
生:各小组纷纷推出自己的作品。
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他小组给予补充、完善。
生:学生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
生:观看有关录像。
生: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与困惑。
生:整理器材,离开教室。
科学教案 篇5
设计理念:
充分利用课堂,让学生回味,找出微生物的特点,发现学习的内容和生活联系的很紧密,让孩子们喜欢课堂并完成导学目标。
导学目标:
1、通过“食物品尝会”活动,学会从提出的问题中进行准确的猜想与假设。(重点)
2、学会搜集资料,验证猜想方法。
3、能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什么是微生物。处理好微生物于人类的关系,明白有害微生物是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的(难点)
学习准备:
1.白萝卜、酸萝卜;新鲜豆腐、霉豆腐;生面团、面包。每人一双筷子。一次性塑料碗。
2.每个小组一张实验记录单;搜集相关微生物的资料。
导学引领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独学:今天的早餐你都吃了些什么食物?并且还请你认真想一想这些食物大致是用什么方法制作出来的?
2.对学:对子间互相交流一下。
3.群学: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吃的食物情况,并且认真研讨一下这些食物的大致制作方法。并进行小组总结。
4.大展示:小组代表在班上进行汇报。
5.学生代表进行总结:我们平常吃的食物大致是用 、 、 、 、 等方法制作出来的。
二、品尝讨论,发现问题。
1.独学:各小组出示这些食物(白萝卜、酸萝卜;新鲜豆腐、霉豆腐;生面团、面包)认识一下。
2.群学:各小组成员按照实验记录单上的'食物序号进行有秩序的品尝。
品尝时温馨提示:
①各小组成员每人一双筷子,按照实验记录单上的序号(1~6号)有秩序地品尝。
②品尝时,认真仔细观察和体会这些食物,在加工前后有什么变化,将这些变化填写在表中。
③品尝完毕后,整理材料,在记录单上写出自己的发现。
“食物品尝会”实验记录单
五年级 小组名称 成员
6.大展示:小组代表进行汇报。说出自己的猜想。
四、搜集资料,验证猜想。
1.读一读课题:寻找微生物
2.独学:阅读书P57~P58页的内容。出示导学提纲:①搜集资料,验证猜想,是微生物中的哪些成员让酸萝卜、霉豆腐、面包变得这么好吃的呢?②查阅资料了解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的特点是什么。③搜集寻找,你知道微生物这个大家族中还有哪些成员?明白有害微生物是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知道怎样处理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3.对学:对子间交流一下各自找的答案及相关资料。
3.群学:在小组内进行汇报,总结一下,便于进行汇报。
4.大展示:小组代表在班上进行汇报。
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微生物;
微生物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找到了让面包变松软可口的是________;酸萝卜、泡菜是________中的________的功劳。霉豆腐上面的________,________等。
五、阅读资料,寻找微生物。
1.微生物为人类酿造了许多可口的食物,可以说是人类的一大好朋友。那么反过来说是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是人类的朋友呢?
2.独学:请各小组成员将自己课外查找的资料进行整理,了解这些微生物的名称、特点、及其危害。
3..对学:对子间互相交流一下。
4.群学:在小组内进行汇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微生物的资料待会儿汇报。
5.大展示:小组代表在班上进行汇报。
6.总结:对我们有害中的微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拓展活动: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群学:在小组讨论,怎样处理好我们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为了防御有害微生物的侵犯,我们平时应该怎样做?
2.大展示:小组代表在班上进行汇报。
3.为了了解更深,我们课后可以继续研究。
七:反馈与检测
练习册
科学教案 篇6
引言:
鞋,就是小朋友们现在脚下穿的东西,但是小朋友们知道吗?鞋子有很多秘密呢!通过本次大班教案让幼儿认识鞋的组成,认识鞋子最幸苦的地方。从小培养幼儿对生活中不同事物的观察与研究。
活动目标:
在体验活动中感知鞋底的摩擦力及其作用,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鞋底的秘密,通过设计鞋底,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律动“问候舞”及优美欢快的背景音乐,每个幼儿事先穿一双丝袜,布置“鞋子展览会”(各种大小、材料、形状、颜色、花纹的鞋子若干);摆放马蹄形座位,事先制作好的彩泥鞋底人手一个,辅助材料若干(牙签、小棒、吸管、锥子、木板、彩泥、豆子等)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比较鞋底,发现鞋底的秘密。
1、教师带领幼儿在活动室门口:“多功能厅里正在举办‘鞋子展览会’,你们想去参观吗?”“请你看看、摸摸、比比,再和小朋友讨论一下,找找鞋底有什么秘密。”
2、幼儿观察鞋底,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鼓励幼儿观察不同的鞋底,引导发现鞋底是各种各样的。(材料、颜色、大小、形状、花纹等)
3、提问:“你发现鞋底的秘密了吗?”“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小朋友?”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教师。
4、了解各种鞋底的作用。
提问:“叔叔阿姨为什么要设计、制作各种各样的鞋底,这些鞋底有什么作用?”
请幼儿讨论、商量,教室巡回指导。
请幼儿讲述。(保护、美观、方便、干净、防滑等作用)
二、感知鞋底的摩擦力及其作用。
1、引导幼儿感受丝袜很滑。
1)教师:“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鞋底的秘密,还有小朋友说到了鞋底有花纹,那你知道花纹有什么作用吗?”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教师不作结论。
2)教师:“要是鞋底没有花纹会怎样呢?让我们把鞋子脱掉,只穿丝袜跳段舞蹈好吗?”教师与幼儿跟着音乐跳舞。
教师:“穿着丝袜跳舞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教师与幼儿第二次跟着音乐跳舞。
3)幼儿回到椅子上,教师提问:“只穿丝袜跳舞的感觉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幼儿讲述。
2、感知鞋底的秘密。
1)教师:“让我们穿上鞋子也来跳段舞蹈,试试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请幼儿穿上两只鞋子跳舞。
2)提问:“为什么穿上两只鞋子跳舞,两只脚都不那么滑了呢?”
3)教师:鞋底有花纹,鞋底的花纹会增加鞋子和地面的`摩擦力,起到防滑作用。
三、设计防滑鞋底。
1、提出要求:“让我们用灵巧的手指和各种辅助材料来设计一个防滑鞋底,比比谁的设计最与众不同?”
2、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进行设计和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
3、讲评活动。
1)请先设计好的幼儿给客人老师或是小朋友欣赏,并讲述自己设计的理由。
2)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设计,并讲述。
四、延伸活动:
1)引导幼儿了解减小摩擦的鞋底。
教师出示溜冰鞋,引导幼儿观察,提问:“这是什么鞋子?”“溜冰鞋的鞋底有什么秘密?”“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知道有什么鞋底是故意减小摩擦力,使它更滑?”,引导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讲述。
2)请幼儿回家继续思考、寻找答案。
鞋子的一家
活动目的:
让幼儿园知道鞋子是工人叔叔制成的,教育幼儿要爱护鞋子,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知道鞋子的种类及穿着季节,教幼儿认识正反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创造性思维。
活动准备:
事前给幼儿穿不同品种的鞋(皮鞋、布鞋、旅游鞋……);准备若干拖鞋、雨鞋、凉鞋、棉鞋;四副图画:冬景、夏景、春景、室内景;黑板一块,上面挂若干双挂错了的鞋子;录音。
活动过程:
1、老师说:"多漂亮的地毯呀,我们拖了鞋子上去踩踩吧。"大家席地而坐。
2、“这里有些什么?”(许多鞋子)“教师的鞋子怎样?”(教师的鞋子大,小朋友的鞋子小。)“老师能不能穿小朋友的鞋?”请一个小朋友穿老师的鞋试试,“合不合适?”(大人穿大鞋,小孩穿小鞋,要穿合适的鞋。)
3、“我们来看看都有些什么样的鞋子?”逐一出示各种鞋:布鞋、皮鞋、水鞋、凉鞋等。让幼儿知道鞋子的种类,摸摸质地,知道穿着的季节。
4、“请小朋友看图片,这是什么季节?”出示冬景图,“冬天我们穿什么鞋?”依次出示夏景、春景、室内景,请幼儿说出适合该图景穿的鞋子。
5、“请小朋友找出你认为合适的鞋子摆在这几幅图画前,看谁找的对又快。”让幼儿自行分类,老师检查,找出几个有代表性的提问个别幼儿为何这样摆。
6、出示黑板上挂的若干鞋子,“小朋友看这有许多鞋子,你们看看摆得对不对?”
1)不是一双的(岔色)摆在一起,让幼儿纠正,使幼儿知道一双鞋应该是一模一样的。
2)一双鞋摆反了,让幼儿摆正,知道鞋子要穿正,不能穿反。
7、看看刚才小朋友摆得那些鞋子,摆得对不对(是否摆反)?去纠正。
8、“请小朋友穿上鞋子走走。”老师故意穿反,或请两个小朋友故意岔开穿,并在小朋友面前走,让幼儿发现问题和指正。
9、“我们穿着鞋子可以做什么?”
10、我们的鞋子真好看,是工人叔叔阿姨制作出来的,我们要爱惜鞋子。
活动结束
“我们来跳一个鞋子舞吧。”
科学教案 篇7
教案目的:
1、感知各种甜食的分类,初步学习分类。
2、激发乐于助人的情感,培养幼儿与同伴的合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共同品尝的乐趣。
教案准备:
1、各种甜食
2、创设“甜甜美食屋”
3、教师自制分类标志
4、轻松活泼的音乐
教案流程:
1、到“甜甜美食屋”做客,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们要到维尼的“甜甜美食屋”去做客。走,我们出发吧!
2、通过情景表演,激发幼儿帮助别人的情感。
场景:甜食凌乱的堆在地上。
3、整理“甜甜美食屋”,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心情。
4、引导幼儿自由探索分类,教师巡回指导。
5、教师总结分类标准,幼儿再次分类。
6、共同品尝甜食,交流品尝的感觉。
在共同品尝甜食时教师引导幼儿知道好吃的东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甜食不能多吃。做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延伸:
带领幼儿回教室后漱口,养成良好习惯。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科学现象,体验与同伴交流、合作的乐趣。
2.在实验中发现盐溶于水后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3、能实验操作,并能运用相应的词汇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大小土豆块、碗、勺子若干;盐、味精、糖。
2.记录纸、笔。
3.有关死海PPT。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1、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教师出示一块土豆块,这是一块土豆,如果我把它放到水里,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沉)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它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
2、教师演示。出示两只注满水的杯中(一杯是自来水,一杯是盐水)师先故意将土豆放在自来水中,土豆沉于杯底,再将土豆放于另一杯盐水中,土豆浮于水面。
二.小组合作,操作探索—实验:盐能使土豆块浮起来。
1、说明实验规则:出示盐、糖、味精。逐一介绍:红—盐,黄-糖,绿-味精。在这三种东西里有一种可以使土豆块浮起来,请你们来做小科学家,分组合作进行实验。先把碗里的盐、糖、味精分别舀进和它们相同标记的三个杯子中,用筷子搅拌到它们完全溶解后,再放入土豆片。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然后把你观察到的现象用喜欢的`图画或符号记录在这张记录表上。比如沉下去可以用(X)浮起来用(√)
2、幼儿进行实验,师巡视,发现问题。
3、汇总幼儿实验情况,请幼儿说说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从刚才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放了一样多的糖、味精和盐,但糖和味精都没能使土豆块浮起来;只有盐溶解在水中让土豆块浮起来。
为什么盐能让土豆浮起来呢?
师生共同小结:只有当盐达到一定浓度后土豆才能浮起来,说明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三.扩展经验:死海
看一段有关“死海”的介绍。师边给幼儿看边进行解释。
幼儿边看课件边听老师介绍:刚才我们从实验中知道:盐溶解在水中后能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看一段影片:这是大海,我们都知道海水里有盐,如果人躺在海面上一动不动会怎么样?可是有一种神奇的海叫死海,听说过没有?人在死海中躺着一动不动,它也能让你漂浮在海面上,看还能浮在海面上看书看报呢,真神奇。为什么死海能让人漂浮在海面上呢?
师小结: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盐,它的含盐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科学区继续探索盐的奇妙之处。
在我们的科学角里,有土豆、盐、玻璃球等材料,游戏的时候你们可以去试一试:让整个的土豆浮起来需要加几勺盐?有什么办法让浮起来的土豆再沉下去?玻璃球、鸡蛋也能浮起来吗?
科学教案 篇9
科学概念
让孩子经历调查研究活动,探究生活中、身边的岩石和矿物。
过程与方法
让孩子在经历查阅资料的活动过程中,增加对岩石、矿物用途的进一步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孩子初步树立起保护、利用岩石和矿物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岩石和矿物对人类的作用。
教学难点:会整理自己调查研究活动的`资料。
教学准备:
以小组或个人为形式,课前开展孩子调查研究生活中的岩石、矿物活动;同时鼓励孩子们带着问题从科普读物等书或网上查阅相关文字资料。教师收集相关采矿、用岩石与矿物制成的物品等图片资料或实物。
教学过程:
1、课前调查研究活动。
调查人员:
调查地点:
调查结果
生活、学习用品 所用岩石、矿物
2、课堂进行资料整理活动。
3、科学讨论会开始。
“猜一猜”活动。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岩石与矿物,请你介绍一块最感兴趣的岩石或矿物,请大家猜猜它的名称。
说说岩石与矿物在家庭和学习生活中的应用。
介绍岩石与矿物在其它生产领域中的应用。
分类标准 岩石或矿物名称
冶炼金属
建筑材料
生活用品
医药
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由介绍,主动讨论,教师的角色应该只是“主持人”的身份。
4、保护我们的岩石与矿物
你知道岩石与矿物是怎么开采出来的吗?
尽可能让学生多说说,教师适当也可以出示矿石开采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
矿物开采完后,还有可能再产生出来吗?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提供一些由于乱开采而带来生态破坏的场景图片或录像,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5、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