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走”完长征的婴儿》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走”完长征的婴儿》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走”完长征的婴儿》教案1
教学目标
1、积累并理解词语“襁褓”“围剿”“围追堵截”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根据提示概括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的三件事,并复述其中的内容,体会长征的艰险。
3、理解“走”“精神财富”在文中的含义,感受给予后人的精神滋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步了解长征和贺捷生
1、板书“长征”。
(1)了解长征
长征路途遥远,所以又称二万五千里长征,打开课本,快速读读课文的第一、二节,你对长征又有哪些了解?(例如:为什么长征,什么时候开始,从哪里出发,最终到达哪里?)
罗列信息
媒体出示:
1935年11月19日
粉碎“围剿”、保存实力、北上抗日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陕北
二万五千里
(2)根据上述信息,稍作整理,用一段话来介绍一下这支红军部队的长征。
2、板书“婴儿”:
(1)板书“贺捷生”。
(2)理解“襁褓”。
3、补齐课题,媒体出示:不,这是事实,千真万确!(齐读)
二、整体感知,简要概括长征途中的三件事。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写法,思考几件事?
(1)哪几小节写了她告诉记者的内容,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自读课文2——6小节,思考:贺捷生告诉了记者几件事,分别是哪几小节写的。读准:一步不落、着落、奄奄一息、衣杉褴褛
2、指名读课文的4——6小节,尝试概括三件事。
(1)指名读4——6小节
(2)出示第4节,指导概括
当时的情况是:过封锁线(是因为包围、追赶、封堵、拦截)发生的事情是:妈妈怕暴露部队,用衣服捂住我的头结果是:险些丢了命。
还没有完成,因为主要是讲贺捷生的事,所以在表述应当用我被妈妈怎么样了或我怎么样了。(媒体出示)
“我”字上必须加引号,指的是“贺捷生”。
指名读。
(3)根据提示,选择其中一件事概括,并在组内交流。
过封锁线时,为了不暴露部队,“我”被妈妈捂住头,险些丢了命。
突围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草地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丢”和“颠落”,用哪个词概括更准确。
(5)现在我是记者,你来做贺捷生,请你把从父母那听来的三件事,用简要的语言连起来概括说一说。
(6)引读第三节(媒体出示):天上有——地上有——死亡的威胁来自于敌人的包围、追赶、封堵、拦截,课文所叙述的第一件事和第二件事就分别介绍了红军战士突破敌人的封锁线,突出敌人的包围圈。然而阻碍红军的还不只是敌人,还有更恶劣的自然环境在考验着战士们的意志。又值——。(第三件事,就是描写了过草地时的情景。)
三、复述第六小节,感受长征的艰难
1、男女同学分读第六小节。
2、了解红军过草地的情景,体会长征的`艰辛。
认真听、仔细看、用心记。
同学们听得很认真,看得很仔细,选用用媒体中的词语介绍红军在过草地时遇到的困难。
3、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红军过草地的困难和危险,现在请你把贺捷生是如何“走”过草地的告诉别人,因为要把具体的内容讲出来所以要读熟,并记在心里,同时把草地中的危险与困难也加进你的复述中。(和小组成员交流交流)
四、体会“走”得含义,理解“精神财富”。
1、引读第三节。
2、红军精神是怎样的精神?(这些被贺捷生奶奶统称为——精神财富,而且是——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3、难怪记者会说——贺捷生奶奶喝着野菜汤“走”完了长征路,这段经历成为她一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媒体出示,指名读)
4、学到这,你对“走”有了什么理解?
5、板书:经历
6、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许多人都重新走上了长征路,想要通过长征来磨砺自己的意志获得精神财富。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像他们一样亲自走一走长征路,但是我们可以去读读有关长征的书,让书中的故事带你走进长征,感受长征精神吧!
板书: 14“走”完长征的婴儿
(经历) (贺捷生)
↓
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走”完长征的婴儿》教案2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归纳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四个事例。
2、了解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的革命信念。
【教学建议】
1、这是一篇采访稿,采访的对象是贺龙元帅的女儿女将军贺捷生。文中贺捷生回忆了长征过程中,自己从出生到“走”完长征路的四件事,反映了长征途中艰难困苦以及老一辈革命家坚定的革命信念。
2、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谁做了一件什么事,结果如何”的句式来简要说说课文中的四个事例。注意不要机械地套用,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筛选。另外,课文是以第一人称写的,在归纳时应换成第三人称。
①1935年11月19日,刚刚诞生18天的`贺捷生被母亲背在身上,随红军开始了长征。
②有一次过封锁线,为了不暴露部队,妈妈用衣服捂住贺捷生的头,她险些丢了小命。
③一次突围后,父亲发现裹在怀里的贺捷生丢了,幸亏被老乡捡到了,她才回到了父母的怀抱。
④过草地时,贺捷生奄奄一息,大人们为她准备了“棺材”——一块白布,但她生命力强得出奇,终于走出了草地。
教学时,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进行归纳,只要基本内容包括在里面了即可,不要用参考答案去强求统一。
3、在学生充分了解课文的内容后,可以让学生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一节:思考两个问题:“走”为什么加引号?怎样理解“这段经历成为她一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因为长征时贺捷生只是未满周岁的婴儿,是父母亲抱着她走完长征路的。她同样经受了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而父辈们坚定的革命信念、顽强的革命意志激励着贺捷生。
《“走”完长征的婴儿》教案3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归纳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四个事例。
2、了解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的革命信念。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中记叙的长征中的四个事例。
教学难点:
了解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体会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的革命信念。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质疑。
1、板书词语:长征
(1)读词语
(2)简要介绍长征,重点在当时条件的恶劣。
2、板书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惑?
二、整体感知,初探。
1、读课文,简单了解课文内容。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课文中不明白的词语。
正确认读下列词语。
围剿襁褓封锁线颠落
消耗严峻奄奄一息取之不尽
理解词义:
围剿奄奄一息取之不尽
3、课题中的婴儿指谁?共介绍了她长征途中几件事?
4、分组朗读这四个事例。
三、再读课文,理解。
1、学习概括节意。
(1)朗读课文第3、4小节。
(2)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谁做了一件什么事,结果如何?”的句式简要说说第一个事例。
2、小组学习第2、3、4个事例,概括节意。
3、朗读课文最后一节,思考:“走”为什么要加双引号?
有过长征经历的贺捷生奶奶对以后的生活会有怎样的态度?
4、 总结:长征时,贺捷生只是未满周岁的婴儿,是父母抱着她走完长征的。她同样经受了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而父辈们坚定的革命信念、顽强的革命意志激励着贺捷生。
A齐读课文,进一步体会革命家的坚定信念。
B出示句子“贺捷生奶奶喝着野菜汤“走”完了长征路,这段经历成为她一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1)读句
(2)思考:①“走”为什么加引号?
②如何理解“这段经历成为她一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这句话。(因为长征时贺捷生只是未满周岁的婴儿,是父母亲抱着她走完长征路的。她同样感受了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而父辈们坚定的革命信念、顽强的革命意志激励着贺捷生。)
四、翻阅资料,激志。
阅读相关读物,了解在各种艰辛条件下成长的伟人故事。
板书设计:
“走”完长征的婴儿
1、刚刚诞生18天
2、一次过封锁线
3、一次突围后
4、过草地时教学设计意图
了解长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为理解课文内容扫除词语障碍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给学生以句式,帮助学生准确概括内容
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更能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走”完长征的婴儿》教案】相关文章:
《七律·长征》教案03-25
《走月亮》教案03-28
走月亮教案04-16
大步走小步走小班体育教案04-08
小班《大步走,小步走》体育教案03-21
七律长征教案(精选12篇)07-21
七律长征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弯腰半蹲走教案05-03
《走月亮》教案优秀10-01