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2-24 13:15:24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优秀6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观察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用观察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发现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教学准备

  学生(每小组):

  1.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稀释的红墨水、滴管。

  2.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

  3.浸泡好的废报纸、筷子、棉布

  老师:古代造纸的录像。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小游戏:各取所需

  具体规则:教师出示木头、纸、铁、塑料,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材料,并简单说明理由。具体情境设置举例:做一个杯子、擦去桌上的水、造一艘船……

  导语:刚才同学们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了不同的材料,我们认为,不同材料遇到水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我们把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叫做材料的吸水性。这节课,让我们来研究材料的吸水性吧。

  二、谁更容易吸水

  1.出示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猜一猜,谁更容易吸水,为什么这样想?把猜测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

  2.怎么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出示稀释的红墨水、滴管,我们请这两位朋友来帮忙,你们打算怎么做?(学生小组设计实验,只要求简单设想)

  3、教师补充观察、实验要点:

  ①.实验的公平性:材料的大小厚薄、水滴的大小位置等要尽量保持相同。

  ②.从侧面观察水滴的变化,既要观察水滴的变化,也要关注材料遇水部分的变化。

  ③.注意记录,可以用图画和语言相结合,来描述观察到的观察。

  ④.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把四种材料按吸水性从强到弱排序。快的小组思考:材料的吸水性可能跟什么有关?

  4.学生分组实验后汇报。

  可预期的发现:

  ①.纸的吸水能力最强、木头次之、塑料和铁最弱。

  ②.纸和木头都能把水吸到内部,它们的表面比较粗糙,可能中间有空隙。

  三、纸的观察

  1.提供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

  导语:纸的吸水性最强,有些同学猜想纸的中间可能有空隙,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更仔细地来观察两种纸吧。

  2、我们可能用什么方法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呢?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可以折、撕、揉、用放大镜看、放到水里泡一泡……)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的顺序。

  3、小组观察后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纸的特点,均应给予肯定,要注意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纸的纤维和结构上去。

  4、我们在铅画纸和餐巾纸里都发现了纤维,纸的纤维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可以把纸放入水中,轻轻搅拌一下,进行观察。(学生观察悬浮在水中的纸纤维)

  四、介绍造纸术

  导语: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纸是由许多纤维组成的。但不知道同学们了解过没有,世界上第一张纸正是由我们中国人造出来的呢!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们来看一看古人是怎样造纸的,想想跟我们今天的研究有哪些相关的地方。

  播放古代造纸的录像。

  说说古人造纸与我们的研究所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纤维)

  五、我们来造一张纸

  1.有没有兴趣用短纤维来造一张纸呢?出示造纸方法。

  2.出示浸泡好的废报纸。学生动手造一张纸.

  3.观察:我们造的纸是怎么样的?与我们使用的纸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都由纤维组成,里面都有空隙。

  不同:厚薄、疏密、纸纤维叠加的方式等。

  4、我们能造一张厚薄均匀一些的纸吗?纸也有不同的种类,它们的用途也各不相同。

  六、课堂小结:

  1、通过对纸的研究,我们明白了材料的吸水性与什么有关了吗?

  2、用过的纸还能再利用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用过的纸?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

  课件、电子白板、幼儿电脑,音响

  活动过程:

  1、观看课件激发幼儿了解宝宝是如何出生的愿望。(教师在学生机上事先放好课件,幼儿可以自由点击观看)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宝宝的照片,你们想看吗?(使用电子白板的文件夹功能,拖出许多的宝宝照片)师:那你们知道这么多可爱的宝宝是从哪里来的吗?

  通过观看视频,初步了解精子和卵子。(故事用录制好的进行播放,讲到精子卵子重点部分的时候用聚光灯、放大功能提醒幼儿注意。)2、师: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录像,看过录像后你们就大概就会了解自己是怎么出生的了!

  (1)、幼儿观看录像

  (2)、教师提问:爸爸妈妈身体中的哪两个细胞结合才变出小宝宝的'?

  (3)、精子和卵子结合后产生了什么变化,慢慢的变成小宝宝的?

  3、通过自己点击相应图片和解说,进一步了解精卵结合以及之后的变化。

  小朋友对于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已经变化有了一点点的了解了,为了让你们了解的更加清楚,老师准备了一些图片,你们可会更加清楚的了解精子卵子变化的过程了!

  幼儿自由点击相应的图片进行了解。

  4、教师对刚才幼儿所了解的知识进行提问。(使用白板的记忆功能与一些动作功能)

  5、结束游戏:排一排。(使用电子白板中的拖拉、缩放功能)小宝宝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以后,慢慢的在长大,慢慢的会坐,会走,会说话,以后还要上学,还会变成妈妈呢!老师准备了好多的图片呢,谁能把这些照片排一排,年龄从小到大排。

  (幼儿操作)人真的是非常神奇,能从两个小小的细胞变成一个人,其实人体还有许多的秘密呢,下次我们再来探索吧!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剪刀剪硬质物品,学习用废旧乒乓球制作旋转的小花。

  2、通过探究小花旋转,锻炼动手操作能力。

  3、产生对科学操作活动的兴趣,体验旋转带来的快乐。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废旧乒乓球若干,剪刀、泥工板每人一套,清水每桌一份。

  2、录音机,欢快音乐。

  3、幻灯片。

  4、魔袋一个,不同材质的小花。

  【活动过程】

  一、"变小花",导入活动。

  教师扮魔术师,从魔袋中变出出不同材质的小花,导入活动。

  二、幼儿制作旋转的小花并探究旋转的奥秘。

  1、幼儿闯第一关"观察关"。

  播放幻灯片1,幼儿在观察乒乓球小花外形的基础上说一说其制作方法。

  (1)这些小花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谁能说一说是怎样做成的?

  (2)师生小结乒乓球小花的制作方法,强调剪刀剪硬物的技巧。

  2、幼儿闯第二关"动手关"。

  播放幻灯片2,

  (1)幼儿动手制作小花,教师巡回指导。

  (2)幼儿自由探索:请你试一试,如何让你的小花转起来。

  3、幼儿闯第三关"探索关".

  播放幻灯3,借助学具让小花旋转起来。

  (1)提供泥工板、清水,让幼儿再次尝试。

  (2)小结幼儿操作,肯定幼儿的探究。

  4、幼儿闯第四关"揭秘关"。

  播放幻灯片4,初步了解水的吸附力作用。

  (1)幼儿讨论:小花为什么一直转,不容易掉下来。

  (2)师生小结:必须有水,小花才不容易掉下来,水的吸附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板子的倾斜度决定小花的旋转速度。

  5、游戏"看谁转的快",幼儿亲自尝试如何让小花转的更快。

  师:现在我们来比赛,看看在规定的时间内,谁的小花转的又快又稳,不会掉下来。

  三、联系生活,感受旋转的快乐。

  1、幼儿寻找生活中旋转的物品。

  2、幼儿用肢体动作扮演小花,感受旋转的快乐。

科学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镜子的用途,知道镜子能照出人或物体。

  2、通过照镜子和参与照镜子游戏,感知镜子中的我,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

  3、乐意照镜子,积极参与照镜子游戏活动,对用镜子观察周围的事物感兴趣。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见过、并用过镜子。

  2、物质准备:镜子人手一面。

  三、活动过程:

  1、出示镜子,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瞧!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的?

  2、自由摆弄镜子,探索、感知镜子的特征。

  让幼儿自主玩一玩,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自己对镜子的认识。

  3、“照镜子”感知自己五官以及表情。

  教师:镜子里有什么?动一动镜子,你还看见了什么?

  教师:瞧一瞧,镜子里的你是什么样子的`?

  让幼儿照镜子做各种表情和动作。启发幼儿说说:照镜子时,你发现什么?

  3、了解镜子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教师;你在哪里见过镜子?还有谁用过镜子?

  4、引导幼儿开展“照镜子”的游戏活动。

  5、想幼儿介绍“照镜子”游戏的玩法,启发幼儿想一想:老师做照镜子的人,小朋友做镜子里的人,老师做什么,小朋友应该什么?

  鼓励幼儿模仿老师的动作,跟着老师的动作而变化,感知镜子里的人和照镜子人的动作的一致性,体验照镜子的快乐。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发现小乌龟的明显特征。

  2.激起幼儿对小动物好奇、喜欢的情感。

  3.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4.体会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乌龟、小盘子、饲料、地毯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乌龟,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1. 看看小乌龟。

  教师:小乌龟今天到我们班来做客,想和小朋友们交朋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乌龟吧。让幼儿围到小乌龟周围,看看小乌龟是什么样子的。

  2.摸摸小乌龟。

  教师:小乌龟第一次到我们班做客,有点害羞,小朋友主动一些,来和小乌龟握握手吧。

  鼓励幼儿摸摸小乌龟,让幼儿自由说出感觉,教师也可以提问,引导幼儿发现小乌龟的明显特征。

  教师:小朋友,小乌龟累了,现在要休息一会儿,小朋友也回去休息一会儿吧!现在请小乌龟哥哥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它。

  教师提问问题,请幼儿回答。

  (1) 小乌龟长什么样?(有壳、四条腿、头、尾巴、壳上有花纹)

  (2) 摸小乌龟的壳有什么感觉?丰富词汇 硬硬的

  (3) 摸小乌龟的手有什么感觉?丰富词汇 软乎乎

  (4) 和小乌龟握手时它有什么反应? (缩进壳里)

  丰富词汇 缩进去

  我们不碰它时有什么反应?

  丰富词汇 伸出来

  (5) 小朋友们,我们来学一学,缩进去,伸出来。

  (6) 为什么缩进去?

  哦!原来是有人或是小动物碰它,就立刻把头和四肢缩进硬壳里,乌龟身上坚硬的'壳能很好地保护自己。

  二、引导幼儿学学小乌龟爬、游泳的动作和喂喂小乌龟。

  1. 学学小乌龟爬。

  教师:让乌龟哥哥表演一下它的本领吧!(爬)

  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小乌龟是怎样爬的,爬得怎样?

  一起学一学小乌龟爬,看谁爬得最像。

  2. 学学小乌龟游泳。

  教师:小乌龟会在地上爬,它在水里会怎么样呢?

  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小乌龟是怎样游泳的?可以请胆量大的小朋友帮助老师拿小乌龟,轻轻放进水盆里。

  一起学一学小乌龟游泳,看谁游得最像。

  3. 喂喂小乌龟。

  教师:小乌龟和我们玩了这么长时间,一定很饿,我们请它吃点东西吧?提问:你知道小乌龟爱吃什么吗?引导幼儿回答。(小鱼、虾、嫩叶、瓜皮)

  三、分享快乐。

  教师:小乌龟今天到我们班做客,和小朋友们交上了朋友,小乌龟真高兴,小朋友也很高兴,我们和小乌龟一起来去外面做游戏吧!活动自然结束。

  小百科:乌龟(Chincmys reevesii )隶属于龟科、乌龟属的一种。有时特指 乌龟别称金龟、草龟、泥龟和山龟等。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于爬行纲、龟鳖目、龟科,是常见的龟鳖目动物之一。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总目标:

  1、关注自己的身体,激发幼儿探究自己身体的兴趣。

  2、感受和体验五官的外形特征、结构和主要功能,发展感知能力。

  3、能积极运用感官感知周围的世界,懂得保护自己的五官。

  《我的耳朵灵》

  活动目标: 1、感知日常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尝试分辨一些不同的声音。

  2、知道耳朵可以听声音,要保护好耳朵。

  3、发展幼儿认真倾听的能力和辨别能力。

  活动准备: 1、录音机、磁带,铃铛、铃鼓、盘子、钟等能发出声音的物品。

  2、教学挂图(大自然的背景图、流水、刮风、雷雨、鸟鸣等)。

  指导要点: 1、游戏:耳朵耳朵听一听。

  教师和幼儿边摸耳朵边念儿歌:“耳朵耳朵快醒来,听听我是谁?”念完儿歌,教师播放事先录好的幼儿熟悉的声音(如:汽车、摩托车的喇叭声、自行车的铃铛声,常见小动物的叫声,人的笑声、哭声等等,或在桌子底下敲击幼儿熟悉的能发出声音的物品),让幼儿猜猜是谁或什么物品发出的声音。

  待幼儿熟悉游戏后,教师可增加游戏的难度。这时,教师可请幼儿闭上眼睛并变换发声的.位置,让幼儿说说声音来源的方向。

  2、教师与幼儿讨论耳朵的用途:你是怎么发现周围的声音?耳朵有什么用呢?

  3、出示大自然的背景图,依次播放自然界中的各种声响(流水声、刮风声、雷雨声、鸟鸣声等),请幼儿根据磁带所播放的声音选择相应的图片贴到适当的位置。 4、讨论:在我们生活中你还听过哪些声音?并请幼儿模仿出这种声音。

  5、讨论:怎样保护耳朵。

  (1)请幼儿说说没有耳朵会怎样?

  (2)请幼儿捂上耳朵,教师轻声说话,引导幼儿感知听不见的不方便。

  (3)说说怎样保护耳朵?(不要对着耳朵大声说话,不要让水流进耳朵或留在耳朵里等)

  活动延伸: 让幼儿寻找生活中能发出声音的各种不同事物或现象的图片、实物,将它们展示在科学区中,说说或演示它们发出的声音。

  《我的眼睛亮》

  活动目标: 在游戏中了解有关眼睛的常识,知道眼睛的主要功能。

  活动准备: 1、教室中幼儿常见的物品3—5件,如玩具、彩笔、积木、剪刀等。

  2、大块的布一块,桌子。

  3、镜子、手帕、玩具水果、果篮若干等。

  指导要点: 1、教师出示幼儿熟悉的物品,让幼儿说说这些物品的名称。

  2、游戏:变魔术。

  (1)请幼儿先看清楚桌上的物品,然后教师用布将桌上的物品盖住。

  (2)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将布覆盖住的物品之一抽出藏起,再请幼儿睁开眼睛,并将布缓缓打开。

  (3)请幼儿说说桌上少了什么物品。

  (4)待幼儿熟悉游戏规则后,可以增加或减少布内物品的数量再请幼儿猜;也可以请有兴趣的幼儿轮流上台担任“魔术师”。

  (5)请幼儿说说是怎么知道桌上少了或增加的物品。

  3、让幼儿拿镜子照照自己的眼睛和看看同伴的眼睛,说说眼睛是什么样子的。

  4、游戏:运水果。

  (1)请两位幼儿,其中一位幼儿用手帕(或眼罩)蒙住眼睛,使眼睛看不见,然后再请这两位幼儿到“果园”将两篮水果运回来。

  3、小塑料瓶(药瓶、胶卷底片盒等)若干,并在瓶盖上挖一个小孔。

  4、流“鼻血”的娃娃一个,手帕等。

  指导要点: 1、展示搜集来的有气味的物品,由搜集者介绍该物品,并请大家闻一闻。

  2、游戏:神秘箱。

  教师事先将前面展示的有气味的物品逐一放进神秘箱,让幼儿用鼻子在神秘箱的小孔处闻一闻,猜测箱内藏的是什么东西,最后教师打开神秘箱,与幼儿共同验证。

  3、与幼儿一起讨论鼻子的用途,知道鼻子可以闻气味。并引导幼儿回忆:爸爸的鼻子平时是用来干什么的?妈妈平时用鼻子做些什么?还有爷爷、奶奶的……

  4、游戏:找相同。

  教师出示装有不同气味物品的瓶子,让幼儿将瓶子拿起来闻一闻,并把具有相同味道的罐子放在一起,并说说是什么物品的气味。游戏几次后,教师可适当增加装相同气味物品瓶子的组数,再按上述方式分组进行游戏。

  5、与幼儿一起讨论怎样保护鼻子。

  (1)教师出示一个流着“鼻血”的娃娃,教师提问:娃娃怎么了?娃娃的鼻子怎么会流血的?教育幼儿不能用手挖鼻孔,鼻涕流出来时,要用手帕来擦。

  (2)请幼儿当“小老师”,教娃娃正确的擦鼻涕的方法。

  《小嘴尝一尝》

  活动目标: 1、通过味觉体验,使幼儿知道舌头可以感觉各种不同的味道。

  2、品尝酸、甜、苦、辣、咸的不同味道。

  活动准备: 1、装有5种不用味道的水(如:柠檬水或醋、糖水、苦瓜汁、盐水、姜茶等)若干组,筷子或吸管(超过幼儿数)。

  2、《教育挂图》(画有不同表情人物的脸谱

  指导要点: 1、教师讲述《酸甜苦辣咸》的故事(见小小资料库)。

  2、邀请幼儿当“大厨师”,试着找一找桌上酸、甜、苦、辣、咸5个小朋友躲在哪里。

  3、让幼儿自由选择一个水杯,用筷子(或吸管)蘸一蘸水杯里的水,尝尝它们是什么味道的,并说说自己喜欢哪种味道。

  4、请幼儿根据自己对味道的感受,在挂图上把与味道相应的表情连线。

  5、说说舌头对人们的帮助。

  活动延伸:

  请家长协助创造条件,让幼儿在家里当“大厨师”,自己动手拌凉菜。注意:在动手之前应让幼儿认识各种调味品,并提醒幼儿想一想自己要拌出什么口味的凉菜后再动手。

  《我的五官》

  活动目标: 1、在感知活动中发现五官,知道五官的名称。

  2、观察五官的相对位置和外形特征,初步了解保护五官的一般常识。3、能大胆地用语言向老师或同伴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残缺五官的脸谱若干、相应的五官,人手一面镜子。

  2、幼儿学习包第 页(脸谱及五官拼图)。

  ※指导要点: 1、让幼儿拿镜子照自己的脸,看清自己脸上的器官,说说看到了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2、看一看自己身边小朋友的五官长在脸上的什么位置,和自己五官的位置一样吗?

  3、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眼睛,两只耳朵,一个嘴巴,一个鼻子;眼睛里有眼珠子,嘴巴里有牙齿和舌头。

  4、游戏:我说你做。

  教师说出一个五官的名称,请幼儿迅速、正确地用手指出。

  5、游戏:看五官。教师出示五官残缺病人的脸谱底版及五官的有关材料,请幼儿当“医生”,为五官残缺病人看病:看看这些病人少了什么五官,少了这些五官会给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并帮助病人找到相应的五官粘贴在脸谱的相应部位。

  6、与幼儿讨论五官的用途和保护方法。

  7、智力游戏:摆五官。

  提供脸谱及五官拼图,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自由操作,尝试摆五官,并说说五官的名称及五官对人的帮助。

  活动延伸: 让幼儿照镜子作出各种表情,观察:当作出各种表情时五官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尝试动手粘贴带有各种表情的脸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